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策略选择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并提供一种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 博弈博弈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两个或多个决策者进行策略选择的过程。
每个决策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策略策略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
每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3. 支配策略支配策略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一个决策者采取某种行动方案时,其他所有决策者都会采取同样的行动方案。
这种情况下,该行动方案被称为支配策略。
4.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都采取最优的策略,且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纳什均衡下,每个决策者都做出了最优的选择,整个博弈过程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
二、纳什均衡的应用1.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例如,在政治学中,研究政治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时可以使用博弈论模型,并通过计算纳什均衡来预测政治家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2.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分析、价格战、拍卖等问题。
例如,在拍卖中,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出价策略。
通过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最终获胜者以及他所支付的价格。
3. 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用于研究动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例如,在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资源的竞争和合作,通过使用博弈论模型并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的动物在不同情境下采取的行动。
三、纳什均衡的局限性虽然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唯一的在某些情况下,博弈模型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
盘点博弈论纳什均衡囚徒困境零和博弈智猪博弈
盘点博弈论&纳什均衡&囚徒困境&零和博弈&智猪博弈1.博弈论是什么博弈论(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1944年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因此他被称为“博弈论之父”。
博弈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
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2.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3.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纳什平衡的经典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引言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的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基本概念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决策制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决策制定者,每个决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
博弈论的基本元素包括玩家、策略和收益。
玩家是决策制定者的角色,策略是玩家在每个决策点上可以采取的行动,收益是每个玩家在不同策略组合下所获得的利益。
博弈论中常见的博弈形式包括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达成协议,而在非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相互独立且没有协作的能力。
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提出。
纳什均衡指的是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
具体来说,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每个玩家选择了一个策略组合,且任何一个玩家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无法提高自己的收益,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最优响应函数。
最优响应函数指的是一个玩家在其他玩家的策略给定时,可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的策略选择。
纳什均衡的特性纳什均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独立于个体的理性决策:纳什均衡的形成不依赖于玩家之间的协商或合作,而是由每个玩家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独立的决策而达成的。
2.稳定性:在纳什均衡中,每个玩家都在最优响应下选择策略,没有动机或能力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种稳定性使得纳什均衡成为一种理想的博弈状态。
3.不一定最优:纳什均衡并非一定是博弈的最优结果,即每个玩家获得的收益并不一定是最大化的。
纳什均衡是一种均衡状态,每个玩家在给定其他玩家的策略下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博弈论(game theory)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或者说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纳什(John Nash)编制的博弈论经典故事"囚徒的困境",说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成立,故称"纳什平衡"。
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三个要素。
在囚徒的故事中,两个囚徒是当事人(players)又称参与者;当事人所做的选择策略(strategies)是承认了杀人事实,最后两个人均赢得(payoffs)了中间的宣判结果。
如果两个囚徒之中有一个承认杀人,另外一个抵赖,不承认杀人,那么承认者将会得到减刑处理,而抵赖者将会得到最严厉的死刑判决,在纳什故事中两个人都承认了犯罪事实,所以两个囚徒得到的是中间的结果。
类似的:我们也能从“自私的基因”等理论中看到“纳什平衡”的体现。
在互联网这个原始丛林中:最优策略是如何产生的呢?一、博弈中最优策略的产生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在开始研究合作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
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
在此前提下,合作要研究的问题是:第一、人为什么要合作;第二、人什么时候是合作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合作的;第三、如何使别人与你合作。
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合作的问题。
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税报复,对他国产品提高关税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经济,但是国家之间互提关税,产品价格就提高了,丧失了竞争力,损害了国际贸易的互补优势。
在对策中,由于双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
对策论以著名的囚犯困境来描述这个问题。
A和B各表示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无差异的。
选择C代表合作,选择D代表不合作。
如果AB都选择C合作,则两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则选C的得零分,选D的得5分;如果AB都选D,双方各得1分。
