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01 第一章 面向对象概述
1.1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2 对象——具有属性 属性刻画了对象的静态特征
车型名称 厂商 级别
十代思域220turbo 东风本田 紧凑型车
能源类型
汽油
环保标准
国V
上市时间
最大功率 (kW)
最大扭矩 (N·m)
发动机
2016.04 130 220
1.5T 177马力 L4
1.3面向对象与项目设计
1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项目需求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用户 开发者
一般需求
管理者 用户知识
问题域建模
专业领域知识
现实世界经验
问题域陈述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功能模型
1.3面向对象与项目设计
1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项目需求
面向对象分析的一般过程
获取需求内容陈述
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结构 建立对象的动态模型
类的例子
信息工程系的 帧一一同学
学生类
经贸管理系的 贾三三同学
尝试抽象——试将下列图标分类
不同角度,分类结果不一定 根 据 问 题 需 要 进 行 分 类
1.1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3 类——与对象的关系
• 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 个类的实例
• 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 有零个或更多的实例
• 类是静态的:其语义 和关系在执行前就已 经定义好了
1.4面向对象思想与软件工程模型
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 命周期划分为软件 计划、需求分析和 定义、软件设计、 软件实现、软件测 试、软件运行和维 护这6个阶段,并 且规定了它们自上 而下的次序,如同 瀑布一样下落。每 一个阶段完成才进 行下一阶段。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第9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9.1 复习笔记一、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理论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对象(Object)①概念对象泛指所要研究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等。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问题对象是基本的运行实体,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封装而成。
②构成对象的基本要素a.标识标识即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区分其他对象。
b.数据数据也称状态,用于描述对象属性的存储或数据结构。
c.操作操作即对象的行为,对象运动特性的描述。
d.接口接口是指对象接受外部消息所指定的操作名称集合。
③记录对象禁止特征的数据类型a.公共数据对外界是可见的,用于对象间信息的传递。
b.私有数据是对象操作实现过程中的局部信息,外界不可见。
④数据和操作间的相互作用图9-1说明了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
图9-1 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2)类(Class)类是相似对象的集合,现实世界中由许多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相似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就是类。
①标识标识即类的名称,用以区分其他类。
②继承继承描述子类承袭父类的名称,以及结构与功能。
③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该类数据包含数据项的描述。
④操作操作是该类通用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⑤接口接口是面向其他类的统一的外部通信协议。
(3)消息(Message)消息是实现对象与对象间相互合作的通信载体,是连接对象的纽带,也是请求对象执行某个处理或提供某些信息的要求。
①消息传递当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接收到消息的对象经过解释予以响应,对象间的这种相互合作需要一个机制协助进行,这样的机制称为“消息传递”。
②消息传递模型图9-2就表示了一个消息传递的模型。
图9-2 消息传递模型(4)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指一个类(即称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或称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
①继承的特征层次结构的上部(或祖先类)具有通用性,下部(后代类)具有特殊性。
②有继承关系的类应具有的特性a.共享性共享性包括数据和程序代码的共享。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信息化:指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2、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3、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4、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5、作业信息:是解决经常性的事务问题的信息,它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
例如,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6、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
7、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8、U/C矩阵:是用来进行子系统划分的一种方法,它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过程和数据类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9、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10、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简答题重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特点(1)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需要由人来做,只有人和机器的合理配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3)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管理系统,它将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融入其中,如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
(4)多学科交叉: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和存储;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2、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三个层次。
作业层系统主要支持日常的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管理层系统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战略层系统则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如市场预测、长期规划等。
3、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支持等。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世界扁平化:世界扁平化实际上就是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源的一体化,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2.现代化管理:指企业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使管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3.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一种把有限的资源,如人、财、物、信息等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充分地加以利用,以实现管理组织自身经营目标的系统。
4.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的工作目标,从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的或者较为满意的工作方案的决策过程。
5.信息:信息是人和外界互相作用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6.数据:数据被认为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以及物理符号的组合。
7.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也称数据处理,是指按照应用的需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总称。
8.信息处理:即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输出。
9.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在原系统基础上,加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限制和用户习惯,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的过程。
2.瀑布开发法: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人模块,自顶向下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上而下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3.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法过程,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
4.集成开发环境:集成开发环境是用于提供程序开发环境的应用程序。
5.原型法:原型法指不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利用系统快速生成工具,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6.极限编程:极限编程(XP)是一门针对业务和软件开发的规则,它的作用在于将两者的力量集中在共同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上。
管理信息系统的名词解释
课本: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
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环境中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件的信息。
2、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
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连成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结构化开发方法: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法等,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是结构化方法的精髓所在。
6、面向对象方法:是从对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识别其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7、项目管理:是关于营造一个环境或条件,使得定义的目标或目的能以一组人以受控的方式得以实现。
8、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9、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它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现数据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
1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一、对象的基本概念 -2
对象、类和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递
二、类的继承 -1
类的层次
实际应用中,事物分类很难一蹴而就,往往要先进行粗分 类,再进一步细分,最终使分类相互联系而形成完整系统结构.继 承是类之间的重要关系,依赖继承机制,可由类产生对象,或由已 知类定义其它类.
