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者知觉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者知觉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外部刺 激的主观认识和解释过程,它受到个体差异、 文化背景、旅游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者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 常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旅游者在旅游过 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02
旅游者的感觉
视觉
总结词
旅游者通过触摸、参与等方式感知目 的地的物质文化,如手工艺品、民俗 活动等。触觉体验能够增强旅游者的 参与感和沉浸感,提高旅游体验的丰 富度和深度。
03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
总结词
旅游者在知觉过程中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求,选择性关注某些事物,如景点、食物、当地文化等, 而对于其他不相关的事物则可能忽略。这种选择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旅游环境。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种理解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认识和体验旅游环境,并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
知觉的恒常性
总结词
即使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旅游者仍能保 持对它的恒常感知。
VS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尽管旅游环境中的某些事 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天气、季节等,但 旅游者仍能保持对其的恒常感知。这种恒 常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旅游环境中的变化。
高营销效果。
提升品牌形象
03
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与旅游者建立情感联系,提高品牌
忠诚度。
06
结论
旅游者知觉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
旅游者知觉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第三讲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三讲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讨论:第一印象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

Company Logo
美国心理学家法律·沃思特以 明尼苏达大学新生为对象,举行电 脑舞会,由电脑随机安排舞伴,不 得交换,中间休息时填写一个问卷, 以了解每个人对其舞伴的印象,得 出的结论是:对方被喜欢以至于想 进一步与其约会的原因只有一条— —对方的外表条件。
LOGO
第二章
旅游者的认识过程
一、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学习目标:
了解感觉的作用,掌握知 觉的基本原理,从而正确理 解旅游者的知觉是如何影响 其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
Company Logo
学习重点:
1、感觉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知觉的基本原理 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4、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Company Logo
社会知觉误区中的心理效应对旅游 业有哪些启示作用?

Company Logo
1、 第一印象
鲜明、深刻而牢固的 第一印象,会给人形成一 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 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 在社会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Company Logo
(1)对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 情 (2)对性格的认知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认识 (3)对角色的认知 行为与职业、角色与社会标准
一个下雨天,两位客人进入某四星级酒 店,大声问迎门的服务员:“伞放在哪 里?”服务员感到客人语气生硬,不甚礼 貌,就漫不经心地往身后的伞架方向一指。 两位客人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就又转回来, 恼怒地质问:“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吗?伞 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服务员一听更不高 兴了,一声不吭地把他们领到拐角处伞架 旁,转身走时,忍不住轻声嘟嚷了两个字: “瞎子”两位客人听见了服务员的嘟嚷声, 就上前与之争吵。一阵唇枪舌剑后,客人 怒不可遏地向有关方面投诉。

项目一 旅游者的感知觉

项目一  旅游者的感知觉

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 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 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 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进行识别。
(1) (2)
根据知觉是否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包括自我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及人际关系的知觉。 物体知觉是除社会知觉之外,人对其他事物的知觉。
(3)
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和 触知觉等。
33
(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 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四)习惯定向
习惯定向是指个人以习惯性的方式应付某类问题,而 不作经验以外的尝试,以致形成机械的或盲目的习惯反应
倾向。
34
(五)假定相似性偏见
(一)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是指旅游者通过对一个人的外部形态和行为 特征的感知,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31
(三)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形成的认识与判断。它决定 了自我行为的基本形态及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建立自我知觉,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生理的自我阶 段(0~3岁) 个体主要表现为对 自己身体、衣着、家庭 及对自己所有物的判断, 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 的自我体验。 2.社会的自我阶 段(3~14岁) 个体主要表现为对自 己在社会上的荣誉、地位 和社会中其他人对自己的 态度,以及自己对周围人 的态度等方面的判断和评 价,从而表现出自尊或自 卑的自我体验。 3.心理的自我阶 段(14~18岁) 个体主要表现为对 自己的能力、智慧、情 商、道德水平等方面的 判断和评价,从而表现 出优越感等自我体验。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者知觉和学习的概念、特征;分析影响旅游者知觉和学习的因素;理解旅游者只觉得⼼理效应与社会知觉;针对旅游营销引导旅游者⾏成积极的旅游知觉;学习旅游知识。

