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考研真题简答题整理(2002-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
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包括医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
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
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
答: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ion)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
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Ⅰ机械性迁移,包括气的机械性迁移、水的机械性迁移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Ⅱ物理-化学性迁移:①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②溶解挥发作用;③酸碱作用;④络合作用;⑤吸附作用;⑥氧化-还原作用。
Ⅲ生物性迁移①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②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
大的现象称为生物积累。
③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研究意义:对于阐明人类在环境中接触的是什么污染物,以及接触的浓度、时间、途径、方式和条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毒理学意义。对于阐明人类或其他生物
在环境中接触的污染物的真实世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与全球生态平衡都是十分重要的。
4、简述污染物的转化规律。
答:①物理转化作用: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
变等一种或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②化学转化作用:污染物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发生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③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的作用: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
变化过程。污染物生物降解或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毒性降低,或形成更容易降解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一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或形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5、简述毒物在生物膜中的转运方式。
答:被动扩散:膜两侧的毒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化学物并不与膜起反应,
不消耗能量。
滤过:化学物通过细胞膜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特殊转运(被转运的毒物必须与生物膜组成成分发生可逆性结合,并形成复合
物)包括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转运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其特点是需要通过蛋白载体作用,载体可逆浓度梯度,使化学物通过细胞膜,因此需要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膜上蛋白质载体特异性地与某种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
型变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胞。易化扩散只能按顺浓度梯度方向转运,因为不需要消耗能量。
膜动转运(颗粒物和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常伴有膜的运动)包括吞噬作用:由于生物膜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因此,对颗粒状物质(如大气中的烟尘)和液粒,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变形移动和收缩,把它们包围
起来最后摄入细胞内。
胞吐:某些大分子物质也可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6、简述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并举例说明。
答: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理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
能否投入市场作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研究过程称为毒理学安全评价。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①《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中的毒理学评价项目:
第一阶段:动物急性毒理试验和皮肤及眼睛粘膜试验
第二阶段: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
②《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中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 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7、简述多环芳烃类物质的致癌机理。
答:多环芳烃类物质并非直接致癌物,必须经过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
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下面以苯并α芘来说明其致癌机理:苯并α芘进入人体,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达到代谢产物-环氧化物,→7,8-环氧化物+环氧化物水化酶→7,8-二羟基化合物,经环氧化成为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近似致癌物),其9,10 位的氧环被打开,苯并α芘分子的10位碳原子上形成亲电子的阳离子(终致癌物)。终致癌物可与DNA 等生物大分子发生
共价结合,造成DNA 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
8、为什么说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致癌物质?
答:①这种物质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量虽然不大,但却广泛存在。
②易于在环境中形成,不仅可在环境中外源性合成,还可在生物体内进行内源性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