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第八章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第一章•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成分,根据其发展特点,可将表皮分为五层,由里向外分别是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细胞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基底膜带:基底层与表皮的交界面呈波浪状,表皮向真皮伸入的部分称表皮脚,真皮向表皮突出的部分称真皮乳头,两者相互镶嵌,其间交界处用PAS染色可见0.5-1.0um厚的紫红色的表皮下基底腰带。

相邻的基地细胞,棘细胞以桥粒相连。

•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

由于细胞脱水变得比较坚韧,因此能抵抗摩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用。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

•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以后移至皮肤中,分散至基底细胞之间,约占基底细胞的10%。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约占表皮细胞的4%左右。

识别、处理入侵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产生淋巴因子。

因此LC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真皮来源于中胚层,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

真皮可分为两层,靠近表皮下方很薄的部分称乳头层,乳头层的下方是较厚的致密的网状层,两层间无明显的界限。

乳头层的乳头向上与表皮的表皮突犬牙交错,通过基底膜膜带将表皮与真皮紧密相连。

乳头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并有游离神经末梢和Meissner小体。

网状层内有致密丰富的纤维和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等结构。

真皮是整个皮肤的支架结构。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大)汗腺和指(趾)甲•毛发与毛囊:不同部位的毛发长短不同,这是由于它们的生长期、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时期长短不同所致。

•小汗腺有分泌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肤病性病第八版教材课件

皮肤病性病第八版教材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真皮 (Dermis)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包 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分为两层即乳 头层及网状层。
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毛囊、皮脂腺及 大、小汗腺均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
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一般用“5D” 模式来描述: 1、不适(discomfort) 2、外观影响 (disfigurement) 3、心理影响(depression) 4、能力丧失(disablement) 5、死亡(deat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掌握和使用所学内容)
★提高考试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正确
回答问题)。
了解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关于考试内容和形式
理论考核成绩70%,实践考核成绩30%。 考试内容基本都会讲到,讲课的过程中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基底层(basal cell layer) 仅一层基底细胞,呈圆柱状或立方形,核较大,
卵圆形,细胞嗜碱性兰染。呈栅栏状排列于其下 的基底膜上。它是生发细胞,代谢活跃,不断有 丝状分裂,产生子细胞以更新表皮。 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表皮更替或通过时 间28~56天。所以,表皮更新时间为41~75天。 角质形成细胞间依桥粒及细胞间粒合物质相互连 接。基底细胞靠真皮侧的胞膜上只有半桥粒,在 连结表皮真皮上起着重要作用。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第一章皮肤解剖组织及生理第一节皮肤的解剖•重量:约占体重的16%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面积:成人约1.5 ~2.0m2, 新生儿约0.21 m2•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最厚:掌跖;最薄:眼睑,外阴,乳房•皮肤的颜色主要田三种元耒构成:黑色由黑色素颗粒决定,黄色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与徵血管的疏密及血流量有关。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诅织及皮肤附属器(毛发、甲、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组成,皮肤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及肌肉。

第二节皮肤组织学一、表皮•来源:外胚层,属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来源外胚层•分布占表皮细胞总数80%以上(主要的构成细胞)•分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细胞特点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1、基底层:表皮的最下层,单层柱状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所需的时间,称为表皮通过时间(表皮更替时间)。

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2、棘层:基底层上方,4-8层多角形细胞,呈棘突状,故称棘细胞。

3、颗粒层:棘层上方,2-4层扁平状细胞,胞浆内含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跖部位,2-3层扁平细胞,HE染色呈一薄层均匀的嗜酸性带。

5、角质层:体表最外层,5-20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致密坚韧,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

