进化论学派.doc1
第十五章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4b206023a32d7375a4178012.png)
的一些重复顺序的相差程度可达10倍到100倍之多。
⑶
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也就是
由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置换率所决定。它对于所有的生物, 几乎都是恒定的。分子种类不同,分子的置换率不同,进
1 现代达尔文主义
现代达尔文主义也称综合进化论,它是现代进化论中 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其中 最突出的是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 杜布赞斯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遗传学和物种起源》 (1937)中完成的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综合,即对达尔文主
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的综合。此书被誉为是20
不能产生进化,他认为环境引起变异,生理先于形态。
5 直生论
直生论主张生物进化具有一种直线式的方向,这种方
向是由特定的内在力量预先决定的,它不受环境的影响,
与自然选择无关。 马和象的系统发育被认为是典型的例子。如马的体躯由 小到大,脚由多趾到单趾;象从小型短鼻到大型长鼻等。 直生论者认为,直线式进化还可分为多种路线。如向增长 方向进化、向过长方向进化、向退化方向进化,以及向创 新的方向进化。在进化中,如某些器官只顾向前发展,即
骤变论的系统提出者是德弗里斯,他在月见草的研 究中得到许多新的变异类型。其中有的植株特别粗,有的 特别短,有的花柱很短,有的叶脉红色。他认为上述关于 月见草的种种变异称为“突变”,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 并能直接产生新种,不必像达尔文所谓的需要由微小变异, 经连续渐变的过程。也即是说新物种是突然出现的。它的 出现并不需要有可见到的准备,也没有过渡类型。”在德 弗里斯看来,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只是对 突变起过筛作用。
新进化论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2f59cec276eeaeaad1f330b0.png)
学号:2015210026 姓名: 宫云龙
目录
一、怀特的普遍进化理论 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理论 三、塞维斯和萨林斯的进化理论 四、哈里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
新进化论学派兴起原因
• 1.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提上日程。 • 2.人们寻找较长历史时期内分段发展过程的 研究方法。 • 3.人们需要进行哲学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预 测。
作品《象征:人类行为的起源和
基础》 着重编辑了摩尔根的信件 、 日记和著作 《文化的进化》
1.文化的主要特征
• 物理领域、生物领域和文化领域组成整个 世界。 • 文化是现象的种类,包括目标、行动、思 想和态度,那是依赖象征的使用。 • 没有符号就不会有文化,语言是其最重要 的表达形式。 • 人具有创造象征的能力,这是与动物的根 本区别。
• 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地区,哈里 斯询问农民家庭饲养牛只的死因,所有的农 民都坚持说他们绝不会杀死或者饿死一头牛 ,而是忠实的实行印度教不杀牛的规定。但 是他发现公牛犊比母牛犊的死亡率高一倍, 农民只是解释说公牛犊比较虚弱、易生病或 吃得少,但谁也没说由于这个地方很少需要 畜力,不用牛拉车,公牛犊就被剔除,而母 牛犊则得到饲养,主位研究的结果是谁也没 有故意或者乐意缩短牛的生命,而客位研究 的结果是,根据当地生态学和经济的需要, 用优先选择饿死公牛犊的方法,有步骤的调 整牛的性的比率。
一、怀特的普遍进化 理论
怀特简介 美国人类学家、民
族学家。以研究L.H.摩尔根而闻 名。1920年以后在路易斯安那州 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学 、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 学。192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 学博士学位,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 根据其在美国西南部的田野调查 材料撰写论文,1927年获人类学 博士学位。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e43d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e.png)
3.强调正确运用比较法,认为只有那些在演进程度上 属于同一阶段的现象才能进行比较。
27
三、对法国社会学派的简评
1.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在研究过程中大 量运用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将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引入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之中, 为文化人类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1.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实体无关,社会组织的模式和社会行为 都是由人类的认识结构所决定的。他试图揭示人类的深层思维 结构,建立“人类心理”的普遍原理。 2.人类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性,即倾向于分类,人类先天 就有心智能力去整理和类分经验世界。而人类思维基本上是二 元的(binary),即思维是成对的。 3.各个民族存在文化差异的原因是由于该社会的历史和环境影 响到了社会成员的思想结构,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 差异。
1.代表人物
(1)格雷布雷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大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05) 《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
(2)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 《神的观念的起源》 (1912) 《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
12
三、美国传播学派
(American School)
1.代表人物
(1)威斯勒(Clark David Wissler,1870-1947) 《北美平原印第安人》(1912)、《美洲印第
安人》(1917) (2)克罗伯(Alfred Louis Kroeber,1876-1960)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宗教》(1907)、 《文化人类学》(1948)、 《文化:概念与定义的辨 析》(1952)
第一章进化论学派
![第一章进化论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a440a21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6.png)
第一章进化论学派一.【教学要点】一、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二、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二、【基本内容】第一节、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人类学兴起时期,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被称为进化学派,进化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予进化学派则更为恰当,这一讲,我们着重讲述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
一、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通过阅读及旅游欧洲来搜集资料,观察记录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其代表作《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认为人类受气候、宗教、法律、政府、先行者、道德、习俗的影响,因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
