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并能够阐述这些问题的表现和危害。
学生能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并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和产生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视频,如森林砍伐、河流污染等场景,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问学生对视频中所呈现的现象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极端天气增多、农作物减产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举例说明一些濒危物种的现状,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威胁。
水污染:展示被污染的河流、湖泊的图片,讲述水污染的来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以及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土壤污染:解释土壤污染的类型,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强调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不良影响。
(2)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活动过度开发资源:以森林砍伐为例,讲解人类为了获取木材和开垦土地而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和水土流失。
工业污染: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如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要求:条理清晰,分类准确,能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多样性。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境保护宣传海报。
-要求:主题突出,设计新颖,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环境问题知识的掌握。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反馈提供依据。
3.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批改练习,交流答案,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的定义和表现。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
2.掌握我国及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形成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五年级下册《环境。生态。保护》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环境。
生态。
保护》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内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4. 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环境与人类1. 第1课:我们的地球- 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第2课:人类与自然-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问题1. 第3课:水资源问题-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第4课:土地资源问题- 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探讨土地资源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保护措施1. 第5课:垃圾分类与处理- 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处理的技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第6课:节能减排- 让学生掌握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培养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第四单元:青少年环保行动1. 第7课:绿色出行-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 第8课: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环保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环境问题分析的深度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及表现: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评价其在活动中的表现。
五、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共计8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教案(通用 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
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教学设计《保护环境》教学设计1一、活动目的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使语言积累、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2、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学生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
2、收集、整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3、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上场:甲: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
32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目的是提醒全世界注意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乙:32年来,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品的增加使我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全体学生齐诵: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主持人合:六(4)班《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语文活动课现在开始。
(二)学生宣讲讲环保小知识《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存在着生命。
同时,科学家还进行了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生存的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
这说明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
(三)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告状》。
地球扮演者:咚—咚—咚……“升──堂”。
衙门大人:“堂下何人,有何冤情,快快请讲。
”衙门大人问。
地球扮演者:“我是宇宙中的成员──地球,我要状告人类”。
地球接着说:“我本来是宇宙中最耀眼、最漂亮的一个星球,我美丽的迷彩服上有海洋的蓝色、森林的绿色、云朵的白色,它们交相辉映令人喜爱。
可是人类一点儿也不爱护我,他们凿伤了我的皮肤、损失了我的毛发、弄脏了我的血液、折断了我的筋骨……望大人明查,还我公道。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设计同学们好!上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强度日益扩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毁损,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
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同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状态,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带着提出的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学习本节课内容。
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
章节名称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往往熟视无睹。
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世界环境公害事件的实例,分析与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难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材料归纳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1.读图分析教学法——生态破坏——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提高学生分析图表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2.森林覆盖率 低,林木蓄积量少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4.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的草场资源 1.总量大,人均少 2.质量低,退化严重 3.分布不均:东北草原区 蒙、宁、甘草原区 新疆草原区 青藏草原区 南方草山区
二、水土流失
分布广、面积扩大、流失严重、侵蚀形式多样 水蚀为主: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 南方石质山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漫岗区
风蚀:西部干旱地区和草原区
冻融侵蚀:青藏高原风蚀和水蚀共作用: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
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引言:科学学科中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系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识常见的生态系统,并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比如森林、湖泊、草原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例如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环境保护1. 森林生态系统的介绍森林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生态系统,它由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圈。
可以通过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给学生直观地展示森林的美丽和重要性。
2. 森林的环境保护森林对于地球的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保护森林来保持生态平衡。
可以向学生介绍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持土壤的稳定性、保护水源和调节气候。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保护森林的方法,如节约用纸、减少砍伐等。
三、湖泊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环境保护1. 湖泊生态系统的介绍湖泊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并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水资源。
通过展示湖泊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湖泊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湖泊的环境保护湖泊的环境保护对于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十分关键。
可以向学生介绍湖泊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如水污染、过度捕捞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湖泊的方法,如不乱扔垃圾、合理利用湖泊资源等。
四、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环境保护1. 草原生态系统的介绍草原是一种广阔的生态系统,它以草为主要植物群落,包含了多种动物和植物。
可以通过图片和实地观察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特点和美丽。
2. 草原的环境保护草原的环境保护对于保持草原生态平衡和保护稀有动植物十分重要。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型:高一新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先从人地关系开始,然后是环境问题类型及原因,最后通过“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环境问题的表现:教材先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环境问题及其表现,然后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最后通过活动“分析小岛国忧虑的背景”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环境问题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特别是经过近一年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在"地对人""人对地"以及"人地和谐"等角度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但是学生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在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人地关系上,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在理解不同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时可能会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本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量案例、图片、视频、文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综合思维】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地理实践力】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成因、类型、表现和区域差异教学难点列举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总结归纳法,设疑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课标与教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选自人教版(20__版)地理2第五章第一节,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当今社会现实问题,是本节内容的一大特色。
教材呈现的方式除了有文字说明之外,还用示意图说明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地图上展示了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能够清楚的展示出不同地区和国家表现出的不同环境问题,也对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具体体现做出了清晰的呈现,有助于在教学中为教师提供更多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该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关资料,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归纳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辨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主要方式和结果,培养综合思维。
因此,根据本条标准,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说出什么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判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感悟人地关系,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难点是:针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二、学情与教法我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对于环境问题通过新闻或微博有所了解,但有些学生可能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或者离自己很遥远。
实际上,不少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选修6第3章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选修6第3章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表现。