第⼀节旅游者的知觉⼀、旅游者知觉概述(⼀)什么是知觉?知觉:是⼈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反应。

如:汽车由颜⾊、外观、品牌等各种属性组成,我们感觉这些属性,并将他们相互联系、加⼯、综合,在头脑中⾏成“汽车”这样⼀个具体映像。

再如瞎⼦摸象也是⼀个知觉的过程。

再如对⼈的长相、⾐着、谈吐、⾏事等各种特征组成,同样经过我们头脑加⼯、综合,在头脑中⾏成“个体⼈”这样⼀个具体映像。

知觉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进⾏各种⼼理活动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的记忆、思维、想象、创造都是从知觉开始。

它使⼈产⽣需要——产⽣⾏动动机——进⾏实践活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形成知觉——加深了解(对产品知觉度提⾼)——⾏成主观态度——产⽣购买动机(决策)——实施购买⾏为(实践活动)(⼆)旅游者知觉得基本特征(1)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们对外界的刺激有选择的加⼯能⼒。

知觉具有选择性和选择性注意的特性。

如:智者乐⽔仁者乐⼭智者也就是聪明⼈。

聪明⼈通过事理,反应敏捷⽽⼜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不停地流⼀样,所以⽤⽔来进⾏⽐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

仁厚的⼈安于义理,仁慈宽容⽽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样稳重不迁,所以⽤⼭来进⾏⽐拟。

不过,你如果问⼀般⼈乐⽔还是乐⼭,所得的回答多半是⼭⽔都乐。

因为--“⽔是眼波横,⼭是眉峰聚。

欲问⾏⼈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不能及,也要⼼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差异的。

也就是说,有⼈乐⽔,有⼈乐⼭。

“青⼭⾏不尽,绿⽔去何长。

”再如:萝⼘青菜各有所爱。

再如:同样去⼀个风景区:有的⼈为美⾷,有的⼈为美景,有的⼈为美⼥。

第三章 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第三章  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称为“行为环境”,以区别于外界 存
在的客观环境 。
二、知觉过程
三、感觉与知觉
•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 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 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与感觉有有机的联系。
四、感觉系统
1.视觉 2.嗅觉 3.听觉 4.触觉 5.味觉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对知觉的理解是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开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 过程是解释各类行为的一把万能钥匙。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世界与行为环境
•人的行为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他对他所生 活的环境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通过感 觉、知觉作用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这种直接影响人类行为的知觉世界
图3-3 相似原理
(三)接近原理 接近原理(principle of proximity)
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 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 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
图3-4 接近原理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场地原理”(figure-
ground principle),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
的一部分居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 退为背景。
图 3-5 图形——场地原理
(五)其他刺激因素 当刺激因素和人们所预料的差别较
大,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成为知觉 的对象。
二、个体因素
•兴趣 •需要和动机 •期望和经验
•个性 •社会地位 •其他个体因素
表3-1 美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一、刺激因素
(一)闭合原理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与旅游行为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与旅游行为

刻板印象: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概括而固定 的看法,并对以后该类的客体产生强烈的影 响。 对旅游业的启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 客,除了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还应注意不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进行具体观察和了解, 并且注意纠正过时和错误的旧观念。
心理定势: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 准备状态,即它在对人产生认知前,就先入 为主的在脑海中形成了印象。 对旅游业的启示:排除千篇一律、呆板、机 械的思维习惯,当新旧知觉对象形似质异时, 思维的定式往往使人不如误区。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注意
认识形成阶段
认识发展阶段
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 思维、注意
• 分析提示: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 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 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刺激,没有感 觉,人就不能认识新的事物,而且 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
第一节 旅游活动中的感知觉
(二)何谓知觉
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 反映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感 知觉与旅游行为
引课
• 小游戏 • 第一步:3分钟时间在白纸上按顺序重复画
出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 第二步:3分钟时间全班将白纸揉成纸球,
互相抛扔。
第三章 感知觉与旅游行为
• 学习目标 • 掌握知觉的概念、特性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 了解错觉类型、产生原因及在旅游设施中
的运用 • 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及人际知觉中的
谁更像导游呢?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作用”,指认知主体 对客体获得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经这 种印象扩大为对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 产生美化或丑化的对象。“一俊遮百丑”, “一叶障目”。 对旅游业的启示:会妨碍客我关系的正常知 觉,因此,为了使旅游者产生好的印象,在 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时,一定要防止晕轮效 应的消极性。

