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 访问控制与防火墙 的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习题一、1、填空题(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2)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4)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完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5)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6)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

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2、思考与解答题:(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威胁。

(2)简述PDRR网络安全模型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物理安全技术)习题二1、填空题(1)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遭地震、火灾、水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2)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3)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非常高,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0---45摄氏度。

(4)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 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2、思考与解答:(1)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机房的外部环境要求、内部环境要求。

第三章(基础安全技术)习题三、1、填空题(1)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2)面膜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以很小的代价,对信息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3)加密使用某种方法将文字转换成不能直接阅读的形式的过程。

(4)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5)从密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

(6)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是文件加密和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1、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报文时,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实的和未被篡改,即验证消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非假冒的(数据起源认证);同时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消息认证和信息保密是构成信息系统安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两个不同属性上的问题:即消息认证不能自动提供保密性,保密性也不能自然提供消息认证功能。

2、消息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是用公开函数和密钥产生一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标识,并用该标识鉴别信息的完整性。

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函数,即MAC = C K(M),其中M是可变长的消息,C 是认证函数,K是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函数值C K(M)是定长的认证码。

认证码被附加到消息后以M‖MAC方式一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重新计算MAC以实现对M的认证。

3、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

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并与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完整,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

1)签名应与文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防止签名被分割后替换文件,替换签名等形式的伪造。

2)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的签名。

3)接收者能够验证签名,签名可唯一地生成,可防止其他任何人的伪造。

4)当双方关于签名的真伪发生争执时,一个仲裁者能够解决这种争执。

4、身份认证是指证实主体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它通过特定的协议和算法来实现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某项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则允许才能访问,违反预定安全规则的访问将被拒绝。

访问控制是为了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5、1)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为合法访问者。

“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 访问控制与防火墙 的课后作业

“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 访问控制与防火墙 的课后作业

“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访问控制与防火墙的课后作业
1、什么是访问控制?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引用监控器?什么是访问矩阵?访问矩阵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哪三种?
3、什么是直接访问控制,什么是间接访问控制?
4、为什么一般的访问控制模型不适用于工作流管理?目前主要的工作流访问控
制模型是哪一种?
5、如何实施对访问的控制?
6、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
7、什么是主体属性、客体属性和环境属性?
8、什么是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9、强制访问控制中敏感标签的组成包括哪两个部分?
10、请分析组和角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1、责任分离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静态责任分离和动态责任分离?
12、TCSEC 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划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个等级最高,哪
个等级最低?
13、什么是防火墙?
14、试分析防火墙的优点和不足。

15、代理服务器相比包过滤路由器在安全性方面有哪些改进?
16、包过滤防火墙、包状态检查防火墙、应用层代理和电路层网关,这几种
防火墙它们各自工作在哪个ISO - 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哪个层面上?试比较它们对非法包的判断能力和执行效率。

17、防火墙的设计策略有哪两种?其中哪种策略更为严格?
18、分布式防火墙由哪些组成部分,试阐述其工作原理。

19、请简述防火墙的选择原则。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第一章绪论 P2第二章物理安全 P6第三章信息加密与 P9第四章防火墙技术 P14第五章入侵检测技术 P18第六章网络安全检测技术 P21第七章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P23第八章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P27第1章绪论1.1.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非恶意)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1.2.1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主要因素:(1误等。

(2(3可分为几个方面:①被动攻击②主动攻击③邻近攻击④分发攻击⑤内部人员攻击1.2.2不安全的主要原因1.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1.3.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的)。

1.3.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①保密性②完整性③可用性④可控性⑤不可否认性1.3.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层次:①物理安全②逻辑安全③联网安全④操作系统安全1.3.4网络安全包括三个重要部分:①先进的技术②严格的管理③威严的法律1.4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1.4.1网络安全基本模型:(P27图)1.4.2 OSI安全体系结构:①术语②安全服务③安全机制五大类安全服务,也称安全防护措施(P29):①鉴别服务②数据机密性服务③访问控制服务④数据完整性服务⑤抗抵赖性服务对付典型网络威胁的安全服务安全威胁安全服务假冒攻击鉴别服务非授权侵犯访问控制服务窃听攻击数据机密性服务完整性破坏数据完整性服务服务否认抗抵赖服务拒绝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和数据完整性服务等八种基本的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和公证机制1.4.3 PPDR模型(P30)包含四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

