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微观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6. 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7.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9.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0.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1. 互补品: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2.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4、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说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5、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6、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9、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10、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11、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
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12、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14、垄断: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则刚刚相反。
15、垄断竞争:是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16、寡头:寡头意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1. 需求啊,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特别想吃蛋糕,这就是你的需求呀。
比如你今天走在路上突然特别想喝可乐,这就是一种需求。
2. 供给呢,就像是商家给你提供你想要的东西。
比如说面包店每天做很多面包来卖,这就是供给啦。
你想想,要是面包店都不做面包了,你还能买到吗?3. 均衡价格呀,简单说就是供求平衡时候的价格。
就像跷跷板一样,两边平衡了。
比如苹果的价格稳定在一个水平,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这就是均衡价格啦。
4. 弹性呢,就好比一根橡皮筋,可以拉长缩短。
比如汽油价格涨了一点,人们开车就少了很多,这说明汽油的需求弹性大呀。
5. 消费者剩余呀,就是你买东西感觉占了便宜的那部分。
比如一件衣服你本来愿意花 200 块买,结果 150 就买到了,那 50 块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呀。
6. 生产者剩余呢,就是生产者多赚的那部分。
好比菜农卖菜,成本是 1 块,结果卖了 3 块,那 2 块就是生产者剩余嘛。
7. 边际效用啊,就像是你吃第一块蛋糕觉得超好吃,再吃第二块就没那么好吃了。
你看,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呀。
8. 机会成本呢,就是你为了得到一个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比如说你选择去看电影,那你就不能同时去逛街了,逛街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呀。
9. 沉没成本可别小瞧哦!就像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发现电影不好看,但钱已经花了,这就是沉没成本呀。
10. 市场失灵知道不?就是市场有时候不好使啦!比如有污染,市场自己可解决不了,这就是市场失灵呀。
我觉得这些微观经济学名词真的都很关键呀,理解了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呢!。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通常假定经济当事人是理性的,并且拥有完全信息。
2、短期与长期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期。
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投入。
3、在人们生活中,作为必需品的水无疑比作为高档品的钻石重要的多,但为什么钻石的价格比水高得多?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获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水的数量很多,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相反,钻石的数量少,边际效用高,价格也比较昂贵。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在经济学中,如果一项资源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则机会成本由因此所放弃的最佳用途的代价来衡量。
5、供求定理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时常被概括为供求定理: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
6、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即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影响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的预期7、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成MU。
边际效用是增加的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它与以前消费的商品获得的效用无关,但与消费商品的数量有关。
8、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轿车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2、需求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及变化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4、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5、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的数量。
6、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向变动7、供给及供给量的变动同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一样。
8、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量及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9、均衡数量: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是商品的数量.10、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11、需求价格点弹性:需求曲线上一个点上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弧弹性:商品曲线上亮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交叉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注:考点:若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若为互补,则小于零;若无关,则等于零。
(P44)第三章1、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论:以效用可以度量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前提,分析既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3、序数效用论:以效用无法度量和理性偏好为前提,利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研究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4、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5、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一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名词解释1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 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3.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4.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5.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6. 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7.外生变量:由这一理论(或模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
8. 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9. 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
10. 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指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法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2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15.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6.均衡数量:市场需求等于供给量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1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称限制价格,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8.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
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口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将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厂商生产的经验概括,是一条经验规律。
5、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产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6、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强调一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因此机会成本指一定数量某种经济资源用于特定用途时,放弃的这些资源在其他用途上能带来的收益。
7、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8、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Q)=TFC/Q.9、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Q)=TVC(Q)/Q.10、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特定用途以后,在放弃其他的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最大的利益。
