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2811006课程名称:物流基础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物流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及用人单位高标准的用人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学院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开设顺应新疆经济发展、依托交通领域建设需求、开设具有区域、行业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塑造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物流管理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的物流管理理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物流管理操作能力。
智慧物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分析
智慧物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分析作者:李海民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9期摘 ;要:本文从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群课程及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探讨了高水平智慧物流专业群建设路径,希望为我国专业群发展和特色专业群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国家“双高”计划要求,强调着力建设一批支撑、推动、引领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开设专业情况,紧跟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专业条件、教学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趋势等要素,聚焦院校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专业集群。
形成服务产业发展、优势特色突出的专业集群。
其目标要求体现在“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
1. 服务区域发展要求当地离不开,指的是本区域的产业发展离不开。
这就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对接区域行业、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人才需求。
还要求专业群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提高自身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化成果转化能力,成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2. 深化产教融合业内都认可指的是专业群所属行业都认可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因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吸引行业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参与,建立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平台,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
达到业内都认可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训条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3 个方面,也就是要求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能够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推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3.实现国际可交流高水平专业群不仅要服务国内,更要放眼世界,在世界高职教育的舞台上传播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规划实证研究
3 、 报 关 与中心 ( 以原材料建材批发 为主) ; 各类专业市场6 个, 分别为大东门综合 市场 ( 主营服装 、 花 鸟鱼虫等) 、 沙沟蔬菜批发市场 ( 主营蔬菜批 发) 、 园北路
数码专业市场 ( 主营电脑数码 电子产 品) 、 园林路农资专业市场 ( 主营农业蔬 菜资料) 、 南大水产与水果批发市场 ( 主营水果 、 水产 品) 、 汽车 专业 市场 ( 主 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 二、 物流 管理专业群现有专业的S W OT 分析
专业建 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 ,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
工、 仓储 、 运输 为主) 、 孝感通晟物流中心 ( 以货 物包装配 送为主) 、 南大市场
现, 高水平 的专业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 高职教育 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 了高职教育 的社 会功能, 决定 了学生当前的学 习范围和今 后的工作 领域 . 是高职教育 的核心 问题之 一。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物 流管理专 业群开设 了物流管理 ( 2 0 0 4 年) 、 电子商务 ( 2 0 0 0 年) 以及报关与 国 际货运 ( 2 0 1 4 年开始招生) 等三个专业 , 物流管理 专业群的 团队在专业设 置 规划方面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物流 管理专 业群的行业背景 分析 孝感是武汉城市 圈核心城市之一 , 紧连武汉 , 距 武汉市区仅6 0 公里 , 距 武汉天河机场3 2 公里 。京广、 汉渝和武荆铁路 , 京珠、 孝襄 、 汉十高速公路 以
专业群调整方案
专业群调整方案专业群组建设,有利于集约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专业优势互补提质融合发展,有利于建设精品课程和高水平教师团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等。
推进专业群建设,是深化我系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为此我系构建了以财会、旅游、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财经商贸群,为了确保专业调整工作落到实处,调整出成效,主要实施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了专业调整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执行会计专业建设任务。
①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②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制度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
3.具体操作措施调整专业群,必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必须取得一线教师的认同,必须调整专业群发展的内生机制和长效机制。
通过学校内部组织架构和相应制度的变革,促进基层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主动开展专业群建设,可以使一线教师找到发展平台愿意参与专业群建设。
(1)实行专业群管理,推进协同育人为了彰显特色,我系提出要培养“合格的企业公民”“优秀的职业匠人”“社会的中坚力量”等等育人目标。
这些提法无论怎样新颖别致,都不能离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不能偏离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应该尽量避免零敲碎打各自为政。
我系把学生归类到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老师实施不同的课程,这些是手段、方法和策略,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例如与学徒制相比较)。
在真实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之间、课程之间、教师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融通其实很难实行。
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水平,适应物流行业的 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专业群建设还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学校的 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 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强调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活动、鼓励 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03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群核心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概论
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物流技 术等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
服务面向定位
01
为各类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 、港口码头、海关、货运代理公 司等单位提供高素质的物流管理 人才。
02
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升级 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群特色
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 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
02
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专业群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和资源得到
落实。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专业群建设,对做出突出
03
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
经费保障措施
01
设立专业群建设专项经费,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专 款专用。
02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争取企业赞助、申报国 家或省级项目等。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目标与就业面向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目标与就业面向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1.专业群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面向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商贸业的智惠物流前沿技术、供应链管理业态、国内电商、跨境电商、外贸综合业务等专业岗位,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交际、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持续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办公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项目管理、商业运作等专业群通用的物流和商贸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通用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和商贸业务运营技能。
