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乳的制作实验报告
酸奶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相关知识,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更易于消化吸收。
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是一种健康美味的食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鲜牛奶:1000ml(2)酸奶发酵剂:10g(3)白糖:适量(4)玻璃瓶:5个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子天平(3)温度计(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鲜牛奶加热至75℃,保持5分钟进行巴氏杀菌,然后冷却至45℃。
(2)将白糖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将酸奶发酵剂用少量温水溶解,搅拌均匀。
2. 发酵(1)将处理好的牛奶倒入无菌操作台上的玻璃瓶中,每瓶约200ml。
(2)将溶解好的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将玻璃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43℃左右,发酵8-10小时。
3. 冷藏(1)发酵完成后,将酸奶从恒温培养箱中取出。
(2)将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温度控制在4℃左右,冷藏12小时以上。
4. 成品检验(1)观察酸奶的外观,应为均匀的乳白色。
(2)品尝酸奶的味道,应为酸甜适中,口感细腻。
(3)检查酸奶的口感,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奶,酸奶外观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中,符合酸奶的标准。
2. 结果分析(1)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
(2)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有利于酸奶品质的提高。
(3)通过本实验,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奶,达到了实验目的。
2. 通过实验,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
酸乳的制作实验报告
酸乳的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酸乳的制作过程,了解牛奶在酸化过程中的变化,并探究不同条件下酸乳的质地和口感的差异。
实验材料- 牛奶:500毫升(全脂牛奶)- 酸菌接种液:1包(含乳酸菌)- 温度计- 粘度计- 试管- 塑料容器实验步骤1. 测量并记录牛奶的初始温度,将牛奶倒入试管中2. 加入适量的酸菌接种液,摇晃均匀混合3. 用塑料容器盖住试管,将其放置在稳定的环境中发酵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一次试管内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5. 在发酵过程中,使用粘度计测量酸乳的粘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6. 当酸乳的温度达到目标值且粘度适宜时,停止发酵,制成酸乳实验数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温度(摄氏度)粘度(单位)0 25 1002 30 1054 32 1106 35 1158 37 12010 39 12512 40 130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在发酵过程中,牛奶的温度逐渐升高,粘度也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逐渐酸化。
乳酸的生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产生热量,导致牛奶温度升高。
同时,牛奶在酸化过程中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增加酸乳的粘度。
另外,从实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随着酸乳发酵时间的增加,温度和粘度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
这是因为乳酸菌数量增多导致酸乳酸化反应速率减缓,同时酸乳的酸度增加也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乳,并观察到在酸化过程中牛奶的温度和粘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酸乳发酵时间的增加会导致酸乳的酸度增加,同时温度和粘度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
酸乳是一种通过发酵牛奶制作而成的健康食品,具有丰富的乳酸菌和蛋白质,对人体有益。
通过探究酸乳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奶在酸化过程中的变化,为生产高质量的酸乳提供参考。
实验改进和展望在以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酸菌接种液,或者在酸乳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不同的调味品,来探索不同条件下酸乳的质地和口感的差异。
发酵型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并掌握发酵型酸奶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发酵型酸奶是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添加有益菌(发酵剂)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酸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得到部分分解,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新鲜牛奶:1000毫升- 酸奶发酵剂:10克- 白砂糖:50克- 水浴锅- 温度计- 玻璃瓶- 研钵- 研杵- 酸奶包装袋2. 设备:- 灭菌器- 高压锅-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新鲜牛奶倒入锅中,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
2. 灭菌:将搅拌好的牛奶放入高压锅中,加热至85℃,保持15分钟进行灭菌。
3. 冷却:将灭菌后的牛奶自然冷却至45℃左右。
4. 添加发酵剂: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5. 发酵:将搅拌好的牛奶倒入玻璃瓶中,封口,放入水浴锅中,保持45℃恒温发酵。
