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
对三峡与三峡旅游的认知
对三峡与三峡旅游的认知1.对“三峡”的认知说起三峡,我脑海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大峡谷,因为它的名字当中带有一个“峡”字,也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不了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而为什么他要叫“三峡”而不叫“山峡”呢?据我在网上了解的资料来看,在距今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
侏罗纪后期,我国东西部发生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结果使川鄂交界区地壳发生强烈折皱,海底崛起,形成川鄂两水。
那时(距今7000万年前),四川还是内陆湖,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
从此,二水各奔东西。
到了距今4000万年至300万年的期间,由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发生了一次比以前更加激剧的隆起,形成裂缝,江水随裂缝不断往下切,并产生向下和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天长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岭,二水又复合一,把长江水和四川内湖的水连接了起来。
二水合一以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在不断地向下切。
因三峡地段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向斜部则是抗蚀力较弱的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切背斜行成峡谷,下切斜处形成宽谷,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地貌发生变化,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而至于为什么叫“三峡”呢,网上的资料显示,是因为它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合而成,故城为三峡。
2.对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的认知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谈到三峡文化呢,我首先想到的少数民族文化,除了最多的土家族,还有苗族,侗族等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上都有所不同,比如土家族人穿的衣服,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以及提到土家族,就会想到土家族人的一个习俗“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
三峡人文历史
三峡人文历史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跨越重庆市和湖北省,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除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外,三峡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三峡人文历史的重要方面,为您展示这个地区独特的魅力。
一、古代文明三峡地区在古代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曾是巴蜀文化的核心地带,巴蜀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三峡地区,可以找到许多巴蜀文化的遗迹和代表性建筑。
例如,宜昌的东山大坝堆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建筑遗址,是当地史前文明的重要见证。
这些巨大的土坝用于防洪和水利灌溉,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另一个例子是宜昌的秭归长江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
这个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红陶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其他的古代物品。
这些遗迹证明了三峡地区曾经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中心。
二、三峡文化除了巴蜀文化,三峡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里的居民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峡人民的生活凝聚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们依靠着长江的滋养,过着与江水相依相伴的生活。
船屋和渔楼就是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象征。
这些独特的建筑和生活形态,成为了三峡地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三峡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著名的巴东秧歌和秧歌舞就是其中之一。
巴东秧歌是一种源于宋代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节奏感而闻名。
在这个地区,秧歌舞被视为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文化项目。
三、历史名人三峡地区还孕育了许多历史上的名人,他们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广为流传,深受后世文人的崇拜。
在他的诗中,三峡的美景是常常被描绘的对象。
他的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人们深感三峡的壮丽与浪漫。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岳飞和巴蜀名将张炎。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在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了解三峡大坝景点的历史
了解三峡大坝景点的历史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三峡大坝景点!我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三峡大坝景点的历史。
三峡大坝是位于长江上游的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导游之旅吧!一、三峡大坝的历史背景三峡大坝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起源于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在长江上建造巨型水利工程,以应对长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的供应。
于是,三峡大坝的雏形开始于1994年。
二、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直到1994年才正式开始兴建。
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庞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三峡大坝于2006年完工,并开始进行试运行。
三、三峡大坝的技术特点三峡大坝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重力坝技术。
