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研究报告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他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抓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从“赏识”入手,创造有利于每个人成长的条件,使每一个人的内心觉醒,从而焕发出生命的巨大潜能。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一种正向关注、积极引导、不轻易放弃、相信成功的教育;是一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教育;是一种让精神富有者更高、而使贫者变得富有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老师,时刻要和学生打交道,是学生在校最亲近的人,更应该学会赏识学生,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自信,用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我能行”,从而使他们获得勇气和自信。
(一)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更加自信任何人的生活和学习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学生经常来自学习方面的种种压力,他们会感到困惑,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和鼓励。
一个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若有人赏识他,他就可能拥有自信,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二)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应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在取得进步中获得满足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独特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令其发出亮光,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积极地发挥,让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通顺。
(四)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关系和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引路人,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赏识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学生,使学生善于发现同学之间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课题研究报告章丘市辛寨镇中心小学我校申报的科研课题——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标,特将开展本课题的有关设想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方法,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社会、国家的栋梁。
中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中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子故事,成为许多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典范。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背景下,学生认识事物的眼光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教育也必将要有继承有发展。
随着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提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下,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许多的教育误区。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学生好比一棵树,不修不剪不成材”,“错误不批改不了”等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大多数教师和家长。
在教育孩子中,往往批评多于鼓励,打骂多于抚慰,甚至用刺激性的语言,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教师和家长本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孩子,但这种做法其效果却适得其反。
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纯洁的心灵受到扭曲,孩子美好的愿望受到打击。
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卑、自责,而不知所措。
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没有了童年时的欢乐,没有了尊重、互爱,许多好的幼苗被无情地摧残,甚至被夭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赏识教育”就是向“棍棒教育”提出的挑战。
她可以解决当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带给大家的困惑,她是新的形势下教育孩子的主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幼儿赏识教育调查报告

幼儿赏识教育调查报告导言: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告旨在调查幼儿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以期对幼儿教育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参考。
一、调查目的:1. 了解幼儿赏识教育的普及情况;2. 探究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影响;3. 分析赏识教育的实施特点和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家庭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幼儿家长和教育从业者。
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与赏识教育相关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幼儿家庭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家庭中,超过80%的父母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他们鼓励和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然而,也有一部分父母对于赏识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仍然过于强调成绩和表面形象。
2. 幼儿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教育机构中,近60%的教师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中积极推行。
他们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掘和赞美,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于赏识教育不够重视,过于依赖传统教育方式。
3. 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赏识教育,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增强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能,提升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然而,仍有一些幼儿存在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指导。
4. 赏识教育的实施特点和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赏识教育有以下特点和问题:(1)关注个体差异:赏识教育注重发现、赞美和培养每个幼儿的个性和潜能,凸显个体差异,但也存在评判标准不确定和个体差异不明显的问题;(2)积极引导:赏识教育强调积极引导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他人的认可和奖励;(3)理论指导:赏识教育需要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3、小学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4、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5、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论文全文总字数:9211 字篇一: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我国学生赏识教育研究一、要引导学生在他们擅长的方面发展学校不是翻晒旧知识的打谷场,也不是制作同一型号产品的生产流水线。
学校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片绿地,不同潜能、不同个性的学生如同绿地上不同的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的滋养下,生机盎然地生长着,以自己的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个性,展现着各自的风姿。
在这里,学生得到的是人性的、科学的关爱和帮助,身体如同根茎,知识如同绿叶,道德如同鲜花,成功如同果实,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既是为了奠定明天的基础,也是为了享受和感悟今天的生命和幸福。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过程。
教师在于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使学生在他们自己最感兴趣和能力最强的领域及方面达到自我实现,获得成功。
这样他们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因此,我们应当突破书本知识教学这种单一的途径,而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机会,把控他们在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健康成长,不要让学生畸形成长。
这是事关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他们是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
作为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最有教育意义之处在于,做到了承认学生的闪光点,努力让他们去发展“自我”,表现“自我”。
二、对学生的夸奖要实事求是初中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弱,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高低,这使他们自我评价的主要渠道来自成年人,他们需要在成年人给与的肯定评价中寻找和确立自信。
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对自己的未来与能力充满自信,从而学有所成。
赏识教育研究报告

赏识教育研究报告本课题研究周期一年半(2012年5月—2013年11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
