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1)

合集下载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3) 采用最佳接收 。
(4)采用差错控制编码。
2020/7/4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1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信源编码目的: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抗干扰编码或纠错编码) 目的: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方法:通过人为地加入多余度,使信 号在一定的干扰条件下,具有 检测或纠正错码的能力。
2020/7/4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12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码间距离d 及检错纠错能力
码字:由信息位和监督位组成的一组码元。
用C = ( cn-1 cn-2 … c0 )表示。
(许用码、禁用码) 码元: 组成码字的元素,用Ci表示。
码长:码字中码元的个数,用n表示。
码组:由多个许用码组成的一组码字。
2020/7/4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2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信道分类:随机信道、突发信道、混合信道。
(1 ) 随机信道:错码出现互不相关、统计独立。 如:高斯白噪声引起的错码。
(2)突发信道:错码的出现前后相关。错码出现时, 在短时间内有一连串的错码,而该时间过后又 有较长的时间无错码。如:随机的强突发脉冲 干扰引起的错码。
最小码间距离d0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1)当码组仅用于检测错误时,若要求检测e个错误,
则最小码距为:d0≥e +1
2020/7/4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16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2)当码组仅用于纠正错误时,为纠正t个错误,要求
最小码距为:d0 ≥2t +1
2020/7/4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17

现代通信原理11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

现代通信原理11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
对于奇偶校验的偶校验,我们用下式作为作为监督 方程。
S a n 1 a n 2 . .a .0
在接收端译码时,若S=0,就认为无错。 若S=1,就认为有错。
这里称S为校正子(校验子),又称伴随式。
12
13
2、前向纠错方式(FEC)。
发送端经编码发出能纠正错误的码,接收 端收到这些码组后,通过译码能发现并纠正误 码。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通道,特别适合 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特点是时延小,实 时性好,但系统复杂。但随着编码理论和微电 子技术的发展,编译码设备成本下降,加之有 单向通信和控制电路简单的优点,在实际应用 中日益增多。
编码规则是:首先将要传送的信息分成组,然后 将各位二进制信息加监督位用模2和。选择正确的监督 位,使模2和为“0”(偶校验),为“1”(奇校验)。
奇偶校验码只能发现奇数个误码,对检测突发错 误不适用。
27Biblioteka 2、水平奇偶监督码 将经过奇偶监督编码的码元按行排成方阵,但传
送时则按列进行的顺序传送。接收端仍将码元排成发 送时的方形阵式,然后再进行奇偶校验。如:
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全部由反向信道送回发送端, 发送端比较发送数据与回送数据,从而发现是否 有错误,并把认为错误的数据重新发送,直到发 送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的编译器,设备简单。 缺点:需要反向信道;实时性差;发送端需要一 定容量的存储器。IRQ方式仅适用于传输速率较 低、数据差错率较低的控制简单的系统中。
11
(1)停发等待重发,发对或发错,发送端均要 等待接收端的回应。特点是系统简单,时延长。
(2)返回重发,无ACK信号,当发送端收到 NAK信号后,重发错误码组以后的所有码组,特点 是系统较为复杂,时延减小。

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分析

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分析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码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端, 并与原发送信码相比较,若发现错误,发端再重 发。

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

图11.1-6 信息反馈法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1
概述
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全部经反向信道送回发
端,发端比较发出和送回的数据序列,从而发 现有否错误,如果有错误,发端将数据序列再 次传送,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
编码二: 消息A----“00”;消息B----“11” 最小码距2 若传输中产生一位错码,则变成“01”或“10”, 收端判决为有错(因“01”“10”为禁用码组),但 无法确定错码位置,不能纠正,该编码具有检出 一位错码的能力。 这表明增加一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一位错 码的能力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1

概述
差错控制编码属信道编码,要求在满足有效性 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是在信息序列上附加上一些监督 码元,利用这些冗余的码元,使原来不规律的或 规律性不强的原始数字信号变为有规律的数字信 号。例如奇偶校验。 差错控制译码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传输过 程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正错误。
1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2)最小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一个码能检测e个错码,则要求其最小码dmin≥e+1
一个码能纠正t个错码,则要求其最小dmin≥2t+1 一个码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个错码,则要
求其最小码距
dmin≥e+t+1 (e>t)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2
11.1
概述
(1)检错重发法(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收端在接收到的信码中发现错码时,就通 知发端重发,直到正确接收为止。例如奇偶 校验。 检错重发方式只用于检测误码,能够在接 收单元中发现错误,但不一定知道该错误码 的具体位置。 需具备双向信道。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 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  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一、填空题1.码组(01001)的码重为( ),它与码组(10011)之间的码距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答案】2;3。

