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10个故事
艾灸养生小故事
木耳长了可以随时摘棹,但人体长了肿 瘤,就不可以随便把它切掉,即使在无奈的 情况下摘了,但它还是容易长出新的肿瘤,这 就是一旦发生癌症的人容易复发及转移的原 因;木头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我们的器官 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吗?当然不可以,此 时就需要用到中医的温热疗法来解决人体湿 的问题,而艾灸疗法是最好的温热疗法,可 以帮我们把湿气排掉,可以改变我们的湿性 体质,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4、水果篮的故事 (子宫癌的发展过程及湿气对人体危害)
湿气是往下的,就像水是往下流的道理一 样;当人体湿气很重的时候湿气也同样会往下 流,流就会流到我们的骨盆我们的骨盆就像一 个水果篮刚好把这些水给兜住了,而我们的"水 果篮"。里有什么东西呢?一个梨两个苹果;梨 就是我们的子宫,苹果就是我们的卵巢,试想 下,我们把这一个梨两个苹果泡在水里一天, 能不能吃?
5、雨天的故事(湿症的表现)
想象一下下雨天你被雨淋湿的了,湿嗒嗒的衣 服穿在身上有什么感觉?首先会觉得很冷,当人 体有湿气时也会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冷等症状; 湿衣服穿在身上感觉非常沉重、黏糊糊的;如果 人体有湿气会觉得身体很沉重,没精神,容易困; 走路,逛街,经常觉得两腿发沉,胀;只要能坐 的绝不愿站着,能躺的不愿坐着,经常是把两手 撑着头;如果湿衣服穿在身上,总是会感觉不够 清爽,特别是下半身总感觉粘乎乎的不舒服;湿 衣服穿在身上还会有什么感觉呢?
水是往下流的,湿气流到了头部会头重头胀;流到 脸部会脸肿眼肿,流到舌头会舌胎厚有齿印,甚至流 口水,流到了背上会感觉肩、背很沉很重很紧,甚至 长湿疹,流到脾胃大便会不成形、拉稀、便秘,流到 了子宫,白带会增多,有异味,月经推迟,有血块, 甚至下不来,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肿瘤的产生;流到 了脚上脚会肿胀、长水泡、香港脚等。衣服湿了,我 们一定会脱下来洗好后,先拧干,再拿到太阳底下晒; 拧干衣服就像在美容院里做刮痧、拔罐是没办法完全 把水拧干的,晒的动作就是相当于对身体使用温热疗 法,而艾灸疗法就是最好的温热疗法,是祛湿最好的 中医物理疗法。
艾灸小故事
经典艾灸小故事故事一: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癒,可以保健延年。
故事二: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
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者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唯有祖传三里灸耳。
”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故事三: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千家万户裹粽子,划龙舟,屋檐房门还插艾驱邪。
南朝梁农懔在《荆楚岁记》中记载:“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攘毒气。
”其实,艾并不能斩妖驱魔,但艾可入药。
据史书记载,公园1260年冬,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一举夺下扬州府,请功进爵。
不料,突然患病。
初起仅是消化不良,腹痛便稀,渐至足胫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终于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卧床不起。
主帅病倒,帐下群龙无首,军情危急。
一日,忽见随征文官罗谦甫拜谒元帅。
罗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东垣老人李杲的得意门生,曾随师学医10余年。
罗谦甫为忒木儿行切脉望诊,道:“大帅年高气弱,多年疆场征战,朝暮行寒,加之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温,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系寒湿相合而病。
【资料】经典艾灸小故事
经典艾灸小故事【篇一:经典艾灸小故事】艾灸养生------ “艾”护生命 “灸 ”出健康经典艾灸小故事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 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 “黄白住世之法 ”。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 ⋯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 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 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 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 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 174 岁,其妻 173 ,其子 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 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 补身长寿之术,有 “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 ”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 ” 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 “若 要安,三里常不干 ”,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 102岁,这正是古 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艾灸是中国人最好的养生方法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行。
