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常考知识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分类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旨在评价和鉴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审计的分类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二、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具体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2、审计计划初步业务活动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确定审计方向具体审计计划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三、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性质充分性适当性审计证据的获取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审计证据的评价单个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评价2、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归档期限归档后的变动四、审计风险和重要性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2、重要性重要性的概念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评价错报的影响五、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程序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3、了解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测试六、风险应对1、总体应对措施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2、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范围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七、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接受客户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客户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收入确认存在的舞弊风险收入的高估风险收入的低估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八、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请购商品和劳务编制订购单验收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编制付款凭单确认与记录负债付款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应付账款的完整性风险固定资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采购交易的截止性风险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九、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存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存货的存在认定风险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风险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存货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成本的实质性程序十、货币资金审计1、货币资金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库存现金的监盘风险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风险货币资金的舞弊风险3、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十一、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审计报告的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报告日期3、非标准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比较信息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描述对持续经营的考虑十二、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3、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以上内容涵盖了《审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审计学常考知识点(简答和论述题)汇编
审计学常考知识点(简答和论述题)汇编简答题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做出判断的范围;(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结论的基础上,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简述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答: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1)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2)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有哪些?答: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有:(1)存在。
存在的认定是指包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有关;(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简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答: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1)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2)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3)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4)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5)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检验、核查、评价和论证。
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的种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组织自设的、审计部门或专门的审计员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
四、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预防问题、审计报告等。
五、审计中的风险和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严重违规、经济欺诈等。
为了减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组织等。
六、审计的利弊审计的利弊主要包括: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等; 但也可能出现审计成本高、审计报告真实性等问题。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
审计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审计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八、审计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忠诚、独立、客观、公正、慎重、谨慎等。
九、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需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对受托机构、对社会、对法律等。
十、审计的国际标准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通用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国际审计准则。
十一、审计规范和规定审计规范和规定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审计规范和规定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等。
十二、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管理等。
审计学必考重点
审计学1.审计: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进行审计,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本质特性:独立性3.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4.舞弊: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5.审计工作循环:某项审计业务从开始到结束应做的各项工作及工作顺序。
6.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循环: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7.审计计划: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计划工作。
8.总体审计策略具有原则和指导性,具体审计计划具有操作性。
9.审计计划的作用:a 有利于审计工作按步骤进行,达到客户的要求b 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审计效率c 有利于协调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误解。
10.审计计划的步骤:a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b 初步确定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c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11.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2.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内部监督13.穿行测试:在一类交易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交易进行测试。
14.重要性水平: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5.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高,审计证据越多。
审计学知识点汇总——考证必备!!
审计学知识点汇总——考证必备!!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1)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2)制度基础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1)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1)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2)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3)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
(4)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工作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下面将总结一些审计常考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备考审计职业资格考试或者提高业务能力。
一、审计基础知识1.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审计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应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通过制度、规章、程序等形式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制度。
