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铝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氧化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氧化物的结构:Al2O3、Al(OH)3等;2. 铝的氧化物的性质:稳定性、溶解性等;3. 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加热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氧化物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氧化物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铝的卤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卤化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卤化物的结构:AlCl3、AlBr3、AlI3等;2.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溶解性、反应性等;3.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卤素与铝反应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卤化物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卤化物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铝的硫酸盐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硫酸盐的性质;2. 掌握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硫酸盐的结构:Al2(SO4)3等;2. 铝的硫酸盐的性质:溶解性、反应性等;3. 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硫酸与铝反应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硫酸盐的结构;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硫酸盐的性质;3. 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铝的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铝的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2. 掌握铝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铝化合物如Al(C2H5)3等;2.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性、溶解性等;3. 铝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机铝化合物的合成等。
高中化学必修1《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铝的性质和特点。
- 熟悉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3. 铝的用途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室制备铝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铝的性质介绍(10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铝的外观特点和物理性质。
- 介绍铝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等。
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0分钟)- 介绍铝的制取方法,如电解法和焙煅法等。
- 分析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碱性等。
3. 铝的用途及应用(15分钟)- 介绍铝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制造轻便材料和包装材料等。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备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实验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价- 设计小组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 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或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资源- 铝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实验器材。
-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进行内容展示。
六、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 总结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或研究课题。
- 推荐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科学展示活动。
以上为《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希望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1.1 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密度、熔点、沸点铝的导电性、导热性1.2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还原性、氧化性铝与其他元素的反应1.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铝还原法:使用还原剂还原氧化铝制备铝第二章:铝的氧化物2.1 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的分子结构氧化铝的熔点、硬度2.2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铝热法:铝与氧化铁在高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氧化铝水合法:使用铝盐和水合氧化铝制备氧化铝2.3 氧化铝的应用耐火材料: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腐蚀性第三章:铝的氢氧化物3.1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的分子结构氢氧化铝的溶解性、酸碱性3.2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铝盐与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氧化铝与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3.3 氢氧化铝的应用净水剂:作为絮凝剂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第四章:铝的卤化物4.1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铝的卤化物的溶解性、稳定性铝的卤化物的反应性4.2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铝与卤素直接反应制备铝的卤化物铝的氧化物与卤素反应制备铝的卤化物4.3 铝的卤化物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五章:铝的sulfides5.1 铝的sulfide 的性质铝的sulfide 的分子结构铝的sulfide 的熔点、导电性5.2 铝的sulfide 的制备方法铝与硫直接反应制备铝的sulfide铝的氧化物与硫反应制备铝的sulfide5.3 铝的sulfide 的应用铝的sulfide 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sulfide 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六章:铝的氧化物在陶瓷和耐火材料中的应用6.1 铝酸盐陶瓷铝酸盐陶瓷的成分与特性铝酸盐陶瓷的制备方法铝酸盐陶瓷的应用领域6.2 铝硅酸盐陶瓷铝硅酸盐陶瓷的成分与特性铝硅酸盐陶瓷的制备方法铝硅酸盐陶瓷的应用领域6.3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铝及其化合物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耐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第七章:铝的氢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7.1 氢氧化铝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氢氧化铝作为絮凝剂的原理氢氧化铝絮凝剂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废水处理中氢氧化铝的应用案例7.2 氢氧化铝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土壤修复中氢氧化铝的施用技术7.3 氢氧化铝在其他环保领域的应用氢氧化铝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第八章:铝的卤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8.1 