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a2ca73c850ad02de804138.png)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 语。
2024年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2024年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9b0e5f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1.png)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量、含沙量、水位变化等。
3.培养学生对黄河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4.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黄河水文特征及成因3.黄河的开发与治理4.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及成因。
2.教学难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开发与治理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现状。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措施。
4.观察法:观察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地图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2)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公里。
(3)流经省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3.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1)水量:黄河水量丰富,但季节性变化大,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
(2)含沙量:黄河含沙量较高,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3)水位变化:黄河水位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和降水影响。
4.探讨黄河的开发与治理(1)水能资源开发: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有多座水电站。
(2)灌溉农业: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面积广阔。
(3)防洪措施:修建堤防、加固河岸、治理沙漠化等。
5.讨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污染等。
(2)保护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5d6c29cdd5bbfd0a795673bc.png)
黄河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温状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在先秦时期,黄河主要在今天津附近进入渤海,为北流时期;在汉唐时期,黄河主流在进山东入渤海,为东流时期;南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淮从今江苏入黄海,为南流时期;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恢复了东流,结束了700多年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沼比现在多得多,但历史时期多数湖沼是由大变小,乃至淤灭,如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夏泽、巨野泽、大陆泽等。
但随着黄河的改道,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湖泊,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湖演变既有自然地貌、地质、气候因素的制约,也有认为的作用。
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日趋干燥,是地表水总体减少时一个重要原因,而人类无节制地用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黄河断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时期长江的河湖地貌变化也很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影响甚大。
古代的云梦是指包括今湖北东南大部分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只是其中的湖沼地貌部分,占据着今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
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形成后,云梦泽瓦解。
由于各种原因使荆江河道的河曲高度发育,使得洪水灾害的频率更高和强度更大。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变化显著,一方面洞庭湖从新石器时代的平原景观演变成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鄱阳湖则是从新世中期的古彭蠡泽演变成为今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从近5000年来中国主要江河水温便前来看,总的趋势是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这既表现在黄河及其支流上,也表现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
同时,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等一些河流总的来看是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断流,湖泊也因此多缩小而干涸消失。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内部变化的不可回归和不可逆转的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
自公元前2000 年以来的4 000 年中,黄河下游有两个泛流区(徐福龄,1996) :1) 从“禹王故道”到唐宋时期的河道,均在华北平原摆动,注入渤海,约有3 000 多年;2)1128—1855 年,黄河河道在黄淮平原摆动,注入黄海,约有700 多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https://img.taocdn.com/s3/m/cbf0601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b.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黄河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黄河的流域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等区域,沿途多山丘陵,水势湍急,易产生水患。
在过去的千年里,黄河已经造就了四大灾害——水患、泥沙、黄河水害和黄河改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黄河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份时,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其水质和水量都有所不同。
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发源于插岗山,水质清澈、透明,水量较小,在这里就有了“鸟巢蓝”的美称;在甘肃省境内,黄河首次出山横穿中条山,水量和水质都有了一定的增强,而在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进入黄土高原,水势陡增,泥沙携带量大,水质变差,而在河南省境内,则在和地方电站围绕大坝开发水电的同时,水质也因化肥和农药等断断入残,甚至有变成黑色油水的说法。
二、河床的侵蚀与改变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长年累月,对河道的侵蚀力强大,甚至改变了黄河的河床,导致黄河左、右两岸的高低和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变她流向,经过几次河道的改道后,这条大河的流域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目前,大量的堤防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已经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侵蚀力,保护了黄河的河床不再改变。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沿岸城市和乡村的人类活动影响了黄河的渗透和消耗。
人工开垦和招折造成了许多泉水枯竭、泥石流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人类活动也使得黄河流域土地的瘠薄度和水质素质人口得到明显改善。
四、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
这其中,黄河治理、草原建设和河道保护是其中的重点,重要的草原系统和植被被建设,并保持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努力结果了黄河的治理和综合改善。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一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61bb81a0b4e767f5acfce66.png)
祸 垦
折腾 河床
乃 亩
侵 蚀 营 扣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忧患 频繁
昔日的黄河
美丽的黄河晋陕大峡谷
黄河龙门渡
•
黄河岸边连绵的芦苇荡
今岸 边 垃 圾 成 堆
污水像瀑布一样流向黄河主干道
