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车间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车间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车间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车间工艺指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定车间工艺指标的设定、监控、评估和改进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指标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责任部门1. 车间主任负责制定并执行车间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符合要求;2.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工艺指标的设定、调整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指标的评估和审核,保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工艺指标的设定1. 工艺指标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特点进行设定,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在可控范围内;2. 工艺指标应具体、量化、可测量,以便于监控和评估;3. 工艺指标应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五、工艺指标的监控1. 生产技术部门应建立工艺指标监控表,及时记录各项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2. 各班组负责人应定时查看监控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生产技术部门;3. 生产技术部门应对监控表进行分析,分析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六、工艺指标的评估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艺指标进行评估,核查各项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2. 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评估报告,记录评估情况和问题点,提出改进建议;3. 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工艺指标的改进1. 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和反馈意见,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 工艺改进应采取试验生产的方式,确保改进后的工艺流程符合要求;3. 工艺改进应及时通知生产操作人员,确保工艺流程的顺利实施。

八、违规处罚1. 对于违反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违规者应作出相应处理;2. 生产技术部门应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处理建议。

九、附则1. 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和执行,如有需要修改,需经相关部门协商后方可执行;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疑问或建议,可向车间主任提出。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指标进行管理和操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这一制度的制定旨在提高企业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工艺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并对工艺指标的达成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一、总则1.1目的为了加强对工艺指标的管理和操作,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指标的管理和操作。

二、任务和职责2.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分解和推广企业的工艺指标,确保其能够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

2.2质量部门负责监控和评估工艺指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2.3生产作业人员负责按照工艺指标要求进行生产作业,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工艺指标的制定和调整3.1工艺指标的制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生产部门结合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工艺指标,并将其上报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批。

3.2工艺指标的调整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需要优化时,生产部门可以对工艺指标进行调整。

调整前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质量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四、工艺指标的分解和分配4.1工艺指标的分解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指标的要求,将工艺指标分解为各个具体的环节和工序,并确定相应的分解比例和要求。

4.2工艺指标的分配生产部门将分解后的工艺指标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各个环节和工序的工艺指标得到合理保障。

五、工艺指标的监控和评估5.1工艺指标的监控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共同负责对工艺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5.2工艺指标的评估质量部门根据生产部门上报的数据和监控结果,对工艺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而工艺指标是表征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以此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紧要举措。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工艺指标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全部的工艺指标和相关管理人员。

三、工艺指标的分类1.生产效率类工艺指标生产效率类工艺指标包括产量、生产速度、维护和修理时间等。

这些指标对于生产管理人员来说是特别紧要的参考标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发觉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产品质量类工艺指标产品质量类工艺指标是表征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性能等。

这些指标是由生产工艺、工艺装备以及检测手段等决议的,也是判定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

3.成本掌控类工艺指标成本掌控类工艺指标包括能耗、材料使用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企业可以掌控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四、工艺指标管理机制1. 提前设定工艺指标在开始生产前,需要依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工艺的性能,设定一系列的工艺指标,以此为参考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

2. 统一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工艺指标数据库,并对不同工艺指标进行分类管理。

全部的工艺指标数据必需保存在同一个系统库中,以此来便利对工艺指标进行统一管理。

3. 监测反馈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艺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管理人员手中。

当工艺指标显现异常时,管理人员需要适时实行措施,从而保证生产质量。

4. 数据分析在监测数据收集完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发觉问题和调整措施。

数据分析可以帮忙管理人员了解产品质量的情形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从而订立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策略。

5. 相关记录对工艺指标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记录都要认真记录下来,并保存至少一年,以此便利企业进行日后的追溯。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工艺指标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部门,包含工艺工程、生产计划、质量检验等相关职能部门。

三、管理标准1. 工艺指标订立1.1 生产部门依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订立合理的工艺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和国家标准。

1.2 工艺指标应包含但不限于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工艺说明书等内容,并在生产作业引导书中明确。

1.3 工艺更改时,必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更新相应工艺文件,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可控性。

2. 工艺参数管理2.1 生产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产品的关键工艺参数,以及工艺参数变动的记录。

2.2 工艺参数应以数字化形式保管,并建立可靠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查询。

2.3 生产部门应设定工艺参数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合理的变动范围,超出范围的工艺参数需要及时调整或报告上级部门。

3. 工艺流程管理3.1 生产部门应编制工艺流程图,并在生产车间明显位置张贴,以便操作人员参考。

3.2 工艺流程的更改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更新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图。

3.3 在工艺流程中关键的工序应设定合理的工艺检验点,以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稳定。

