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和成果检视
宋词文化研究报告
![宋词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e6e2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b.png)
宋词文化研究报告引言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探讨宋词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古代文化的影响,为读者提供对宋词文化深入了解的研究。
一、宋词的特点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有其独特的特点。
1.音乐性强:宋词注重音韵、节奏和韵律的运用,追求和谐的音乐效果。
2.情感深刻:宋词以表达人生情感为主要目的,词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刻画出丰富的形象和情感。
3.现实主义倾向:宋词不同于唐诗的理想化、超脱,更注重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触。
4.活泼自然:宋词常常以描写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表达出词人的内心感受。
5.意境深远:宋词往往蕴含着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中得到启发。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1.北宋时期:北宋时期是徐灵府、杨亿、欧阳修等一批才子佳人的活跃时期。
他们追求浪漫主义和宛转,注重修辞和音韵的处理,形成了较为精细的词风。
2.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是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一批杰出的词人活跃的时期。
他们在北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人生苦短、荣辱浮云等现实主题的表达,词风更加豪放和深邃。
三、宋词对古代文化的影响宋词在古代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造诣提高:宋词通过对音韵、修辞和意境的精心雕琢,提高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水平,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2.情感表达丰富:宋词关注人生苦乐和爱情婉约,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情感的丰富性,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有力的范例。
3.历史文化价值:宋词以其鲜明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为后人了解宋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启发后人创作: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元曲、明清小说等都借鉴了宋词的创作手法。
结论综上所述,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并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词人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
![唐宋词人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66a9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4.png)
唐宋词人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词坛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看唐诗人的艺术成就。
唐代诗人以杜甫、李白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他们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高的过程,表达了对逝去的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而李白的《静夜思》则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宁静、温馨的感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宋代词人的艺术成就。
宋代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词作在唐诗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情感真挚、细腻,能够深入人心。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
唐宋词人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们的作品,还在于他们对词体的改革和创新。
唐代词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而宋代词则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为主要形式。
这种形式的变化,使词体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表达词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唐宋词人还注重音韵的运用,他们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词作更加优美动听。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平仄的变化和押韵的巧妙运用,使整个词作既有韵律感,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这种对词体的改革和创新,不仅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也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解析唐诗宋词的特点
![解析唐诗宋词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4f04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c.png)
解析唐诗宋词的特点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璀璨的时代,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
它们在创作手法、主题表达和艺术形式上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的明珠。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特点进行深入解析。
一、唐诗的特点1.形式规整:唐诗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字数严格控制,形式规整美观。
这种形式的限制对于诗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创作的动力。
2.节奏流畅:唐诗在押韵上追求平仄的谐音和呼应,使得诗歌在读起来流畅自然。
同时,唐诗的句子长度相对较短,语言简练,使得节奏更加鲜明。
3.意境深远:唐诗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意象的凝练和细腻。
通过少言直指,或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描绘,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美的滋味。
4.借古讽今:唐诗时常借古为喻,通过描绘历史典故,投射现实世界的景象,既能使诗意更加深刻,又能寓意于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宋词的特点1.语言通俗:相较于唐诗的高度凝练,宋词注重表达的贴近生活。
宋词的语言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质朴自然,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透露情感:宋词注重表达情感,以描绘人间的爱情和生活为主题。
词人通过对细腻的情感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情感的共鸣,使得词作更具感染力。
3.意境细腻:宋词在意境的创造上偏向柔美、含蓄,通过极富艺术感的描写手法,刻画出含蓄、委婉的意境。
这种细腻的意境给人以舒适和愉悦感,让读者流连忘返。
4.音乐性强:宋词多用于曲调,注重词曲的搭配和配合。
宋词的词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流畅婉转,通过音乐与词的结合,使得宋词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1.情感表达:唐诗和宋词都注重情感的表达,但唐诗侧重于哲理和抒发,而宋词更加强调情感的直抒胸臆。
