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演示教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由感知到究理,安排了四个部分,从表象到成因认识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流动的特性,并以此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第一部分,观察火焰上方自行转动的纸蛇感知热空气会流动,再通过观察火焰上方自制“热气球”上升的现象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再让学生试着解释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第二部分,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在准备冷热空气后,观察冷空气上、热空气下的情况下热空气的流动情况,再观察热空气上、冷空气下的情况下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从而发现“冷空气向下流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特性。
第三部分,通过制作并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中蜡烛火焰的情况,感知空气的流动就是热空气向上升的同时,冷空气不断补充的过程。
如果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无法及时补充时,空气流动就无法形成,此时塑料瓶罩内的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从这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的特性,并以此来解释暖气片安装再房间低处,冷藏柜不加盖子的原因。
第四部分观察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析图,阐述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
并通过各种方式让空气流动制造风。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有冷热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知,学生也知道如何获得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方法。
但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学生很难观察到无形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更加不会想到让空气现形。
因此,本课就通过让冷、热空气中的热空气“现形”,让学生观察到“现形”的冷、热空气流动现象,从而认识到“冷空气向下流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特点,并能试着去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冷热空气运动特点的现象。
三、学习目标●知道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知道热空气向上流动时,冷空气会自动补充到原本热空气占据的空间。
●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能通过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制造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冷空气向下流动、热空气向上流动。
难点:1.理解纸蛇的转动是因为热空气流动造成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热空气和冷空气_教学PPT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空气对流Fra bibliotek孔明灯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9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压力小,温度低的地方 压力大。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 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
SUCCESS
THANK YOU
1、手要保持平稳,距离火焰要 有一定距离,不要烧到纸蛇尾部。
2、观察到现象后,请将蜡烛熄 灭。
空气受热会上升
点燃一支线香,看看线香的烟往哪里飘? 为什么会这样?
直着拿
横着拿
倒着拿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 下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 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2019/10/29
四年级科学
猜想: 空气受热后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
实验一:用手在蜡烛火焰的周围感受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注意事项:
1、手距离火焰要有一定距离,不要烧伤手。
2、在各个方向试的时候,手要距离火焰同样 的距离。
实验二: 用手抓住线的一端,把纸蛇放
在离火焰 10cm 高的地方,观 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 象?实验说明了什么? 注意事项:
氢气球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 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
思考: 制冷空调和暖气分别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制冷空调
暖气片
●当热瓶在上面时,热瓶里装的是热 空气,热空气会上升,所以烟雾不动。
●当热瓶在下面时,由于热空气会上 升,所以烟雾会向上流动。流到冷瓶 里遇冷后又会下沉流向冷瓶,这样就 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热空气与冷空气》说课案例(内含说课要点及说课稿)

《冷空气与热空气》说课案例文档简介:本说课案例适用于教招面试、说课比赛,共包含三部分,附案例。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教学内容(2~3mins)说课重点:教学目标、重难点(融合科学核心素养)、教法、学法第二部分:教学过程(5~6mins)说课重点:教学环节(教学理论+课堂管理+小组合作+创新亮点)第三部分:结束语+感谢话(1mins)《冷空气与热空气》说课案例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小学科学学科X号参赛选手XXX,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冷空气和热空气》,根据小学科学课标,本节课属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科核心概念,出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空气流动的研究。
相对于二年级的同学,三年级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思维,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系统性,抽象能力不足,知识的迁移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进行物质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时,尤其是看不到的空气时,应注重实验现象的直观性。
首先,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核心素养之一科学观念需要学生掌握的,一、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二、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难点在于通过“空气循环流动”的模拟实验(科学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模型建构方面进行提升,能够运用“空气循环流动装置”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以及大自然中风的成因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描述,对常见自然现象的特征、发生条件、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科学想法,完善科学探究活动(态度责任)。
为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重难点,我将着重采用观察法、问题引领法、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完整的从观察-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我的课堂教学顺序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板书)我会通过开窗这一动作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在学生的前概念中,开窗感受到凉意,是有风进来,很少有同学想到开窗感受到凉意,是空气流动的原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展示实验要求:方法、现象、结论4.提问:怎样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问题)(1)熟悉实验器材(2)理清实验步骤:①把两只大小相同的纸杯挂在细木棍两端,使木棍保持平衡;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③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5.小应用:你能解释孔明灯往天空中飞的原因了吗?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布置实验—观察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展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步步参与(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方法:点燃两支蜡烛,把纸蛇挂在火焰的上方现象:看到纸蛇在转动结论:证明热空气确实在上升4.小组共同参与:(1)认识器材:一根细木棍、两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一根细线、一盒火柴(2)按照实验要求步步操作:(3)观察并记录:(4)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所以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推着纸杯往上翘,所以木棍就不平衡了。