4. 工艺说明书管理4.1 生产部门应编制完整的工艺说明书,包含工艺参数、工艺操作要求、操作流程等内容。

4.2 工艺说明书应在生产车间的可见位置进行呈现,而且及时更新,确保操作人员操作准确无误。

4.3 有关部门对工艺说明书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产品生产的需求变动。

5. 培训和沟通5.1 生产部门应定期组织工艺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对工艺指标的理解和掌握。

5.2 生产部门应建立工艺指标沟通和经验共享的机制,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和优化工艺流程。

四、考核标准1. 工艺指标达标率1.1 依照工艺指标管理制度要求,对生产部门的每个工艺指标进行验证和统计。

1.2 工艺指标达标率 = 达标的产品数量 / 总生产的产品数量 × 100%1.3 达标率低于90%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工艺参数调整或优化;—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审查和更新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规定

工艺指标管理规定

工艺指标管理规定总则第一条工艺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的核心,为规范技术管理工作,优化生产操作,促进技术进步,严肃工艺纪律,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能力,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矿冶各工序控制工艺。

第二章管理体系及职责第三条工艺技术管理体系(一)工艺技术管理实行统一分级管理,即:生产设备处、车间、班组,以生产设备处为主,基点设在车间、班组。

(二)建立以主管技术的总工程师为主的工艺管理机构和责任制,生产设备处是从事工艺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下设车间工艺技术员。

(三)生产设备处、车间、班组建立三级工艺管理网络和监督网络。

第四条各部门的职责如下:(一) 生产设备处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分析、监督、检查及考核。

(二)车间为生产装置工艺技术的具体管理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工艺数据的收集、分析、监控及资料的收集等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第五条工艺指标管理要求(一)工艺指标即生产装置操作过程控制指标,其内容包括:工艺运行指标、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指标等。

(二)生产装置操作过程控制指标实行指标分级管理,生产设备处根据各岗位操作法中的控制指标,确定出各岗位工艺控制指标A类工艺控制指标、B类工艺控制指标、C类工艺控制指标,实行指标分级管理,每年由生产设备处根据装置工艺改造变化情况及新装置投用情况不定期对各分级指标进行调整修订。

(三)工艺指标分级原则如下:A类指标:对直接危及到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最终产品质量的工艺指标,列为A类工艺控制指标;B类指标:因波动造成A类工艺控制指标有明显影响,最终危及到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产品质量的工艺指标,列为B类工艺控制指标;C类指标:除A类、B类以外的其它工艺指标,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产品质量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的,列为C类工艺控制指标。

(四)各级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运行。

1、各操作岗位严格按《岗位操作法》及工艺指标要求进行现场操作,操作记录要如实准确反映装置运行的各项控制指标,A类工艺控制指标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当班调度汇报。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一、前言工艺指标是评价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确保工艺指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制定目的本制度的主要制定目的是规范工艺指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艺指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车间和实验室,所有生产操作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该制度。

四、制度内容(一)工艺指标的分类和定义1. 工艺参数指标: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PH值等。

2. 质量指标:如含量、纯度、密度、粒径等。

3. 工艺行为指标:如反应时间、转速、搅拌力等。

4. 其他指标:如某些特殊功能指标。

(二)工艺指标的管理1. 工艺指标的测量应由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艺指标的控制极限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特点来制定,设定合理的控制范围和报警值。

超出控制范围或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工艺指标的变化必须记录,并进行分析、评价和纠正。

4. 工艺指标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紧急处理时应有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工艺指标的监测1. 工艺指标的监测应该是实时的,采用计算机自动监测和报警系统,并设有人工检查和校对机制。

2. 工艺指标的监测应该包括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废料等所有物料的监测,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

3. 按照生产要求,不定期地对工艺指标进行复核和确认。

(四)工艺指标的报告和评估1. 每日、每班应该定期报告工艺指标的情况和异常情况,以及处理情况和措施。

2. 工艺指标的评估应该按照特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以确定工艺指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制度执行1. 工艺指标的操作管理制度应当与《生产操作规程》等其他制度相协调,协同配合执行。

2. 对于不遵守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人,应依据公司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生产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工艺指标是工艺技术规程中的核心部分,是确保生产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为使工艺指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公司实行两级管理制度。

一、工艺指标包括的内容:1、原料及辅助原料质量指标。

2、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过程控制指标。

3、产品及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指标。

二、分级管理的原则1、凡生产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公司控制指标),对公司控制化工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艺指标原则上由公司控制,生产处装置工程师负责审核和修定,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审批。

2、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指标均列入车间控制范围。

三、工艺指标的修改1、公司控制指标需要修改时,由车间填写《工艺指标修改申请表》一式三份,报生产处审核,由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车间控制指标:装置工程师依据装置最佳运行状态和实际工艺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如需修改装置工程师填写《工艺指标修改由请表》一式三份。