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和部分子课题实施研究工作,正进入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仍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使得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新课改尽管已进行了多年,但语文教学的收效却并不明显。
不管教师如何换花样,但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揣摩作者意图等内容。
原本还有一点点生动的语文课文常常被教师那枯燥的教学模式“嚼”得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发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
对许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的学习,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种渴望,而只是一种无奈,他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常常背叛自己的心灵。
语文学习本身并不枯燥,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孩子的时候,却使它变得那么让人生厌呢?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连培养学生对母语最起码的亲近与爱都办不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目标1、就课题本身而言,是对行知小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借鉴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的一次运用和实践检验的过程,对发展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学赏识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中学赏识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中学赏识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发现学生优点和潜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中学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二、背景赏识教育源于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威尔纳为代表的“基于能力和兴趣的教育理论”。
近年来,赏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赏识教育。
三、实施方式3.1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3.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3 注重发现、肯定和强化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到被认可和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4 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和成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赞赏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效果4.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更加投入和积极。
4.2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4.3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和谐:赏识教育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优点,使学生更加自信和满足,进而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和谐。
五、实施难点和解决方案5.1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
解决方案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5.2 学生个体差异大:学生在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是一个挑战。
解决方案是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六、结论赏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和谐。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通过对赏识教育的概念及特点进行总结,探讨了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结合实践方法和促进幼儿自尊、自信和自律方面的作用,分析了赏识教育在提升幼儿综合发展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赏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赏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机制,并加强对实践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教育、应用研究、自尊、自信、自律、综合发展、意义、方法、提升、促进、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发现和肯定幼儿优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强化幼儿的弱点,忽视了幼儿的优点和潜力,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自卑等问题。
赏识教育则提倡以积极、乐观、鼓励的方式对待幼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对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赏识教育有助于建立幼儿的积极自我形象。
通过赏识和肯定幼儿的优点和努力,可以促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幼儿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和肯定时,会感到受到重视和关注,从而更加愿意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赏识和鼓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赏识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实践研究;教学策略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赏识、激励、尊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践,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践策略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
2. 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教师要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赏识、互相激励的氛围中学习。
3.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问题。
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报告范文

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报告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潜力和价值,并通过积极的激励和鼓励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思政课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综合素质。
本报告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应用和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应用1. 赏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中学生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
在思政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承担更多责任和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表现和成就感。
2. 赏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在中学思政课中,教师要注重赏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成就。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节奏和能力水平,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他们努力付出并取得进步,就应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肯定。
这样可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3. 赏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中学思政课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来激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创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和珍视友谊关系。
在中学思政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赏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同进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和校园文化。
赏识教育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激励、鼓励和肯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为了验证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赏识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绩的影响。
2. 评估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效果。
3.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赏识教育的实践指导。
三、实验对象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40人,对照班40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 实验方法(1)实验班采用赏识教育法,具体措施如下:a. 教师定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b.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c. 设置班级荣誉榜,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d. 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学生听课,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实验过程实验为期一年,分为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第1-2周)a. 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
b. 制定实验方案,包括赏识教育措施、实验评估指标等。