河中鱼儿纷纷死去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 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 航的河。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 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 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 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 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初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
读准字音 注意字形 理解词语 概括段意
“域”字应读“yù”, 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 “yǎn”,
“构”字应读 “gòu”,
不能读“yán”。 不能读“gǒu”。
“耕”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 ”。 “蚀”应读 不能读“shì ”。 “shí”, “频”应读“pí n” , 不能读“ pí ng”。
注意字形
祸(祸害) 锅(锅盖) 沃(沃土) 跃(跳跃) 蚀(腐蚀) 浊(浑浊) 择(选择) 译(译文) 吨(千吨) 顿(顿时) 构(结构) 钩(鱼钩) 衍(繁衍) 衔(衔接) 迭(更迭) 跌(跌倒) 域(地域) 或(或者)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 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 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象征。发源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 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 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 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 界第五长河。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f202a375b84ae45c3b358c2a.png)
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 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
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
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 也就越来越频(pín)繁。 连续用12个“越”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续用12个“越”字,强调人为因素加剧了黄河 泥沙的增多,指出了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已经形成了恶 性循环,其最终后果就是黄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灾难。
不折不扣: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本课指破坏 森林完全是自杀行为。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串珠问题: 1.黄河原来是怎样的情形,如今是怎样的情形?从哪 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引起黄河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黄河发生变化以后,科学家提出了哪些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yíng)方 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 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kòu)的
自杀行为。
为什么说“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因为“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 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又会导致环境日益恶化,而恶化的环境 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状况,所以说破坏森林就是毁掉人类自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题解读:变化,即事物产生新的状况。“黄河是怎 样变化的”指黄河产生新的状况的原因及过程。
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当堂检测 11.课后作业布置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1.我要认识8个生字。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https://img.taocdn.com/s3/m/d78dfb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c.png)
河道变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洪水灾害
河道变迁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当黄河发生洪水时,过量的水流量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口和农田淹没 。这些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水资源变化
河道变迁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在某些地区,由于河道的改变,水资源可能会减少或增加 ,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23-11-11
目录
• 黄河的背景介绍 • 黄河的水源变化 • 黄河的河道变迁 • 黄河的泥沙变化 • 黄河变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的背景介绍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地理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
重要性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为沿岸数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04
黄河的泥沙变化
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泥沙来源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 是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这些地区的黄 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导致大量泥沙 被流水冲刷进入黄河。
VS
泥沙特点
黄河的泥沙具有颗粒细、含水量高、沉淀 快的特点,在河流中可以迅速沉积,形成 河床抬高、河床拓宽等变化。
泥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黄河变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推动适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黄河流域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些措施 改变了黄河的自然走向,使得河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PPT 优秀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PPT 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19b1174028915f804dc2fc.png)
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 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 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 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 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 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气候转寒 植被破坏 暴雨集中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 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 带来的“忧患”,科学家 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 案呢?
同学们再见!
或许 真正的 自由就 是坦白 吧,压 抑了这 么多年 的怨恨 纠缠和 对现实 世界的 厌恶全 部都完 完整整 、彻彻 底底、 干 干净净的 结束了 ,张自 力是这 样,吴 志贞也 是如此 ,明白 了这个 就不难 理解为 什么网 友评论 张自力 最后那 段独舞 真 的是表达 内心情 感的最 好诠释 ,动作 粗放有 力,表 情自然 放松, 节奏感 超强, 巨舒坦 ;明白 了这个 就不难 理解张 自 力之前为 什么要 带着吴 志贞坐 上了咯 吱作响 的破旧 的摩天 轮去眺 望那个 曾经的 白日焰火 歌舞厅 ,劝她自 首,给 她机 会,让她明 白他的 爱有多深 ;明白 了这个 就不难理 解张自 力为什么 要在吴 志贞被警 察拷走 的时候 在漫天的 雪地里 放 焰火,焰火 象征着 什么,仅 仅是为 了扣住 电影的题 目吗, 还是自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https://img.taocdn.com/s3/m/22d96d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6.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引言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温润肥沃,孕育了千百年的中华文明。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形态和流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黄河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黄河的演变过程古代黄河的流域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早期历史时期,黄河曾经是一条宽阔而平缓的河道,两岸多为湿地和沼泽。