博弈论纳什均衡
博弈论纳什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概念,指的是:一种博弈稳定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
两个囚徒互相揭发,就是一种纳什均衡。
对于每个囚徒来说,如果打破纳什均衡,在对方实施揭发策略时,改变揭发策略,保持沉默,自己就会由判刑2年,变成判刑5年。
也就是说,两个囚徒互相揭发是稳定博弈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就会受到损失。
这也就是均衡涵义所在,两个囚徒从利己角度,都不会单方改变策略。
博弈策略稳定,博弈结果也稳定。
之所以命名为纳什均衡,是因为提出者是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
之所以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原因就是:两个囚徒如果合作,互相保持沉默,各自只要坐牢1年;但最终博弈结果,也就是纳什均衡显著特征,是不合作。
2、纳什均衡意义重大。
纳什均衡提出,震动整个经济学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你只要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它也是经济学家。
”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则说:“这只鹦鹉现在必须多学一个词了,那就是‘纳什均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尔森也说:“发现纳什均衡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相媲美。
”纳什也因为提出纳什均衡,创立博弈论,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
纳值均衡意义重大,简单来说,就是它对于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
读友们如果了解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原理,就知道,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个体追求私利行为,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纳什均衡却违反上述原理:两个囚徒分别追求私利行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囚徒整体)利益最大化,反而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市场失灵软肋之处,通过博弈论视角可以得到合乎逻辑解释,更有条件找到合适解决方案。
从上述这点,读友们可以“一斑窥全豹”,感受到博弈论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纳什均衡非常普遍,小至个人沟通,中到公司竞争,大到国家往来,都可以观察到。
Q2:怎样运用纳什均衡?1、分析囚徒困境。
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理论介绍在博弈论(Game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择: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
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
“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记为:Q=a-bP),并且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 场的需求曲线(完全信息)。 5. A、B两个厂商各自再作出决策时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行 为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 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6. 两个厂商同时决策,无行动的先后差别。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
1
博弈无处不在
2
三国中的博弈——联吴抗魏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跨有 荆益、东有孙权、北图中原”,他 舌战群儒,力劝东吴孙权与刘备联 盟。
3
三国中的博弈—华容道
火烧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北 逃。诸葛亮明知关羽重义气,必然放走曹操, 为何还将捉曹重任交给关羽? 结论:诸葛亮并不想杀掉曹操——曹操一死,刘备亦亡矣!
11
案例扩展—性别大战
“性别战”:一对恋人有两种选择,或去看足球 比赛,或去看芭蕾舞。男方偏好足球,女方偏好 芭蕾,但他们宁愿在一起,不愿分开。
12
在这个博弈中,如果双方同时决定,则有两个纳 什均衡,即都去看足球比赛或者都去看芭蕾演出。 但是到底最后他们去看足球比赛还是去看芭蕾演 出,并不能从中获得结论。
* i
的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定义
定义2.1 设 G N,S1,,Sn , u1,, un 为一具有完全信息的策略型博弈模型,称
策略组合s*
(s
* i
,
s
* i
),
s
* i
S i ,
s
*
i
S
\ Si
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如果对
博弈论(潜在博弈、纳什均衡
博弈论(潜在博弈、纳什均衡潜在博弈和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
潜在博弈是指在博弈开始之前,参与者对博弈规则和结果的假设和预期。
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各参与者都采取最优策略时所达到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潜在博弈的情况。
比如,在一个拍卖会上,卖家和买家都会根据对市场的了解和对对方行为的预期来制定自己的策略。
卖家希望以最高的价格卖出物品,而买家则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物品。
他们的策略取决于对对方行为的预期,以及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纳什均衡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各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策略,没有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换句话说,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参与者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然而,纳什均衡并不一定是最优解。
在某些情况下,博弈参与者可能会因为缺乏信息或信任问题而无法达到纳什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博弈参与者可能会采取非最优策略,导致整个博弈结果下降。
潜在博弈和纳什均衡的概念不仅适用于经济学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比如在政治上,各国之间的战略决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对其他国家行为的预期来制定自己的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
而纳什均衡的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会选择合作,而有些国家会选择对抗。
潜在博弈和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博弈情况下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概念也可以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决策问题。
通过理解和应用潜在博弈和纳什均衡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博弈中的机会和挑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婚姻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爱情、自由和平等的结合方式,婚姻关系也逐渐从传统的家族联姻转向基于个人选择和自主决策的结合方式。
然而,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仍然是婚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博弈论被视为一种解决决策方案的数学方法,已经开始被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领域。