由车间工艺经理签字,报生产处审核批准。

3、工艺指标是公司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的法规,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或不执行。

4、生产处对公司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逐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工艺指标合格率如实在公司工艺运行台帐和月生产统计快报上反映出来。

5、公司控制指标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车间控制指标合格率应达到92 %以上。

由于生产加工是一个复杂而又注重控制的各环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生产工艺过程。

需要结合本装置和工艺现场实际,注意保持和工艺现场协调一致、有条不紊、按照步骤、正确执行。

认真履行聚合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职责,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生产指令和工艺指标,做到安全、精心、正确地操作。

还要依靠充实、丰富的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武装,过硬的、较高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和生产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正确地、更好地控制工艺指标和工艺参数,从而确保聚合装置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行,顺利实现为公司生产经营、达产增效、优化装置、提高产量、节本降耗、扩大利润的目标。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1. 前言工艺指标是产品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数,它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健全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2. 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指标管理。

3. 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工艺指标的设定和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控、生产效率提升。

4. 制度内容4.1 工艺指标设定在产品设计阶段,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工艺指标。

具体应考虑以下因素:•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原材料的特性和质量;•工人的技能和操作水平;•环境因素等。

4.2 工艺指标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频次或比例对关键工艺指标进行检测。

每次检测应记录检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

4.3 工艺指标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并根据生产数据和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改进点,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4 工艺指标反馈将工艺指标的检测结果和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处理和改进生产过程。

同时也应将工艺指标的管理情况报告给企业的领导,以便对工艺指标的管理和绩效进行评估和改进。

5. 制度执行本制度的执行由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或情况,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和纠正,确保本制度的有效执行。

6. 制度评估和改进企业应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找出不足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7. 结束语建立和健全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控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企业应重视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一、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工艺指标(工艺卡片)是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文档,是产品加工制造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建立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对保证产品加工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

三、内容与要求1.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应编制齐全,内容准确、详实、规范。

必须有完整的生产工艺路线,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材料等,指导生产中加工人员的操作。

2.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编制不得含有矛盾或不实的情况。

若需修改,必须重新编制,并注明原因。

3.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的修改应进行审批,签字审核后方可执行生产操作。

4.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必须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分类存放,并进行定期检查。

5. 平时需根据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订完善工艺指标(工艺卡片)。

6. 需要保密的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必须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外泄。

7. 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最新的工艺指标(工艺卡片)进行操作,并进行记录。

8.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签发后,必须及时送到生产车间,确保能够及时使用。

签发、接收、发放、归还必须记录在册,以保证完整性。

9. 对那些没有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的产品,必须及时进行编制并进行审批,方可进行生产操作。

10. 对工艺指标(工艺卡片)进行变更的主管部门必须召集生产车间相关人员和制定人员进行讨论。

四、违规处理1. 未按要求编制和使用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将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

2. 未按照规定程序修改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将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

3. 未按规定存放和管理工艺指标(工艺卡片),将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

4. 泄露或公开未经审批的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由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

五、总体要求1. 加强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编制的申报和审批管理,确保内容规范准确。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指标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

只有严格按照指标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建立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二、制度内容1.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工艺设备。

2.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指标达到要求,并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保证生产的品质和效率。

3.定义(1) 工艺指标: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标准,如温度、压力、时间等要求。

(2) 操作人员:指在生产过程中执行操作的工作人员。

4.操作流程(1) 操作前准备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工艺指标要求,并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设备的清洁度与完好程度、确认所需原材料的准确性、检查各项设备的操控方向、确立好本次操作流程等等。

操作人员应确保各项操作准备工作都做到了位,并清楚了解应做到哪些工作。

(2) 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指标要求进行各项操作。

同时应注意操作的时机及动作,避免误操作和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

操作人员应认真细心、严格执行,确保工艺指标操作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

(3) 操作后工作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清理设备并做好设备的防护措施,在检测设备是否存有残留的物质等问题。

并对整个操作过程的操作记录做好文件备份,以便后续的质量审核。

5.操作要求(1) 严格执行工艺指标要求,避免操作不当。

(2) 操作过程中必须认真细心、一丝不苟,避免出现操作疏忽或误操作。

(3) 操作人员应逐项检查设备,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停机检修或报告管理人员处理。

(4) 操作过程中,如需调整工艺指标或流程,必须提前报告管理人员并得到批准。

6.责任与惩处(1) 如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工艺指标要求进行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将根据《企业员工违纪行为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2) 操作人员因操作疏忽、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失,将依照《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71062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71062