(二)黑素细胞•来源外胚层神经嵴•分布基底层•作用合成与分泌黑素颗粒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三)朗格汉斯细胞•来源骨髓及脾•分布棘层•性质免疫活性细胞•作用吞噬摄取抗原呈递等(四)麦克尔细胞•来源外胚层神经嵴•分布基底层•作用与感觉神经纤维构成Merkel cell-轴突复合体,一种触觉感受器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基底膜带(BMZ)连接表皮和真皮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构成•桥粒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半桥粒连接基底层和基底膜带二、真皮•来源:中胚叶•乳头层(浅):乳头层靠近表皮,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课程编码:76210215学时/学分:27/1. 5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临床医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学科内容安排依据《皮肤性病学》第6版,张学军主编一书为主要内容,以理论课及课堂见习课相结合,口的是使预防系学生了解皮肤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学习与预防工作相关的常见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从而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为今后从事预防工作打基础。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科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渐打一展到美学要求,皮肤性病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及课堂见习相结合,理论课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见习课采用观看图谱、床边见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巧。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五、教材及参考书1.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皮肤的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掌握表皮的分层及细胞构成,掌握皮肤附属器的种类及功能;2.熟悉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组成及特点,熟悉皮肤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特点。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指趾末节屈侧的皮沟皮嵴平行排列并构成特殊的涡纹状图样称指纹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层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构成,后者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一个黑素细胞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色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人体肤色的种族差异是由黑素小体的数量和大小决定的。

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第三章皮肤病的症状体征与皮肤病诊断基本损害原发损害斑疹(macule)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斑块(plaque)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 的表浅隆起性皮损水疱vesicle和大疱bulla 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大疱。

脓疱pustule 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

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发生快,消失快,常伴瘙痒继发损害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仅累及表皮愈后不留疤痕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更深位置。

愈合后有瘢痕(结核麻风梅毒淋巴瘤无痛性溃疡)19.角化过度:角质层异常增厚,因形成过多或潴留堆积,致角质层明显过厚,为绝对角化过度,由于表皮其他层萎缩而使角质层相对增厚,为相对角化过度,见于扁平苔癣、掌跖角化病、鱼鳞病20.角化不全: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

角化不全是由于表皮细胞的转换速度过快,使细胞未能完全角化便达到角质层所致。

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汗孔角化症第四章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的剂型溶液湿敷酊剂和醑剂药物的酒精溶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粉剂干燥保护散热急性无糜烂渗出的皮损洗剂又称振荡剂粉剂与水的混合物止痒干燥保护散热油剂清洁保护润滑乳剂油和水乳化而成亚急性慢性皮炎软膏用凡士林单软膏或动物脂肪作为基质的剂型。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

《皮肤性病学》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及附属器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掌趾部位皮肤最厚。

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树突状细胞)4.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基底层: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

胞质呈嗜碱性,核分裂象较常见。

(突出特点)(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22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角质形成细胞分类及特点6.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呈棘刺样形态,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桥粒。

电镜下可见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特征)7.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富含透明角质颗粒,由梭形和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可见透明角质颗粒8.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趾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由2-3层扁平细胞构成9.角质层:角质细胞成熟的最终形态,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角质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脱落。

(没有细胞核,但有丰富的角质蛋白)(1)角化不全/角化不良——角质层细胞出现细胞核——可形成银屑(2)角化过度——超过周期角质未脱落——皮肤会变得肥厚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特点10.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位于基底层和毛囊(1)分布:基底层、毛囊、粘膜、眼色素层、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会阴部(2)作用: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3)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特征性黑素小体(4)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细胞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表皮黑素单元11.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1)主要分布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2)作用:免疫识别(吞噬、吞饮、摄取)、抗原呈递等12.梅克尔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细胞有短指状突起,胞质中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