并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或狩猎)、野蛮(或游牧)及文明三个阶段。
2法国涂尔葛在《人类心灵与历史进步》中提出人类历史经过狩猎、畜牧、农业三个阶段,认为人类的差异不是生物上的不同而是文化的差别。
3法国孔多塞在其代表作《人类知识进步图解》中认为人类自出现处地球上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并将无限地改善。
4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
发表了《美国史》,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愚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认为“地球上每个地方的人类演化都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野蛮人生活溯源人类的演化,直到发展出工业、艺术和灿烂文明的社会。
5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概括,认为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二、生物进化学说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
进化的结果,适应者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被淘汰,优胜劣败。
1871年,达尔文有发表了《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用进化理论解释人类起源,认为人类是由古类人猿发展而来。
进化论学派9
![进化论学派9](https://img.taocdn.com/s3/m/ee55b4fc551810a6f5248677.png)
第九章进化论学派一.【教学要点】一、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研究三、对结构主义理论的评价二、【基本内容】一、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1、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是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他的语言学观点的核心包括:1)强调语言的“习俗”性质。
2)、区分语言和言语;3)指出所指和能指的关系及其内涵;4)区分共时与历时的逻辑和心理关联;5)确定语言成分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列维施特劳斯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及结构主义音位学的观点运用于他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
他认为,每一社会都是符号系统—语言、婚姻、规则、艺术、科学和宗教的相互关系的集合体。
2、雅各布森的音位学。
雅各布森音位学方法的四个基本原则:1)音位学透过无意识的语言现象进入语言的有意识的深层结构。
2)拒绝把语音单位看成独立的实体,而是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当作分析的基础;3)音位学引进了系统的概念,并指出具体的音位系统并阐释他们的结构。
4)音位学的目的在于揭示普遍法则,要么通过归纳的方法。
在结构人类学中,这四条基本原则转换为以下四个方面:1)把对表层文化现象的分析转入人类心理的内在本质—无意识的认知结构中去;2)在对某一社会群体以及某一个别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不能把分析局限在这一个体内部,而应该把它与其他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的单元;3)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该文化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与其他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整个文化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其性质对于人类整体的文化系统来说是必须的;4)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从微观上来说在于探索人类思维的本质;从宏观上来说在于以认知结构的本质把握文化的本质。
这两个纬度的探索,如同自然科学对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探索,因此,结构主义的第一次出现使人文科学统合起来的希望。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首先,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梦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扭曲的实现,因而对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早期认知意识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典进化论学派特点
![古典进化论学派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39e8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7.png)
古典进化论学派特点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期在生物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渐进主义: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物种是通过微小的、渐进的变化发展而来的。
他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的变化积累起来,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 自然选择:这是古典进化论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们认为,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主要机制,通过适应环境的有利性状的遗传,使得物种逐渐变得更加适应其生存环境。
3. 物种不变论: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物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具有明确的界限和稳定性。
物种之间的变异是有限的,而且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
4. 个体竞争:该学派强调个体之间的竞争在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性状传递给后代。
5. 渐变的连续性: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进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存在突然的跳跃或大的突变。
物种的演化是逐渐发生的,通过一系列中间形式连接起来。
6. 唯物主义观点:该学派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生物的特征和行为是由其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而非超自然或神秘的力量。
总体而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特点是强调渐进的进化、自然选择和物种不变性。
这些观点对现代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理解生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产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77bd08936bec0975f565e203.png)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泰勒的《原始社会》是其诞生的标志。
其后类似的著作不断增加。
较有代表性的有:泰勒的《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及《印第安人的房屋与家居生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弗雷泽的《金枝》以及布留尔的《原始思维》。
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的变革已经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开始蔓延,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欧洲诸国的殖民统治者进入到亚非拉等大多数地区,他们除了掠夺当地的资源以外,也对当地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关注和宣传。