2.艺术表现:唐诗追求意象的细腻和意境的深远,更加鲜明而雄浑。
宋词则更注重贴近生活,注重音乐性和细腻的意境的刻画。
3.主题内容:唐诗常常探讨人生、自然、历史等更宏观抽象的主题,而宋词则更多关注于人情世故、爱情和生活等更具体的主题。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6287d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0.png)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唐诗宋词研究报告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
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
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许总《唐诗体派论》;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
唐代诗与宋代词的艺术表现特点对比研究
![唐代诗与宋代词的艺术表现特点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c1f3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0.png)
唐代诗与宋代词的艺术表现特点对比研究唐代和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唐代以其雄浑豪放的诗歌而闻名于世,而宋代则以其细腻婉约的词曲而独树一帜。
本文将对唐代诗与宋代词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一、意境表现唐代诗以其广阔的意境表现而著称。
在唐代诗中,常常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登高所带来的壮丽和宏伟。
而宋代词则更注重细腻的意境表现。
宋代词往往以描写微小的事物来表达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来传达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细腻的描写和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了词曲的婉约和柔情。
二、情感表达唐代诗以其豪放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唐代诗人常常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直接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而宋代词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隐晦的表达。
宋代词人常常通过含蓄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欢情不可抗,离别那堪把。
一年三百六十日,关东赴戍多阻卡。
”这些含蓄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和感受到词曲中的情感。
三、文化背景唐代与宋代的文化背景也对诗歌和词曲的艺术表现特点产生了影响。
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人墨客众多,社会风气开放。
唐代诗人常常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宋代则是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守的时期,文人墨客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宋代词人常常以个人情感和私人经历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起来,唐代诗与宋代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有所不同。
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和成果检视
![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和成果检视](https://img.taocdn.com/s3/m/4c648613227916888486d7cd.png)
方 重镇 , 11- 19 年共 8 年这 个时段 上 , 在 92 95 4 共产生 了 19 6 30 项词学成 果 , 中唐宋词 研究成果 为 94 项 ,占成果 其 01
专门刊物——《 词学季刊》 历时三年半, , 共发行四卷十五
表 现出量多质优 的特 点。 从基础 工程建设 、 人词作研 究、 史编 撰和鉴 赏品评 类著作 四方面成果 的全面检视 中 词 词
可见其 大体面貌 。
关键词 :唐 宋词研究;总体特 点;成果检视 中圈分类号 :I0 . 2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20 )60 4 .6 O 1 0 ( 60 .0 20 4 0
NO .0 6 v2 o N . o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代唐宋词研究 的总体特点和成果检视
张幼 良
( 常熟理工学院 人 文社会科学 系 , 江苏 常熟 250 150)
摘 要: 0 2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 究进入 了全 面繁荣 时期, 其研 究盛况足 以比肩 2 世 纪三 四十年代 。 0
1 8 王国维《 9 年, 0 人间词话 》 的发表, 标志着词学研究
由近代 向现代 的转变 , 兹后 的 3 年 问词 学研究 和词学批评 0 取得 了空前的成 就。 由清 入民国 的词学研 究的老一 辈学者
如王鹏运 、 郑文焯 、 况周颐 、 吴昌绶 、 陶湘 、 朱祖谋 、 梁启勋 、
总量的一半。 就某一范嗣的唐宋词研究来看, 情况亦是如
此。 者曾统计过 以唐五代词作为研 究对象的总论和专 著. 笔 2 世纪 8 年 代 以前 直至 1 1 , 出现 了 1 1 0 0 90年 共 6 项成 果 , 而 8 年代 十年期 间就 出现 了28 0 9 项成 果 。 几乎 是前面 7 年 成 0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技巧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6c29b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7.png)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技巧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和欣赏技巧两个方面来探讨唐诗宋词的魅力。
一、唐诗的艺术特点与欣赏技巧唐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首先,唐诗注重意境的营造。
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唐诗能够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勾勒出丰富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欣赏唐诗时,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尽情地沉浸其中,体味其中的美妙。
其次,唐诗善于运用对仗和韵律。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韵对应,通过对仗的运用,唐诗能够增强诗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欣赏唐诗时,我们可以注意诗句中的对仗关系,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同时,唐诗的韵律也是其独特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朗诵或吟唱来体验其中的韵律魅力。
另外,唐诗注重意象的运用。
唐诗常常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欣赏唐诗时,我们可以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同时,唐诗中的意象也常常具有象征性,读者可以通过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二、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技巧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瑰宝,它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婉约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推崇。
首先,宋词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
宋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宋词时,我们可以通过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描写,感受其中的柔情和细腻。
其次,宋词善于运用对景描写。
宋词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欣赏宋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来感受其中的景色,尽情地沉浸在其中,体味其中的美妙。