=经济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而且能够购买到的商品的数量。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5.需求的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6.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也称为需求交叉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7.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8.效用: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9.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消费者均衡:在偏好不变,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现最大的效用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期末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2.供给3.均衡价格4.效用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6.预算约束线7.收入消费曲线8.价格消费曲线9.吉芬商品10.生产函数11.边际产量12.等产量曲线1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15.不完全竞争市场16.古诺模型17.边际产品价值18.边际要素成本19.外在性20.实证经济学21.无差异曲线22.需求弹性23.供给弹性24.边际效用25.消费者均衡26.规模报酬27.边际收益28.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29.完全竞争市场30.市场失灵31.公共物品32.免费乘车者问题33.社会成本34.垄断竞争市场35.交换的契约曲线36.生产的契约曲线37.生产可能性曲线3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39.收入效应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1.寡头市场4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43.帕累托最优状态4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5.科斯定理简答题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4.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6.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7.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8.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9.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10.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1.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12.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13.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14.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15.外在性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6.为什么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7.低档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有什么特点?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18.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19.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部分?20.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A-G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绝对:任何时间地点都稀缺;相对: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
(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2、选择: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轻重缓急之分);资源有限的(多用途)。
3、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用于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最大收益。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5、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6、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8、宏观经济学: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0、比较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1、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强调主观性)12、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强调客观性)13、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14、常量:15、内生力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16、外生力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7、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8、存量: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一、供给(Supply)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预期市场价格等。
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也会增加。
二、需求(Demand)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需求的数量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完全相等,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这一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市场自主调节形成。
四、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继续消费,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五、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承担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逐渐增加的原理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成本逐渐增加。
六、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根据弹性变化的幅度,需求和供给可以分为弹性、非常弹性和完全不弹性。
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大,而非常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小。
七、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垄断者通常会通过限制和控制市场中的供给,来操纵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垄断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八、竞争(Competition)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2.均衡数量:对应于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3.需求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
4.供给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
5.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7.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又简称为约束线,它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8.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也与商品消费量密切相关。
9.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10.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
1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人加以衡量。
12.等成本线: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被称为企业的等成本方程。
在劳动和资本构成的坐标平面中,等成本方程可以表为等成本线。
13.帕累托最优:在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某一资源配置是帕雷托有效配置,是指该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想要增加某一个人的福利,必须牺牲其他人的福利为代价。
14.帕累托改进:如果存在着对原有资源配置的一个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情况的条件下来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态,则称资源的配置是对原有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实证分析:它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括任何的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3规范分析:他是经济学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做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着特征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4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的一个点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他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6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7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8蛛网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
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的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第二章消费者选择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基数效用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人们从么单位消费品中的感受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是逐渐减弱的。
微观经济学(1——4章)习题汇总,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1——4章)习题汇总,含答案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行为,并研究价格形成、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等市场机制。
2.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市场趋势等因素。
3.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条件等因素。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市场价格确定并且市场上的商品数量达到最优水平。
5. 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6. 成本: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以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价格。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8.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第三方的影响,该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某种活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机会成本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10.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原因引起。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问答
一、后发优势在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决策中,当决策变量为价格,且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时,后进行价格决策的厂商就会获得后发优势。
后决策的厂商可以制定比第一个决策的厂商稍低的价格,就可以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一种优势地位.二、生活成本指数1.理想生活成本指数:为了达到相同的效用水平,当期所需要的成本与基期所需要的成本的比值.缺点:效用难以量化和衡量.2.拉式生活成本指数:以基期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为准,当期购买这个商品篮子所需要的成本与基期所需要的成本的比值。
缺点:放高估了生活成本指数。
没有考虑到由于价格变化导致的替代效应,因为价格变化,消费者会更多地购买便宜的商品和服务,减少昂贵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因而实际的生活成本更低。
3.帕氏生活成本指数:以当期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为准,当期购买这个商品篮子所需要的成本与基期所需要的成本的比值.缺点:低估了生活成本指数。