6. 成品检验:发酵时间为8-12小时,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酸奶的状态。
当酸奶表面出现细小气泡,口感酸甜适中时,发酵完成。
7. 冷却:将发酵好的酸奶从水浴锅中取出,放入冰箱中冷却至室温。
8. 包装:将冷却后的酸奶装入酸奶包装袋中,密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口感较酸,乳酸菌数量不足,营养价值较低。
- 发酵时间过长:酸奶口感过酸,乳酸菌数量过多,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2. 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乳酸菌活性低,酸奶口感较差。
- 温度过高:发酵速度快,乳酸菌活性高,但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3. 糖分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糖分过高:酸奶口感过甜,营养价值降低。
- 糖分过低:酸奶口感较酸,营养价值较高。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技能。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酸奶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水平,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乳液pH降低,导致酪蛋白凝固,形成凝胶状酸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还能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纯牛奶、白糖、发酵剂(乳酸菌粉)2. 仪器:发酵瓶、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计时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发酵剂:将乳酸菌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糖,用无菌水溶解,搅拌均匀。
2. 牛奶预热:将纯牛奶加热至40-45℃,保持温度恒定。
3. 添加发酵剂:将溶解好的发酵剂均匀地加入到预热后的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到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装满,封口。
5. 发酵: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40-45℃的温度,发酵4-6小时。
6.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
7. 品尝与鉴定:取出冷藏好的酸奶,品尝其口感、酸度、香气等,对酸奶的品质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酸奶呈现半凝固状,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气。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酸度不足,口感不佳;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3.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对酸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发酵效果不佳;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酸奶品质不稳定。
4.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添加量过少,发酵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六、实验结论1. 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酸奶品质有显著影响。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实验器材1. 牛奶 500毫升2. 酸奶发酵剂 1包3. 热水壶 1个4. 玻璃杯 5个5. 温度计 1个6. 纱布或保鲜膜 1卷7. 筷子 1根8. 记录本 1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牛奶、酸奶发酵剂、玻璃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加热牛奶:将牛奶倒入锅中,用热水壶加热至40-45℃,期间不断搅拌,以防止牛奶结块。
3. 检测温度: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确保温度在40-45℃之间。
4. 加入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分装牛奶:将搅拌好的牛奶分别倒入5个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倒入100毫升。
6. 密封杯子:用纱布或保鲜膜将玻璃杯口封好,确保密封性。
7. 酸奶发酵:将封好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8-10小时。
8. 观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牛奶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9. 成功制作酸奶:当牛奶发酵至呈凝固状,表面有气泡产生时,酸奶制作成功。
10.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发酵过程中,牛奶表面产生气泡,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凝固状。
2. 实验结果:经过8-10小时的发酵,牛奶成功变成酸奶。
3. 分析: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将其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凝固。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将牛奶加热至40-45℃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奶,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牛奶的温度,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2.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牛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制作酸奶的实验报告