另外,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表达。
宋词常常配以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增强词的艺术效果。
欣赏宋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听歌来体验其中的音乐魅力,将词与音乐相结合,更好地领略其艺术之美。
总之,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欣赏唐诗宋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韵律感和细腻的品味,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美妙。
宋词研究报告
![宋词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f8c1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1.png)
宋词研究报告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优秀的艺术作品。
宋词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风格、题材、文化背景等方面。
以下是对宋词的研究报告的一些内容:
一、宋词的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词的出现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宋代,士人文化的兴盛使得诗词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同时,宋代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的发展以及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为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宋词的风格特点
1. 唯美细腻:宋词注重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运用细腻的语言和意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2. 妇女意识的崛起:宋代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时期,不少宋词表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3. 忧国忧民:宋代的社会政治动荡,使得一些士人以及词人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三、宋词的题材
宋词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爱情、战争、社会现实等。
宋词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写个人情感为主,较少描写社会现实和政治议题。
四、宋词的艺术成就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辉煌,代表作品有陆游的《钗头
凤·世情薄》,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等。
宋词在韵律、格律、意境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题材以及崇高的艺术成就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宋词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宋代社会的面貌。
宋词总结汇报
![宋词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5ac6c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5.png)
宋词总结汇报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婉约而深凄的抒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宋代以后的文学史上,宋词一直被视为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我这次关于宋词的研究总结汇报写一篇论文,分析宋词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宋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
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营造出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诗情画意。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诗人把自然景色与人物美景相结合,使读者产生如诗如画的美好感受。
其次,宋词注重情感表达。
宋词往往以婉约深情的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其情感细腻而丰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通过对词人在溪亭日暮时的沉醉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第三,宋词注重音乐性。
宋词往往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朗朗上口的词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抒发情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这句以短短的几个字展现出了秋天的氛围和特色,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宋词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被视为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词调和深情的抒发而闻名于世。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声声慢》也都是被广泛传诵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宋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词的艺术价值被后世文人充分认可和借鉴,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参考。
例如,元代的辞章和明清的词牌都受到了宋词的启发。
其次,宋词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现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如鲁迅、茅盾等也受到了宋词的深刻影响。
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
![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7759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d.png)
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1. 简介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代表了古代文学的巅峰。
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分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和重要的两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出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遗产。
2. 唐诗鉴赏2.1 唐诗特点唐代是古代华夏民族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之一,其特点包括音乐性强、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等。
这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音乐性:探讨唐诗使用平仄韵律、押韵等技巧,在语言中呈现出音乐般的美感。
- 意象描写:介绍唐诗经常运用典型意象来表达情思与感受,如花、月、山水等。
- 情感真挚:探究唐诗以真实感情为主线,抒发内心情感与社会风貌。
2.2 唐诗代表作品列举几首代表性的唐诗,包括作者、题目和内容的简要介绍,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宋词鉴赏3.1 宋词特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重要的时期,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这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抒情与写景:介绍宋词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并融入美好景色的描写,形成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风格。