河水湍急,泥沙淤积较少,黄河也因此被称为“泥河”。
黄河的泥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流域逐渐受到泥沙的淤积问题的困扰。
泥沙的淤积导致黄河河床抬高,河道变浅。
这种泥沙问题不仅对农田灌溉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洪水的威胁。
黄河的改道受到泥沙淤积和洪水的困扰,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
这些改道是黄河流域地理变化的重要标志。
最著名的是在公元1194年发生的“大江南北”(又称“毁千里堤”),黄河改道南流,改变了黄河下游的地理格局。
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对黄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现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成为了黄河流域的一大问题。
黄河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黄河流域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黄河流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气候的干旱或多雨直接影响黄河水量的变化。
例如,黄河上游的降水量减少会导致黄河的水量减少,反之亦然。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黄河的流向和水系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
深层地质运动和地表地貌变动会导致黄河发生断流、改道或堵塞的情况。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污染等影响。
•水资源利用: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对黄河的水量造成了巨大压力。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黄河水量减少,加剧了干旱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和河岸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对黄河的形态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水土流失、河岸冲刷等问题。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089efa25c52cc58ad6be0d.png)
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19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19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第二章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
![第二章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40078c0cb307e87101f6966a.png)
洪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泛滥了 近六十年。
东汉大河形成:东汉明帝永平十 二年(69年)遣王景、王吴率众 数十万治理决口,修渠筑堤 。
(三)东汉大河的流经路线:
自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 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
---《后汉书。王景传》
流经路线:从长寿津自西汉大 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东 行,复蜿蜒于今黄河与马颊河 之间,至今滨县之南入海。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黄河晋陕大峡谷在托克托县 河口镇段形成的一个“几”字形弯的右半边,在这
里黄河奔流而下,景色壮观。
桃花峪黄河大桥
(5)、黄河的下游
从桃花屿至入海口 特点:
黄河正式进入华北大平原。 流速平缓,水绥沙沉,河床的 淤积速度加快。黄河决口、改 道的几率加大。
5、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成因: 风成
1pm=0.00000000001cm
Pm2.5即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 大气中粒径小于2.5pm,即PM2.5的颗 粒物(气溶胶)。
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 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 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 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 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2)、黄土的特性: A 垂直节理:
(四)东汉大河安澜的原因。
①距海里程短。
王景治河后的河道距海里程 比西汉大河短,河道也比较顺直, 河水的流速和输沙能力大,对下 游河道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泄洪的分支多。
东汉以后,一直到魏普南北朝时 期,黄河下游仍有汴水、济水、濮 水、漯水等许多分支,还有许多湖 泽和旧的河道。汛期利用这些分支、 湖泽、旧道。
(四)、金章宗明昌五年至 明弘治初年黄河下游河道
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 河决河南省阳武光禄村,黄 河河道南移。
《黄河》PPT课件
![《黄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41e11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4.png)
济欠发达 . • 4)东部地势低缓,交通便利.
56个民族是一家 多民族的大家庭
彝
• 一.56个民族 1.汉族人口最多(92%);另外55个民族占(8%
)被称为少数民族 2.巧记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9个): 满回苗维壮,彝蒙土家藏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多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回族 3.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维 吾 尔 族
彝族 火把节
藏 族 锅 庄 舞
朝 鲜 族
回 族
满 族
壮族 杆栏式木楼
苗族
苗山斗马
傣 族 泼 水 节
蒙 古 族 那 达 慕 大 会
珞 巴 族
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 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 的弹弦乐器。历史悠 久,制作简易,音色 柔美,富有浓郁的草 原风味,在哈萨克族 地区广泛流传,是民 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 器。
,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 计算一下江苏和新疆的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分布
有什么特点? • 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图
2.人口分布特点
• 东密西疏--东多(94%)西少(6%) •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P15
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 1)自然条件差异:东部降水丰富,多平原,气候湿 润;西 部降水少,多荒漠,气候干旱.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kejian/wuli/
2000年。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么变化的》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么变化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34ff58e518964bcf847ce9.png)
认清字词
祸(祸害) 锅(锅盖)
择(选择) 译(译文)
吨(千吨) 顿(顿时) 构(结构) 钩(鱼钩)
衍(繁衍) 衔(衔接)
迭(更迭) 跌(跌倒) 域(地域) 或(或者)
沃(沃土) 跃(跳跃)
蚀(腐蚀) 浊(浑浊)
理解词语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 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 较小的大片土地。
7.宣传“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的意
义,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生态平衡。 8.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国上下一起行 动,为“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而奋 斗。 9.土地规划要合理,水利工程也需要大量建筑。 我们对母亲河造成的伤害太大太大了,让 我们赶紧悬崖勒马。只要人人献一点爱,携手 起来,共同行动,母亲河将会复原,昔日的风 采将会重见天日,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将会铺 满绿色!
