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
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还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要么保
持原来的状态(包括速度为零的状态),要么不受力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质点的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判断方法,非惯性系的例子。

3、坐标系的选取和表示。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即:当物体受到外力(总的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达 F=ma。

2、等效力:将多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力。

3、重力和重力的计算。

4、弹力和弹力的计算。

5、摩擦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三、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明确了力的相互作用联系。

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受力物体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应用
1、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力的应用情况。

2、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对我们认
识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物体的运动情况,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单位:N (5)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与水平面垂直。

但不能说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4)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知识点三――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2)确定弹力的方向在硬接触中(除绳子和弹簧外),一定先找接触面,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是垂直的。

(3)绳子、弹簧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绳子或弹簧。

轻杆所受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

(4)胡克定律F=kx,指的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知识点四――摩擦力(1)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2)求摩擦力一定要首先清楚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可以用F FN求解,FN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

(5)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

知识点五――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代数加减。

(2)两个力合力的范围F1 F2 F F1 F2,在这之间的所有的力都有可能,这是由这两个力的夹角大小来确定的。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及力学知识,重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受力分析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时,它们的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可以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分解,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力,其大小和方向满足三角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为: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压缩、拉伸、弯曲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4.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受力分析中,首先要分析受力物体,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然后,利用物体所受力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求解问题。

具体的受力分析专题还有以下内容:-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加速度等。

- 倾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静止条件:当物体放在倾斜面上时,只有当物体的斜面倾角小于一定值时,物体会发生滑动;当倾角大于该临界角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斜拉力:当一端连接物体的绳子被拉力拉动时,物体会产生拉力。

当物体与绳子成一定的夹角时,绳子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

- 物体的平衡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计算物体所受支持力、拉力、斜拉力等。

- 物体受力分析中的静力学方法:在受力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静力学方法,即将物体在特定情况下所受的力与其相应的支持力、摩擦力相平衡。

以上是对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进行受力分析和问题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共点力平衡问题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共点力平衡问题归纳

共点力平衡问题归纳一 知识要点: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缓慢”意味着每个过程可以看作平衡状态。

2、规律:0=合F 。

3、推论:①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等大反向。

②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③N 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剩余)(1-N 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4、解法:①力的合成法②力的正交分解法③正弦定理(拉米定理)法④相似三角形法⑤矢量三角形图解法二 三力静态平衡题型分类1、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第三个力角度(方向)已知。

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P 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F 。

O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θtan mg F =B .θtan mg F =C . θtan mg F N =D .θtan mg F N =2、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但夹角(方向)已知 方法:正交分解法或正弦定理【例题】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2m :1m 为( )A .33B .32C .23D .223、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且夹角(方向)未知但存在几何边长的变化关系。

方法:相似三角形法【例题】如图所示,表面光滑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ˊ处有一个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R l 4.22=,R l 5.21=.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1m ∶2m 为(不计小球大小)A .24∶1B .25∶1C .24∶25D .25∶24三 三力动态平衡题型分类题型一 特点: 1、三个力中,有一个力为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2、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可变,3、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可变,方法:矢量三角形法分析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化引起的物体受力的动态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板块一:基本知识点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的作用效果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大小:f=μN (注意N不一定等于mg)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实验)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 F=F1+F2 最小值 F=|F1-F2| (思考三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作分力的基本操作:明确分力的方向——以合力为对角线分力为邻边构建平行四边形计算法求合力、分力的实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垂直于接触面)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根据运动状态分析:根据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七、重难点模型1、三力平衡模型2、斜拉模型3、斜面模型(见右图)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板块二:必须会做的题类型一:概念辨析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是木块的重力2.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3、1重力1、力(1)概念:力就是物体间得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得性质: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A对B作用得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得同时也就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得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就是矢量。

(4)影响力得作用效果得因素——力得三要素:力得大小、方向与作用点(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①力得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②力得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作力得图示步骤:①选取合适得标度;②从力得作用点沿力得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得长短按选定得标度与力得大小确定;③在线段得末端加箭头表示力得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得图示时,表示各力得标度应统一。

2、重力(1)概念:就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得力。

(2)特点:①重力不等于地球得吸引力,它只就是地球吸引力得一部分。

②重力得施力物体就是地球③重力就是非接触力④地面附近得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得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得大小与方向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就是垂直向下(4)重力得作用点——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得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得确定:形状规则得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得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就是物体上最重得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2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得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得物体会产生力得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3、弹力得方向:(1)压力与支持力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接触面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而指向圆心注意:弹力方向就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画在受力物体身上。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速率。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速度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否则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5. 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均相等、方向相反。