皮肤性病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皮肤性病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基底细胞层细胞移行大到颗粒层需要()A:28天B:7天C:20天D:14天答案:D第二章测试1.成年患者,手足背,四肢伸侧有边缘清楚的红斑,表面群集小水疱,鳞屑和痂,最大可能的诊断是()A:钱币状湿疹B:药疹C:体癣D:神经性皮炎答案:A2.接触性皮炎属:( )A:I 型变态反应B:III 型变态反应C:II型变态反应D:IV型变态反应答案:D3.婴儿湿疹的皮损特点()A:丘疱疹和糜烂,结黄色干痂B:丘疱疹、糜烂C:扁平小丘疹,有少许鳞屑D:毛囊性红丘疹,覆有油腻性鳞屑答案:B4.湿疹的一般治疗错误的是()A:反复皂洗B:避免用肥辛辣食物C:保持清洁D:避免刺激答案:A5.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是()A:残留在尿布上的肥皂等物质刺激皮肤B:具有遗传过敏性体质C:接触了具有强烈刺激性物质D:皮肤上慢性感染性病灶分泌物刺激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丹毒治疗的首选药物()A:四环素类B:头孢类抗生素C:喹诺酮类抗生素D:青霉素答案:D2.哪项不是金葡菌性烫伤样综合征的特点? ()A:表皮松解B:由金葡菌引起C:表皮下水疱D:严重的全身症状答案:C3.疖和痈的治疗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局部热敷B:必要时内用抗生素C:早期红外线理疗D:早期切开答案:D4.脓疱疮的好发季节()A:冬春季B:夏秋季C:春夏季D:秋冬季答案:B5.某男孩9岁,鼻周起小水疱,4天,渐增多,面部、四肢也出现类似皮损,疱壁薄,易破溃,周围有明显红晕,同学中有类似患者。

最可能的诊断为()A:水痘B:寻常型天疱疮C:单纯疱疹D:寻常性脓疱疮答案:D第四章测试1.单纯疱疹好发部位()A:腰腹部B:四肢C:面部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D:皮肤粘膜交界处答案:D2.下列有关带状疱疹的病因及发病叙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B: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C:病毒侵入体内后潜伏于脊神经后根D:病毒经呼吸道粘膜侵入体内答案:B3.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A:Ramsay-Hunt综合征B:Stevens-Johnson征C:Auspitz征D:Gottron征答案:A4.患者,男,75岁,因感冒后左前额左眼周起群集水疱伴疼痛5天。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皮肤性病学(南昌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皮肤性病学(南昌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皮肤占人体的总重量是多少?()A.16%B.18%C.10%D.20%2【单选题】(10分)表皮的厚度是多少?A.2.4mmB.0.4mmC.0.1cmD.0.1mm3【多选题】(10分)皮肤附属器有哪些?A.毛发B.皮脂腺C.指甲D.汗腺E.血管4【多选题】(10分)无毛无皮脂腺的皮肤有哪些部位?()A.背部B.指趾曲侧C.手背D.手掌E.红唇5【判断题】(10分)表皮分为三层。

A.错B.对6【判断题】(10分)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A.错B.对7【判断题】(10分)皮肤有屏障、保护、吸收和免疫功能。

A.错B.对8【判断题】(10分)连接表皮与真皮的致密结构叫BMZ。

A.错B.对9【判断题】(10分)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是毛囊皮脂腺。

A.错B.对10【判断题】(10分)毛囊和皮脂腺是共同开口。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风团和疤痕都是继发性损害A.错B.对2【判断题】(10分)斑疹是可看见,不可触摸到的局限的皮肤颜色的改变A.对B.错3【判断题】(10分)结节一定是深在的不突出皮肤表面的原发性损害A.对B.错4【判断题】(10分)风团是暂时性的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一种隆起性损害A.错B.对5【判断题】(10分)糜烂和溃疡都会留下疤痕A.对B.错6【判断题】(10分)斑块是由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A.对B.错7【判断题】(10分)风团消退后会留下色素沉着A.错B.对8【判断题】(10分)脓疱可以是原发性损害,也可以是继发性损害A.错B.对9【判断题】(10分)角质层吸收过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称为浸渍A.错B.对10【判断题】(10分)苔藓样变又称皮革样变,不会有瘙痒感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基底液化变性见于()A.急性湿疹B.皮脂腺痣C.扁平苔藓D.寻常疣2【单选题】(10分)皮肤组织病理的取材方法不包括()A.削切法B.胶带粘贴法C.手术法D.环钻法3【单选题】(10分)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目的:()A.其他选项都正确B.指导治疗C.确定诊断D.鉴别诊断4【判断题】(10分)环状损害应选择中间部分。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3、学科专业新进展:湿疹的新型外用药。
第四章 荨麻疹、药疹
第一节 荨麻疹
【目的要求】
1、掌握: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荨麻疹的病因。
3、了解:特殊类型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讲授知识与技能的范围
(1)、病因:食物、药物、吸入物、遗传、理化因素、精神因素、全身疾病等。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 口腔卫生保健
【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二、了解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
(4)、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5)、物理疗法(了解):概述各种电疗法、光疗法、冷冻、水疗、放射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6)、皮肤外科治疗(了解)。
2、重点:皮肤的结构,皮肤损害,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难点:基底膜带的结构;皮肤的免疫功能,外用药的剂型。
3、学科专业新进展:基底膜带的结构、皮肤免疫系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牙周和口腔黏膜常见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牙龈病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
二、熟悉慢性牙周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三、一般了解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天疱疮、白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四、熟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粘膜损害及系统症状和体征。
(4)、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