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PPDR模型通过一些典型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安全的要求:①P t>D t+R t②E t=D t+R t,如果P t=0Pt:防护时间,入侵者攻击安全目标花费时间;Dt:入侵开始到系统检测到入侵行为花费时间;Rt:发现入侵到响应,并调整系统到正常状态时间;Et:系统晨露时间;安全的全新定义:及时的检测和响应就是安全;及时的检测和恢复就是安全;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向:提高系统的防护时间Pt,降低检测时间Dt和响应时间Rt。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 (4)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 (4)1.1.1 信息安全定义 (4)1.1.2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1.2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4)1.2.1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4)1.2.2 防护措施 (4)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5)2.1.2 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5)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6)2.3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2.3.1 哈希算法 (6)2.3.1.1 常见哈希算法 (6)2.3.2 数字签名 (6)2.3.2.1 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 (6)2.3.3 数字签名的作用 (6)第3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6)3.1 认证技术 (6)3.1.1 生物认证 (6)3.1.2 密码认证 (7)3.1.3 令牌认证 (7)3.1.4 双因素认证 (7)3.2 访问控制模型 (7)3.2.1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7)3.2.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7)3.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7)3.2.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 (7)3.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7)3.3.1 身份认证 (7)3.3.2 权限管理 (7)3.3.3 访问控制策略 (8)第4章网络安全协议 (8)4.1 SSL/TLS协议 (8)4.1.1 SSL/TLS协议原理 (8)4.1.2 SSL/TLS协议功能 (8)4.1.3 SSL/TLS协议应用 (8)4.2 IPsec协议 (8)4.2.2 IPsec协议工作原理 (9)4.2.3 IPsec协议应用 (9)4.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9)4.3.1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原理 (9)4.3.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关键技术 (9)4.3.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应用 (9)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9)5.1 网络扫描与枚举 (9)5.1.1 网络扫描技术 (9)5.1.2 枚举技术 (10)5.2 漏洞利用与攻击方法 (10)5.2.1 漏洞利用概述 (10)5.2.2 攻击方法 (10)5.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5.3.1 防火墙技术 (11)5.3.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1)第6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1)6.1 计算机病毒 (11)6.1.1 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11)6.1.2 病毒的分类 (12)6.1.3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 (12)6.1.4 病毒的防护措施 (12)6.2 木马与后门 (12)6.2.1 木马的定义与特征 (12)6.2.2 木马的分类 (12)6.2.3 木马的传播与感染 (12)6.2.4 木马的防护措施 (12)6.3 蠕虫与僵尸网络 (12)6.3.1 蠕虫的定义与特征 (13)6.3.2 蠕虫的传播与感染 (13)6.3.3 僵尸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13)6.3.4 蠕虫与僵尸网络的防护措施 (13)第7章应用层安全 (13)7.1 Web安全 (13)7.1.1 基本概念 (13)7.1.2 常见Web攻击类型 (13)7.1.3 Web安全防范措施 (13)7.2 数据库安全 (14)7.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4)7.2.2 数据库安全威胁 (14)7.2.3 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 (14)7.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4)7.3.1 邮件安全概述 (14)7.3.3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4)第8章系统安全 (15)8.1 操作系统安全 (15)8.1.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5)8.1.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15)8.1.3 操作系统安全实践 (15)8.2 安全配置与基线加固 (15)8.2.1 安全配置概述 (15)8.2.2 安全配置实践 (15)8.2.3 基线加固概述 (15)8.2.4 基线加固实践 (15)8.3 虚拟化与云安全 (15)8.3.1 虚拟化安全概述 (16)8.3.2 虚拟化安全实践 (16)8.3.3 云安全概述 (16)8.3.4 云安全实践 (16)第9章物理安全与应急响应 (16)9.1 物理安全设施 (16)9.1.1 安全区域规划 (16)9.1.2 机房设施安全 (16)9.1.3 网络设备安全 (16)9.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6)9.2.1 安全审计 (16)9.2.2 安全监控 (16)9.2.3 安全审计与监控的协同作用 (17)9.3 应急响应与处理 (17)9.3.1 应急响应计划 (17)9.3.2 应急响应团队 (17)9.3.3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17)9.3.4 事后总结与改进 (17)第10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7)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7)10.1.1 信息安全策略概述 (17)10.1.2 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7)10.1.3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7)10.1.4 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遵循 (17)10.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7)10.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18)10.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8)10.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18)10.2.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18)10.3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3.1 信息安全培训的意义与目标 (18)10.3.2 信息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8)10.3.3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8)10.3.4 信息安全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8)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1.1.1 信息安全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由于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破坏等造成的信息丢失、损害和不可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技能。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要求学生对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定义、类型、作用等。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自行选择一个网络环境,尝试进行访问控制设置。

