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草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原则,了解机械系统的设计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讲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以及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型。
3.机械系统的设计流程: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
4.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CAD软件的基本功能,演示如何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演示CAD软件的操作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实际学科填写),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XXX(根据实际学科内容,如某一物理现象、历史事件等)的基本原理或过程。
3. 学生能总结并复述教材中关于XXX(学科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或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提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或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形成具体的成果展示。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提升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核心教学内容展开:1. 教材第一章“XXX基本概念”,涵盖XXX的定义、特点及分类,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框架。
2. 教材第二章“XXX原理与应用”,详细讲解XXX的运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验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
3. 教材第三章“XXX发展历程”,追溯XXX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学科历史的兴趣。
4. 教材第四章“XXX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介绍教材第一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二周:深入学习教材第二章,配合实验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三章,组织小组讨论,探讨XXX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周:结合教材第四章,开展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本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草稿本进行设计构思,掌握绘制机械设计草图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草稿本进行设计思考,提高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绘制机械设计草图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工程意识。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实际设计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回顾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质、公差配合等,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 机械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等,使学生了解设计全过程。
3. 草稿本的使用:讲解草稿本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授如何使用草稿本进行设计构思、草图绘制等。
4. 机械设计草图绘制:教授草图绘制的基本技巧,如线条、比例、标注等,提高学生绘制草图的能力。
5. 实际机械设计项目: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回顾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课程要求和进度。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一、课程设计方案概述。
课程名称,XXXXX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适用对象,XXXXX专业的学生。
学时安排,XX周,每周X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XXXXX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背景分析。
1.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XXXXX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XXXXX 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了XXXXX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XXXXX、XXXXX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XXXXX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XXXXX、XXXXX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安排。
1. 主要教学内容。
(1)XXXXX。
(2)XXXXX。
(3)XXXXX。
(4)XXXXX。
(5)XXXXX。
2.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XXXXX、XXXXX、XXXXX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环节安排。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安排XXXXX、XXXXX、XXXXX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
1. 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XXXXX、XXXXX、XXXXX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程实施保障。
1. 教学团队。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XXXXX、XXXXX、XXXXX等专业教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课程设计方案(15篇)
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程设计方案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课堂师生互动的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考,进入哲学的思维,使原理课的教学能够有一个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3)理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等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和师生互动相结合。
三、课堂设计:1、运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关于“猫和三叶草”的案例,引入本课件的教学。
在社会中,借用最近热映的《同桌的你》电影中主人公提到的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以及“蝴蝶效应”,让同学们讨论人类社会中普遍联系的生存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作为本阶段课堂讨论的结束语。
2、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导引,引入哲学上对“联系”范畴做出的定义。
3、以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引入联系客观性的特点。
引入古人对“日食”现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例子加以详解,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主观臆造的联系的例子,并展开讨论。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幸运数字等等。
得出结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的,恋爱中的情侣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4、由此引入联系的普遍性的特点。
播放视频《十分钟看懂金融危机》,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论证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存的紧密度和普遍性。
5、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偏西是多种多样的,引入联系的多样性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论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纸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份具有实用性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草稿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草稿纸的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力学分析、材料力学、机械零件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涉及课本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
2. 机械设计方法:介绍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创新设计方法等,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进行讲解。
3. 机械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零件绘制,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4. 课程设计草稿纸制作:按照教学大纲,分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草稿纸的制作,涵盖以下内容:a. 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目标和参数;b. 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零件选型、材料选择等;c. 设计计算:进行力学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d. 设计图纸:绘制CAD图纸,包括零件图、装配图等;e. 设计说明书:阐述设计原理、方法、创新点等。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具体学科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释与之相关的实际现象。
3. 学生能够总结出×××(知识点)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工具)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科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科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领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估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知识点的引入与探究:包括教材第×章的××节,重点讲解×××概念、×××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易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草稿图
