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乐多彩的华夏之⾳——《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多彩的华夏之⾳(民乐篇)课时:⼀课时⼀、学习内容:1、通过⼏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分类及其特点;2、欣赏《江河⽔》、《⽕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法,培养学⽣分析器乐曲的能⼒。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参与意识,培养对⾳乐的兴趣。
⼆、能⼒发展⽬标:1、在欣赏中引导学⽣看、听、想、议、表现,全⽅位体验⾳乐,培养学⽣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对⾳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三、教学⽬标分析: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法;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去听辨、分析,体验⾳乐⽚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发散思维,提⾼⾳乐鉴赏、分析能⼒;3、在教学中,激发学⽣不断通过对⾳乐材料的呈⽰产⽣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乐实践,体会⾳乐在⼈类社会⽣活中的作⽤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导⼊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厅演奏的《春节序曲》,奥地利维也纳⾦⾊⼤厅是⾳乐的⼀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次在这⾥举办了中国民族⾳乐虎年春节⾳乐会,这⾜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出中国⾛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同⾛进——多彩的华夏之⾳,民乐篇,去领略我们⾃⼰的民族艺术。
(⼆)、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各抒⼰见,教师进⾏评价)我们就⼀起来聆听⼀⾸乐曲,请⼤家思考:a 乐曲中使⽤了什么乐器?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节奏、速度、⼒度等因素)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
管⼦是⼀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常悠久。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时】:1 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一、赏析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并能作出概述。
二、参与聆听、比较、探究、演唱、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民歌的体裁形式。
三、感受民歌的质朴美,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一、掌握民歌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概念及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参与活动、参与体验、参与表现。
【教具】多媒体录播室、电钢琴。
【教法】赏析法、比较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一开始我先唱首歌,同学们想听吗?(弹唱《走西口》直接引入)二、教学新课(一)赏析《上去高山望平川》地域:《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花儿”又称少年或河州大令,发源于青海后来又流传于甘肃、宁夏,素有“西北之魂”之称。
并于2009 年9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词:方言、衬词,特点质朴简练。
旋律:(1)音域宽广,高亢嘹亮。
同学们通过请画旋律高低起伏线,了解旋律以及特点。
(2)真假声结合节奏:自由情感: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总结山歌概念:旋律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用方言即兴创作。
同时是劳动人民在户外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山歌的称谓:青海:花儿,四川:晨歌,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湖北:赶五句。
体验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二)赏析《茉莉花》听赏:分成四组去聆听,第一组关注歌曲的地域与歌词,第二组关注歌曲的旋律曲调,第三组关注歌曲的节奏,第四组关注歌曲的情绪情感,然后请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把学生分成四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成员间交流互动、教师巡视指导,合作有效)。
地域歌词:江苏省,采用方言。
旋律曲调:细腻委婉,柔美流畅。
节奏:规整抒发情感:它借茉莉花抒发对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型:音乐鉴赏课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歌定义及民歌的起源、发展、体裁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歌,能分辨出民歌的体裁;在感受、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探究方言、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探究法、对比法、引导思考、关注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民歌的体裁分类,感受民歌的风格特色。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吉克隽逸演唱家乡山歌的视频片段。
二、民歌1、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2、民歌起源: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
3、汉族民歌的历史发展:《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曲新民歌4、民歌常见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2、欣赏船渔号子:岚山号子,感受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通过分析岚山号子,得出劳动号子的音乐形象,功能,演唱形式等。
4、师生互动:模仿岚山号子,体验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山歌:1、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2、分析《槐花几时开》。
3、不同地区民间对山歌的不同称谓。
4、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传统山歌大多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
山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因此感情纯朴、想象大胆、比喻巧妙。
(三)小调: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2、分析总结:江苏民歌《茉莉花》。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3)《上去高山望平川》流传于甘肃、青海等地
(4)《猜花》辽宁长海民间小调
(5)《对花》广东中山“咸水歌”
以上五首民歌,通过聆听感受、分辨、对比、探究等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理解民歌地理风貌和语言关系以不同的音乐特色和用法。
(6)《嘎吉哟》侗族大歌,是侗族主要各种。
侗歌即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以二声部形式为主,局部为三个省不,有领唱、合唱。
点难点
重点:培养引导学生探索有关民歌音乐的文化知识。喜欢聆听、演唱、了解、感受民歌和乐器等。
难点:能分辨出各地区,各民族民歌,说出有代表性的乐器,了解其音色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含拟使用多媒体计划)
采用聆听、感受、分辨及实践等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特点,乐器名称等。
引导学生关注侗歌独特的演唱形式和多声部的运用。
三、介绍吹、弹、打、拉四种民族乐器及演奏形式
吹:笛、箫
打:扬琴、小鼓、木鱼、手板、锣、钹
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聆听与欣赏
1.《原始狩猎图》听赏后,试为乐曲设计合适的标题。
2.《梅花三弄》一首借物咏怀的古曲。结构简明、曲调朴实。
作业布置
课后反
思、体会