实验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限制特定IP地址的访问、设置用户权限、启用防火墙等。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便后续分享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实验操作的经验和成果。

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实现访问控制、当前网络环境中面临的挑战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内容,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成果。

2. 实验报告:提交一份包含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总结的实验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小组内的交流和合作。

4. 时间安排: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不予评估。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报告: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对访问控制基础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和贡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对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将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将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论1. 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信息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保护信息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修改、伪造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

2.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密性指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实体所访问;完整性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法篡改;可用性指确保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可靠地得到使用。

3.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可控制性和身份认证。

4. 请列举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类型。

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包括:密码攻击、网络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入侵攻击)、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木马)、社会工程学攻击(如钓鱼、假冒身份)和数据泄露等。

5. 请说明防火墙的作用。

防火墙是一种位于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设备,它可以通过控制数据包的进出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可以实施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功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1. 什么是对称密码学?请举例说明。

对称密码学是一种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密码学方法。

例如,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就是一种对称密码算法,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

2. 什么是公钥密码学?请举例说明。

公钥密码学是一种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密码学方法。

例如,RSA (Rivest, Shamir, Adleman)算法就是一种公钥密码算法,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进行加密,接收方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

3. 对称密码学和公钥密码学有什么区别?对称密码学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保密性;而公钥密码学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安全性依赖于数学难题的求解。

4. 什么是哈希函数?请举例说明。

哈希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数据(输入)转换为固定长度(输出)的函数。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网络安全综述1.什么是网络安全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美国国家安全电信和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STISSC)对网络安全作如下定义:网络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

2.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答:1)物理安全(1)防静电(2)防盗(3)防雷击(4)防火(5)防电磁泄漏2)逻辑安全(1)用户身份认证(2)访问控制(3)加密(4)安全管理3)操作系统安全4)联网安全3.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哪几方面答:1)物理威胁(1)身份识别错误。

(2)偷窃。

(3)间谍行为。

(4)废物搜寻。

2)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1)不安全服务。

(2)乘虚而入。

(3)配置和初始化。

3)身份鉴别威胁(1)编辑口令。

(2)口令破解。

(3)口令圈套。

(4)算法考虑不周。

4)线缆连接威胁(1)拨号进入。

(2)窃听。

(3)冒名顶替。

5)有害程序(1)病毒。

(2)更新或下载。

(3)特洛伊木马。

(4)代码炸弹。

4.在网络安全中,什么是被动攻击什么是主动攻击答:被动攻击本质上是在传输中的窃听或监视,其目的是从传输中获得信息。

被动攻击分为两种,分别是析出消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

被动攻击非常难以检测,因为它们并不会导致数据有任何改变。

然而,防止这些攻击是可能的。

因此,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防止而不是检测。

攻击的第二种主要类型是主动攻击,这些攻击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一个虚假信息流的产生。

这些攻击还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伪装、重放、篡改消息和拒绝服务。

5.简述访问控制策略的内容。

答: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范文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范文

第一章网络安全综述1.什么是网络安全?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美国国家安全电信和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STISSC)对网络安全作如下定义:网络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

