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与设备 教材教材教案

发酵工程与设备 教材教材教案
发酵工程与设备 教材教材教案

发酵工程与设备

第一章绪论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面临的食品、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艺学,最初是由一位匈牙利工程师Karl.Ereky于1917年提出的。当时他提出的生物技术这一名词的涵义是指甜菜作为饲料进行大规模养猪,即利用生物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现在的生物技术的定义为: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技术,他涉及的基础学科有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下图为生物技术与基础学科关系的示意图。它逐渐成为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术产业,它的生命力在于他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影响。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发酵工程由于涉及到生物催化剂,因而与化学反应有关。由于生物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为社会服务,因而该生产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亦称为生化反应过程)。

在发酵技术中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即有生化催化剂参加),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主要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以前如酒类的酿造。而人类有意识地利用酵母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是在19世纪。当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品有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初级代谢产

物。19世纪中叶,法国葡萄酒的酿造者在酿酒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他们酿造的美酒总是变酸,于是,纷纷祈求于正在对发酵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巴斯德。巴斯德不负重望,经过分析发现,这种变化是由乳酸杆菌使糖部分转化为乳酸引起的。同时,找到了后来被称为乳酸杆菌的生物体。巴斯德提出,只要对糖液进行灭菌,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灭菌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巴斯德灭菌法。

巴斯德关于发酵作用的研究,从1857年到1876年前后持续了20年。否定了当时盛行的所谓“自然发生说”。他认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发酵是没有空气的生命过程。微生物是引起化学变化的作用者”。巴斯德的发现不仅对以前的发酵食品加工过程给以科学的解释,也为以后新的发酵过程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因此,巴斯德被称为生物工程之父。

到了20世纪初,人们发现某些梭菌能够引起丙酮丁醇的发酵,丙酮是制造炸药的原料,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丙酮丁醇工业的极大发展。虽然现在竟争力更强的新方法已逐步取代了昔日的发酵法。但它是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发酵过程,也是工业生产中首次采用大量纯培养技术的。这一工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排除了培养体系中其他有害的微生物。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相当先进的生物技术。因此,可以说,巴斯德是生物工程初始阶段的开拓者。

1929年Flemming爵士发现了青霉素,从此生产技术产品中增加一大类新的产品—抗生素。1929年,英国科学家弗来明在污染了霉菌的细菌培养平板上观察到了霉菌菌落的周围有一个细菌抑制圈,由于这种霉菌是青霉菌,所以弗来明把这种抑制细菌生长的霉菌分泌物叫青霉素。可是他的提取精制,在当时无法做到,弗来明只好忍痛割爱,放弃研究。

10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越烧越旺,大量伤员急需抢救,英国的一些科学家恢复了弗来明的工作,竟戏剧性的获得了成功。当时,英国本土已经战火弥漫无法试制,美国承担了青霉素的试制任务。要生产这种药物,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将不需要的微生物排除在生产体系之外的无菌操作技术,必须要从外界通入大量的空气而又不污染杂菌的培养技术,还要想方设法从大量培养液中提取这种当时产量极低的较纯的青霉素。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齐心协力,攻克

许多难关,到1942年终于正式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这一伟大成就拯救了千千万万挣扎在战争死亡线上的人们。这是生物工程第一次划时代的飞跃。在这一飞跃中,作为生物技术核心的发酵技术已从昔日的以厌氧发酵为主的工艺跃入深层通风发酵为主的工艺。这种工艺不只是通通气,而与此相适应的有一整套工程技术,如1、大量无菌空气的制备技术,2、中间无菌取样技术,3、设备的设计技术等等。因此,我们说这是生物工程技术的一次划时代飞跃。尽管后来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如数以千计的抗生素、多类氨基酸、不同用途的酶制剂等,就根本来说,青霉素投产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深层培养技术没有出现质的改变。

20世纪40年代,以获取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为主要特征的抗生素工业成为生物发酵工业技术的支柱产业。

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工业又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又一个成员。实现了对微生物的的代谢进行人工调节,这又使生物技术进了一步。

20世纪60年代,生物技术产业又增加了酶制剂工业这一成员。

70年代,为了解决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非碳水化合物代替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如利用石油化工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培养单细胞蛋白,进行污水处理,能源开发等。

80年代以来,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可以按人类社会的需要,定向培养出有用的菌株,这为发酵工程技术引入了遗传工程的技术,使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生物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体的时期以后,正向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今天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准备了条件。

三、发酵工程的特点

在研究用微生物(生物催化剂)进行某种物质生产时,大体上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各种酶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大量摇瓶在实验室里观察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和最适的培养方法,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小规模的研究形式;另一种是大规模的研究形式,即过程放大。利用小型和中型反应器(培养罐)进行培养试验,并进一步在工业规模上研究生产物的分离和精制方

法,以确定在细胞水平上的综合的最适培养条件。

一般化学工业的放大,可以说仅需对其放大原理给予充分的研究就足够了。而在发酵技术的放大方面,则需要由小试放大到中试逐步进行探讨。实验室进行的小规模发酵所获得的最适条件的各种参数,能否在工业规模生产使用的一百多立方到数百立方,也同样保证其最适条件,那就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这是发酵工程的一个基本特点。例如,从摇瓶试验到各种规模的反应器试验,即使培养液的成分、温度、pH值等参数各种条件完全相同,并且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培养过程与各个装置之间有着必要的相互关联,但一般情况下,反应结果可能完全不一致。尽管目前已有生物传感器,可以迅速准确地就位监测罐内、塔内或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也有微机处理帮助大大提高了自动化调控的能力,而这些先进装置确实是保证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发酵的有利武器,但如何保证大规模发酵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到发酵设备的工程问题,也与各类生物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关。

一般生物反应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

(1)材料的预处理

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此过程是为提供微生物细胞可以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基本原料,即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包括其配制和灭菌等。(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生物反应的催化剂—酶基本上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因此,要选择高产、稳定、高效、容易培养的菌株,并以此菌株再经过多次逐级扩大培养后达到足够的数量并具有理想质量的微生物培养液作为“种子”接到反应器中。也可以利用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这就要通过一定的固定化技术来制备。

