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5年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5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7年)

为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代农艺技术规划的指导思想

现代农艺技术是学校的主打专业之一,为增强我校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把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学校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的知名度。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专业建设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证,更要的是要主动适应我国现代农艺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同时,学校一定要坚持满足学生当前就业与未来发展需求,专业建设要围绕学生当前就业和未来生活的需要,使学生的在校学习经验成为他们个人事业发展和生活发展的强大基础和助推力。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

突出抓好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校五年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

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原则

坚持本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衔接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原则,以“强化实践技能”为重心,构筑和强化专业特色。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

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现代农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生产一线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农艺技术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重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设加快,现代农艺技术在企业生产一线和养殖业等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多年来,我校依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经验积累,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构建“学校和企业”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期间,通过具有真实实训环境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制定、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借助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

(3)学校、企业合作多元化,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贴近岗位,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以“学校和企业”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改

革和完善课程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提高中职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要做到以下六点: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项目为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作物生产》、《蔬菜生产》等课程的教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到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本专业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仿真软件等手段,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像内容,可以帮助再现生产过程、仿真操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重视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设3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并配套编写教材(含校本教材)。根据案例,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特色教材。

4.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要深入开展各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学材教材及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在 2016年前,建立4门精品课程。

(三)教师团队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10人。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 38%,具备“双师结构”教师比例达80%。

(四)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完善和增建相关实验

实训室,最终建成设备齐全先进、功能实用、现代技术含量、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教一体化功能的系列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主要规划新建良种繁育室、土肥实训室2个,新添超净工作台 2台,电子显微镜20台,完善生产性教学工厂,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创新工作室1个。新建3-5家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校内实训学时超过40%,校外准就业实习学生比例达50%,时间达半年以上。

2.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在重点进行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大力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员为主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参与顶岗实习;在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的基础上,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规范实习管理,注重实习实效,并通过技术革新、企业职工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形成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培训,努力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工作。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做好员工转岗、再就业及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四、经费预算

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将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确定在现代种植技术,植物保护,农资营销三种岗位。力争政府支持,扩大学校现有的示范园,即发展经济,又可作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