铝的卤化物作为催化剂铝的卤化物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芳构化反应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其他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8.2 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分子结构中的作用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案例铝的卤化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安全性考虑8.3 铝的卤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卤化物在其他功能性材料中的应用第九章:铝的sulfides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铝的硫化物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其他电子器件中的应用9.2 铝的硫化物在催化剂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石油化工催化剂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其他工业催化剂中的应用9.3 铝的硫化物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高温材料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光学材料中的应用第十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性和环保考虑10.1 铝及其化合物的毒性铝及其化合物的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毒性铝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影响10.2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自然降解性铝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循环10.3 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操作和储存铝及其化合物的火灾和爆炸风险铝及其化合物的腐蚀和防腐蚀措施10.4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国际和国内对铝及其化合物排放的标准铝及其化合物的环保管理和废物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铝的制备方法:了解铝的制备过程对于理解铝的性质和应用至关重要。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可编辑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可编辑教学目标:1.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铝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教学重点:1.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铝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铝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2.探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材料和仪器;3.各种铝及其化合物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特性;2.提问:你们对铝有什么了解?二、铝的物理性质(10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的常见物理性质,如颜色、外观、密度、熔点和沸点等;2.要求学生记忆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铝的物理性质。
三、铝的化学性质(15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的化学性质,如与非金属元素氧、氯、硫等的反应;2.引导学生参考PPT上的反应方程式,预测铝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产物;3.进行一些小实验,展示铝的化学性质,例如将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反应。
四、铝的应用领域(20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2.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学生们讨论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如飞机制造、建筑材料等,并给出理由;3.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15分钟)1.使用PPT介绍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氧化铝的制备产生的废气和废水等;3.分组讨论:学生们讨论减少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并给出理由。
六、总结(5分钟)1.回顾课上所学内容,简要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2.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和思考。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铝与不同化合物的反应产物;2.邀请环保专家或铝行业从业者进行讲座,深入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课堂作业:1.选择一个铝制品或铝化合物,调查它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并写一份报告;2.简要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特点与应用。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Al3+与OH-反应生成Al(OH)3的计算规律2.掌握铝盐与强碱反应、偏铝酸盐与强酸反应的图像3.掌握图像题目的分析方法【重点】Al3+与OH-反应生成Al(OH)3的计算规律【难点】铝盐与强碱反应、偏铝酸盐与强酸反应的图像【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写出下面的几个离子方程式:1.铝盐与强碱的反应2.铝盐与氨水的反应3.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4.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过渡)根据第一个反应解答下列问题将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中所含铝元素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质量相等,则原AlCl3和NaOH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B. D )A.1:3B.2:3C.1:4D.2:7分析总结:Al3+与OH-反应生成Al(OH)3的计算规律?可溶性铝盐与强碱溶液混合时,二者相对量的大小可影响产物的生成:?强碱不足时:Al3 ++3OH-=Al(OH)3↓①?强碱过量时:Al(OH)3 + OH-=AlO2-+ 2H2O ②?综合上述两式得:Al3++4OH-=AlO2-+ 2H2O ③?设Al3+、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Al3+)、n(OH-),最多生成Al(OH)3的质量为m[Al(OH)3],借助数轴讨论如下:反应1 反应1、2 反应33 4 n(OH-)/n(Al3+)(1)当n(OH-)/n(Al3+) ≤3时,OH-全部反应,反应按1式进行,m[Al(OH)3]=26 n(OH-)(2)当n(OH-)/n(Al3+) ≥4时,Al3+全部反应,反应按3式进行,m[Al(OH)3]=0(3)3< n(OH-)/n(Al3+) <4时,反应按1和2式进行,m[Al(OH)3]=[4 n(Al3+) -n(OH-)]×78 (练习2)在50mLb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50mLamol/L的NaOH溶液。