(3)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生物反应器是进行生物反应的核心设备,生物反应主要是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它为微生物细胞或酶提供合适的反应条件以达到细胞增殖或产品形成的目的。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对反应原料的转化率、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发酵周期长短、培养条件等,可采取间歇式操作、多级反应器串联的连续操作等。同时反应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对生物反应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

(4)产品的分离纯化

这一工序也叫下游加工程序,其目的是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将含量较低的产物从反应液中提取出来(指胞外产物)或从细胞中(指胞内产物)提取出来,并加以精制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生物反应过程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a.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原料,因而原料来源丰实,价格低廉,过程中废物的危害性较小,但由于原料的成分复杂,往往难以控制会给产品质

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b.由于采用的是生物催化剂,反映过程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但生物催化剂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杂菌的污染,因而很易失活,难以长期使用。

c.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其生产设备比较简单,能耗较低。但某些生物反应由于其特殊性质而使反应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均不能太高,这是因为

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酶受底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抑制或不能耐高渗透压所

致,不仅使反应器体积增大,而且也加大了提取的困难,因而反应器生

产效率较低。

d.尽管生物反应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极为复杂,较难检测与控制。

反应液中杂质多,给分离提纯带来了困难。

四. 生物反应过程的分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反应过程的种类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目前已进行工业生产的主要有酶催化反应过程,微生物反应过程和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1.酶催化反应过程

采用游离酶或固定化酶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生物体中所进行的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工业生产中所用的酶,或是经提取分离得到的游离酶,或是固定在多种载体上的固定化酶。

2.微生物反应过程

采用活细胞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这既包括一般的微生物发酵反应过程,也包括固定化细胞反应过程和动植物细胞的培养过程。

3.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它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分解能力和净化能力,除去废水中污染物质的过程。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与微生物反应过程虽然都是利用微生物的反应过程,但与后者相比废水的生物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a)是由细菌等菌类、原生动物、微小原生动物等各种微生物构成的混合培养

系统。

b)几乎全部采用连续操作系统。

c)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波动大。

d)反应的目的是消除有害物质而不是代谢产物和微生物本身。

五、生物化学工程的基本内容

生化工程是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开发的一门学科。其原理与方法是指用以解决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原料处理和产物的分离、能量的传递、设备的设计与放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

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上游加工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催化剂(包括菌株、酶及其固定化)的制备,因此必须掌握生物催化剂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培养特性,解决大规模种子培养或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如何将其在无菌状态下接入生物反应器中等问题。

上游加工中还包括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等问题,这里包括有物料破碎、混合和输送等多种化工单元操作以及热量传递、灭菌动力学和设备等有关工程问题。

生物反应器是整个生物反应过程的关键设备。它是为特定的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或进行特定的生化反应的设备,它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与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反应器存在着物料的混合与流动、传质与传热等化学工程问题;存在着氧和基质的供需和传递、发酵动力学、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发酵液的流变学以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等一系列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参数检测和控制。有关这一中游加工过程的工程问题已发展成为生化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下游是对目的产物的提取与精制。这一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一方面生物反应液中的目的产物的浓度是很低微的。例如,浓度最高的

乙醇仅为10%左右,氨基酸不超过8%,抗生素不超过5%,酶制剂不超过1%,胰岛素不超过0.01%,单克隆抗体不超过0.0001%;另一方面因为反应液杂质常与目的产物有相似的结构,加上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对温度、酸碱度都十分敏感,一些作为药物或食品的产品对纯度、有害物质都有严格的要求。总之,下游加工过程步骤多,要求严,其生产费用往往占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

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上游处理、发酵与转化、下游处理这三个步骤的整体效率,同时寻找一些可以用来制备食品、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的微生物。从20世纪60~70年代起,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游处理过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下游的纯化过程方面,这些研究使发酵过程的检测、生物反应体系的检测技术和有效的大量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及相关仪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这些仪器已经可以用于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

在利用微生物生产商品的整个过程中,生物转化这个环节往往是最难优化的。通常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培养条件往往不是自然条件下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因此,人们一般通过化学突变、化学诱变或者紫外线照射来产生突变体,从而改良菌种、提高产量,传统的诱导突变和选择的方法在发酵生产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多种抗生素的大量生产过程就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例证。

但是通过传统的方法提高产量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突变了的菌株某一组分合成太多,那么其他一些代谢物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微生物在大规模发酵过程中的生长。传统的诱变和选择的方法过程繁琐、耗时过长、费用极高,需要筛选和检测大量的克隆。另外,用传统的方法能提高微生物一种已有的遗传性质,并不能赋予这种微生物以其他遗传特性。总的来说传统的改良菌种的生物技术还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内。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就迅速的通过

商业渠道出售此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究与开发突飞猛进。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

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和改造。

3、转基因动物和植物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作为生

物技术的“第二次浪潮”在21世纪将全面展开,给农业畜牧业生产带了新的飞跃。生物技术对农业的总贡献率大于70%,功能性食品在营养学上起着革命性的变化。

4、阐明生物体(目前主要有人类、水稻、拟南芥等)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

结构和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的一个主流方向。目前已有多个原核生物及一个真核生物(酵母)的基因组序列被全部测定。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和与农作物产量、质量、抗性等有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应用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5、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估计在本

世纪初,恶性肿瘤、爱滋病的防治可望有所突破。(基因治疗对象:遗传病、恶性肿瘤、艾滋病、乙肝、代谢性病、心血管病等)

6、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发展,它将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技术

结合起来,形成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

7、国际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渗透到了生命科学领域,形成了引人注目、用途

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全球通讯网络的日益扩大和完善也大大加速了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开发。

现代生物技术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普遍关注,更有许多专家将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用途广泛;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即可持续发展。面对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了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培养细胞等)为原料生产产品的,因此其原料具有再生性,同时利用生物系统生产产品产生的污染物很少,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或几乎没有,重组微生物甚至还可以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鉴于生物技术产业的以上特点,清洁、经济的生物技术必然会在21世纪获得更大的发展。

六、如何学习《发酵工程与设备》

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发酵工业正为人类的健康和生产实践服务,生

产了大量的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其他有用产品。为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对提高发酵工程的生产效率和创立新的发酵过程有所认识,我们必须运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已学过的知识,详细了解和掌握发酵条件下的微生物新成代谢的规律和整个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条件及作用,对微生物各种反应做定量的动力学方面初步研究以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同时,认识和了解整个生物反应过程中的设备结构和计算、形式各异的反应器的结构和特点,即在这门课程中,对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灭菌、空气除菌、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发酵设备的结构、通气搅拌功率计算和设备放大、设备选型及设计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并在讲解中列举部分实例和有关生化工程设计数据。