工艺指标操作规程生产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份,它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了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严格各项工艺管理制度,杜绝违章操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化工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化工岗位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程叙文件的组成部份,属受控文件是化工岗位人员操作的依据,操作工对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关系到生产系统的安全、优质、低耗、必须严格管理。

(一)岗位操作规程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由设计人员或者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初稿,报生产部修改汇编,生产厂长审核,股分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二)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由于岗位操作规程是受控性文件,发放时必须登记、签收,生产部发给车间时要登记、签收,车间发给个人也要签收,人员调离岗位时,车间要及时收回。

生产部根据化工岗位人员控制发放总数,车间必须保证每位人员手持一册.(三)岗位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1 、由车间生产主任负责组织贯彻执行,调度室监督执行。

2、车间工艺技术员应组织操作工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 、对于学徒工或者新来的熟练工更应该抓紧学习,学徒期满后,经考试合格、报生产部和综合办考核批准后,方可正式操作.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两次仍不合格时,应由车间退回综合办。

4 、车间对操作工学习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艺操作技术全面考试,成绩报生产部和综合办.(四)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1、根据生产工艺的变更,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合理化建设等进行修改或者补充.2 、由车间提出修改或者补充意见,生产部及有关部门修订、审核,生产厂长批准执行。

3、新的操作规程未批准之前,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工艺指标管理工艺指标是实现系统安全、平衡运行的保证。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使生产随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一)工艺指标的分类工艺指标分为厂控和车间控制两类,凡属下列性质的为厂控工艺指标;1 、涉及工号(或者车间)之间,影响较大的;2、影响到安全生产或者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量的;3 、影响主要消耗定额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属下列性质的,属车间控制工艺指标:1、涉及到普通的,并非要害的;2、对质量和产量有影响,但不严重的;3、对原料、材料、动力、消耗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的.(二)工艺指标的修订与更改1 、厂控工艺指标及车间控制的主要工艺指标,每年修订一次。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工艺指标的管理分为公司控制重要指标和一般辅助指标,作业指导书本上要求的工艺参数以及进行生产调整时,可能引起工艺运转条件变化的指标均在此范围之内。

1 因工艺运转条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原工艺指标不适应,需对原指标进行变更的,在变更、修改前各相关单位必须做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分析,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报厂长办。

2 工艺指标的变更、调整程序2.1 指标变更、调整时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的原则。

2.2 因车间某一项工艺条件不适应现在的生产运转情况需进行调整时,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报厂长办审核,分管领导经批准后执行。

2.3 如工艺运转条件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由厂长办进行申请更改。

2.4 如工艺运转条件影响到生产的安全运转,由安环部进行申请调整。

2.5 如工艺指标的变更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由调度室进行申请调整。

2.6 所有辅助指标由车间写出申请报厂长办批准备案。

2.7 所有指标必须以书面形式下达到操作岗位。

3 工艺指标调整的审批3.1 正常工艺运转条件的调整,由厂长办审核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

3.2 涉及到影响设备长周期运转的工艺调整,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3 涉及到生产安全、稳定运转的工艺调整经安环部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4 涉及到产品产量的工艺调整,由调度室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5 工艺运转条件的调整,由厂长办以《工艺指标变更申请表》的形式,申请调整,经过分管领导经批准后,以书面通知的形式下发至车间(工段)等相关部门执行。

4 工艺交接班4.1 交接班必须保证工艺指标在稳定范围以内,达不到指标范围不准强行交班。

4.2 交接班记录做到真实、完整。

4.3 交接仪表显示温度、液位、流量情况。

4.4 交接班双方应对本岗位的所有工艺指标对口交接,重点部位一点一点的交接,重点数据一个一个交接,不能出现死角,接班者同意接班,双方填写交接班记录并签名后,交班者方可离岗。

化工厂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化工厂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化工厂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化工厂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通过制定和实施工艺指标管理制度,规范工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工艺流程的生产部门及相关人员。

三、工艺指标管理原则1. 科学性:工艺指标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设定。

2. 系统性:工艺指标应涵盖所有关键生产环节。

3. 可操作性:工艺指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检查。

4. 动态性:工艺指标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四、工艺指标的设定1. 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工艺指标的初步设定。

2. 工艺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原材料特性、设备性能、生产能力等因素。

3. 工艺指标设定后,需经过相关部门评审,并由工厂管理层批准。

五、工艺指标的实施1. 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工艺指标进行操作。

2.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确保理解并能够准确执行工艺指标。

3. 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

六、工艺指标的监测与记录1. 生产部门应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对工艺指标进行监测。

2. 监测数据应准确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所有监测和记录数据应按照工厂记录管理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七、工艺指标的评审与更新1. 定期对工艺指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2. 根据生产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或市场变化,及时更新工艺指标。