在中国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艾灸疗法操作简单,安 全有效,无毒无副作用,即使是不懂医术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 过简单学习,快速掌握操作方法,从而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 此,艾灸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家有三年艾,郎中 不用来 ”的谚语流传至今。
故事虽然好听,但关元不能乱灸
故事虽然好听,但关元不能乱灸每年夏秋之交,养生家们就会讲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宋朝窦材的《扁鹊心书》第三篇《住世之法》:有个叫王超的退伍军人,做了强盗,遇到异人,学得“黄白住世之法”,到了九十岁的时候,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神采奕奕,丰腴润泽,在岳阳一带为非作歹,一天能奸淫十个女人,不觉得累。
后来他被抓住,临刑之前,监斩官问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他说,没有,只不过是比较有火力。
他告诉监斩官,他每夏秋之交都在关元穴上艾灸一千壮,久而久之,就不畏寒暑,好几天不吃饭都不饿。
到现在,他肚脐下还有一块地方,像火一样暖和。
正是因为火的力量,使土成了砖,木成了炭,不容易腐朽,人体也需要这样的火力。
王超死后,刑官令人剖开他腹部的暖处,见有一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是好听,但其中有很多问题,如果不仔细辨明就盲从,势必误人健康。
首先,《扁鹊心书》在理论并没有什么严密通达的体系,主要是提倡扶阳,提倡艾灸,可以说,有点偏。
第二,窦材把“日淫十女不衰”看做健康的表现,是不对的。
其实,这是一种病态,是相火大动,肾精不摄的表现。
否则,一个九十岁的老人,不在家安享晚年,还要出来为非作歹,这是何苦?这分明是有病,是被病催的!日淫十女,谁能保证其精液的有效性?绝对是死精、败精!第三,即使王超的健康长寿得益于灸关元,但健康和生育也要区别开来看。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经常见到,很多不能生育的人身体其实非常健壮,我每每感觉,他们的健康是以牺牲生育能力为代价的。
窦材说了王超健康长寿,性能力强,但没说人家是否生儿育女。
第四,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处,那么,脐下二寸处是什么穴呢?此穴叫石门,女性针灸此处,有可能绝育。
《针灸甲乙经》说:此穴“女子禁,不可刺灸,不幸使人绝子”。
此外,《外台秘要》、《千金坊》、《医心方》、《针灸大成》等书上都有此说,《医经理解》还说确有实例可以证实这一点。
另外,石门穴又名丹田,而关元也有丹田之称。
两穴都在任脉上,且间隔仅为一寸,又有共同的别名,其功能又相似,其禁忌也必然相似。
中医传统艾灸(精选多篇)
中医传统艾灸(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医传统艾灸中医传统--艾灸来自山东济宁的刘代荣女士说起自己18年的病痛,刘女士话语激动,几欲落泪。
“别看我现在站在这里,正常人的样子,其实我已经病了18年”,“我今天站在这儿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真相,艾灸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大家选择了艾灸,就等于选择了健康,选择了身体的保障!”这些话,刘女士是哽咽着说出口的,病在自己身上,别人或许根本没法懂你的痛苦,现在艾灸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很感谢丈夫为自己选择了悬灸。
夫妻之间,要的不就是那一份相互扶持,即使没有甜言蜜语,默默行动中体现的关爱不是更值得感动吗?当病痛折磨得自己直不起身子,睁不开眼的时候,当病痛即将击溃她的意志,让她产生轻生的念头,不正是丈夫的支持让自己硬撑下来吗?而现在丈夫为她选择了董敏园悬灸,也是出于同种关爱,这些她都心里知晓着,感激着。
再来说说一个月的学习体验,刘女士说,在董敏园悬灸培训班学习悬灸真的收获很大,自己以前在家只是随便灸的,不像董老师的手法是点穴施灸,效果更为明显也更为直接,不是一般艾灸可比的。
学习悬灸,解决自己身上的病痛的同时,还能开店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健康,刘女士很满意这个选择。
只有切身体会过病痛的人才能用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去帮人治病养生,这一点董老师如此,刘女士也是如此。
让我们祝愿刘女士夫妇身体健康,生活美满!第二篇:学中医学艾灸学中医学艾灸有一次张女士肚子痛,痛起来很严重然后就马上去医院打吊针,刚打完一段时间内还有用,可以过了一二个月,病痛又开始发作,陷入了恶性循环。
张女士感到头痛不已,当初她认识一个中医理疗的老师,擅长刮痧,于是张女士便去尝试了,但效果也甚微,于是张女士尝试了艾灸,结果效果非常好,肚子痛的毛病并没有再次发作了,她感到十分的神奇。
张女士在谈及她一个月的艾灸学习时感受颇多,尽管在几年前张女士已经了解到了艾灸,但那时候张女士对其还是知之甚少,没有感受到过艾灸的医疗效果。
在亲身感受到艾灸的神奇效果后,张女士想把它发展成自己的事业,于是在网上寻找到了董敏园艾灸培训,在经过交流和了解,她决定和她的闺蜜一起来来上海参加董敏园艾灸培训,她说道这样就可以进行对灸,一起获得长寿了。
艾灸故事
关于艾灸的小故事两个有趣的艾灸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由此可知艾灸对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艾草也叫医草、灸草,素有百草之王的称谓。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由于艾草在灸疗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灸疗也被专称为“艾灸”。
