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日出导学案北师大版
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日出》word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学习难点: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简介作者: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
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自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小组内部交流、互助。
本课生字词较多,重点字词如下(要求会读会写):精辟(pì)炽热(chì)晨曦(xī)窒息(zhì)天穹(qióng)衣襟(jīn)俯瞰(kàn)无羁(jī)矗立(chù)迸射(bèng)酣睡(hān)黛色(dài)二、问题探究:探究一:出示探究题目1文题诠释:请解释题目含义。
探究过程:小组讨论、回答、互补不足。
探究结论:《日出》,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当一轮崭新的太阳冲破黑色的束缚,喷薄而出,把光明洒向人间,无不引起人们对它的赞美。
本文以“日出”为题,表明了本文所描写的对象,揭示了作者歌颂自然,礼赞新生活的主旨。
探究二:(同探究一)1、在作者眼中,是日落美还是日出美?2、作者是喜欢看日落,还是喜欢看日出?为什么3、海涅、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和本文描写的日出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他们的文章段落?4、作者在写自己看到日出前,写了两次未能如愿的看日出,有什么作用?5、作者主要从哪两个角度(色彩、动态)描写日出?标出相关词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指出具体句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仰望苍穹1日出单元:一课题:日出课时:2 主备人:潘得春审核:刘晓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学习难点:对“日出”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课前尝试:1.了解作者: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当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芳草集》《红玛瑙集》《借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太阳》《幸福》等。
其中散文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樱花漫记》《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等。
长篇传记文学《心灵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2.自读课文,掌握下列重点字词读音和字形:精辟.()炽.热()晨曦.()窒.息()绯.红()天穹.()衣襟.()俯瞰.()无羁.()泛làn()矗.立()迸.射()酣.睡()黛.色() mí漫()瑰.丽()刹.那()丰căi ( ) róng合()dàn生()()可数萧()凄凉灯光闪()()息万变()晨薄雾晨()薄雾无与()比()然大悟课堂探究: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日出景象的优美语句,并标明修辞手法,体会其妙处。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日出》导学案《泰山日出》导学案《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导学案编号:8103编制:谢斌使用:审核:谢斌审批:使用时间: 月日《云海》导学案编号:8101 编制:谢斌使用: 审核:谢斌审批: 使用时间:月日《天上的街市》《小小的阳光》导学案编号:8207 编制:赵仁富使用:审核:胡广谋审批:使用时间:月日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3分)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3分)A、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bèng)射出来的一刹.(shà)那。
B、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cuì)长绒的绵羊,交颈.(jìng)接背地眠.(mián)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C、大量的染工,在层累.(lěi)的云底工作,无数蜿.(wān)蜒.(yán)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D、四周瘴.(zhāng)气雾霭.(ǎi)弥漫,我们感到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补充完整句子:(5分)⑴一片冬意(méng)(lóng)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⑵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lún)比的光华、风(cǎi),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⑶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bó)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yùn)(niàng)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
⑷每天舞蹈般(pó)(suō)变化的只有远远近近的游云,颜色也变(huàn)莫定。
3、填空:(6分)⑴谁知结果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听了一夜风声雨声, 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⑵几个小片云霞,起来, 起来,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日出 导学案(精品文档)
《日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难点: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依据学案通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勾画生字词,标注序号。
完成自主测评。
将预习中的困惑标出来,质疑讨论并于课堂展示。
)一、预习案:1、认识作者,牢记作品: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北京人。
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
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
翌年春赴延安。
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
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
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自读课文,标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意义,小组交流、互助。
二、拓展案:阅读刘白羽的《晨》,思考: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
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
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
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日出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日出》
科目
语文
课题
《日出》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学案编号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刘白羽及写作背景。2、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对比、衬托、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以及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中“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结尾段中“黑夜、晨光、黎明、太阳”等有着怎样深刻的象征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一写
1、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描写日出、日落的著名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一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上册1日出导学案课件北师大版
1.日出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学习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2、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3)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
3、达标练习(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加点字的字音。
精辟.()炽.热()晨曦.()窒.息()天穹.()俯瞰.()无羁.()矗.立()迸.射()酣.睡()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①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日出之前的所见所想。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写日出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颂太阳所带来的光明,表达了心中对日出的礼赞之情。
②结构图解日出前——微明,暗红色长带,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讴歌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海岸了。
豪情日出后——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照红了一切。
2、问题展示①《日出》共写了五幅日出图,归纳一下,指出其作用。
作用:②“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③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作者读到了哪两处日出?海涅和屠格涅夫对日出景象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④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⑤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⑥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3、方法总结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4、拓展交流(1)积累有关“日”的诗句。
(标明作者、出处)(2)思维训练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②④参考答案达标练习(2)pì chìxī zhì qióng kàn jī chù bèng hān(3)①高峰日出图②原野日出图③海边日出图④黄山日出图⑤飞机上所见日出图作用:前四幅图全是铺垫,是曲写,为写飞机上看日出作衬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日出》名师教案-word文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日出》名师教案内容预览:第1课《日出》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
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
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③描写也要细致。
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
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日出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日出导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了解本文的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3、再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衬托手法。
(重、难点)二、自学指导1生字新词:你认识这些字词吗?魅力()萧瑟()陡壁()弥漫()绯红()泛滥()炽热()晨xī()zhì()息天qióng()衣jīn()俯kàn()无羁()dài()色cù()拥矗立()迸射()酣睡()2、刘白羽(1916—2005),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
3、速读课文,文中一共写了几幅日出图?分别是什么?4、作者幼时就认为日出是最富有魅力的,试从文中找出日出为何富有魅力?5、从文中找出海涅和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
三、合作探究作者一开始不直接描写自己看到的日出,而是用了大量篇幅来写落日、海涅和屠格涅夫的日出,以及自己两次不成功的观日经历,有什么作用?四、当堂训练1. 下列划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魅力(mèi)炽热(zhì)泛滥(làn)绯红(fēi)B. 迸裂(bèng)瞬息(shùn)曙光(shǔ)弥漫(ní)C. 俯瞰(kàn)苍穹(qióng)晨曦(xī)瑰丽(guī)D. 簇拥(zù)万仞(rèn)苍莽(mǎng)刹那(shà)2. 下列词语的书面无误的一组是()A. 酣睡诞生丰彩恍然大悟B. 惋惜睛朗雄浑历历可数C. 无羁窒息箫瑟无与伦比D. 隙缝奇幻敏锐一望无际3. 选择用词准确的一组()(1)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__________。
(2)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__________的光照扩展开了。
