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合集下载

《历史研究》注释要求规范

《历史研究》注释要求规范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中央文献,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1999年,第247-266页。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3)古籍: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

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

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

示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

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注释规范

注释规范

注释规范注释规范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1)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

(2)每页单独排序。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及例子1.著作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第11 12页。

2.析出文献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 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载《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2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等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序言”,第1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载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店,1988,第2页。

4.古籍(1)刻本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

(2)点校本、整理本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标点本(或整理本),912运河学研究第3辑第35页。

(3)影印本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5,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

《太平御览》卷690《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

(4)析出文献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册,第73页。

(5)地方志乾隆《嘉定县志》卷12《风俗》,第7页。

万历《广东通志》卷15《郡县志二·广州府·城池》,《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第42册,第367页。

(6)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233页。

(7)编年体典籍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清德宗实录》卷435,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上,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6册,第727页。

注释格式规范——《中国书法·书学》

注释格式规范——《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书学》注释格式规范
一、一般情况格式 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范例: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第六一二页。 [7]黄苗子、郝家林,《倪瓒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第三页。 [5]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广西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第六十七页。 [13]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文物出版社,二〇〇〇
年,第四十六—四十七页。 二、硕博士论文引用
作者,论文名称高校名称,**年硕/博士学位论文。 范例:
肖爱景,《〈砚北杂志〉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二〇〇八年硕士学位论文。 三、报纸
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称、出版日期。 或:
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称、总第**期。 范例:
姜荣贵,《印象〈爨宝子碑〉》,《中国书法报》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日。 或:
c 汇编类古籍可以采取析出文献的方式,如: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 一九七三年,第八十五页。 4.其他常见类 a 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史》 [19]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 年,第四二七页。 改为: [19]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第四二七页。 b 《历代书法论文选》 [7]李嗣真,《书后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第一三八页。
姜荣贵,《印象〈爨宝子碑〉》,《中国书法报》总第一六一期。 四、期刊、学报类引用
作者,文章名称,学报名、时间、期数。 范例:
孙琳,《元代书法家陆友仁生平考释》,《中国书法·书学》二〇一八年第三 期。
许永福,《黄庭坚禅宗活动与元符变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二〇一六年 第三期。 五、析出文献(即从著作或已发表的书籍中分析出来所获得的文献资料)

古籍批注形式

古籍批注形式

古籍批注形式
古籍的批注形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 传:传是注释的一种重要形式,先秦已开始使用。

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等,它们被统称为“春秋三传”。

这些注释形式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进行解释,其中《左传》注重史实,而《公羊传》和《榖梁传》则偏重义理。

2. 批注:批注是指在古籍的空白处或行间进行文字批阅和注解。

这种注释方式注重对文句的意义、生僻字词的解释,或对文献中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解释。

3. 夹注:夹注是指在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做出的夹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籍原著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

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

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
“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
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和背景。

在撰写中文古籍的注释时,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格式,以确保注释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首先,注释应该与正文紧密相关,起到解释、补充或澄清古籍内容的作用。

注释的内容应该与古籍的主题一致,并且要避免使用过于冗长或抽象的语言,以免让读者感到困惑或失去兴趣。

其次,在注释中不应该加入任何形式的广告信息或网址链接。

注释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解释,而不是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

因此,在撰写注释时,应该专注于古籍本身,避免向读者推销任何内容。

第三,我们在撰写注释时要避免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

注释的目的是为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原著作者的知识产权,不在注释中使用任何未经授权的内容。

此外,注释的标题、简介和正文中不应该出现包含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我们应该坚持使用文明、客观和中立的语言,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争议或冲突的词语。

最后,注释的正文应该完整,不应该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等情况。

我们应该确保注释的结构清晰,逻辑流畅,以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阅读。

总之,中文古籍的注释格式对于古籍的研究和理解至关重要。

在撰写注释时,我们应该确保注释与正文相关,不包含任何广告信息,避免侵权争议,不使用不良信息,以及确保注释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注释体验,促进中文古籍的研究和传承。