c.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初始情况。
2. 实施阶段(第3-52周)a. 实验班按照赏识教育法进行教学。
b.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c. 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变化。
3. 总结阶段(第53-54周)a.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评估实验效果。
b. 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习兴趣a.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表现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小学赏识教育教学研究(5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赏识教育教学研究(5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的意义摘要:赏识教育把对人的尊重作为教育开展的基础,通过激励和赏识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潜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与自尊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认同,渴望别人的羡慕与赞扬。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赏识教学的意义1.克服孩子自卑胆小,增强其自信心研究表明,自卑胆小等情绪在小学生中存在的比例一直较高,若不在教育过程中加以调控,随着时间的发展孩子会变得孤僻、怯懦,丧失主见。
在儿童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成年时期的自信都是由儿童时期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而架构产生的。
因此,当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哪怕是很细微的成就,教师也应该给予其极大的肯定,让小学生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征》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配乐朗读比赛,看看谁能读出不畏艰险的气势。
学生会感到很新奇,都跃跃试,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加深了对诗句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还在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
2.挖掘潜力,培养语文学习技能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采用沉闷、死板的读与写来进行,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儿童与发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现在是一名小小科学家,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待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灌输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更多赏识教育的元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热爱,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索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拟通过实验性研究的方式,探讨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影响,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对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赏识教育在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本研究借助实验方法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探讨,并通过实验证实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
本研究也将探讨赏识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努力和优点的教育方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赞扬学生的诗歌朗诵、作文表现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的提升。
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报告范文

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报告范文在当今时代,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学思政课教学之中。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研究中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需求。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理念,为中学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学习、积极进取。
2.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人的内在需求。
(2)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认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感。
三、赏识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应用策略1.创设赏识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具体措施包括:(1)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生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赏识教育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
具体措施包括:(1)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2)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能力。
3.融入课程内容将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具体措施包括:(1)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以生动、形象的事例感染学生。
(2)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及特点赏识教育,起源于心理学的正向培养理论,是一种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其核心观点是强调对个体的优势和潜能进行积极的发现和培养,注重激发和塑造个体的积极心态和自我认知,为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和机会。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则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通过对幼儿的优点和特长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认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
赏识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注重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特长,避免对幼儿进行一刀切的教育和评价;二是关注积极发展,鼓励幼儿自信、乐观和主动,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三是强调肯定和认可,注重对幼儿的努力和成就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二、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式1. 通过赞美来增强自尊心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当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或克服困难时,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来表扬他们,如“好棒,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这样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赏识教育注重挖掘和培养个体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对于具有绘画天赋的幼儿,可以给予更多的绘画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表现;对于具有表演天赋的幼儿,可以组织表演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3. 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赏识教育强调肯定和认可,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成长之星”或“优秀之星”的制度,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耀。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关爱和支持,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赏识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园赏识教育方法研究幼儿园赏识教育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们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传统的认知、语言、数学等学科,家长们也逐渐重视幼儿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欣赏、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事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好、自然和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
一、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孩子欣赏、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事物的基础能力。
因此,在幼儿园赏识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科技互动、实物网购展示、视觉品鉴等,让孩子探索、感受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辨力、辨认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科技互动活动中,老师可以展示各种有趣的科技玩具或工具,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和体验。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物体的特点,并逐渐培养观察和辨认能力。
二、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赏识教育需要在创造出趣味、丰富的学习环境下展开,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房间、卡通样式体及各种有趣的装饰品,营造出一个美丽、舒适、有趣的环境。
