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吴鉴洪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前面一课了解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现在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形状与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之前已经了解了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还不是一知半解,所以要通过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深入了解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科学原理,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到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

2.通过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2.明白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创新的动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分组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每组1盒垫圈,1个固体胶,4张A4纸、瓦楞纸(5层)每组一份、架纸梁的盒子两个。

2.每组实验记录单一份。

3.制作配合教学用的ppt课件一份。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旧知:

①我们学习了《抵抗弯曲》一课,知道横梁是要立着放还是平着放抗弯曲能力强?

②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③增加纸梁厚度与增加纸梁宽度比较,哪个抗弯曲能力增加更明显?

2.问题引入:增加纸梁厚度和宽度都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时也增加横梁自身重量。有什么方法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就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呢?(生:改变材料的形状。)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 设计纸梁形状。

师: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很快用不锈钢作出各种形状,但我们可以用纸来代替。看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从你们的方向看过来,它是什么形状的?(“一”字形的)那你能不能改变这个形状呢?能想到哪些形状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就以这几个形状为例,请大家充分运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做一回小小建筑师,在不改变这张纸的长度的情况下(我们统一以长方形卡纸的长为纸梁的长)做出属于自己的桥梁,记录员把你们这一组的结果记录在我们的科学记录单上,听明白了吗?那开始吧!(教师巡视,观察折法)

2.小组实验设计

师:纸梁形状我们现在设计好,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做实验)

师:说得好,做实验!那我们的实验到底要怎么做呢?用什么来测试各种形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呢?(垫圈)

师:那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者不变的条件是什么?)(桥墩之间的距离和高度,放垫片时手的高度)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大家一定要注意哦!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出示PPT)请一位学生读一遍。

3.学生分组实验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组长把材料放回原处,记录员到讲台的小黑板上写上自己小组的测试数据,以便汇报。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分享你们组的成果?

请拿着你们小组的记录单和纸梁上来展示。

师:看我们各小组的数据。纸的原形是什么形?我们测出各种形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数据要与“一”字形的比较,发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改变了形状的纸梁,它们的抗弯曲能

力有什么变化?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板书: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小组讨论:为什么改变材料也能改变抗弯曲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教师点拨:把薄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三)瓦楞纸的研究

1.出示鸡蛋,问:如果鸡蛋从高处落下会怎么样?(破碎)现在老师给你提供一张纸,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碎呢?

看老师演示实验。

2.探究鸡蛋不碎的原因。为什么鸡蛋不会碎?纸的形状跟我们实验哪个形状相似?(W形)

3.出示瓦楞纸。PPT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包装箱就是由这种材料制成的,我们把这

种材料叫瓦楞纸板。

4.小组探究瓦楞纸:各组长上台领取一块瓦楞纸。我们应该怎样观察瓦楞纸?

我们先从外面观察瓦楞纸的结构,然后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里面的结构是怎样的。

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5.提问: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补充讲解)具有什么特点?(板书:瓦楞纸具有

抗弯曲能力强的特点。)

(四)课外拓展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通过改变形状的方法增强抗弯曲能力?

(五)巩固练习

(六)总结: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附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瓦楞纸板具有抗弯曲能力强的特点。

附教学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教学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前面一课了解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现在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有效的生成。从而得到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了解相关物品的科学原理,解决实际应用的难题。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我们首先从回顾旧知设疑引入课题。在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活动中,我们先让学生设计纸梁形状。在设计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在实验前先让学生说说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要注意测试的公平性,纸梁架空的距离一样,放垫圈的位置一样。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圆形的纸梁放垫圈时不太好放,还有放上几个垫圈很快就变成方形了,因此我们必须要统一测量标准。使探究活动数据更科学。实验完成后各小组测量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纸的原形是什么形?我们测出各种形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数据要与“一”字形的比较,发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改变了形状的纸梁,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变化?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不同。

在第一个探究活动完成后,紧接着出示一个鸡蛋和一张纸,问:如果鸡蛋从高处落下会怎么样?(破碎)现在老师给你提供一张纸,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碎呢?让学生展开想像学以致用,老师示范把一张纸做成圆锥形保护鸡蛋,让鸡蛋从高处掉落而不碎。接着设疑提问:这形状跟我们刚刚的纸梁实验中哪种形状相似,从而承前启后,引入“研究瓦楞纸的形状结构”活动。让学生通过接触并解剖瓦楞纸板,发现了五层瓦楞纸板的结构:第一层是直板,第二层是波浪形的,第三层是直板,第四层是波浪形,第五层是直板,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然后我们又引导学生的认识形状结构生活中实际应用。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都比较仓促,以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规范学生实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