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们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报道给本国内,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当时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开始对于这些不同区域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等的研究逐渐展开,成为了后来人类学研究发端的序幕。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在他之前,从15世纪后半叶的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
在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不变论。
当时这种观点被牛顿和林奈表达为科学的规律:地球由于所谓第一推动力而运转起来,以后就永远不变地运动下去,生物种原来是这样,现在和将来也是这样。
到了18世纪下半叶,康德的天体论首先在不变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转变论的自然观就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中逐渐形成。
至达尔文,则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
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第一章2进化的其它学派
![第一章2进化的其它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ff14c45f69eae009581bec34.png)
小结
1.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导致了达尔文 演化理论的第一次修订
四. 达尔文式生物演化的遗传基础
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 • 1865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结果发表 • 1900 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基因(gene)概念的 提出 • 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 独立分配定律 • 基因是独立遗传不是融合遗传的 • 1902 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孟德尔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导致了 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第二次修订
3.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达尔文演化理论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基因多态性 5.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6.H-W(哈-温)平衡公式及符合该公式的条件 7.间断平衡理论 8.中性演化学说
孟德尔式遗传
AA x aa 父母代 A a 配子 Aa x Aa 子代 Aa A a 配子 AA Aa aa 孙代 1:2:1
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达尔文的 演化论的贡献
1953年Watson & Cr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基因是一个DNA分子 • 基因突变的机制 细胞学、细胞遗传学、遗传学以及分子 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演化理论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三. 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对达尔文的演 化论的贡献
1. 19世纪后期,以德国为主的科学家发现了 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染色体 的重组现象 染色体(遗传“因子”的载体) • 减数分裂 • 染色体的重组 • 染色体水平的突变
新进化论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35d4af1143323968011c9247.png)
新进化论学派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论研究并没有随着19世纪的结束而告终,20世纪3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博厄斯所强调的历史特殊论公开发难,重新提出进化论的研究方法。
由于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
该派代表人物除怀特外,还有斯图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
代表著作有:怀特的《文化的进化》(1959)、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论》(1955)、萨林斯和塞维斯共同编撰的《进化与文化》等。
怀特除了坚持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进化观点外,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其获取能量的多寡,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有关。
低发展的社会往往获取的能量总量也少,反之,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则能获取较多的能量。
因此,可以依此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分类。
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人类仅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共产社会。
②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的阶段——东西方古代的文明。
③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现代工业化国家。
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
怀特认为,文化的进化就是人类利用能量总量的提高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的提高。
斯图尔德认为怀特的理论太过于广泛和一般化,难以解释具体的、特定的文化的发展进程。
他将怀特的理论称之为“普遍进化论”,将摩尔根等19世纪的进化理论称之为“单线进化论”,而将自己提出的理论名为“多线进化论”,以示与前二者的区别。
斯图尔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学说。
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平行发展的,在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规律可言。
因此,应该对具体的文化作具体的分析,尤其要通过考察不同的文化与各自的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适应关系,来论证该文化的发展变迁问题。
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斯图尔德的学说又被称之为文化生态学,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新进化学派的另两位代表人物萨林斯和塞维斯是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他们企图调和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之间的矛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d6d1914581b6bd97f19eaa0.png)
化的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简称“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或“中性突变的随机漂变理论”。
它的主要内容是:突变大多是“中性”的(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它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处,也无好处。