6. 弹力:一种恢复形变的力,当物体发生形变后会产生弹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7. 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

8. 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或相对运动中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形状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9. 平衡: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0. 斜面上的物体: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11. 弹簧的力和位能: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会产生弹力和弹性势能。

12. 物体的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功是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力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概念,并对力的性质、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平衡力和力矩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是使物体发生形态变化、速度变化或者方向变化的原因。

2. 力的性质:-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可以相互叠加,即合力;- 力还可以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3. 受力分析:- 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建立坐标系,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列出受力方程,求解未知量。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其合力等于原力。

5. 平衡力:-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但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力的合力为零;- 平衡力的特点: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1N表示当力的大小为1N时,1kg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为1m/s²。

7. 力矩:- 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矩;- 力矩的大小: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力臂是力作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力矩的方向:力矩的符号决定了转动方向。

8. 平衡条件:- 对于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衡: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合力垂直于斜面,合力矩为零。

9.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凡是对物体施加作用力的物体,物体必然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0. 弹力:- 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当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时,弹力产生; - 弹簧的弹力: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研究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了解运动的描述对我们认识物理世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点的运动描述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指的是物体的质量集中在一个点上,没有大小和形状。

在质点的运动中,我们通常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1.位置的描述位置是指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以参考物为依据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常见的参考物有地面、坐标轴、天花板等。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其中横坐标表示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纵坐标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2.速度的描述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在数学上,速度可以用速度矢量来表示,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速度矢量的大小则等于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反映了速度的增加或减小。

加速度矢量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表述。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如果质点的速度恒定不变,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保持不变,所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恒定的。

3.加速度的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

质点的加速度为零意味着质点在匀速运动状态下。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需要引入从静止到运动以及改变速度方向的情况。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如果加速度恒定不变,那么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 .. ..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 3.1重力定;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

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概念: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②(22. 力的性质:重力(3)(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AB。

A对作用的同时B也对也有作用,一个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相互性: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②同时性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③重力是非接触力是矢量力不仅有大小矢量性④:,而且有方向,。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力的三要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方向和作用点、:素力的大小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如何来表示一个力5()?作用方向、、大小(精确表示力的图示①: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点(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作用点、(粗略表示:②力的示意图方向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作力的图示步骤:;选取合适的标度①。

悬挂法:薄板型物体;几何中心: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②资料.参考... .. .. ..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注意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弹力3.2: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而指向圆心, , 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③点点接触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3.弹力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1)。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离开不是一定要接触)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力的矢量运算,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可同时产生。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5.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g取9.8米/秒方。

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假设的点)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轻杆的重力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a=Fb B.Fa>Fb C.Fa<Fb D.大小不确定答案:A对题图甲中的A点受力分析,受两绳拉力和杆的支撑力Fa′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可得Fa=Fa′=2mg cos30°=√3mg由图乙,三力平衡可得tan30°=mgF b′Fb=Fb′=√3mg可得Fa=F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用轻绳系住一质量为2m的匀质大球,大球和墙壁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的匀质小球,各接触面均光滑。

系统平衡时,绳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为α,两球心连线O1O2与轻绳之间的夹角为β,则α、β应满足()A.绳子的拉力可能小于墙壁的支持力B.墙壁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球的重力C.3tanα=tan(α+β)D.3tanα=3tan(α+β)答案:CA.设绳子拉力为F,墙壁支持力为N,两球之间的压力为T,将两个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几何关系可得绳子的拉力大于墙壁的支持力,故A错误;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3mg tanα由于α大小不确定,所以墙壁的支持力不一定小于两球的重力,故B错误;CD.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mg tanθ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θ=α+β则N=mg tan(α+β)联立得3tanα=tan(α+β)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3、长直木板上表面上静置一物体,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转至物体恰好在木板上滑动时,物体所受摩擦力F f与木板倾角θ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D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时,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直至恰好在木板上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大小为F f=m gsinθ结合数学知识可知D图像符合题意,故选D。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运动和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律。

下面是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图像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2. 运动的种类和特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

3.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变形和产生变化的原因,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和弹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不动。

5. 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相等而相反的反作用力。

7. 弹力和摩擦力: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弹力和摩擦力,影响物体的运动。

8.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的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结果,能量守恒定律是表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定律。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物理可以说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因为高中物理不仅知识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也很多。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篇一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讲的是相互作用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一、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3)、拉力、支持力、压力。