它的总长度超过两公里,拥有大约一亿立方米的混凝土,可以提供强大的阻水能力。
此外,大坝还配备了全球最大的升船机和船闸系统,方便船只通过。
这些技术特点使得大坝成为了世界上最具规模和科技含量的水利工程之一。
四、三峡大坝的重要意义三峡大坝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有效解决了长江上游的洪水问题,保护了周边城市的安全。
其次,大坝为中国提供清洁能源,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大坝还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大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五、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三峡大坝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减少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移民安置、生态保护区和水资源管理等。
特别是在移民安置方面,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确保了三峡大坝建设与当地居民的和谐共处。
六、三峡大坝的文化遗址除了技术和生态,三峡大坝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址。
沿着大坝,您可以看到许多文物和纪念碑,记录着大坝建设的历史。
关于三峡的故事和传说
三峡是中国长江上的一片风景名胜区,包括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
在这片区域,有许多关于三峡的故事和传说流传至今,营造了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一、开峡传说:传说洪水泛滥,长江大水冲击力极强,三峡一带形成了一道壁峡,没有人能够通过。
后来,神仙告诉众人,只有向虎山射箭,把山顶的大虎射死,才能安然通行。
一个名叫瞿塘的年轻人乐观地走上山,射杀了大虎,成功开辟了三峡通道。
二、巫山神女:巫山是三峡中的一个山峰,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传说巫山是巫山神女的居所,她乘着云朵在峡谷中飞行,维护着附近居民的平安和幸福。
巫山一词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女巫的代名词。
三、伍子胥治水: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名将,他曾经在长江上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传说在他的带领下,三峡的山脉可以变成水银,使得洪水无法透过。
四、白帝城传说: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瞿塘峡,是中国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据传说,白帝城是夏朝的传说人物太白(又称太白山神)所居住的地方。
他据说是黄帝的朋友,以智慧和魅力闻名。
白帝城也因此成为游客参观的热点景点之一。
以上是关于三峡的一些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探索和欣赏。
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讲解了中国三大长江峡谷中的一个——三峡。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中国三峡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一一回顾并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上游,从西起宜昌市夷陵区雷波峡,东到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花石峡,全长193公里。
三峡由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以奇险、美丽著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名的峡谷之一。
二、三峡的历史背景三峡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也是隋唐时期的一处重要军事要塞。
自春秋时期至今,曾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景区,自唐代开始成为文化名胜,可惜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连续侵袭,三峡旅游业一度逐渐衰落,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三、三峡的文化特点三峡是哈喇族自然村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典诗歌名篇《三峡好人》或《长江三峡》的诗意落脚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人文特色和繁荣的宗教文化而被广泛赞誉。
四、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部分,也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它是为了调节、控制长江水流、防洪和发电而设计,对改善中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大坝的建设历时17年,工程量之庞大也在人类史上堪称奇迹。
五、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虽然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减少洪峰流量等优点,但对于水文环境、生态系统和地质灾害等方面,三峡工程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因此对于未来的更好保护和管理,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关注。
以上便是关于八年级上册三峡所有的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虽然只是简单的介绍,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三峡这个具有深厚历史、独特文化的地方,也为我们更好的环保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三峡》中的文化常识
《三峡》中的文化常识
《三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是对三峡旅游的描写,涉及到一些文化常识。
1. 三峡:通常指的是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是长江最为险峻的地方。
2.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也是最为雄伟的一个。
它的特点是两岸高山对峙,险峻异常,而且江面狭窄,仅容一船通过,因此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3.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也是最为秀美的。
它的特点是两岸山峰耸立,连绵不断,景色秀丽,而且江水清澈,景色宜人。
4.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有名的一个,也是最为险峻的一个。
它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滩多水急,因此有“西陵滩如马”之称。
5. 夏水襄陵: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时候河水会淹没河床外的土地。
这是对三峡水流的一种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6.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这是对三峡水路的一种夸张描述,突出了三峡的险峻和交通的不便。