皮肤病学课件:8 皮肤性病学

皮肤病学课件:8 皮肤性病学
“正常皮岛”常伴全身症状。
组织病理
• 寻常型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 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层毛 细血管扩张、迂曲,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 脓疱型可见Kogoj微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 好发部位:头皮、四肢伸侧 2. 皮疹特点: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 3. 结合病理改变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皮损特定病程的炎 症性自限性皮肤病。一般6-8周。多数发病年龄10-43岁。
病因
病因不明,认为与病毒感染及细胞免疫反应及药物(砷剂、巴比 妥盐)有关。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 母斑:(先驱斑)躯干或四肢近端出现 圆形或椭圆形斑疹,上覆细小鳞屑, 无自觉症状。 子斑:发生于母斑出现后1--2周,圆形 或椭圆形,表面有少许糠状鳞屑,边缘 鳞屑更清楚,呈领圈状,长轴与皮纹 走向一致,很少融合。瘙痒不一。 有自限性,病程约8周。
3、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 同时或先后伴有关节症状,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 远端指趾间 关节红肿、疼痛、畸形。呈进行性发展。 类风湿(-)
临床表现
4、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 全身弥漫潮红浸润大量脱屑,弥漫损害中见
治疗
以对症治疗3、外用炉甘石,皮质激素霜剂; 4、辅以物理治疗。
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是一种以多形性皮 疹和虹膜样红斑为特征的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 有粘膜损害及全身症状。
病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 好发于儿童青年,春秋季多见。

皮肤病与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皮肤病与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皮肤病与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

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保护机体健康,防止各种外来有害因子侵袭内脏的重要屏障,同时许多系统性疾病亦常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皮肤病中有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学习有关皮肤病的诊断,病因和防治,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和防治常见皮肤病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以便为进一步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和重点疾病。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

3.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并与已经学到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互相结合。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问答题。

实习考核占20%。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皮肤性病学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点、皮肤病的原发损害、继发损害、以及外用药的治疗原则;熟悉外用药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

课程内容一、皮肤的解剖和组织。

1.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表皮由5层结构和3种类型细胞组成,表皮各层细胞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功能。

2.真皮:分2层和3种纤维及基质构成。

3.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

4.皮肤附属器:大小汗腺、毛发、皮脂腺和甲构成、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简述皮肤的七大生理功能。

三、皮肤病的症状和诊断:皮肤病的主要症状,重点讲述皮肤病的原发和继发损害。

四、皮肤病的治疗:根据病因,发病机制,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考核知识点一、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三、皮肤的症状。

四、皮肤的治疗。

考核要求一、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掌握皮肤的组成,表皮分层。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皮肤性病学是护理学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学习研究皮肤性病的基础理论、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学科。

皮肤性病护理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在课堂和护理实习过程不断的积累,并且与已经学到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建立皮肤性病学知识框架的目的,便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皮肤病、性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介绍,着重阐述其临床特点和防治要点,力求提高学生认识常见疾病、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护理学的重要意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皮肤性病护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皮肤的分类。