另外,要结合有关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认真准备和操作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便于今后能够较快较好的适应工作。

第二章菌种的扩大培养

菌种的扩大培养就是把保藏的菌种,即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再经过扁瓶或药瓶和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培养过程。这些纯种的培养物称为种子。

工业规模的发酵罐体积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到几十立方米至几百立方米。若按5~10%的接种量计算,就要接入几立方到几十立方米的种子。这单靠试管里的种子直接接入是不可能达到必需的数量和质量的,必须从试管中的微生物菌种逐级扩大为生产使用的种子。这是一个从实验室制备到车间生产的过程。然而,菌种种类不同,生产产品品种不同,其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均有所差别,如营养、温度、酸碱度、氧等条件。因此,种子扩大培养应根据菌种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代谢旺盛和数量足够的种子。这种种子接入发酵罐后,会使发酵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对杂菌的抵抗能力增加,对发酵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种子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种子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接种后在发酵罐中能迅速生长;②生理性状稳定;③菌体总量和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④无杂菌污染(不带杂菌);⑤生产能力稳定。

第一节种子制备

种子制备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如图):

a、

b、

①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面培养等

或液体摇瓶培养。

②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

一. 实验室种子制备

在砂土管或冷冻干燥管内保藏的菌种以无菌的方式接至适合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成熟后挑选正常的菌落再接一次试管斜面。对那些产孢能力强、孢子发芽生长繁殖快的菌种可以采取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方法,孢子可直接接入种子罐,从而简化了操作,减少了操作步骤,同时也减少了染菌的机会。例如生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采用大米或小米作为固体培养基,取一定量装入250ml 茄子瓶中进行灭菌,米粒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好,米粒不能粘也不能散,灭菌冷却后接入孢子悬浮液,在25~28℃ 培养4~14天。培养期间,还要经常翻动,保持通气均匀。培养结束后,或接入种子罐,或以真空抽去水分至10%以下,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种,如产链霉素的灰色链霉菌,产卡那霉素的卡那链霉菌都是以摇瓶液体培养法。孢子接入含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在摇床上恒温振荡培养,生长出的菌丝体作为种子。

不产孢子的细菌,如生产谷氨酸的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以32℃培养18~24小时的斜面移入250ml 茄子瓶斜面培养基上,或摇瓶培养基上,32℃培养,12小时后可接入种子罐。

生产啤酒的酵母菌一般保存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斜面上,4℃ 冰箱保藏。3~4个月移种一次,再接种至10ml 麦芽汁试管中,25~27℃ 保温培养2~3天后,扩大至含250ml 麦芽汁的500ml 三角瓶或含500ml 麦芽汁的1000ml 三角瓶中。25℃培养2天,再移至含5~10L 麦芽汁的卡氏罐中,15~20℃ 培养3~5天,再接入发酵罐,因是好氧性菌(菌体增殖期间),所以要通气。具体流程如下:

二.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实验室制备的孢子斜面或摇瓶种子移接到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种子罐培养一方面使菌种获得足够的数量,另一方面种子罐中的培养基更接近发酵罐培养的醪液成分和培养条件,譬如通无菌空气,搅拌形式等等,以使菌体适应发酵环境。

种子罐的接种方法一般根据菌种种类而异。孢子悬浮液一般用微孔接种法接种,摇瓶悬浮液种子可在火焰保护下接入种子罐,也可以用差压法接入。种子罐之间或种子罐与发酵罐之间的移种,主要用差压法,通过种子接种管道进行移种,移种过程中要防止接受罐表压降为零,因为无压会引起染菌。

1.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罐的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这要根据菌种生长的特性、孢子发芽速度和菌体繁殖速度,以及发酵罐的容积而定。对于生长快的细胞,种子用量的比例少,即需要的接种量少,所以相应的种子罐也少。如谷氨酸生产中,茄子瓶斜面或摇瓶种子接入种子罐于32℃培养7~10小时,菌体浓度达到108~109个/ml,即可作为种子接入发酵罐,这称为一级种子罐扩大培养,也可叫作二级发酵。生长较慢的菌种,如青霉素生产菌,就需要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也可称为三级发酵。一般50m3发酵罐都采取三级发酵。如果是实验室的中试(5~30L),可以通过直接孢子或菌体接入罐中发酵,即一级发酵。

种子罐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便于控制,而且可以减少多次移种可能发生的染菌机会。当然,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延长菌体在发酵罐中生产产物的时间,缩短种子增殖的非生产时间,提高发酵罐的生产率(产物/ml·h)。

此外,种子罐的级数的减少也可通过改善工艺条件,改变种子培养条件,加速菌体的增殖。

2. 接种种龄和接种量

①接种龄:

接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在种子罐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量增加,基质消耗和代谢产物积累,菌体量不再增加,逐渐老化。因此,选择适当的种龄接种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接种龄一般以菌体处于生长旺盛期,即对数生长期最合适。如果种子过于年幼。接入发酵罐后,会出现前期生长缓慢,整个发酵周期拉长,产物开始形成的时间推迟,而过老的种子也会出现使生产能力下降而使菌体自溶的现象。

对于不同菌种,不同产品品种,不同工艺条件,其接种龄也不相同,具体的生产,接种龄要进行多次试验,从发酵产品产量的多少,即产率大小来确定最适接种龄。

②接种量

接种量指的是移入的种子悬浮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大多数发酵的最适接种量为7~15%或更多。啤酒生产发酵的接种量为5~10%,谷氨酸发酵接种量仅为1%。

接种量大小取决于生产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大接种量可以缩短发酵罐中菌体数达到高峰的时间,可以提早形成产物。这是因为种子液中含有胞外水解酶类,种子量大,酶量也多,有利于对基质的作用和利用,同时菌体量多,占有绝对生长优势,可以相对减少杂菌的污染生长机会。但接种量太大,也会造成菌体生长过速,溶氧跟不上,从而影响产物的合成。