- 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宋代两大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2 宋词代表作品选择几首具有典型意义的佳作,解读其内涵与艺术手法。
4. 唐诗宋词研究4.1 研究方法和工具介绍现代对唐诗宋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如文本分析、批评理论等,在数字化时代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归纳整理。
4.2 研究成果与影响概述唐诗宋词研究的成果和对文学、历史、音韵学等领域的影响。
5. 结论总结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意义的贡献,并呼吁对唐诗宋词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唐诗宋词的解读与研究
![唐诗宋词的解读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47f8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3.png)
唐诗宋词的解读与研究唐诗、宋词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价值。
自唐宋以来,唐诗宋词就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的研究和借鉴对象,更成为后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唐诗研究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唐诗更是达到了巅峰。
从唐初到高盛,大量优秀的诗人、诗篇涌现出来,其中的唐太宗、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作品至今仍然声名鹊起。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句以豪放、奔放、畅达著称。
其中《将进酒》诗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充分展现出李白的豪放情怀和不羁风骨。
杜甫则是唐代最具思想性和社会关怀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时代精神和个性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代表性。
杜甫的《登高》、《赤壁怀古》、《三吏》等诗篇成为了唐诗代表作品,其反映的时代背景、人文情感和独特艺术风格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宋词研究宋代词人们的表现手法更加精致多样,他们往往从情境入手,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情感性。
宋词的主题更具备时代性和人文性,表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都是宋代词人中的佼佼者。
苏轼的词充满了豪放气息和思想性,具备卓越的艺术品位和个性魅力。
他的《水调歌头》、《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被喻为宋代词的绝唱,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之一。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辞章家和爱国词人,他的词歌咏爱国思想、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祖国的热爱情感,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人文关怀。
柳永和李清照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她们的词多以离愁别绪为主题,表现出女性柔情和婉约风姿,婉约细腻、唯美清新,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三、唐诗宋词的价值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唐诗的艺术风范和思想情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后世文学和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源头。
唐诗宋词浅析(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
![唐诗宋词浅析(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177f1dff00bed5b9f31dd6.png)
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
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的艺术形式。
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
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
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
唐诗宋词欣赏与创作技巧的研究与实践
![唐诗宋词欣赏与创作技巧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cd496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1.png)
05 唐诗宋词的现代应用与实践
唐诗宋词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唐诗宋词在语文教育中的实践
将唐诗宋词融入中小学和大学的语文课程中,通过诵读、赏析和写作练习,提 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唐诗宋词在诗词教育中的实践
开展专门的诗词教育课程,教授诗词创作技巧、格律和韵脚等方面的知识,鼓 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唐诗宋词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促进了不同文 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唐诗宋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深刻哲 理和人生智慧,对现代人的 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唐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对于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地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 宝。
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02 唐诗宋词的欣赏方法与技巧
唐诗宋词的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
01
02
03
语言精练
唐诗宋词讲究语言的凝练 和含蓄,通过简练的文字 表达丰富的内涵。
修辞手法多样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பைடு நூலகம் 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语 言的艺术表现力。
唐诗宋词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
将唐诗宋词与旅游景点相结合,通过诗词的意境和背景故事,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
THANKS
唐诗宋词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唐诗宋词在影视剧中的应用
将唐诗宋词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影视剧的创作中,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唐诗宋词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将唐诗宋词的经典诗句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古典韵味的现代音乐 作品。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d415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e.png)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风格进行辨析和探究。
一、唐诗的风格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1. 形式简洁明确:唐诗通常采用四言、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其结构紧凑,表达简明扼要。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简明直接,形象鲜明。