文章中还有一些文化符号的解读,如长江、巴楚文化、三峡文化等。
这些文化符号在文章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三峡》是一篇对三峡旅游的描写,其中涉及到一些文化常识和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这些文化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和文化的认识,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旅游和欣赏三峡美景的参考。
文化遗产知识:游长江三峡——了解时代变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知识:游长江三峡——了解时代变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大江南北,千山万水,验明中华文化千年变迁的,非长江三峡莫属。
长江三峡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峡谷,三个支流汇聚于此,构成了中国及世界上最轰动的风景之一。
风景绝佳,也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秦汉以来,窄渡之战,张飞切鲸,曹操过江援警,到今天的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历史文化众多,而每一段历史,以及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变迁,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秦汉时期的窄渡之战,三峡为军事要塞,不仅教育了曹操、关羽、张飞等历史名将,更影响其后的千古。
曹操发动了以南郡为中心的扩张战役,为后来的统一铺平道路。
随后,在唐宋时期,三峡成为了中南贸易的重要通道,恢弘的朝贡礼仪和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着当地文化的蓬勃发展。
再到明清时期,沉浸在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影响下,人民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民俗风情也得以继续发展。
但也因此,在不断地变迁中,三峡的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不同的危机和挑战。
比如,在成为交通和工业中心时,三峡的环境也逐渐变得崎岖难行,沿江居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至关重要。
一方面,文化遗产是整个人类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生活、创造以及艺术和文学表现的重要窗口,是长江三峡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是长江三峡旅游的重要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失、破坏与毁损成为文化遗产特有的难题。
长江三峡地区一些惠及全球人类的文化遗产形象鲜明,而且数量相当壮观,但同时受到了松散管理、恶意破坏、意外自然灾难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这些文化遗产不得及时得到有效保护,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因此,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机构和政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长江三峡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化的保护和修复,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比如,沉香小舟银质文物的花费和修补,朝阳洞造物的保护以及神秘的“问天神树”的文化保育等都需要得到妥善管理和执法。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长江三峡以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史的文人墨客,歌咏三峡的诗篇也就连绵不绝,清人有“西陵风俗由来厚”的说法,从文化角度来说,长江三峡是一条长长的文化沉积带,是民族文化的富产地带。
历代游历三峡的诗人们,不仅留连于这里的山山水水,更喜欢这里的民俗风情。
从他们留下的华章美句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巴山楚水的雄伟壮丽,也可以领略到巴风楚韵的古朴纯正。
节日民俗文化是三峡文化中绚丽多姿、情韵生动的美丽小花,历代文人爱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来赞美三峡,而现在我们从三峡旅游欣赏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节日民俗文化。
在风土民情古朴淳厚的三峡地区,我们的先辈们在此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丰富多彩的风尚习俗,历史上三峡也是是楚文化与巴文化交融发展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探讨三峡民俗文化的时候,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这引人入胜的巴风楚韵了。
三峡地区古朴忠烈的民风一直是历代被世人广为传颂的话题,先不提及在早期三峡民风的案例,单从三峡水库工程百万大移民中,广大移民群众由原先的“家园难舍,故土难移”的无奈情怀逐渐转换为“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为国家”的举动,由固守其土而为举家搬迁,勇敢走出三峡,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安家立业,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三峡民众忠烈,劲勇的人文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再现,也是古老“质直好义”品格的发扬光大。
其次,三峡地区神秘的巫文化,也是三峡民俗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巫文化起源于大溪文化时代,再经过多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由原先的野蛮,愚昧的迷信,逐步向文明的靠拢。
并且巫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神秘的祭祀鬼神信仰,一直也是三峡地区一个显著的特征。
再者,巴楚两地的岁时习俗也是三峡民俗文化的一个部分,岁时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如春节,楚人长幼穿戴整齐,按次序拜贺;端午节,挂菖蒲,戴艾叶;重阳节登高饮酒等,都是三峡民俗文化的瑰宝。
长江三峡之旅,感受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长江三峡之旅,感受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长江三峡可谓是中国最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代表。
自古以来,它就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探索,去体验它那独特的丰富文化背景和壮阔的自然环境。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湖北省,是由长江在经过黄鹤楼和三峡大坝之后,激烈奔腾而形成的一道美丽的大河。
它的景色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从山脉的遥远远处,你可以看到河流在悬崖峭壁和山脉之间穿梭,把这片美丽的大自然环绕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此外,长江三峡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桥梁。