本文将探讨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在研究婚姻关系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以及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提纲:I. 介绍A.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基本概念B. 研究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必要性II. 博弈论应用于婚姻关系A. 纳什均衡和稳定性的关系B. 婚姻市场模型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关系稳定性分析III.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A. 离婚率和博弈论B.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C. 博弈论分析离婚率的原因IV. 纳什均衡和婚姻满意度A. 婚姻满意度和博弈论B. 纳什均衡和婚姻满意度的关系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满意度分析V. 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A. 博弈论和理性人决策B. 理性人的婚姻选择C. 理性人的婚姻关系维持VI.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咨询A. 博弈论在婚姻咨询中的应用B. 婚姻咨询的目标和原则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咨询案例分析VII. 未来展望A. 博弈论在研究婚姻问题中的局限性B. 婚姻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C. 博弈论在未来婚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VIII. 结论A.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B.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C. 结论和总结I. 介绍本篇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为读者引入本文的研究对象:博弈论和婚姻关系稳定性,并对这两个概念做基本的解释和说明,为接下来的探讨提供基础。
II. 博弈论应用于婚姻关系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博弈论的应用方面,重点考察婚姻市场模型,探究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关系稳定性分析,以及纳什均衡和稳定性的关系。
III.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本文第三部分主要集中在离婚率问题上,首先解释离婚率和博弈论的关系,然后重点探究纳什均衡和离婚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博弈论在理解离婚率的原因和趋势中的应用。
通过几个例子理解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通过⼏个例⼦理解博弈论与纳什均衡2019/12/18更新,重新叙述⼀下智猪博弈2019/10/28更新,这⾥再举⼀个博弈论的经典例⼦,海盗分⾦问题。
喜欢玩德州扑克的⼈应该都听说过“GTO”这个词。
GTO,即 GameTheory Optimal,翻译成中⽂应该叫做“游戏理论最优化”。
直接翻译过来有点拗⼝,通俗⼀点的解释可以是:在游戏中,你可以采取⼀种最优策略,使得⾃⼰的损失最⼩,同时游戏中的对⼿也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否则只会扩⼤你的受益。
讲到GTO,就不得不提到博弈论中⾮常著名的⼀个理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该理论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提出的,也就是电影《美丽⼼灵》的男主⾓原型。
该理论是说:在⾮合作类博弈中,存在⼀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策略的最优反应。
如果参与者当前选择的策略形成了“纳什均衡”,那么对于任何⼀位参与者来说,单⽅更改⾃⼰的策略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约翰·纳什证明了在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种策略选择,并允许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纳什均衡⼀定存在。
上边的解释还是有点拗⼝,这⾥通过⼏个例⼦,更直观的理解⼀下这个理论。
囚犯的困境假设有两个⼩偷A和B联⼿闯⼊民宅盗窃被抓,警⽅将两⼈置于不同的房间进⾏审讯,并给出如下政策:如果⼀个犯罪嫌疑⼈坦⽩并交出了赃物,两⼈都会被判有罪。
如果另⼀个犯罪嫌疑⼈也坦⽩,则两⼈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个犯罪嫌⼈抵赖,再加刑2年,⽽坦⽩者有功,会被⽴即释放。
如果两⼈都抵赖,偷窃罪证据不⾜,但会因私⼊民宅⽽各判⼊狱1年。
即:表中的数字表⽰A,B各⾃的判刑结果。
博弈论分析中⼀般都⽤这样的表来表⽰。
此时有⼈会觉得双⽅都抵赖就好了,但问题是双⽅被隔离,都会怀疑对⽅会出卖⾃⼰以求⾃保。
两个⼈都会这么想:假如对⽅坦⽩,此时如果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如果我坦⽩才坐8年监狱;假如对⽅抵赖,此时如果我也抵赖会被判1年,如果我坦⽩可以被释放。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姓名张贺祺学号 2010010404 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老师张秉云摘要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关键字:博弈论;纳什均衡;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引言 (4)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 (4)(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4)(二)博弈论的分类 (5)三、经典案例 (7)(一)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7)(二)纳什均衡经典案例 (7)四、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一)博弈论的重要影响 (8)(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参考文献 (9)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一、引言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咯(Zermelo),波雷尔(Borel)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博弈论 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和策略的数学理论,它以个体或组织在面对冲突和竞争时的互动行为为研究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科学等。
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规则的问题解决方法,它通过不断试错和搜索最优解的过程,逐步逼近问题的解。
启发式算法可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组合问题以及决策问题等。
本文旨在探讨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之间的关系。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将会被介绍,包括博弈的类型、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收益与支付等因素。
启发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将会被解释,以展示它们在解决博弈论问题中的潜力。
本文的结论将会重点探讨纳什均衡的概念和特点。
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根据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下的最佳响应策略。
此外,还将探讨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之间的联系,以揭示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潜力和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视角,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着重阐述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启发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探讨纳什均衡的概念和特点,并深入讨论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的研究,探索博弈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探讨启发式算法与纳什均衡的关联性,从而提供对博弈论和启发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纳什均衡的深入认识。
