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七篇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七篇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七篇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七篇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都有哪些?写作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所以教师教案要结合地域特点,因材施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

语言见解生动严密。

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扫除阅读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体会文章的主要特色。

两课时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好引导、点拨工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板书课题)二、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散读课文一到两遍,注意以下内容。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2.,给文章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wǎng)、贻(yí)、轩敞(xuānchǎng)、箬蓬(ruòpéng)、黍(shǔ)、糁(sǎn)、髯(rán)、褶(zhě)、髻(jì)、篆(zhuàn)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3.思考下列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四、朗读课文,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两段。

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赞其成功之处。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公开课教案第【2】篇〗9* 美丽的颜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妇的科学贡献,理解“美丽的颜色”的真正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读、合作、交流、探究,培养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取精辟、关键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探究居里夫妇的人格和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中的细节刻画,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及其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感知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及居里夫人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才识过人的女士?大家请看(PPT出示照片),请问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答:居里夫人)对的,那么我们就结合课下注释一和PPT上的资料来认识一下她吧!先看完注释再看老师的PPT,并做相应的笔记。

(PPT呈现:玛丽·居里,1867年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但我们对于一个人的了解,靠几行简介是不能完全掌握的,今天我们走进《美丽的颜色》中去再认识一下这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女士吧!(二)走进文本1. 提问:本文是谁写的?(生答:艾芙.居里)她和居里夫人是什么关系呢?(她是居里夫人的次女)2. 那她给这篇文章取了个什么名字呢?(生答:美丽的颜色)那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美丽的颜色”除了题目之外还出现了几次?并用笔勾画出来。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深深的思念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学生朗读课文,分享感悟。

3.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课文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家书》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文章主题。

(2)教师点评学生发言,总结文章主旨。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和作者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7. 板书设计:家书作者:鲁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情感:思念家人、热爱家庭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课后感悟的质量和对家庭亲情的体会。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分享他们的家庭故事和亲情体验。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家书》的内容。

(2)分析并掌握信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了解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信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家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家庭的珍视。

(2)培养学生对家庭、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家书》的内容。

(2)分析并掌握信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了解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信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1)信件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对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信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3.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书》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家书》的原文和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

(2)学生齐读《家书》的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家书》,理解信件内容。

(2)学生通过字典查阅信件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学习信件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选择写信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家书》,感受作者的情感。

(2)各组分享朗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家书》中的精彩片段。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2)学会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的理解。

(2)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

(3)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2)解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关于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短文。

3. 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⑴ 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把握文章,训练学生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⑴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⑵ 体会本文生动描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珍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1、理解说明对象和特点;2、理解作者的情怀;【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学方法】1、读、悟、赏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聚会,寂寞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美国论理学家利奥彼德对大雁情有独衷,他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对大雁喜爱、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钟活动情景。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大意: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感受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2、领悟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从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探究思考: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那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3、朗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1、⑴ 来的季节是三月天⑵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⑶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鸣叫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⑸ 爱觅食玉米粒⑹ 常六只列队飞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趣味性。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1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傣族人民独特的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难点:1、通过对照手法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和人文景观的质朴意深的特点。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教法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对照手法的运用是难点,在问题设计中我用了填空题的格式做引导。

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语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赏析格式。

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公开课《诫子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诫子书》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教育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诫子书》的文意理解。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诫子书》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如何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圈点勾画。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圈点勾画的字词,理解文章主旨。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和文章主旨。

5. 练习巩固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熟读《诫子书》,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古代家庭教育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学习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教学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诸葛亮及《诫子书》的相关介绍。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4. 网络资源:有关《诫子书》的教育教学视频、文章等。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诸葛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以及《诫子书》对他的后代产生的影响。

初二语文课件教案(优秀6篇)

初二语文课件教案(优秀6篇)

初二语文课件教案(优秀6篇)初二语文课件教案篇1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三基础知识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

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

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

完成课后表格.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六课堂拓展延伸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初二语文课件教案篇2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家书》。

理解《家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分析《家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书》的朗读和背诵。

理解《家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分析《家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家书》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表达的理解。

分析《家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家书》。

3.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与《家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家书》的作者、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家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家书》的理解和感受,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

4. 探究学习:学生针对《家书》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探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书》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家书》。

2. 写一篇关于《家书》的读后感,谈谈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父母写一封家书,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读后感写作情况,评估他们对《家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藤野先生》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2.分析文中重点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

(2)请大家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读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3.分析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概括,进行讲解和补充。

4.精讲课文(1)教师带领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5.课堂讨论a.鲁迅先生为什么对藤野先生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b.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哪些为人师表的品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作文。

(2)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情感。

2.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文学素养。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拓展1.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还有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2.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文学活动,如征文比赛、文学社团等,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的公开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家书》,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家书》的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内容。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家书》,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讲解《家书》中的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家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家书》所传达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拓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家书》的知识点。