3. 种子质量的判断

由于菌种在种子罐中的培养时间较短,使种子的质量不容易控制,因为可分析的参数不多。一般,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取样,测定其中的部分参数来观察基质的代谢变化以及菌体形态是否正常。例如酒精酵母的种子罐,一般定时测酸度变化、还原糖含量、耗糖率、镜检等,镜检内容包括测酵母细胞数、酵母出芽率、酵母形态(整齐、大小均匀、椭圆形或圆形)、是否有杂菌等。

三.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原材料质量

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种子的质量不稳定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一致造成的。有些原材料如麸皮,是用来配制产孢子斜面培养基的。制备霉菌培养基的大米、小米等会因产地、品种、加工方法及颗粒大小不同而使孢子质量受到影响;蛋白胨、琼脂的质量、水质的硬度、污染程度等对生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最直观,最显著。如培养温度高于或低于种子的培养温度范围,会使菌种生长过快或过慢,造成菌体过早衰老自溶或拉长培养时间,而影响生产。所以要控制菌体的培养温度在最适的范围内。湿度对产孢子的菌种影响很大,这一湿度是指培养基的湿度,有时也包括空气湿度。如制白酒酒曲时,空气湿度会影响曲中各种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在生产抗生素菌种时,孢子就会受湿度的影响而使其生长快慢不一。通气量对于好气性菌体的生长和质量是

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些菌种的通气量甚至可能影响到它们的代谢途径。如酒精酵母,在通入足够的空气时会利用培养基中的糖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而在通气不足或完全不通气时,则使糖代谢进入无氧代谢(EMP)途径,合成酒精成分。青霉素的菌种在培养时必须通过足够的空气,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数量和活力,从而减少发酵液的产率。所以不同的菌种,对通气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3.斜面保藏时间

斜面的保藏时间对菌种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抗生素中土霉素生产菌的孢子斜面在培养4天后放入4℃冰箱保藏,在7~8天时就开始自溶了,而培养了5天后再冷藏,20天都未发生自溶。此外,冷藏时间过长会使菌体的活力下降。

第二节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种子质量的优劣是通过它在发酵罐中所表示的生产率体现的。因此必须保证生产菌种的稳定性,在种子培养期间保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无杂菌浸入,从而获得优良的种子。

1.菌种稳定性的检查

生产中所用的菌种必须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不能有变异种。尽管变异的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这一危险。所以,定期检查和挑选稳定菌株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方法是:将保藏菌株溶于无菌的生理盐水中,逐级稀释,然后在培养皿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长出菌落,选择形态优良的菌落接入三角瓶进行液体摇瓶培养,检测出生产率高的菌种备用。

这一分离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保藏菌种,并且一年左右必须做一次。

2.杂菌检查

在种子制备过程中,每移种一次都需要进行杂菌检查。一般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或平板培养试验,即将种子液涂在平板培养皿上划线培养,观察有无异常菌落,定时检查,防止漏检。此外,也可对种子液的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如取样测其营养消耗速度、pH变化、溶氧利用情况、色泽、气味是否异常等等。

第三章灭菌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特别是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要求在没有任何杂菌污染的情况下进行,而生物反应系统中又常常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滋生杂菌,从而使生物反应受到破坏,产生的不良后果一般为:

1. 使生物反应的基质或产物,因杂菌的消耗而损失,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

2. 杂菌也会产生代谢产物,这就使产物的提取更加困难,造成得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

3. 有些杂菌会分解产物,使生产失败。

4. 杂菌大量繁殖后,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使反应异常。

5. 如发生噬菌体污染,生产菌细胞将被裂解,使生产失败。

正因如此,大多数培养过程要求必须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必须对生产设备及参与反应的所有介质(生产菌除外)进行灭菌处理。

第一节灭菌的方法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常用方法如下:

(1)化学药剂灭菌:

某些化学药剂能与微生物细胞物质发生反应而具有杀菌作用。如甲醛、氯(或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环氧乙烷、季铵盐(如新洁尔灭)等。因化学药剂也会与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产生作用,而且加入培养基中后不易去除,所以化学药剂灭菌不用于培养基灭菌。

(2)射线灭菌

紫外线、高能电磁波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高能粒子能起到灭菌的作用。波长为2.537×10-7的紫外线有灭菌效果。但由于其穿透力低,所以只用于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X射线和由Co60产生的γ射线也可灭菌。

(3)干热灭菌

160℃保温1 h。主要针对必须保持干燥的实验器具或材料(培养皿、接种针、固定化细胞用的载体材料等)。

(4)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为最基本的灭菌方法,因为蒸汽穿透能力强,且在冷凝时放出大量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3调式.docx

教学内容:一,调的概论 二,调与调式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调与调式的区分 二,调名和调号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的记忆和掌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概论 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 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的。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这种有一定关系的 音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就构成了调以及调式。 调与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了不同体系的调式。各种调式固其音阶结构、调式与 音阶的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由于音体系的不同,对 调式与音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传统音乐中,调式与音阶是分属两个层次的概念,调式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调式主音也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这将在以后另行讨论。 大小调式是调式体系的一种。它包括自然大小调式、和声大小调式与旋律大小调 式,以及由此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调式的总和,一般通称为大小调体系。自17 世纪起,大小调式在欧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也应用于其他地区。 通常在阐述大小调式时,常将调式的中心音(即调式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各音一起,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并将其称之为调式音阶。由于大小调式体系的调式主音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调式与音阶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因之,其调式音阶也可简称为音阶。 调式的名称是用音名来标记的,调式主音的音高是何音名,即以该音名的作为该 调式名,例如“C大调”(或“C调”),“C”就是该调式主音的音高,“大调”