2.掌握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

3.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原因、传染途径、临床分型及临床特点。

4.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常用药物,实验室检查。

5.熟悉各种皮肤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结合CAI、幻灯、录象、模型、示教、临床病例讨论教学,强调预防为主,防止结合,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2学时知识点:1.皮肤的结构2.皮肤的常见功能3.表皮的结构4.真皮的结构本章小结重点:表皮细胞、真皮组织和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征和作用难点:皮肤的神经、血管、和肌肉及其结构与功能思考题:简述皮肤的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第二章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4学时第一节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2学时知识点:1.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2.自觉症状、他觉症状,皮肤病的症状是诊断皮肤病和鉴别皮肤病的重要依据,各自特点第二节皮肤病的诊断与实验诊断 2学时知识点:1.皮肤病的诊断与诊断方法2皮肤病辅助诊断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本章小结重点: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难点:皮肤病辅助诊断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思考题:皮肤病的常见症状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章病毒性皮肤病 4学时知识点:1.带状疱疹2.单纯疱疹寻常疣3.扁平疣4.尖锐湿疣5.传染性软疣本章小结重点:掌握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难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病毒的传染过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思考题:简述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

第八章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

第八章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

第八章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王侠生硬皮病(seleroderma )是一种以皮肤及多脏器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

累及内脏器官的系统性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

发病年龄以20〜6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两者之比为8:1。

【分类】根据受累范围、病程、预后,本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 scleroderma,morphea )按皮损形态及分布又可分为:滴状硬皮病、片状硬皮病、带状硬皮病及泛发性硬皮病。

(二)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 SSc)按受累范围、程度、进展速度及预后等,又可分为:肢端型硬皮病及弥漫型硬皮病。

由于此病呈谱性表现,故有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介于两类之间。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归纳起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遗传因素在重症患者中HLA-B8高发生率;部分患者有家族病史,一级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

显示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其遗传特征可能在X 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提示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感染因素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麻疹、鼻窦炎等。

在患者的横纹肌和肾脏中曾发现副黏病毒样包涵体。

近年来有人提出布氏疏螺旋体感染可能与本病有关。

(三)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患者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在病情活动期皮肤损害内存在较多的可溶性胶原和不稳定的分子间侧链。

对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胶原合成的活性明显增高。

(四)血管异常患者多有雷诺现象,不仅限于肢端,也可发生于内脏血管;组织病理显示皮损及内脏多有小血管(动脉)挛缩及内膜增生,故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病,但血管病变也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见到。

(五)免疫异常这是近年来最为重视的一种看法。

在患者体内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以及抗I型胶原、IV型胶原抗体等。

这些自身抗体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虽未明确,但对本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有很大帮助。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

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

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皮肤性病学》数字教材在纸质教材基础上增加约四百余张图片,电子版教材图片采用数字化处理技术保证每一张图片图像逼真、色彩真实自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增加二十余个临床检查及治疗视频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立体生动的皮肤性病学教材。