1.3 目的本部分将重点介绍本文的目的。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博弈论、启发式算法和纳什均衡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博弈的定义和元素,以及博弈论在经济学、政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纳什均衡
情侣博弈中,如果双方都预见到对方的策略,并选择相同的策略 ,形成完美纳什均衡。
04
信息经济学与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交易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市场交易,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安排 来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主要关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披露和信息甄别 的成本和效益,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
纳什均衡的未来研究方向
放宽假设条件
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放宽纳什均衡的假设条 件,使其更接近现实情况,提高理论的适用 性。
探索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纳什均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对 其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混合策略 的性质和应用。
博弈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研究
可以尝试将博弈论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 社会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 人类行为和市场现象。
信息经济学还涉及到公共品、外部性、垄断等其他市场失灵问题,旨在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些 问题,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05
纳什均衡的实例分析
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
总结词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有坦白和抵赖两种选择,最终的纳什均衡是两个囚犯都选择 坦白,即(坦白,坦白)。
详细描述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有坦白和抵赖两种选择。如果一个囚犯选择抵赖,而另一个 选择坦白,那么选择抵赖的囚犯将会被判刑更长时间。然而,如果两个囚犯都选择抵赖 ,他们都将被判刑较短时间。但由于囚犯之间无法建立信任,最终的纳什均衡是两个囚
纳什均衡在经济学中的影响与贡献
01
丰富了经济学理论
纳什均衡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重 要的分析工具,丰富了经济学理 论体系。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导语:在经济学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的解释,探讨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纳什均衡理论最早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他通过对全局性决策和局部性决策的研究,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博弈过程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时,整个博弈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即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有两个参与者(甲和乙)参与一场博弈,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A和策略B)。
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10和10;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5和20;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20和5;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0和0。
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最佳的选择是选择策略A,因为此时它们的收益最高。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策略A和策略A就是纳什均衡。
第二部分: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在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做出最合理决策的一门学科。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的选择被称为“策略”。
博弈论通过分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决策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竞争、资源分配、价格形成等一系列经济现象。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竞争结果。
在资源分配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在价格形成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价格的形成规律和机制。
博弈论的经济解释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其他社会领域。
比如,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家间的决策和冲突。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分析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分析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分析是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
它们的应用为我们解决各种博弈情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纳什均衡理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根据其他参与者的决策来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而达到的结果是各参与者的决策互不干涉,也就是无人后悔的策略组合。
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就被称为纳什均衡。
博弈理论是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互动行为的一种数学模型。
通过对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行为进行建模,博弈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
它是一个战略性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优化决策的结果。
在博弈分析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博弈矩阵来表示参与者之间的策略选择和收益关系。
博弈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了每个参与者在每种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或成本。