制作酸奶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酸乳的制作方法;2、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3、自制乳酸质量品尝;4、初步了解食品药品生产时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实验原理酸乳是以牛乳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而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当乳酸菌在牛乳中生长繁殖和产酸至一定程度时,牛乳中的蛋白质就因乳酸菌产酸而凝结成块状,并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使它具有清新爽口的味觉。
此外,由于酸乳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它对肠道内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于发酵的乳酸菌可以通过分离筛选和市售获得。
通过本实验学习制作酸乳并根据国家相关成品质量的评定,并应用各种纯种分离法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
三、材料和器皿1、酸乳菌种:可自市场销售的各种酸乳或酸乳饮料中分离。
2、培养基(1)酸乳发醉培养基。
市场销售的牛乳(或用奶粉配制)。
(2)分离乳酸菌培养基:两种培养基。
具体配方如下:1)、培养基1:2OOg马铃薯(去皮)煮出汁,脱脂鲜乳IOOmL,酵母膏5克,琼脂20克,加水至IOOO n IL, pH7.0配平板培养基时,牛乳与其他成分分开灭菌,倒平板前再混合。
2)、培养基2:牛肉膏O. 5%,酵母膏0.5%,蛋白陈1除葡萄糖1%,乳糖0. 5%, Na, ClO. 5%,琼月旨 2%, PH 6. O03)、番茄汁培养基:番茄汁400矶,蛋白拣IOg,陈化牛奶IOg,蒸储水IOOOn1L。
3、全脂奶粉(内含脂肪28%,蛋白质27%,乳搪37%,矿物质6乐水分2%)。
4、其他:无菌血浆瓶(250mL),无菌移液管,培养皿,恒温水浴锅,堵养箱,冰箱等。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酸乳的制作方法(1)配复原牛奶:按1:7的比例加水把奶粉配制成复原牛扔,并加入5-6%蔗糖。
或用市售鲜牛奶加入5-6%蔗糖调匀亦可。
(2)、装瓶:在25OnlI的血浆瓶中装入牛乳200mL(3)、消毒:将装有牛乳的血浆瓶置于80?恒温水浴锅中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15min,或者置于90?水浴中消毒5min即可。
实验6酸乳的制作
实验6酸乳的制作实验目的:掌握酸乳的制作方法,了解酸乳的特点及其营养成分。
实验原理:酸乳是一种通过发酵牛奶获得的乳制品。
发酵的过程中,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酸化,同时产生其他有益物质如维生素B12、益生菌等。
酸乳具有较好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并且比牛奶更容易消化。
实验材料:1. 牛奶:鲜牛奶或超高温灭菌牛奶均可,500ml。
2.酸奶菌种:1小袋(可购买现成的酸奶菌粉或使用自家制作的酸奶菌种)。
实验步骤:1.将牛奶倒入一个干净的锅中,用中小火加热至80℃-85℃。
2.关火,待牛奶冷却到37℃-43℃的温度范围,即为合适的发酵温度。
3.将酸奶菌种撒入牛奶中。
4.用干净的汤匙或搅拌棒轻轻搅拌,使菌种均匀分布。
5.把装有牛奶和菌种的锅盖好,用保温被或毛巾包裹住。
6.把锅放在一个相对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不低于37℃,并且不要被干扰。
7.静置发酵6-8小时,或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发酵时间可延长至12小时。
8.检查酸乳的状态,如果觉得口感和酸度都合适,发酵过程即可结束。
如果觉得酸度不够,可以继续发酵一段时间。
9.发酵结束后,将酸乳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制作了一份酸乳。
酸乳的质地较为稠密,酸度适中,口感丰富顺滑。
酸乳富含乳酸菌等益生菌,不仅有利于肠道健康,还提供了乳制品所具有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等。
实验讨论:1.发酵温度的选择:发酵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牛奶过热会杀死乳酸菌,温度过低则不能良好发酵。
一般来说,37℃-43℃是酸奶的最适宜发酵温度范围。
2.发酵时间的选择:发酵时间会影响酸乳的酸度和口感。
一般来说,6-12小时是制作酸乳的常规发酵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3.菌种的选择:市面上有许多现成的酸奶菌种可以购买,也可以使用自家制作的酸奶菌种。
自家制作的菌种含有自己的个人特点,不同菌种可能会影响到最终酸乳的口感和品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份美味的酸乳。
酸乳的制作
实验五酸乳的制作一、凝固型酸乳的制作1.工艺流程:鲜乳的验收及预处理→加糖及稳定剂→过胶体磨→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后熟→冷藏2.配料:鲜乳10kg砂糖5% 500g甜蜜素(50倍)0.05% 5g 总甜度7.5%淀粉0.2% 20g发酵剂3~4% 300~400g(直投式发酵剂按规定加入)香兰素0.02% 2g3.操作要点二、搅拌型果粒酸乳的制作1.工艺流程:鲜乳的验收及预处理→加糖及稳定剂→过胶体磨→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降温→加入果粒,慢慢搅拌→调酸甜、加入防腐剂→灌装→后熟→冷藏2.配料:鲜乳10kg砂糖5% 500g甜蜜素(50倍)0.04% 4g 总甜度7%淀粉0.4% 40g发酵剂3~4% 300~400g(直投式发酵剂按规定加入)香兰素0.02% 2g果粒5~8% 500~800g山梨酸钾0.02% 2g水果香精0.03% 3ml酸乳香精0.02% 2ml三、操作要点:1.果粒的卫生保证2.果粒的悬浮性四、结果与分析(感官、理化、卫生、乳酸菌数)2.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和酸度3.卫生指标4.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 cfu / mL。
均质机的使用方法:1.正对着自己的是高压阀(一级),左侧面是低压阀(二级)。
2.使用前要放松所有的阀门。
3.料斗中加入水。
接通电源。
先洗机器,将三通阀旋至循环位置,循环清洗,再将三通阀旋至出料位置,放出水。
快排完水时加入料液,放弃一部分交接部分物料,将三通阀旋至循环位置。
4.在机器无异常噪音时,先将低压阀适当加压,这时压力表指针会上下抖动,适当锁紧针形阀(右侧小一字形阀门,如果拧得不紧,指针跳动幅度大,拧紧就基本不摆动了),加压至5MPa,再将高压阀加至20MPa。
压力调好后,将三通阀旋至出料位置,出料。
5.出料快结束时,加水,卸压,应先卸高压,拧松压力表,再卸低压阀,最后松针形阀,压力表复位至零。
发酵酸奶实验报告
发酵酸奶实验报告酸奶实验报告酸奶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酸奶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在生产现场将科学的原理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