古籍著录细则

古籍著录细则
例 10.题名 [tao] 资源描述 [ tao]=[木 寿]
2. 创建者 ·主要责任者一般以书名页为准,无书名页则按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者为著
录依据。
·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者的说明文字可著录于资源描述项。
·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者如不能代表全书或未题责任者,应从规定信息源的其 他部分选择适当的责任者著录,如在正文各卷卷端、目录等处,并在附注中说明 责任者的信息源。
·规定信息源未提供适当的责任者,而由其他资料查考得出,依查考得出责任者 著录,将该责任者用“[ ]”括起,并在资源描述项中说明责任者的信息源。
·如书名页上的责任方式有撰、注、编、纂、辑、译,撰为主要责任式,其他责 任方式著录于次要责任者项。
·个人责任者名称前后冠有头衔等字样,一般不予著录。
·1912 年以前去世的中国责任者前加“()”标识朝代;外国责任者在名称前加 “()”标识国别;个人责任者为僧人姓释,与名字连在一起著录。
15.权限管理 本元素著录数字化文本的知识产权、版权、使用权限及其它相关产权信息。
由著录机构提供信息。 例 1:权限管理 制作单位 浙江大学 访问权限 限于校园网用户 收藏单位 浙江大学图书馆
·记录古籍的书套、书匣、书架和附件等方面的注释。 例 1:资源描述 本件卷端题:“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巨,一十八
纸”;卷背有“金粟山藏经纸”朱印;有“乾隆御赏”、“宣统御览之宝”等印。
例 2:资源描述 原书配装 24 个木匣,2 个木底座
6.日期
·本元素用于注明数字化文本创建、出版或颁布的日期。
3.主题词/关键词 ·主题词可采用非受控主题词 ·分类法采用《中图法》第四版 ·主题词不少于 3 个 ·各类分类级别由各单位根据本馆情况而定
4.其他责任者 著录细则同 2. 创建者

古籍著录规则

古籍著录规则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子项目名称:专门元数据项目编号:2003DEA4T035研究成果类型:应用指南成果名称:古籍元数据著录规则成果编号:CDLS-S05-014成果版本:总项目组推荐稿成果提交日期:2005年12月撰写人:姚伯岳(北京大学图书馆)张丽娟(北京大学图书馆)冯项云(CALIS管理中心)沈芸芸(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版权声明本报告研究工作属于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一部分,得到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2003DEA4T035。

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课题组拥有本报告的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本报告可以复制、转载、或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做镜像,但在复制、转载或镜像时须注明真实作者和完整出处,并在明显地方标明“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资助,项目编号2003DEA4T035”的字样。

报告版权人不承担用户在使用本作品内容时可能造成的任何实际或预计的损失。

作者声明本报告作者谨保证本作品中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剪辑和文后参考文献等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承担本作品发布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科技部有关管理机构对于本作品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课题组网站(.cn)作为本报告的第一发表单位,并可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

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报告撰写人保留将经过修改的项目成果向正式学术媒体直接投稿的权利。

古籍元数据著录规则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籍数据标注

古籍数据标注

古籍数据标注在进行古籍数据标注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古籍数据标注是对古籍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注释等处理,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利用。

在进行古籍数据标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古籍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了解其中的内容和结构。

这样才能准确地标注数据,确保标注的内容和原文一致。

在阅读古籍文献时,可以结合其他研究资料和工具,帮助理解和解释其中的内容。

其次,需要根据标注的目的和需求制定标注规范和标准。

不同的古籍文献可能需要不同的标注规范,例如,对于历史文献可能需要标注时间、地点等信息,对于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标注作者、篇名等信息。

制定标注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标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古籍数据标注还需要考虑标注的方式和工具。

可以使用专门的标注工具或软件,帮助进行数据标注和整理。

这些工具通常可以提高标注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标注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注方式,如手工标注、自动标注等,以满足不同的标注需求。

古籍数据标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标注的数据应该准确、完整、一致,以确保标注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标注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和校对标注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标注错误或遗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以提高标注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籍数据标注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需要对古籍文献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标注技巧。

通过标注,可以使古籍文献的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为古籍研究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古籍数据标注的相关内容,欢迎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一、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重要性古籍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来源。

在学术研究中,引用古籍参考文献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古籍参考文献的引用不仅可以证明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向读者提供查找原始资料的途径,方便读者对论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二、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方法在学术论文中,古籍参考文献的标注通常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

标注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引用风格和学术规范而有所差异,常见的标注方法有以下几种:1. 书名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直接标注古籍的书名,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论语》中有云……”[1],脚注中标注:“[1]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

”2. 作者-书名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作者和书名,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过……”[2],脚注中标注:“[2] 孔子,《论语》,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

”3. 书名-页码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书名和页码,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在《论语》中的第二十章中提到……”[3],脚注中标注:“[3]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第20页。

”4. 书名-页码尾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书名和页码,然后在文末的尾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在《论语》中的第二十章中提到……”[4],尾注中标注:“[4]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第20页。

”三、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古籍参考文献标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引用:确保古籍的引用准确无误,避免误引他人观点或出现引用错误的情况。

《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

《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

《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历史研究编辑部2004-01-14 04:25:21 阅读次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学术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献引证标注方式进行了修订,并将从2002年第1期开始执行。