(3)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_________一道细细的抛物线,……(4)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__________的思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日出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
日出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4、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大家看过日出吗?出示日出图片,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图片也好,或者是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文章也好,或是我们自己看到的日出,大多都是在海边、山顶、平地等地方看到的吧!那你们一定没在天上看过日出吧!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刘白羽一起去看看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丽。
活动2【活动】预习反馈1、作者介绍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战士型散文家,代表作有《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第二个太阳》等。
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
刘白羽散文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人称刘白羽的散文特点是“政论抒情体”。
2、字词活动3【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共写到了哪些日出的景象?作者主要描写的是哪些日出景象。
文中写到的日出有:海涅在布罗肯高峰看到的日出景象屠格涅夫对日出的描写“我”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景象两次未看到日出的经历 :印度科摩林海角、黄山狮子林主要描写的是“我”在飞机上安到的日出景象能够找出几幅日出图中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并试着讲解这些色彩运用的好处。
第二学时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1、“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2、作者读到了哪两处日出?各是怎样描写的?A、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B、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是写日出,为什么在第二段要加入有关落日的议论?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点染落日的妙处,旨在与日出形成对比。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日出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1 日出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学习文中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日出现象比较普遍,但学生对日常现象惯于忽视,缺少认真观察发现,对写景方式和手法不能得心应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写所表述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日出的象征意义。
4教学过程1 简介作者: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
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3、再次默读课文,完成读写训练一日出图观察角度日出时节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景物特点海涅描写的俯视冬季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云雾缭绕屠格涅夫平视秋季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柔和明丽描写的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刘白羽描写的平视冬季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雄伟瑰丽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4、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明确:只好读日出: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5、分析第二部分: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2)、在黄山狮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罢6、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日出》教案北师大版
第 1 课《日出》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赏识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的心情下察看日出所产生的不一样感觉。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照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指引学生专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照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对于日出的描绘,对后文描绘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课时数3 课时。
四、教课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察看天空,并达成200 字左右的描绘性小作文。
察看前指导:①专心灵去亲密自然。
不一样的人察看同一光景会有不一样的体验,遇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
写出自己的独到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察看要仔细。
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察看,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样光景的特色和变化等。
并专心体验:这些光景情景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联想和想象?③描绘也要仔细。
能够采纳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阅时注意:①真切的个性化的感觉。
②生动仔细的察看与描绘。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
讲评的着要点:能察看和写出光景的基本特色;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一样情味;描绘光景的语言的生动性。
此刻我们来阅读赏识《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察看和描绘日出的。
(二)解题拜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课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让孩子精选他们喜爱的段落来朗诵(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番),并说说为什么喜爱这个段落。
1.朗诵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
如:不如攀上 / 奇峰陡壁,或是站在 / 海洋岩头,面对着 / 洋溢的 / 云天,在一瞬时间内,察看..............那/ 伟大出生的情景,看火、热、生命、光明如何一同/到达人间。
............这线 / 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仿佛沸腾的溶液 / 一下抛溅上去,而后 / 像一支火箭 / 向来向...................上冲,这时我才茅塞顿开,本来/ 这就是光明的日间 / 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 / 一顷刻。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日出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46
1 日出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学习文中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日出现象比较普遍,但学生对日常现象惯于忽视,缺少认真观察发现,对写景方式和手法不能得心应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写所表述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日出的象征意义。
4教学过程1 简介作者: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
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3、再次默读课文,完成读写训练一日出图观察角度日出时节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景物特点海涅描写的俯视冬季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云雾缭绕屠格涅夫平视秋季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柔和明丽描写的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刘白羽描写的平视冬季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雄伟瑰丽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4、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明确:只好读日出: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5、分析第二部分: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2)、在黄山狮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罢6、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难点: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依据学案通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勾画生字词,标注序号。
完成自主
测评。
将预习中的困惑标出来,质疑讨论并于课堂展示。
)一、预习案:1、认识作者,牢记作品: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北京人。
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
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
翌年春赴延安。
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
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
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自读课文,标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意义,小组交流、互助。
二、拓展案:
阅读刘白羽的《晨》,思考: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
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
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
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
是的,我想是这一切。
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
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
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
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
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
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
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
那几片
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
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
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思考:15、填空。
第①段依次描写、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16、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17、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
化?18、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
解。
19、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5、淡淡的朝阳轻轻嘶叫的小蝉16、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17、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点拨:有“朝云由嫩红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的意思即
可。
18、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
点拨:答到两个要点即可。
19、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点拨:答案不惟一,意思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