第三讲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三讲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情绪状态
心情愉快时, 总看到事物好 的一面,抑郁 的心情,总使 人看什么都不 顺眼。
(四)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恒常性是旅游者的知觉条件在 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对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的特性。旅游知觉的恒常性受多种因 素影响,其中,旅游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最重要 的因素。
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
颜色恒常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2、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
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 条更暗的线条。
听觉
很多游客选 择除夕到寒山寺 听钟声。听一听 钟声,念一念佛 经,用最纯净的 心灵,来迎接新 的一年。
触觉
触觉(皮肤轻微变形) 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味觉
(1)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味蕾分布:舌两侧→酸;舌尖→甜;舌根→
象鼻山
望夫崖
A、理解使知觉更为深刻: B、理解使知觉更精确: C、理解能提高知觉的速度
旅游知觉的理解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言语指导作用
游览浙江的瑶林 仙境时,旅游者 面对千姿百态的 钟乳石,可能会 眼花缭乱,但通 过导游的介绍, 各种充满神话色 彩的形象就会显 得栩栩如生了。
实践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不 同,对同一对 象的理解可能 会不同,知觉 效果也就不一 样。
O rbison illusion
左边的蓝色比较深吗?
A跟B顏色真的一樣
是否为正圆呢
Muller-Lyer illusion
旅游知觉的特性
(一) 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人对外界事物的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
力称为知觉的选择功能。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注意的选择作用

旅游者的感知觉概述

旅游者的感知觉概述

旅游者的感知觉概述引言旅游是一种有趣和令人兴奋的活动,可以让人们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探索新的地方,并且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旅游者在旅程中的感知觉则是影响其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简要概述旅游者的感知觉,并探讨其如何影响旅游体验。

1. 什么是感知觉感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接收和理解的过程。

人类的感觉系统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组成。

在旅游中,感知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到环境的美丽、风景的壮丽以及当地的文化氛围。

2. 感知觉对旅游体验的影响2.1 视觉感知觉视觉感知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在旅游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景色的美丽和吸引力往往是吸引人们前往某个目的地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旅游者在旅程中能够观看到壮丽的山脉、湖泊或者海洋,他们的视觉感受将大大提升,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

2.2 听觉感知觉听觉感知觉是另一个重要的感知方式,可以通过声音来感受到环境的氛围和特点。

例如,在旅游中,当旅游者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鸟儿的歌唱声或者当地音乐的演奏声,这些声音会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3 嗅觉感知觉嗅觉感知觉是通过嗅觉感知外界的气味和味道。

在旅游中,旅游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气味,如自然花香、当地美食的香味等。

这些气味会触发旅游者的情感反应,使其感受到目的地的独特风味,增强旅游体验的记忆力和满意度。

2.4 味觉感知觉味觉感知觉是通过味蕾对食物进行感知和品味。

美食是旅游中一个重要的元素,许多旅游者会将品尝当地美食作为旅游行程的一部分。

当他们品尝到美味的食物时,味觉感受将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感觉,从而增加了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5 触觉感知觉触觉感知觉是通过皮肤对外界物体的触摸进行感知。