2.各专业培养目标(1)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仓储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国际经济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过程中各种工作流程操作的全过程,具备外贸业务能力、跨境电商操作能力、外贸函电常用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进出口商品报关和报检的能力以及国际货代操作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当代经济发展视角下现代商贸物流专业群建设探究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2022.09较低是由技术退步引起的。
2018~2019年间,技术进步变动指数的增加弥补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减少,导致Ma l mq u i s t 指数产生小幅上升。
2019~2020年间,Ma l mq u i s t 指数继续小幅上涨。
可以发现,2018年以后Ma l mq u i s t 指数的上升是由于技术进步变动指数的上升引起的。
总的来说,近年来,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是影响Ma l mq u i s t 指数的主要因素,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中小物流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资源经营优于资源扩张,融资规模提升融资效率的能力不足。
表4分行业中小物流企业Ma l mq u i s t 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如表4,分行业来看,2017~2020年间,仓储业、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代理均处于融资效率低效状态。
三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大于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其中,仓储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三个行业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均小于1,表明货物运输业和货物代理运输业的技术退步带来的效率强于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的效率,技术退步是引起这两个行业融资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仓储业的融资效率低效是由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技术退步共同引起的。
指数分解来看,只有货物运输行业处于上升趋势;仓储业更重视资源的扩张;货物运输代理业更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和经营。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利用D E A -Ma l mq u i s t 指数测算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18年以后,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效率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仍然处于融资效率低效状态。
第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是影响Ma l mq u i s t 指数的主要因素,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1)按照专业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各资源要素的现状,构建“平台+专业(方向)+岗位”课程体系。
以“平台”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专业(方向)”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岗位”实现技术技能升级和专长培养,精准对接行企业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构建“基础通用、平台共享、各具特色”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群基础课程、专业群方向课程、专业群模块课程等三个课程模块构成,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模块,专业群方向课程包含专业群方向平台课和专业群岗位课程、专业群模块课包括选修课,群内专业可以在专业群方向课程中选择方向课程,专业群模块课程是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迁移能力奠定基础而开设的课程,群内专业可以在专业群模块课程中互选课程。
(2)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遵从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开展“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OBE教学改革;将国家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公共课和思政课的基本教学要求等)、省级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毕业设计抽查标准等)、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标准及“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融入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认识实习、跟岗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项目和内容。
(3)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发和构建“基础模块课程、能力模块课程、实践模块课程”螺旋上升、能力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课程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课程,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系统培养,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典型案例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典型案例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开设于2003年,是山西省各高职院校中最早开设的此类专业群之一,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群、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和优质校骨干专业群。
累计为社会输送物流人才1200余名,本专业群的毕业生广泛服务于省内外的各类物流企业,不少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行业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1.项目实施背景山西省是能源和工业品输出大省,也是物流大省,随着省内电商、快递等物流新业态发展,山西物流己由大宗商品为主的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转变。
在新形势下,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专业群定位,调整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努力探索符合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2.主要目标依托山西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大背景,围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更深度的合作,建设“共同办学、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成果”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柔性契合,动态优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创新与完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过程现代物流专业群积极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和物流企业正在进行的校企合作项目成为了其中的典型案例。
物流是中国物流企业中发展较快的一家企业,在山西省,物流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目前在太原、运城、长治和大同布局有大型物流中心,新的大型物流中心在晋中市即将建成,企业对有理论和实操能力的专业群学生一直十分欢迎。
2020年9月,专业群开始与物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物流的太原物流中心成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一批物流专业群的学生正在企业进行实习,工作成绩受到了认同和肯定。
现代物流专业群和中通将开展以下合作内容:(1)学生提供教学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2)接受本专业群教师进行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和社会化服务机会;(3)实现校企的教学实践资源共享;(4)定期互派专业群人员进行讲学和培训;(5)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6)共同开发基于业务流程的新课程;(7)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从粗放式建设迈入了精细化建设阶段。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和现实状况阐述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的目标和思路,展现了基地建设的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考“知识来自于实践,技能源自于训练”,实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职业院校出特色、呈亮点的平台,是职业院校的内涵与灵魂,更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高质量实训过程的实施可以帮助在校学生了解行业企业的运作模式与操作流程,掌握专业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基于西藏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物流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根据《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吸取其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遵循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先进理念,又忠实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架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先进实用、完善高效的一流物流管理实训基地。
(一)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日常教学需求物流管理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及情境构建必须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拓展课的教学需求,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库(尤其是教材),力争实现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在实训基地授课,保证基地高使用率。
(二)满足学生可持续性成长需求通过对西藏地区物流人才现状调查,研究物流人才需求的趋势,构建有西藏特色的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据此建设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培训、培养适合西藏需要的物流人才,把基地建设成为西藏物流人才的摇篮。