3. 更新后的工艺指标需重新审批,并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八、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行为,工厂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警告、罚款、停工培训等措施。

2. 因违反工艺指标导致的质量或安全事故,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由工厂管理层决定,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1目的为更好的控制工艺指标,使生产平稳有序进行,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指标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鸿基焦化各生产车间。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公司工艺指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1)确定工艺卡片的内容、语言和格式;2)工艺卡片制(修)订、审核、会签、发布和保存;3)工艺卡片的日常管理,确保工艺卡片的有效性、适宜性;4)监督工艺卡片的使用。

3.2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3.3设备指标由设备部负责监督检查3.4安全环保指标由安环消防部负责监督检查3.5产品质量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3.6生产车间负责工艺指标的具体编制和执行,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4工艺卡片内容与要求装置原设想的基础数据、装置革新设想(技改技措)的基础数据、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限制条件、装置标定数据、产品质量指标控制、环保达标排放要求等。

4.2工艺卡片的内容4.2.1内容包括:装置名称、工艺卡片编号、原料及化工原材料质量指标、装置关键工艺参数指标、动力工艺指标、装置成品及半成品质量指标、装置消耗指标、环保监控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管领导及部门签字、执行日期。

4.2.2具体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关键控制工艺指标枢纽环保监控指标装置重要公用工程系统指标主要工艺运行指标主要设备运行指标原料质量控制指标装置产品质量控制指标4.3工艺卡片中涉及技术秘密的部分,不能公开展示。

4.4工艺卡片中各项指标应达到的要求:符合装置生产操作的特点保证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工艺技术水平先进5工艺卡片编制、变更及修订5.1原始工艺卡片编制及审批5.1.1各生产车间根据4要求,制定出工艺指标卡片初稿。

5.1.2工艺卡片交车间主任签字→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室进行审核并会签→副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下发执行。

5.1.3临时工艺卡片办理新装置开工初期可以使用临时工艺卡片,运行半年后,生产工艺运行稳定,订正临时工艺卡片,形成正式的工艺卡片;临时工艺卡片的审批、见效程序等同工艺卡片;临时工艺卡片必须有时间限制,过期自动作废。

03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03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03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工艺指标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调整。

三、职责分工1、工艺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工艺指标,并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对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生产部门严格按照工艺指标进行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如实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时反馈工艺指标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质量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监控,验证工艺指标的合理性。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工艺指标的建议。

4、设备部门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工艺指标的实现提供设备保障。

参与工艺指标的制定和调整,提供设备性能方面的支持。

四、工艺指标的制定1、工艺指标的制定依据产品质量要求。

原材料的性质和质量。

生产设备的性能和能力。

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

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工艺指标的内容原材料的质量指标,如成分、纯度、粒度等。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

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指标,如外观、性能、成分等。

设备运行的指标,如转速、电流、电压等。

3、工艺指标的制定流程由工艺部门提出初步的工艺指标方案。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评审,充分征求意见。

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工艺指标文件。

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五、工艺指标的执行1、生产部门应将工艺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生产岗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和掌握工艺指标的要求。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指标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工艺参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生产过程中应如实记录工艺参数和操作情况,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便于追溯和分析。

六、工艺指标的监督1、工艺部门应定期对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工艺操作管理制度(3篇)

工艺操作管理制度(3篇)

工艺操作管理制度(一)运行制度1.必须编制产品的工艺规程,并根据工艺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操作法,严格按操作法进行操作。

2.改变或修正工艺指标,必须有工艺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下达,操作者必须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

3.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化工部颁发的《操作工的六严格》,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4.安全附件和联锁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声、光报警等信号不能随意切断。

5.在现场检查时,不准踩踏管道、阀门、电线、电缆架及各种仪表管线等设施,去危险部位检查,必须有人监护。

6.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7.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可以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

8.在工艺过程或机电设备处在异常状态时,不准随意进行交接班。

(二)开车制度1.必须办理开车操作票,检查并确认水、电、汽(气)必须符合开车要求,各种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必须进行分析验证。

2.检查阀门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加情况,保证装置流程畅通,各种机电设备及电器仪表等均应处在完好状态,3.保温、保压及洗净的设备要符合开车要求,必要时要重新置换、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4.安全、消防设施完好,通讯联络畅通,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开车,应通知消防、气防及医疗卫生部门的人员到场。

5.必要时停止一切检修作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6.各种条件具备后开车,开车过程中要加强与有关岗位之间的联络,严格按开车.方案步骤进行,严格遵守升降温、升降压和减压负荷的幅度(速率)要求。

7.开车过程严密注意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的情况,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的联系,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紧急情况时应终止开车,严禁强行开车。

(三)停车制度1.必须编制停车方案,正常停车必须按停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用于紧急处理的自动停车连锁装置,不应用于正常停车,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的联系。