1.动手参与:实验并观察(1)动手操作,小组合作(2)记录观察结果a.热瓶放在冷瓶的上面:热瓶中的烟会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这样不断循环,使冷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b.冷瓶在热瓶的上面:热瓶中的烟会下降流入冷瓶的较少。
冷热瓶中的烟全部充满需要较长时间c.原因分析—实验结论和观察。
每一个小实验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或小组合作下完成,参与度非常的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用所学的部分知识慢慢引导学生解释导入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
熟悉实验步骤,理清实验要求,做好实验记录,较好的完成实验并获得最真实的结论。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科学认知: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和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对空气的认识。
④设计一些相关的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空气科学实验视频: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空气科学实验的视频,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实验,这些视频直观地展示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1e3b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a.png)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热空气在哪里?5.学生回答。
6.小结: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热空气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接着研究。
2.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1.吹灭蜡烛,观察烟的流向。
实验3: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2.谈话:你可能会觉得蜡烛是直立放着的,烟,也就是热空气它往上流动是理所当然的,换种玩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换根线香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节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旨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点,能够说出形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掌握使用比较法来区分热空气和冷空气,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点,能够通过比较来区分热空气和冷空气。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气体随温度变化而扩散的现象。
教学策略1.讲授策略:借助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2.探究策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
3.合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准备好PPT课件及相关的实验器材。
2.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幅描绘盆景温室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室里面会很热?2.了解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了解一下热空气和冷空气两种气体的特点,例如:“热气球是如何升起来的?”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都有一份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手接触管子两端的金属片,记录感受。
(5分钟)2.讨论对比,让学生补充实验中没注意到的问题,然后老师对照起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在空气中占据了比较大的而体积的特点。
(10分钟)3.播放与热气球相关的热空气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热气球的原理,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5分钟)总结(10分钟)1.回顾本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如何比较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及他们的特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由感知到究理,安排了四个局部,从表象到成因生疏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第一局部,观看火焰上方自行转动的纸蛇感知热空气会流淌,再通过观看火焰上方自制“热气球”上升的现象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淌。
再让学生试着解释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缘由。
其次局部,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试验,在预备冷热空气后,观看冷空气上、热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再观看热空气上、冷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从而觉察“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性。
第三局部,通过制作并观看空气流淌的简易装置中蜡烛火焰的状况,感知空气的流淌就是热空气向上升的同时,冷空气不断补充的过程。
假设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无法准时补充时,空气流淌就无法形成,此时塑料瓶罩内的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从这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来解释暖气片安装再房间低处,冷藏柜不加盖子的缘由。
第四局部观看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规律解析图,阐述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
并通过各种方式让空气流淌制造风。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有冷热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知,学生也知道如何获得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方法。
但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受中,学生很难观看到无形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更加不会想到让空气现形。
因此,本课就通过让冷、热空气中的热空气“现形”,让学生观看到“现形”的冷、热空气流淌现象,从而生疏到“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点,并能试着去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冷热空气运动特点的现象。
三、学习目标●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
●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时,冷空气会自动补充到原本热空气占据的空间。
●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能通过各种方法使空气流淌制造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
难点:1.理解纸蛇的转动是由于热空气流淌造成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采用PPT课件+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简单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了解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通过PPT引入问题:今天下课后,你推开窗户,感觉室外的空气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学生自主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引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
2.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通过PPT演示引入问题:热空气和冷空气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对热空气和冷空气运动规律的初步认识。
•老师可以利用场景再现或者实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 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引入问题:计算机房的温度多少度?我们怎么来测量它?•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气温计等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气温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PPT展示法2.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前提问,对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了解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2.课中适当加入互动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误解,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辅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引入疑问和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选取和设置,以及教师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示范课教学设计汾西县第二小学示范课教学设计汾西县第二小学示范课教学设计《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1、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理解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难点:学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去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自由跟唱,教师趁势引导: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和彩虹的绚丽。