学生对中国民歌、民族乐器、乐曲充满兴趣和热情。能初步分辨出不同体裁、民族的民歌特点和风格。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一、简介民歌三种体裁
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二、聆听与鉴赏
1.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民歌的相关信息。如各民族有关“花”的民歌。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表格式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表格式教案
设计
课型:音乐鉴赏课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选用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了解民歌的起源、民歌与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⒉能力目标: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个民族的民歌。
了解民歌的流传与发展。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和传承民歌的音乐文化。
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探究法、对比法、引导思考、关注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
⒈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铝城一中崔丹
音乐鉴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学设计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教材:花城出版社的普高实验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
新课程的教学追求:“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够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和评价。
3、能够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赏析以“花”为主题的民歌,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四、学法分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流行音乐得要素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听”“唱”来体验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民歌特点。
五、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六、课前准备:明确地指引学生查询有关民歌的资料;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让学生展示交流,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补充。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搜寻、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两首描绘不同场面的器乐曲,了解音乐情绪的变化是受哪些音乐因素的影响。
2、有进一步了解民乐的兴趣和愿望。
3、熟悉《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欣赏《江河水》教学难点:乐曲情绪的变化受何音乐因素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听一段由学生演奏的乐曲,提问:刚才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乐器,是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民族乐器。
一、欣赏《火把节之夜》1、介绍火把节的概况我国南方彝、白、纳西、拉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大都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一至三天。
各民族、各地区活动内容不完全相同但都少不了要在节日夜晚点燃松木扎制的火把,或插于村中,或举之来往于田间,并伴随各种歌舞活动。
2、中阮的介绍拨奏弦乐器。
源于中国汉代的琵琶,圆形音箱,直项,四根弦。
相传由于晋代人阮咸擅弹此乐器,故名“阮”。
现代的阮有小、中、大、低音阮四种。
音色柔美圆润,一般用于合奏和伴奏,有时也用于独奏,以中阮和大阮居多。
3、分别听一段由琵琶和中阮演奏的《火把节之夜》,对比两者的音色。
琵琶音色:清脆悦耳中阮音色:浑厚优美4、听全曲,回答问题(1)乐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欢)(2)乐曲可分几部分,每部分描绘的是什么画面?是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来表现的?二、欣赏《江河水》听全曲,思考以下问题:(1)乐曲给我们什么感觉?(悲)(2)乐曲可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受什么音乐因素的影响?教师总结:无论乐曲表现的情绪是欢还是悲,都是受乐器的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活动与创编完成书本47页作业四、小结本节课听了两首乐曲,分别给我们感觉是“悲”和“欢”曲作者充分利用音乐要素来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那么,关于“离”与“合”又将会用什么民族乐器来体现呢?我们期待下一节课的欣赏。
五、作业1、根据《江河水》的音乐创编故事并进行表演。
2、熟唱《江河水》《火把节之夜》的主题音乐。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器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民乐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识别几种不同的民族乐器。
能力目标:1、能哼唱《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2、知道几种不同乐器表现悲欢离合的代表曲目.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最早的乐器(骨笛、编钟)2 知道不同乐器表现悲欢离合的乐曲教学难点:能哼唱《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想一想! 图片中有哪些乐器?听下面一段音乐,你能说出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唢呐演奏的好汉歌)引出中国最古老的的乐器1、骨笛: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距今近8000年,年代之早、性能之高和制作之精良,世界罕见。
骨笛是由什么动物的骨头制成的呢?请看大屏幕!骨笛乐谱:(44页)2、看图识乐器(44页)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内腔是空的,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钟即甲骨文中的“南”。
石器时代为陶钟,西周时出现青铜钟。
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有(钟磬缶等,引出将相和的故事——赵王鼓瑟,秦王击缶)。
属于中国民族乐器,是依一定的音列组合在一起。
适合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最具代表性的编钟_________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在湖北隋县擂鼓屯曾侯乙墓发现编钟共65枚,每钟发两个音,按12个半音系列排列,可自由转调,比西方钢琴12个半音系列排列早1000多年。
编钟分三层,上为钮钟19枚,中下为甬钟45枚,有一钟、两音、三度的说法。
每一钟的隧部和鼓部都可分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的音。
代表乐曲:《梅花三弄》乐谱:(44页)乐曲提示:《梅花三弄》结构简明、曲调朴实。
梅花三弄是弦乐与编钟合奏,表现梅花高洁。
显示出梅花经过风雪次虐,依然傲雪挺立的高尚品格。
悲欢离合是人类情感宣泄的方式,除了人声,人类用不同的乐器能演奏出悲欢离合各种情绪。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课时: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1998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a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b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高中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表格式教学设计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课题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对民歌音乐特征的分析 教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课前欣赏 播放《爱我中华》视频 导入课题 问题: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 吗?刚才大家在听的时候哪些 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出 示课题 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带花或 初步探讨 描述花的歌曲,学生回答后展 示课件。