通过实训,在传授物流管理先进经验与理念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以及职业发展所需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支撑西藏经济发展西藏经济的特点决定了西藏特色“物”的特性,在广泛深入的分析西藏经济构成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组建物流管理基地的架构,贴切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展本实训基地的社会辐射功能,通过企业职员培训、行业资格考证、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等方式,把基地建设成为西藏物流解决方案的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职业资格考证中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研究摘要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是实现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载体和途径,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内容。
本文首先界定物流管理专业群基本内涵,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的学科基础,然后借鉴国内有关研究经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框架体系,最后从知识技术、行业标准和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体系学科基础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随着《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2010年2月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年6月公布)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3月公布)等物流政策相续出台,物流作为新的专业领域和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关注的热点,因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各个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物流管理的学科性质和业务领域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应当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才能为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是实现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载体和途径。
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课题。
1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界定1.1 专业群内涵界定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集合。
专业群的特征是:一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在教学上各专业可以利用同一实验或实训设施、设备完成各自实训任务。
二是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
专业群调整方案
专业群调整方案专业群组建设,有利于集约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专业优势互补提质融合发展,有利于建设精品课程和高水平教师团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等。
推进专业群建设,是深化我系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为此我系构建了以财会、旅游、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财经商贸群,为了确保专业调整工作落到实处,调整出成效,主要实施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了专业调整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执行会计专业建设任务。
①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②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制度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
3.具体操作措施调整专业群,必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必须取得一线教师的认同,必须调整专业群发展的内生机制和长效机制。
通过学校内部组织架构和相应制度的变革,促进基层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主动开展专业群建设,可以使一线教师找到发展平台愿意参与专业群建设。
(1)实行专业群管理,推进协同育人为了彰显特色,我系提出要培养“合格的企业公民”“优秀的职业匠人”“社会的中坚力量”等等育人目标。
这些提法无论怎样新颖别致,都不能离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一立德树人,也不能偏离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一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应该尽量避免零敲碎打各自为政。
我系把学生归类到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老师实施不同的课程,这些是手段、方法和策略,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例如与学徒制相比较)。
在真实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之间、课程之间、教师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融通其实很难实行。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也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群的知识拓展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就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为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一门课,所以它没有前导课程。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货物学》、《现代采购实务》、《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七大功能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与物流标准的知识和方法;技能目标:能够从事物流策划、设计业务操作以及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具备认真刻苦、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物流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
引入目标式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标的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将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为目标。
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设想_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设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设想在这样物流行业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如何进行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呢?作为专业带头人一直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应该是:从里到外,先改“心”,再改“肉”,最后改“皮”。
“心”——思想观念、体制机制。
注重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的思想要更新,行动要创新。
需要学校支持我们“走出去”,多听、多看、多问、多学、多分析,多思考;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更新观念,深化“互惠互赢校企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确定正确的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将这个“心”作“实”。
“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改革;课程的设置教学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技术大环境,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物流人才。
将这个“肉”作“厚”。
“皮”——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条件、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是专业建设顺利实施的保障,要不断完善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则是需要在较大的地方整合扩大现有实践条件,使其形成规模;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要不断提高,扩大影响力。
建设方案物流管理
项目四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一、概述(一)项目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二)专业群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标*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三)服务领域作为IGA中国零售学院核心专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将把为中国IGA成员企业的物流、采购及其他经营管理岗位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同时为国内其他零售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四)项目组成员(五)计划资金投入及用途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500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400万元,申请地方政府财政投入7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00万元,学院自筹150万元。
资金用途包括七个方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2万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20万元、教学实训条件建设837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03万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17万元、专业群建设169万元。
二、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10多年来,中国的连锁零售业在模仿中成长,在学习中成熟,在竞争中壮大。
出现了一大批像武汉中百仓储、江苏苏果、湖南步步高、深圳人人乐等区域性连锁零售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数十上百家门店,每家门店营业面积过万平米。
中国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期间虽然凭借自己的努力化解了众多困难,但人才问题一直倍受困扰。
发展之初,大多数企业采取高薪聘用、实践培养等措施,但人才的跟进速度远远赶不上企业的扩张步伐。
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成为企业扩张的风险性因素,中国的连锁零售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全新思维、掌握现代零售技术和物流管理的零售人才。
据相关研究分析,在连锁零售企业的扩张式的发展过程中,物流服务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物流服务质量体现在连锁经营的各个环节如订货、储存、配送、退货及采购,物流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提高这些部门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物流运作与组织能力已是当务之亟。
对现有人员培训远远满足不了企业扩张对连锁零售物流人才的需求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
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
