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课堂展示材料。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展示材料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情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

3.2 知识讲解3.2.1 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强调物质变化是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3.2.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示例和对比,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强调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3.2.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讲解在不同条件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3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4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并解释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变化。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5 拓展应用•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应用和意义,例如食物烹饪、药品的制作等。

3.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展开讨论。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庭中发生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并分析其中的物质性质变化。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性质的概念和分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的体现。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1.4.2 讲解讲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物质性质的体现,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1.4.4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区分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例子。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并进行分析。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类型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

让学生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扩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引出物质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

2.4.2 讲解讲解物质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并强调其特点。

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如是否有新物质。

2.4.3 实验观察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

2.4.4 对比分析提供实例,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

第三章: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3.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物质性质的概念和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性质的特点和表现。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体现。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学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初中化学_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学情分析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本节课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因其是教材中的第一批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学会观察、描述实验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实验可尽量安排由学生动手完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去动手实践,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效果分析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例子,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认真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特征没有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实验。

对化学学科很陌生,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在无化学基础、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比较重要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小实验进行证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化学的学习者,对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他们对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实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能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关注环境保护意识,科学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教学难点:通过小实验进行证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突破方法: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入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实验材料:燃烧器具、试管、盖子、小方糖、蜡烛、镁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等。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何区分它们?”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它们区别在哪,用小实验进行证明首先,通过简单的定义概念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强调其区别。

然后,进行小实验:(1)取一枚小方糖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小方糖发生溶解,产生气泡。

解释这是化学变化。

(2)取一块蜡烛,点燃后放置在试管中,观察氧气与蜡烛燃烧,解释这是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特征。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概念,它们区别在哪,用小实验进行证明首先,通过简单的定义概念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强调其区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教案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教案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记下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的探究。

假设1: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蜡油。

假设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提问】假设1成立吗?为什么?【教师提示】蜡油凝固后为固态,明显少于原来的量,因此一定有其他的物质生成,假设1不成立。

【提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讲解】检验产物的方案。

【演示】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引导学生得出假设2的结论。

【提问】降雪的形成和蜡烛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中抓住关键点的能力。

通过熟悉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新课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堂小练习巩固】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记忆。

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麦磨成面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烟花绽放D.木已成舟4.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的消化过程B.人的呼吸C.用煤气作燃料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冰【小结】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一个更精彩?为什么?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这些现象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引入】物质能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什么性质?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例】蜡烛的燃烧——可燃性(其他:氧化性、还原性)(二)物理性质:思考。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记住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能说说是怎么变化的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解释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教师介绍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这个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结果。

Step 4:实验展示(15分钟)1.教师利用一些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

例如:将硫粉放入玻璃试管中,用喷灯加热,然后与氧气反应,最后观察得到的物质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认识。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知识讲解】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案例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

2.理解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3.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4.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2.比较实验法:对比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特点。

3.实验模拟法:通过图示或模型模拟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准备教材和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料。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与实验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类型。

–分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演示物质质量守恒的原理。

–讨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影响因素。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概念。

–实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影响因素。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演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拓展应用1.讨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反应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总结反思1.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和实验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建议。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在课本上或其他资料上查找更多化学反应实例,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原理、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掌握以及对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的了解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章节内容涉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本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变化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组成等,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通过PPT展示物质的分类图解,引导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基本分类。
3.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变化类型。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5.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完整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完整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课时)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看法及差异,并能运用看法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看法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认识平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析,学会概括整理(2)用化学知识讲解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感神态度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自己着手做实验的能力和慎重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授课方法:情况设计、比较、谈论、讲解、实验授课用具:小玻璃·细铁丝·纸片·酒精灯·试管·水·研钵·课件等。

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妄图【课堂引入】(经验引入法)【聆听和想象变化的前经过化学史的知识引同学们再上课以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在后】入新课,这不但激发了我们平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铁制品放置在润湿的环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境中,过不久后我们就会看到他生锈,纸燃尽后就学生学习了课本以外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的知识。