在旅游中,旅游者可能会触摸到不同的物体,如柔软的沙滩、清凉的海水或者粗糙的山石。

触觉感受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情感和体验,给他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者的知觉
(舒伯阳主编《旅游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8 )
中间是13还是B?
女 人 和 鸟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 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 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要因素
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1)需要与动机
能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 物,往往会首先成为知觉对象。
2)知识和经验
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节约感知时间,扩 大知觉范围,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觉体验。
旅游实践表明,旅游者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 息主要来源于个人及周围亲朋好友过去旅游 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个人不同的知识和经 验等,从而选定不同的旅游目标。
(三)对人际的知觉
1、空间距离的远近 2、交往的频率 3、态度的相似性 4、需要的互补性 5、人的个性
身体距离与人际关系
• 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与双主的距离成正比。他将身体距离和人际关系亲 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
• 亲密空间(40-50cm)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
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 属于这个空间段。
•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
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 社会空间(2.7-3.6m)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
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 业空间。
• 公共空间(3.6m以上)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
——是指对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 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固定的、笼统 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它 反映的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 一种群体现象。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与旅游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与旅游

3、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座椅 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听系统的效果如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 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 等。
(四)、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颜色与联想
颜色 白色 象征 少女、清纯、神圣、 少女、清纯、神圣、死亡 距离感 远 温度 冷 兴奋度 低 主要联想 清洁、诚实、 清洁、诚实、神圣
灰色
朴质、 朴质、温和



平易近人、稳重、 平易近人、稳重、和气
黑色 黄色 紫色 青色 红色
夜晚、罪恶、压抑、 夜晚、罪恶、压抑、死亡 黄金、高贵、 黄金、高贵、富裕 威严、优雅 威严、 鬼火、恐怖、 鬼火、恐怖、怪异 血、喜庆、恐怖、活力 喜庆、恐怖、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二)、感觉规律 )、感觉规律
1、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乳 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青山绿水—心旷神怡 青山绿水— 2、适应性:审美疲劳 适应性: 3、对比性:景区布置 对比性:
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游客知觉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和 选择性理解? 2、游客常在哪些情况下会知觉到风险?如何 减除这些风险?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一)距离对旅游心理的阻止作用 所有的旅客都知道,旅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 包括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等。旅游距离越远, 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一部分游客产 生畏惧的心理。 (二)距离对旅游心理的吸引 作用 远距离的目的地则无形中有一种特殊的吸引 力,能使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 (三)距离在旅游知觉中的曲解 由于旅游者对生活方式、文化和气候的知觉 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离某地较远的目的地往往被 看成与其实际距离不相符的位置上。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人、群体、组织特性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 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知觉的类型 (一)对人的知觉 (二)人际知觉 (三)自我知觉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一)对他人的知觉
• 1、概念 •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 机、性格等方面的知觉。对人的正确知觉是建 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依据,是有效开展活动的 首要条件。 •2、对人的知觉内容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3)角色知觉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相似性原则
•相似法则(law of
•●●●●●●●●●●●
similarity)是指当感知对 •●●●●●●●●●●● 象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
时,人脑倾向于将在某方 •●●●●●●●●●●● 面(如大小、形状、颜色
等)有相似之处的刺激物 •●●●●●●●●●●● 归属为一类的现象。
•●●●●●●●●●●●
•●●●●●●●●●
•●●●●●●●●●●●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接近性原则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是指当感知对象的多种刺 激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辨别特征时,人脑倾向于将距离接 近的刺激物归为一类的现象。
• ab cd
ef
gh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闭合性原则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类似性的因素 •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 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这种相似性越多 越接近就越能产生好感、相互吸引。
•心理学研究发现,要求指出个人最好朋友时,被提到 的人与指出者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观方 面很相似。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异性之间建立起像大多数同性 之间的那种友谊关系是很难也很少见的,友谊关系通 常建立同性之间。