【解析】在线性分组码中,通常把码组中所含“1”的数目定义为码组重量,称为汉明重量,简称码重。

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置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定义为码组距离,称为汉明距离,简称码距。

2.线性分组码(n ,k ),若要求它能纠正2个随机错误其最小码距为( )。

若要求它能纠正2个随机错误且能检测到4个随机错误则其量小码距为( )。

[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北科2011研]【答案】5;7。

【解析】设码组间的最小码距为。

①若要发现e 个独立随机错误,则要满足min d min d ;②若要纠正t 个独立随机错误,则要满足,所以若纠正2min 1d e ≥+min d min 21d t ≥+个随机错误,则;③若要发现e (e>t )个同时又纠正t 个独立随机错min 2215d =⨯+=误,则要满足,所以若能纠正2个随机错误且能检测到4个随机错误,min d min 1d t e ≥++则。

min 2417d =++=二、判断题模拟通信可以采用编码加密,从而实现保密通信。

()[南邮2010研]【答案】×【解析】编码加密是对数字序列而言的,模拟信号无法进行编码加密。

三、选择题1.纠错码的编码效率越高引入的冗余越(),通常纠检错能力越()。

[南邮2009研]A.少,低B.多,高C.多,低D.长,强【答案】A【解析】纠错码就是用n比特的码元代替k比特的码元(n>k),对于相同的k,编码效率k/n越大,则n越小,引入的冗余n-k越小,而纠检错能力取决于冗余,冗余度小纠检错能力越低。

2.纠错码的应用可以改善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但是付出的代价是()。

[南邮2010研]A.误码率B.信噪比C.效率D .带宽【答案】D【解析】纠错码通过在发送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监督码元实现纠(检)错功能,这样做的结果使发送序列增长,冗余度增大。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一.差错控制编码是什么?差错控制编码是指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为了在已知信噪比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频域均衡和时域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一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做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研究各种编码和译码方法正式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有:奇偶校验、恒比码、矩阵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卷积码、Turbo码。

1、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

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

采用奇数的称为奇校验,反之,称为偶校验。

采用何种校验是事先规定好的。

通常专门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用它使这组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

若用奇校验,则当接收端收到这组代码时,校验“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从而确定传输代码的正确性。

2、恒比码恒比码一般指定比码。

定比码是指一组码中1和0的码元个数成一定比例的一种编码。

换言之,它是选用比特序列中1和0码元之比例为定值,所以又称为恒比码。

定比码是一种常用的检错码。

3、矩阵码矩阵码属二维条码的一种,是将图文和数据编码后,转换成一个二维排列的多格黑白小方块图形。

矩阵式二维条形码是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Dot)的出现表示二进制的“1”,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码所代表的意义。

其中点可以是方点、圆点或其它形状的点。

矩阵码是建立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图形符号自动辨识的码制,已较不适合用“条形码”称之。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但是这种码不能发现一个码组中的两个错码,因为发生两
个错码后产
检错和纠错
上面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码,不能纠正错码。例如,当接收码 组为禁用码组“100”时,接收端将无法判断是哪一位码发生了 错误,因为晴、阴、雨三者错了一位都可以变成“100”。
要能够纠正错误,还要增加多余度。例如,若规定许用码组只 有两个:“000”(晴),“111”(雨),其他都是禁用码组, 则能够检测两个以下错码,或能够纠正一个错码。
例如:“000”(晴),“001”(云),
“010”(阴),“011”(雨),
“100”(雪),“101”(霜),
“110”(雾),“111”(雹)。
其中任一码组在传输中若发生一个或多个错码,则将变 成另一个信息码组。这时,接收端将无法发现错误。
12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若在上述8种码组中只准许使用4种来传送天气,例如:
若码组A中发生两位错码,则其位置不会超出以O点为圆 心,以2为半径的圆。因此,只要最小码距不小于3,码 组A发生两位以下错码时,
不可能变成另一个准用 码组,因而能检测错码 的位数等于2。
0123
A
B 汉明距离
e
d0
19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同理,若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为d0,则将能检测(d0 - 1)个错码。 反之,若要求检测e个错码,则最小码距d0至少应不小于( e + 1)。
N - 码组的总位数,又称为码组的长度(码长), k - 码组中信息码元的数目, n – k = r - 码组中的监督码元数目,或称监督位数目。
16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分组码的码重和码距
码重:把码组中“1”的个数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码距: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