2. 内容丰富多样:唐诗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抒发情感、描绘自然、咏史纪事等。
唐代诗人善于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思想,使作品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3. 唐诗崇尚自然:唐代诗人倾向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将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4. 表达情感真挚:唐代诗人多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达到抒发情感、宣泄心情的目的。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大河向东流,壮士豪情存。
胡虏凭陵园,终年事直勋。
”通过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士的敬仰,表达出自己豪情壮志。
二、宋词的风格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又一瑰宝,相较于唐诗,宋词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1. 简练精美的语言:宋词更加注重音韵和语言的优美,有着简练而精美的特点。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句简练,铿锵有力。
2. 倾诉内心情感:宋词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宋代词人借助词牌、曲调等形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表达。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欢宴夜,离别昼,而今有酒今朝醉。
对花丛里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里野草花。
牧童笑,觉人心落魄。
”通过宋词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宋词课题研究报告
![宋词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ae83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c.png)
宋词课题研究报告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后期到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词以其纯正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动人的语言表达被广泛称赞。
本报告旨在对宋词进行课题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及影响。
一、宋词的艺术特点1. 精炼的语言表达:宋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著称。
词人们用有限的词汇,通过精确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表现出诗人的聪明才智和思想深度。
2. 局部描写与整体把握的统一:宋词大多以抒发私人情感为主,因此词人们通常通过精细的局部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同时他们又能将这些局部描写有机地融入整体,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艺术形象。
3. 善于抒发情感:宋词以其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词人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心情。
4. 人与自然的融合:宋词注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词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幻,表达出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宋词的文化影响1. 美学理论的发展:宋词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的文人通过对词的创作和评论,对于艺术的审美价值、创作技巧和艺术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世的诗歌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文化交流与传承:宋词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宋代文人通过交流与比较,使得词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塑造人物思想形象:宋词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深具个性和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仅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社会风气的影响:宋词以其高雅、浪漫的艺术风格,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宋代文人通过对词的创作,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评,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倡导作用。
综上所述,宋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宋时期词人的诗歌艺术研究
![唐宋时期词人的诗歌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540b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5.png)
唐宋时期词人的诗歌艺术研究唐宋时期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批文学创作群体,他们以精练、含蓄、婉约、抒情而著称。
他们的诗歌艺术,历经千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后人津津乐道。
本文将从唐宋时期词人的文学特点、思想艺术和对后世影响三个方面,探究唐宋词的精髓。
一、文学特点唐宋时期,沿袭古代文学传统的唐诗、宋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相比唐诗,宋词更加婉约含蓄、意境深奥,且宋词在题材上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出了许多民间生活、自然景观、感情生活等丰富多彩的主题。
唐诗追求的是对事物表面的描摹,宋词则注重对内心情感深层次的表达。
他们通过无奇不有、无情不写的笔触,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宛转余味,使人回味无穷。
唐宋词的语言采用了自由的语言形式,融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俚语,使得词的语言充满了鲜活生动的感情质感。
同时,唐宋词人很注重韵律的处理,他们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唐宋词的词牌和格律的处理也相对规范,却不失为雅致,节奏感明显。
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都是唐诗的流行形式;而宋词则有长短句相间的踏歌、中间插入欹嵩句的楚辞体、分别用四种韵脚的大曲词等数十种格式。
二、思想艺术唐宋词人的诗歌作品中,有大量的玄思妙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们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观察和感悟,也探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白居易在诗中提出的“宁静致远”、“陶渊明的归田顺遂与自然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唐宋词人还对情感的表达有着极高的艺术追求,他们善于通过意象、象征、抒情等手法,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
例如,秦观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时且不负卿”,王安石的“依前春色,开面笑颜如花”等皆是情感鲜明,表达深情正确地使用了意象的佳作。
三、对后世影响唐宋词人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诗歌艺术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元曲受到唐宋词的影响很大,很多唐诗、宋词的名句都被运用在元曲中。
唐诗宋词欣赏与鉴赏
![唐诗宋词欣赏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3b5db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b.png)
