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含两个 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 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教育学与经济学相互关联,经济学为教育学 提供关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投资与效益等 方面的理论支持。
2023
PART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REPORTING
教育者
教育者的定义与角色
教育者是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 人员,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等。他 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引导、组织、 实施和评价等作用。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制约 生态环境恶化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和 生态文明教育。
2023
PART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REPORTING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01
02
03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 进行的变化过程,包括生 理和心理两方面。
身心发展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 特点和需求。
德育的地位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智育、体 育、美育等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全面发展的教 育体系。
德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全Leabharlann 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重点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
2、教育构成的要素: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3、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我国认同),生活起源论4、人的本质的基本特点:认识自热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识能动与受动的统一5、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史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教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6、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7、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使用主义教育论,其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教育》,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8、科学的文化素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明显的保守性,学校教育方式简单,方法落后。
10、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
教育现代化11、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早期童年经验13、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1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1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某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
1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快速提高入学率。
重视早期智力开发,重视天才儿童的培养。
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日益重视生计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类型趋多样化。
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终身教育成为人们的理念1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基础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2、教育的三种基本要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5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獐,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7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5、论述教育的起源?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神话起源学: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2)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10-116、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11-127、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华与教育的本土华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13-15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须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
2、教育的基本要素
观点之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 观点之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 资 —— 《教育概论》(叶澜著) 观点之三(本书的观点):教育者、学习者、教育 影响
观点之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 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指为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 括教育内容及手段。(具体解释详见该书第30页)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
3、教育的形态
(1)依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为标准,将 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2)依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为标准, 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 教育。 (3)依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及其建立于 其上的产业技术、社会形态为标准,将教育划分为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 育。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学习教育学? 2、教育学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列举各阶段的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作为一门课程)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阶级社会以后) 2、独立时期 3、科学阶段
1、萌芽阶段(阶级社会以后)
自从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学校的产生,教育实 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进 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概括和总结反映在古代部分思想家 的论著中。此时教育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因为,它仅仅 是以某种教育思想存在,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还常常与一定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甚至宗教等思想 混杂在一起。这个时间持续较长,几乎经历了整个奴隶 社会与封建社会,正因为时间长,所以出现了许多杰出 的教育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总结概 括了当时的教育经验,并从实际出发,对大量的教育问 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观点、主张,为 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教育学基础课件(十二院校版)(第一章)
(二)创立标志:五个
对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
域);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
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体系);
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一些重
要教育家和他们的一些专门的育学箸作);组
织机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英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了归纳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教育是由 神创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 源的) 法:利托尔诺 英:沛西·能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
会 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利托尔诺)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 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
(三)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
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 式。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 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详解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教育的要素: 1 教育者2受教育者3 教育影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2)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的社会现象和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于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的区别.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3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和历史时代性三个方面.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另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两条教育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制约着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作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也只能通过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来实现.教育活动,既要遵循教育自身的内部规律,又要受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既不能不顾社会的需要与条件,”就教育谈教育”,也不能以经济规律、法规政策代替或违反教育自身的规律. (3)教育的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的改革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面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就是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白板说,绅士教育,1806年出版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2文化教育学,19世纪出现在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人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经验与教育)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评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6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二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01教育学基础目录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语义与层次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教育的功能与效益四、教育的本质与争论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一、教育万能论二、教育独立论三、人力资本论四、筛选假设理论五、劳动力市场划分论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命题一、全球化与教育二、知识经济与教育三、信息社会与教育四、多元文化与教育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基本涵义二、人的发展的主要理论三、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一、学校教育的内涵二、学校教育与个体个性化三、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第4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和意义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制定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二、人文主义目的观与科学主义目的观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三、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第5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学校的产生一、学校的概念二、学校产生的条件三、学校的出现第二节学校的发展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二、学制第三节学校的变革一、学校阶段的变革二、学校类型的变革第8章课程与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概论一、课程概念的多维理解二、课程理论的类型第二节课程设计的模式一、目标模式二、过程模式三、情境模式第三节国内外的课程改革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国外的课程改革第9章教学理论与模式第一节教学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的词源涵义二、教学涵义的当代发展第二节教学理论的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二、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三节教学模式一、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二、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三、社会型教学模式四、个人型教学模式第10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概念二、德育的意义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第二节德育的过程与原则一、德育过程的结构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二、德育原则第三节德育途径与方法一、德育途径二、德育的方法第四节当代德育模式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二、体谅模式三、价值澄清模式四、社会学习模式五、集体教育模式。
教育学基础(完整)
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
的角度不同。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01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科学。
教学论任务
揭示教学本质、阐述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学过程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受教育 者。
思想引导者
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关怀者
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 持和关怀。
受教育者
定义
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 影响的人,包括学生、学徒等。
课程概述及类型
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和 组织的学习内容、经验和活动的
总和。
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式 和实施方式的不同,课程可分为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 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程等。
课程功能
课程具有传递文化、促进个体发 展、筛选和分配社会资源等功能。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2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
3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的教育: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公共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普及性4教育的法制化4当代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当代主要的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
2全民教育理念(差别平等、普及化)。
3素质教育理念(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
4创新教育理念(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
5全纳教育理念(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
6教育学的发展历程:P17--247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
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1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的作用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所谓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所谓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1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作为这一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教育学基础(第二章)
(四)中国教育机会的均等问题
1、中国的教育机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21世纪,我国有近12亿人口的地区普及 九年制义务教育,有1亿人口地区普及了小学 五-六年的教育。2009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超过了23.5%,我国已经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
众化阶段。
25年来中国博士数量年增23%,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 万人,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如何从社会公正的视角看待教育?
