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高考政治常用术语精品归类
高考政治常用术语精品归类一、经济学常用术语总结1.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战略。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7、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8、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淡化对国有企业的过多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结】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5.社会化大生产以分工为基础6.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7.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8.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9.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10.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11.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为物质基础12.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1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4.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15.民主是专政的基础16.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17.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18.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9.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20.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2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2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23.共产党与民主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监督2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25.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6.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27.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28.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29.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30.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31.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32.经济是文化的基础3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3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6.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3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8.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39.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40.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41.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4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4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44.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45.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46.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就业是民生之本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6.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0.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1.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1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13.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1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选修3)是人口、领土、主权、政权19.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人代会职权、人大代表职权P56-57)20.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1.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2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政策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5.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2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2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3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3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基本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观点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3.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35.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3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7.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38.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39.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1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43.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三.途径、方式、形式1.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4.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5.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6.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7.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主要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复议诉讼制度8.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10.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万能答题术语
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万能答题术语
1. 人权:指人类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信仰、平等、教育和私人财产等。
2. 公民:指具有特定国籍或居住在特定国家,并享有其权利与义务的人。
3. 宪法: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 法治: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5. 国家:人类社会的最高政治组织形式,具有独立的领土、国民和主权。
6. 政权:指控制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力量或组织。
7. 三权分立:指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国家权力部门相互独立互制衡的制度安排。
8. 公民权利: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教育、工作、财产等权利。
9. 公民义务:指公民依法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遵守国家法律、参加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10. 革命:指以武力或非武力手段推翻旧的政治体制、建立新的政权的行动。
11. 合法性:指政权合乎法律和宪法规定,被人民所认可和接受,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
12. 国家主权:指国家独立、自主制定内外政策、拥有最高权力和管辖权的特性。
13. 政党:指为争取政权、参与政治活动,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团体组织。
14. 民主:指人民通过选举、公民参与、言论自由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国家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或价值观。
15. 司法独立:指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自主行使审判权,保障公正、公正公开、公正公正等原则。
希望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你理解政治与法治领域的重要概念,并为答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思路。
请根据具体试题要求进行分析和回答。
高中政治时政术语归纳简短
高中政治时政术语归纳简短
高中政治时政术语归纳简短如下。
1.获得感:指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2.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7.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科学技术。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9.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0.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
这些时政术语是高中政治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它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和时事动态。
高中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必备术语
高中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必备术语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行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问题等职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代表机构。
2.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的组织原则,既要保证党内民主,又要实现集中统一,实现上级对下级的领导,下级对上级的听从。
民主集中制要求在集中统一的基础上,邀请和鼓励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各项工作。
3.三权分立: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的权力平衡。
行政权力主要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力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
三权分立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4.五种性质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联合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五种所有制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采取不同所有制形式是为了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民主法治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以宪法为根据、法律尊重、司法公正、法律透明的政治体系。
6. “一国两制”:指“一个中国”原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在特殊国际地位下继续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高度自治权。
7.中央决策、地方实施: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
中央决策强调的是全国一盘棋,地方实施强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方案。
通过中央决策、地方实施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了中央和地方的各自优势,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8.革命传统教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能够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革命传统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202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中政治常考时政名词整理(收藏)
2023王军高考政治总复习高申政治常考时政名词整理(收藤)经济篇(一〉经济概念类z1.【宏观经济】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店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
2.【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真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
3.【下行压力】是指下降带来了压力,与”上行压力”同属于新闻常用语。
4.【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5.【经济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真变化,冥中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作出一定的估计和判断。
经济预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
6.【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7.【中央财政预算】通常称为中央预算,由国务院负责编制中央预算。
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8.【正逆回购】债券回购交易指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时,以契约方式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由债券的”卖方”向”买方”再次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