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
酸奶可以是牛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也可以经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
现在生产中采用将原料乳灭菌后加入乳酸菌的方法生产酸奶。
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酵会有杂菌污染,造成酸奶出现异味或发酵失败。
酸奶发酵过程中,原料乳中的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是乳中的一种蛋白质,等电点时pH为4.64.7),使酪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物质。
三、实验材料纯牛奶、盒装酸奶、白糖、勺子、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筷子、恒温箱、水浴锅四、实验步骤①消毒。
将容器(一次性杯子等)、搅拌的工具(勺或筷子)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对其进行杀菌消毒。
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可直接放在40℃的水浴锅中预热。
若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待温度降到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
②接种。
将温牛奶从水浴锅中拿出,在超净工作台接种。
准备工作完成后(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处理),先将100毫升纯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在往其中加入酸奶(一般比例为5:1-10:1),最后加入6克白糖。
原料加完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将杯子全面封紧。
③前发酵。
放恒温箱中(40℃左右)。
一般发酵8一10小时即可,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④后发酵。
刚做好的酸奶酸味比较淡,口感不够好,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完整版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一原味酸奶的研制一、材料选择:1、鲜牛乳,蔗糖或白砂糖。
二、步骤:1、器皿消毒杀菌:器皿在开水中煮沸杀菌5-10分钟。
2、调制和均质:将1升鲜奶加倒入杀菌后的器皿中,加入白砂糖(7-8% ) , 60 °C左右搅拌混匀溶解。
3、杀菌、冷却:将混匀后的鲜奶加热到65 °C,杀菌20 -30min, 冷却到42〜45 °C。
(牛奶消毒杀菌一般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效果达到97%以上,大部分有害细菌已被杀死,巴氏消毒后的牛奶放在冰箱里冷藏,细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缓慢)5、接种、发酵:接入发酵剂,42 °C进行保温发酵。
在发酵时间上设置6个(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不同处理,进行发酵。
6、后发酵:将保温发酵后的产品迅速冷却至10 °C以下,再然后置于0-4 °C的环境中后发酵12 h以上。
三、实验结果(各位可以放置一些酸奶图片,本周六过来补拍一下,我们还有样品)实验二原味酸奶的质量评估一、实验目的酸奶屮的酸度主要来源于乳酸菌将乳屮的乳糖发酵分解成的乳酸。
乳酸可降低胃的PH值,促进乳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有益人体的健康。
酸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酸奶屮很大程度上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酸奶的最佳酸度在80° T-12O0 T之间。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的酸奶的酸度进行测定,进而筛选出酸奶的最佳发酵时间。
同时,从酸奶的组织状态、口感等感官指标上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牛奶酸度是指滴定100ml牛奶样品,消耗的mol/L NaOH溶液毫升数,工厂一般采用10ml样品,而不用100 ml样品。
乳中酸度增高,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结果,测定乳酸度可判断乳是否新鲜。
用LNaOH滴定时,乳屮的乳酸和NaOH反应,生成乳酸钠和水。
制造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及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备方法。
3. 提高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酸奶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乳酸。
2. 乳酸的生成: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将乳糖分解为乳酸,使牛奶的pH值降低,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牛奶、酸奶发酵剂、无菌试管、无菌棉塞、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等。
2.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新鲜牛奶加热至80℃,持续5分钟,杀死牛奶中的细菌,然后冷却至室温。
2. 加入发酵剂:取一定量的酸奶发酵剂,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搅拌均匀。
3.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至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约10ml。
4. 密封:用无菌棉塞密封试管口,防止氧气进入。
5. 发酵:将试管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设定温度为42℃,恒温发酵。
6. 记录:每隔一定时间(如2小时、4小时、6小时等)观察酸奶的发酵情况,记录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7. 结束发酵:发酵至酸奶具有酸味和凝固状态时,取出试管。
8. 观察与比较:将发酵后的酸奶与未发酵的牛奶进行外观、口感、pH值等方面的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发酵后的酸奶呈凝固状,颜色呈淡黄色,与未发酵的牛奶相比,酸奶的色泽较浅。