现特此公布其主要内容,敬请作者参照执行。

一普通图书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册;④出版者与出版时间;⑤版本;⑥页码。

(一)责任者与责任方式1、责任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组织、机构。

责任者无法确定时,用“佚名”表示。

2、责任方式有多种,如果是撰著,在姓名之后加冒号表示;如果是“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等其他责任形式,直接跟书名,不空格,不加冒号。

如: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两个或三个责任方式相同的责任者,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其后加“等”字,如: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黄山书社,1990年。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4、责任方式不同的责任者,用逗号分开;译著的翻译者及古籍的点校者、整理者等可放在书名之后。

如:严修自订,高凌雯补《严修先生年谱》,齐鲁书社,1990年。

A . 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袁传璋、郑永慧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二)书名1、书名的副标题应一并标注;如书名较长,再次引证时,可用简称,但须在首次标注时注明。

2、书名中原有的补充说明等文字,应放在书名号内,如: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三)出版者和出版时间1、非公元纪年的出版时间应照录,但1949年以后不用民国纪年。

古籍注释体例

古籍注释体例

古籍注释体例
古籍注释体例是对古籍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涵和意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古籍注释体例:
1、原文:这里是古籍原文的内容。

2、注释:这里是对原文进行解释的内容。

注释可以采用括号()、脚注或者另起一段文字的方式进行。

3、标点符号:在注释中可以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句
号等。

4、引用:在注释中可以引用其他古籍或者学术著作的内容,需
要注明出处。

5、符号:在注释中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一些特定的含义。

例如,*表示注者的补充,#表示原文的错误或者异读,^表示原文的省略或者
错漏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籍注释中,不得出现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
话等。

这是因为古籍注释的对象是古籍本身,不应该涉及到网络或者
现实联系方式。

同时,古籍注释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夹带个
人观点或者情感色彩。

历史补充注释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注释补充规范(草案)

历史补充注释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注释补充规范(草案)

历史专业学术论文注释补充规范(草案)一、析出文献1.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1)作者;(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者与出版时间;(7)页码。

如: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见唐振常.识史集[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5.2.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

如:复孙毓修函.1911-6-3,见高平叔,王世儒.蔡元培书信集(上)[A].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99.3.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内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

如: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深思·序言[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二、古籍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1)作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篇名。

由于古籍种类和出版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作者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五史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

如:(道光)桐城续修县志[M].卷十六: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M].卷八:地理志.。

3.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

如:(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M].卷三:篇名.。

(二)卷次1.卷次应按原书所标注的卷数用字或用汉字,或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但全文应保持一致,不要两种数字混用;也不要有的简写,有的又不简写。

如:宋史[M].卷一百七十三:食货志.。

注意同一文中不能写成:宋史[M].卷一七三:食货志.。

也不能写成:宋史[M].卷173:食货志.。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3)古籍: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

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

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

示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

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古籍著录规则

古籍著录规则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子项目名称:专门元数据项目编号:2003DEA4T035研究成果类型:应用指南成果名称:古籍元数据著录规则成果编号:CDLS-S05-014成果版本:总项目组推荐稿成果提交日期:2005年12月撰写人:姚伯岳(北京大学图书馆)张丽娟(北京大学图书馆)冯项云(CALIS管理中心)沈芸芸(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版权声明本报告研究工作属于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一部分,得到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2003DEA4T035。

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课题组拥有本报告的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本报告可以复制、转载、或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做镜像,但在复制、转载或镜像时须注明真实作者和完整出处,并在明显地方标明“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资助,项目编号2003DEA4T035”的字样。

报告版权人不承担用户在使用本作品内容时可能造成的任何实际或预计的损失。

作者声明本报告作者谨保证本作品中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剪辑和文后参考文献等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承担本作品发布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科技部有关管理机构对于本作品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课题组网站(.cn)作为本报告的第一发表单位,并可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

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报告撰写人保留将经过修改的项目成果向正式学术媒体直接投稿的权利。

古籍元数据著录规则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书文注释规范

书文注释规范

书文注释规范一、代表符号:[M]专著、[C]论集、[J]期刊、[N]报纸、[P]专刊、[R]报告、[I]其他二、关于著作注释:1.作者名.著作名[M].出版地名:出版社名.出版年.页码译著:[国名简写]作者名著/译者名译.著作名[M].出版地名:出版社名.出版年.页码2.作者名:《著作名》,出版地名:出版社名,出版年,第×页。