韩国习俗里,五月端午节喝艾草汁的话,可以健胃整肠,一整年消化吸收良好,也不会中暑。
艾草米糕可以帮助消化,因为碱性的艾草可以中和酸性的米饭。
艾灸的历史渊源
艾灸的历史渊源发布时间:2010年3月28日浏览次数:28艾灸是我国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载于《左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就已经盛行。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扁鹊心书》等医学著作先后对灸疗有详细的记载,由于灸疗经济有效,便于掌握,在民间流传很广。
西方的灸疗是中国传入的,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医生拉兰利用灸疗治破伤风、麻痹、骨髓疾病等。
在亚洲,中国传统的灸疗先后传到朝鲜和日本。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而且,关于艾灸的起源更是神奇。
据研究表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
艾草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把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
单桂敏:我的艾灸故事(1~6全)
单桂敏:我的艾灸故事(1~6全)我的艾灸故事(1)初识艾灸这几天我在北京听到问的我最多的当属于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艾灸的,你怎么会知道艾灸可以治疗疾病?我是老三届的知情,六八年下乡,70年三月份到大队当赤脚医生,因为我是我们大队最年轻的医生,所以到外面望诊,打针,就是我跑腿的比较多一些。
记得当时有一个和我年龄近似的孙某,常常来到卫生所找我给她妈妈打肌肉针,我就喜欢临近中午的时候去给她妈妈打针,这样可以蹭一顿她家的饭吃。
因为当时感觉我们青年点的饭实在是不好吃高粱米饭常常是夹生的,记得因此而常常胃痛。
有时候到了孙家,就看到孙奶奶自己在艾灸,但是当时我不懂艾灸,就会问孙某:“奶奶在干什么?”“不知道,就整天看着她有时间就在南屋烟熏火燎的,神神秘秘的,奶奶说在治病。
”我这个人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毛病,于是我到南屋问奶奶:“奶奶您在干什么?”奶奶说:“我在治病,我用艾灸熏烤断断续续有近一年了,这一年来的时间里,我很少吃药和打针了,感觉身体强壮了很多。
你来到卫生所以后是不是没来给我打过针?”于是我就问奶奶:“您怎么知道的这个艾草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疾病呢?”奶奶说:“老辈就知道这个方法可以治病,我也是听说的就试试,还真的好用﹍﹍”这时候我就看到奶奶用一个咱家捞饺子用的漏勺,里面放上奶奶自己加工的艾绒,上面扣了一个小碗,就看到有很多烟雾从漏勺的下面小眼里面冒出来,奶奶在用漏勺大面积地艾灸肚子。
当时奶奶也并不懂穴位。
我更是什么都不懂,就看到在奶奶施灸的边上放着很多她自己做的艾绒,于是我问孙某:“这些东西是从哪里买的?”孙某告诉我,“这些东西不是买的,是奶奶自己做的,奶奶有时间就会把艾叶采集下来,晾干,然后用石杵捣碎,用筛子箩一下在继续用石杵捣,有时候奶奶也会用自家的捣蒜缸捣。
”这时候我看到奶奶面前的艾绒加工的并不是细腻,里面还有一些没有捣碎的艾叶,照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加工的艾绒差了很多。
看到这些,当时我就有一种想试试的想法。
艾灸夏季养生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夏季养生10个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夏天适合做艾灸的病症二、夏天适合做艾灸的病症1、女性痛经: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
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
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神奇的艾灸疗法及实践案例
神奇的艾灸疗法及实践案例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里,最适合普通民众,用来保健调理治病的中医方法。
特别安全,放心,极易运用,而又能够快速获得显著疗效的疗法。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等,大量的疾病都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温散寒气,驱寒除湿、活血行气、温通经络、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我记得初学中医时,对很多药性方剂理解不够深入,对于许多病症,总能以艾灸疗法获得明显效果。
我的一位老师,平常感冒都要7-10天才能好,我教他艾灸大椎穴,一次做了2小时,当时就明显好多了,第二天,感冒已经治愈。
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因为多少年来,从未有一次,感冒治愈如此之快的。
后来以此方法,艾灸大椎,帮助了大量的同事、朋友、邻居,快速治愈了感冒,减少了很多疾病的苦恼。
我翻阅过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例如,有资料记载,德川幕府时代,有个叫做万兵卫的日本人,曾因祖传之法,每月月初8天,连续灸足三里,令寿命长达200余岁。
有一个村庄,就是相传灸足三里保健,结果,人人在90-100岁期间,依然如壮年。
药王孙思邈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处,保持灸疮,穿行于瘴气瘟疫横行的地方,都不易被感染。
日本的法律规定,学校的学生,必须艾灸身柱穴,以达到显著强身健体的作用。
《扁鹊心书》记载:北宋年间,有一个江洋大盗,叫做王超,年近90岁,还在江湖作案,日淫十数女而不衰。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和发展,包括它的起源、传播以及现代应用。