2. 口感:发酵后的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酸奶特有的风味。
3. pH值:发酵后的酸奶pH值降低,一般在4.5-4.8之间,表明乳酸菌已将乳糖分解为乳酸。
4. 微生物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发酵后的酸奶,可见大量乳酸菌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酸奶。
生物实验报告制作酸奶(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自制酸奶的操作方法。
3. 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牛奶:500ml(全脂或低脂均可)- 酸奶发酵剂:1包(含乳酸菌)- 白砂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玻璃杯:5个- 筷子:1根- 温度计:1个- 热水袋:1个- 计时器:1个2. 仪器:- 灭菌锅:1个- 灭菌器:1个- 电子天平:1个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 将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用电子天平称量,确保每杯牛奶的量一致。
- 在每杯牛奶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2. 灭菌处理:- 将玻璃杯放入灭菌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100℃,保持5分钟进行灭菌。
3. 发酵剂活化:- 将酸奶发酵剂取出,放入温水中浸泡5分钟,使其活化。
4. 混合发酵剂:- 将活化后的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发酵:- 将混合好的牛奶杯放入热水袋中,保持温度在42℃左右,发酵8小时。
6. 成品检验:- 发酵完成后,取出酸奶,观察其色泽、口感和气味,确认是否达到酸奶的标准。
7. 冷藏保存:- 将发酵好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时间为3-5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色泽:酸奶呈乳白色,均匀一致。
2. 成品口感: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
3. 成品气味:酸奶具有独特的酸奶香味。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符合酸奶标准的自制酸奶。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自制酸奶的操作方法,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
2.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灭菌处理要彻底,避免杂菌污染。
- 发酵温度要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发酵效果。
制作酸奶完整实践报告
制作酸奶完整实践报告酸奶制作完整实践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并了解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价值。
二、实验原理和步骤1. 原理:酸奶是通过将乳品发酵而得到的一种食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成乳酸,使牛奶变酸。
乳酸的形成提高了酸奶的质地和口感,并且乳酸还有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和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 实验步骤:2.1 准备材料:牛奶、酸奶菌种。
2.2 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将牛奶加热至85℃,保持10分钟杀灭其中的细菌。
2.3 快速降温:将巴氏杀菌后的牛奶迅速降温至43-46℃。
2.4 加入酸奶菌种:将酸奶菌种加入降温后的牛奶中,搅拌均匀。
2.5 发酵:将添加酸奶菌种的牛奶倒入酸奶机或容器中,覆盖保温,温度保持在43-46℃,发酵6-8小时。
2.6 冷藏:将发酵完成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
三、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了酸奶,外观乳白色,质地细腻。
2. 酸奶的味道酸甜适中,口感滑爽。
四、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 酸奶中的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作用,对人体肠道有益。
2. 酸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实践,成功制作了酸奶。
酸奶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口感,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有益。
制作酸奶的过程简单易行,是一种健康并且经济实惠的食品制作方法。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践操作中,我学会了制作酸奶的基本步骤,并对酸奶的原理和营养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我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参考资料1.《食品工程实验指导教材》2.相关网络资料。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完整版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一原味酸奶的研制一、材料选择:1、鲜牛乳,蔗糖或白砂糖。
二、步骤:1、器皿消毒杀菌:器皿在开水中煮沸杀菌5-10分钟。
2、调制和均质:将1升鲜奶加倒入杀菌后的器皿中,加入白砂糖( 7-8% ),60 ℃左右搅拌混匀溶解。
3、杀菌、冷却:将混匀后的鲜奶加热到65 ℃,杀菌20 -30min,冷却到42~45 ℃。
(牛奶消毒杀菌一般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效果达到97%以上,大部分有害细菌已被杀死,巴氏消毒后的牛奶放在冰箱里冷藏,细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缓慢)5、接种、发酵:接入发酵剂, 42 ℃进行保温发酵。
在发酵时间上设置6个(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不同处理,进行发酵。
6、后发酵:将保温发酵后的产品迅速冷却至10 ℃以下,再然后置于0-4 ℃的环境中后发酵12 h以上。
三、实验结果(各位可以放置一些酸奶图片,本周六过来补拍一下,我们还有样品)实验二原味酸奶的质量评估一、实验目的酸奶中的酸度主要来源于乳酸菌将乳中的乳糖发酵分解成的乳酸。