内部控制分为财务内部控制和运营内部控制两种。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用于支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判断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对审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和进行的具体审计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应当具备全面性、一贯性、系统性等特点。
5.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偏差的风险。
审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审计师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的一种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总结和结论,是审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后发表的一种书面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具备清晰、准确、全面等特点。
二、财务会计知识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单位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审计概念与目的1. 审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审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 审计的种类及特点二、审计准则1. 审计准则的体系与类型2. 审计准则的内涵与构成3. 审计准则的遵循与应用三、审计流程与方法1. 审计组织与管理2. 审计调查与评价3. 审计报告与确认四、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2. 风险评估的内容与程序3.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五、审计证据与程序1. 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3. 审计程序与技术应用六、会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程序2. 审计财务报表的原则与技巧3.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与挑战七、非财务信息审计1. 业绩报告的审计与评价2. 信息披露的合规与实证3. 风险管理信息的审计与建议八、专业道德与责任1. 审计师的专业操守与道德规范2. 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保密义务3. 审计失误的责任与追究九、审计的特殊问题与挑战1. 特殊行业与企业的审计问题2.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审计挑战3. 审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确认的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用户能够合理地依赖和利用财务报表。
同时,审计也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
审计准则的构成包括一般准则、执行准则和报告准则。
审计准则的遵循保证了审计活动的品质和独立性,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服务。
审计流程与方法包括审计组织与管理、审计调查与评价、审计报告与确认等环节。
其中,审计调查与评价是审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中,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评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
审计大题必考知识点归纳
审计大题必考知识点归纳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的经济监督活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
以下是审计大题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审计定义: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进行独立、客观的检查和评价,以提供合理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审计分类:按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合规审计、运营审计等;按主体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2. 审计目标:- 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提供对财务报表的合理保证,以便用户可以做出知情的决策。
- 具体目标包括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遵循性。
3. 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通常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
- 计划阶段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风险评估和审计计划的制定。
- 执行阶段涉及收集和分析证据,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和重新计算等。
- 报告阶段则是将审计发现和结论以书面形式报告给相关利益相关者。
4.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用以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应具备充分性、适当性和可靠性。
5.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它们共同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6.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包括抽样审计和详细审计,抽样审计适用于大范围的审计工作,而详细审计则适用于对特定事项的深入检查。
7.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
-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8.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通常包括审计意见、管理层的陈述、审计师的责任声明等。
- 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9. 审计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和专业能力。
10. 审计法规与标准:- 审计工作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审计标准,如国际审计准则(ISA)。
审计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审计: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受委托的专业人员,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其实际情况,对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2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3内部审计: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4独立审计准则:也称社会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5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运用财务会计的手段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相关的方法对财务会计系统进行的控制。
6审计风险: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7追踪法:又称检查证据法,审计人员检查与某些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沿着这些凭证和文件所留下的踪迹进行追踪,从而判断业务处理过程是否按内控的要求进行。
8审计流程:审计人员在具体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审计流程包括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9重要性:在审计中,对重要性概念常常表述为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
10不相容职责:企业里某些相互关联的职责,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或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
11上计制度: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
12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13组织独立: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14经济独立:审计机构经济应有法定来源,不受被审单位的牵制。
审计知识点背诵(完结
审计知识点背诵(完结
一、审计概述
审计是对组织及其管理系统进行独立、全面、客观的审查,以评估组
织财务报告、会计记账、内部控制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
及组织绩效的审计。
审计不仅给出合格的评估结果,而且要求改善组织的
运行,提高组织的效率,提高组织的绩效。
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人员
对组织财务报告、会计记账、内部控制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及组织绩效进行审查的行为。
内部审计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修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疏漏,避免由于不良
决策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外部审计是由专业人士或审计机构从独立的立场和权威性的角度,对
组织运行、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及其他重要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以证明
这些记录和文件的真实、准确性。
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组织内
部操作不规范、失败的问题,保证组织安全可靠运行,保证组织发展的健
康稳定。
二、审计基本原则
审计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可行的会计准则进行。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定义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独立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证据,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所审计对象的信息的过程。
2. 审计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验证和评估所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3.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包括了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报告编制等内容。
4.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师用以支持其意见的信息,包括了财务报表、会计记录、询证函、确认函、计算等。
5.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最终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的意见和评价,包括了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发现的异常情况等内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对其财务、业务目标所实施的、以经济效率为导向的процесс。
这个过程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能够达成其财务和运营目标,同时保护企业的资源免受欺诈和误用。
3. 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用来指导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体系。
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了COSO框架和COBIT框架。
4.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了流程分析、文件检查、沟通等。
三、风险评估1. 风险定义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对企业目标达成的影响。