课时作业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 肥沃 洁净
( ( (
寒冷 ) hán lěng 茂密 贫瘠 ) pí n jí 凶猛 脏乱 ) zāng luàn宽敞
( 稀疏 ) xī shū ( 温柔 )wēn róu ( 狭窄 ) xiá zhǎi
二、我能用词语待敌画线部分。
1.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感到非常惊讶。 ( 大吃一惊 ) 2.破坏森林是的的确确,一点儿折扣都不打的自杀行为。( 不折不扣 ) 三、我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难道不去上学? 你要去上学。 1.黄河变好的梦想难道不能成为现实? 黄河变好的梦想要成为现实。
生字解析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 “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 “gǒu”;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49b3ce00ba1aa8114431d976.png)
(六)明后期至清咸丰四年(16世 纪中叶-1854)
• 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纪中 叶基本结束,经万历年间潘季训推行“筑 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黄河下 游基本固定为单股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 (淤)黄河。单股河道的固定对修防、潜 运有利,但由于水沙不旁泄,来沙有增无 减,河床很快变成“悬河”,使后期河患 仍不断。
(三)东汉至唐末大河安流期(公 元1~10世纪)
王景其人
• 约公元30年-85年左右,字仲通,乐浪郡诌 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 (公元30年(庚寅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 和中卒于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东 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 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 时有荐景能治水者,明帝诏与王吴共修浚 仪渠,吴用景坞流法,水不复为害。
• 1855年农历六月河决兰阳铜瓦厢,夺大清河入海。 结束700年由淮入海的历史。1876年全线河堤告 成,形成今天黄河的基本河道。光绪以后,因大 量泥沙被带至下游,沉积在大清河内,故本世纪 初决口多集中在山东济南以下河段。1913~1935 年决口险工段在濮阳、长垣、东明一带,称“豆 腐腰”。 1938~1947年,国民党以水代兵,人为 炸开花园口河堤,致使黄河一度夺贾鲁河、颖河、 涡河入淮,形成5.4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汇泗夺淮入海
杜充其人
•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 阳)人[1],南宋初大臣、宰相。 • 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 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 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 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 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 逃建康府,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领土,却 被拜为右相,旋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未几, 金兵渡江,遂降。绍兴七年,任金朝燕京三司使。 绍兴九年,迁燕京行台右丞相。《绍兴和议》签 订时死去。
初中地理黄河课件
![初中地理黄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60c0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d.png)
04
下游平原区开发利用现状与 挑战
下游平原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黄河下游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且肥沃,适宜农业耕作。
气候适宜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 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水资源丰富
黄河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提供了 丰富的灌溉水源,对农业生产具有重 要意义。
黄河以泥沙含量高、水量变化 大著称。
黄河水文特征对流域内生态环 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黄河还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 能源基地,对保障国家水资源 安全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01
02
03
高原山地为主
黄河上游地区主要位于青 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 较高。
初中地理黄河课件
目录
• 黄河基本概况 • 黄河上游地区探究 • 中游地区人文景观及经济发展 • 下游平原区开发利用现状与挑战
目录
• 黄河水患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 跨流域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中线项目 • 总结:传承黄河文化,共筑美好家园
01
黄河基本概况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域范围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流经多个省 份和自治区。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合 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确保黄
河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中游地区人文景观及经济发 展
中游地区著名城市和名胜古迹介绍
著名城市
中游地区拥有众多著名城市,如郑州、洛阳、开封等,这些城市历史悠久,文 化底蕴深厚,是中游地区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名胜古迹
中游地区名胜古迹众多,如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等,开封 的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这些名胜古迹见证了中游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6cf8d689eb172ded63b752.png)
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数万年前的“摇篮”给你什么 样的印象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摇篮
-----黄河
气候 温暖
森林茂 密
土地 肥沃
可是我们现在的黄河还是这样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吗? 那它变成了什么样?(快速浏览课 文,找出变化后的情况)
变化
变化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 原
黄河流经示意图
黄河变了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地上河
原因一
原因二
制理方案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下游的泥沙 总重量达十六亿吨,其中十二亿吨被 搬到了大海,四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 道中。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 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苦难
。
变化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课
•叫苦不迭
首页 摇篮
资料一
祸患
资料二 资料三
原因
百加中心小学 徐天明
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黄河成了 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 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黄河变化的原因 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 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 16亿 •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 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吨,其中 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 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 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 4亿吨 泥沙进入黄河。 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 •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 3 - 4 米,有的 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 甚至高出 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 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 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2024版《黄河》初中地理教学PPT课件
![2024版《黄河》初中地理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be22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b.png)
植被类型多样
黄河流域内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 等多种植被类型。
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度较低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黄河流 域内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较为 脆弱。
土壤类型及其适宜性评价