经过历史的洗礼,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众多的古迹,如黄鹤楼、三峡大坝、著名的西湖,以及各种各样的古代建筑。
在这里,你也可以听到当地人口中流传着的传说和民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长江三峡,游客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如游览古迹、游览景区、垂钓游览、漂流游览等。
你可以乘坐船只漫游于河道,感受河流带给你的恬静,也可以乘坐游览车前往景点,在梦幻般的景色中放松心情。
此外,你还可以参加各种安排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参观民族乐器制作体验等等。
总之,前往长江三峡的旅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壮阔的自然景观,体验独特的历史文化,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也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长江三峡,令人流连忘返!。
三峡文化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重庆工商大学郑敬东教授硕士生导师参考书⏹ 1.中国三峡文化概论郑敬东主编⏹中国三峡出版社⏹ 2.中国三峡文化史管维良黄中模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长江三峡旅游文化郑敬东主编⏹重庆出版社第一讲三峡文化概述一、长江及其文化构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长:6380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大小支流700多条长江既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河流,又是一条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按地理分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长江⏹按地域文化分段:⏹滇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二、关于三峡文化(一)关于三峡⏹大三峡:西起重庆东至湖北武汉⏹中三峡:西起重庆,东至宜昌,约660公里⏹小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193公里。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构成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论文化。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态。
我们想用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象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的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罗威勒(美)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汇即是文化三、三峡文化的主要内容1、三峡地区的历史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发展史2、三峡地区的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旧、新石器文化遗址等3、三峡工程文化七十年梦想四十年争论全民族的选择4、三峡名人文化嫘祖、屈原、宋玉、巴曼子、巴.清、王昭君、秦良玉、邹容,炎帝、大禹、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三苏、陆游等5、三峡民俗文化婚丧娶嫁,衣食住行等⏹6、三峡宗教文化⏹巫教、道教、佛教等⏹7、三峡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8、三峡军事文化⏹历代战事、战场、军事人物9、三峡交通文化栈道、舟楫、桥梁、码头等10、抗战红岩文化红岩村、歌乐山、黄山、解放碑11、三峡都市文化山水之都、水电之都等12、三峡旅游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第二讲三峡地区的历史⏹ 1.8亿年的侏罗纪,三峡这一带是一片汪洋⏹一、三峡地区自然历史1、侏罗纪时期,我国发生了一次影响巨大的造山运动--燕山造山运动,致使渝东鄂西地区地壳发生强烈褶皱,海底崛起,形成巫山山脉,形成内海、外海。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
三峡民俗文化和旅游中国的三峡地区位于重庆市、湖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是长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之一、三峡地区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悠久的民俗文化,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古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巧峰碑林、白帝城、黄鹤楼等等。
三峡地区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天堂,诗中有山水、诗中有江河,他们用他们的笔触和笔墨,将这片土地的美丽和历史传承了下来。
走进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
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如三峡木偶戏、铜鼓祭、茶艺表演等等。
三峡木偶戏是中国民间木偶戏的代表之一,它曾经在世界木偶戏界享有盛名。
铜鼓祭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敲击特制的铜鼓,以示安神和祈福。
茶艺表演是将茶的制作、品饮和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三峡地区独特的茶文化。
除了民俗文化,三峡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不仅解决了长江上游的洪水灾害问题,还创造了一片新的湖泊。
乘坐游轮,穿越三峡的峡谷,欣赏奇峰峭壁和碧水蓝天,绝对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此外,还有巫山、小三峡、宜昌东洲大峡谷等景点,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的著名文学家李白曾经在这里留下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的诗句,形容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
而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更是通过三峡的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和抗争。
三峡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峡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峡地区的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了全面升级。
游客可以住在豪华的酒店,品尝当地特色的美食,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享受一次愉快、舒适的旅行。
三峡的资料
三峡的资料1. 引言三峡是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一个峡谷,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巨大的经济潜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2. 地理位置三峡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市辖区范围内,长约193公里。