正回购方就是抵押出债券,取得资金的融入方;而逆回购方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9.【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真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相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1. 代议制:一种政治制度,选民通过选举代表来管理国家事务和制定法律政策。
2. 多党制:一种政治体制,允许多个政党参与和竞选国家政权。
3. 总统制:一种政治体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担任,具有行政权力。
4. 军事政变:军队利用武力手段非法夺取政权的行为。
5. 工人阶级:社会经济阶级之一,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6. 资产阶级:社会经济阶级之一,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取利益的阶级。
7. 内阁:国家政府的核心机构,由总理和部长组成,负责制定政策和执行法律。
8. 政党:一群有相同政治目标的人组成的组织,通过竞选和选举争取政权。
9. 选举:公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或领导人的过程。
10. 口头问责:政府官员或领导人受到批评或质疑时,通过言辞或演讲回答和解释。
11. 公民投票: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一种方式,在特定问题上通过投票决定。
12. 政府部门:政府机构分设的各个部门,负责管理不同的社会事务。
13. 地方政府:国家政权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决策地方事务。
14. 政府职能: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如维持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
15.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的政治思潮和政治理念。
16. 共产主义:一种理想社会制度的理论,强调社会财产的共同所有和无阶级社会。
17. 民主制度:政府权力由人民掌握,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
18. 选民:有权参加选举并选举政府官员和代表的成年公民。
19. 政治献金:个人、团体或公司向政治候选人或政党捐赠资金的行为。
20. 参政权:公民作为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权利。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三基础知识关键词语归类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基础知识关键词语归类总结统编版必修三基础知识关键词语归类总结01根本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3.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4.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6.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7.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8.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12.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3.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14.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17.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02决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许多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6.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7.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高中政治总结专用名词
高中政治总结专用名词高考高三政治术语1财税政策方面1.减税降费的作用:①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②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1)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大量发展。
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减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构建创新型社会。
(3)有利于扩大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3.个税改革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作用:①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促进了收入来源单一者与多元者之间的税负公平;②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了居民整体税负水平,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采用个性化的费用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和尊重了个人生活负担的差异性;④拓宽低税率适用的所得级距,有更多的人适用低税率,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5.电信资费降低的意义:①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扩大电信消费需求。
②改善用户上网环境,提升民众获得感。
③降低下游企业成本,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
④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形成竞争优势。
高考高三政治术语2乡村振兴扶贫方面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①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1.政治体制- Political system2.政治制度- Political institution3.国家- State4.执政党- Ruling party5.总统- President6.国会- Congress7.立法- Legislation8.司法- Judiciary9.行政- Administration10.政党- Political party11.政治参与- Political participation12.公民权利- Civil rights13.政治稳定- Political stability14.政治危机- Political crisis15.政治改革- Political reform16.政治发展- Political development17.政治文化- Political culture18.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19.民主- Democracy20.选举- Election21.政治权利- Political power22.政治议程- Political agenda23.政治决策-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24.政变- Coup d'etat25.政治权力分配- Political power sharing26.领袖- Leader27.政治意识形态- Political ideology28.国家主权- National sovereignty29.政治哲学- Political philosophy30.政治学说- Political theory31.统治合法性- Legitimacy of rule32.政治参与度-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ate33.政治费用- Political cost34.政治核心- Political core35.群众运动- Mass movement36.政治宣传- Political propaganda37.政治病态- Political pathology38.选民- Electorate39.政治秩序- Political order40.政治法制-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41.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42.政治对立- Political opposition43.政治秘书- Political secretary44.政治干部- Political cadre45.政治秘密- Political secret46.政治教育- Political education47.政治氛围- Political atmosphere48.政治协商- Political consultation49.政治领域- Political field50.政治权力垄断- Political power monopoly。
高中政治教学素材:高中政治术语归类(3)
高中政治术语归类3四十二、〔根本、主要、基本〕内容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X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
4、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5、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6、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第二,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个的某某、自由和平等,反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强调个人的私有财产制度,保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7、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8、“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某某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某某党派是亲密友党;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某某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某某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第四,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某某党派根本的活动准那么。
高三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高三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社会化大生产以分工为基础.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0.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1.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为物质基础.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0.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3.共产党与民主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监督.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P77.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0.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经济是文化的基础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0.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4.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就业是民生之本.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0.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3.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政权.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0.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1.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政策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基本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1 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3.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三.途径、方式、形式.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主要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复议诉讼制度.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0.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政治学术语大全
政治学术语大全政治学术语涵盖了广泛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学术语:1.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 指政府权力被划分为执行、立法和司法三个独立的分支,以防止滥用权力。
2.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 政治哲学中的概念,指个体通过合意建立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和保护权利。
3.民主(Democracy): 一种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和广泛参与,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
4.专制(Authoritarianism): 一种政治制度,政权高度集中,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受到限制。
5.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 一套关于社会、政府和经济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
6.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 一组相互关联的政治结构和过程,用于制定和执行政策。
7.选举(Election): 公民通过投票选出政府官员的过程。
8.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行为。
9.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一组共同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影响着公民对政治的态度。
10.国家主权(National Sovereignty): 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独立权威的原则。
11.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事务的学科领域。
12.冷战(Cold War): 指二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时期。
13.议会制度(Parliamentary System): 政府的执行部门由立法机构选出,通常有总理和内阁。
14.总统制度(Presidential System): 政府的执行部门由总统和行政机构领导,与立法机构相互独立。