乳酸可降低胃的PH值,促进乳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有益人体的健康。
酸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酸奶中很大程度上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酸奶的最佳酸度在80°T-120°T之间。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的酸奶的酸度进行测定,进而筛选出酸奶的最佳发酵时间。
同时,从酸奶的组织状态、口感等感官指标上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牛奶酸度是指滴定100ml牛奶样品,消耗的 mol/L NaOH溶液毫升数,工厂一般采用10ml样品,而不用100 ml样品。
乳中酸度增高,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结果,测定乳酸度可判断乳是否新鲜。
用LNaOH滴定时,乳中的乳酸和NaOH反应,生成乳酸钠和水。
当滴入乳中NaOH溶液被乳酸中和后,多余的NaOH溶液就会使事先加入乳中的酚酞变红色。
酸乳制作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体验自制酸奶的乐趣,提高食品加工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发酵乳制品,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呈现出特有的酸味和口感。
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如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牛奶:500ml(全脂或低脂均可)- 糖:50g- 酸奶发酵剂:1包(含乳酸菌)2. 仪器:- 烧杯:1个- 玻璃棒:1根- 温度计:1个- 电子秤:1个- 电热壶:1个- 食品保鲜膜:1卷- 保温箱或保温袋:1个四、实验步骤1. 准备牛奶: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确保温度在40℃左右。
2. 加入糖:将糖倒入牛奶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糖完全溶解。
3. 加入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打开,倒入牛奶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加盖密封:用保鲜膜将烧杯口密封,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5. 发酵:将烧杯放入保温箱或保温袋中,保持温度在40℃左右,发酵8-12小时。
6. 检查酸奶状态:发酵完成后,轻轻摇晃烧杯,观察酸奶的粘稠度和酸味。
若酸奶呈粘稠状,酸味适中,则表示发酵成功。
7. 装瓶:将发酵好的酸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8. 冷藏:将装好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以延长保质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成功制作出了酸奶,口感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味。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掌握了酸奶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六、实验讨论1. 牛奶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牛奶温度控制在40℃左右,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发酵效果。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酵时间为8-12小时,此时间段内酸奶口感最佳。
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味过重;发酵时间过短,酸奶口感不浓郁。
3. 酸奶发酵剂的选择:市场上酸奶发酵剂种类繁多,选择时要注意产品的品质和口碑。
工厂制作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工厂制作酸奶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工厂实验室实验器材:牛奶、酸奶发酵剂、恒温培养箱、温度计、玻璃杯、搅拌棒、量筒、滤网、消毒剂等。
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通过发酵牛奶制成的乳制品,其主要原料为牛奶和酸奶发酵剂。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酸奶发酵剂中的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使牛奶变酸,从而形成酸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牛奶加热至45℃左右,保持恒温。
(2)将酸奶发酵剂用温水溶解,待温度降至45℃左右。
(3)将消毒剂喷洒在实验器材上,确保无菌操作。
2. 混合(1)将加热至45℃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2)将溶解好的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培养发酵(1)将混合好的牛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45℃左右。
(2)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酸奶的发酵情况,记录温度、酸度等数据。
4. 成熟(1)待酸奶发酵至酸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取出玻璃杯。
(2)将酸奶放入冷藏箱中,使其进一步成熟。
5. 检验(1)取出成熟后的酸奶,用滤网过滤掉杂质。
(2)将过滤后的酸奶进行品尝,检查其口感和酸度。
实验结果:1. 发酵过程中,牛奶的酸度逐渐增加,从最初的pH值7.0左右升高至发酵结束时的pH值4.5左右。
2. 酸奶的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酸奶香味。
3. 成熟后的酸奶无杂质,口感纯净。
实验分析:1. 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变酸。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发酵效果更好。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温是保证酸奶发酵质量的关键。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3. 恒温培养箱为乳酸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酸奶的发酵。
