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内能》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能》这一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了解有关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掌握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复习(1)回顾《内能》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复述课文中提到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内能和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1)回顾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是一个物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内能增加。

(2)回顾内能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质的量越多,内能越大。

(3)回顾内能与物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状态下的内能值也不同,固态物质的内能小于液态和气态物质。

(2)回顾内能与热容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热容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变化越小。

三、教学方法1.阅读与讨论法:通过课文回顾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2.实验演示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内能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内能与热传递、热容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复习课文内容(1)复述《内能》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讨论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1)以图表为依据,引导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以不同温度下的水的内能为例,让学生发现内能与温度的升降有一定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内能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将相同物质的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同样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内能变化,进一步理解内能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以不同状态下的物质为例,让学生比较内能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内能变化情况,理解不同状态下内能的差异。

(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示波器放电的热效应为例。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

(2)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掌握热量传递的原理,理解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2. 难点:内能的微观解释,热量传递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内能的相关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传递的原理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烧杯、水、石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提问:内能的单位是什么?2. 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质量:同一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状态:同一物体,状态发生变化(如固体变为液体),内能发生变化。

3.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1)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不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

(2)热量传递的原理: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4. 实例分析:(1)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大。

(2)冬天手冷,靠近火炉取暖,手感觉暖和,内能增大。

5. 实验探究:(1)利用温度计和热量计,测量不同温度、质量的水的内能。

(2)观察石头在水中加热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总结:(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3)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状态等。

(4)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热量传递的原理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7. 作业布置:(1)复习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单位。

2. 掌握计算物体内能的方法。

3. 理解内能的利用和转化。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单位。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的利用和转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内能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复习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2. 提问:请学生思考,物体的能量是否只有动能和势能?如果不是,还有哪些能量存在于物体中?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解释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微观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体内部各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讲解计算物体内能的方法:内能的计算公式为E = mcΔT,其中E表示内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计算内能的例题:提供一个具体的物体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内能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和解答疑惑。

四、内能的利用和转化(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利用和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实现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例如,燃烧、发电、加热等过程都是将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利用实例: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内能的利用实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 提问与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利用转化。

2. 反思:请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利用内能?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内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 内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 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和做功;4.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 热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1. 内能的微观解释;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冰雪融化、热水沸腾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知识回顾(10分钟)回顾本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例如,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求水内能的增加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块冰熔化成水,冰的质量为0.5kg,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求冰熔化成水后内能的增加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内能的概念,并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有一杯质量为0.5kg的热水,温度为50℃,将其倒入质量为0.5kg、温度为20℃的冷水中,求最终水的温度。

3. 一块冰的质量为1kg,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将冰放入沸水中熔化,求冰熔化成水后内能的增加量。

13《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13《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进一步了解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知识框架】内能⎩⎪⎪⎪⎨⎪⎪⎪⎧分子热运动⎩⎪⎨⎪⎧扩散⎩⎪⎨⎪⎧实质影响因素分子动理论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发生条件热量比热容⎩⎪⎨⎪⎧概念单位:J/(kg·℃)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吸、放热公式:Q =cm Δt【重点突破】一、一个理论、一种能量(两种方式)、一种特性1.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和______力。

2.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__。

3.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 吸=__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 放=____________。

二、五个实验 1.四个演示实验图解结论或注意事项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表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棉花燃烧起来,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________,使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塞子跳起来时,瓶内出现白雾,表明气体膨胀对外________,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1【教材分析】《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

序言为科学探究奠定了基调,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以及物理学的重要性是一个主要任务。

“科学之旅”主要由有用有趣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两部分组成,教材安排了很多实验,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对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

教材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围;了解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密切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

增加了“伽利略对摆动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同时课本渗透了STSE思想,强调科技的社会意义、科技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但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很少或没有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初一生物课等学习上已经接触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环节有所了解。

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

【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通过观察和实验,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4、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家科学精神。

内能教学设计(共6篇)

内能教学设计(共6篇)

内能教学设计(共 6 篇)第1 篇: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教学设计篇 1: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内能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内能 复习教案

内能 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内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内能的公式和方法。

3. 理解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状态的关系。

4. 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内能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内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内能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解释各个符号的含义。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师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对内能的影响。