15.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16.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 研究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1.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2.政府(government)3.政权(political power)4.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5.政治权力(political authority)6.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7.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8.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9.政治变革(political reform)10.政治决策(political decision-making)11.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12.政治管理(political governance)13.政治责任(political accountability)14.政治稳定(political stability)15.政治体制(political regime)16.政治制衡(political balance)17.政治参与者(political actors)18.政治支持(political support)19.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20.政治意识(political consciousness)21.政治权威(political authority)22.政治平衡(political equilibrium)23.政治权衡(political calculus)24.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25.政治实践(political practice)26.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27.政治生态学(political ecology)28.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29.政治伦理学(political ethics)30.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31.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32.政治历史学(political history)33.政治教育学(political education)34.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35.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36.政治行为(political behavior)37.政治信仰(political belief)38.政治权力分配(political power distribution)39.政治改革(political revolution)40.政治运动(political movement)41.政治纲领(political agenda)42.政治议程(political discourse)43.政治竞争(political competition)44.政治权力争夺(political power struggle)45.政治权力交替(political power transition)46.政治权力转移(political power transfer)47.政治合法性(political legitimacy)48.政治参与权(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49.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50.政治平等(political equality)政治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重要领域,它涉及领导权、管理权、决策权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政治答题术语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答题术语总结归纳
1、概念:指政治知识中表述一定概念、状态或性质的术语,如共产主义、君主立宪制、社会经济制度等。
2、原则:指政治知识中表述的原则性的术语,如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原则、九十八条立宪原则等。
3、发展:指在历史上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术语,如革命、改革、进步、建设等。
4、观点:指常用来表达政治观点的术语,如正义、历史、世界观、信仰、合法性等。
5、比较:比较政治知识中对比术语,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与独裁等。
6、结论:结论性的政治知识术语,如政府法治、人民民主专政等。
(整理)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政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5.社会化大生产以分工为基础6.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7.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8.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9.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10.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11.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为物质基础12.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1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4.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15.民主是专政的基础16.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17.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18.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9.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20.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2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2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23.共产党与民主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监督2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25.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6.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P7727.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28.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29.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30.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31.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32.经济是文化的基础3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3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6.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3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8.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39.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40.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41.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4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4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44.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45.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46.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就业是民生之本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6.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0.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1.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1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13.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1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选修3)是人口、领土、主权、政权19.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人代会职权、人大代表职权P56-57)20.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1.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2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政策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5.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2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2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3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3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基本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观点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3.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35.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3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7.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38.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39.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1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43.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三.途径、方式、形式1.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4.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5.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6.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7.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主要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复议诉讼制度8.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10.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术语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术语是指在高考政治考试中,可以用来回答各种题目的通用术语或关键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术语: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3. 中国梦: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 五位一体: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5. 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 三个代表: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
10. 人民民主专政: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1. 人民民主专政: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适应中国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4. 三个代表: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政治术语归类(一)一、基础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
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
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
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
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
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错误。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
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
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6、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
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
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
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8、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9、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0、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
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
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1、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
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
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2、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
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1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
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
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