2.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并按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制定出细致、实用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最大化。

2、对生产线的工艺指标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为员工提供规范、明确的工艺指标操作流程,并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运营部门,包括生产管理、生产控制、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设备维修等部门。

三、管理内容1、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并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2、实施工艺过程参数的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在规定范围内稳定运行。

3、对生产线设备进行严格的维护管理,确保工艺指标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4、持续改进和优化工艺指标管理制度,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完善的工艺指标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系统,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

6、对生产员工进行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业务素养和竞争力。

7、对工艺指标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四、工艺指标管理制度1、工艺流程设计制度1.1 制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建立生产流程图。

1.2 评估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1.3 根据工艺流程图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实现工艺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4 建立变更工艺流程的程序和方法。

2、工艺参数控制制度2.1 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2.2 制定本关键控制点工艺参数的操作规程。

2.3 建立工艺参数监控和调整机制。

2.4 建立工艺参数同其他指标的关联分析机制。

3、设备管理制度3.1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3.2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进行实施。

3.3 对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设备维护保养质量。

4、工艺指标数据采集和分析制度4.1 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新)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新)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新)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生产制造的不断发展,各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各企业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可控与优化。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科学性、操作性差、控制不到位等,导致很难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

因此,制定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内容与要点1.指标选定与确定在制定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前,需要首先确定需要管理的指标。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客户要求等因素进行选定,确保选定的指标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并且经过实际检测证明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的。

2.指标监控与控制在确定了需要管理的指标后,下一步就是制定监控与控制的办法。

针对不同的指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和手段,如采集数据、分析评估、制定纠正措施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定期、有序地对指标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指标分析与优化在实际运用中,难免存在指标超标或者出现波动的情况。

企业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达到指标的稳定和优化。

此外,通过分析指标变化的趋势,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指标反馈与评估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不仅仅是生产和品质部门的责任。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于指标管理的认识和执行效果。

同时,企业也需要对工艺指标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三、建议与意见1.在指标选定过程中,需要注意要保证选定的指标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可行性和可控性。

2.在制定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指标监控和控制手段,为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化和规范工艺指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指标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也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指标。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中涉及工艺指标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是生产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

第五条所有员工都有义务遵守本制度,并积极配合生产部门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工艺指标的确定第六条工艺指标由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统一确定,确定过程要充分考虑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平衡。

第七条工艺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数量、生产速度、质量要求等。

第八条工艺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第九条工艺指标的变更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第三章工艺指标的管理第十条所有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指标的要求,不得私自变更。

第十一条主管人员应监督员工遵守工艺指标,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工艺指标的行为。

第十二条对于违反工艺指标的员工,应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工艺指标管理档案,保留相关记录和资料。

第四章工艺指标的监督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应定期对工艺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工艺指标监督机制,确保工艺指标的有效执行。

第十六条对于工艺指标的违反情况,生产部门应及时进行汇报和处理。

第十七条生产部门应遵循透明和公平的原则,对工艺指标的监督工作进行公开和公正。

第五章工艺指标的改进第十八条生产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艺指标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十九条生产部门应积极借鉴和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升工艺指标的水平。

第二十条对于工艺指标的改进,生产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寻求支持和帮助。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就是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员工更好地管理和执行工艺指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前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工艺指标作为一个产品的标准化指标,具有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定义工艺指标管理制度是一套针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规范和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内容1.工艺指标的制定、审批和修改流程。

在制定和修改工艺指标时,需从安全、环保、经济、技术等方面全面考虑,确保工艺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审批流程中,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工艺指标进行审核、评估和批准。

2.工艺指标的实施要求。

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生产方式和产品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要求,明确生产、质检、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工艺指标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3.工艺指标完成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对工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周期性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以便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工艺指标的实施效果。

4.工艺指标的改进和优化。

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发展要求,对工艺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优势。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实施措施1.组织机构的建立。

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制订、审核工艺指标,设立技术员等专业人员,确保工艺指标的制订和审核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2.工艺流程的优化。

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加以分析和优化,压缩加工时间和成本,提高工艺指标的实施效率。

3.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力度,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为工艺指标的执行提供保障。

4.拓展企业的市场。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拓展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的实际应用1.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产品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工艺指标并予以审核、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工艺指标操作规程生产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了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严格各项工艺管理制度,杜绝违章操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化工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化工岗位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组成部分,属受控文件是化工岗位人员操作的依据,操作工对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关系到生产系统的安全、优质、低耗、必须严格管理。

(一)岗位操作规程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由设计人员或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初稿,报生产部修改汇编,生产厂长审核,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二)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由于岗位操作规程是受控性文件,发放时必须登记、签收,生产部发给车间时要登记、签收,车间发给个人也要签收,人员调离岗位时,车间要及时收回。