通过分析博弈矩阵,我们可以确定纳什均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确定纳什均衡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参与者之间的策略选择和收益关系往往是复杂的,并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有些博弈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博弈分析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实证研究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参与者的理性和情感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约束条件。
只有在这样的综合分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指导博弈的结果。
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经济学中,它们被应用于市场竞争、国际贸易、拍卖等领域,帮助我们理解和优化市场行为和策略选择。
在政治学中,它们被应用于冲突和合作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问题。
总之,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分析是现代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
它们的应用为我们解决各种博弈情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博弈的结果,帮助我们做出更优化的决策。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往往是相互竞争的。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概念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从经济学到国际关系。
本文将讨论纳什均衡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博弈论是一种研究人们决策行为的数学模型。
在博弈论中,玩家的决策受到其他玩家的决策影响,每个玩家都试图找到一种最优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假设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不变。
在纳什均衡下,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改善自身的结果。
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能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纳什均衡。
假设有两个公司A和B同时决定要降价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公司都有两种策略,即降价和不降价。
当A和B都选择不降价时,他们的利润是最高的。
但是,如果A降价而B不降价,A将吸引更多的顾客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同样,如果B降价而A不降价,B将获得更高的利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纳什均衡是A和B都选择不降价。
因为任何一方单方面降价都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纳什均衡不一定意味着最优解,它只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决策,并最大化我们自己的利益。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不仅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生物学中,许多动物会进行博弈以获取资源和繁殖权利。
在政治学中,博弈论可以解释国家之间的争端与合作。
在社会学中,博弈论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以及社会规则的形成。
此外,纳什均衡还可以应用于网络安全和信息传输领域。
当涉及到网络攻击和防御时,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黑客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
在信息传输中,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有效的传输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博弈论中的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中的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和行为选择的学科,主要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在博弈论中,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的含义、应用以及相关案例。
一、博弈策略的概念博弈策略是指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采取的行动方案。
博弈策略的选择会影响参与者的利益和最终的结果。
博弈策略可以分为纯策略和混合策略两种形式。
1. 纯策略纯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方案。
例如,在一个两人零和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
如果参与者选择合作,那么他们的策略就是纯策略“合作”;如果参与者选择背叛,那么他们的策略就是纯策略“背叛”。
2. 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纯策略。
例如,在一个两人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以50%的概率选择合作,以50%的概率选择背叛。
这样的策略就是混合策略。
二、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的策略,而且没有动机再次改变策略。
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策略状态,参与者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纳什均衡可以分为纯策略均衡和混合策略均衡两种形式。
1. 纯策略均衡纯策略均衡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纯策略,而且没有其他纯策略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在纯策略均衡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最优的。
2. 混合策略均衡混合策略均衡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纯策略,而且没有其他混合策略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在混合策略均衡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最优的。
三、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的应用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案例。
1. 俘虏困境俘虏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嫌疑人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警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都只会被判处轻罪;如果其中一个人供认,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供认者将被免罪,而保持沉默者将被判处重罪;如果两人都供认,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重罪。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摘要:本文研究婚姻市场中理性人的决策行为,并根据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理论建立婚姻市场的模型。
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推导出合适的求婚策略、接受策略、离婚策略以及最终形成的婚姻市场结构。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婚姻市场;理性人;婚姻法则;1.博弈论介绍2.纳什均衡理论3.婚姻市场分析4.理性人的决策行为5.适应度函数的构建6.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7.婚姻法则的建立8.实证研究9.结论与启示引言:婚姻市场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牵涉到两个人的幸福生活,更直接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发展。