则是“大调式”的简称。因此,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也称“调高”,调式又常简称为“调”。调式和调高的结合,通常叫做“调性”。二,调与调式 (一)调 调,是指音乐的旋律存在的一定的音高位置,不同的调就代表了不同的音高位置,它是音乐所存在的基础,任何有调性音乐都是依存于某一个调的。“调”这个字有多重意思,它既可为理解为调高,即音高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调式,即音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还常常指曲调,即音乐的旋律。 (二)调式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稳定音),并按照一定 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在调性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音乐体系,它主要反映了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调式中,每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半音(小二度)关系、也 可以是全音(大二度)关系、还可以是增二度、小三度等关系。这种不同音高关 系的音组合在一起,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相互的倾向性。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的音能够给人以稳定感,叫做稳定音,其它的音不具备稳定感,叫做不稳定音。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程度是不相同的,以主音最为稳定,所以主音具有中心音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在运动中是有组织、有规律的,并且有一个中心音(主音),还有仅次于主音稳定性的音,有的音表现出稳定或相对稳定,有的音 则不稳定。归纳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若干个不同音高而有组织的音,按照 一定的关系(音高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叫调式。在调式体系内的这个中心音就叫做主音。 乐曲的结束音,一般都是主音,也有少数例外。有时为了表现乐意未尽、音 乐尚末结束,而让音乐故意不结束在主音上,有意结束在属音(主音上五度)或 其它的音上,造成一种不完满的感觉,让人继续回味。也有开放式的乐段,它的 结束音并没有落在主音上,这就意味着还有一个乐段紧接其后。 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或“调式音阶”。不同的调式,它的音阶结构是不相同的。

基本乐理教案

基本乐理教案 第一章乐音体系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3、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2---- c5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基本音级: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CDEFGAB) (2)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3)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E--bG等。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试题答案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 1.决定摇瓶溶氧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摇瓶溶氧量?答:⑴摇瓶的透气性:8层纱布,纱布透气性越好,摇瓶溶氧量越大。⑵摇瓶的转速:转速越大,培养基流动越剧烈,增大与气体接触面积。⑶培养基的粘稠度:粘稠度越大,氧气越难进入,溶氧量越低。 2.采用磷钼蓝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植酸酶活性实验中,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试解释其原因。 答:①磷钼蓝受热,易被氧化成蓝色还原物。②植酸钠中含杂质磷太多。 3.红曲米发酵实验中,为何要添加酸水?无菌酸水如何制得?答:是为了洗脱菌种,同时为红曲霉生长创造酸性环境。 制备:取一烧杯的蒸馏水,往水中加入乳酸并调PH至4.0.然后取10ml配制好的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密封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即可得到无菌酸水。 4.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何选用植酸钙而不选用植酸钠? 答:钠盐易溶解、钙盐难容,易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 5.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什么不将脱氧胆酸钠溶液

和氯霉素眼药水加入到筛选培养基中一起灭菌? 答:①脱氧胆酸钠会与铁盐高温时反应。②细菌性抗生素、自身就是杀菌的,且本身无菌,也不能灭菌。 6.请详细说明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 答:以植酸钙为唯一磷来源的选择培养基,同时以透明圈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的黑曲霉 7.产植酸酶黑曲霉的摇瓶发酵实验中,摇瓶的作用有哪些?答:①气体和营养分布均匀②温度保持恒定③代谢产物分散④避免影响其他菌丝生长⑤防止细胞沉淀 8.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若显色后的反应体系测定吸光度值为2.23,说明什么问题?该如何调整实验方案? 答:浓度过大,该稀释。 9.植酸酶活力测定时做标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标线是反应吸光度与无机磷浓度之间的关系,待我们测的样品吸光度后即可在标线上读出对应无机磷浓度,从而进行酶活计算。 10.简述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答:①向锅内注入水至三脚架上边缘、预热。 ②放入物品,将直排气管并放入排气槽。 ③关盖,拧紧对应螺栓,打开开关加热 ④待压力达到0.05MPa,排冷空气,归零。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 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ueer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ueer教案新人教版 一、看图说话,认读正音 如,教学复韵母 ie。出示椰树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若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椰树。 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随机正音,并出示复韵母 ie。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 i 音,紧接着发 e 音,而不是 e 音。 出示 ye。学生认读。与 ie 比较学习。 出示 ye 的四声,学生认读。找相对应的汉字。 二、重点指导特殊韵母 1、游戏导入:比一比,谁最灵: 教师说“眼睛、鼻子、眉毛、额头、耳朵”,学生用手指点,看谁的动作又快又正确。最后点到耳朵,告诉学生耳朵的“耳”的第一声就是 er 的读音。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配以手势。 2、告诉学生 er 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3、读准 er 的四声。er 有哪些汉字朋友呢?(儿童的“儿”、月儿的“儿”、而且的“而”、一二一的“二”、鱼饵的“饵”)三、拼读练习,游戏激趣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两人分工,分别扮演声母和韵母,看课件说:

我是声母n,我是韵母 ue,拉起手来就是音节 nue;再小组汇报表演;最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表演拼读游戏。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练习拼音,再自荐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学习。先找一找拼读规律:小 u 见到 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练习拼读;最后汇报学习情况。 四、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探究图意: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学生练习说话。在说话时引出音节。练习拼读音节词语。 五、语境识字,巩固拼音 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新学的字母和音节,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八个汉字。

(完整版)发酵工程与设备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技术学的原理,大规模(工厂化)培养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生产生物量或产物的科学。发酵工程可分为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 生产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量); 生产微生物的酶;●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产基因重组产物;?将一个化合物经过发酵改造其化学结构——生物转化。 2.什么叫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哪些生长时期形成的?其与初级代谢产物有什么关系? 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原料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对自身无明确生理作用的代谢产物叫次级代谢产物。关系:先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后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次级代谢是初级代谢在特定前提下的继续与发展。 3.发酵过程有哪些组成部分? 用于菌种扩大培养和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发酵罐和辅助设备的灭菌;●足量的高活性、纯培养的接种物;?在适宜条件的发酵罐中培养菌体生产产物;?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生产过程的废物的处理。 第二章 1.发酵工程菌株的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自然选育:自发突变率低,变异程度较轻微,变异过程十分缓慢;自发突变不定向,负向变异可能性大,正向变异可能性小 诱变育种:方法简单,快速,收效显著。 原生质体融合:打破种属间的界限,提高重组频率,扩大重组幅度。 杂交育种: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扩大变异范围,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基因工程育种:按人们的愿望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 2.发酵工程对菌种有何要求?菌种的分离和筛选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要求:能大量高效合成产物;发酵培养基原料廉价;培养条件容易控制;易于液中提取产物;不易污染其它杂菌和噬菌体;无毒无害;性能稳定,不易退化

基本乐理教案(我的乐理)答案

基本乐理教案 (邵阳师范陈华,539班、540班教案)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 重点难点: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2---- c5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 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第五章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doc

