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对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连接生物学和化学的桥梁。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和化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2. 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2) 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酶催化、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3) 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糖酵解、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等;(4)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
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1) 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CR、蛋白质电泳、DNA测序等;(3) 酶动力学实验、代谢活性测定和酶抑制实验;(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4.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解释难点。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陈述进行评估;3. 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生物化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Nelson, D. L.,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 Voet D., Voet J. G., Pratt C. W. 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3. Berg J. M., Tymoczko J. L., Gatto G. J. Stryer L. Biochemistry.七、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十五个教学周,每周三个学时。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脂类代谢及调控机制
01
脂类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过程,以及脂类在体内的运输
和分布。
02
脂肪酸氧化
详细阐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 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 酸氧化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03
脂肪合成
介绍脂肪合成的途径、关键酶 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在能量
储存和释放中的意义。
04
胆固醇代谢
阐述胆固醇的合成、转运、转 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胆固醇在 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
检查中的转氨酶测定。
代谢物检测
通过检测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异常变 化来推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血 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诊断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检测体内特异性 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等,如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糖代谢及调控机制
糖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以及糖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糖酵解
详细阐述糖酵解的过程、关键酶和 调控机制,以及糖酵解在能量供应
中的作用。
糖异生
介绍糖异生的途径、关键酶和调控 机制,以及糖异生在维持血糖平衡 中的意义。
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物质转化的学科,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酶学、遗传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重要内容。
一、引言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揭示了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机理,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化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教学内容应包括它们的结构特点、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而核酸的结构包括单链和双链结构。
2.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物质转化的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教学内容应包括这些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关键酶和调控机制。
例如,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糖酵解和糖异生两个方面。
3. 酶学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教学内容应包括酶的结构、催化机理和调控机制。
例如,酶的结构可以包括活性位点的结构和底物结合的方式,而酶的催化机理可以包括酶促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过渡态的形成。
4.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学科。
教学内容应包括基因的结构、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例如,基因的结构可以包括起始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等部分,而DNA复制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DNA聚合酶的作用和复制起始点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生物化学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可以通过展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模型和讨论具体的功能机制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式生物化学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5年制专业使用)Ⅰ前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等。
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
近代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需从分子水平上探讨。
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基因诊断和治疗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因此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
在医学教育中,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希望医学生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利用所学知识,理解某些疾病产生的临床症状和某些药物作用的机理,为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
本大纲是按照我校2019版临床医学5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2019版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编写而成。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4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9:4,即理论72学时,实验32学时。
Ⅱ课程基本信息一、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建立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的整体性框架,对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有较全面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外语词汇,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为后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毕业后的继续医学教育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键的形成和肽链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水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含量测定(二)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核酸的性质核酸的酸碱性质和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三)酶学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2、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方程和酶的动力学常数3、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酶含量的调节机制(四)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呼吸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过程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五)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2、糖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糖异生途径(六)脂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2、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七)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与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 基因引起的疾病。