它从宜昌市的夷陵至重庆市的奉节县,被划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
3. 自然环境三峡地区地势险峻,山峦叠翠,河流蜿蜒。
三峡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该地区拥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此外,三峡的独特地势也为其发展水力发电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4. 历史文化三峡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名胜古迹。
西陵峡以其峰回路转的奇峰景色而闻名,可以欣赏到许多岸边的古建筑和寺庙。
巫山是我国历史古迹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白帝城,也是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的发源地之一。
5. 经济发展三峡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水利工程为核心。
中国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挥着重要的电力供应作用,成功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电力需求。
同时,旅游业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三峡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6. 环境保护由于水电站建设、水位上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三峡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此外,三峡大坝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建设鱼道、放流活动等。
7. 结论三峡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该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三峡也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地方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民族民俗文物与旅游开发
三 峡地 区是 古 代 巴 、 、 等 多 个 民族 活 动 的重 要 地 区 . 蜀 楚 正 如 著 名 考 古 学 家 黄 景 略 、 忠 培 等 老 先 生 所 指 出 : 三 峡 是 张 “ 探 讨 人 类 起 源 的 重 要 地 区 之 一 … … 三 峡 是 古 代 史 人 的 活 动 区 。也 是早 期 楚 人 的重 要 活 动 区” 同 时 , 们 还 进 一 步 指 0 他 出: 三峡 工 程 坝 区 淹 没 区六 百多 平 方 公 里 范 围 内 的 地 面 、 地 下 文物 点 , 现在 调 查 所 知 , 8 2处 之 多 … …业 已 发 现 的 新 据 有 2 石 器 时代 、 商 直至 汉 唐 时期 的一 些 遗 址 , 出 土 的 重 要 文 物 夏 所 表 明 , 峡 也 可 能有 与三 星堆 同 等 重 要 、 惊 中 外 的 发 现 ~ 。 三 震
因此 , 住 在 水 边 也 就 成 为 其 居 住 的 重 要 特 点 。为 了 使 建 筑 居 防 潮 , 们 叉建 造 出 特 殊 的房 屋 吊 脚 楼 ( 稚 子 栏 式 建 筑 ) 他 或 在 中 堡 岛 , 古 工作 者在 发 现淘 槽 的 同 时 , 清 理 出长 方 形 或 考 还 方 形 的 吊脚 楼 式 居 住 遗 迹 0。可 见 , 住 方 式 有 其 特 殊 性 。 居 同时 , 他们 已 从 事 农 业 , 宜 都 红 花 套 遗 址 出 土 有 碳 化 的 稻 在 壳 、 梗等 , 出 土 有 竹 片 . 明 当 时 这 里 的农 业 已 有 了 很 大 稻 井 说 发展 , 且有 以竹 拌 草 泥筑 房 的 习俗 。 除 了早 期 遗 址 外 , 三 峡 地 区 还 发 现 有 不 少 较 早 的 巴 人 在 墓 葬 , 出土 了不 少 巴人 遗 物 。 “ 青 铜器 为 代 表 的 随 葬 品 . 井 在 峡 江 及 其 周 围 地 区 的 巴 人 墓 葬 里 均 有 发 现 , : 4年 在 云 如 l9 9 阳试 掘 的 , 是迄 今 为止 发 现 的 一 处 最 大 巴 人 墓 葬 群 里 , 有 也 就 典 型 的 巴蜀 式 青 铜 兵 器 铜 矛 、 剑 等 0 再 如 . 北 巴 东 西 铜 湖 襄
浅谈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
浅谈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1三峡旅游和三峡之间的关系1.1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三峡地的人文旅游资源中,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名胜古迹、现代建筑,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属于三峡文化的范畴。
三峡地区的许多文化资源与文化景观,如以峡江、大坝为依托的三峡水电文化,以传统民居(如吊脚楼)、佛寺道观、大坝、桥梁为特色的三峡建筑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以土苗风情为特色的三峡民俗文化,以辛辣味、山野味和火锅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文豪、美女、武将、贬官等历史人物为主要影响的名人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军事文化,以山水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三峡文学等,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与文化景观只需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优秀而独特的地域文化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游客之所以出游,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感受和了解异域文化。
正是因为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使三峡成为中外游客云集之地。
1.2三峡文化与三峡自然风光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从三峡文化与三峡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上看,三峡的壮丽山水孕育了三峡灿烂的文化,三峡灿烂文化辉映着三峡壮丽山水,二者相得益彰。
壮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众多的历史名人在三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使三峡成为历史文化画卷。
许多名山胜水成为佛寺道观的选址之地,孕育催化了灿烂的三峡宗教文化(如玉泉山与玉泉寺,丰都名山与丰都鬼城等)。
饶有意味的是,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文化的叠加作用,大放光彩。
如三峡东端出口处的三游洞名声大噪,实因“名人文化”之伟力也。
自然山水景观要转化成旅游产品,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技术手段来实现,旅游开发中,许多自然景物需要用峡文化来“附会”、“升华”,以提升其品位并增强旅游吸引力。
1.3三峡文化是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富源与灵魂。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审美和求知等“文化”需要,其追求的主要是文化享受。