译著:[国名简写]作者名著/译者名译:《著作名》,出版地名:出版社名,出版年,第×页。

三、关于文章注释:1.作者名.文章名[J].刊地名:刊物名.刊发年.(期号)2.作者名:《文章名》,《刊物名》,刊发年第×期。

四、论文注释安排:1.撰写在刊物发表论文:做尾注[1],既可用完整方式,也可用简写方式(依据各刊物要求择用)。

注释放在全文之后——[1]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8.姚继荣/丁宏:《青海史史料学》,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姚继荣,丁宏.青海史史料学[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173.[2]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1期。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1).姚继荣/李英华:《顺治年间的茶马互市与民族关系》,《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姚继荣,李英华.顺治年间的茶马互市与民族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4).2.撰写图书及毕业论文:(1)做脚注①,用完整方式(对于众所周知的古籍,可省去作者名及有关页码);①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姚继荣/丁宏:《青海史史料学》,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美]墨利尔·亨斯博格著/崔永红译:《马步芳在青海》,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古籍注释中的几个问题

古籍注释中的几个问题

古籍注释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孟繁之曹泳兰摘要:古籍注释可以注音、辨字、释义,也可以说明语法、阐发章句义理;而排除古籍中的语言障碍,即词义注释,是其中的核心工作,也是古籍注释的第一要义。

本文即是从几点注意的常识、符号的规范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古籍整理中的注释问题,而综合两岸三地及海外的研究成果,使注释的文字表述更清晰,更科学。

关键词:古籍古籍整理注释古籍注释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1-0019-06古籍整理中,给古籍加上适当且必要的注释,以方便人们的阅读和使用,是古籍整理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传承的优良传统之一。

传统学术中的文献训诂,事实上就是古籍的注释工作。

古籍注释可以注音、辨字、释义,也可以说明语法、阐发章句义理;而排除古籍中的语言障碍,即词义注释,则是其中的核心工作,也是古籍注释的第一要义。

戴震《东原集》里说:“经之至者,道也。

所以明道者,其词也。

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

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躐等。

”②此即所谓“读书必先识字”。

但要给古籍中的词语作出准确的注释,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非明白该语词在当时特殊语境特定文化脉络下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用法不可。

如果简单地以今律古,那只会陷入望文生训的泥潭。

从这一层面讲,古籍注释的确是一项十分琐细、十分辛苦且又十分严肃的工作,假若注释者本人还不是很清楚时,切忌草率行事,否则就会造成错误,贻害读者。

此项工作要求注释者不仅要有相当深厚的语言文字修养,同时还要有十分广博的历史、文化、文学、制度、民俗、地理、哲学等学科的素养;而且,同样重要的,注释者在注释时,还必须遵循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脉络下的特定语言及行文规则。

一、注释的目的宋郑樵在《通志·艺文略》里说: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3)古籍: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

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

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

示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

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唐史论丛注释规范及说明

唐史论丛注释规范及说明

唐史论丛注释规范及说明一律使用简体字,人名地名简化后会产生歧义的可使用繁体字。

一律使用脚注,序号用[]、[2]、[3]……标识,每页重新排序。

请作者仔细核对引文文字、标点等项,如有改动,须在注释中做出说明。

1.古籍类一般情况下, 引用古籍标注项目与顺序: (1) 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 书名; (3) 卷次;(4) 部类名及篇名;(5) 出版地;(6)出版社;(7)出版时间;(8)页码。

例:(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83页。

注意事项:(1)若加注作者朝代,一律使用圆括号();若作者为外国人,一律使用方括号,如:[日]。

(2)古籍卷次一律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

《资治通鉴》等古籍须标注年月,为避免混乱,在卷次后加逗号“,”如:《资治通鉴》卷二〇〇 , 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条,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年, 第6293 页。

(3)出版社须标注地址,如出版社名称中可体现地址(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则不用标注。

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不标注“点校本”字样。

影印、古籍刻本须标注。

(4)页码连续在两页以内者,用顿号“、”如:第1、2页;在三页及以上者用一字线“—”如:第1—3页。

2.一般图书标注项目与顺序: (1) 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 书名; (3) 卷册;(4) 出版地点(城市) ;(5) 出版者;(6) 出版时间;(7) 页码。

例: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年,第6页。

注意事项:(1)若为译著,续标注译者于卷册篇名后,出版地点前。

如:[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卷二一《公式令》,栗劲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第2页。

3.析出文献注项目与顺序: (1) 作者;(2) 析出文献名;(3) 文集编者;(4) 文集题名; (5) 卷册; (6) 出版地点(城市) ; (7) 出版者;(8) 出版时间;(9) 页码。

例:黄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铭》,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38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3)古籍:
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

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

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

示例: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

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
《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
《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示例:
《资治通鉴》卷二○○○,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册,第6293页。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

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

示例1
乾隆《嘉定县志》卷十二《风俗》,第七页a。

示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