这类突变有“同义”突变、“非功能性”DNA 顺序中发生的突变以及结构基因中的一些突变。
)随机固定(“中性突变”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在群体里固定下来,在分子水平进化上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中性学说认为,当一个生物体的DNA分子出现中性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它在生活环境中的生存适合度,它是通过群体中的随机交配,使这些突变在群体里得到固定、发展或者消失。
)中性突变决定进化的速率(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也就是由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置换率所决定。
)5、骤变论拉马克和达尔文都主张生物是在长期、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
骤变论这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认为生物是骤变产生的。
骤变论的体统提出者是德佛里斯。
他认为“新物种是突然出现的。
它的出现并不需要有可以见到的饿准备,没有没有过度类型。
6、直生论直生论(Orthogonesis)主张生物进化具有一种直线的方向,这种方向是由特定的内在力量预先决定,它不受环境的影响,与自然选择无关。
直线式进化还可分为多种路线。
如同增长方向进化、向过长方向进化、向退化方向进化,以及向创新的方向进化。
直生论与拉马克的“内在倾向”观点有些相近。
的含义。
间断平衡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化石记录,如寒武纪大爆发,如很多过渡类型化石难以发现。
一般认为,间断平衡理论并不否认达尔文学说,而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林林总总,其中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综合进化理论,它较为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
进化学派
![进化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1d283302cc175527072208db.png)
进化学派 evolutionary school 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界中主张进化理论的学派。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一些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者在以进化生物学奠基人C.R.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进化思想。德国的民族学家A.巴斯蒂安是进化学派的先驱。
3、麦克伦南
英国法学家、人类学家,1865年发表其主要著作《原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地研究》,在其前言中提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进化的观点。
认为人类都是从蒙昧时代向前发展;现存的野蛮民族的状态相当于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初阶段;社会可以用发展进化的尺度来衡量高低,作进化分类。认为人类社会最早是原始杂交群,母权制早于父权制。
在理论上,主要是巴斯蒂安提出的人类心理一致说,认为由于人类有共同心理,因而对相似的情境会有相似的反映,导致共同文化的产生。
二、泰勒的理论与方法。
(一)、生平及著述简介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曾为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2)思想理论
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概念,
第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巴斯蒂安发现世界各地文化有共同性,因而提出“本原概念”,指人类共同心理,认为人类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人类心理的统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
第二是“民族概念”:认为每个民族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因而各有自己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征’。
一生有许多论著,代表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的研究》(1865)和《原始文化》(1871)
(二)、理论观点及方法。
1、泰勒的文化定义。
1)、文化定义: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一定义至今仍为人类学界所普遍接受。
不同理论学派整理
![不同理论学派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95b60e02020740be1e9bc2.png)
1.比较神话学“比较神话学”,又称“太阳神话理论”,代表人物是缪勒,著有《比较神话学》。
比较神话学认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与语言的特性、包括“词性”、“一词多义”、“多词同义”、“隐喻”等因素有关。
神话的产生是后人把前人遗留下来的名词相混并误用的一种结果,是语言发展四阶段——词的形成阶段、方言期、神话期、民族语言期中某一时期,是人们试图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字资料的一种尝试。
由于古人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现象,太阳十分肯定又确切地作为自然体系中的核心对象,所以神话的核心及神的原初概念,归根到底总是太阳。
2.进化论学派“进化论学派”,又称“人类学派”“一线进化论”,属于起源研究,代表人物是泰勒,著有《原始文化》。
泰勒指出,文化的发展是按照阶段进化的,都要经历野蛮、半开化和文明三个阶段,各种文化现象如婚姻、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神话、故事、传说等也有一个进化(退化)的过程。
神话故事产生的基础是人类蒙昧阶段所信仰的“万物有灵”,是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残余物”,会随着文化的“进化”而逐渐“退化”为传说和故事,帮助我们“逆向”推导出原始社会与文化的形态和特点。
残余论中指出,仪式、习俗等是初级文化阶段的活的文献;心理一致说和多源论解释了人类文化表现出的极大相似性来源于人类在心理和物质生活环境方面的相似性。
3.神话仪式神话——仪式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雷泽、拉格兰和加斯特,代表著作有《金枝》、邓迪斯《世界民俗学》中拉格兰和加斯特的文章。
弗雷泽一派认为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仪式在先,神话在后。
早期的人类不需要神话,只有仪式,大多数情况下为巫术仪式,是人类实践和观察的结果。
当人们不满意仪式的结果(因为巫术仪式常常会失败),或者说人们不再满意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仪式过程的完善与否,神话就出现了。
神话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为现行的仪式树立典范,二是确立一个仪式评价的标准。
加斯特一派则认为,早期的神话和仪式是共同存在的,或者说从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一起表现人类对某种状态、处境或者说过渡的理解。
生物进化学说
![生物进化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c90eb7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4.png)
生物进化学说
生物进化学说是对物种起源的一种猜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
也称“进化论”。
布封和拉马克最早提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为公认的集大成者。
达尔文主张,生物界物种的进化及变异,系以天择的进化为其基本假设:此外,并以性别选择和生禀特质的遗传思想来作辅助。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
出版,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和宗教界,强烈地冲击了《圣经》的创世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对宗教“神造论”和林奈与居维叶的“物种不变论”发起一场革命,震动当世。
由于进化论违反《圣经》里的创世论,所以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宗教争论的焦点。