唐诗宋词欣赏与鉴赏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艺术构思、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鼎盛时期,而宋代则以其细腻、纤巧的词作而闻名。
本文将从唐诗与宋词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欣赏与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诗的特点唐诗充满了雄浑豪放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在时间的长河中,唐代诗人们以其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
唐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五言、七言为主体:唐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要的诗歌体裁,这两种形式的诗歌都更适合表达汇总、凝练的意蕴。
五言诗流畅明快,七言诗则更富于雄浑的气势。
2. 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唐诗善于通过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通过对登高者的描述,展现了人们追求自由意志和远大抱负的精神风貌。
3. 描绘社会风貌:唐诗多以写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从边塞风光到宫廷生活,再到人们的生活百态,唐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唐代社会的窗口。
二、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以细腻、纤巧的表达方式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
宋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抒写私人感情为主:宋词主要描写个人的情感、爱情、离别和相思之苦。
词人以纤细的笔触,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音乐性和节奏感强烈:宋词注重音韵的优美和节奏的和谐。
词人巧妙地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使词句间产生悦耳的和谐效果,读起来如同欣赏音乐一般。
3.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宋词善于通过一幅幅写实而细腻的情景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独特见解。
宋词往往给人以清新、含蓄的艺术享受。
三、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唐诗和宋词中都有许多经典之作,它们代表了各自时代诗词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
唐诗的代表作品包括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360b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b.png)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婉约派的主要特点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主要特点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宋词的简介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宋词的著名词人婉约派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https://img.taocdn.com/s3/m/1106c1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6.png)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唐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学术界越来越重视。
唐宋词以其集慨情、诗情、思想等于一体的独特性质,使每一个研究者都可以获得其特有的深度性认识。
为了能够尽可能有效地探索唐宋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本文针对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做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针对唐宋词的研究,要深入探讨语言的深度和复杂性,侧重探究其本身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重点考察词史的起源、发展、变迁和影响等方面。
其次,针对唐宋词史研究,还要引入以历史为基础的视角,以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外,针对唐宋词史研究,还要深入探讨语言文化学科的内在规律,把现代研究论述与历史文化融合,揭示词史的深刻本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唐宋词史的研究也愈加深入。
要想真正深入探究唐宋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就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探究历史变迁的主要规律,结合现代语言文化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便全面而深入地探究唐宋词史。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工程学活动。
针对研究者,既要清楚任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又能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提高研究的质量;针对文献资料,要有科学的汇编、检索、分析和处理,并注重记录和保存文献数据;对于归纳总结,除了要仔细分析研究成果,还要着眼于全局,把握当代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报告写作,要认真提炼、组织文字,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论述。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既要重视研究科学性,又要回归历史文化。
这也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探讨历史客观规律,以此来制约唐宋词史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而使研究变得更加全面,输出的成果也更加丰富,更具有可观的学术价值。
总之,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一定要贯彻科学、历史的观念,结合文献资料、历史数据,运用多重研究视角,以系统的研究方法探究唐宋词史,从而更好地发掘唐宋词的文化价值。
面对唐宋词史研究方法论,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只是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和思路做简单探讨,希望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唤醒研究者对本质问题的认识,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以便深入探索唐宋词的历史渊源,发掘其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049e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7.png)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个时期,而其中的诗歌作品更是卓越而璀璨。
唐诗和宋词都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受到后世的高度赞赏和研究。
本文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一、形式特点1. 严格的格律规范: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而宋词则以词体为主。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要求严格的音韵和韵律要求,例如平仄平仄、平平仄仄等。
这种格律准则不仅使得唐诗宋词具备了优美的音乐性,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
2. 精练简洁的表达:唐诗宋词在表达上追求简洁,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意境和思想。
唐诗常常以四句或八句的形式展现丰富的意境,宋词则以两句或四句的形式呈现扣人心弦的情感。
这种精练简洁的表达方式使得唐诗宋词成为节奏感强、留白感足的艺术形式。