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第一章:铝的概述1.1 铝的物理性质铝的密度、熔点、沸点铝的色泽、硬度、延展性铝的电导率、热导率1.2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还原性、氧化性铝与其他元素的反应铝的腐蚀与防护第二章:铝的氧化物2.1 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的分子式、结构氧化铝的熔点、硬度氧化铝的酸碱性2.2 铝的氧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铝氧化物在陶瓷、玻璃、涂料等领域的应用第三章:铝的氢氧化物3.1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的分子式、结构氢氧化铝的溶解性、稳定性3.2 氢氧化铝的应用氢氧化铝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第四章:铝的卤化物4.1 铝的卤化物的性质铝的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的分子式、结构铝的卤化物的熔点、沸点铝的卤化物的反应性4.2 铝的卤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的氯化物在铝熔炼、催化剂制备等领域的应用铝的溴化物、碘化物在半导体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铝的硫化物5.1 铝的硫化物的性质铝的硫化物的分子式、结构铝的硫化物的熔点、硬度铝的硫化物的反应性5.2 铝的硫化物在工业中的应用铝的硫化物在催化剂、耐火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铝的氧化铝的性质与应用6.1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拜耳法、烧结法等氧化铝的纯度、粒度控制陶瓷、玻璃、磨料、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第七章:铝的氢氧化物的制备与应用7.1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氢氧化铝的粒度、孔隙结构控制7.2 氢氧化铝的应用医药、食品、环保、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第八章:铝的卤化物的制备与应用8.1 铝的卤化物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等铝的卤化物的纯度控制8.2 铝的卤化物的应用铝的氯化物在铝熔炼、催化剂制备等领域的应用铝的溴化物、碘化物在半导体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第九章:铝的硫化物的制备与应用9.1 铝的硫化物的制备方法直接法、间接法等铝的硫化物的纯度、粒度控制9.2 铝的硫化物的应用催化剂、耐火材料、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第十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10.1 铝及其化合物的回收与利用废铝的回收技术铝及其化合物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0.2 铝及其化合物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铝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应用铝及其化合物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与污染控制11.1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释放途径铝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来源铝及其化合物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11.2 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1.3 铝及其化合物的污染控制与处理排放标准与法规污染治理技术,如吸附、沉淀、膜分离等第十二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与健康12.1 铝及其化合物的危险性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火灾、爆炸、腐蚀等风险12.2 铝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场所安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规程12.3 铝及其化合物的健康影响长期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第十三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技术13.1 铝及其化合物的样品处理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如溶解、过滤、洗涤等13.2 铝及其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X射线荧光等分析技术13.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学品的正确储存与使用第十四章:铝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与创新14.1 铝及其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绿色合成、可持续合成高效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14.2 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设计、结构优化性能测试与评价14.3 铝及其化合物的创新应用功能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新能源、高性能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前沿应用第十五章: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与培训15.1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内容基础知识、应用技术案例分析、实验教学15.2 铝及其化合物的培训方法线上教学、线下授课实操培训、模拟演练15.3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安全健康以及实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3. 通过实验学习铝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铝的性质;2. 掌握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氧化铝的性质:熔点、硬度等;2.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加热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氧化铝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2. 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氢氧化铝的性质:溶解性、酸碱性等;2.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沉淀法、水解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铝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第四章:铝盐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铝盐的性质;2. 掌握铝盐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 铝盐的性质:溶解性、水解性等;2. 铝盐的制备方法:酸法、氧化法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盐的性质;2. 通过实验探究铝盐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2.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1. 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建筑、交通、电子等;2. 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焊接、防腐、表面处理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2. 通过实验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方法。
第六章:铝的腐蚀与防护教学目标:1. 理解铝腐蚀的原因;2. 学习铝的防护方法。
教学内容:1. 铝腐蚀的原因: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2. 铝的防护方法:阳极氧化、涂层保护、合金化等。
教学活动:1. 分析铝腐蚀的实验现象;2. 讨论不同防护方法的效果和应用。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第一章:铝的性质与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铝的制取方法和工业生产过程;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2. 铝的化学性质:与氧化物、酸、碱等物质的反应;3. 铝的制取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4. 铝的工业生产过程:铝土矿的提炼、氧化铝的制备、电解铝的。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观察铝的物理性质;2. 设计实验验证铝的化学性质;3. 观看铝的制取和工业生产过程的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铝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作业与评估:1. 完成铝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的实验报告;第二章:氧化铝与铝氧化物教学目标:1. 掌握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2. 了解铝氧化物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氧化铝的结构:晶体结构、氧化铝的键合性质;2. 氧化铝的性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3. 铝氧化物的分类:氧化铝、氧化铝薄膜等;4. 铝氧化物的应用:催化剂、涂料、包装材料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氧化铝晶体结构模型;2. 设计实验测定氧化铝的熔点;3. 观看铝氧化物的应用实例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与评估:1. 