2.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答:1)物理安全(1)防静电(2)防盗(3)防雷击(4)防火(5)防电磁泄漏2)逻辑安全(1)用户身份认证(2)访问控制(3)加密(4)安全管理3)操作系统安全4)联网安全3.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哪几方面?答:1)物理威胁(1)身份识别错误。

(2)偷窃。

(3)间谍行为。

(4)废物搜寻。

2)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1)不安全服务。

(2)乘虚而入。

(3)配置和初始化。

3)身份鉴别威胁(1)编辑口令。

(2)口令破解。

(3)口令圈套。

(4)算法考虑不周。

4)线缆连接威胁(1)拨号进入。

(2)窃听。

(3)冒名顶替。

5)有害程序(1)病毒。

(2)更新或下载。

(3)特洛伊木马。

(4)代码炸弹。

4.在网络安全中,什么是被动攻击?什么是主动攻击?答:被动攻击本质上是在传输中的窃听或监视,其目的是从传输中获得信息。

被动攻击分为两种,分别是析出消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

被动攻击非常难以检测,因为它们并不会导致数据有任何改变。

然而,防止这些攻击是可能的。

因此,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防止而不是检测。

攻击的第二种主要类型是主动攻击,这些攻击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一个虚假信息流的产生。

这些攻击还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伪装、重放、篡改消息和拒绝服务。

5.简述访问控制策略的内容。

答: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习题一、1、填空题(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2)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4)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完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5)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6)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

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2、思考与解答题:(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威胁。

(2)简述PDRR网络安全模型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物理安全技术)习题二1、填空题(1)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遭地震、火灾、水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2)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3)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非常高,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0---45摄氏度。

(4)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 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2、思考与解答:(1)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机房的外部环境要求、内部环境要求。

第三章(基础安全技术)习题三、1、填空题(1)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2)面膜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以很小的代价,对信息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3)加密使用某种方法将文字转换成不能直接阅读的形式的过程。

(4)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5)从密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

(6)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是文件加密和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第3章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

第3章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

动作 拒绝

内部网络
拒绝
缺点:信息利用不完全。
3.2 防火墙技术基础
按服务过滤: 例:禁 止外部 主 机访问 内 部的 E_Mail 服务器 ( 协议 SMTP 端口25),允许内部主机访问外部主机,则:
规则 方向 A B C 入 出 双向 动作 拒绝 允许 拒绝 源 地址 M * * 源端口 * * * 目的地址 E_Mail * * 目的 端口 25 * * 注释 不信任 允许连接 默认状态

路由协议本身具有安全漏洞 路由器上的分组过滤规则的设置和配置复杂 攻击者可假冒地址 本质缺陷:一对矛盾,防火墙的设置会大大降低 路由器的性能。

路由器:为网络访问提供动态灵活的路由 防火墙:对访问行为实施静态固定的控制
3.2 防火墙技术基础
包过滤型防火墙
第二代: 用户化的防火墙工具套件
3.1 访问控制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olicies)
特点:取决于能用算法表达的并能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策
略。策略给出资源受到的限制和实体的授权,对资源的 访问取决于实体的授权而非实体的身份。RBAC决策在批 准一个访问之前需要进行授权信息和限制信息的比较。
(1)将主体和客体分级,根据主体和客体的级别标记来
安全策略之间没有更好的说法,只是一种可以比一种
提供更多的保护。应根据应用环境灵活使用。
3.1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策略与机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policies), 也称基 于身份的访问控制IBAC(Identity Based Access Control) •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olicies),也称基于规则 的访问控制RBAC(Rule 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policies)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请说出平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案。

答:略。

2、什么是信息安全?答: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3、什么是P2DR2动态安全模型?答:P2DR2动态安全模型研究的是基于企业网对象、依时间及策略特征的(Policy,Protection,Detection,Response,Restore) 动态安全模型结构,由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主动防御的动态安全模型,通过区域网络的路由及安全策略分析与制定,在网络内部及边界建立实时检测、监测和审计机制,采取实时、快速动态响应安全手段,应用多样性系统灾难备份恢复、关键系统冗余设计等方法,构造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的区域网络安全环境。