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形变了,这些东西可否是在前后发生了必然程度的变化?它们个属于什么变化以及它们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妄图【学生实验】指导学生们亲自着手实验,把学生分【做实验】做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着手,亲自八组实验:划燃火柴,燃烧纸片,揉碎纸片,折弯并观察实验现象。

感觉变化过程,印象深细铁丝。

刻。

【学生实验】实验 1-1 水的沸腾【回答】仔细仔细观察实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验后,坐在一起的几位同纳总结实验现象能力,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类型,物质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教学新课: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讲解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性质的变化。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相关拓展训练。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物质性质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包含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八、教学环境:1.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2. 教学场所:教室或实验室。

九、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奥秘。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效果,寻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途径。

十一、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2.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文章和实验案例。

3. 教学软件:使用多媒体软件和互动平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作业第二章:物质的溶解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溶解过程。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物质的溶解过程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讲解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5. 作业第三章:物质的变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变化。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5. 作业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物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性质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物质,分析其性质与应用,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的能力。

5. 评价学生运用物质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化学实验室、工厂等,了解物质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制作关于物质性质的科普宣传海报或小册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准备】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水的循环”、“金属锈蚀”、“食物变质”“燃烧和爆炸”。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进行实验。

今天我们就先来仔细观察实验,看看物质是怎样变化的。

接着演示课本实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演示]实验1:水沸腾。

有大量水雾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胆矾的碾碎。

请同学们观察现在并尝试描述现象。

[回答]1、有大量水雾产生,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2、块状的蓝色固体变成粉末状蓝色固体[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这种变化我们就把它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实验]实验3:演示实验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演示实验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请同学们观察现在并尝试描述现象。

[回答]3、产生蓝色沉淀。

4、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有无其它物质生成?[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问题4、
(1)你能不能完整的描述这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
(2)比较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
(3)继续完成实验表格
3
4
情境五
对比分析四个实验的实验记录
对应问题5
实验1、2和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引导学生概括定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情境六
回顾刚才播放的视频和同学们举的例子。
3.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块可以拉成金丝 B 空气无色无味 C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D 氮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4.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冰能融化成水
C 铁矿石炼铁 D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情境十一
阅读:关于硫的一段文字。
对应问题11
(1)你能找出文中描述了硫的哪些变化和性质吗?
(2)你能准确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吗?它们在语言描述时有什么不同?
(讲解)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巩固练习):见幻灯片。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
3.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实验和概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不可直接告诉学生,否则学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碰到具体问题还是不会分析。
引入新课
情境一
复习引入
对应问题1
(1)通过绪言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化学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物质的?
(2)我们身边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你能说出我们身边的一些变化吗?
精讲点拨
情景二
播放视频: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
对应问题2
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变化本质是不是一样呢?我们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几个变化。
情境三
演示实验1-1:水的沸腾
课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总课时
2
主备人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学生通过对物质的观察能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对物质的观察能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反馈调整
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
3.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课堂练习
1.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从事的下列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麻织布 B 用木料做家具 C 烧制瓷器 D 铁水铸成锅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 是否发光放热 B 是否有气体放出 C 是否颜色变化 D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实验1-2:胆矾的研碎对应问题3
(1)注意观察实验前、后物质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你能不能准确的用语言描述出来?
(2)比较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
(3)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2
情境四
演示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巩固练习
对应问题8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 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2)课后习题第二题。
(过渡)同学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是性质决定的,那么是不是性质也能分成两类呢?
情境九
幻灯片展示:酒精的相关性质。
对应问题9、
(1)你能说出酒精的这些性质?若把他分成两类,你如何化分?
(2)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情境十
展示:两瓶气体,分别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应问题10、
(1)你能描述它们的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对应问题6
(1)你能说出其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物理变化和燃蜡烛
对应问题7
(1)讨论: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练习。(见课件)
情境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