4. 在酸奶制作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酸奶的品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
实验二__酸奶制造
实验二酸奶制造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酸奶生产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和方法。
2.掌握发酵操作及工艺参数。
3.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酸奶之感官评定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原辅材料1.原料:牛乳;脱脂乳粉或全脂乳粉;蔗糖;NaOH溶液;TTC试剂;酒精;乳酸菌培养基原料;菌种等。
2.仪器:灭菌器;恒温水浴锅;无菌操作台;酸奶瓶;培养箱;烘箱;无菌试管;无菌三角瓶;吸管;均质机;压盖机。
三、工艺流程原料乳→预热→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菌剂→灌装→封口→发酵→冷藏→检验→成品主要工艺参数说明:1.牛乳、全脂乳或脱脂乳+砂糖8%。
2.杀菌温度为85℃/15分,冷却到35℃~45℃。
杀菌的目的:酸奶是一种经发酵的乳制品。
由于乳是富有营养的食品,也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乳中常会污染各种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如果不将它们杀灭,在发酵和冷藏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也可能生长繁殖,并产生各种有害的物质或毒素,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3.加菌种为3%,防止杂菌污染,灌装后用封口机封盖。
4.发酵温度42℃/3.5小时,冷却4~5℃。
1)发酵的目的:在控制发酵条件的情况下使原料乳发酵,将牛乳中的乳糖转变成乳酸。
因乳酸发酵,使牛乳的pH值降低,产生凝固和形成酸味,并能防止杂菌污染。
乳酸的形成使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复合体因其中的磷酸钙和柠檬酸钙的逐渐溶解而变得越来越来不稳定。
当体系内的pH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胶粒开始聚集沉淀,逐渐形成一种蛋白质网络立体结构,其中包含乳清蛋白、脂肪和水溶液部分。
这种变化使原料乳变成了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
酸度达到80~90°T,凝块均匀,致密,无乳清析出,无气泡。
(2)发酵剂用菌种的选择发酵剂所用的菌种,随产生的乳制品而异,有时单独使用一个菌种,有时将两个以上的菌种混合使用。
随所使用菌种的数量不同,可称单用发酵剂或混合发酵剂。
乳酸菌的混合发酵剂,多以乳酸链球菌或嗜热链球菌与干酪杆菌或保加利亚杆菌混合,其组合方式随制品的种类而异。
酸奶实验报告饮料工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习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
3. 掌握酸奶饮料的调配技术。
4. 体验食品加工的实际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中的乳糖含量降低,同时产生特有的酸味和香气。
酸奶中的乳酸菌对肠道健康有益,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三、实验材料1. 原料:鲜牛奶、白砂糖、乳酸菌发酵剂、果汁(可选)。
2. 仪器:恒温箱、发酵瓶、量筒、电子秤、搅拌器、消毒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鲜牛奶、白砂糖、乳酸菌发酵剂准备好,果汁(可选)根据个人口味添加。
2. 消毒:将发酵瓶、搅拌器等实验用具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3. 混合:将鲜牛奶和白砂糖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乳酸菌发酵剂。
4. 发酵:将混合好的牛奶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根据乳酸菌种类和温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为4-6小时。
5. 冷却:发酵完成后,将酸奶从恒温箱中取出,冷却至室温。
6. 调配:根据个人口味,可添加果汁等调味品进行调配。
7. 灌装:将调配好的酸奶倒入无菌容器中,封口。
8. 冷藏:将灌装好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以便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奶质量:经过发酵,牛奶成功转化为酸奶,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有的酸香味。
2. 酸奶饮料:根据个人口味调配的酸奶饮料口感丰富,酸甜适中,营养丰富。
3.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酸奶饮料的调配技术。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酵温度和时间: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酸奶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口感和品质。
(2)消毒:实验过程中,消毒工作至关重要,以确保酸奶的卫生安全。
(3)调配:根据个人口味调配酸奶饮料,可以丰富口感,提高营养价值。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酸奶饮料的调配技术。
制作酸奶步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家庭制作酸奶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更加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赋予酸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1. 牛奶:全脂或低脂均可,尽量选择新鲜牛奶。
2. 酸奶发酵剂:市售酸奶发酵剂或自制酸奶发酵剂。
3. 玻璃杯:用于盛装牛奶和发酵剂。
4. 密封容器:用于发酵酸奶。
5. 温度计:用于测量发酵温度。
6. 热水袋或保温毯:用于保持发酵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牛奶:将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牛奶温度,确保温度在40-45℃之间。
2. 加入发酵剂:按照说明书或个人喜好,将适量的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
3. 搅拌均匀:用筷子或勺子轻轻搅拌,使发酵剂均匀分布在牛奶中。