既要考虑教学与学校组织中更技术性的问题,又要 考虑渗透在教育中的价值观和政治因素;
要批判地疑日常的思考与实践是怎样形成的,以及 在社会中谁将从中获益; 要特别关注那些与种族、社会阶层、语言、性别及 其他社会范畴相关的不平等,并寻求替代这些不公 平的途径。
(二)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
教育的经济效益是如何实现的?
如何估量教育的经济效益?
教育的经济效益有否特殊性?
早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
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已 经注意到了教育的经济 效果。亚当· 斯密认为: “学习一种才能,须受 教育,须进学校,须做 学徒。 ……学习的时候,固 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 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 还,赚取利润。”
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 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
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教育经济效益的实证研究
对18世纪70年代欧洲的制钉业的调查:不满20岁 的青年工人一天能制钉2300多枚;而不曾练习过 制钉的普通铁匠去制钉,一天不过200—300枚。 美国的学者比较了1889-1919年与1919-1957年这 两段时间里经济发展状况时发现,尽管劳动力与 物的资本的增长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率所起的作用 的比重都明显下降,但整个国民收入仍明显增长。 经过多方的计算,他们认为教育投资的总收益率 为17.3%。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LOGO
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 ➢教育如何展开;遵循规律讲究原则与艺术 ➢我国发展教育的目的何在 ➢学校如何办教育
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
LOGO
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
➢谁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师与学生 ➢学校如何开展教育:课程(教什么);
教学(如何教——应当怎么教;可以怎么教)
内在需要和成熟机制。 •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认为成熟机制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孟子认为行为源于人的仁、义、礼、智四种品性 ➢内发论主张教育应自内向外,认为内在需要、内在动力和 内在结构是发展的根本,因此也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功能
LOGO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即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可以任人涂抹。 •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 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外力强制约束才能弃恶从善。 ➢外铄论主张教育应由外入内,教育用以改造人,他人影响
与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良好方式
教育的功能
LOGO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既受内在因素的制约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内在因素如遗传和成熟;
外部条件如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 •个体发展是内外因素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当,
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教育的产生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劳动) 1.是个体的经验变为人类的经验世代相传 2.经验习俗礼仪传统等集体精神财富的保存和积累 3.依靠工具和语言——教育活动的条件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02 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促进个体发 展和社会进步。
功能
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等。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的载体
教育制度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教育政策需要依靠教育制 度来得以实施和推广。
混合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
混合研究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等。
混合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混合研究方法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需要全面揭示教育现象的研究领域。然而,混合研究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方法整合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局限性。
提出儿童情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 段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危机和发展任务, 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V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认为人的情感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 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些需求按照优先 级依次得到满足。
社会化发展理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强调社会交往对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认 为个体通过语言和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 流,逐渐形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 、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 质量。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学则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思想体系。
教学策略与模式
探讨教学策略的内涵、类型及其选择依据,介绍常见的教学模式如翻 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并分析其特点、实施步骤及适用条件。
07 德育论基础
德育概述
1 2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 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是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化。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 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
方面。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 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
01
02
03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
职责
包括制定教育计划、传授 知识和技能、引导受教育 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广 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教 育教学能力等。
受教育者
定义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①萌芽阶段:⑴《学记》,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⑵《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②独立形态阶段:⑴16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⑵1762《爱弥儿》,卢梭,法国,系统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⑶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⑷180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学者,③多样化阶段:⑴《明日之学校》,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学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
⑵《教育学》,凯洛夫,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⑶1930《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④理论深化阶段:⑴1963《教育过程》,布鲁纳,⑵1958《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1975《教学与发展》,赞科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⑶巴班斯基,苏联,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最优处理教学问题3、教育的质的特点(教育的本质)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活动4、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服务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内容④教育活动方式6、现代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逐渐普及②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7、未来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它强调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学基础》课程 ppt课件
ppt课件
22
•循环性 这种特征很重要,因为一种内容丰富而且复杂的课程,往往需要通过再回头思考它, 往往需要再提供各种机会才能掌握。循环性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重复迥然不同。重复是为了提 高固定僵化的业绩,其框架是封闭式的,而可循环性是旨在发展能力,其框架是开放式的。
ppt课件
23
•关联性 关联性对于在后现代时期中起改造作用的课程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参照法
参考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本国国 情和教育状况,确定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
ppt课件
31
二、课程内容
• 课程标准 • 教材
ppt课件
32
㈠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的结构 • 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ppt课件
33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 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 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 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是教育方面,称它为教育上的关联。它强调在构建课程时要考虑一整套的关系,在课程 结构上也要强调其中的关系。
二是文化方面的关系。有关文化的和宇宙论的关系,虽然在课程之外,但会形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课程就在其中形成。
ppt课件
24
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18世纪和19世纪的观点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
育研究产生了影响,使得教育研究呈现出一种线性的、
统一的、可以预测的、决p定pt课论件 的倾向,在课程领域也
20
多尔认为,泰勒的课程模式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 体系的产物和典型,它局限于现代主义线性的以及因 果关系的框架中,其课程原理预先决定目标,选择和 组织经验反映这些目标,然后通过评价决定这些目标 是否已经达到。
幼儿教育学基础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