旅游心理学_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旅游心理学_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在旅游活动中,感知往往比现实更重要。
从时间角度看,游客往往认为在路途中的时 间比在景点的时间更长、导游没有讲解的时 间比讲解的时间更长等。这就要求导游员安 排行程时要做到游览时间长于行路时间,在 一定的时间和距离内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审美 体验。
从空间角度看,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体验收 获成正比,与距离摩擦力成反比。导游人员 需要尽量提升游客体验收获,以此来提高旅 游体验质量。
第三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知识目标
理解感觉和知觉各自的含义及其联系; 理解社会知觉及旅游者风险知觉的含义; 熟悉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的类型及风险知觉的类型; 掌握旅游感知的特性、社会知觉偏差、旅游风险知觉。
能力目标
能准确认知旅游者的需要; 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觉的心理学原理; 能区分各种知觉偏差及对旅游者知觉的影响; 能正确的进行自我知觉; 能准确认知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产生原因和规避
1.感觉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 两个阶段,其性质是不同的。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感觉可以反映刺激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 颜色、气味、冷暖等,也可以反映自己体内所发生 的变化。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人 们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如物体的颜 色、气味、软硬、光滑或粗糙等,而且也能知道身 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如饥饿、寒冷等。在心理学 的研究中感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旅游者是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感受旅游活动的。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不同感官对旅游行为的不同影响。
(1)视觉影响
据研究发现,人们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光输入 的,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客观现实接受信息有 85%是从眼睛输入的;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ppt课件(全)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ppt课件(全)
人们外出旅游,必须借助于各种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 通事业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主要有飞机、火车、 缆车、游船、出租车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第四节 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在知觉研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减少风险理论。
一、风险知觉的种类
实践证明,任何旅游决策都包含着风险和不可知因素。这些风险和不可 知因素常常会带来预料不到的后果,令人很不愉快。旅游者经常遇到的风 险有以下几种:
的重要因素。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和自我知觉。
一、对人的知觉
1.对人知觉的主要内容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角色知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2.影响对人知觉的心理因素
对人的知觉依赖于多种因素,如认知主体、认知客体以及环境等。 从认知主体心理方面看,存在一些社会知觉误区,它们的存在容易给 社会认知带来偏差。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广泛搜集相关信息
进行认真的比较衡量
寻求高价位的消费
购买名牌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本章小结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而旅游者知觉则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了旅游者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者知 觉的因素和旅游知觉的种类,搞清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社会知觉(包 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等),帮大家认清了旅游者对旅 游条件的知觉(包括对旅游点和旅游距离的知觉),同时还使大家明 确了旅游者的风险知觉,了解了消除风险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做出旅 游选择时有效地避开风险。
功能风险
资金风险
社会风险
心理风险

第三章 旅游知觉完整版

第三章 旅游知觉完整版

第二节 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 :就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
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 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一、对他人的知觉
(一)对他人知觉的含义 * ‚他人‛——包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 地居民及其他旅游者。 * ‚他人的行为‛——他人的外显活动 * ‚他人的心理‛——他人的内隐活动 * ‚他人的附属物‛——包括他人的民族、 国籍、职业、地位和角色等。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 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 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 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 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 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 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转换
知觉的整体性
1.闭合法则: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的 倾向。 2.相似法则: 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容易将具有相似自 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3.连续法则:刺激物不完整,主动填补完整。 4.接近原理: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 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
• 对于在餐厅等待用餐的客人,可以安排先到酒吧 小坐片刻,这可使餐厅增加收入;或者可以让客 人在操作间的玻璃窗边观看厨师烹制菜肴、调制 新鲜的调味酱。 • 对于在大堂等待check in或等待楼层整理出客房 的顾客,可以为客人提供免费茶或咖啡以及报纸 等读物,或建议客人先把行李寄存去餐厅就餐。 • 总之,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需要管理者发挥想 象力,尽量填充顾客无聊的等待时间。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 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 映。