生产部根据化工岗位人员控制发放总数,车间必须保证每位人员手持一册。

(三)岗位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1、由车间生产主任负责组织贯彻执行,调度室监督执行。

2、车间工艺技术员应组织操作工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对于学徒工或新来的熟练工更应该抓紧学习,学徒期满后,经考试合格、报生产部和综合办考核批准后,方可正式操作。

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两次仍不合格时,应由车间退回综合办。

4、车间对操作工学习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艺操作技术全面考试,成绩报生产部和综合办。

(四)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1、根据生产工艺的变更,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合理化建设等进行修改或补充。

2、由车间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生产部及有关部门修订、审核,生产厂长批准执行。

3、新的操作规程未批准之前,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工艺指标管理工艺指标是实现系统安全、平衡运行的保证。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使生产随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一)工艺指标的分类工艺指标分为厂控和车间控制两类,凡属下列性质的为厂控工艺指标;1、涉及工号(或车间)之间,影响较大的;2、影响到安全生产或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量的;3、影响主要消耗定额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属下列性质的,属车间控制工艺指标:1、涉及到一般的,并非要害的;2、对质量和产量有影响,但不严重的;3、对原料、材料、动力、消耗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的。

(二)工艺指标的修订与更改1、厂控工艺指标及车间控制的主要工艺指标,每年修订一次。

由车间根据工艺状况以书面形式l 1月底以前报生产部,由生产部组织有关人员评审后,报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年底前受控下发各单位。

2、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季节的变化,有些工艺指标可能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或难以执行,如触媒热点的变化等,由车间以书面形式报生产部,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评审后,经生产厂长批准受控下发相关单位执行。

(三)工艺指标的贯彻执行1、工艺指标一经下发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调度室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生产指令必须以工艺指标为准,不允许超越工艺指标指挥生产,更不允许违犯工艺指标进行操作。

2、各岗位操作工必须随时关注工艺参数的变化,勤联系、勤调节,将工艺指标调整在最佳状态,对各种违犯工艺指标的生产指令,有权拒绝执行。

3、生产调度室随时监督,检查各生产岗位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在指标范围内有权调整工艺指标,有权制止各种违犯工艺指标操作的现象,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当班工长负责辖区内工艺指标的执行。

帮助操作工解决工艺指标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若某些工艺指标超出范围而无法控制,应立即汇报调度,并请示车间主任解决。

5、车间工艺员对本车间工艺指标全面负责。

经常检查工艺指标执行情况。

对原始操作记录要及时收集,做好台帐,妥善保管。

对达不到指标鄯的要分析原因,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汇报主任、生产部长直到生产厂长,构成事故的,要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

6、车间主任、工段长,每天至少要检查一次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生产过程中个别指标无法达标而指标又不能更改时,应积极组织人员攻关解决,不应轻易放宽指标,确保生产安全。

7、生产部工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情况,检查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协助车间解决有关问题。

(四)工艺指标的统计与汇总l、各车间工艺技术员应及时、认真做好日、月、年工艺指标台帐统计,并于每月三日前将上月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分厂控和车间控制两部分上报生产部,对合格率未达到96,的项目,要有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生产部工艺员每月五日前将厂控工艺指标进行汇总报综合办,由综合办在经济月报中向外报出。

三、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技术基础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工艺技术员。

做好技术基础工作是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生产中遇到重大技术问题的分析提供数据和依据。

(一)技术资料的收集技术人员要收集并管理好本单位的各种技术资料。

妥善保管好本单位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工艺配管设计图、计算书,主要设备图纸和使用说明书及技术改造等历史技术资料。

(二)工艺技术员每天对收来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各参数是否在工艺指标范围内,并对超出工艺指标的参数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考核意见,落实到岗位或个人,严重超标时要及时汇报工艺主任及有关领导。

要经常深入现场关注生产动态,把生产中的主要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加大整理。

进行必要的归纳和计算,使之系统化,以便掌握规律,预见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各种艺台帐(具体内容见2(5工艺台帐的管理) 要求:各类台帐必须书写整齐,尽量采用表格形式,数据真实、准确,台帐记录推迟不能超过三天,水封清理在月初第一周内进行,报表评比上、下半月各一次。

(四)工艺技术员要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位进行测定和监测,通过测定积累数据,掌握生产变化规律,为采取技术措施,改进生产装置提供依据。

1、每月对触媒活性状况进行一次判断,作出记录,绘成曲线掌握触媒活性变化动态。

2、每半月对各类换热设备进行一次调查,对进出口温度进行一次测量并详细记录,每半月对宅要设备或系统阻力进行一次监测,观看阻力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等。