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
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
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分析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
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
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分别高于全国水平8.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陕西物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区位优势,陕西省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的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优势。
同时,陕西的装备制造、高技术、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依托,尤其是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必将为陕物流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另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西安列入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对加快陕西物流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到2011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1036亿元,初步形成以西安为枢纽,宝鸡、咸阳、渭南、榆林、汉中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近年来,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集群。
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宝鸡陈仓三大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200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将在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安发展建设中国大型国际陆港、打造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已成为推动陕西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它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
从陕西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看,国际港务区的建设需要各种岗位的物流人才。
因此,物流专业有发展和壮大的空间,而且要抓住机遇,快速跟上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西安的商贸流通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大型综合超市24个;零售企业中开元商城、华润万家超市、民生百货、国美电器年销售超过10亿元;连锁企业已有80家,门店总数1 256个,目前西安市商品市场空前繁荣,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商贸流通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物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物流业与流通业的大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物流技能型人才,为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需求分析目前,物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流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除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适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从事一线生产操作。
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
在“十一五”陕西人才规划中,增加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内容,将物流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培养援助计划之中。
在物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
可见,全省物流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今后的产业发展也会造成长期影响。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的高职专业,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有责任将本专业建设得更好更强,为陕西及周边省市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历史沿革物流管理专业源于1956年7月开设的商业专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奠定了基础。
2004年9月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高职高专五年制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开始培养,被确定院级重点专业。
2010年被授予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及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初具特色1、特色一:“一个基地、二项服务、三位一体”“一个基地”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2009年获得“中国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的荣誉,坚持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物流人才。
“二项服务”是指服务于西安地方物流产业;服务于西安城市服务行业。
依托国际港务区的资源优势——中国大型国际陆港、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紧紧抓住西部物流业迅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流通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为主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为西安地方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行业服务。
“三位一体”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陕西、西安、物流企业三位一体,在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桥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结合途径。
本专业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组织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
2、特色二:“三标融通、嵌套教学”“三标融通”是指企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贯通。
此模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脚点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课程教学改革分步进行:第一步,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理论课程由校内教师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教师承担,理论课和实践课由校内教师+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校内教师主要对课程理论部分进行教学,兼职教师对实践课程进行教学,二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毕业顶岗实习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企业教师进行岗位指导,充当师傅的作用,专任教师规范学生实习行为、纪律,各种材料的上交,并利用带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学习企业运作管理、业务操作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实操水平,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
“嵌套教学”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把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有效挂钩;将物流职业资格考证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的要求,将其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其涵盖物流职业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
学生经过学习后,不再需要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参加认证考试,考试通过率高达80%以上,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对接,实现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一体化。
3、特色三:“CO—OP项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项目”是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师和学生岗位化,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专向职业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它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需求人才的机会,更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一辆就业直通车。
CO—OP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所不同的是,前者所持续的时间更长(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而后者往往只是一个段时间(例如暑假阶段,只有两个月)。
因此,参加CO—OP项目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加深入的工作经验(短短一两个月的实习,只是刚接触了工作的皮毛部分,就已经完成实习期了),因而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更多的帮助作用:一来,在学习期间就参加这种比较长期的课外实习,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可以尽早在学校期间就更清楚地探索自己是否真正会喜欢这种工作,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二来,如果一个学生拥有CO—OP项目的工作经验,在求职的时候往往会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已经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接触到一些项目,比只实习过一两个月或者没有任何实习经验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阶段递进”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按照“认知—理论—应用”等几个阶段,使学生基本素养和技能得以提升:大一阶段主要是基本素养的提升,大二阶段进行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主要经过2个阶段,从实物认知——专业理论,大三阶段是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调研——方案策划与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遵循“认知—理论—应用”的递进模式,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