第二编 旅游者心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第二编 旅游者心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四)触觉
相对而言,对触觉刺激影响消费者行为效 果的研究较少,但日常观察表明这一感觉渠道 也很重要。 触觉信号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将织物及其 他产品的质地与产品属性相联系,通过对衣料、 寝具或室内装演品的材料感觉,来判断其华丽 程度及质量,是粗糙还是光华,是有弹性还是 无弹性。光滑的丝织品是豪华的代名词,而斜 纹棉布则被认为结实耐用。 例如:羽绒被VS棉被
案例3-1 精明的咖啡店老板
在日本东京,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则从色 彩对视觉的影响中发掘出了生财之道。 一次,他请来了30多位朋友,把相同的咖 啡倒在咖啡色、红色、青色、黄色四种颜色的 杯中,请大家品尝并提出意见。 结果,对青色杯中的咖啡,大家一致反映 太淡;对黄色杯中的咖啡,大家觉得浓淡正合 适;而喝了红色和咖啡色杯中的咖啡,大家普 遍觉得太浓了,特别是对红色杯中的咖啡,十 个中有九个觉得味道过浓。
综合思考
桂林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是有名 的历史文化古迹(是全国明代藩王府保 存最好的一处),且其中的独秀峰更属 自然奇观,但这里的旅游业一直发展不 起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周围 景点过于接近而被忽略。试用格式塔心 理学的有关原理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并提出你的建议。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
桂林:独秀峰
桂林:王城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一场地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居 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 一幅照片中间的焦点物体(图形)总是清 晰明确,居于主导地位,一眼就可以看见。 轮廓部分是被视为图形,还是背景,会随 个人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图3-5所示。 课本33页 图3-5 图形一场地原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知觉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PPT课件
2
【情景设计】
1. 1952年,加拿大心理学家D. O. Hebb等人进行了 一项“感觉剥夺实验”。被试者躺在一张舒适的小床上, 眼睛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就将它 的感觉基本剥夺了。感觉剥夺实验要求被试在这样的条 件下,生活的时间尽可能长些。结果,很少有人愿意在 这种环境中生活上一周。
✓ 能正确的进行自我知觉;
✓ 能准确认知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产生原因和规避
方法。
PPT课件
1
引言
➢ 本项目主要是对旅游感知的含义、特征和 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风险知觉等基本知识 的认知。重点是正确理解旅游感知的含义、 特征和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分析。难点是如 何通过对旅游者风险知觉的研究来探索提高 服务质量的途径。以上内容是学习旅游心理 学尤其是旅游者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章 的学习也有利于对目前我国旅游业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的提高旅游行业服 务质量。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形Leabharlann 、大小、方位、 距离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 序性的反应,是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 长短的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 的知觉。
PPT课件
11
➢人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 状态的信息。
有人对刚被释放出实验室的人进行了心理测验,发 现他们进行精细活动的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 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均受到了严重的影 响,而且很多天之后还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资料来源: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71)
PPT课件