2. 风险评估的方法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范围。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了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3. 风险控制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发现的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包括了调整审计程序、增加审计程序深度、加强对关键事项的审计等。
四、财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在于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专业知识大全
审计专业知识大全
1、审计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和系统的检验,是对企业财务
状况和业务活动的认真审查,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以确定它们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的独立审计活动。
2、审计范围:审计的范围包括会计系统的审查、现金流量的检查、
内部控制的评估、合同执行的检查,以及对有关企业财务政策、会计准则
或法律法规的查验等。
3、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取证、询证、评估、分析等,审计方法
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在实施时要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以保证审计活
动的有效性。
4、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遵守的一系列原则,
主要有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尽职调查原则、取证原则、有效性原则、责任原则等。
5、审计工具:审计工具主要有电脑辅助审计工具(CAATs)、统计抽
样方法、测试准则和调查技术等,它们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会计错误或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6、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审计结论的书面说明,审计报告
有四种:无限制报告、无保留报告、保留意见报告和否定意见报告,审计
报告是审计结论最重要的根据。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审计学常考知识汇总
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起因:南海公司事件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使用人:股东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的对象:资产负债表使用人:股东和债权人阶段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30年代到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发表意见,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还针对利润表审计的方法:测试企业内控做抽样审计鉴证的对象:对企业的内控进行控制测试,同时鉴证报表,对报表发表意见使用人: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等.阶段4.----现代审计阶段40年代后,审计国际化,法制化。
审计学考点总结
1、审计的属性: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
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提出证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信息才更有价值,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确定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所以,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的属性。
具体包括: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2、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的职能。
3、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环境资存审计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4、抽样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5、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1)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信赖不足风险2信赖过度风险(2)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误受风险2误拒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与信赖程度的可能性。
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与误受风险相反,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上述这些风险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一般会导致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很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
非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审计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审计学》期中考试知识点一、审计的定义和分类审计,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组织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
审计主要分为三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机关进行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财务收支和运营情况,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合规性。
内部审计则是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进行的,旨在帮助组织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防范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通常是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总体审计目标包括: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则是根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来确定的。
认定分为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以及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三、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常见的审计证据类型包括:1、书面证据:如各种合同、发票、会计凭证等。
2、实物证据:通过对资产的实地观察和盘点获取。
3、口头证据:从相关人员的口头陈述中获取。
4、环境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了解。
审计证据需要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相关性指的是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可靠性则取决于证据的来源、独立性等因素;充分性是指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四、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和方法。
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等,以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完整版)《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涵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
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
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2.民间审计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3.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
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和独立的评估和审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提供可靠的财务和业务信息,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审计的特点和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的身份和态度,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影响,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
2. 审计的客观性:审计师应当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审计工作,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3. 审计的合规性:审计师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 审计的综合性:审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财务、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应当关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三、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经济效益。
3.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 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5. 绩效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和目标达成情况。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被审计对象的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3. 进行实地考察:到被审计对象的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核实,了解实际情况。
4. 进行样本抽查:根据统计学原理,从大量数据中抽取样本进行审计,以减少工作量。
5.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被审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 进行检查和核实: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和业务进行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 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说明。
审计学重点(精选5篇)
审计学重点(精选5篇)第一篇:审计学重点审计学名词解释1、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2、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3、肯定式函证:又称正面式、积极式函证,就是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他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
4、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5、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中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通常把审计对象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7、风险导向审计:是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出发,使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采用分析程序,以制定与被审计单位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8、监盘:是审计人员通过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对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并进行适当抽查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