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贾勇

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贾勇

写成一行,然后再按列的方向增加第二维监督位,如下图
所示
a1n1 a1n2 a11 a01
an21 an22 a12 a02

anm1 anm2 a1m a0m cn1 cn2 c1 c0
图中a01 a02 a0m为m行奇偶监督码中的m个监督位。 cn-1 cn-2 c1 c0为按列进行第二次编码所增加的监督位,它 们构成了一监督位行。
11.1 概述
ARQ的主要优点:和前向纠错方法相比 – 监督码元较少即能使误码率降到很低,即码率较高; – 检错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 检错用的编码方法和加性干扰的统计特性基本无关,能适 应不同特性的信道。 ARQ的主要缺点: – 需要双向信道来重发,不能用于单向信道,也不能用于一 点到多点的通信系统。 – 因为重发而使ARQ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 – 在信道干扰严重时,可能发生因不断反复重发而造成事实 上的通信中断。
四个许用码组之间的距离均为2。
Why? 摈弃d=1的码--禁用码组。许用码组最小码距愈大,抗干扰 能力愈强! 确定最小码距的目的:决定编码的检纠错能力。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3. d0与纠检错能力 1) 若要求检测e个错,则 d0≧e+1 2) 若要求纠正t个错,则 d0≧2t+1 3) 若要检测e纠正t 个错(同时),则d0>e+t+1, 且e>t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11.4 简单的实用编码
例:
10000 1 11101 0横 11001 1向 01010 0监 00001 1督 10101 1 01010
纵向监督
纠检错能力: 1) 仍可检错奇数个错 2) 还可检错偶数个错 3) 可纠正一些错码 ● 适于检测突发性错误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章节题库(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章节题库(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一、填空题1.码长为31的汉明码,其监督位r 应为 ;编码效率为 。

【答案】r =5;26/31【解析】由汉明码的定义可知21r n =-,所以可得其监督位r =5。

其编码效率为315263131k n r n n --===2.汉明码是一种能纠 位错码、最小码距为 的线性分组码。

【答案】1;d 0=3【解析】汉明码能够纠正一个错误或检测两个错码,最小码距为3。

3.已知信道中传输1100000、0011100、0000011三个码组,则其可检测 位错码,可纠正 位错码。

【答案】3;1【解析】在一个分组码中,若检测e 位错码,则要求01d e ≥+;若纠正t 位错码,则要求021d t ≥+。

由题可知,码组间的最小码距为04d =,所以可以检测3位错码,可以纠正1位错码。

4.在分组码中,若要在码组内检测2位错码同时纠正1位错码的最小码距为【答案】4【解析】在一个分组码中,若检测e位错码,同时纠正t位错码,则要求01d t e≥++,且e t>。

故检测2位错码同时纠正1位错码的最小码距为04d=。

5.奇偶监督码有位监督码,能发现个错码,不能检出个错码。

【答案】1;奇数;偶数【解析】奇偶监督码分为奇数监督码和偶数监督码,两者原理相同,有1位监督码。

在接收端按“模2和”运算,故能发现奇数个错码,不能检测出偶数个错码。

6.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为4,若用于纠正错误,能纠正位错误;若用于检测错误,能检测位错误。

【答案】1;3【解析】在一个分组码中,若检测e位错码,要求01d e≥+;若纠正t位错码,要求021d t≥+。

最小码距为04d=,所以可以检测3位错码,可以纠正1位错码。

7.某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2+x+1,该循环码可纠正位错码,可检出位错码。

【答案】1;3【解析】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的项数即为循环码的最小码距。

由题可知该循环码的最小码距为d0=4,又要求01d e≥+,021d t≥+,所以该循环码可纠正1位错码,可检测3位错码。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第3章信道编码 (2)3.1差错控制方式 (2)3.2信道编码 (3)3.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3)3.2.2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4)3.2.3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5)3.3常见的几种检错码 (7)3.3.1 奇偶校验码 (7)3.3.2 水平奇偶校验码 (8)3.3.3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 (9)3.3.4 恒比码 (9)3.3.5群计数码 (10)3.4线性分组码 (11)3.4.1 基本概念 (11)3.4.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12)3.4.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16)3.5循环码 (18)3.5.1 基本概念 (18)3.5.2 循环码的编码 (25)3.5.3 循环码的译码 (27)3.5.4 常见的几种循环码 (29)3.6BCH码 (30)3.7RS码 (33)3.7.1 RS码的编码 (34)3.7.2 RS码的译码 (35)3.8卷积码 (36)3.8.1 基本概念 (36)3.8.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38)3.8.3 卷积码的译码 (40)3.9几种新的编码方法 (42)3.9.1 网格编码调制(TCM) (42)3.9.2 TURBO码 (47)8.9.3LDPC码 (49)3.9.4喷泉码 (51)本章小结 (56)习题 (57)第3章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干扰会使信号产生变形,致使接收端产生误码,这将严重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除了可采用均衡技术来消除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外,还可以通过对所传数字信息进行特殊的处理(即信道编码)对误码进行检错和纠错,进一步降低误码率,以满足通信的传输要求。