目录:第一篇皮肤性病学总论1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1第一节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1第二节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1第三节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2第四节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3第五节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4第二章皮肤的结构5第一节表皮5第二节真皮9第三节皮下组织10第四节皮肤附属器10第五节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12第三章皮肤的功能14第一节皮肤的屏障功能14第二节皮肤的吸收功能14第三节皮肤的感觉功能15第四节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15第五节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16第六节皮肤的代谢功能16第七节皮肤的免疫功能17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8第一节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18第二节皮肤性病的诊断23第五章皮肤组织病理学26第一节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26第二节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27第六章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36第一节免疫组化技术36第二节真菌检查37第三节变应原检测38第四节滤过紫外线检查39第五节性病检查40第六节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43第七节分子生物学技术44第七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45第一节皮肤性病的预防45第二节皮肤性病的治疗45第八章皮肤的保健与美容59第一节皮肤的保健59第二节皮肤的美容61第二篇皮肤性病学各论63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63第一节单纯疱疹63第二节带状疱疹65第三节疣67第四节传染性软疣69第五节手足口病70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72第一节脓疱疮72 第二节毛囊炎、疖和痈74 第三节丹毒和蜂窝织炎75第四节皮肤结核病76第五节麻风78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81第一节头癣81第二节体癣和股癣83第三节手癣和足癣84第四节甲真菌病86第五节癣菌疹87第六节花斑糠疹88第七节马拉色菌毛囊炎89第八节念珠菌病89第九节着色芽生菌病92第十节孢子丝菌病93第十二章动物性皮肤病95第一节疥疮95第二节毛虫皮炎96第三节隐翅虫皮炎97第四节虱病98第五节虫咬皮炎99第六节皮肤猪囊虫病100第七节刺胞皮炎101第十三章职业性皮肤病102第一节工业职业性皮肤病102第二节农业职业性皮肤病104第十四章皮炎和湿疹106第一节接触性皮炎106第二节湿疹109第三节特应性皮炎111第四节自身敏感性皮炎113第五节婴儿湿疹114第六节淤积性皮炎114第七节汗疱疹115第十五章荨麻疹类皮肤病116第一节荨麻疹116第二节血管性水肿119第十六章药疹121第十七章物理性皮肤病128第一节日光性皮肤病128第二节夏季皮炎130第三节痱子130第四节冻疮131第五节鸡眼与胼胝131第六节手足皲裂132第七节褶烂133第八节摩擦性苔藓样疹133第九节放射性皮炎133第十八章瘙痒性皮肤病135第一节瘙痒症135第二节妊娠性瘙痒症136第三节慢性单纯性苔藓136第四节痒疹137第十九章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139 第一节银屑病139第二节白色糠疹142第三节玫瑰糠疹143第四节多形红斑144第五节离心性环状红斑145第六节红皮病146第七节扁平苔藓147第八节线状苔藓148第二十章结缔组织病150第一节红斑狼疮150第二节皮肌炎155第三节硬皮病158第二十一章大疱性皮肤病161第一节天疱疮161第二节大疱性类天疱疮164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167第一节过敏性紫癜167第二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69第三节结节性红斑170第四节白塞病170第五节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172第六节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73第二十三章皮肤附属器疾病175第一节寻常痤疮175第二节脂溢性皮炎178第三节酒渣鼻179第四节斑秃180第五节雄激素性脱发182第六节多汗症183第七节臭汗症184第二十四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85第一节白癜风185第二节黄褐斑187第三节雀斑188第四节黑变病189第二十五章遗传性皮肤病190第一节鱼鳞病190第二节毛周角化病192第三节遗传性掌跖角化病193第四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94第五节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95第二十六章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197 第一节维生素缺乏症197第二节肠病性肢端皮炎199第三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00第四节皮肤卟啉病201第五节黄瘤病202第二十七章皮肤肿瘤204第一节良性皮肤肿瘤204第二节癌前期皮肤病209第三节恶性皮肤肿瘤211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219第一节概论219第二节梅毒221第三节淋病227第四节非淋菌性尿道炎229第五节尖锐湿疣231第六节生殖器疱疹232第七节软下疳234第八节性病性淋巴肉芽肿235第九节艾滋病236参考文献241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43“人卫教材”:纸质教材升级为新媒体数字教材◆移动阅读模式开创医学教材新媒体移动阅读模式,“人卫教材”APP 客户端支持Ios 和Android 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疥疮好发于什么部位?
A. 头皮
B. 颈部
C. 背部
D. 皮肤薄嫩部位
E. 四肢伸侧
2.疥疮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错误?
A. 剧痒,夜间为甚
B. 典型皮损为密集水疱
C. 阴囊处可有结节
D.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E. 指缝间常见米粒大小丘疹、丘疱疹
3.疥疮的防治,下列哪项正确?
A. 治疗过程中应勤洗澡
B. 疥疮结节不能外用糖皮质激