细胞治疗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改造细胞,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组织和器 官。
25
生物化学技术在预防保健中应用
营养与健康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饮食和 营养补充。
疾病预防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核苷酸代谢
介绍核苷酸的合成、分解及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中的作用。
14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15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 间上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 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面。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控机制 •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 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 •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6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可导致 细胞功能异常,进而 引发疾病。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异 常,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制。
不同疾病状态下,基 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 异。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针对基因表达异常,从多个层面进行 调节。
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影响基因表达。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生物化学是在生物学和化学交叉领域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系统中的化学成分、反应和过程。
生物化学知识是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参数。
3. 了解常见的生物能量转化及代谢途径。
4. 掌握分离、纯化和检测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术。
5. 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核酸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多糖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脂类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 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酶的动力学参数和催化机制3. 生物能量转化和代谢途径- ATP的合成和能量耗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脂类和糖类代谢途径4.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技术- 蛋白质的电泳和柱色谱分离技术- 核酸的电泳和纯化技术- 多糖的色谱检测和纯化技术- 脂类的层析和柱色谱分离技术5. 科学研究思维与实验操作- 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介绍-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授课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实验操作:开展相关的生物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讨论课上遇到的问题、理解生物化学原理及实验结果的解读。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为主,具体分配比例如下: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作者:李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熟悉人体生化的主要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对生物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等;2.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1.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膜与运输2. 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2.1 糖代谢2.2 脂肪代谢2.3 蛋白质代谢2.4 核酸代谢2.5 能量转化与ATP合成3. 酶与酶动力学3.1 酶的分类和特性3.2 酶催化机理3.3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 基因与蛋白质合成4.1 DNA的结构和功能4.2 RNA的结构和功能4.3 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4.4 基因调控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2. 实验: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 案例分析:引入生物化学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等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导论》,作者:张三;2.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者:李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2. 第二周: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3. 第三周:酶与酶动力学4. 第四周:基因与蛋白质合成八、教学资料本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讲义、实验操作指南、习题集等。
《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概述及基本过程
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蛋白质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加工等步骤,其中转录是指DNA模板链在RNA聚合酶的作 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加工 包括修饰、折叠和定位等步骤。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的定义和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是指基因在转录或翻译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量或功能异常的现象。基因表达异 常可分为转录水平异常和翻译水平异常两种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 病往往伴随着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出现异常。因此,研究基因 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酶动力学原理及应用
米氏方程
01
介绍米氏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其意义,解释米氏常数Km和Vmax
的含义及其在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02
阐述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对酶促反应
的影响及其机制。
酶动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03
举例说明酶动力学在疾病诊断、药物设计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高级结构
01
02
03
蛋白质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 的空间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 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熟悉人体生化的主要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的概述二、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生物化学与当代医学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氨基酸结构的特点及其肽的形成。
2.熟悉蛋白质结构层次及其维持力;蛋白质结构与特性的关系;蛋白质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了解:氨基酸的分类;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三、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连接方式。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二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二、蛋白质的亲水性三、蛋白质的变性四、蛋白质的其他特性第三节蛋白质的功能一、组织细胞蛋白质的功能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第四节蛋白质结构的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类一、按组成分类二、按分子形状分类三、按功能分类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和水解产物; DNA和RNA在组成成分和组成单位上的异同;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
2.熟悉核酸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DNA的空间结构。