因此,信道编码是提高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提高传输质量1~2个数量级。

信道编码的目的就是通过加入冗余码来减小误码,进而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有扰信道,若该信道容量为C,则只要信道中的信息传输速率R小于C,就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式,使编码后的误码率随着码长n的增加而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课后习题(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课后习题(差错控制编码)【圣才出品】
图 11-2 (7,3)循环码编码器
11-12 何谓截短循环码?它适用在什么场合? 答:(1)设给定一个(n,k)循环码,它共有 2k 种码组,现使其前 i(0<i<k)个信 息位全为“0”,于是它变成仅有 2k-1 种码组。然后从中删去这 i 位全“0”的信息位,最 终得到一个(n-i,k-i)的线性码。将这种码称为截短循环码。 (2)在设计纠错方案时,常常信息位数 k、码长 n 和纠错能力都是预先给定的。但是, 并不一定有恰好满足这些条件的循环码存在。这时,可以采用将什么是循环码?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如何确定? 答:(1)一个码组循环一位(即将最右端的一个码元移至左端,或反之)以后,仍为 该码中的一个码组的码称为循环码。 (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的确定:由
可知,生成多项式 g(x)为(xn+1) 的一个因子。
4 / 3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3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1)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 ①检错重发; ②前向纠错; ③反馈校验; ④检错删除。 (2)优缺点
1 / 34
圣才电子书

①检错重发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优点:检测错误并自动重新发送;
b.缺点:检测到有错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出错。
5 / 34
圣才电子书