茉莉花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从朗诵诗 朗诵诗歌,体会诗情画意,感知歌 歌开始,逐步感知歌曲的魅力, 曲旋律美, 并能从中得到民歌是中 产生了解民歌的兴趣。
国的也是世界的。
引导学生聆听并设问: 槐花几时 1 想一想歌曲是我国哪个省 开 份? 2 歌曲用起、承、转、合的创 1 聆听作品 2 思考问题, 并能通过交流探讨回 答问题。
3 活动:试用四川方言朗读歌词, 学生交流回答 学 流 程 学的活动 课前准备,欣赏视频 学生回答…… 歌曲聆听 1、聆听民歌,感知民歌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2、愿意参与民歌有关知识的活动。
3、熟悉民歌,大致能分辨出各地的民歌,并做简单分析。
民 歌 之 花作手法,想一想该怎么划分? 3 激发学生参与朗读与学唱。
4 引导学生说一说作品的音乐 特点。
出示问题: 1 上去高山 望平川 歌? 2 歌中描绘了什么花? 3 分析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旋 律各 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对花 1 歌曲所属地域。
2 歌曲的歌词、节奏、旋律各 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民并能学唱一句。
4 交流探讨: 说一说作品的音乐特 点。
1 聆听民歌,感知歌曲情感。
2 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1 2 3 探讨回答问题 31 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情绪。
2 通过交流简单描述 2 问题中的 各项。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与花有关的民歌, 分析了部分民歌的音乐特点, 小结 鉴赏了浩瀚中国民歌中小小的一点,音乐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民歌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_教案
班级
课型
欣赏
课时
1课时
时间
教
材
分
析
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பைடு நூலகம்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难
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
教
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导
入
一、情 景
导 入
1.播放歌曲《沙扬娜拉》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歌词描绘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创
编
活
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搜集一些民歌相关资料(音乐及简短文字说明)。(两周后上交)
学生下去收集材料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结
束
课
程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乐----民乐篇》教案科目:音乐欣赏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欣赏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为民族音乐设计今后的方向。
教学难点: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学过程:一、生听民族音乐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屏幕出现的乐器。
导入本节课内容。
二、本过程1、介绍国乐的定义、起源。
2、看影片片段,回答:这段影片出现了什么乐器?学生讨论。
3、介绍我国的乐器:起源甚早、历史攸久。
可分为吹管乐器、擦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
4、介绍中国民族乐器。
笛子、二胡、古筝、琵琶等。
5、问;你们还知道的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乐器也有很多。
6、欣赏现代中国民族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自由》。
简介女子十二乐坊: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2001年6月。
她是一只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
她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
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著名的艺术院校。
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7、欣赏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流行歌曲8、出示图片:下面哪些不是中国的民族乐器?9、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史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如何予以发扬光大,作为龙的传人,责无旁贷。
10、欣赏芳华十八的作品《茉莉花》。
11、这个组合与刚才的女子十二乐坊有何不同?简介芳华十八:中西合璧的乐队由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和全能音乐创作人方奕领军的“芳华十八”,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足迹已遍布了香港、澳门、法国、美加、日本等,所到之处,均掀起了一股强劲中国新民乐的热潮。
他们不像大多乐队那样固定人数,并且会不断增加乐器,力求既能在动感派对上疯狂表演,也能走进音乐厅演奏传统民乐,他们希望以多变的形式、丰富的曲目来展现多元化的新民乐。
教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音乐高一下
花城出版社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执教:点评: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基本由“花”的主题构成。
“花”是中国民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本节课讲授四首民歌《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的;《对花》广东中山民歌和《猜花》辽宁长海民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的;《拔根芦柴花》江苏民歌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通过聆听、鉴赏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感受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歌唱能力,但现在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
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三、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初步对民歌产生兴趣。
2、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并能唱部分主题,能大致分辨出各地的民歌。
3、掌握有关民歌的基础知识,能感受民歌鲜明的地区风格,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与学习感受民歌鲜明的地区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教师引出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思考:1、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说出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2、演唱熟悉的民歌。
通过回顾、演唱熟悉的民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民歌学习做好铺教师引导学生民歌知识回顾1、民歌概念2、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垫。
新授(一)欣赏《拔根芦柴花》(二)欣赏《槐花几时开》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总结:语言是民歌的精髓。
每一种地方或民族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语感。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课件设计
为什么乐曲给你“欢”的感觉?