读暂存器
0BEH
读暂存器 9 个字节内容
写暂存器
4EH
将数据写入暂存器的 TH、TL 字节
复制暂存器
48H
把暂存器的 TH、TL 字节写到 EEPROM 中
重调 EEPROM 0B8H 把 EEPROM 中的 TH、TL 字节写到暂存器 TH、TL 字节
读供电方式 0B4H 启动 DS18B20 发送电源供电方式的信号给主 CPU,寄
温度值超出 报警温度
N
Y
N 报警标志
为0
Y 报警
不报警
调用显示子 程序
初始化18B20 N
是否检测到18B20 Y
发跳过读ROM码命令
发转换温度命令
调用显示子程序为温度转换延 时
再次初始化 18B20
发跳过读 ROM 码命令
发读温度命令,将读到的 温度值移入温度暂存器
结束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开始
高温调整是否按 下 温度调整状态标志位置1
低温调整是否按 下
温度调整状态标志位置1
加一键是否按下 高温报警温度暂存单元加一
调用显示子程序
加一键是否按下 低温报警温度暂存单元加一
调用显示子程序
减一键是否按下 低温报警温度暂存单元加一
调用显示子程序
减一键是否按下 低温报警温度暂存单元加一
调用显示子程序
指令
约定代码
功能
读 ROM
33H
读 DS18B20 中的编码
符合 ROM 55H 发出此命令后,接着发出 64 位 ROM 编码,访问单线总线
上与该编辑相对应的 DS18B20 使之做出响应,为下一步
对该 DS18B20 的读写作准备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课程设计篇一1 网络课程特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
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通用课程设计方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程名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名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概述2. 【课程名称】基本概念3. 【课程名称】基本原理4. 【课程名称】基本方法5. 【课程名称】案例分析6. 【课程名称】实践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名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名称】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课程名称】的背景、意义和课程目标。
2. 讲解: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实际应用。
4.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名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实践与应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名称】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课程名称】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3. 考核内容:涵盖【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课程名称】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名称】知识。
3. 案例库:收集丰富的【课程名称】案例,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参考。
4. 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课程设计教案模板
课程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知道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问题,并得出合理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实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引入新课:通过介绍XX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3.阐述原理和方法:阐述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4.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使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草稿范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草稿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并能够理解其在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原理分析化工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培养其在化工领域的创新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计算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就化工原理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认识化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遵循客观规律,遵循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特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紧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
- 流体力学: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阻力等。
- 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等。
- 传质:分子扩散、对流传质、质量传递等。
- 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反应器操作等。
2. 化工设备设计与优化:第五章至第七章。
- 化工设备:反应釜、塔器、换热器等。
- 设备设计:设备结构、材料、强度计算等。
单级课程设计草图
单级课程设计草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核心概念,掌握基本原理,了解学科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进行基本论证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尊重科学、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核心,结合相关辅助材料,包括:1.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章节1-5的内容;2.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如章节6-10的内容;3.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如章节11-15的内容;4.学科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学习,如章节16-20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促进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和辅助材料:包括标准教材和相关论文、书籍;2.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PPT等;3.实验设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工具;4.网络资源:利用在线平台,提供额外学习材料和资源。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报告,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结果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确保每个章节都有充分的讲解和讨论;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保证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复习;3.教学地点:选择安静、舒适的教室,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草稿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草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桥梁工程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桥梁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3.熟悉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和安全评价。
4.能够分析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问题。
5.具备桥梁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6.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桥梁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养护管理和安全评价。
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桥梁工程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2.桥梁工程的设计原理:讲解桥梁工程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3.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介绍桥梁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
4.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讲解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方法、养护标准和养护技术。
5.桥梁工程的安全评价:介绍桥梁工程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指标和安全措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桥梁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进行桥梁工程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桥梁工程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桥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程设计草稿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分数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草稿将分数知识推向更深层次,内容包括:
13.分数的性质: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倒数概念。
14.分数不等式的解法:引入分数不等式的概念,教授学生如何解简单的一元分数不等式。
15.分数在实际测量中的分数解决测量问题。
16.分数与比例:联系分数与比例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中的分数意义,并学会解决比例问题。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游戏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简单分数比较:学会比较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转换。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草稿继续深入探讨分数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草稿进一步拓展分数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9.复合分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复合分数的概念,学会读写复合分数,并掌握其与简单分数的转换方法。