三峡文化资料
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
位于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三峡地区,人们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体现着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三峡文化的起源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和文化的交汇地带,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长江三峡的地区,人类的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如石器、陶器、青铜器等。
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三峡地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峡文化的特点三峡文化以长江为主轴,以瞿塘峡、巫山峡、西陵峡为代表,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构成了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峡文化融合了峡谷地貌、水文环境等自然因素,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峡文化的传承三峡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努力。
他们通过口口相传、世代相传的方式,将三峡文化传承下来。
同时,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努力保护和弘扬三峡文化。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三峡文化,从而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三峡文化的价值三峡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其历史价值体现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发展变迁;艺术价值体现在三峡文化所蕴含的艺术精髓,如绘画、音乐、建筑等方面;科学价值则表现在通过对三峡文化的研究,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结语三峡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心灵的家园。
通过对三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希望三峡文化能够在后人的传承与弘扬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光芒。
三峡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三峡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为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是古代楚国的疆域,留下了许多楚文化的遗迹。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峡地区,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楚剧、楚歌,感受到古代楚国的风采。
其次,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这里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赛龙舟等,这些节日活动不仅是人们欢庆丰收的方式,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此外,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绣花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最后,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
这里有着众多的寺庙、道观,如白帝城、瞿塘峡的神龙洞等,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这些寺庙、道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秘与智慧,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与思考。
总的来说,三峡地区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多彩,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世人共同分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峡》教案:三峡旅游与文化传承
《三峡》教案:三峡旅游与文化传承三峡,作为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大好川山连巫峡,长江激荡过三峡”之称。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三峡区域是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
三峡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市场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三峡的旅游消费不仅仅是单纯的游览,还包含了文化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旅游与传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三峡旅游的历史与现状三峡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书面记载,明清时期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旅游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三峡旅游设施日趋完善,且形式多样:旅行社组织的观光游、自驾游、骑自行车游、乘游船游等。
游客可以沿着长江,尽情欣赏三峡美景,领略当地的民族文化。
三峡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传承在三峡旅游中的应用三峡旅游不仅仅是单纯的游览,还包含了文化传承。
设计好三峡旅游文化传承,可以让旅游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1.四川、湖北两省的流行文化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地区的民歌、民乐、民间艺术等流行文化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流水的河水、巍峨的山脉、热情好客的地方人民,自然美景与民俗文化的交融,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神秘而又悠久的旅游目的地。
在三峡旅游当中,可以通过演出、展览等方式,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现给旅游者,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习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2.三峡大坝的现代文化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个世纪工程,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建筑成就,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清洁能源的象征。