第五章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发酵工程的概念(知道)。 (2)发酵工程中培养基的配制、菌种选育、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相关内容(知道)。 (3)有关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内容(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学习发酵工程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有关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并服务于社会的STS 意识。 3.能力方面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菌种选育、发酵条件控制等相关内容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对谷氨酸发酵实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了解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2)让学生收集有关发酵工程应用的资料,并相互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知识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 2 .教学难点:有关发酵工程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些内容中涉及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杂菌污染对发酵工业造成的危害以及发酵条件对菌种代谢途径的影响等多点知识,比较繁杂,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及发酵的的示意图的投影片,影响谷氨酸代谢途径的因素表格及谷氨酸发酵所用培养基的成分的表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设计思路 1.前期知识准备: (1)复习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及其人工控制的内容。 (2)复习有关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内容。 (3)复习有关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代谢产物等内容。2.通过讨论谷氨酸发酵过程,使学生了解从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到产品生成等简要的发酵生产过程,了解发酵生产的主体设备发酵罐及其控制部分,并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 3.通过分析、讨论有关发酵过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培养基的配制、菌种选育、灭菌、扩大培养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相关知识。 4.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总结出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的知识。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出新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微生物的代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微生物细胞内所发生的全部的化学反应。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而且,这些代谢产物又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发酵工程”。

ie ue er教学设计

ie ue er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30、31页 二.教材分析: 《ie u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1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情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要学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第二部分是声母与ue的拼读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第四部分是看图认字读句子,句子表达了图意,同时启发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要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 、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4、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字、儿歌。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老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我创设了和丁丁一起去海南岛游玩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拼音教学即将结束了,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拼音的方法,教师就不用一一地讲解,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师生交流、适当讲解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方言的影响,er的发音是难点,声母与üe的拼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可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ü两点省略的拼音规则。 五.教学重点: ie üe er 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r的发音 六.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会复韵母ie üe 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让学生掌握ie üe和其他声母相拼的规律,初步练习拼读音节。第二课时继续训练音节的拼读,学习文中的句子、儿歌,感情朗读,并学会文中的8个生字;指导三个复韵母的书写。 七.课前准备:与教案相关的课件;写有声调的ie üe er ye yue的卡片;文中老爷爷图的音节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3.初步进行ie ue 的拼读练习。 教学重点:

完整的乐理教案

第一章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乐术语、乐谱记号、五线谱的构成、音符、节奏节拍、装饰音等知识。为以后的五线谱的 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1、音乐术语的理解 2、音的力度标记 3、反复记号的使用 4、连线的作用 5、各种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6、各种节拍以及其强弱律动规律 7、音值组合法,根据拍子划分小节 8、节奏、节奏型 9 、装饰音及其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的掌握 2、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3、节拍的强弱关系 4、装饰音及其演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时安排:14学时 授课内容:绪论 乐理课视唱课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乐理视唱课是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联系视唱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谱,是学习基本乐理初级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努力、认真地学好,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理解并掌握各种正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些书面文字或机械地套搬理论教条。 实践证明,五线谱是已知各类乐谱中记谱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且被运用得最广泛的乐谱之一,它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由四线谱演变而来的。今天五线谱作为基本工具,是全球范围内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的人们最熟悉的一种乐

谱不仅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基本乐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第一节音乐术语 要学习五线谱,必须首先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不仅是基本乐理学习中的必备课程,也是各种音乐工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整体学习的重要环节。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便是音乐术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是学习音乐的主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演唱者和演奏者准确的掌握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都在速度上、力度上、表情上提示人们该如何去演奏和演唱,因此掌握音乐术语就非常的重要,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本书介绍的较常见的音乐术语详见P3—7页, 音乐术语来自于不同的外国语汇,它们是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而逐渐为人们进行音乐工作时所惯用的,它们分别源于法、意、德、拉丁文等文字。我们挑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较典型、较常用的术语,并不是全部。而只有对它们做到熟悉并领会其用途才能在音乐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并解释音乐的内涵。 课外作业: 1.熟练地辨认各种(本书所列出的)音乐术语。 2.默写或背出这些术语。 教学后记:

发酵工程

课题22: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一、【自主学习】 (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谷氨酸发酵: 1、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等。 2、培养基:(1)按物理性质属培养基;(2)按化学成分属培养基; (3)培养基中除水、无机盐外,碳源由提供,氮源来自,生长因子为。(4)培养液配制完成后,投放到发酵罐中,通入的蒸汽进行灭菌,冷却后,在条件下加入菌种,即为接种。 3、发酵过程: (1)氧气供应:谷氨酸棒状杆菌是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并搅拌。搅拌的意义是及 。 (2)温度:℃;(3)pH:;(4)时间:h。(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为人生产有用的产品或 直接把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新技术。 2、内容: (1)菌种的选育:方法为、及,其中的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可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的产品。 (2)培养基的配制:要根据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且配方要经过 后才能确定。 (3)灭菌:发酵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将会导致甚至,因此及均需经过严格灭菌。 (4)扩大培养和接种:要将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经过达一定数量后再进行接种。 (5)发酵过程:这是发酵的中心阶段,此过程中除需随时取样检测外,还要及时 以满足菌种的,同时要严格控制 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 而且会。如谷氨酸发酵中当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其中对溶氧的控制可通过及调节;对pH的控制可通过 及在培养基中加调节。 (6)分离提纯:发酵工程产品有两类,即和。如果产品是,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如果产品是,可采用等方法提取,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才能成为正式产品。 (三)发酵工程的应用:

ieueer教案教学设计

ie ue er 教案教学设计 《ie üe er》教学设计 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柯丽华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要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来学习,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显然是后者。通过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通过“看插图---读准音---记清形---拼音节---想汉字”的步骤,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3个复韵母ie üe er,读准音,记清形,熟练拼读音节。 2、能根据图画正确拼读双音节词,进一步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 3、继续运用“看、读、记、拼、想”的方法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课件显示:拼音乐园的上空