(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③、大小:f=uN。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是唯一的)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

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

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1】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但不一定指向地心。

大小G=mg。

2.重心:①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②质量均匀分布的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③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二次悬挂法确定。

【知识点2】形变和弹力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由此可见产生弹力必须具备接触和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平时说的压力支持力)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在受力分析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kx(x为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4.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放大法进行判定.【知识点3】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其中 FN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可以等于G;也可以大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趋势(2)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平衡状态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3) 大小范围: O < 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注意: a、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1】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作者:————————————————————————————————日期:2第三章知识点整理3.1重力1.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性质: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作力的图示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标度;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③重力是非接触力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 3 -3.2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3.弹力的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接触面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而指向圆心注意:弹力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画在受力物体身上。

(2)绳子的拉力(弹簧的拉力):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3)轻杆的拉力:①可沿杆②可不沿杆,要依具体情况确定判断弹力的有无:- 4 -(1)条件判断法:弹性形变、直接接触(2)假设推理法:先假设有弹力、再根据受力平衡分析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kxF= k——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大小只跟弹簧的形状、大小、长短、钢丝的线径、材料等因素有关,与弹簧受到多大的弹力无关),单位为N/m。

x为弹簧在拉力F作用下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F-x(形变量)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

公式:kxF=(2)F-L(弹簧长度)图像:图线与L轴的交点表示弹簧的原长L0,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

公式:)(LLkF-=(3)F-L(弹簧长度)图像:0-L0表示压缩弹簧,L0-L表示拉伸弹簧。

注意:(1)求图线斜率时,注意单位换算。

(2)读数时,注意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如图为:2.40N。

思考: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典型例题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a的原长比b的大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典型例题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 5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5___cm,劲度系数k=___20____ N/m.(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在于: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

3.3摩擦力1.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又没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不光滑;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③接触且有挤压(即有弹力)。

(3)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上(4)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①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或阻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5)大小:①由外力决定,一般与拉力(推力)相等;②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定限度,即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0< f ≤fmax)之间。

注意:最大静摩擦力fmax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1、条件判断法★2、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3、假设法2.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不光滑;②接触且有挤压(即有弹力);③具有相对运动。

(3)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上(4)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①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方向可以跟运动方向相同,但一定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5)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垂直接触面)成正比:NFfμ=μ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数值与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求摩擦力的大小:- 6 -- 7 -(1)求最大静摩擦力fmax (2)判断:当外力m ax f F ≤时,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则f=F ; 当外力max f F >时,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则N F f μ=。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F (g 取10m/s 2)(1)当拉力大小为5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为12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多大?解:该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N kg N kg mg F f N 10/1025.0max =⨯⨯===μμ (1)当F=5N 时,m ax f F <,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则f=F=5N(2)当F=12N 时,max f F >,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则N mg f 10==μ(3)当F=0时,物体仍会滑动一段距离,此时物体受到的仍是滑动摩擦力,则N f 10=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对比:F max 略大于F 滑:生活中的摩擦力:(1)传动装置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2)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

3.滚动摩擦力(1)定义: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2)特点: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3.4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F 1、F 2……)的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F ),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几个力则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注意:不是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

2.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运算法则:- 8 -①两个分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②两个分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对任何矢量都适用。

③多个分力合成:逐次合成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3. 两个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F 1和F 2大小不变时,夹角θ越大,合力F 合就越小。

(1)合力大小范围:︱F 1 - F 2︱ ≤ F ≤ F 1 + F 2 (2)合力可能大于、等于、小于任一分力。

4.三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三个力的其合力一定小于等于三力之和,却不一定大于等于三力之差。

F ≤ F 1 + F 2 + F 3(1)若其中两个较小分力之和F 1 + F 2 ≥ F 3,则的合力最小值为零 。

0≤ F ≤ F 1 + F 2 + F 3(2)若其中两个较小分力之和F 1+F 2 <F 3,则合力最小值Fmin = F 3 -(F 1+F 2)F 3 -(F 1+F 2) ≤ F ≤ F 1 + F 2 + F 3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操作(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

用铅笔描下结点0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3.注意事项(1)应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两个分力F 1、F 2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60°~100°)。

(3)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4.作图对比:F’为测量值,方向一定沿着A0方向;F 为理论值。

3.5力的分解1.定义: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也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3.怎样分解:(1)同一个力F 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2)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举例:分解力的步骤: 1.画出已知力的示意图。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注意:1.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只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真实存在。

2.将力分解后,物体实际的受力个数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