完成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的实验报告;第三章:氢氧化铝与铝酸盐教学目标:1. 掌握氢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2. 了解铝酸盐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氢氧化铝的结构:晶体结构、氢氧化铝的键合性质;2. 氢氧化铝的性质:溶解性、稳定性、催化性等;3. 铝酸盐的分类:硫酸铝、硝酸铝等;4. 铝酸盐的应用:肥料、催化剂、水处理剂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氢氧化铝晶体结构模型;2. 设计实验测定氢氧化铝的溶解性;3. 观看铝酸盐的应用实例视频;4.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氢氧化铝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与评估:1. 完成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的实验报告;第四章:铝的合金教学目标:1. 掌握铝的合金的分类和特点;2. 了解铝的合金的应用领域;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铝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2、通过学生实验和理论分析,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3、进一步练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铝化学性质的预测,让学生初步感知类比迁移的方法2、通过加热铝箔,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
3、在研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产物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实验方法确定气体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铝制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3、通过铝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体会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难点: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探究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一.【物理性质】图片展示:铝的几种用途(附加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提问:根据图片及铝片实物分析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二.【铝的原子结构】提问:复习铝在地壳中含量介绍:铝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单质铝最早是在1827年由德国化学家韦勒用金属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得到的。
小结:铝的原子结构及在反应中的特点三.【铝的化学性质】提问:请大家根据铝的原子结构以及初中学过的金属的通性,完成“问题一”预测铝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添加镁与氮气反应视频明确任务:重点来研究铝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2)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视频说明:操作步骤提问:实验现象?追问:熔化不滴落的原因?应用延伸:试剂瓶中的铝片、铝箔,日常用到的铝锅铝盆,铝制电缆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正是因为在常温下表面形成了这层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提问: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提问:此反应的还原剂?扩展:铝除了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氧化,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
2.与盐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展示:铝与硫酸铜的反应提问: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对比完善一下实验现象提问: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提问:在这个反应中谁做还原剂?谁是还原产物?归纳:铝与盐反应特点3.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视频演示:铝与盐酸的反应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提问:写出此反应离子方程式提问:写出铝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提问:反应中铝与氢气的比例关系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操作步骤提问:现象?追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追问:如何检验你猜测的气体?结论: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后有氢气产生。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铝的冶炼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铝盐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铝的冶炼方法3. 铝的应用领域4. 铝的氧化物: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5. 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6. 铝盐:硫酸铝、硝酸铝和氯化铝的制备和性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铝制品的日常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铝及其化合物。
2. 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铝的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以及铝的还原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3. 铝的冶炼方法:介绍铝的冶炼过程,包括电解法、热还原法等。
4. 铝的应用领域:讲解铝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5. 铝的氧化物: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演示氧化铝的制备过程,讲解其性质。
6. 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演示氢氧化铝的制备过程,讲解其性质。
7. 铝盐:硫酸铝、硝酸铝和氯化铝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演示铝盐的制备过程,讲解其性质。
8. 案例分析:分析铝及其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铝箔、铝合金等。
9.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铝的氧化物: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续)1.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电解法、酸碱法等。
3. 氧化铝的应用:耐火材料、陶瓷、催化剂等。
七、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续)1.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酸碱中和法、水解法等。
5.1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五章金属和非金属
5.1铝及其铝的化合物学案
学习目标
任务一:单质铝的性质;
任务二:氧化铝的性质;
任务三:氢氧化铝的性质;
任务四:铝盐的性质及铝三角的转化关系。
学习内容
【任务一】
1、阅读教科书48页到49页的【科学探究】及资料卡片。
【思考与交流】两块铝箔都熔化了,并且失去了光泽,但是熔化的铝并没有脱落下来,好象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为什么?
人们日常使用的铝制品表面总是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致密的膜对内部的金属起到保护作用,这就是铝能稳定存在在空气中的原因。
这与铁等一些其他的金属的氧化膜不同,铁表面的氧化膜是疏松多孔的结构保护不了内部金属。
【学与问】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铝燃烧?
2、阅读教科书51页“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总结1-2】
【参考资料】必修2 88页。
【任务二】阅读P58“1、氧化铝”的内容。
【总结2】
【任务三】阅读P58“2、氢氧化铝”的内容。
【总结3】
【学与问】59页,为什么常用氨水和硫酸铝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任务四】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什么问题及建议?