进化学派
![进化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13b0c21a844769eae009ed7f.png)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中的地位一、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予进化学派则更为恰当。
18世纪先进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社会革新的主张,汇为启蒙运动思潮。
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19世纪的文化和社会进化思想,并与人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Charles Montesquieu)在代表作《法的精神》(1748)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2、19世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这时自然科学取得了伟大的进步,进化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概括。
3、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07硕人类学概论名解),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
1)但进入人类历史领域,他的论据就显得不足,他不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能动性以及这种能动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没有完全回答人在自然界的位置问题。
2)这一问题是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作用,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后才解决的。
4、进化思想在19世纪上半叶在各个知识领域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也不能不渗透到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学科中来。
英国人类学家马瑞特在《人类学》(1912)一书中,说明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最初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进化学派是人类学的第一个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5、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是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与孔德同是社会学的开创者。
他的哲学也是实证主义,不可知论,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可能被认识。
他发表过一些重要的社会进化观点,认为“社会进化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分化向前发展的。
”社会进化过程中包含着矛盾,但认为进化基本上是平稳的、逐步的、自动的,他强调进化只有量的渐变,因而强烈地谴责革命,主张改良,要人们等待社会长期自然进化。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5ac5544fc4ffe473268ab26.png)
对摩尔根的评价
• 主要贡献 • 理论缺陷
第四节 其他进化论者的研究
• 一、巴斯蒂安的人类心理一致说 • 二、巴霍芬的母权论 • 三、麦克伦南的内外婚姻制度 • 四、卢伯克的宗教阶段论 • 五、弗雷泽的《金枝》 • 六、韦斯特马克的父权制 • 七、马雷特的泛生论
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 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 惯。”
二、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 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与文化进化论者认为: • 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 2、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 • 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是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
四、泰勒的婚姻家庭理论
• 1、泰勒研究了“回避”的习俗。 • 2、泰勒研究了父母子女命名的习俗,为此,他创造了一
个术语“Teknonymy”(亲从自称)。 • 3、泰勒讨论了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和双系继嗣的问题,
这些继嗣包括家庭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力的继承。 • 4、泰勒还对“产翁”习俗进行了研究,他称这种习俗为
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动来讲都是如此。
• 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提出两大原则: • 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
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 •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
而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 相当大的作用。”
第三节 摩尔根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 一、生平与著述 • 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第二章进化论学派 ppt课件
![第二章进化论学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a3ab1f02020740be1e9ba5.png)
• 3、关于巫术 巫术是一种类似科学 的活动,它以真正的观察 为基础,以类比来划分事物, 这是人类思想的最初阶段。
知识卡: 关于巫术
在Tylor看来,有三种看待基 本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学的、 巫术的和宗教的。先民之所以信 仰巫术的理由,即巫术似乎是实 际生活中起作用。其次,巫术失 败时,可归为敌对力量的破坏, 归于习惯、仪式或符咒的错误, 归于未完全遵守禁忌等等。最后, 巫术仪式的结果是成功与失败并 存,而对其解释伸缩性极大。
• 3、 文明时代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 恩格斯: “摩尔根是第一 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 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 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 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 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 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 三、摩尔根的氏族制度研究 (摩尔根在 研究易洛魁( Iroquois )的内部结构时, 发现了易洛魁的氏族,并第一次把它作 为古代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加以论述。)
二、泰勒的文化论
• 1、 文化定义(文化研究史上第一个) • “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 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 合体。”
• 2、 研究文化的必要性: • 广义的历史哲学,是根据一般规律来解 释过去的人和预言未来的人在这个世界 上的生活现象,这是它的目的,同时也 为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任务。 • 对于文化的研究可以称得上是研究人类 历史的一个窗口或一条途径。