3、每年大检修后要认真做好种类工艺台帐,要对开、停车过程中的工艺处理情况、开、停车进度,设备打开后内部情况进行记录或总结,对触媒的升温、还原、降温钝化做出详细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五) 对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月小结,年总结,月小结每5日前上报年总结元月10日前上报。

l、总结内容:(1)总体生产情况,包括系统运行情况、产量、质量完成情况及及影响;(2)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要求对未达标者讲明原因;(3)主要原材料消耗,要求对超标者讲明原因,节约幅度较大者总结经验,以便推广;(4)工艺事故情况,要求分类总结(即重大、一般、微小);(5)岗位纪律检查情况:要求按厂部及自查结果分类总结,并说明处罚及公布情况;(6)化工教育情况;(7)技术改造及管理措施情况,要求总结出执行的效果;(8)存在问题、隐患及防范措施;(9)触媒及溶液使用情况;(10)本单位生产工作中的先进或落后事例典型;对本厂生产工作意见、建议及其它。

2、要求:(1)对以上总结内容。

要求叙述简练、明了、真实。

用事实及数据说明问题,反对空洞的文字叙述,严禁隐瞒问题不报。

(2)提倡图表化;(3)对上述总结内容、本车间无总结可讲的,要最后注明“略”;(4)总结最后必须有编制、审核、批准并签字。

(六)技术基础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收集国内外先进的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经讨论,批准后用之于我厂生产。

四、工艺操作事故管理要想杜绝事故,首先必须严格工艺纪律,杜绝违章操作并严肃对待和处理事故,狠抓事故是稳产、高产、长周期运转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操作工责任心的有力措施。

(一)工艺操作事故及管理范围:1、工艺操作事故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在生产运行中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发生指挥失误、操作不当、调节不及时、判断处理有误等问题,造成设备损坏、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损失、工艺指标破标,生产负荷波动、系统切气停车等后果,均称为工艺操作事故。

2、工艺操作事故管理范围工艺操作事故由生产技术部门管理,并按其严重性由公司、生产部、车间分工负责。

(二)工艺操作事故的分类、分析及报告:工艺操作事故分为重大、一般、微小和未遂四类。

各类事故发生后都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落实事故责任,吸取教训,受到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微小事故微小事故属车间管理。

事故发生24小时内由生产主任组织工艺技术员、当班操作人员进行分析,查清原因,两日内由工艺技术员写出事故报告,生产主任做出处理,在当月生产小结中报生产部,并在车间丁艺操作台帐登记。

凡切气、停车的微小事故,应按一般事故程序进行分析上报。

2、一般事故一般事故属生产部管理。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生产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向生产部长报告,并向安技部部长、机动部部长及各主管厂长、公司主管经理通报。

事故发生24小时内必须召开事故分析会,如发生事故的范围仅限于一个单位,由该单位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生产部及有关部门参加。

如发生事故牵扯到多个单位,由生产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

事故发生三日内由事故单位工艺技术员填写好“事故报告表”一式两份,生产主任审批签字并提出本单位意见,主任审核签字后报生产部,生产部审核批复后一份返回事故单位,一份帮生产部存档,并填人生产操作事故台帐。

3、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属公司主管经理管理。

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向生产调度室报告,如若需要可直接通知医院、气防站、消防队前来抢救。

调度室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向生产部长、安技部长、主管生产、设备、安全的厂长及公司经理汇报,主管生产、安全的经理应在24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由主管生产、安全的厂长组织生产部、安技部等部门及事故发生单位立即进行事故调查,并在五日内召开事故分析会。

由发生事故单位的生产主任写出事故报告,主任审核签字后报生产部、安技部,生产部、安技部十日内按“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书”的格式写出书面报告,经公司主管经理审批,公司经理审核后报上级机关。

4、未遂事故由主管生产领导管理。

未遂事故应按一般事故程序进行分析、上报。

(三)工艺操作事故程度的划分:1、重大事故1.1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者;1.2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1 2小时或本系统日作业计划50,以上;1.3因人为因素导致部控或厂控工艺指标在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正常;1.4产品质量连续16小时以上不合格。

2、一般事故2.1直接损失在0.5,5元者;2.1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3一12小时或本系统日作业计划15,,50,;2.3因人为因素导致部控或厂控工艺指标在12—24小时以内不能恢复正常:2.4产品质量4一16小时不合格。

2.5直接损失在500—5000元者;2.6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车或当班影响合成氨产量超过5吨,尿素产量超过10吨,但未达到一般事故;2.7虽未造成明显损失,但危及安全生产或影响工艺指标正常执行;2.8构成事故,但未达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