C. 污染物品应煮沸消毒
D. 婴幼儿可外用10%硫磺软膏
E. 治疗以口服止痒药为主
7.疥疮的好发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E. 以上都不对
1.下列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A.药物
B.毒素
C. 食物
D.寒冷或热
E.以上均可
2.接触性荨麻疹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Ⅳ型变态反应
C.非免疫性
D.细胞毒反应
E.以上均不对
3.抢救荨麻疹致过敏性休克下列哪项不正确
A.0.1/1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B.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
C.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D.首先使用抗组胺药物
E.氨茶碱
4.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特点是
A.多由运动、受热、情绪紧张后发作
B.风团较小、数目多、消退快
C.可有全身症状
D.可用654-2治疗
E.以上均对
5.下列哪些疾病可伴发荨麻疹
A.甲状腺机能亢进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淋巴瘤
D.糖尿病
E.以上均是
6.与遗传有关的荨麻疹有
A.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
B.家族性冷荨麻疹
C.延迟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
D.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E.
以上均是
7.下列哪些疾病可导致冷荨麻疹
A.梅毒
B.冷球蛋白血症
C.巨球蛋白血症
D.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E.以上均是
8.荨麻疹性血管炎哪项错误
A.风团持续时间长
B.风团消退不留痕迹
C.伴关节痛、腹痛等症状
D.对抗组胺药无效
E.为Ⅲ型变态反应
9.荨麻疹的治疗哪项错误
A.抗组胺药物
B.维生素C、K、E、B
12
C.慢性荨麻疹一般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D.组胺球蛋白对冷荨麻疹以及机械性荨麻疹疗效佳
E.尽可能不联用H
1及H
2
受体拮抗剂
10.血管性水肿特点包括下述各点,除了
A.凹陷性水肿
B.局限性水肿
C.好发于眼睑、包皮等
D.痒不剧
E.遗传性引起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
酯酶抑制物水平低或
1
无活性致
[X型题]
8.动物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
A. 口器叮咬或尾钩造成机械性损伤
B. 寄生虫钻入皮肤后作为异物引起的肉芽肿性反应
C. 昆虫的毒液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
D. 虫体表面的刺毛、鳞片刺激皮肤引起
E. 昆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二、填空题
1.疥螨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的疥疮主要由
____________引起。

1.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分为和两种类型。

2.荨麻疹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分、相和相,所产生的炎症介质包括、、等。

3.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4.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应立即用皮下注射。

三、名词解释
1.风团
2.皮肤划痕试验
四、简答题
1.简述疥疮的临床特点,如何防治?
2.简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B 3. C 4. A 5. B 6. E 7.D 8. ABCDE 9. BE
二、填空题
1.人型疥螨动物疥螨人型疥螨
2.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
3.头虱体虱阴虱
四、简答题
1.疥疮的临床特点有:⑴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腕部、腋窝、脐周、下腹、股内侧、外生殖器等。

⑵主要皮损为米粒大小肤色或红色丘疹、丘疱疹、线状隧道,男性患者可在外生殖器处出现疥疮结节。

⑶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⑷常有接触史。

疥疮的防治:⑴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隔离患者,家庭或集体中的患者应同时治疗,污染物品煮沸消毒。

⑵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常用药如10%硫磺软膏(婴幼儿5%),治疗过程中不洗澡,不更衣。

⑶瘙痒严重者睡前口服止痒药。

疥疮结节可外用糖皮质激素。

一、选择题:
1.E
2.E
3.D
4.E
5.E
6.E
7.E
8.B
9.E 10.A
二、填空题:
1.免疫性、非免疫性
2.早发相、迟发相。

组胺、激肽、白三烯
3.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
受体
1
4.0.1%肾上腺素
三、名词解释:
1.由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隆起损害,消退不留痕迹。

2.皮肤划痕试验:以钝器用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三联反应,①划后3-15秒出现红色线条;②15-45秒后,红色线条两则出现红晕;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隆起,苍白风团线条,此三联反应称~。

四、简答题:
答:患者先为面部潮红、胸闷、气紧、头晕、心悸、四肢发麻、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或昏迷,同时皮肤可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

抢救措施:
1.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平卧、就地迅速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注射0.3-0.5ml。

3.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4.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50%葡萄糖40ml静注或加入
5-10%葡萄糖滴500ml静滴。

5.酌情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阿拉明,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

6.用抗组胺药物。

7.密切观察病员生命体征,注意保温,作好病情记录,病员未脱离危险不宜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