1、三个段落在速度上形成鲜明 的对比,使中间段落欢快的气 氛更加浓郁了。
2、使用了弹拨乐器中阮, 发挥了弹拨乐器的特点,和 中阮特有的音色,模仿了鼓点 的节奏。
阮
1、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劳 动人民用“鼗鼓”的形式创造 了弹鼗。
2、汉代发展到十二个柱位, 唐代发展到十三个柱位,因为 晋代人阮咸善弹,后被称为阮 咸,简称阮。
3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演奏时以拨片弹之经过现代的发展阮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弦通过腔体的共振发出声响富有动感
中 国 民 乐
民乐篇
倾 听
1、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2、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 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
乐
曲
并
思
考
管子 是一种双 簧吹管乐器,历史 非常悠久 。在中国 古代它曾称为“筚 篥”或“芦管” 。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 中国民间,成为北 方人民喜爱的常用 乐器。
音色特点:古书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 中,声悲。”
倾 听
1、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2、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 音色、节奏、速度、旋律等因素)
乐
曲
并
思
考
管子与乐队《江河水》
1、根据二胡作品《江河水》改编。 2、内容描写旧社会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被 抓去服劳役不幸客死他乡。妻子得知消息来到 送别丈夫的江边,追寻往事,号啕痛哭,无比 悲愤。 3、单三部曲式结构,有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3、建国后发展到二十四个柱位,并制成低音阮、大阮、中阮、 小阮。弹奏时使用拨片。扫弦时使四根琴弦通过腔体的共振发 出声响,富有动感。
5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2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几种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名称,了解其音色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及它们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2、熟悉几首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器乐曲,能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
能力目标:能背唱出《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情感目标:有进一步欣赏、了解民乐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民族乐器音色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a 教法选择:引导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欣赏讲述法、范唱法。
b 学法引导:积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动参与交流和讨论,并能提出个人体会和见解。
c 课堂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d 教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及相关教具。
e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教材,运用音像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原始狩猎图》相关知识:[骨笛] 湖南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古笛,距今近8000年,在我国和世界均属重大发现。
研究者用它成功地演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
音乐分析:现代作曲家钱兆熹创作的《原始狩猎图》,再现了骨笛这一乐器在远古时期吹奏时的情景:在悠远的旷野上、山谷里,山民们捕捉猎物静侯以待……作曲家将现代无调性音乐与有调性音乐结合运用,将吆喝与器乐混响,成功地表现了这一想象的图景。
二、《梅花三弄》背景搜寻:《梅花三弄》是以梅花为主题的乐曲,主题在不同段落又重复出现三次,亦既是我国古代作曲手法中的“高声弄”、“低声弄”和“游弄”故为“梅花三弄”。
音乐分析:《梅花三弄》结构简明,曲调朴实。
乐曲结构布局为十段(教材中所说的五段是另一种分法)。
第一段为引子。
曲调深沉平稳。
第二段为主题(一弄)。
主奏乐器为编钟,音色清凉透明,显示出梅花端庄典雅的形象。
第三段为对比性乐段。
第四段为主题再现(二弄)。
主奏乐器为笛,轻快明亮,表现梅花的高洁形象。
第五段为对比段。
第六段为主题再现(三弄)。
弦乐与编钟的卡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课时: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
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
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
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
a 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
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
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古书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声悲。
”
4、用音乐要素的手段分析作品的第一段落,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和管子特有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民族乐器中管乐的演奏特点。
5、总结:《江河水》用乐器管子表现出了一个“悲”字。
(三)、中阮作品《火把节之夜》
刚刚欣赏完一首凄凉悲伤的作品,让我们改变一下情绪,来欣赏一首有弹拨乐器中阮来演奏的《火把节之夜》。
了琵琶的音质特点。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
(四)、“离”的环节,我给学生介绍了传统京剧曲牌《夜深沉》,梅兰芳先生在他的《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一段就是使用了这段音乐。
主奏乐器为弓弦乐器京胡,音色清脆、嘹亮,乐曲的华彩乐段使用了极
快的速度演奏一段扯不断的旋律,表现了娴静的虞姬面对生死,内心的矛盾挣扎,倾泻她对项羽的无限眷恋之情。
(五)、“合”即为开头课前播放的《春节序曲》,不管是从乐器的组
合还是乐曲意境表达,都能体现一个合字。
五、教学小结: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音乐带给了学生美的体验。
虽然音乐声音
消失了,板书设计却直观、清晰地留了下来。
当将内容加以连线,音
乐情感的的悲欢离合就像人生的起起伏伏展现在我们眼前。
高中阶段
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面对着成长和升学的各种压力,通
过音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这一重要的抉择,在这一环节我设计
的音乐情感与德育渗透不谋而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
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正确的面对人生。
“品音乐之美,悟人生之味”,我想这就是音乐课要达到的最高
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