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德国福禄贝尔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是: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一、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5. 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6. 教育的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国家为实施教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探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探讨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5.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探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7. 德育论: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8. 体育论:研究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9. 美育论:研究美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1--9页《教育学基础》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一) 教育的含义1. 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2. 教育学的定义,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A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a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b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校在校生总数/ 相应年龄段(18~22岁)人口*100%>c教育现象(之三):灰色童谣----“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
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d教育现象(之四):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衣衣不舍`````服装店鳖无所求`````口服液e教育现象(之五):“妈妈,我不敢说” ----“遇见坏人做坏事千万不能讲f教育现象(之六):“马加爵事件”和“女版马加爵事件”B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a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b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c为什么学生会学生言行不一?为什么学生会写错成语?为什么孩子不敢说真话?d是什么造成了这两个悲剧?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什么如此冷酷无情和丧心病狂?C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a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c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要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d教育要全面发展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不能偏废。
D 教育实践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二、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 发展教育理论通过发展、改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 解释教育问题为解析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视角,为科学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3. 改造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4. 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教育家”服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范围1.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2.我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二)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教育的著作1.《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
2.《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3.中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乐正克:《学记》孔子的教育界思想名丘,字仲尼,开创私学,《论语》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
(一)学而不厌1、敏而好学2、每事问3、不耻下问4、学无常师5、精益求精6、学而时习7、温故知新(二)诲人不倦(三)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1、性相近,习相远2、学而优则仕3、束修之礼4、介绍人5、面试(四)、培养目标——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五)、教学原则1、启发诱导2、学思结合3、因材施教4、由博返约(六)、德育原则1、立志乐道2、言行一致3、三省吾身4、改过迁善(七)、孔子的影响和贡献1、首创私学2、创儒学。
3、教学思想4、德育思想5、培养了大批人材。
•6、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
7、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师德墨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一、墨子精于工技《墨子》•二、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史称”孔孟之道。
《孟子》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整理编《四书集注》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a 创立了“苏格拉底法”。
b“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c方法包括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d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西方: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的教育思想a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b他的《理想国》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柏拉图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d他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
e.教学科目,其中包括:阅读、体育、军事、哲学以及“四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f “四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中世纪的“七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a国家应承担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b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c教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
d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e他认为,公民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自由教育。
F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
g它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为心灵的发展而运用理性(2)自由学科,即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学科,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昆体良 a 古罗马教育家•b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分班教学;•c在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主张废除体罚,•d适度教学,学习与休息相间,•e注重提问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判断力等。
维多利诺a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b教育内容中增加了美育和体育,•c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等。
•d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
文艺复兴时期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拉伯雷和蒙田等。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人道主义强调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2)古典主义强调对古典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3)自然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对新的教育方法的探讨,以促进受教育者天性的发展;(4)世俗化教育以人和现世为目的;(5)贵族化所继承的是古代的自由人的教育,带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6)变革性完成了从中世纪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折,并为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一) 时间范围: 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末(二)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三)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特点a教育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理论体系,b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著作的出版。
独立形态阶段教育著作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1.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2.英.洛克《教育漫话》英.. 斯宾塞《教育论》3.法. 卢梭《爱弥尔》瑞.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a《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的著作。
b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c他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是“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
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d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e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
•(1)0—6岁婴儿期母育学校家庭教育。
培养儿童的外部感觉。
•(2)6---12岁儿童期国语学校初等教育,培养儿童的内部感觉(包括想象力和记忆力等)。
(3)12---18岁少年期拉丁语学校中等教育,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4)18----24岁青年期大学高等教育,培养青年的协调性和意志力。
f他提出的教育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有序性和学校系统化的思想•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g 在教学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彻底巩固性原则•h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a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代表作:《教育漫话》。
b反对“天赋观念(1).认为理性和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2.)并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
c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d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e绅士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