一、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艾灸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在古代,人们发现通过燃烧艾草对人体进行热疗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二、艾灸的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
在这些国家,艾灸被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在中国,艾灸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艾灸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艾灸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四、艾灸的应用艾灸有许多不同的应用方式。
最常见的是直接艾灸和间接艾灸。
直接艾灸是指将艾条直接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放在特定的穴位上,以产生热疗效果。
间接艾灸是指将燃烧的艾条放在一定的距离上,使热量透过皮肤渗透到穴位,起到相同的疗效。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症状,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关节炎等。
此外,艾灸还可以用于调理女性生理周期、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虽然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艾灸时应选择艾草质量好、无杂质的艾条。
其次,艾灸时应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烫伤皮肤。
此外,孕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
六、结论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保健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对许多疾病和症状具有疗效。
然而,在使用艾灸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艾灸的历史与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话题。
通过了解艾灸的起源、传播和现代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古老的疗法来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八个艾灸小故事
艾灸小故事故事一(插艾草):唐朝末年发生黄巾之乱,为首的人名叫黄巢。
由于他出身贫穷,又值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很大,有些贪官污吏又时时有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使他更嫉恶如仇,于是他纠结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劫富济贫,杀死了很多人,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大家无不闻风色变。
有一天,黄巢穿着一身洁净的衣服,骑着白马,来到一个村庄,他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很惊慌的都正往城外逃,人群里有一个妇人,背上背着一个年岁比较大的小孩,而手上却牵着一个年岁比较小的小孩,他看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这妇人:“你为何要背比较大的孩子,而让较小的孩子走路呢?”妇人说:“背上背的这个孩子今年五岁,是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父亲被征召去战区筑墙,不幸死了。
孩子的母亲也因病重快要死了,如今她把孩子托付给我,所以我有责任把她的孩子照顾好。
而我手上牵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小心走丢了我还可以再生啊!”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心里想:“一个妇人家都可以有这样的爱心,去爱别人的孩子,而我堂堂男子汉,怎么可以比不上一个妇人家呢?”于是他跳下马来,赞美这位妇人的爱心,接着又问妇人说:“你们这么匆忙的往城外跑是为了什么呢?”妇人说:“黄巢要来了,难道你不怕吗?”黄巢又问:“他那么可怕吗?”妇人说:“听说他的眉毛一边高一边低,而他的两个鼻孔是朝上的,也就是青面獠牙的那种呀!”黄巢笑着问妇人:“你看我像不像黄巢?”妇人说:“你看起来这么斯文,哪里会像他呢?”黄巢说:“我就是黄巢。
”然后他拔起地上的艾草,放在妇人的手上说:你赶快回去,把艾草插在家门口,也告诉村里有爱心的人这样做,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了。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从“艾”开始健康生活《黄帝内经》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治百病《扁鹊心书》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壹艾灸的好处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即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1温经散寒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
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体内真阳。