第三讲 旅游消费者的感知

第三讲 旅游消费者的感知

目的地 营销
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目的地相关的信息, 突出旅游地形象,并打造景区吸引 吸引潜在群体和目标群体的注意力, 诱发其对目的地的向往,激发其的出 游动机,促成他们的旅游决策以及实 地的参访,乃至未来的口碑推荐及重 游行为
旅游消费者 行为 目的地营销与旅游消费者 行为息息相关
感知、动机、态度、情绪情 感、决策、体验、满意度、 忠诚度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浙江美食篇 舌尖上的中国-米专辑【江苏苏式糕点】
舌尖上的中国-心传-潮汕小吃-蚝烙-蘸鱼露 提鲜外焦内润
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第4集 广东炖汤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5集 相逢: 新疆大盘鸡
2 旅游消费者的知觉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有词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从视、听、触、嗅等多个感觉角度来刻画了一 幅美好的田园夜景图。然而,如果词人仅是停留 在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层面的话,那他感觉到将只 是一些杂乱的刺激:光线、气味、夹杂不同音调 的声音等,如何将这些无序刺激变成词人笔下一 个有意义完整的田园风光映像,这就需要大脑的 知觉加工。
北京在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是一样的吗?
背景与情境: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旅游 者首选之地,国际一流旅游名城。目前,北京力推的形象是多元化的旅 游目的地形象,开发的重点是努力形成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 体系,即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积极推进 会议奖励、商务旅游。由此可见,北京正在针对重点客源市场,推出适 合不同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以便提高来京旅游者体验的质量。那么, 在中国和国外游客心目中,北京所呈现的形象是一样的吗? 一项利用中外游客的博客作为资料来源的研究表明,西方游客更加 看重民俗文化,强调保护纯粹的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期待也更高。 喜爱本土特色交通工具带来的独特体验,赞扬北京食物价廉物美且富有 本土特色,旅游从业人员虽然服务到位但是有些热情过度。出租车司机 不能使用英语导致交流失败。此外,还有西方游客对北京所蕴含的丰富 政治文化内涵存在偏见。相反,中国游客更多地对北京现代化进程表示 赞赏,对北京的政治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敬仰之情,主要强调公共 交通的便宜和便捷,但对北京食物的负面评价较多,并对旅游从业人员 的地方主义优越感提出了批评。(资料来源:冯捷蕴(2011)) 问题:分析为什么北京在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会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第二章
旅游者的认识过程
一、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学习目标:
了解感觉的作用,掌握知 觉的基本原理,从而正确理 解旅游者的知觉是如何影响 其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
Company Logo
学习重点:
1、感觉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知觉的基本原理 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4、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Company Logo
三、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一)概念和类型
社会知觉
在社会环境中对有关 个人或群体特性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Company Logo
类型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需要、动机、情感、性格、角 色等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知。 通过感官去观察他的外貌、举止、性别 和年龄,听其言,观其行。
左边的蓝色比较深吗?
A跟B顏色真的一樣
是否为正圆呢
Muller-Lyer illusion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素影响,其中,旅游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最重要
的因素。

Company Logo
大小恒常

Company Logo
形状恒常

Company Logo
颜色恒常

Company Logo
旅游知觉 是指直接作用于 旅游者感觉器官 的旅游刺激情境 的整体属性在人 脑中的反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 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 觉。
活动任务不 同,对同一对 象的理解可能 会不同,知觉 效果也就不一 样。
心情愉快时, 总看到事物好 的一面,抑郁 的心情,总使 人看什么都不 顺眼。
Company Logo
(四)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恒常性是旅游者的知觉条件在 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对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的特性。旅游知觉的恒常性受多种因

Company Logo
社会知觉误区中的心理效应对旅游 业有哪些启示作用?

Company Logo
1、 第一印象
鲜明、深刻而牢固的 第一印象,会给人形成一 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 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 在社会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Company Logo
旅游知觉的理解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言语指导作用
实践活动任务
情绪状态
游览浙江的瑶林 仙境时,旅游者 面对千姿百态的 钟乳石,可能会 眼花缭乱,但通 过导游的介绍, 各种充满神话色 彩的形象就会显 得栩栩如生了。

旅游知觉的特性
(一) 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人对外界事物的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
力称为知觉的选择功能。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Company Logo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注意的选择作用

Company Logo
换个角度,青蛙也许就是白马王子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对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 情 (2)对性格的认知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认识 (3)对角色的认知 行为与职业、角色与社会标准
一个下雨天,两位客人进入某四星级酒 店,大声问迎门的服务员:“伞放在哪 里?”服务员感到客人语气生硬,不甚礼 貌,就漫不经心地往身后的伞架方向一指。 两位客人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就又转回来, 恼怒地质问:“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吗?伞 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服务员一听更不高 兴了,一声不吭地把他们领到拐角处伞架 旁,转身走时,忍不住轻声嘟嚷了两个字: “瞎子”两位客人听见了服务员的嘟嚷声, 就上前与之争吵。一阵唇枪舌剑后,客人 怒不可遏地向有关方面投诉。
触觉
触觉(皮肤轻微变形) 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味觉