在幼儿园里打造一个兼具生活与学习的传媒式物品展馆,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放松心情、体验生活和学习乐趣,促进其心智和情感的发展。
除了环境的创造,老师也可以通过趣味丰富、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吸引其积极参与赏识教育活动。
三、丰富多样的赏识教育活动为了培养孩子的赏识能力,幼儿园里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赏识活动,如拓展孩子们的音乐、绘画、手工、诗歌、舞蹈、剪贴等艺术表现形式,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
通过各种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欣赏力,从而加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赏识意识家庭是孩子们赏识意识的萌芽和发源地。
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园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艺术和文化中,尝试新鲜事物,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地,让孩子们聆听音乐会、戏剧、相声等表演,增强他们的赏识意识和乐趣。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教学成效,并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
研究发现赏识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和扩大样本规模。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验性研究、教学成效、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教学实践、反思、影响、局限性、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引言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赏析优秀作品、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悟人生的教育方法。
在当今社会,赏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赏识教育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学习,更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体验和认知。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目前关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开展一项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深入探讨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影响,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性研究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验证赏识教育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赏识教育的认知和态度;2.设计并实施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案,比较赏识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成效上的差异;3.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教学成效评价,探讨赏识教育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4.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赏识教育方法研究

培养幼儿的积极心态
02
赏识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面对挫折和失
败。
激发幼儿的潜能
03
通过赏识教育,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激发,有助于挖掘
和发挥其潜能。
赏识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赏识教育能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通过赏识教育,幼儿能够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受到重视和鼓励,从而更好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幼儿自信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赏识教育通过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 信心,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赏识教育通过正面评价和奖励,激发幼儿对 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增进师生情感关系
通过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赏识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案例二:行为赏识法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奖励和正向强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详细描述
在幼儿园中,教师们通过行为赏识法,对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进行奖励 和正向强化,如给表现好的孩子贴小红花、小星星等,这种赏识方法能够激励孩 子们积极表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案例三:荣誉赏识法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2023
幼儿园赏识教育方法研究
contents
目录
• 赏识教育概述 • 幼儿园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 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 • 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效果与反思 • 结论与展望
01
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的定义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进行 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单一评价方式等问题,这种单一模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赏识教育以发现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正向评价和支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赏识教育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望有效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赏识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情况;2.探讨赏识教育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情感态度的影响;3.分析赏识教育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4.总结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为推动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之上的。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情感素养。
赏识教育通过赞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赏识教育倡导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积极心理学认为,关注个体的优点和优势,培养正面的情感和态度,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赏识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赏识教育也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建构经验来理解世界。
赏识教育倡导通过赏识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研究周期一年半(2012年5月—2013年11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
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和部分子课题实施研究工作,正进入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仍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使得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新课改尽管已进行了多年,但语文教学的收效却并不明显。
不管教师如何换花样,但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揣摩作者意图等内容。
原本还有一点点生动的语文课文常常被教师那枯燥的教学模式“嚼”得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发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
对许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的学习,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种渴望,而只是一种无奈,他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常常背叛自己的心灵。
语文学习本身并不枯燥,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孩子的时候,却使它变得那么让人生厌呢?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连培养学生对母语最起码的亲近与爱都办不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目标1、就课题本身而言,是对行知小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借鉴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的一次运用和实践检验的过程,对发展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通过开展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实践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信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3、通过对小学赏识课堂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其规律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独特认识。
4、通过开展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实践研究,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行为、教学环境的改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研究内容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为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教师管束学生的意识较强。