【自主学习习题】
书上课后习题
P53页的3、4、5、6、8、9
P62页的2、3、5、6、8。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掌握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难点: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实验试剂:铝片、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金属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铝的性质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讲授新课(1)铝的物理性质:铝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铝的化学性质:铝与氧气、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3)铝的主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
(4)铝的化合物的性质:颜色、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铝的性质,分析铝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铝制容器、铝箔、铝酸盐等。
4. 实验演示(1)铝与盐酸反应:观察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3)铝与硫酸铜反应:观察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铝的工业应用,如铝材加工、铝化工产品等。
2. 探讨铝的回收利用及其环保意义。
3. 引入其他金属的性质比较,如铁、铜、锌等。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3. 调查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分析其性质及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制取金属铝的流程图如下:流程图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以及各个步骤的目的: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②过滤:除去杂质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⑤灼烧:2Al(OH)3 ======= 4Al+3O2↑电解⑥电解 2 Al2O3 ======= 4 Al+3O2↑二、铝的性质及应用(一)铝的存在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铝的主要存在形式有:铝土矿(Al2O3·nH2O),铝元素占地壳总量的7.45%,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二)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铝有良好的导电性(居金属第三,最好的是银),传热性和延展性。
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一般与强酸反应(例如盐酸;稀硫酸等)2Al+6HCl=2AlCl3+3H2↑(2)与碱反应:一般与强碱反应(例如:NaOH;KOH;Ba(OH)2等)2Al+2NaOH+2H2O=2NaAlO2+3H2↑(3)与浓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在常温下,铝遇到浓硝酸、浓硫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强,可以跟不少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CuCl2、AgNO3等)2Al+3CuCl2=3Cu+2 AlCl3(5)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Fe2O3+2Al2Fe+ Al2O3(铝热反应用途:①冶炼稀有金属②野外焊接铁轨。
)(三)铝的应用(作为了解)1.用于电器设备和做高压电缆2.是重要的反光材料3.野外焊接铁轨4.铝合金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三、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一)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应用(Al(OH)3)(重点)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掌握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铝的物理性质,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铝的化学性质,铝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铝片、铝箔、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或板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铝制品,引发学生对铝的兴趣,进而引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讲解铝的物理性质讲解铝的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3. 讲解铝的化学性质讲解铝与氧气、酸、碱、盐溶液等物质的反应性质。
4. 讲解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讲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5. 实验演示与分析进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反应的实验演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6. 实际应用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铝箔、铝合金等。
7. 课堂小结总结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铝的冶炼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
2. 铝的用途:航空、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3. 铝的环保问题:铝制品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2. 小组实验:制备铝的化合物,观察其性质。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铝原子,进行化学反应的模拟。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本实验要求注意点改进意见1.将铝片剪成5~8cm,宽2~3cm铝条,绕成螺旋状,一端缠绕一根火柴1. 铝片要薄,使用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掉氧化膜2. 铝片包火柴时要留有空隙,不能包紧可用香烟盒或纸制电容器上的铝箔。
2. 坩埚钳夹住铝条另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装有O2的集气瓶中(瓶内盛少量水),观察现象1. 当铝片卷住的火柴最旺时放入集气瓶2. 氧气要纯,必需用排水法收集O2。
火柴也可改用镁条课本实验要求注意点和改进意见1. 取3片铝片,将其中两片铝片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2. 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1. 可适当提高CuSO4的浓度以加快反应速率。
2. 用少量H2SO4酸化CuSO4溶液可以使生成的铜更致密、美观。
3. NaOH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的时间必需保持1~2min,不能因为铝片已经和碱剧烈反应就缩短反应时间。
3. 将一片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4. 取步骤(3)中的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L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5.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1min后取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三、铝配合物的生成课本实验要求注意点改进意见1.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LAlCl3溶液2. 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缓缓滴加NaOH可适当减小碱的浓度3. 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六节铝及其化合物一.铝的性质
在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
Al +O2 ===
Al +N2 ===
Al +Cl2 ===
高温
Al +Fe2O3=====
高温
Al +Fe3O4=====
铝热反应用途:
Al或Fe在浓HNO3或H2SO4中钝化
二.两性:
Al +HCl ===
Al +NaOH +H2O===
Al2O3+HCl ===
Al2O3+NaOH ===
Al(OH)3+HCl ===
Al(OH)3+NaOH ===
三.实验室制备Al(OH)3
:
AICl3 与氨水反应:
AICl3 +NH3·H2O =
或 Al2(SO4)3 +NH3·H2O =
离子方程式:
四.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方法一:
方法二:
五.向AI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ICl3 溶液至过量:
六.,向含有Mg2+、Fe2+、Al3+、H+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七.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盐酸(NaOH与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沉淀图像如图4所示。
图3图4
八.(2017·廊坊模拟)将足量的SO3不断加入KOH、Ba(OH)2、K[Al(OH)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如图所示生成沉淀与加入S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相符的图像是()
九.明矾KAl(SO4)2·12H2O。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铝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案内容:一、引入(10分钟)1. 引发学生对铝的认识:展示一块铝材料,让学生观察、触摸并描述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的重要性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铝的性质:介绍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铝的颜色、密度、熔点、导电性等。