• 知识卡:怀特的进化理论与古典进化理论 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 相同点:二者都同意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 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全世界各种 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 不同点:怀特不像古典进化论者如摩尔根 那样,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 而是用能源的获取来作为标志。同时他特 别强调了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超有机体性, 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新进化论。后来为 将他的理论与其他新进化理论相区别,又 称之为普遍进化论。
简述文化进化论学派
![简述文化进化论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86c0843c3169a4517723a3b2.png)
文化社会学作业: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2023064吴小兰简述文化进化论学派进化论学派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他们认为法律、宗教、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走向逐渐进步的社会,并且认为世界上各民族都有独立发明的能力,大致上都经历相同或相似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中期,进化论学说受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影响成为一种时代思潮,深入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影响范围广泛,逐渐打破神学对人的束缚。
诚如他所说,通过《物种起源》的出版,“人类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开端,就会得到一线光明”。
进化论学派有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之分。
古典进化论一般在19世纪中期盛行,代表人物有达尔文、泰勒、斯宾塞、摩尔根等。
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无论是哪个种族,人类在心理和精神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古典进化论认为所有的文化都遵循同样的道路向前发展,都由“蒙昧”发展到“文明”,又称这一学派为“单线进化论”。
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第一次以文化的“发明和发现”为标志,对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期。
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期各有不同的文化,并呈现出多少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
因此,他按照人类文化的顺序相接的不同阶段,把认了原始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又按照每个时期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在摩尔根看来。
每一次生存技术的革新,都对人类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开始。
以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现。
发明作为划分人类原始社会各个阶段的依据。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来进行的,无论是对分子或有机体对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都是如此。
斯宾塞是继孔德之后第一个把社会学发展到一个完整体系的人。
斯宾塞在社会现象研究中从马尔萨斯、达尔文那里引进“适者生存”及自由、平等、竞争等法则,在《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一书中认为,自然因果规律在社会发展中是普遍起作用的,只要把社会有机体看做是生物有机体,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流派
![现代进化学说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51e0a9fdd88d0d232d46a05.png)
三、新达尔文主义
这个学派的倡导者是胚胎学家魏斯曼。这个学派 的成就集中在:
约翰森的“纯系说”
生物的变异可以区分为遗传的变异—基因型,和 不遗传的变异—表现型。认为在基因型混杂的自花粉 植物的群体中,可以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 因此,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 纯系内,不同个体所表现的差异是表现型的,它不能 遗传。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并列效果。
思考题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综合进化论的理论要点?
新达尔文主义的成就对进化论的贡献是什么? 简述中性学说与达尔文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四章 现代进化学说的 主要学派
本章重点:讨论生物进化问题上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一、拉马克学说 二、达尔文和达尔文主义学派 三、新达尔文主义 四、中性学说
一、拉马克学说
该学说有以下两个要点: •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 生物按等级向上发展学说;
二、达尔文和达尔文主义学派
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 • 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 • 一切生物的实际生存数极其低微。主要因为种内、种 间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的结果。 • 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被保存, 不利的个体被淘汰。 • 新种的形成是通过自然选择,经过性状分歧和中间类 型的绝灭过程来实现。 • 自然选择经常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改造生物体, 并使生物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摩尔根的“基因论”
连锁遗传现象说明有连锁基因的存在,连锁基因位于 同一个染色体上。也就是说连锁遗传是由于处在同一 染色体上,是邻近基因的作用所引起的结果。他认为 孟德尔第二定律只限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不 是普遍的现象。于是他提出了连锁遗传的定律,对孟 德尔定律作了重大的补充和发展。 生物的连锁遗传常常是不完全的,总是一定程度地存 在着交换现象。它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种变异一经发生就以新的性状稳定下来。
古典进化论学派述评
![古典进化论学派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da0912d3169a4517623a303.png)
古典进化论也称“单线进化论”,是19世纪中后期文化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主要理论,它探求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原因及一般规律,以解释当时世界各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悬殊的原因。
他们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人类社会与文化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人类心理上的一致性使得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方面均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化的过程。
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各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发展进化的速度不同,从而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研究方法述评古典进化论一般将当时的欧洲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为尺度,将其它社会和文化放在不同的进化位置上顺序排列。