3. 借景抒情的手法:唐诗宋词常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唐诗多以壮丽的山水和广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将人的情感同自然融为一体。
宋词则更加注重细腻和柔美的表现,常以花鸟、月夜等细小景物来点缀词境。
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唐诗宋词既具有客观的景物描绘,又充满了主观的情感呈现,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感受。
二、内容特点1. 儒家思想的影响:唐诗宋词的写作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
古代儒家强调秩序、正义、仁爱和中庸之道,这些思想观念融入了唐诗宋词的创作之中。
诗人借助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使作品充满了对于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追求。
2. 情感真挚细腻:唐诗宋词描写的情感真实而细腻。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家国等方方面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唐诗感情铿锵有力,表现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
宋词则更加注重微妙的感情表达,以其曲折蕴涵和温婉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3. 志存高远的情怀:唐诗宋词展现了诗人们的宏伟抱负和理想追求。
无论是对自然的崇拜,还是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唐诗宋词都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深邃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和成果检视张 幼 良(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江苏 常熟 215500)摘 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究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出量多质优的特点。
从基础工程建设、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编撰和鉴赏品评类著作四方面成果的全面检视中可见其大体面貌。
关键词:唐宋词研究;总体特点;成果检视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6)06-0042-061908年,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标志着词学研究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兹后的30年间词学研究和词学批评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由清入民国的词学研究的老一辈学者如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吴昌绶、陶湘、朱祖谋、梁启勋、刘毓盘、夏敬观、吴梅、赵尊岳、汪东、叶恭绰、王易、俞陛云、冒广生、张尔田等人与年富力强的年轻学者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赵万里、胡云翼、任二北、卢前、陈匪石、薛砺若、宛敏灏、周泳先、刘永济、杨铁夫、俞平伯、缪钺、詹安泰等都致力于词学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词学研究著作。
特别是龙榆生在1933年创办了词学研究的专门刊物——《词学季刊》,历时三年半,共发行四卷十五期,期间刊载了大量的具有创见的词学论文,对现代词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倾思想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词学研究较长时期处在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中。
那些所谓符合“思想性”、“阶级性”标准,具有“人民性”、“爱国主义”的作家作品受到集中的关注而成为研究热点,另一些反映人的真实的内心感情和矛盾冲突,反映一定阶段超阶级的“人性”、体现“人道主义”的作品和那些描写非人民生活而具有一定审美内容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则受批判或被打入冷宫,不予研究。
这个时期的唐宋词研究,除了苏、辛等几个豪放词人的成果较多外,其他词人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唐宋词研究和批评迎来了新的春天,文化生态的变化为唐宋词研究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开展提供了社会土壤和动力机制。
短短二十几年,当代唐宋词研究跃上了新的高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6年11月第6期Nov.2006No.6一、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总体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便是量多质优。
当代唐宋词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超迈前代的成绩。
根据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1]一文的统计:唐宋词研究为20世纪词学研究的一方重镇,在1912—1995年共84年这个时段上,共产生了13906项词学成果,其中唐宋词研究成果为9041项,占成果总量的65%。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前期,当代唐宋词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仅80年代这十年间所涌现的研究成果就达5822项,占20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总量的一半。
就某一范围的唐宋词研究来看,情况亦是如此。
笔者曾统计过以唐五代词作为研究对象的总论和专著,20世纪80年代以前直至1910年,共出现了161项成果,而80年代十年期间就出现了298项成果,几乎是前面70年成果的2倍。
由此可见,经历了“文革”十年停滞的局面以后,当代唐宋词研究已如启碇之船,千帆竞发。
而在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其研究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问题深入了,一些疑难问题亦得到了解决。
一方面一些大作家如温庭筠、李煜、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秦观、姜夔、吴文英、欧阳修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继续成为唐宋词研究的主要对象。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作家也被逐渐地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如陆佃、王观、蔡京、毛滂、邓肃、曹组、韩元吉、沈端芳、黄升、张侃、何士信等。
以柳永为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建国以后,柳收稿日期:2006-01-11作者简介:张幼良(1963— ),男,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永研究虽然呈全面展开之势,但由于成果量相对偏少(从1950年到1966年,共产生32项;从1966年到1976年,共产生10项;从1977年到1979年,共产生16项)[2],其研究的面仍然是有限的。
80年代,柳永研究进入鼎盛时期,共取得了188项成果,其论述面已涉及生平事迹辨证、思想人格研究、艺术成就论述、美学意蕴探寻诸方面。
由于研究者学术视野的拓展、批评观念的更新、思想方法的多元,使得对柳永思想人格的研究向纵深处掘进,不少研究著作从生命意识、悲剧意蕴、文化角色、理想人格、文人心态、市民趣味等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一批视野宽广、论述有力的论文。
如殷光熹《柳永词中的悲惨世界和艺术天地》,邓莹辉《试论柳永的生命意识》,张惠民《宋代士大夫歌妓词的文化意蕴》,龙建国《论柳永式的超然》,过常宝《柳永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曾大兴《柳永词的市民文学特征》,杨海明《柳永:世俗词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况味》等。
这些论文从各个层面论述了柳永这个“宋代开拓词境的第一功臣”[3]的多面复杂的人格,柳永思想人格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造成其仕途蹭蹬的直接原因,也是形成其词雅俗并存的根本原因。
当代唐宋词研究新的观照角度和解读方式,使得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取得了骄人的实绩。