在三峡旅游当中,可以通过观赏三峡大坝的建筑风格、清洁能源的创新技术,让旅游者更好地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
三、如何平衡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三峡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1.“量身定制”旅游计划,根据不同的游客进行分类推广在旅游计划的设计上,要让不同的游客群体享受到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
长江三峡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
长江三峡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长江三峡,风景秀美的地方。
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珍视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长江三峡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
一、长江三峡的历史长江三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朝。
经过历代的治理,三峡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例如巫山大峡谷的巫娥神女文化、白帝城的古代军事文化和渔业文化等。
三峡地区还出现了许多文学名著,如《红楼梦》的描写就有涉及到长江三峡。
在长江三峡的历史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1941年夏天日军全力进攻中国时,长江三峡一带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
当时中国军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疆土,浴血奋战,形成了磅礴的爱国抗战悲壮史诗。
二、长江三峡的风貌长江三峡是一处颇具诗意和画意的地方。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壳运动与水流侵蚀形成了鬼斧神工的三峡地貌。
长江三峡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皆以其自身的特色为世界闻名。
例如瞿塘峡,就以其千峰竞秀的景色而著称;而巫峡以她的红叶、花鸟和山色云海而诱惑人们;而西陵峡则以她的峡谷奇观、峡道壮丽和岩画而著名。
除了峡谷景色外,长江三峡的历史建筑也非常值得一提。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长江三峡,一定不能错过这里的文化历史景观,如宜昌巫山烈士陵园、重庆白公馆、重庆磁器口古镇等等。
这些景点都是长江三峡深厚的文化传承的体现。
三、长江三峡的文化传承长江三峡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难得的遗产。
这里有丰富的文学、历史、传说等文化内涵,还有造型独特、形制精美、烧制技巧精湛的哪吒壶、龙把壶、圆底壶等紫砂壶文化,都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4年,长江三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长江三峡之所以被认可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代表着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杰出价值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总之,长江三峡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其深厚的文化传承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人们欣赏和研究的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
题目:漫话三峡地质地貌
学院名称: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2 0 1 3 级 1 班
学号:1 2 0 2 0 3 0 1 0 9
姓名:吴艳红
提纲
一、三峡地质地貌
(一)三峡地质地貌总体情况
二、三峡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一)三峡地区随着“扬子古陆”的出现第一次露出海面(二)古生代及印支运动对三峡地貌形成的影响
(三)三峡地质地貌的基本成型
三、三峡地质地貌基本特征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差异显著
(二)山脉平行延伸,岭谷相间分布
三)喀斯特地貌发育
四、三峡地区地质景观
(一)山岳
(二)岩溶景观
(三)水域风光
(四)生物景观
五、三峡地区地质地貌在旅游中的发展前景
六、参考书
摘要:杜甫云“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三峡地区长江水系的地理风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神州大地上精心塑造出了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止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长88公里,宽谷段长105公里。
峡谷段自上而下,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组成。
关键词:三峡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特征地质景观发展前景
三峡地质地貌奇特而典型,是一部充满神奇魅力的大自然教科书。
一些游客在游览长江三峡时,面对雄伟壮美的自然风光,可能心生疑惑,三峡是如何形成的?在渴望了解三峡成因的同时,也可能对一些地质地貌问题产生兴趣。
在距今25亿年以前,三峡地区是一片汪洋,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漫长而稳定的浅海环境,使得三峡地域接受沉积,形成了深厚而广布的石灰岩地层。
这些石灰岩是广泛分布于三峡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峰林、石林、石芽、伏流及漏斗等)形成的物质基础。
一、三峡地质地貌
(一)三峡地质地貌总体情况
长江三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地形地貌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的河谷地形。
峡谷总长约有90公里,宽谷总长约有103公里。
其中包含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也是长江三峡的核心部分。
二、三峡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一)三峡地区随着“扬子古陆”的出现第一次露出海面
在距今八亿年时的震旦亚代后期,由于几次大的构造运动的发生,在我国北东部出现了具有原始稳定地核的大片古陆,与此同时,在南方辽阔的海洋中也出现了“扬子古陆”,三峡地区也随着“扬子古陆”第一次露出了海面。
但扬子古陆的出现并不长久,在距今6亿年左右的古生代早期,地球上曾发生了普遍的海侵,因此重新沦为了浅海。
(二)古生代及印支运动对三峡地貌形成的影响
直到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全球性的加里东构造运动,三峡地区大部分地区随着上扬子古陆的出现而出现,但东部的鄂西地段因地壳的下陷而侵泡在海水之中。
距今2.85至2.3亿年的古生代二叠纪时期,又出现了“海西运动”,三峡地区依旧侵泡在海水里面。
直到距今约为2亿年的古生代三叠纪晚期,三峡地区随着印支运动的出现在此露出海面。
(三)三峡地质地貌的基本成型
距今约1.95亿年至6500万年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它使我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成型。
三峡地区也由于燕山升降运动的影响,原有老地层,包括形成于三叠纪的盐岩层发生了褶皱。