要求的编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13 什么是 BCH 码?什么是本原 BCH 码?什么是非本原 BCH 码? 答:(1)BCH 码是指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能够纠正多个错码的循环码。 (2)本原 BCH 码是指生成多项式 g(x)中含有最高次数为 m 的本原多项式,且码长 为 n=2m-1(m>13,为正整数)的 BCH 码。 (3)非本原 BCH 码是指生成多项式中不含这种本原多项式,且码长 n 是(2m-1) 的一个因子,即码长 n 一定除得尽 2m-1 的 BCH 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
e
1
dmin
Cj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9
(3)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结论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b. 要在一个码组中能纠正t个误码,要求 dmin 2t+1
将以t为半径的“球”内所有的禁用码组均判为球心中的准用码 组,可纠正t个以内的错误。
Ci
t
1
t
dmin
S1=C6C5C4C2= 0001=1 S2=C6C5C3C1= 0010=1 S3=C6C5C3C0= 0000=0 根据效验子 S1 S2 S3=110,可判断误码发生在C5。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3
11.2 线性分组码
3.监督矩阵 前述的监督方程可用矩阵形式表示
Cj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10
(3)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结论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c. 要在一个码组中能纠正t个误码,同时检出e (e t) 个误码 dmin e+t+1
当误码数小于等于t时,可纠正; 当误码数大于t小于等于e时,不会落入另一码组的纠错范围内。
2.差错控制的基本实现方法 在信息上附加一定位数的监督码元,使其与信息位按某种规
则相互关联,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关联关系被破坏, 从而可检出和/或纠正错误。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3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3.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1)线性码: 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5
3.校正[S]与H及误码的关系 设发送码组为[A],接收码组为[B] 误码为:[B]-[A]=[E]=[en-1en-2……e1e0]
ei
0, 1,
bi ai bi ai
11.2 线性分组码
由 [B]=[A]+[E]:
得 [S]=[B]HT={[A]+[E]}HT=[A]HT+[E]HT = 0 + [E]HT =[E]HT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16
6.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3)水平垂直奇偶效验码
在水平奇偶监督码的基础上增加列的奇偶效验。
可检出任一行和任一列的所有奇数个错误,及长度不大于
行数(按列发)或不大于列数(按行发)的突发错误。
(4)群计数码 计算码组中信息位“1”的个数,将计算值作为监督位,可检出除 “0”变“1”,“1”变“0”成对出现之外的所有错误。
H
Cn1 Cn2 ...
C1 C0
0
0
...
0
矩阵H称为监督矩阵。
对上例,有:
1 1 1 0 1 0 0
0
1 1 0 1 0 1 0 C6 C5 C4 C3 C2 C1 C0 T 0
1 0 1 1 0 0 1
0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4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13
6.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1)奇偶效验码(续前)
奇偶效验码码组间最小距离dmin=2 证明(以偶效验为例):因为
an-1an-2 … a1 a0 =0 所以当码组中任一位aj发生错误时aj /aj;
an-1an-2 …/aj…a1 a0 =1 至少可检出一位误码,故dmin大于或等于2。 当有两位ai,aj发生误码时
的最高位、次高位,… 依次发送:
an-1 an-2 …… a1 a0 an-1 an-2 …… a1 a0 …… … … …… … …
an-1 an-2 …… a1 a0 an-1 an-2 …… a1 a0
当突发的错误数小于m个时,每个码组中的误码个数小于2个,通 过奇偶效验可以检出。
2001 Copyright
非线性码: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2)分组码:信息码与监督码以组为单位建立关系;
卷积码:监督码与本组和前面码组中的信息码有关。 (3)系统码: 编码后码组中信息码保持原图样顺序不变;
非系统码:编码后码组中原信息码原图样发生变化。 (4)数学方法:
代数码; 几何码; 算术码。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4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4.误码的主要形式 (1)随机错误:误码的位置随机(误码间无关联),随机误码主
要由白噪声引起。 (2)突发错误:误码成串出现,主要由强脉冲及雷电等突发的强
干扰引起。 (3)混合错误:以上两种误码及产生原因的组合。
2001 Copyright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17
6.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5)恒比码
从某确定长度的码组中挑选出那些“1”和“0”的比例为恒定值 的
码组作为许用码组,当收到违反恒比特性的码组即可判为误码。
(6)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ISBN A BBB CCCCC X 国家代号 出版公司 书名编号 效验码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7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5.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概念(续前) 直观地,冗余度越大,许(准)用码组间的区别越大,检错和纠 错能力越强。
(2). 基本术语 a. 码重W: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 b. 码距d(Hamming距):两码组中对应码元位置上取值不同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0
11.2 线性分组码
2.例:具有纠正一位误码的分组码
C6C5C4C3 C2C1C0
n = 7, k = 4,
信息位 监督位 r = n-k=3
定义一组确定误码位置的参量:S1S2S3
误码位置 S1S2S3 误码位置 S1S2S3
无误码
000
C3 011
C0
001
C4 101
C1
010
C5 110
C2
100
C6 111
由上表可得:S1=C6C5C4C2 S2= C6C5C3C1
S3=C6C5C3C0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1
2.例(续前)
11.2 线性分组码
容易验证,当出现一位误码时,校正子能够确定误码的位置。
的 个数; c. 最小码距dmin:准用码组中任两码组间的最小码距。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8
5.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概念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3)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结论 a. 要在一个码组中检出e个误码,要求
dmin e+1 即任一码组产生小于等于e个误码时,都不会变成另一准用码 组。
SCUT DT&P Labs
5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5.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若有扰信道容量为C,信息传输速率为R,如果 R<C ,则存在编码
方法,使错误概率 P e-nE(R)
其中 E(R) 称为误差指数,n 为码组长度。
信道容量C作为曲线的 的参变量,包含有关 S/N的因素。
SCUT DT&P Labs
15
6.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1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2)水平奇偶效验码(续前)
在上面的分析中,整个方阵作为一个“码组”,长度为原来的m倍,
可检出不大于m个的突发错误,在未增加监督位的条件下,检错
能力为原来的m倍,这是香农信道编码定理应用的一个例子。
该编解码所付的代价:缓存空间和延时增大。
6.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1)奇偶效验码
在信息码组an-1,an-2,…,a1中加入监督位a0,使编码后码组中 “1”的个数为奇数(奇效验)或偶数(偶效验)。 偶效验:取a0,使下式成立
an-1an-2 … a1 a0 =0 a0 = an-1an-2 … a1 奇效验:取a0,使下式成立 an-1an-2 … a1 a0 =1 a0 = an-1an-2 … a1 1
7 17 27 39 51 64 77 90 105 121
121 = 0 mod 11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19
11.2 线性分组码
1.基本概念 (1)线性分组码:码组中的信息位和监督位之间的关系由线性 方程确定; 线性分组码的特点: 两许用码组之和(逐位模2和)仍为一许用码组(封闭性); 码组间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的最小重量。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22
2.例(续前):
11.2 线性分组码
设信息码组C6C5C4C3=0101 C2=C6C5C4 =010=1 C1=C6C5C3 =011=0 C0 =C6C5C4 = 001=1
发送: C6C5C4C3 C2C1C0= 0101101 若接收时有一位,C5,位出错: C6C5C4C3 C2C1C0=0001101
数字通信原理 (9)
2001 Copyright
SCUT DT&P Lab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