2. 铝的制备方法:介绍铝的制备方法,包括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3. 铝的化合物:介绍铝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和用途,如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1:制备氧化铝a.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氧化铝。
b. 实验步骤:将铝粉与氧化铜粉混合加热,观察反应过程并收集氧化铝。
c.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2. 实验2:制备氯化铝a.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氯化铝。
b. 实验步骤:将铝粉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观察反应过程并收集氯化铝。
c.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反应过程和观察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3. 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2.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提出对环境友好的铝及其化合物应用方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铝及其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小研究报告,包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教案评估:1. 实验操作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铝及其化合物 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铝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理解铝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铝的基本性质:包括铝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与氧、水、酸等的反应)。
2. 铝的制备方法:介绍铝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3. 铝的化合物:重点介绍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酸铝等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
4. 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和健康影响:讨论铝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对水体和土壤的影响,以及铝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铝及其化合物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表解读等方式,介绍铝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
实验操作:3.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铝与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铝的制备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讨论与总结:4. 分组讨论铝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和健康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铝的利与弊,总结讨论结果。
拓展活动: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评价与反馈:6.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片、实物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铝加工厂或相关实验室,实地了解铝的生产过程和实验操作。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1一、教学对象1、面向中学学生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非金属元素,了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但对金属元素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
本节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给他们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物质世界的空间,通过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相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学习,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同样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认识材料的基本角度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铝的化合物的两性教学难点:认识材料基本角度的建立金属铝与碱溶液的反应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了解铝的还原性 2)掌握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与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3)了解Al 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易拉罐材料的相关问题分析,初步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的基本角度,通过对钠、镁、铁性质的归纳,充分认知分类方法对认识物质性质的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于社会发展与材料的关系以及对于材料发展前景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化学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于实物以及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教学过程1、金属材料讨论的引出【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Na、Mg、Fe三种金属,同学们初步了解了金属性质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天将继续金属话题的讨论→通过已学知识引入新课,使学生开始意识到金属共同点【展示】工具的变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时代【展示】电子时代金属的一些应用:计算机散热器中的铜柱、汽车外壳铝合金、飞机发动机钛合金/生活中的铜导线、金属炊具、暖气片(观看多媒体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电子时代的角度,阐述金属的重要性,给予实物的图片说明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问】生活中遇到的金属制品都是现成的,这些制品是怎么得到的?(思考金属材料的****)→引导学生考虑金属制品“前身”是什么东西,引出对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实际上金属制品都是利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作的适合其应用金属材料来得到的。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铝及其化合物》是一门综合性的对于由铝原子构成的混合物、配合物、化合物和其他含铝物质的研究内容。
该课程凝练了有关概念、原理、应用前景等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旨在为学生们提供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多种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加全面地深入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开发应用前景。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基础化学知识;(2)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强度;(3)熟悉利用铝及其化合物获取各种生产和应用产品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化学原理识别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的能力;(5)让学生以差异化的思维方式,发掘铝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解决由于铝及其化合物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建议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铝形成的化合物,包括铝酸根、金属铝酸盐以及其他含铝物质;(2)探讨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熔点、极性、红外光谱及其它非理想反应特性;(3)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如熔融法、湿法合成等;(5)探讨由此获得的高纯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铝在航空航天、包装、能源存储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以听课、讲课、提问为主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注重增进学生的参与度,给予学生多种方式参与、体验与实践的机会;(2)拓展学生知识范围,重视分析、探究,强调结论性思维,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探索;(3)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在重视创新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建立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联系,在讨论、实验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将安排定期考核,实时评估学生知识学习的掌握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时间和进度;(2)实验报告:设置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讨论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验现象,衡量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概念的掌握程度;(3)论文和电子报告:让学生以文献研究的方式研究铝及其化合物有关的知识,构建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多维度模型;(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积累,反映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综合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考纲要求]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复习目标1、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铝的主要用途。