3.了解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RNA的空间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一、DNA和RNA的元素和分子组成(一)元素组成(二)分子组成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核苷(二)核苷酸(三)重要的单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一、DNA的分子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二)DNA的二级结构(三)DNA的三级结构二、RNA的种类和分子结构(一)RNA的种类(二)RNA的分子结构:转运RNA 信使RNA 核糖体RNA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一般性质二、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第三章酶【目的要求】1.掌握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结构功能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B族维生素参与组成的辅酶或辅基的结构与功能;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与作用特点;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2.熟悉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同工酶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
3.了解酶的命名、分类原则及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方法;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节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一、高度的催化效率二、高度的特异性三、酶活性的不稳定性四、酶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一、酶的分子组成二、酶的活性中心三、酶原与酶原的激活四、同工酶第三节维生素与辅酶一、硫胺素焦磷酸二、黄素辅基三、尼克酰胺辅酶四、磷酸吡哆醛五、泛酸组成辅酶六、生物素七、四氢叶酸八、维生素B12衍生的辅酶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底物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五节酶活性的调节一、变构调节二、共价修饰调节第六节酶的分类和命名一、酶的分类二、酶的命名第七节酶与医学一、酶与疾病发生二、酶与疾病诊断三、酶与疾病治疗第四章糖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糖代谢的主要途径;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反应的概念、关键酶、反应特点、能量转换及生理意义。
2.熟悉血糖浓度、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了解糖代谢各途径的反应过程;糖代谢异常。
【教学内容】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一、糖的无氧氧化(一)糖酵解的概念(二)糖酵解反应过程(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的特点(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二、糖的有氧氧化(一) 糖有氧氧化的概念(二)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三)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四)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三、磷酸戊糖途径(一)反应过程(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结构特点二、糖原合成三、糖原分解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第三节糖异生一、糖异生的概念二、糖异生的途径*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第四节血糖一、糖的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浓度的调节三、血糖浓度的异常第五章生物氧化【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概念、组成、排列顺序;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概念、耦联部位及影响因素;能量的储存和利用。
2.熟悉ATP的生理功能和生成方式;胞液中NADH的氧化。
3.了解 P/O 比值;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概述的生成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CO2第一节线粒体内生成ATP的氧化体系一、呼吸链*(一)呼吸链传递体(二)呼吸链的组成(三)呼吸链传递体的排序二、体内ATP的生成*(一)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氧化磷酸化三、胞质中NADH的氧化四、ATP的生理功能第二节线粒体外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一、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三、超氧化物歧化酶第六章脂类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利用特点及生理意义;胆固醇的来源、合成的原料及转化排泄;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2.熟悉脂肪动员的过程及其调节;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及部位;甘油的代谢。
3.了解脂类的分布和功能;脂肪酸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高脂血症。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脂类在体内的分布二、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甘油三酯的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化学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动员(二)甘油的代谢(三)脂肪酸的氧化(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ɑ-磷酸甘油的生成(二)脂酰CoA的来源(三)甘油三酯的合成第三节胆固醇的代谢一、胆固醇的合成*(一)合成部位和原料(二)合成的基本过程(三)胆固醇合成的调节二、胆固醇的酯化三、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及排泄第四节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一)甘油磷脂的组成及分类(二)合成部位及原料(三)合成过程(四)脂肪肝二、甘油磷脂的分解第五节血浆脂蛋白一、血脂二、血浆脂蛋白*(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二)载脂蛋白(三)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三、高脂蛋白血症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氮平衡、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注射液概念;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概念;一碳单位的概念。
2.熟悉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血氨的来源和去路;氨的转运形式;α-酮酸的代谢、氨基酸脱羧基作用及其产物;一碳单位代谢主要来源、种类、载体及意义。
3.了解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尿素合成过程;含硫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途径;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一、蛋白质的需要量氮平衡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三、高蛋白饮食四、氨基酸注射液(一)概念(二)适应证(三)选用原则五、蛋白质的腐败作用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一、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代谢库)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二)转氨基作用(三)联合脱氨基作用(四)嘌呤核苷酸循环三、氨的代谢*(一)体内氨的来源(二)体内氨的转运(三)体内氨的去路(四)高血氨症四、a—酮酸的代谢第三节个别氨基酸代谢(氨基酸的特殊代谢)一、氨基酸的羧基作用二、—碳单位的代谢*(一)一碳单位的概念(二)一碳单位的来源(三)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四)一碳单位的生理功能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第八章核苷酸代谢【目的要求】1.掌握核苷酸的生物学功用;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特点;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2.熟悉嘌呤碱、嘧啶碱合成的元素来源;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3.了解: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苷酸的生理功能第二节嘌呤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三)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四)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三节嘧啶核苷酸代谢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三)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九章 DNA的生物合成【目的要求】1.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逆转录概念;参与DNA 复制的酶、蛋白因子及其功能。
2.熟悉DNA 复制特点、过程;端粒酶的概念与功能;DNA 损伤(突变)的意义、类型,DNA 损伤修复的方式。
3.了解:双向复制、DNA 复制的半不连续性概念;逆转录的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 DNA的复制一、复制的基本规律二、参与复制的物质三、复制的化学反应四、复制的过程第二节逆转录一、逆转录概念及逆转录酶二、逆转录的过程三、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第三节 DNA 损伤(突变)和修复一、DNA 损伤(突变)(一)DNA 损伤(突变)的因素(二)DNA 损伤(突变)的类型二、DNA 损伤的修复方式第十章 RNA 的生物合成【目的要求】1.掌握转录的概念;转录的不对称性;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组成和各亚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