为了描述文化演化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古典进化论者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比较研究法和残余分析法。
比较法的价值在于使人类学者通过比较信仰、行为和器物等的类似之处,从而归纳人类社会制度背后的一般思想过程和意义。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说:“从广义上看,人类的品质和习惯同时显示了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和一贯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性和人类生活环境普遍的相似性这两个方面,通过比较,去追溯这种相似性和一贯性。
”“尽管各种族在文明程度上大不相同,在体格肤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仍然能够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比较。
”《原始文化》一书,本身就是比较研究的产物。
泰勒所倡导的比较研究法,至今仍对文化人类学产生着重大影响,只不过泰勒所进行的比较,是一种单一的纵向的静态比较,目的在于区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从而构筑出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阶梯性特征,而现今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则是为了洞悉文化的深层奥秘。
残余分析法也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创用的。
所谓的文化残余物,是指某些文化现象例如某些工具、设备、艺术形式、风俗、观念等,虽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但由于惯性的力量,仍然以一种残余物的形式留存于现在的社会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进化论学派一.【教学要点】一、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二、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二、【基本内容】第一节、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人类学兴起时期,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被称为进化学派,进化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予进化学派则更为恰当,这一讲,我们着重讲述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
一、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通过阅读及旅游欧洲来搜集资料,观察记录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其代表作《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认为人类受气候、宗教、法律、政府、先行者、道德、习俗的影响,因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
并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或狩猎)、野蛮(或游牧)及文明三个阶段。
2法国涂尔葛在《人类心灵与历史进步》中提出人类历史经过狩猎、畜牧、农业三个阶段,认为人类的差异不是生物上的不同而是文化的差别。
3法国孔多塞在其代表作《人类知识进步图解》中认为人类自出现处地球上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并将无限地改善。
4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
发表了《美国史》,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愚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认为“地球上每个地方的人类演化都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野蛮人生活溯源人类的演化,直到发展出工业、艺术和灿烂文明的社会。
5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概括,认为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二、生物进化学说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
进化的结果,适应者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被淘汰,优胜劣败。
1871年,达尔文有发表了《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用进化理论解释人类起源,认为人类是由古类人猿发展而来。
2、英国自然科学家,体质人类学家赫胥黎捍卫达尔文的学说,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从体质形态上详述人与动物的关系和区别,确定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人猿共祖论。
赫胥黎涉猎民族学,书中引用了不少旅行家们提供的民族学资料,对于宣传人类学和民族学起过积极作用。
3英国人类学家马瑞特。
在《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学是达尔文的孩子,达尔文学说使人类学成为可能。
取消了达尔文式的观点,就是同时取消人类学”,这说明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最初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进化学派是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一个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三、社会进化观。
1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社会进化思想。
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社会学著作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社会有机体论——他的社会学理论,一是把社会理解为有机体,二是社会进化思想体。
他认为社会类似生物有机体但又有所不同,故称“超有机体”;社会是一种有机结构和功能的体系,一切发达的社会都有支持系统、分配系统及以国家为首的调节系统,保证各个组成部分服从于整体。
社会进化思想——社会进化思想在他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假定论的发展》一文中初次把进化思想应用到文化与人生个方面。
并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推演出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认为社会进化如同其他进化一样,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分化向前发展的。
以18世纪启蒙进步思想、19世纪生物进化说社会进化观为思想基础,通过民族志资料的积累,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法的确立,以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史前考古的愈来愈多的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得以创立。
第二节、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进化学派代表人物不少,这里介绍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方法,对其中影响最大的泰勒和摩尔根,则予重点评介。
一、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理论与方法1、巴斯蒂安的思想与理论。
1)生平简介。
巴斯蒂安是德国医生,旅行家,曾9次环球旅行,在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做过考察,1876年在柏林成为民族学教授,1868年任柏林博物馆民族学部主持人,曾被认为是人类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历史上的人》。
2)思想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概念,第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
巴斯蒂安发现世界各地文化有共同性,因而提出“本原概念”,指人类共同心理,认为人类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