4.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答案准确,如有疑问,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4.3 提交时间课后第二天提交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学生对《家书》的理解程度、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

5.3 评价时间课后一周内完成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家书》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书信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6.2 引导思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

6.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家书》的理解和感悟。

6.4 适时点拨在学生阅读和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作品。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家书》,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及其家庭背景,理解家书的意义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家庭背景。

2. 分析家书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家书中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书的意义。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人的关爱。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家书的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家书的意义和价值。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感人故事,感受家书的重要性。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家人的关爱和尊敬长辈的意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文本、作者背景资料等。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课堂讨论材料,如家庭故事分享、亲情名言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写一封给家人的信,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分享他们与孩子的感人故事。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家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家书》,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书信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人深厚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家书》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家书》中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运用书信格式进行实际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图片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家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书写家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温情的家庭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人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念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家书》,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结尾、祝福语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家书》中的表达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实践写作:让学生动手书写家书,要求运用所学书信格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 分享作品:邀请部分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家书,分享感人瞬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信格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沟通,珍惜亲情。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让学生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家书,运用所学书信格式,表达思念之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冰心的《家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思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范文5篇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交流和沟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公开课名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精选5篇)

公开课名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精选5篇)

公开课名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精选5篇)公开课名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展示目标:见前页。

(三)课前检测:1、注音:藻()荇()寝()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

(四)精讲点拨: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翻译理解。

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五)强化训练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提问后明确:因为月色很美,去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8篇)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说明: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闲愁”为主题。

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

同时,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而这些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故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本词语言的体味和欣赏,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说明: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而对本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因认知程度即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对生活认识的深度等比较有限,所以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本词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认识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交流导入,激发兴趣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2、记得李白有诗《黄鹤楼》,其中有一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变迁、人生没有永恒的感慨。

那么在曾经贵为一国宰相的宴殊笔下,会留给我们一些怎样的思考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浣溪沙》。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对《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初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初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初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初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和屏风的图片导人。

2、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思考: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一)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明确:⑴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⑴ “…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体会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体会其深远的意义。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简要介绍其散文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了解?对《背影》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讲解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如慈爱、勤劳、朴实等。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父亲的理解。

- 教师总结: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子女的依靠。

2. 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体会其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背影”这一意象,探讨其象征意义。

- 教师总结:背影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也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3. 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儿子对父亲的回忆,体会儿子的愧疚和思念。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儿子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成长历程。

- 教师总结: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父亲的付出,懂得了感恩。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1. 教师展示其他描写父爱的散文作品,如《父亲》、《我爱这土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作品中父爱的表现形式。

3. 教师总结:父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公开课教案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课题〗二、解题1、《背影》是一篇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3、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选做题:课外阅读杨绛先生的其他著作。
课后反思
请记住: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不管你幸还是不幸,应对人,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六、作业。
1.必做题:最近,杨绛《一百岁感言》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如“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等句子使人印象深刻,请你再找一找其他感言,结合其中一条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悟。
三、合作交流,品析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那句话?(“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2.认识老王。
从职业(谋生手段)、身体状况、社会关系(有无亲人)、居住条件、生活状况等方面入手,了解老王的“苦”。
四、拓展延伸,感悟人生。
1.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像老王一样的人吗?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他们?
2.写一写。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就为他人。
五、教师寄语,总结课文。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无奈。但只要我们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像老王那样,像杨绛那样,用善良的心去体察人间的冷暖,用伟大的爱去抚慰沧桑人生。那么,再悲酸的命运也会充满色彩,再艰难的岁月,也会充满真情。因为生命就靠生命来温暖,世界就靠爱心来滋润。
从送冰块,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鸡蛋等几件事中,感受老王的“善”。并总结老王的性格特点。
读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片段,理解几种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评析“前任”、“镶嵌”等词语的含义。
3.认识作者一家。
从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照顾老王的生意,一定要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给老王香油鸡蛋的钱等几件事入手,体会作者一家人的“善”。并评析“强笑”一词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材内容
9.老王
授课教师
孔建平
授课时间
2016.10.21
授课班级
八年级(14)班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积累“取缔、滞笨、愧怍”等词语,品味作者风趣含蓄、平淡简洁的语言。
情感教育
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重难点
1.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4.理解“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注不幸者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做的很不够,所以“愧怍”。
5.文章主题:关爱不幸者。
2.学会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人,培养关爱弱者的情怀。
教学方法
“三步走”阅读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并熟悉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七会”,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看视频,介绍杨绛及钱钟书,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二、自主“七会”,整体感知。
学生展示“七会”内容,感知课文内容。要求会读、会写、会解释、会造句、会分层、会复述、会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