因为在基期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同样的效用水平。
4.连锁权重指数:一揽子商品与服务随时间而调整的生活成本指数,该指数对一揽子商品与服务逐年进行调整,可以减少部分拉式指数和帕氏指数引起的偏差,但不能完全消除偏差,因为在实际中,消费者根据价格的变化在随时调整自己的一揽子商品与服务,而连锁权重指数的一揽子商品与服务只是定期进行调整.三、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区别1.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商品与服务货币价值的总和,而CPI只衡量了消费者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2.GDP平减指数只衡量一国国内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并不包括进口品,而CPI中包括进口品.3.GDP平减指数在计算时使用的商品与服务篮子是现实中生产的,因而不断地在变化,而CPI使用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与服务。
前者是帕氏指数,后者是拉氏指数。
四、为什么古诺均衡时两个厂商都没有改变现状的激励1.古诺均衡指在双寡头垄断市场中,各厂商根据自己产量的反映曲线制定产量决策,两个厂商反应曲线的交点处即为古诺均衡.2.达到古诺均衡意味着每个生产者都准确地预测了对方的产量,并在既定的情况下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因此在古诺均衡时,没有厂商可以在不使其他厂商受损的情况下使自己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
1.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2.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是有限的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市场经济应具备的特点:
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3,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
市场价格为什么处于市场信息的核心地位:
1.价格对经济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
2.可以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供求情况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整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4.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1.存在独立的经济主体
2.存在市场
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供求定理
(123)
偏好的性质:
1.可传递性
2.完全性
3.非饱和性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可度量,获得的效用可以准确地用基数表示出来,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即只可以用序数表示。
2.分析方式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为分析工具,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均衡条件表达式不同。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1.都是从市场需求一方着手,证明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效用最大
2.都是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在既定收入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基础
4.推导出的曲线都具有相同趋势且符合需求规律。
水与钻石的的价格悖论: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固然大于钻石,水的总效用也固然大于钻石,但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决定的,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水资源是相对较多的,因此人们从最后一单位水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此愿意出价低。
而钻石相对稀缺,供给量较少,人们从最后一单位钻石中得到的边际效用较大,因此人们愿意出价高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量的的增加,每一单位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越小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不可相交
3.凸向原点
4.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5.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6.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效用相同
影响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因素
1.收入变化(由此可推恩格尔曲线)
2.价格变化(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收入的变动,又由收入的变动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完全竞争厂商的存在条件(特点):
1.存在足够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2.信息是完全的
3.资源是自由流动的
4.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区别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
1.厂商对自然资源/矿产/技术的控制
2.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小
3.政府给私人的授权
+厂商唯一,产品唯一无替代性(特点)
垄断竞争厂商的形成条件(特点):
1.较多厂商
2.厂家生产生产同类不同质的产品
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
1.企业数量和进出该行业厂商的数量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
2.产品之间有差别
3.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比总成本与总收益)
2.均衡分析法(探究达均衡的条件和状态)
3.边际分析法(对比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造成市场失灵的因素:
1.垄断
2.经济外部性
解决市场失灵的办法:
1.对于垄断:(1)对垄断企业进行公共管制(价格管制,进入与退出市场的管制)(2)运用法律手段(eg:反托拉斯法)
2.对于经济外部性(1)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经济外部性,科斯定理和指定财产权(2)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外部性,行政手段:管制与指导。
经济手段:征税与补贴
公地的悲剧:
1.公地的悲剧是纳什均衡(表明了有时均衡也是无效率的)
2.解决就是要解决其非排他性
3.如果不明确财产权,公地的悲剧不可避免
)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机会成本:指企业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放弃的使用同样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取得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指企业在投资一项资产的实际支出
显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企业将自己所拥有的并投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企业对自己所投入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会计利润:指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或显成本的差额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某个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的数量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某个价格水平上,生产商能够且愿意供给的产品数量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定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形成和运行机制
价格政策:国家未达到一定的宏观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措施的总称。
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
消费者剩余:消费某一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适度规模: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企业规模的扩大,恰好使企业收益递增达最大(考虑(1)本行业技术特点(2)市场条件)
规模经济: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规模不经济: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差
内在经济: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
内在不经济: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外在经济:企业由于企业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
外在不经济:企业由于企业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范围经济: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上升
范围不经济: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升高,经济效益的降低
垄断厂商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消费数量段按不同价格出售
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市场或不同消费者按不同价格出售
价格刚性:寡头厂商不敢轻易改变价格,可以使价格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扩展线:是将不同规模下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连起来,可以反映企业规模的扩大主要依靠哪种生产要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们对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连续消费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随着x消费数量的增加,每消费一单位x所要放弃的y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最初产量递增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幅逐渐减小,最后含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l的投入所要放弃
的另一生产要素k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
市场失灵:(1)市场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2)市场使资源的配置失当,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经济外部性: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使得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的受益或受损的情况(外部经济性(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其交易成本为0或很小,则无论其开始的财产权赋予谁,其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选择:公共物品的供给依靠公共选择,取决于政治运行机制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由政府生产的公共物品同样无效率,即“政府失灵”
市场选择:私人物品的供给依靠市场选择
逆向选择:由于交易主体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eg: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理论,华伦天奴退出中国市场)道德风险(败徳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交易一方的参与者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或观察成本太高,一方的行为变化对另一方的利益产生损害的情况
委托-代理人关系: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与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那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优势方为代理人,信息劣势方为委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