2疏通经络身体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理经期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调经,中药学上认为艾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与香附、当归、白芍等合用,为古方“艾附暖宫丸”。
4扶阳升阳艾为纯阳之物,在督脉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阳方法,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5延年益寿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
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
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调节免疫,延年益寿。
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采集艾草贰适宜艾灸的穴位天气转凉,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的目的,抵御冬季的寒气。
1肺俞穴:调节呼吸系统肺俞穴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
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
化脓灸足三里的案例
化脓灸足三里的案例2001年,西安某医院针灸科,科室主任看到某治疗室因为患者施灸而冒出了烟雾,立即进行干涉,不让医生为患者用灸法。
2005年12月的一天,中国中医研究院某研究生宿舍,研究生肖晓玲和她的同学谈起了灸法,结果,谈论了半天,大家对灸法好象没多大信心......在城市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些过往的青年男女,很少有人知道灸法的存在,有的人会答到:灸法?知道知道,不就是扎针吗?呜呼哀哉!中国的宝贝——灸法,已经开始失落了。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一个善用灸法的民族。
中国的医生们,如果只懂针法而不懂灸法,则会被人取笑。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过:“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他认为善针又善灸的人才是好医生。
神医华佗给患者治疗疾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病就能当场痊愈。
唐代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结果到了93岁日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灸法是种植在中国人骨髓深处的花朵,曾骄傲地盛开过,曾无私地滋养过中国人的身心土壤。
中医硕士肖晓玲在海淀医院针灸科实习时,科室主任治顽固的面瘫,在针刺不起什么作用时,就用灸法。
她看到科主任在患者人中、迎香、地仓等穴位放上姜片,把艾绒捏成圆锥状立在姜片上。
用香点燃。
这时,由科主任的学生拿着线香和镊子在旁边照看着,艾锥燃尽就立刻夹起换上新的点燃。
一般灸半个小时左右,艾锥换上几十次。
这个过程虽然很繁琐,但患者对治疗效果还比较满意。
肖晓玲的父亲也是一位老中医,他用灸法治带状疱疹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每当遇到带状疱疹的病人,他父亲就教病人自己灸,具体方法就是:把云南白药用香油或清油拌成泥,捏成饼状敷到患处,再用艾条灸10-15分钟,以耐受为度,每天2次,效果确实好;但为了增强效果,患者还须内服中药。
爱较真的肖晓玲问:“你怎么知道是药起作用还是灸法起作用?”她父亲说:以前只用药效果不怎么样,用这个办法就不怕它(带状疱疹)不好了。
夏秋之交艾灸关元最养生
夏秋之交艾灸关元最养生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8期文/ 本刊记者李蕙君专家支持/ 纪康宝(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夏秋之交,即立秋,是艾灸关元穴养生的最好时机。
“黄白住世之法”《扁鹊心书》的第三篇《住世之法》,其间讲了一个传奇故事:有个叫王超的退伍军人,做了强盗,遇到异人,学得“黄白住世之法”,到了九十岁的时候,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神采奕奕,丰腴润泽,在岳阳一带为非作歹。
后来他被抓住,临刑之前,监斩官问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他说,没有,只不过是比较有火力。
他告诉监斩官,他每夏秋之交都在关元穴上艾灸一千壮,久而久之,就不畏寒暑,好几天不吃饭都不饿。
到现在,他肚脐下还有一块地方,像火一样暖和。
正是因为火的力量,使土成了砖,木成了炭,不容易腐朽,人体也需要这样的火力。
王超死后,刑官令人剖开他腹部的暖处,见有一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用艾火灸出来的。
这个故事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看出艾灸关元的功效非常卓越。
丹田关系人体元气盛衰说关元,也许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不陌生了。
《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
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丹田,是内丹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
道家养生者说,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
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
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
艾灸的名人、名言、名方
艾灸的名人、名言、名方艾灸三字歌人之身,价无边。
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
