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语文答案
(全)2021广东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
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
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
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
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
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
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
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
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答案
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与解析1.【答案】A2.【答案】D【解析】“汉字像魔块,有神奇的组词能力……汉字像幅画,是形义的结合体”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
3.【答案】A【解析】逻辑jí。
形近字有:编辑,通缉jī,作揖yī,舟楫jí4.【答案】D【解析】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1)中“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无形中就受到了很多影响”,应为“耳濡目染”。
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
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计划等。
5.【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和“造成的”删去期中一个。
C项句子歧义,“校长和其他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到底是校长和本校的其他领导,还是和别的学校的领导。
D项:重复,约数后面不用加“左右”6.【答案】D【解析】运用的比喻解析:A:帆代指船B:朱门代指富贵人家;冻死骨代指饥饿的贫困百姓C:丝竹指音乐;A案牍代指官场文书7.【答案】B【解析】“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
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
“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根据语境应用“反映”。
营造:主要用于一种抽象事物的构造。
打造:①制造(多指金属器物)①比喻创造或造就。
气氛、环境等都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这时可以说成:营造氛围、营造环境,但不可以说成是:打造气氛或建造环境。
可以是打造环境、打造一帮跟团队,比如: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浮躁:意思是指急躁,不够沉稳,引证解释指轻浮急躁。
语文适应性测试卷解析2021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科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
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
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1年广东高考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详解与评分细则
2021广东省一模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
首先,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
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
第三,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
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
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在西医看来,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时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西方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论,是科学。
是什么科学观呢?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
文艺复兴五百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中医不是这样提问题的。
它首先提出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
第二,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
第三,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
我们的误区就在这个地方。
一百年来,我们中医就努力地去走这最后的一条路。
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
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
“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气度要有这么大。
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
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汉书·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2021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作为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
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形成推荐列表。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
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
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
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量。
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
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着去关注相关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
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自由、信息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
(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材料二: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性和创造力。
2021届广东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 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式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 90% 以上。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
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而有独特优劳。
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艾。
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而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裁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
’‘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曲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
”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 日)材料二: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
例如,而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写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四句描写舞蹈的形容,写“闪光”,写“速度”,写爆炸的“动”,写收敛的“静”。
这位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
张旭当然从书法入手学习,但是使他有创作美学领悟的却是舞蹈。
杜甫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也看了张旭狂草,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新唐书·艺文传》里对张旭书写时的描述,也许更为具体传神——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酒”成为狂草的触媒,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
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颠与狂,是他们的书法,也是他们的生命调性,是大唐美学开创的时代风格。
杜甫诗中谈到张旭“脱帽露顶”,似乎并不偶然。
同时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也说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脱帽露顶”常被解释为张旭不拘礼节,不在意同席的士绅公卿。
但是“脱帽露顶”如果呼应着《新唐书》里“以头濡墨”的具体动作,张旭的狂草,或许是要摆脱一般书法窠臼,反而应该从更现代前卫的即兴表演艺术来做联想。
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见了,“以头濡墨”的淋漓迸溅,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墙壁上,或留在王公贵族的屏风上,墨迹斑斑,使我想起克莱因(注:克莱因,法国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用人体律动留在空白画布上的蓝色油墨。
少了现场的即兴,这些作品或许也少了被了解与被收存的意义。
如果张旭书写时果真“以头濡墨”,他在酒醉后使众人震撼的行动,并不只是“书写”,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
“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
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韌于此。
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
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屁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
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器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
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
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生态诗歌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语文答案(2021届高三广东一模)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参考答案】A(3分)【试题分析】中西医虽然都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但二者对于“本”的理解是不同的。
A项中,“服务于生命的发展和进化的方法”是中医的“本”,而不是西医的“本”,所对应的原文是“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
2.【参考答案】D(3分)【试题分析】D项中,因果分析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想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就要从对青少年的中医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着手,可见,选项的逻辑关系不符合原文。
3.【参考答案】A(3分)【试题分析】A项语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最适合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B项的“历史价值”、C项的“敬畏与行动”和D项的“登高眼界”均与材料二关系不大。
4.【参考答案】先从中医药的特点、意义与现实困境说起,引发对中医药出路的探讨(1分),然后从中小学这个切入点引出“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话题(1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落实中医药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2分)。
(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参考答案】材料一着重从认知层面分析(2分),认为在西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中医学要卓然自立,坚持“天人合德”的传统(1分);材料二着重从措施层面分析(2分),提出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二是加大中医药宣传的力度,重点阐释后者(1分)。
(6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参考答案】D(3分)【试题分析】文章不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恢宏的写作风格”。
7.【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A项,沈家门“历史悠久,岛屿众多”并非其“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的理由。
2021年3月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模拟演练考试语文试题2021年3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船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題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
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综合测试试卷(一模)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综合测试试卷(一模)试题数:8,满分:1501.(问答题,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发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限。
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清。
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
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况迥异。
中华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像离开了人类学的研究轨范。
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者便开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做“访问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
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取向,虽然少了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
人类学家威廉斯在谈到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时曾把历史学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
历史学者是否可以将人类学视为“小提琴家的右手”,在自己从事的研究中,也主动吸纳人类学者重视抽象理论与宏大叙事的积极元素,以避免当下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呢?其次,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
“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然而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遗存能够延续,在于它已获得新的意义,除非采取某种明确的道德和价值态度,而不是按这一现象在今天的形态来研究它,否则,我们就只能对其用途和意义作失真的描述。
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
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示范试卷(一)(附答案详解)
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示范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城诺B. 愤斗C. 回股D. 象征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万众一心,构建青藏.(zàng)高原的生态高地。
B. 这家创立不满四年的公司,已成为国内电动农用无人直升机的佼佼..(jiǎo)者。
C. 历史的启迪.(dí)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D. 三江之源,滔滔..(yǎo)江河水奔涌而下,养育了无数生命,开启了大河文明。
3.下面语段中,填入“()”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总统府是一个简单普通的房间;总统服是经过他自己改造的“中山装”;餐桌上摆的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美味佳肴()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布衣总统”。
A. 分号B. 顿号C. 逗号D. 省略号4.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 发祥地证明并存B. 发源地表明共存C. 发源地证明并存D. 发祥地表明共存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 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 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 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老人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 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 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