大约距今2500万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晚期,海水方全部退出喜马拉雅地区。
在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作用下,四川盆地东部及渝东三峡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的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初步形成了东部低、西部高的地貌雏形;另外还使四川盆地自震旦纪以来沉积盖层全部褶皱隆升。
彻底结束了湖盆沉积的历史。
初步的形成了如今的三峡地质地貌。
三、三峡地质地貌基本特征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差异显著
三峡地区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带,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多在500~1500m之间.西连华燕山地及四川盆地,东接江汉平原·大巴山脉横贯西北部,武陵山、大娄山的余脉斜贯南部,中部为巫山山脉横断。
在地貌区划上,奉节以东属力,东鄂西山区,奉节以西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西南部高原属于云贵高原东北的一部分,西部丘陵、平原属四川盆地东缘的一部分,东部平原属江汉平原西缘的一部分。
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巍峨高峻,山地约占64.1%,丘陵约占27.4%,平地(含平原、盆地及河谷阶地)约占8.5%地表高差悬殊.最高处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m,最低处枝江市的杨林湖海拔仅35m。
地势差异非常显著。
地形态势上,大致以长江为界,东部地区北高南低,西部地区南高北低。
境内峡谷众多,著名的长江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小三峡(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以及大宁河小三峡、嘉陵江小三峡、清江三峡等均位于本地区。
(二)山脉平行延伸,岭谷相间分布
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深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山脊线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背斜多发育成谷地和丘陵、台地。
境内山脉纵横,主要山脉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华莽山、铜锣山、明月山、南华山、黄草山、方斗山、齐跃山、巫山等山脉,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大巴山脉以及弧状的观面山等山脉。
这些山脉大多彼此平行展布,平行山脉之间多河谷延伸,岭谷相间分布的特征比较明显。
(三)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峡地区多石灰岩地层出露,加之气候温暖多雨,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完善,残丘、石芽、石林、溶洞、伏流、盲谷、溶蚀洼地及漏斗多有分布。
长江三峡中的神女峰、牛肝马肺峡、灯影峡、清江上游的“饿龙吞江”清江于利川城关东北7km处入落水洞形成伏流,经skm左右至黑洞复出地面.故称为“饿龙吞江”)以及奉节小寨“天坑”大漏斗、云阳“龙缸”岩溶大竖井、芙蓉洞、腾龙洞、金狮洞、万盛石林、格子河石林、柴埠溪峰林等是喀斯特地貌奇观。
四、三峡地区地质景观
(一)山岳
1、石柱方斗山
方斗山是石柱的第二高峰,是土家族人厚实的脊梁。
过去它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今天它又以奇异的喀斯特地貌和原生态的高山牧场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横跨方斗山脉的商贸生命线--川盐古道浸透了先民的汗水和希望,崇山峻岭的悬崖陡壁间开凿出来的险道奇路。
2、武隆白马山
(二)岩溶景观
1、武隆芙蓉洞
武隆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洞内景观壮丽辉煌,又玲珑剔透,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
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中国洞穴研究会
高级工程师谭开欧:这个洞是世界级的洞穴,之所以说它是世界级的洞穴,因为它里边沉积的景观有几十种,沉积类型多,洞体宏伟,洞厅宽大,洞高40到50米,里边的景点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有了芙蓉洞,世界上洞穴里边沉积的所有的类型,基本上它里边都有。
2、云阳龙岗龙洞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其中的龙缸天坑,缸口最低处海拔高度1113米,从该处测得龙缸深度达335米,这一深度位居全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倾斜幅度近90度,因此有着"天下第一缸"的美誉。
3、奉节天坑地缝
天坑地缝,是一幅绚烂多彩的丹青长卷,这里,可以一睹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景观。
石林、峰林、溶洞、洼地、天生桥、落水涧、盲谷、漏斗、竖井……包容万象,应有尽有。
特别是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以及景象奇特的神秘地缝,令观者为之倾倒和折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崇山峻岭中清澈碧透的涓涓溪流、原始草场和繁茂的森林,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
同时,由于这里海拔1000米以上,又成为避暑和观赏雪景的最好场所。
而且这里的山乡风情,更像一首浓郁的土家族情歌,其纯朴的民风民俗让无数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三)水域风光
1、巫溪大宁河漂流
由于巫溪大宁河两岸景色绝美,“百里画廊”令人称奇。
一路漂流,游人可看见鬼斧神工的灵巫洞、承载五千年沧桑的宁厂古镇、巫溪三大谜之一的古栈道、峭崖险峻的剪刀峰、令人遐想的九层楼、历史悠久的大宁古镇等。
两岸峻峰耸峙,峭壁如削,植被浓郁如墨,峡内猿猴攀援,鸳鸯嬉戏,“古栈道”依稀可见,“云台仙子”缥缈可人。
一河秀水,满目青山,处处皆画处处是诗。
2、万州青龙瀑布
青龙瀑布,现改名为万州大瀑布,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甘宁河段,名闻遐迩、享誉中外的“亚洲第一瀑”,以它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和众星拱月般的奇特景观与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受到世人瞩目。
青龙瀑布风景区是国家级三峡风景名胜区内重要景区之一,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
(四)生物景观
1、武隆仙女山草原
2、巫溪红池坝
红池坝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可见它的魅力之大。
3、中华鲟
五、三峡地区地质地貌在旅游中的发展前景
1、三峡地区地质具有排他性,在旅游市场上不会被其他旅游资源所代替,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忠诚。
比如武隆的天生三桥、奉节天坑地缝、云阳龙缸等特殊地质旅游资源。
2、三峡地区的长江三峡与三峡大坝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是其他旅游资源所不能模仿和比较的,所以三峡地质旅游有很大吸引力,有广大的旅游市场,为三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六、参考书: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