3. 内能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质的内能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计算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内能计算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内能,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实际应用:教师提供一些与内能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内能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感想和建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文章,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内能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提高题: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如:“请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谈谈你对内能利用的节能环保措施的看法。”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选择一本与内能、热力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内能利用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
3.结合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物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旨在巩固内能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基础题:计算题,涉及内能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ຫໍສະໝຸດ 概念,掌握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内能的利用方式。
2.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理解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热机的原理、热效率的计算等。
4.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3.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内能的重要性,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内能的利用过程,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等。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设计综合性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或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内能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如调查生活中的节能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能意识。
-组织科学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内能相关的现代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定义,理解内能与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描述内能在物体中的表现形式。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帮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摩擦生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会让物体变热?”、“这种热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实验操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摩擦生热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分析摩擦生热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为后续内能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展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该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从而理解相变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如何感知到这些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相关知识点。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内能教案(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做功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明白能够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教具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2、引入新课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今日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3、进行新课(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

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

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

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

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

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1环节1:微视频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中巨大作用。

环节2:学生交流讨论物理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带来的环境问题,认识到科学在发展过程利和弊,引导学生用科学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

-----STSE思想渗透环节3:自制玩具:小魔术:手指控制陀螺--------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这个小制作,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物理,让物理为我所用,再次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自制的可自动控制的手指陀螺(目前中学生比较喜好的玩具之一),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励学生要学好物理的愿望,也为下一板块学好物理方法做好铺垫)------课后实践活动1、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如摩擦生热现象。

5.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提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通过摩擦生热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2. 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的相关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3. 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课后)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八、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深入研究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

2. 探索内能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内能的概念测试:通过简短的问题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内能定义的理解。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以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培养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内能的因素3.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 实例分析: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5. 内能与机械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在各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内能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单位。

2. 新课导入: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验演示:展示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家用电器中内能的应用,如电饭锅、空调等。

5.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机械能、电能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10. 课程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烹饪、保暖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内能的理解和认识,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问题解决:设置一些有关内能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了解内能和热量。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2.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步骤。

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热学计算题要加强训练。

3.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共3 节,其中,以内能、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热量,比热容的计算为重点。

近几年来,中考内能的考核重点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本章的整体知识架构,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考核核心,形成本章重点脉络。

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目标】1. 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 通过自学理解Q吸cm(t t0)。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

5.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Q吸cm(t t0)。

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Q吸cm(t t0)。

能运用Q吸cm(t t0)进行计算。

【评价任务】1. 全部学生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全部学生能说出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学生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勺学生通过练习会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全班95%的学生能利用公式Q吸cm(t t o)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注意单位及其转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 13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②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的 比热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 是1kg 水,温度升高1 C,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________ o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_____________ ,先学环 节学生明确自学要求全部学生能说出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 组成的,理解分子动 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 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 现象。

与物体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有关。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点评(2) 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 量。

(3)如果加热相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升高的温度更高.2. 为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 关,实验小组做了如下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烧杯序号液体质量/g初温/ C末温/ C加热1 水 200 20 288 2 水 100 20 2843 煤油 200 20 284 4煤油2002024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岀 条(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教 环节(三)质疑问难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指导首先自学, 最后小组展示。

1.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 做好批注,再组内合作探究,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 数据记录如下:独立完成自学检测反 馈的题目,对于有深刻思考,提出 好的疑问的小组加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 组合作探究,然后展示同的时间,(沙子/水)温度升高时 些因素有 实验:在4 盛有水和煤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内能的的知识,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附: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量的计算【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是强调了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来“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只要“初步了解”,属于比“了解”要求更低的水平上。

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属于“理解”水“并平,是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也是评价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标准。

2 •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内能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这里要求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来定义内能。

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标准的要求属于“认识”水平上。

由于人类利用燃料是把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光能,从使用燃料的价值岀发,要求从能的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燃料的热值。

既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4.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学属性,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标准要求对其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但明确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属性,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3. 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内能的意义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结合具体情境”;行为动词为“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比热容”,属于概念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理解是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义词: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交流等活动,感悟分子热运动的知识。

2. 借助实例,用语言解释内能的意义,知道内能的相关的因素。

3. 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理解比热容及其有关计算。

4.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对内容标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目标。

目标撰写原则:与内容标准分析相对应。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1关于目标1和2,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热运动。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分子热运动的实例。

人有合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进行口头和计分评价。

2. 关于目标3、4,要求学生说岀内能的意义,重点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自学评价:自学过程中,快速、认真、勾画岀重难点。

4. 小组合作从小组长的组织、每生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发言的有效性、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进行评价。

6.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1.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分子热运动的实例。

每生都能有用能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人人有合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 内能的意义3. 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