4、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哪些?答: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物理层安全威胁,网络层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层安全威胁,应用层安全威胁,管理层安全威胁等。

5、信息安全实现需要什么样的策略?答: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它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6、信息安全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信息安全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早在20 世纪初期,通信技术还不发达,面对电话、电报、传真等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二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规模化阶段;第三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得到极大开放,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请说出平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案。

答:略。

2、什么是信息安全?答: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3、什么是P2DR2动态安全模型?答:P2DR2动态安全模型研究的是基于企业网对象、依时间及策略特征的(Policy,Protection,Detection,Response,Restore) 动态安全模型结构,由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主动防御的动态安全模型,通过区域网络的路由及安全策略分析与制定,在网络内部及边界建立实时检测、监测和审计机制,采取实时、快速动态响应安全手段,应用多样性系统灾难备份恢复、关键系统冗余设计等方法,构造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的区域网络安全环境。

4、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哪些?答: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物理层安全威胁,网络层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层安全威胁,应用层安全威胁,管理层安全威胁等。

5、信息安全实现需要什么样的策略?答: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它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6、信息安全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信息安全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早在20 世纪初期,通信技术还不发达,面对电话、电报、传真等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二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规模化阶段;第三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得到极大开放,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全)【范本模板】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全)【范本模板】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1)人为无意失误(2)人为恶意攻击(3)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信息安全的CIA指的是什么?Confidenciality 隐私性,也可称为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信息Integr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可靠度4、简述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PPDR由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运作方式:PPDR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计算机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7、信息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信息安全系统中,人是核心。

任何安全系统的核心都是人。

而技术是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信息安全系统不仅要靠人和技术,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统第二章密码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RSA算法)算法属于公开密钥算法。

2.下列(天书密码)算法属于置换密码。

3.DES加密过程中,需要进行(16)轮交换。

二、填空题1.给定密钥K=10010011,若明文为P=11001100,则采用异或加密的方法得到的密文为01011111 。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并分享关于访问控制的相关案例,讨论访问控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阐述访问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2. 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小型的网络环境,要求他们进行访问控制设置,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设置。

学生需根据课程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访问控制设置,并记录设置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3. 报告分享:每位学生需撰写一份作业报告,总结小组讨论和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在访问控制方面的理解和看法。

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完成作业,并提交至学习平台。

逾期将无法获得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2. 认真对待: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确保讨论和操作过程中的真实性,报告应真实反映个人理解和看法。

3. 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环节,请学生注重团队协作,共同探讨访问控制的应用和意义。

4. 操作规范:实践操作环节,请学生严格按照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遇到问题可参考课程资料或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报告:评价学生报告的撰写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逻辑性、观点表达等方面。

2. 小组讨论:关注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案例分析能力及对访问控制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设置正确性、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设置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在作业评价后,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中的亮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后续课程的建议。

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查看反馈,并根据建议进行改进。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期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访问控制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测试a. 完成一份关于访问控制的基础知识问卷,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的概念、类型、作用等。

b. 提交问卷答案,并简要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

2. 案例分析a. 针对一个实际的网络环境,设计并实施访问控制策略。

要求考虑用户身份认证、授权、数据加密等关键要素。

b. 分析实施访问控制策略后的网络环境安全性,并与未实施时的安全性进行比较。

c. 提交分析报告,并回答一份与访问控制相关的开放性问题。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如一周)完成,以确保同学们充分准备。

2. 鼓励团队合作,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作业应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3人。

4. 基础知识测试的答案请准确、清晰地回答,避免冗余和模糊的表达。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新性、案例分析报告的分析深度和完整性等。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

3. 评价时间:作业评价将在完成作业后的一周内完成。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应认真阅读教师对作业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学习。

2. 同学们也可以向教师提出任何疑问或困惑,教师会尽力解答。

3. 反馈将定期进行,以帮助同学们不断改进和进步。

六、附加内容:学习资源推荐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学习资源:1. 专业书籍和网站:推荐一些关于访问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书籍和网站,以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