在婚姻市场中,求婚者、接受者以及离婚者都是理性的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仅受到个人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因此,建立婚姻市场的分析模型,可以为我们理解婚姻市场中的现象和规律提供重要参考。
主体内容:本文基于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理论,建立了婚姻市场的分析模型。
首先,我们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范围。
接着,我们对婚姻市场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收入、学历、外貌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理性人的适应度函数,并推导出求婚者、接受者以及离婚者的策略。
最后,我们根据模型结果建立了婚姻法则,旨在为人们指明在婚姻市场中的最佳选择策略。
结论与启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婚姻市场中,理性人的决策行为是受到市场竞争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寻求婚姻幸福的过程中,人们应该理性看待自己的特质和市场竞争环境,以此确定最佳的求偶策略。
此外,应该注重婚姻建立后的经营和维护,避免冲动离婚,从而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
1. 博弈论介绍:介绍博弈论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范围和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2. 纳什均衡理论:介绍纳什均衡的概念、特点、应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在婚姻市场中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 婚姻市场分析: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婚姻市场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双方的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外貌等。
论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影响及局限
论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影响及局限博弈论是研究人类决策行为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决策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视为一个博弈过程,试图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各方决策的可能性和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是博弈论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它描述的是一个博弈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在采取最优策略的情况下,达到了一个互相依赖、互不干扰的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状态不一定是最优的,但却代表了所有决策者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然而,纳什均衡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纳什均衡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它无法针对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精确的预测。
尤其是涉及到非理性因素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纳什均衡理论的预测能力往往有限。
其次,纳什均衡理论的前提是每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自私的,具有完美的信息和判断能力,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使得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纳什均衡理论还存在一些争议的问题。
例如,它忽略了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而只考虑了竞争和对抗的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协作和合作才能得到解决,纳什均衡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有限。
综上所述,纳什均衡理论虽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限制。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拓展博弈论的理论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谨慎和清醒的态度,尊重现实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通过实践和研究来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贝叶斯纳什均衡
博弈论贝叶斯纳什均衡一、引言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相互影响中做出决策的科学。
贝叶斯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种解法,它考虑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决策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博弈论和贝叶斯纳什均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博弈论1.基本概念博弈论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玩家、策略和收益。
玩家是参与游戏的实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国家等。
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策略是指玩家在游戏中做出的选择。
每个玩家都有多种可选的策略,每种策略都对应着不同的收益。
收益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结束后获得的利益或损失。
收益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描述。
2.分类根据游戏参与者数量和信息情况,博弈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人博弈:只有一个玩家参与游戏,如囚徒困境。
(2)双人博弈:有两个玩家参与游戏,如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等。
(3)多人博弈:有多个玩家参与游戏,如合作博弈、竞争博弈等。
(4)完全信息博弈:每个玩家都知道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如国际象棋。
(5)不完全信息博弈:每个玩家只知道自己的策略和收益情况,不知道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如扑克牌。
3.解法解决一个博弈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最优的策略组合,使得每个玩家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常见的解法有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解等。
三、贝叶斯纳什均衡1.基本概念贝叶斯纳什均衡是指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多人博弈中,每个玩家根据已知信息做出最优选择所形成的策略组合。
它包含两个部分: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开始前对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所做的预测。
后验概率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根据已知信息对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所做的修正。
2.求解方法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求解和迭代求解。
直接求解是指通过计算每个玩家在不同信息情况下的期望收益,找到满足条件的最优策略组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信息量较少、博弈参与者较少的情况。