10.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探讨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以及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1.分数线的运用:介绍分数线在分数运算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分数乘除法中的应用,简化计算过程。
教师课程设计文稿
教师课程设计文稿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2.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团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
演说家走班课程设计草稿
课题一:带你走进演说世界【活动目标】1.了解演说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
2.明白自己为何选择《超级演说家》,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3.激发学生演说的兴趣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指导学生欣赏名家演说,体会演说风格,感受演说的魅力。
2.围绕问题“演说是什么”讲解释疑,同时鼓励学生准备发言。
3.课堂讨论有关演说的要点。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卡片纸、多媒体。
2.学生准备一支钢笔。
【活动过程】一、破冰环节1.教师作自我介绍。
2.激励学生作自我介绍,教师发放卡片纸写下姓名、班级、是否自愿选择《超级演说家》、自我发展目标。
二、演说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定义:演说是在公共场合中发表讲话,是面向听众集中阐释某个问题的说话形式。
演说者要以诚实自然的态度,用词句、声调、姿态、材料作工具,把思想输入听众的脑海,引起听众情绪上的反应并照着演说者的命令、劝导或感召去做。
意义:演说是一种才能,演说是一种艺术,演说是一种武器。
演说是人类高级而完美的口语表达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思想与艺术的再现。
当今社会,人们把舌头和金钱、电脑一起视为三大战略武器。
可见演说被摆到了何等重要的高度。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演说正是提高此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演说的类型1、从作用上分:有宣言、声明、凭吊演说、诉讼演说、法庭辩护、报告演说等。
2、从形式上分:有呼吁式、劝导式、谈心式、辩论式四、演说的要素语音语调、姿态表情、文采结构、思想内容是演说最主要的因素。
1、丰富深刻的思想令人回味无穷:2、真挚深沉的感情可以打动听众的心3、优美的文采,丰富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演说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4、线索清晰,逻辑性强是成功演说的又一要素5、技巧高超是吸引听众的关键6、其他要素优美的说话:包括正确发音、适当的速度、丰富的语句、幽默的风格、良好的姿态……面部表情在演说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心理学家的著名公式:一条信息的总传达量=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五、演说者应具备的素质演说的两个基本要决:一是自信与勇气,一是在众人面前保持从容清醒的思索能力。
课程设计底稿
-混合运算问题
-与比例、百分比相关的问题
3、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进一步拓展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内容包括:
1.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
-分数与整数加减的运算规则
-分数与整数乘除的运算规则
-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括号使用
2.分数与分数的混合运算;
-不同类型分数的混合运算
-复合分数的运算方法
4.分数的综合练习与拓展;
-设计综合性的分数运算题目
-拓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为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的总结与拓展部分,内容包括:
1.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综合应用;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综合应用题目
-解决涉及分数的复杂问题
1.分数的近似的计算与应用;
-分数的四舍五入
-近似分数的求法与应用
-近似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分数与百分数的相互转换;
-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的方法
-百分数转换为分数的技巧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利用分数解决等分问题
-利用分数解决比例问题
-利用分数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
3.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性质
4.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连续等分问题
-比例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继续深入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具体内容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设计一个将煤油6000kg/h 从150℃冷却到35℃的列管式换热器。
冷却水走管侧,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并选用合适的离心泵。
另外,管侧允许压力损失为5×104Pa,壳侧允许压力损失为10×103Pa 。
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 kg/h 的煤油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35℃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 i=0.5m/s。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5922
35
150=+=
T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825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o=2.22 kJ/(kg·℃) 导热系数 λo=0.140 W/(m·℃) 粘度 μo=0.000715 Pa·s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i=994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i=4.08 kJ/(kg·℃) 导热系数 λi=0.626 W/(m·℃) 粘度 μi=0.000725 Pa·s 3.计算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Q o=W o c po Δt o=6000×2.22×(140-40)=1.32×106kJ/h=366.7(kW) (2)平均传热温差
(℃)
(3)冷却水用量
(kg/h)
(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W/(m·℃)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αo=290 W/(m2·℃);
污垢热阻R si=0.000344 m2·℃/W , R so=0.000172 m2·℃/W
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 W/(m·℃)
=219.5 W/(m·℃)
4.计算传热面积
(m2)
考虑 15%的面积裕度,S=1.15×S′=1.15×42.8=49.2(m2)。
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 i=0.5m/s。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m)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管程)
传热管总根数 N=58×2=116(根)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
但R=10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出,因而相应以1/R代替R,PR代替P,查同一图线,可得φΔt=0.82
平均传热温差Δt m=φΔtΔ′t m=0.82×39=32(℃)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t=1.25 d0,则
t=1.25×25=31.25≈32(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根)
(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则壳体内径为
(mm)
圆整可取D=450mm
(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
0.25×450=112.5(mm),故可取h=110 mm。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0.3×450=135(mm),可取B为150。
折流板数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150-1=39(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油品流速为u=1.0 m/s,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50 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 u=1.5 m/s,则接管内径为
6.换热器核算
(1)热量核算
①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凯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m) 壳程流通截面积
(m)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W/(m2·℃)
②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m2)
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
W/(m2·℃)
③传热系数K
=310.2 W/(m·℃)
④传热面积S
(m2)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
( m2)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①管程流动阻力
∑ΔP i=(ΔP1+ΔP2)F t N s N p
N s=1, N p=2, F t=1.5
由Re=13628,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20=0.005,查莫狄图得λi=0.037 W/m·℃,流速ui=0.497 m/s,ρ=994 kg/m3,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壳程阻力
∑ΔP o=(ΔP′1+ΔP′2)F t N s
N s=l,F t=l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总阻力∑ΔP o=1202+636.2=1838.2(Pa)<10 kPa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③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表2-13。
表2-1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