2. 学习视频:提供一些关于访问控制的教学视频,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3. 实践平台:推荐一些实践平台,同学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访问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访问控制的概念,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三、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访问控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访问控制》的相关教材内容,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如学校网站、班级论坛等),分析其访问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实验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需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Windows的本地安全策略)进行访问控制的设置与测试,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4. 创作安全建议书:结合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的体会,为学校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撰写成安全建议书。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生需在课后完成相关教材的阅读,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

2. 案例分析:选择案例时需考虑其实际性和代表性,分析过程需详尽、清晰,重点突出。

3. 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教师指导,记录操作步骤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反馈。

4. 安全建议书:建议书需针对学校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书写要规范、条理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

2. 实验操作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操作步骤、结果及问题反馈的准确性进行。

3. 安全建议书的评价将关注其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及书写质量。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的安全建议书,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访问控制》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访问控制的概念和实施方法,能够分析常见的信息系统中的访问控制策略,并具备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访问控制方案的能力。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设置方法。

二、作业内容1. 理论部分:(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 讨论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分析访问控制对于防御网络攻击的重要性。

2. 实践部分:(1) 针对某台主机的访问控制列表进行设置,包括入站和出站规则;(2) 尝试使用不同的IP地址和端口进行连接测试,观察访问控制的效果;(3) 撰写实践报告,描述设置过程、测试结果及经验教训。

三、作业要求1. 理论部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网络攻击和防御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在设置访问控制列表时,遵循正确的设置步骤,并严格按照安全最佳实践进行操作。

同时,学生需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撰写实践报告;3. 作业报告: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实践报告,包括设置过程、测试结果及个人经验教训等,字数不少于XX字。

报告应突出重点,逻辑清晰,图文并茂。

4. 完成时间:请同学们在XX月XX日前完成作业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本次作业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报告的质量、实践操作的效果以及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3. 评价结果:成绩将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4. 作业提交:同学们需将作业报告以附件形式提交,并同时将电子版报告和学习心得发至任课教师邮箱。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也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对本次作业的意见和建议。

请同学们在提交作业报告的同时,附上简短的反馈意见,以便我们改进。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三、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访问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实施访问控制,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访问控制在企业网络、学校网络、个人网络等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3. 针对一个具体的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一种简单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过滤、用户权限设置等。

4. 总结访问控制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业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应包括问题描述、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过程、总结分析等。

2. 报告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字数不少于300字。

3. 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小组人数不超过3人。

4. 提交作业报告的电子版,格式为Word文档,并附上个人在小组中的贡献说明(不超过50字)。

5. 作业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具体截止日期将在作业通知中明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报告的质量、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性等。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分、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评分将纳入课程平时成绩,具体比例将在课程大纲中明确说明。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反馈,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反馈意见将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公布,以便学生查阅和参考。

3.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可向教师提出疑问,寻求进一步的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2. 掌握如何设计并实现一种简单的访问控制策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学会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和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 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并认真对待反馈意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访问控制的概念和技术,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访问控制与防火墙的课后作业
1、什么是访问控制?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引用监控器?什么是访问矩阵?访问矩阵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哪三种?
3、什么是直接访问控制,什么是间接访问控制?
4、为什么一般的访问控制模型不适用于工作流管理?目前主要的工作流访问控
制模型是哪一种?
5、如何实施对访问的控制?
6、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
7、什么是主体属性、客体属性和环境属性?
8、什么是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9、强制访问控制中敏感标签的组成包括哪两个部分?
10、组和角色有什么区别?
11、责任分离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静态责任分离和动态责任分离?
12、TCSEC 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划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个等级最高,哪
个等级最低?
13、什么是防火墙?
14、试分析防火墙的优点和不足。

15、代理服务器相比包过滤路由器在安全性方面有哪些改进?
16、包过滤防火墙、包状态检查防火墙、应用层代理、电路层网关和自适应
代理,这五种防火墙它们各自工作在哪个ISO - 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哪个层面上?试比较它们对非法包的判断能力和执行效率。

17、防火墙的设计策略有哪两种?其中哪种策略更为严格?
18、分布式防火墙由哪些组成部分,试阐述其工作原理。

19、请指出个人防火墙与主机防火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0、请简述防火墙的选择原则。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