9、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
简答题1、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有哪些①考虑被审计单位运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一贯性②上期财务报表由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下的审计程序③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或审计结论不满意时的审计程序④考虑账户的性质和本期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⑤考虑期初余额对于本期财务报表的重要程度2、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①机构独立,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经济监督。
②经济独立,是指审计机构或组织的经济来源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或制度作保证,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
③精神独立,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起因:南海公司事件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使用人:股东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的对象:资产负债表使用人:股东和债权人阶段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30年代到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发表意见,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还针对利润表审计的方法:测试企业内控做抽样审计鉴证的对象:对企业的内控进行控制测试,同时鉴证报表,对报表发表意见使用人: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等.阶段4.----现代审计阶段40年代后,审计国际化,法制化。
审计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第三节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虽然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
这是由于:①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
③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二、审计的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顺查法①优点:方法比较简单,并且由于从原始凭证入手,审查的内容系统全面,不易造成重大疏漏;②缺点:工作量大、烦琐,审查时不易抓住重点。
因此顺查法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
(2)逆查法①优点:从被审计对象的总体着眼,在进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疑点或重点进行深入审查,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功效;②缺点:审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
因此,对于规模较大、业务量繁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详查法①优点: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一般不易疏漏,审计风险较小,审计工作质量较高;②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
详查法适用于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或是经济问题非常严重的专题审计。
在现代审计中,较少采用详查法,而大部分采用抽查法。
(4)抽查法①优点:审计成本较低,能明确审查重点,审计效率较高;②缺点: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所审查部分的情况,如果所审查的部分不合理或缺乏代表性,抽查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因此抽查法仅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健全和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职能审计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学习重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掌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掌握)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佣金与业务招揽(熟悉)第一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含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第一层次:基本准则(5个方面)第二层次:具体要求(7个方面)1 独立、客观、公正独立性(第二节)2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专业胜任能力(第三节)3 保密保密(第三节)4 职业行为——责任收费与佣金(第四节)5 技术准则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第五节)6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第五节)7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第四节)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它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1)经济利益(2)自我评价(3)关联关系(4)外界压力(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结合第二节专业胜任能力)(三)保密(结合第三节保密)保密——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的信息保密的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应当书面承诺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必须保密。
这里所说的客户信息通常是指商业秘密。
一旦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被利用,往往给客户造成损失。
(四)职业行为——责任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2.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对同行的责任(1)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
(2)注册会计师不得诋毁同行,不得损害同得利益。
(3)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用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4)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4. 其他责任(1)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不得有可能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2)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等方式招揽业务。
(3)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
(4)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佣金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也不得向客户或通过客户获取服务费之外的任何利益。
(5)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不得允许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义承办业务。
(五)技术责任总结: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重点掌握:独立、能力、责任。
第二节独立性一、独立性的含义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第一,经济利益(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如果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或所处职位能够对鉴证业务的对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曾经是鉴证小组的成员或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的独立性可能受到威胁。
P71【例题1·简答题】ABC会计事务所接受委托,承办V商业银行200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并于2009年底与V商业银行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
ABC会计师事务所指派A和B注册会计师为该审计项目负责人。
假定存在以下情况:(1)V商业银行以2009年度经营亏损为由,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一定数额的审计收费,但允诺给予其正在申请的购买办公楼的按揭贷款利率予以相应优惠。
ABC会计师事务所同意了V商业银行的要求,并与之签订了补充协议。
(2)A注册会计师持有V商业银行的股票1000股,市值约6000元。
由于数额较小,A注册会计师未将该股票售出,也未予以回避。
要求:(1)针对第(1)种情况,判断ABC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2)针对第(2)种情况,分别判断A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违反。
V商业银行允诺给予ABC会计师事务所按揭贷款利率优惠,该事项构成了ABC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获取除审计收费以外的其他经济利益,损害审计独立性。
(2)违反。
A注册会计师持有V商业银行的股票,与V商业银行存在除审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损害审计独立性。
第二,自我评价(1)最近曾在鉴证客户中工作(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第三,关联关系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4.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第四,外界压力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三、防范措施四、业务期间业务期间------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
------连续审计,业务期间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二者时间孰晚为准。
如果一个实体在拟审计财务报表涵盖期间之内或之后成为审计客户,考虑下列因素是否会对独立性产生威胁:1.在财务报告涵盖期间之内或之后、接受审计业务委托之前存在的与审计客户的经济利益或商业关系.2.以前向审计客户提供的各类服务.五、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一) 经济利益(二) 贷款和担保(三) 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四) 家庭和个人关系(五) 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六) 最近曾在鉴证客户中工作(七) 作为鉴证客户的经理或董事(八) 高级职员与鉴证客户之间的长期关联(九) 为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第三节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一、专业胜任能力二、保密第四节收费、佣金与业务招揽一、收费1.收费考虑因素2.或有收费除法规允许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不得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决定是否收费或收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