目前,在农村小学有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在依照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用独裁的、官僚的行为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
当学生犯错时,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流露、示意,大至明确的批评、谩骂和体罚,师生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师生间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造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
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我校的教育现状,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赏识教育方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通过研究,既能强化我校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能为我校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结合快乐学习的理论,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语文不快乐的原因,在教学中总结赏识激励教育的恰当时机。
2、开发快乐学习内容,设计游戏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合作交流,寻找快乐、实现价值。
二、课题研究进程(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5月—6月)1.对学校已有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通过查阅、梳理材料,对学校“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所有课题进行摸底调查,把握学校总体课题研究走向;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
经校行政会议商讨,邀请教科研资深教师论证,确定学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方向。
课题组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2.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课题组通过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寻找适合教师教科研工作实际、迎合教师不同发展需求、构建学校教科研网络的切入口,初步确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3.学生学习现状调查课题组通过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对学科教师评价的态度”两方面情况,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完成“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学生调查问卷”的现状研究报告,确定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开题工作(2012年7月— 2012年10月)1.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申报工作课题组通过研究创新教育文献、学习理论、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寻找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明确目前的宏观形势和中观教育背景,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邀请市教科研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初步论证,课题组再次修改,准备申报。
(三)实施研究工作(2012年11月— 2013年6月)(主要研究内容、策略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1)文献法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解和把握“赏识课堂”的内涵、价值与特征。
(2)调查法通过问卷和个别走访等形式,调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赏识课堂”进行实践研究。
(3)行动、叙事研究法从各年级,各学科全面开展构建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实践研究,并主要从从注重“平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差异”,激发学习潜能;倡导“互动、探究、体验”,拓展创造空间;完善“评价”这五个主要要素来进行实验与研究。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并注意提炼学校在赏识课堂构建方面的成功做法与经验,逐步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主要有以下工作:1.课堂磨练,实践促进提高自课题实施研究以来,课题组始终扎根课堂,开展了三次课题研讨课、四次生本课堂教学展示和多次生本课堂教学调研活动。
反复的课堂磨练,课题组老师坚持尝试“先学后教”模式,不断摸索如何有效、因材设计“前置性作业”;深入思考,有序、因才管理小组学习;科学合理组织学生讨论,努力改进学生课堂展示效果;研究有机、因势评价激励学生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前置性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课堂教学流程已初步构建。
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积极投入,敢于发言,善于思辩。
生本教育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有力后盾。
2.课后总结,反思形成思想课题组每开展一次研讨课,在集体听课后进行研究总结,以小组集体的智慧,对研讨课进行深度剖析,梳理出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益尝试,分析出潜在的有待改进拓展亮点,挖掘出下阶段的重点突破之处。
通过常态开展反思性教学研讨,课题组在总结中突出反思,在碰撞中形成思想,以思想指导行动,以行动验证思想。
三、课题研究初步成效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学习—感悟—设计—实践—反思—改进—总结”的研究方式,教师经历了思想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阅,从对课题方案的感性认识到对研究过程的理性思考,老师们都能侃侃而谈----个个“拉得出”,从有意识地将理念落实在行动,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很多老师驾轻就熟----人人“打得响”。
生本课堂的实战演练,使学生的观念逐步转变,思想趋于成熟,分析思考渐显深刻,自我学习逐渐自觉、自悟。
生本,把教师、学生与学校紧紧连在一起;课题研究,生本实验,使学校目睹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师生的隐性成长,充实着自己的生命,丰富着学校的内涵。
学生层面(一)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题组通过观察、座谈、调查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善,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对待平时的家庭作业时,能坚持独立思考按时完成。
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难题时,基本不放弃,而是多角度思考。
学生基本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时,他们能遵循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考虑用恰当的、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些程序性知识或带有挑战性的内容时,学生会借助课本和参考书提出假设并解答,在解答后会重新检查,并试着总结解题办法。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维,自主学习,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校层面(二)课堂教学改革在发展中提升学校始终坚持研修、实践、感悟齐步走,课题、课堂、课程相融合,实现科研、教学、管理共发展。
课题组在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式为途径,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提升。
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转变为学生陈述知识要点、讲解解题过程、总结做题思路。
教师努力做到“不见自我”,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
教学环节上,学生经历了领受、领悟和提升三阶段。
教师准备的前置性作业(学案)----有质,能抓住学科最本质最根本的内容,巧妙设计跟踪训练和变式练习,举一反三,方便学生领受;适量,在不影响其他功课的前提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又无需很刻意地完成,有利常态化实施生本课堂教学。
课堂上,学生看书阅读时认真仔细,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交流展示时落落大方,整个课堂,学生显得自觉、自然、自在。
(三)教师队伍在提升中优化课题组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具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观察等,深入了解大部分教师的发展需求,采用教师主动成长、课题推动发展、科研孕育人才的教师发展策略,成长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推出了一批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都有所成绩的典型教师和群体。
特别是实施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教师基本把“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反思、研修提升”成为一种生命自觉,科学理论素养迅速提高。
因为有了赏识教育实验这一抓手,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教师的论文屡获佳绩。
四、课题研究差距反复思考研究思路,认真分析课题运作环节,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课题组发现有来自课题方案的、研究者自身的以及来自学生等方面的不足与差距,现主要剖析自我,得到点滴感悟,以待今后改进。
1.弄明白研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前提课题组老师一定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潜心思考研究现状,认真寻找解决对策,科学合理提出研究目标,克服急于冒进和研究表面化、形式化。
2.理清楚操作思路是保障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理清研究内容的逻辑顺序,有主次重点地形成操作思路和研究蓝本,保障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
3.深挖掘课题活动是策略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紧密围绕研究内容,精心组织策划课题活动,充分体现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价值和意义,有机将研修、教学、管理整合起来,发挥系统结构的功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