土壤类型多样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部署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加强上游水源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
河道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1 2
水资源高效利用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 效率。
有重要意义
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
衡具有积极作用
02
黄河水系结构与水文特征
黄河水系组成及各级支流情况
01 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九省区。
02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包括渭河、泾河、洛河、苏海、利 津河、阳泉河、太行河、桑干河、永济河等,这 些支流对黄河的水量和泥沙都有重要影响。
成“地上河”现象。
水质状况
由于沿途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黄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措施的加强,
水质有所改善。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01 水资源总量
黄河水资源总量相对有限,但在中国北方地区仍 具有重要的供水作用。
02 水资源利用
黄河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 用水等方面。其中,农业灌溉是黄河水资源的主 要利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暖— 寒冷 梦想— 现实
45
37
人口迅速增长 没有限制的开荒
恶性循环
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严重被破坏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水土流失
38
自然原因
黄 土
高
原
39
40
2005年1月18日,黄河兰州段遭严重污染。
41
黄河水污染回潮
42
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1、管住泥沙。 2、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3、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4、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10
黄 长
河 江
11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12
资料袋:
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 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郑重呼吁:行动 起来,拯救黄河!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 展基金会等单位也发起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动员广大青少年和其他社会力量,在黄河、长江 等江河流域植树造林,保护那里的环境,保护我 们的母亲河。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专门设 立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国 内外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捐款,来参与“保护母 亲河行动”。
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8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 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作比较、列数字)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
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
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 中。(列数字)
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29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 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 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列数字)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43
黄河清了,大 地才会绿,我们的 地球才会又充满生 机!
4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苦难— 灾难 媲美— 比美 繁衍— 繁殖 肥沃— 肥美 侵蚀— 腐蚀 频繁— 纷繁
茂密— 茂盛 忧患— 忧虑 温暖— 暖和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茂密— 稀疏 肥沃— 贫瘠 凶猛— 温顺 松散— 结实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用横线画出来。
24
原来—— 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25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拟人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表现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 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苦难。 (说明方法:列数字)
大家好
1
2
3
4
5
6
7
九曲黄河
8
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
9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 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 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 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黄河流程 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 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 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 输送着生机与活力。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 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 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拟人
26
现在—— 忧患
决口改道次数频繁 河水凶猛百姓叫苦
洪水季节堤坝易决口
27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反问句)(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陈述句: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悬河)
30
地上悬河
31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读读课文的6自然段,划找
关键词加以说明。
32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 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 沙进入黄河。
33
人为原因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 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 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 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中华民族的摇篮
19
今日的黄河
20
今日的黄河
21
今日的黄河
22
如今的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多灾多难的祸河
23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 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 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 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 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 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13
读书要求:
❖ 1、自由朗读 ❖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3、不懂的地方读多几遍 ❖ 4、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14
nǎi
qīn shí kěn
mǔ
乃 至 侵 蚀 开垦 一亩
yínɡ huò
kòu
经 营 灾祸 不折不扣
筑巢 摇篮 肥沃 折腾 忧
患 堤坝 崩塌 毁灭 生息
繁衍 叫苦不迭
随心所欲 数管齐下
34
引起黄河 变化的原因?
气候转寒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35
这些原因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 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作比较、列数字)
36
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 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 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 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 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 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 越来越频繁。
15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
所在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
的河。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
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
冲走或被风刮走。
16
昔日的黄河
17
昔日的黄河
18
原来的黄河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