至于一些疑难问题,如词体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宋词的流派、词体的分类、词韵的分部与入派三声、词乐的重构、词体的文学性质等[4],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虽然各大难点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至今未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自进入新时期以来,研究者不畏艰难,敢于碰硬,已有一些学者进军这些领域并开垦出第一片田地。
如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唐代酒令艺术》,郑孟津、吴平《词源解笺》等都是针对词体起源、词乐重构、词韵的分部等所作的可贵探索;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黄进德《唐五代词》,对敦煌曲词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有精深的论述;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于唐宋词流派,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于词体分类,杨海明《唐宋词论稿》于词体美学特性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更以其可靠的资料、深厚的功底、通识的眼光、简洁的语言分别涉及上面一些问题。
这些学者论述尽管还有不完善、不严密、不统一的地方,但它们为下一世纪的继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代唐宋词研究的成果检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唐宋词研究全面繁荣的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埒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词学典籍几乎全部重新整理重印;词学研究论著如雨后春韭,一茬接一茬。
我们把当代唐宋词研究的代表成果分成四类:一类是基础工程建设方面的论著,一类是词论词作研究方面的论著,一类是词史编撰方面的论著,一类是鉴赏品评类方面的著作。
当然这四类并不能包括当代唐宋词研究的全部,但已能反映其盛况之大体面貌。
(一)基础工程建设方面词集编纂校勘有任半塘编著《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王昆吾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张璋、黄畲编《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全唐五代词》,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等;词学资料的搜集整理有唐圭璋《词话丛编》、《宋词纪事》,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饶宗颐《词集考》,金启华等编《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施蛰存主编《词集序跋萃编》,施蛰存、陈如江编《宋元词话》,钟振振主编《历代词纪事会评》丛书,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等;词集的笺注和词人年谱有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钱仲联《后村词笺注》,钟振振校注《东山词》,薛瑞生校注《乐章集》、《东坡词编年笺证》,吴熊和、沈松勤《张先集编年校注》,邓子勉校注《樵歌》,白敦仁《陈与义年谱》,王兆鹏《张元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蔡义江、蔡国黄《辛弃疾年谱》,孔凡礼《苏轼年谱》等。
当代词学基础工程建设成果巨大,量高质优,有些已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如任半塘、唐圭璋、饶宗颐的词集整理;唐圭璋、金启华、施蛰存的词学资料搜集;王仲闻、夏承焘、吴熊和的编年校注;夏承焘、王兆鹏、孔凡礼的词人年谱。
(二)词人词作研究方面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20世纪唐宋词研究的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十大词人,尤其是排名三甲之列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身上,明显成为此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5]。
如刘乃昌《辛弃疾论丛》、《苏轼文学论集》,王延梯《李清照评传》,徐中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苏轼研究学会编《东坡词论丛》,曾枣庄《苏轼评传》、《苏词汇评》、《苏轼研究史》,朱靖华《苏轼新论》,王水照《苏轼论稿》,陶文鹏《苏轼诗词艺术论》,其中尤以王水照、曾枣庄、刘乃昌的研究最有特色。
王水照《苏轼论稿》[6]是他有关苏轼的论文专集,其中有对苏轼创作发展阶段的厘分,有对苏轼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的论定,有对苏轼退居时期心态的探求,也有对苏轼高丽观的勾勒和对苏门创作群体的研究,还有对苏轼研究史的反思。
这些论文都能从苏轼研究的整体角度出发,对苏轼研究中业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似是而非者,逐个阐释,以求正解。
其选题的原创性、立论的严谨性与论证的严密性在同类著作中是首屈一指的,其研究苏词的几篇论文均引起较大反响。
如《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一文,对词学研究中聚讼纷纭的、“豪放”、“婉约”之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分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或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形体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是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
作者摒弃了以往从艺术风格着眼的格套,改从清理这一对概念的历史来由及其涵义的嬗变过程入手,从词的源流正变上来把握这一对概念的实质,从而认识苏词的革新意义。
这种正本清源式的研究具有纵向的穿透力和横向的延展性。
此文为解决这一长期的学术纷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口。
除了上述的单个词人词作的研究成果外,当代词学研究还产生了大量综合性研究成果。
如旧稿新版或修订再版的老一辈词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有:唐圭璋《宋词四考》、《词学论丛》,宛敏灏《词学概论》,龙榆生《词曲概论》、《词学十讲》,詹安泰《詹安泰词学论稿》、《宋词散论》;第一次出版的全新研究成果有: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缪钺、叶嘉莹合著《灵谿词说》,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杨海明《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美学》、《唐宋词纵横谈》、《唐宋词与人生》,马兴荣《词学综论》,华东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词学论稿》,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刘庆云《词话十论》,史双元《宋词与佛道思想》,蔡镇楚《宋词文化学研究》,钱鸿瑛《词的艺术世界》,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邓乔彬《唐宋词美学》、《宋词与人生》,王筱芸《碧山词研究》,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宋词辨》,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保刈佳昭主编《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王水照等编《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宋词研究之路》、《辛弃疾词心探微》,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崔海正《宋词研究述略》,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唐宋词史论》,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唐五代词史论稿》,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彭国忠《元祐词坛研究》,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方智范等人著《中国词学批评史》,孙克强《词学论考》,张惠民《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梁荣基《词学理论综考》,邱世友《词论史论稿》,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沈家庄《宋词文化与文学新视野》,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