2、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了解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分布。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重点】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学习难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一、生态环境问题概述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__________、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__________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1)现状:森林覆盖率__________;人均拥有量__________;森林资源地区__________。
(2)破坏森林的方式: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和采矿等。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__________、工业革命和__________的加速。
(4)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__________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5)原始林:生物种类及__________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__________低。
2.我国草场退化(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__________。
(2)利用方式:__________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
(3)问题:草场退化严重、__________不断下降。
3.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__________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掌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类型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分析。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注意观察大会会徽,思考它的寓意。
师:人类活动一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特别是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这次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心图案表示人与地球的相互依存,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围环绕的橄榄枝出自联合国会徽,象征和平、幸福、美好。
继上册书最后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这册书最后一章,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与发展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多媒体展示】“未来地球”图,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生: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2、理解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3、培养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2)针对不同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2、难点(1)理解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暖(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2、危害(1)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
(2)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
(3)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如洪涝、干旱、飓风等。
(4)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应对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增加碳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理。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二)臭氧层破坏1、成因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
(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类健康,如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应对措施(1)限制和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臭氧层。
(三)酸雨1、成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
2、危害(1)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
(2)酸化河流、湖泊,危害水生生物。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3、应对措施(1)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安装脱硫、脱硝装置等。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你了解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新课教学: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同时,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人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自然环境的特性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
(2)超过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环境教案设计参考
生态环境教案设计参考。
一、教材选取教材的选取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尤其对于生态环境的课程来说,教材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自身所属的学段,并对家国情怀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当前教材的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理念教案设计必须要科学准确,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有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教学思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与生态环境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生态环境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苦心经营的成果。
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着环境保护和生态科技两个主角来展开,使学生有更具体更明确的印象。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合理的教学内容布局能够让学习深入、广泛、有系统性的展开。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关爱生态环境,担当环保守护者的良好品质。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和情感渗透性等特点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探究自然发展规律,体验科技带来的变革与飞跃,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
生态环境教学包含严肃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
作为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影音播放、多媒体教具、因特网、参观/游学/研讨团等。
要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多感受,多观察,多思考。
让学生的教学环境更丰富、更完美,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与评估。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考试、测试或考核评价方案,评价重要的是对学生环保意识、行为和习惯的考验,而不是简单地考察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具有严谨性、全面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拓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教学案例及反思上犹中学蔡思琼案例重点反映了教师探究教学中在探究问题的提出与探究的指导上,经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最终不断改进,使探究问题更具探究性、探究过程更具开放性的过程。
一、探究教学主题及学生认知准备(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
对应课标点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成因、危害、措施)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对于课上提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课外了解,但不够具体和系统。
同时学生在必修1中学习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该地理原理能够帮助其深入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1.说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以西双版纳雨林生态破坏为案例,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雨林系统生态破坏的产生及危害;3.结合北京大气环境状况及酸雨问题,归纳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4.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能够为大气环境保护而努力的行为,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综合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三、教学设计(一)案例选择教师参考《国家地理》报道,选编了材料“会哭的树”。
该案例展示了橡胶种植对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方方面面的影响。
(参见附录)。
“会哭的树”──即橡胶树。
西双版纳州是全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在这片不到国土面积0.2%的土地上生长着占全国1/4的野生动物和1/5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因此向来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重地。
而1990年代中后期起,农民们纷纷弃“田”改“胶”,甚至将自留林砍倒,全部种上橡胶树。
能种的地方全都种完了,一些不适宜种橡胶的高海拔地区也满山都是橡胶树苗。
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不合理的橡胶种植方式给西双版纳带来的负面生态效应开始一步步显现出来。
当地应该继续发展橡胶生产还是应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专家和媒体激烈争论的一个矛盾问题。
《环境问题作业设计方案》
《环境问题》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环境珍爱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4. 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三、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原因和影响。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
4. 制定环保计划: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份环保计划,包括如何减少垃圾、勤俭能源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5. 环保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将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四、评判方式:1. 口头表达: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
2. 书面作业:学生完成环保计划和实践报告。
3. 环保成绩:根据学生的环保实践情况给予评分。
五、教学资源:1. 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实地考察的场地和交通工具。
3. 环保实践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六、延伸活动:1. 召开环保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进行环保讲座,增加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2. 环保主题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争、环保手工制作等。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培养环保认识和责任感,提高环境珍爱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提升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措施,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基本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措施。
2.难点:对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问题和成因,探讨解决办法。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竞赛:设置一些关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问题设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你们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征?
【新课导入】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板书】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页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说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森林人均蓄积量与世界的差距。
我国的森林分布有何特点?三大林区在哪儿?
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有哪些?
说明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造成我国草场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面积的/;我国人均蓄积量为.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
()森林资源的分布:分布不均匀,西南、东南、东北多,而西北、华北少。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第一大林区;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喜马拉雅山东南部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林区;我国东南的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林区是我国的第三大林区,以人工林为主。
()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等。
()我国草原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草场的退化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
【阅读】阅读课本材料“我国的森林资源”,从历史上的森林资源、现存的原始林数量和分布、人工林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进一步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缺陷,我国森林总面积在减少,而且原始森林在锐减.森林总体质量在下降。
【思考】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板书】二、水土流失
【资料展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
据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全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其中水蚀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风蚀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
【图片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图片
【思考】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