人类心理的统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
第二是“民族概念”:认为每个民族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因而各有自己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征’。
第三是“地理区域”概念:每个民族文化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并受地理环境影响,反映了地方特色。
他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加上有时经过传播,使“本原概念”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2、巴霍芬(1815-1887)的理论思想巴霍芬是瑞士法学家、律师,对原始人类的法律和宗教特别感兴趣,主要根据罗马法和希腊古代文献,研究原始社会家庭史的问题。
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通知的研究》,恩格斯认为家庭史的研究以巴霍芬《母权论》的发表为开端。
3、麦克伦南英国法学家、人类学家,1865年发表其主要著作《原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地研究》,在其前言中提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进化的观点。
认为人类都是从蒙昧时代向前发展;现存的野蛮民族的状态相当于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初阶段;社会可以用发展进化的尺度来衡量高低,作进化分类。
认为人类社会最早是原始杂交群,母权制早于父权制。
麦克伦南对婚姻制度的进化特别感兴趣,提出原始时代存在着外婚制部落(集团内禁止通婚)和内婚制部落(集团内部可以通婚),抢婚发生在外婚制部落。
恩格斯认为麦克伦南的研究有两大功绩:一是他指出了外婚制的到处流行及其重大意义,二是他认定母权(系)先于父权(系)制。
4、拉伯克英国政治家、博物学家、人类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前时代》(1865);《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形态-蒙昧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1870)他根据民族志材料,用进化论观点叙述了原始时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婚姻家庭、世系继嗣、宗教信仰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5、梅恩英国法学家,研究比较法学。
主要著作《古代法》和《古代法制史讲演系》,用进化论的观点阐述法律的发展,说从法律进化看,一系列的阶段是连续出现的。
否认从母系到父系的继嗣原则并提出最早的家庭是父权制家庭的父权说。
小结在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上,上述几个代表人物都没有进行过实地调查,他们的著作都是根据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和旅行家们提供的民族志资料,研究历史上和当时的原始民族社会的文化现象,对婚姻家庭、世系继嗣、宗教信仰、法律等在历史上的演变,用进化论观点进行阐释。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现存的原始民族和历史上古代民族的文化现象相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现象相比较,寻找相似性和同一性,从而说明某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进化。
在理论上,主要是巴斯蒂安提出的人类心理一致说,认为由于人类有共同心理,因而对相似的情境会有相似的反映,导致共同文化的产生。
二、泰勒的理论与方法。
(一)、生平及著述简介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曾为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一生有许多论著,代表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的研究》(1865)和《原始文化》(1871)(二)、理论观点及方法。
1、泰勒的文化定义。
1)、文化定义: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这一定义至今仍为人类学界所普遍接受。
2)认为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
泰勒认为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它试图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文化现象的研究,主张把文化列出细目,犹如博物学家的动物纲目一样,分门别类,诸如艺术、信仰、习俗等,要弄清楚它们的地理分布,传播影响,历史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细目就代表着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的整体。
对文化进行探讨是为了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规律。
泰勒的“文化科学”被认为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在运用丰富的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的比较中奠定了文化研究的基础。
2、指出文化是进化的1)文化的重复性。
泰勒研究大量的民族志资料,将各民族大量的文化现象作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出现相似的文化,某些制度、仪式、习俗、神话有惊人的相似点。
发现某些文化的重复性。
2)文化是进化的。
他认为文化是进化的,技艺、工具以至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人类从野蛮时代发展到现代文明,各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差别是他们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所造成的”,《原始文化》一书更具体地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
3)特别感兴趣的是宗教的起源和进化,认为宗教起源于对神灵的信仰。
他提出宗教的进化是由最初的万物有灵发展到多神信仰,再进化到一神信仰。
甚至认为“万物有灵”实际上是野蛮人和文明民族的宗教哲学基础。
万物有灵的宗教起源论是宗教史研究中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是以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以及文化发展过程的进步性思想为出发点的。
4)表达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和文化的进化源于人类心理一致的思想。
“文化之所以广泛地渗透着一致性,原因多半在于一致的目的产生一致的行动”3、在方法论方面对人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他用方法论来证明文化进化的存在,主要有三点:1)泰勒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比较法。
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比较。
用比较法对各种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判定文化发展的高低。
比较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现象,可以看到相似文化的反复出现,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成顺序,表明文化按阶段进化的规律。
2)泰勒阐述了残存法。
残余——指的是一类过程、习俗、见解等,习惯势力使它们进入了与其所源出的社会状态全然不同的新的社会状态,它们因而成为新文化状态所源出的旧文化状态的物证和实例。
文化残余沿着文化发展的道路留下了一个个里程碑,研究残存有助于探索历史发展的过程。
残存法在人类学研究中长期被采用,学者们以现在的落后社会或文化因素的实例,作为历史残余说明过去的状态,与古史资料相结合,可以解开古代史特别是原始社会史上一些难解之谜。
3)、引入统计方法研究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他用相关文化要素比较的方法,说明几种文化要素的关系,称之为“粘合”或“相关”。
某一种习俗与它相伴随,或与它相排斥。
他搜集了350多个包括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的统计资料,计算相关文化现象的百分比、制表、分类,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说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