4. 装入密封容器:将搅拌好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确保容器内壁干净无油污。
5. 保持发酵温度:将密封容器放入热水袋或保温毯中,保持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时间约为6-8小时。
6. 发酵完成:发酵时间到达后,打开密封容器,观察酸奶的质地和酸味。
若酸奶质地细腻、酸味适中,则发酵成功。
7. 冷藏保存:将发酵成功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延长保存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成功:经过6-8小时的发酵,酸奶质地细腻、酸味适中,符合预期效果。
2. 发酵温度:实验过程中,发酵温度保持在40-45℃之间,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3. 发酵剂用量:根据说明书或个人喜好,适量添加发酵剂,确保发酵效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家庭制作酸奶的基本方法,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牛奶温度要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2. 发酵剂用量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3. 保持发酵温度,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乳的制作实验报告
为了补钙和补充肠道益生菌,本人常自制酸奶。
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将买来的商品酸奶,倒入纯牛奶中,混合均匀,在42度左右恒温3-5小时即成,如果需要口感更好,就放入冰箱冻上大半天至一天(即所谓的后发酵)。
以前我制作酸奶的菌种,都是超市卖的带双歧杆菌的原味酸奶。
但对于我这种住在城市郊区的人来说,买酸奶还真不方便,周围的小超市大多没有,要买就得跑到市区,不能做到随时做。
后来,小区周围有一两家有卖的了,又卖得比市区贵,让人感觉不爽(因为经常做,这个成本要是要尽量降低,而且商品酸奶中的香精、凝固剂等总让人担心)。
网上有卖酸奶菌粉的,尽管方便,但价格也不低。
于是,萌发了自己做酸奶菌粉的想法,想一想,古代人也一样做了酸奶,当时肯定有一套保存菌种的方法。
其他发酵食品,如甜米酒、黄酒、白酒、醋、酱油等,都有相应保存菌种的土方法(制曲),酸奶菌种应该也不会太特别。
上网查了米酒曲的制作方法,工业化生产乳酸菌粉的工艺原理,结合自己家里的条件设计方案,经过两次试验,基本成功,在此分享出来,希望能让同样需要长期做酸奶的人得到方便实惠。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获取原始菌种
去超市购买最新鲜的原味酸奶,越新鲜越好,一般当天能买到昨天生产的酸奶,最好是带双歧杆菌的品种。
2、发酵增殖
就是做一次酸奶,让乳酸菌再繁殖、活跃起来,增加其数量,用庞大的数量来保证存活率,让部分菌种能在我们保存方式中生存下来(以休眠状态,或产生繁殖用的孢子)
3、固化定形
让新鲜的酸奶,粘附在粉状颗粒上,以便快速加热干燥及以后分次取用。
具体操作步骤分几步
3.1 准备粉剂
我的做法是:将糯米粉、玉米淀粉、小麦面粉,各一份混合,在微波炉中打1至2分钟,至有炒面粉的香味时停止,这样一则可杀菌,二则可让各种材料变熟,以便乳酸菌利用其营养,三则可让粉末更松散。
3.2 添加保护剂
工厂用热风干燥工艺生产乳酸菌粉时,会加入各种保护剂,让乳酸菌能抗得住干燥时的高温,提高活菌的存活率。
保护剂有多种,日常生活中能获取的是蔗糖和味精。
理论上,加入20%的蔗糖,或5%的味精,就能达到明显的保护菌种的作用了。
我们可按用于制菌粉的新鲜酸奶的重量为基准,加入糖或味精。
3.3 混合
这个没什么说的,将新鲜酸奶和粉剂混合均匀,尽量保持容器、工具的干净,少杂菌,灭菌的方法用煮、蒸、微波烤、烤箱烤、酒精等各种方式都可以,结合自家条件灵活选用。
混合后,一般会形成不规则的大的粉团,一坨坨的。
4、干燥
4.1 快速加热
目的是将大颗粒的粉团表面弄干,形成水分少、乳酸菌浓度很高的环境,让其他细菌竞争不过乳酸菌,难以生存、发展,在今后用于做酸奶时,减少对酸奶口味/营养的影响。
我的做法是,在烤箱中、或电饭煲中,加上温控开关的配合,保持45~50度的温度若干小时,至表面发硬为止。
如果周围环境好,空气干净,也可用电吹风,在较远的距离上吹热风烘干,理论上这种干燥方式会更快。
4.2 彻底干燥
将上一步形成的表面发硬的粉团在太阳下晒几天,至基本干燥。
目的是让菌粉团中的水分彻底蒸发,以便菌粉长期保存。
期间,为了快速干燥,可用食品搅拌机将粉团打碎。
打碎--晾晒的过程可能会反复几次。
5、检验
忙乎了那么久,也不知道DIY的乳酸菌粉质量到底怎样。
因此需要实际检验下,以自己产的菌粉为菌种做一次酸奶,看看能否发酵、发酵后味道怎样,如果合适,才保留菌粉。
5.1 发酵时间
我第一次做的菌粉,需要发酵8~9小时(加入1~2克菌粉,42度恒温),才能形成凝固的酸奶,比直接用商品酸奶(1升纯牛奶加入100ML酸奶,3小时)要慢,第二次做的菌粉,需要5~7小时就够了。
分析原因,主要是100ML商品酸奶中的活菌含量,远远大于1~2克自制菌粉中的活菌数量,为了快速干燥,我也就是用100~150ML自制新鲜酸奶加入淀粉来干燥,这样干燥后的菌粉重量约300g,加上干燥过程中部分细菌要失去活性(算50%的存活率吧),2g自制菌粉中的活菌数量是150ML新鲜酸奶的0.3%;商品酸奶的活性比自己发酵的酸奶活性低,估算为新鲜酸奶的70%吧,折算成150ML新鲜酸奶的46%,这样1~2g自制菌粉中的活菌数大致为100Ml 商品酸奶中的140分之一。
发酵时间长也是合理的。
按乳酸菌20分钟繁殖一代来匡算,上边用商品酸奶发酵4个小时的细菌繁殖量,用自制菌粉需要6.5小时。
另外自制菌粉不是那么细,菌种不能很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奶液中,而是多沉淀的底部,所以整瓶牛奶发酵的时间也会延长。
因此7~8小时也是自制菌粉的理论上的发酵时长。
为了避免影响口感,需要控制淀粉的加入量,又不能加入太多的自制菌粉,所以只能延长发酵时间了。
5.2 口感
口味方面,与商品酸奶相比,DIY菌粉发酵的酸奶,要粘稠些(因为菌粉中有一些淀粉,且菌种构成比例不一样),更像老酸奶,没有那么细滑(也是因为淀粉没有完全溶解,有颗粒的缘故)。
在没有后发酵的情况下(近期冰箱坏了,没有作这种处理),香味与商品酸奶有差异,少了那种轻灵鲜明的感觉(香精的作用),多了点厚重感(本人不是美食家,不知道怎么形容)。
至少对我这种不挑剔人,是可以接受其口感的。
6 密封保存
用相对密封的容器保存自制的验证合格的菌粉。
食品塑料袋、饮料瓶、茶叶罐、自封胶袋等都可以。
整个过程中,用到了温控开关、烤箱/电饭煲/电吹风、搅拌机这几样相对“专业”的设备。
其他的都是几乎家家都有的工、器具,如何干燥、消毒,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所用到的设备、材料也会不一样。
掌握几个关键点就可以了:
1、乳酸菌是常见的微生物,说明其生命力强,在我们提供的比自然环境更适宜的环境中,它应该会形成优势菌群,因此,尽管DIY的菌种会比商品菌粉差,但绝不至于不能用于做酸奶。
2、干燥时,温度不要超过50度,这时未经驯化的乳酸菌能耐受的最高温。
3、干燥时间越短越好
4、操作过程,越干净越好。
5、用松散、细腻,能融入水的材料做吸附、定型剂,当然还要便于获取。
这一点,我的方法不是很好,希望有此方面知识或经验的人给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