飘着不同颜色、图案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 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老师就点击哪个,不过,气球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读给大家听,读对了,才会有掌声送给你哟。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创设出“拼音乐园”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使其轻松愉快地投入下面的学习。) 二、学习ie üe er 1、师:孩子们,摘下了漂亮的气球后,想继续往前走吗?可是拼音家族有三个复韵母不高兴了。他们说,你们必须认识了我们,闯过了“智力关”,才能继续往前走。请回忆前面我们是怎么学习汉语拼音的? 总结方法: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拼一拼、想一想 2、出示第一幅图: 看一看:图上画着什么?(两片红红的枫叶) 读一读:ie怎么读?能说说它的发音方法吗?(口型由i快速滑向ê发出来的。) 记一记:看看谁是亮眼睛,能很快记住它?(i在前,e在后,挨在一起ie、ie、ie。) 拼一拼:声母哥哥x来了,它要和韵母iě做朋友,你能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ieveer名师教学教案(2020年度~)

11.ie üe er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 、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4、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字、儿歌。 教学重点: ie üe er 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r的发音 教学时间: 9.28 课前准备:与教案相关的课件;写有声调的ie üe er ye yue的卡片;文中老爷爷图的音节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丁丁。(课件显示) 国庆节放假的时候,丁丁准备跟爸爸、妈妈到海南岛爷爷家里去玩,拼音宝宝也吵着要去,瞧,他们出来了!(课件显示:ui ou ai ei ao iu)2.来,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生齐读) 3.丁丁说:“别吵,别吵!乖乖地排好队,我就带你们走!” 谁来帮拼音宝宝排排队?(指名生回答) 我们把这一队拼音宝宝叫做——(复韵母)【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今天,我们就跟着丁丁一边游海南,一边学拼音,好不好?让我们带上拼音宝宝出发吧!飞机“嗖”一下就飞到了海南。哇!海边的风景真美啊!丁丁一边看(课件显示椰子图),一边听(课件显示耳朵图),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显示月亮图)。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到什么了?(指名回答)2.是啊!丁丁身边的拼音宝宝也跳出来了:“这里藏着我的复韵母兄弟呢!你们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复韵母:ie ue er) 3.大家仔细看看图,想一想,这三个复韵母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试读) 4.全班反馈交流 你会读哪个复韵母?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 ie: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i和e在一起,就变成了ie,这个ie就是椰子树的椰,) * ue:ie和ue中的e发音是一样的,可以迁移,前面是i就是ie,前面是u就是ue。 (ie和ue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重点还是ie和ue的区别,发音上没有什么难点,可采用优等生带读,老师范读,指名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巩固。) * er:这个复韵母可有意思了!你们看,里面藏着一个声母呢!这里的r可不读原来的音了,老师教你们一个口诀:“er中看到r,舌头卷一卷。”er 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er的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修订版)精选.doc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 课型:单一课 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认识乐理: 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将只能听却看不见、 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 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 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答 师:归纳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发酵工程与设备 教材

发酵工程与设备 第一章绪论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面临的食品、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艺学,最初是由一位匈牙利工程师Karl.Ereky于1917年提出的。当时他提出的生物技术这一名词的涵义是指甜菜作为饲料进行大规模养猪,即利用生物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现在的生物技术的定义为: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技术,他涉及的基础学科有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下图为生物技术与基础学科关系的示意图。它逐渐成为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术产业,它的生命力在于他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影响。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发酵工程由于涉及到生物催化剂,因而与化学反应有关。由于生物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为社会服务,因而该生产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亦称为生化反应过程)。 在发酵技术中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即有生化催化剂参加),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主要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以前如酒类的酿造。而人类有意识地利用酵母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是在19世纪。当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品有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初级代谢产

ieueer教学设计

县级教学研究课 ie üe er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余筱璇 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能认清形,读准音,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读准其四声。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ie üe er的发音。 教学难点 er的发音,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 (出示课件:蛋糕)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呀?想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今天是我们的拼音宝宝e的生日,(出示课件:e戴了顶皇冠或生日帽)拼音王国的许多朋友都来向他祝贺了,让我们今天为e宝宝当迎宾使者,好吗?快看看,有哪些客人到了,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iüɑi ei ui ɑo ou iu) 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今天还会有几位新朋友来参加拼音宝宝e的生日聚会,可是这几位朋友长什么样儿,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迎接客人呢?别着急,我们请几幅插图来帮忙。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的音形及四声 1.学习复韵母ie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课件出示:一棵椰树)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椰树的“椰”的发音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的名字,注意看清老师口型的变化,听清老师的发音。(出示卡片) (2)教师范读,(提示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的滑动)学生跟读。 (3)指名读。(相机纠正发音及鼓励声音洪亮的孩子当小老师) (4)开火车读。 (5)教顺口溜。师:余老师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记住新朋友,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请跟我读:椰树椰树ie ie ie 你还能编出别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ie的读音和样儿吗?(相机表扬:了不起,你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新朋友的样儿。) 师:让我们一起拿出小手画声调符号读读他的四声吧。 再把新朋友的名字读三遍吧!(贴上卡片) 2.学习复韵母üe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课件出示:月亮) 问:天空中挂着什么? 师:把月亮的“月”读得平平的就是第二位新朋友的名字。 要读准新朋友的名字,就一定要注意发音口型。跟老师做口型,不出声。(出示卡片)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口型)学生跟读。 (3)指名读。师:点兵点将。生:点到谁就是谁。 (4)师:你能编顺口溜记住我们的新朋友吗?(贴上卡片) 生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记üe。(月亮月亮üeüeüe,月饼月饼üeüeüe, ü前e后üeüeüe) (5)创设情境复习ie üe (出示课件:ie üe)瞧,我们的两位新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相约来到了e宝宝的家,迎宾大使们,可别把他的名字叫错了呀!女孩子来迎接第一位朋友,(女生读)男孩子来迎接第二位朋友(男生读)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学习特殊韵母er

钢琴课乐理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乐术语、乐谱记号、五线谱的构成、音符、节奏节拍、装饰音等知识。为以后的五线谱的 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1、音乐术语的理解 2、音的力度标记 3、反复记号的使用 4、连线的作用 5、各种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6、各种节拍以及其强弱律动规律 7、音值组合法,根据拍子划分小节 8、节奏、节奏型 9 、装饰音及其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1、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的掌握 2、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它们的时值 3、节拍的强弱关系 4、装饰音及其演奏 授课内容: 乐理课视唱课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乐理视唱课是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联系视唱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谱,是学习基本乐理初级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努力、认真地学好,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理解并掌握各种正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一些书面文字或机械地套搬理论教条。 实践证明,五线谱是已知各类乐谱中记谱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且被运用得最广泛的乐谱之一,它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由四线谱演变而来的。今天五线谱作为基本工具,是全球范围内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的人们最熟悉的一种乐谱。我们的乐理教学也理所当然地以此为主。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学好五线谱不