Company Logo
(1)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味蕾分布:舌两侧→酸;舌尖→甜;舌根→ 苦;舌缘壁→辣;舌中→咸

Company Logo
运动觉、平衡觉

Company Logo
感觉的特点
1.感受性 2.适应性 3.对比性 4.补偿性 5.联觉

Company Logo
二、旅游者的知觉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案例导入
一位女士怀抱3岁小孩走进某星级酒店, 她看见前台有三四个服务员站着迎接客人, 便走了过去向其中的一位咨询住宿情况。 她听完服务员的介绍后决定入住。她把孩 子放在地上,准备登记。可孩子却不情愿, 抱着她的腿哇哇大哭。她急忙哄着孩子, 可孩子不听,不停地大声哭闹,服务员们 默默地看着,等着。她没有办法,只好又 抱起孩子。就在她起身抬头的一瞬间,看 见一位服务员皱着眉头,显出不耐烦的样 子,她一看此情景,提起背包,转身走出 酒店。服务员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
(三)知觉的理解性
个人在感知某一客观对象时,借助过去知识
和经验,理解客观事物的含义,并用词语把它标
志出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Company Logo
象鼻山
望夫崖

Company Logo
A、理解使知觉更为深刻: B、理解使知觉更精确: C、理解能提高知觉的速度

Company Logo
一只鸭子还是兔子?

Company Logo
正反不同的面貌

Company Logo
(二)旅游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 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感知为一个整体,这是 知觉的整体性。
Company Logo
社会知觉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
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感觉剥夺试验
感觉的心理学意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
Company Logo
感觉的分类及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动觉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 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 质的现象。

Company Logo
3、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
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Company Logo
1、接近组合

Company Logo
2.相似律
3.连续律

Company Logo
4.闭合律

Company Logo
3、自我知觉
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行为、社会地位、 道德水平等方面状况的认识。
自我知觉经历着三个阶段: 生理自我阶段 社会自我阶段 心理自我阶段
Company Logo
(二)社会知觉中存在的误区
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 反映。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因 素的双重影响,社会知觉很容易产生知觉 误区。知觉误区会影响到旅游活动中的社 会交往 ,进而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
讨论:第一印象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

Company Logo
美国心理学家法律·沃思特以 明尼苏达大学新生为对象,举行电 脑舞会,由电脑随机安排舞伴,不 得交换,中间休息时填写一个问卷, 以了解每个人对其舞伴的印象,得 出的结论是:对方被喜欢以至于想 进一步与其约会的原因只有一条— —对方的外表条件。
对他人的知觉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1)知觉者的特征:经验、性格、 需要 (2)知觉对象的特征:外部特征、 品德、能力 (3)否定后肯定的心理效应
导游员小张去机场“接团”,因为 在路上遇到交通事故而迟到了十几分 钟,这使团里的游客对小张很不满意, 认为小张是一个“既不认真负责,能 力也不强”的导游。后来有一次遇到 突发事件,小张在困难而又紧急的情 况下,把一切都处理得很好,充分表 现出他对游客的关心和爱护。这时, 团里的游客都对小张作出了很高的评 价,觉得当初真是错看和错怪了小张。
2、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空间因素 交往频率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类似性因素 需要的互补

Company Logo
认知内容与事实不符
对事的认知偏差
对人的认知偏差
Company Logo
小孙请了假,但是小孙的一位上司老 王不知道他已经请了假,以为小孙没有请 假,就在会上批评了小孙。小孙想:“我 明明请了假的,你为什么说我没有请假? 你不可能不知道。你明明知道我已经请了 假,为什么还要批评我,说我没有请假? 看来,你是对我有成见,总想找点借口来 找我渣。”从此,小孙对老王一肚子的不 满意,见了老王总是爱搭不理的。老王当 然也觉察到了,心想:“这个小孙,你不 请假,还不该批评吗?批评一下,你就用 这个态度对我。”从此,老王也没有好脸 色给小孙看。就这样,矛盾越来越大了。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认知主体对客体获 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 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