2、掌握重要的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
知识梳理:一铝1、原子结构示意图:2、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ⅢA族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3、铝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板书:问题1.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问题2.实验室能否用硫化物与铝盐溶液混合制取Al2S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问题3.金属铝与酸、碱反应的本质及定量计算(1)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剂是什么?(2)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为什么?(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 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为什么?(4)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NaOH 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 2相等,则HCl 和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多少?为什么?(5)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 -1的盐酸和NaOH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 (甲)∶V (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 gB .3.6 gC .2.7 gD .1.8 g归纳总结: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 2的实质都是Al ――→失3e -Al 3+,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H 2的关系都是2Al ~3H 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V HCl (H 2)V NaOH (H 2)=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V HCl (H 2)V NaOH (H 2)=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V HCl (H 2)V NaOH (H 2)≤11,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2O3)(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
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 3AlF 6)降低其熔点。
2Al 2O 3 ========= 2Al + 3 O 2 ↑②与酸反应:Al 2O 3+6HCl =AlCl 3+3H 2O ③与碱反应: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 (OH)3)(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电解2Al(OH)3 = Al 2O 3+2H 2O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Al(OH)3 具有两性的原因:H ++AlO 2—+H 2OAl(OH)3Al 3+ + 3OH —注意:(1)氢氧化铝作为碱时是三元碱;作为酸时是一元酸(HAlO3)。
(2)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时,弱酸弱碱是不能把氢氧化铝溶解的。
例题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 3 ②(NH 4)2SO 3 ③Al 2O 3 ④Al(OH)3 ⑤Al A .全部B .只有①③④⑤C .只有③④⑤D .只有②③④⑤归纳总结:两性物质:两性物质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包括Al 2O 3、ZnO 、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 3、KHS 、KHSO 3、NaH 2PO 4等)及弱碱弱酸盐(如CH 3COONH 4、NH 4HS 等)也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但不能将它们称为两性物质。
三 Al 3+、Al(OH)3、AlO -2之间转化关系的应用写出上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问题4.试设计制备Al(OH)3的途径。
②Al(OH)3+NaOH= NaAlO 2+2H 2O ③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方案一 用铝盐(Al 3+)制取Al(OH)3加入氨水至沉淀完全,一般不用NaOH 等强碱,为什么? 方案二 用铝屑、烧碱、稀H 2SO 4制取Al(OH)3 方法一:Al ――→H 2SO 4Al 3+――→NH 3·H 2O Al(OH)3; 方法二:Al ――→NaOHAlO -2――→CO 2Al(OH)3;方法三:⎦⎥⎤Al ――→H 2SO4Al 3+Al ――→NaOH AlO -2――→H 2OAl(OH)3。
若甲、乙、丙三位同学用规定的药品制备Al(OH)3。
规定必用的药品如下:350 g 70% H 2SO 4溶液,NaOH 固体240 g ,足量铝屑、水(不能用其他药品)。
甲、乙、丙用各自设计的方案制得Al(OH)3的质量分别是W 1、W 2、W 3。
三种实验方案如下:甲:铝→加NaOH 溶液→加H 2SO 4溶液→W 1 g Al(OH)3 乙:铝→加H 2SO 4溶液→加NaOH 溶液→W 2 g Al(OH)3 丙:⎭⎪⎬⎪⎫铝→加H 2SO 4溶液铝→加NaOH 溶液→W 3 g Al(OH)3 试回答:(1)从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产率等因素分析,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________。
(2)三位学生制得的Al(OH)3,W 1、W 2、W 3其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得Al(OH)3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规律方法总结: (一)典型图像分析1.把铝盐(Al 3+)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A →B :Al 3++4OH -===AlO -2+2H 2OB →C :Al 3++3AlO -2+6H 2O===4Al(OH)3↓(3)图像2.在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1)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
(2)有关反应:A→B:AlO-2+H++H2O===Al(OH)3↓B→D:Al(OH)3+3H+===Al3++3H2O(3)图像3.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2溶液至过量(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A→B:4H++AlO-2===Al3++2H2OB→C:Al3++3AlO-2+6H2O===4Al(OH)3↓(3)图像4.向Mg2+与Al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1)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沉淀→渐多→最多→减少→不变(2)反应O→A:H++OH-===H2OA→B:Al3++3OH-===Al(OH)3↓Mg2++2OH-===Mg(OH)2↓B→C:Al(OH)3+OH-===AlO-2+2H2O(3)图像例2.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Mg2+、Al3+等阳离子,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耗Na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例3.将0.1 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 2 mol·L-1的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1的NaOH溶液。
请回答:(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当V1=160 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 mol,V2=______ 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mL。
(3)若混合物仍为0.1 mol,其中Mg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 mL 2 mol·L-1的H2SO4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
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l2O3的提纯方案一:碱溶法方案二:酸溶法例4.(2009·福建理综,24)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2-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滤液B中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298 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 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_________。
总结:对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要抓住的知识主线: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指导,去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