的确,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了辛酸,饱含苦楚与泪水。
成长,也是需要经受“风雨”洗礼的代价的。
“孤独”,就是其中最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
今天,杜小康就要踏上自己孤独的旅途。
让我们与他为伴,一起来体验孤独的放鸭生活和艰难的成长经历。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一)资料链接作品背景:《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的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色彩。
故事中的杜小康,曾经是村中富户杜雍和的独子,曾经是“草房子”里的“领头羊”、是让孩子们个个都钦慕不已的“大班长”,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今天的主角猝不及防,迎接他的是一场崎岖坎坷的“孤独之旅”。
相信大家对他的遭遇充满了好奇,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和他一起踏上旅途吧!(二)基础积累(1)注音轩.(xuān) 嬉.(xī)闹凹.(āo)地雍.(yōnɡ) 掺.(chān)杂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yǔ) 撩.(liáo)逗歇(xiē)斯底里(2)释义厚实:丰富、富裕。
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课件

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 它们利用了什么原理吗?
相传是由三国时 的诸葛孔明(即 诸葛亮)所发明。
孔明灯又叫天灯
小故事: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 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 救的 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 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解开充满气的气球,让气 球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 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空气是会流动的。
那空气受热时 会怎样流动呢?
实验一: 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结论: 热空气在蜡烛 的上方。
实验二:
观察有什么 现象?
现象:纸蛇转动
实验二: 是什么力量 使纸蛇转动 的?实验说 明了什么?
结论:空 动气,受热热空会气向上升上。流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哦
实验三: 纸杯平衡装置, 烤热一端纸杯内 的空气,观察两 个纸杯的轻重。
现象:烤热的那个纸杯会上翘
实验三: 为什么被烤热 的那个纸杯上 翘了?
结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上升的热空气推着纸 杯往上升。
分析理解 “冷热空气的对流”
热瓶:带有烟雾 冷瓶:空空如也
海洋
热
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 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 的帽子,因而得名。
1783年,法国蒙哥菲埃尔兄弟俩首 先发明了热气球,并实现了第一次 载人飞行
冷空气 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推理: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思考回答: 1、为什么空调安在房 间的上方? 2、使用冰箱时,为什 么冷冻室会安排在下 方呢?
结论: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 下降。
知识小应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 怎样流动的? 风是什么? 风是怎么形成的?
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 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 不同,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

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物体觉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规律。
2.了解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热空气上升和下降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塑料袋、蜡烛、集气瓶、玻璃片、线香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讲述:张老师这有一个大塑料袋,现在我要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我还要请二位同学上来帮忙,大家看仔细喽!2.教师演示放飞塑料袋。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
(袋子慢慢地鼓起来,然后往上升了;袋子瘪掉了,然后往下降。
)如果学生只说到袋子上升和下降,就追问:谁还观察到袋子有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画图板书。
5.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6.反问:真的是这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
(板书:热空气和冷空气)二、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讲述: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怎么样?(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
出示PP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拎住木棒中间的一根线,然后用燃烧的蜡烛烤热其中较低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
)4.提问:蜡烛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5.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
三、探究冷空气重下降1.谈话:现在我点燃一根香,我们看到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会向上升?现在我用一个水槽倒扣把它盖住,猜猜这烟会怎样流动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把你们的猜想用箭头画出来。
2.学生小组讨论并画图。
3.汇报交流。
4.谈话: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
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
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
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
相机板书,热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
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
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
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
(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
(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
)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
(注意,抽掉玻璃片3.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需要的材料、方法、注意点。
4.全班交流:材料: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垫片、打火机等。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热空气和冷空气
三河小学万安平执教时间: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
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回顾所学内容
先进行假设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分组试验,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流动的空气风
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吗?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
知道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上升知道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下沉
从生活入手,由经验建立新概念更容易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怎么将看不见的空气显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运用
初步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工作原理
三、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动手制作,提高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