迭代求解是指通过反复修正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最终找到满足条件的最优策略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姓名张贺祺学号 2010010404 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老师张秉云摘要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关键字:博弈论;纳什均衡;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引言 (4)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 (4)(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4)(二)博弈论的分类 (5)三、经典案例 (7)(一)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7)(二)纳什均衡经典案例 (7)四、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一)博弈论的重要影响 (8)(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参考文献 (9)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一、引言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咯(Zermelo),波雷尔(Borel)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假设有n人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博弈论模型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描述:G = {P, A S, I, U)P:为局中人,博弈的参与者,也称为博弈方,局中人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做出决策的一方,这一方往往依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方向性的行动。
对抗者:在博弈二人对局中行动滞后的那个人,与决策人要做出基本反面的决定,并且他的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
他的策略可能依赖于决策人劣势的策略选择,因此对抗是唯一占优的方式,实为领导人的阶段性终结行为。
局中人(players):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
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A:为各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
根据该集合是有限还是无限,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策略(strategy):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S: 博弈的进程:也是博弈进行的次序、局中人同时行动的一次性决策的博弈,称为静态博弈;局中人行动有先后次序,称为动态博弈。
I:博弈信息,能够影响最后博弈结局的所有局中人的情报。
信息在博弈中占重要的地位,博弈的赢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多寡。
得益信息是博弈中的重要信息,如果博弈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得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之为完全信息博弈。
反之为不完全信息博弈。
在动态博弈中还有一类信息:轮到行动的博弈方是否完全了解此前对方的行动。
如果完全了解则称之为具有完美信息的博弈。
反之称为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
由于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概率期望, 而不能像完美信息博弈那样有确定的结果。
U: 为局中人获得利益,也是博弈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
根据各方得益的不同情况,分为零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
变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二)博弈论的分类博弈模型一般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 cooperative game),如图 1.1。
合作博弈是以单个参与者的可能行动集合为基本元素,而非合作博弈是以参与人群的可能联合行动集合为基本元素(Martin J.Osborne and Ariel Rubinstein,2000,P2),也就是说,在合作博弈中,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独立行动,不存在有约束力的合作、联合或联盟的关系,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在一些参与者之间存在着有约束力的合作、联合或联盟的关系,并因为这种关系影响到博弈的结局。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效率、公正和公平;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张维迎,1996,P5)。
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的研究达到鼎盛期,同时开始出现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此后,博弈论的研究主流逐步转向在非合作博弈领域。
有些人认为非合作博弈模型比合作博弈更“基本”,但有些人认为两者不相上下(Martin J.Osborne and Ariel Rubinstein,2000,P2)。
合作博弈,有时也叫做联盟博弈(coalitional game),一般根据有无转移支付而分为两类:可转移支付联盟博弈(coalitional game with transferablepayoff)和不可转移支付联盟博弈(coalitional game with non-transferable payoff)。
可转移支付也叫有旁支付(side payment),可转移支付联盟博弈假设博弈中各参与者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他们的赢得,且各联盟的赢得可以按任意方式在联盟成员中分摊;否则,就是不可转移支付联盟博弈。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参与者的行动顺序。
从这个角度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
静态博弈是指参与者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前行动者采取了何种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二是参与者掌握的信息水平。
从这个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指的是每一个参与者对所有其他参与者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
图1.1 博弈的分类综合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可将非合作博弈分成四类。
这四类博弈及其对应的均衡概念,大致上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主要进展和1994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的主要贡献,同时也大致表明了“纳什均衡”及其精炼在博弈论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如表2.1)。
表2.1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主要贡献者三、经典案例(一)博弈论的经典案例智猪博弈(Pigs’payoffs)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枪手博弈:王者的悲哀。
三人对枪自决,甲乙丙枪法优劣递减。
最后无奈而神奇的结局,将不取决于同时开枪还是先后开枪,最优良的枪手,倒下的概率将最高;而最蹩脚的枪手,存活的希望却最大。
因为没有人会把威胁最小的枪手列为一号清楚目标。
在这里,后发制人的弱势者将胜出。
以弱胜强,绝不是神话。
(二)纳什均衡经典案例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论已经成为范式的中心……在经济学或者与经济学原理相关的金融、会计、营销和政治科学等学科中,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不懂纳什均衡能够‘消费’近期文献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