仅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基本乐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第一节音乐术语 要学习五线谱,必须首先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不仅是基本乐理学习中的必备课程,也是各种音乐工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整体学习的重要环节。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便是音乐术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是学习音乐的主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演唱者和演奏者准确的掌握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都在速度上、力度上、表情上提示人们该如何去演奏和演唱,因此掌握音乐术语就非常的重要,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本书介绍的较常见的音乐术语详见P3—7页, 音乐术语来自于不同的外国语汇,它们是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而逐渐为人们进行音乐工作时所惯用的,它们分别源于法、意、德、拉丁文等文字。我们挑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较典型、较常用的术语,并不是全部。而只有对它们做到熟悉并领会其用途才能在音乐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并解释音乐的内涵。 第二节各种不同的乐谱记号 一.小节、小节线 小节是音乐最常规的节奏组织单位;小节线则是小节的划分标记。大多数的音乐或节奏进行是被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组织并标记出来的。 二.连线 我们会在许多乐谱中看到这种记号,它们不是乐谱的装饰品,而是乐谱中最重要的记号之一。 一般情况下,连线有以下几种作用: (1)legato:表示在演奏或演唱时必须做到连贯: (2)同音连线:又称延音线。在两个音高完全相同的音符中间出现连线,则第二个音不再发响,而是连过去演奏(延音)。 (3)演奏法:如弦乐的弓法;钢琴的手腕连奏等。 演奏时注意: a、弦乐器演奏必须用连弓(中间不能换弓法) b、钢琴等键盘乐器必须用手腕连奏(连腕),中途手不能抬起(另外,在管

发酵工程与设备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就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就是应用生物学、化学与工程技术学的原理,大规模(工厂化)培养动植物与微生物细胞,生产生物量或产物的科学。发酵工程可分为上游工程、中游工程与下游工程。 生产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量); 生产微生物的酶;●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产基因重组产物;?将一个化合物经过发酵改造其化学结构——生物转化。 2、什么叫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就是微生物在哪些生长时期形成的?其与初级代谢产物有什么关系? 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原料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对自身无明确生理作用的代谢产物叫次级代谢产物。关系:先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后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就是次级代谢的基础;次级代谢就是初级代谢在特定前提下的继续与发展。 3、发酵过程有哪些组成部分? 用于菌种扩大培养与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发酵罐与辅助设备的灭菌;●足量的高活性、纯培养的接种物;?在适宜条件的发酵罐中培养菌体生产产物;?产物的提取与纯化;?生产过程的废物的处理。 第二章 1、发酵工程菌株的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自然选育:自发突变率低,变异程度较轻微,变异过程十分缓慢;自发突变不定向,负向变异可能性大,正向变异可能性小 诱变育种:方法简单,快速,收效显著。 原生质体融合:打破种属间的界限,提高重组频率,扩大重组幅度。 杂交育种: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扩大变异范围,具有更强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基因工程育种:按人们的愿望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 2、发酵工程对菌种有何要求?菌种的分离与筛选基本流程就是怎样的? 要求:能大量高效合成产物;发酵培养基原料廉价;培养条件容易控制;易于液中提取产物;不易污染其它杂菌与噬菌体;无毒无害;性能稳定,不易退化

发酵工程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1.发酵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发酵工程:主要指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菌在人工生物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而获得产物的工业过程。 发酵工程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利用微生物的特点:(1)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强、渗透压、酸碱度等条件有极大的适应能力。(2)有极强的消化能力。(3)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2.发酵工业发展的有哪几个阶段及大致年代? 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2第二代(近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青霉素的发现与大量需求;3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1982,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利用工程菌生产的人胰岛素问世 3.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举出6个以上(三个不同领域)发酵生产的产品。 1、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奶酪、酸奶味精2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青霉素、金霉素3、在轻工业中的应用:制干酪、果汁4、在化工能源中的应用:乙醇、甘油 5 业中的应用:杀虫剂、根瘤菌6、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污水处理 4、发酵罐的特征及类型:特征:1发酵罐应有适宜的径高比2发酵罐受一定的压力3其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4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污垢堆积,保证灭菌彻底,防止污染5.发酵罐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6搅拌器的轴封要严密,以减少泄露类型:1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好氧和厌氧2按发酵罐的设备特点分类:机械搅拌通风和费机械搅拌通风3按容积分类:实验室发酵罐、中试发酵罐、生产规模发酵罐4按操作方式分类: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5按生长环境分类:悬浮生长和支持生长6 超滤发酵罐 4、什么是气升式发酵罐,什么优点? 气升式发酵罐:是指借助气体上升的动力来搅拌的发酵罐。优点:1气体从罐体的下部通入,可带动流体在整个发酵罐内循环流动,使反应器内的溶液混合均匀。2由于不用机械搅拌桨,省去了密封装置,使污染杂菌的机会减少,同时降低了机械剪切作用对细胞的伤害3由于液体循环速度快,反应器内的供养和传热都较好,利于节能 5、工业发酵常见的发酵方式有哪些,其主流发酵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方式:1根据微生物需氧和不需氧:好氧和厌氧2根据培养基固态和液态: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3根据发酵位置是表面和深层:表面发酵和深层发酵4根据菌种是否被固定:游离发酵和固体发酵5根据发酵间歇或是连续: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6根据所用菌种是单一或多种:单一纯种发酵和混合发酵 主流发酵方式:好养、液体、深层、分批、游离、单一纯种发酵方式结合进行的 6、连续发酵的特点及不足有哪些? 特点: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增加了生产效率,是产品更有商业性竞争 不足:1连续发酵运转时间长,菌种多退化,容易污染,其培养基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发酵2 工艺中变量较分批发酵复杂,较难控制和扩大3在大规模生产中,次级代谢产物难以利用连续发酵 7、什么是固态发酵和混合发酵?发酵液的特点? 固体发酵:是指利用古体培养及进行微生物的繁殖混合发酵: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共用一种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液的特点:1发酵液大部分是水,一般含水量达到90%---99% ,发酵液中发酵产物浓度较低2发酵液中的悬浮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质的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