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
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
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
虽苦痛,力拔山。
得脓坏,功效显。
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
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
陷可拔,凸可按。
闭可开,脱可敛。
治百病,反掌间。
寒暑易,邪风传。
起病急,症状险。
速灸治,病不掀。
高热危,灸大椎。
怕风寒,风门关。
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
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
不间断,便自干。
脓疮疖,肿热痛。
灸患处,自然平。
治肺痈,灸前胸。
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
气血开,诸症退。
肝血淤,寻肝俞。
黄疸消,肋痛除。
脾胃虚,食纳减。
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
浮肿退,周身暖。
便不舒,灸天枢。
溲淋漓,寻中极。
精不固,关元堵。
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
经不调,三阴交。
婴幼儿,苗初长。
擅投药,易受伤。
灸身柱,健神经。
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
火力足,疗效好。
结核病,甚烦心。
对患处,日日薰。
乙肝病,颇难愈。
灼肝俞,配三里。
气不足,气海补。
血不旺,膈俞畅。
肝气上,太冲降。
肾水寒,烤涌泉。
灸丰隆,痰饮行。
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
肠痈凶,阑俞攻。
畏寒人,补命门。
头眩晕,百会薰。
拔气陷,力千钧。
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
曲池穴,清血毒。
诸般疹,一灸无。
胸中闷,寻内关。
艾火近,立时安。
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阙敛。
诸般癌,最耗人。
常著艾,正气存。
欲长寿,灸三里。
保健康,功无比。
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
艾火香,上古传。
护万民,登鹤年。
艾灸名人名言名方《黄帝内经》: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
热时取凉,寒时向火。
韩愈:灸师施艾柱,酷若烈火团。
一手灸法,包打天下。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知灸者福,善艾者寿。
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中医艾灸把人体督脉上最容易瘀阻的地方分为:颈椎1-3节称作“风寒关”,胸椎5-8节称作“气血关”,腰椎3-5节称作“寒冷关”。
艾灸净化血液的故事
艾灸净化血液的故事中医有三宝,称之为“一根针、一碗汤、一柱灸”,艾灸疗法为三宝之一。
中医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记载“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
在古代,许多精通方药和针灸的医学大家在实际治疗中都偏爱灸法,被誉为神医的华佗在给患者治疗疾病时亦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炷,就能使病痊愈。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艾灸亦在运用中发展、沉淀、绽放。
艾灸已经走向世界。
关于艾灸都有哪些艾灸故事?艾灸故事一:艾灸虽好病入膏肓不可灸故事时间:春秋时期;故事主人公:晋景公《左传》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患重病,求医于秦,秦伯遣精于针灸术的太医医缓前往。
医缓诊后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此“攻之不可”的“攻”字,即指当时的灸法。
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白话翻译就是:晋国的晋景公患了重病,听说秦国的医生医术好,便派人到秦国去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去替他诊疗。
据说医缓即将到晋国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在那里商量着,一个说:“来的那个人是个名医,一定会伤害我们的,我们应该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别怕,我们逃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个地方,看他能拿我们怎么办。
”医缓到了晋国,诊断了一番后说道:“你这个病没有办法治疗了。
你的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这个地方靠近心脏,又不能艾灸,针刺又刺不到,服药也无济于事,没法治了呀!”后来晋景公果然不治身亡。
现代医学研究亦认为,心脏的区域禁灸。
艾灸故事二:鲍仙姑施灸治病还美颜故事时间:晋朝;故事主人公:葛洪之妻鲍姑葛洪祖师是道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医学家,他留下的《肘后备急方》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
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他的妻子不但是一位同道修行者,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
葛洪之妻姓鲍,民间多称鲍姑或鲍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