继承是指一个类(即称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 (或称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
称为OOPL)。50年代后期,在用FORTRAN 语言编写大型程序时,常出现变量名在程序不 同部分发生冲突的问题。鉴于此,ALGOL语 言的设计者在ALGOL60中采用了以 "Begin……End"为标识的程序块,使块内变 量名是局部的,以避免它们与程序中块外的同 名变量相冲突。这是编程语言中首次提供封装 (保护)的尝试。此后程序块结构广泛用于高 级语言如Pascal 、Ada、C之中。
有继承关系的类之间应具有如下特性: 类间具有共享特征(包括数据和程序代码的共享); 类间具有细微的差别或新增部分(包括非共享程序代码 和数据); 类间具有层次结构。
二、类的继承 -2
类的层次
例如,飞机和交通工具都是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is a”关系,飞机是 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
通常,越上层的类越具有一般性和共性,越下层的类越特殊、越具体。
OOD是把系统所要求解的问题分解为一些对象及对象间传 递消息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结构
体验。
功能模块设计
03
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
算法等。
系统实施与维护
系统开发
按照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编程、数据 库建立、系统集成等工作。
系统测试
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 保功能正常、性能稳定。
系统部署与培训
将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对 用户进行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 用。
决策者
使用信息系统的输出,做出科 学、合理的决策。
用户
使用信息系统完成日常工作,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改进系
统。
03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库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系型数据库
使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通过SQL语言进行查询和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
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数据库安全
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权限控 制等措施。
云计算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
云计算技术
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降低企业IT成本和运维难度。
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
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实现软件的高效利用和快速迭代更新。
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数据安全
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损坏。
隐私保护
01
确定系统目标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和 预期效果,为后续设计和开发提 供指导。
需求调研
02
03
制定实施计划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收集业务数 据和流程,为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系统目标和需求调研结果,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 安排、资源投入、风险控制等。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也就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他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系统:1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有机整体2是能实现一组特定功能由人,机器和各种方法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信息系统:主要部分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序。
他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示,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其输出的结果总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输入数据经过处理输出信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序)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MRP(物料需求计划):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是在解决订货点法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路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求准时生产,MRP2(制造资源计划):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是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对企业生产中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全面控制以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为目的的集成信息系统。
(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了物料信息与资金信息的集成)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的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市场需求制造的经营思想)DSS决策支持系统: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的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工厂企业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具备对工厂生产进行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产供销)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性强信息相对专一主要功能是收集储存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相对较大建成后易见成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管理信息来源于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产物。
管理信息是对实际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人员、业务、资金、组织实体、变动关系等事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进行各种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彼此联系的纽带。
随着决策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管理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选填空题)。
2、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正与物质、能量共同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要素。
3、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现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制定决策。
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发现和明确决策问题,寻找机遇认知后果和风险.(2)、方案制定:拟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明确各种方案对决策者的价值。
(3)、通过评价和比较选定方案,得到决策结果。
信息的本质属性-—--—增值性4、如果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差额倾向于加剧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称为正反馈信息,它会使系统波动增大并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反之。
削弱则是负反馈信息,波动减小并趋向于稳定。
5、管理信息的特点(1)、原始数据来源广泛。
既有分布在企业内部各生产、作业环节和职能部门的原始数据,也有来自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供应商、用户、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2)、信息量增长迅速。
管理活动中要接触处理的信息量巨大。
(3)、信息具有共享性。
管理信息一经收集,就可以多次使用,供更多的组织和用户共享,而不会影响内容本身。
它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的总价值.(4)、信息的处理方法多样。
管理信息以多种方式存在,不同载体承载信息的方法和特点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就不一样.(5)、信息具有可变形.也可以说具有可伪性.在复制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内容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6、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内部和外部信息;按信息流向:输入、输出、反馈信息;按管理对象即资源类型:人事、物资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
按信息稳定性:固定(静态)和流动(作业统计)信息按决策层次:战略(高层)、战术(中层)、业务(基层管理者)信息7、企业的管理信息都要经历捕获、组织、加工、使用直至消亡这样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的处理主要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知识、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具有针对特定环境下的应用问题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3.掌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常用方法和UML统一建摸语言。
4.能运用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和开发工具,承当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和管理。
三、课程的核心1.基本概念: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基本概念(对象和类、属性、消息、方法等)2.基本方法: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包括OMT方法、UML统一建模语言等)、项目管理方法四、预备知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并应至少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VC++、JAVA或VB),至少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或ACCESS)的使用。
五、教学环节本课程由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组成。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技术新、外文资料多,课堂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与案例讲解、实际系统演示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和技术;实验环节中要求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一种或几种流行的系统建模工具、数据库和编程语言以及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课程设计环节包括设计题目的讨论、分析、设计和实现,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团体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将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并且能力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六、教学内容(一)课堂教学内容第一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论(Introduction to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1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What is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1.1 系统和信息系统(System and Information System)1.1.2 系统分析与设计(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1.3信息系统生命期和信息系统开发生命期(System Life Cycle and the Process of System Development)1.1.4 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则(The Principles for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2系统开发模型和方法(System Development Models and Methods)1.2.1 常用模型: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1.2.2 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2.3 原型法(Prototyping)1.2.4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1.2.5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第二章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Concepts of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2.1 对象和类(Objects and Classes)2.2 属性、消息、方法(Attributes、Messages、Methods)2.3 关系:关联(Associations)一般-特殊(is-a)整体-部分(part-of)2.4 状态、抽象化、封装、继承(Status、Abstraction、Encapsulation、Inheritance)第三章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3.1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概述(The Process of Object-Oriented System Development)3.2 OMT方法3.3 Shlaer & Mellor法3.4 Coad & Yourdon法3.5 Booch法3.6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第四章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4.1分析、设计、编程的流程(The Process of Analysis, Design and Programming)4.2分析、设计、编程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Analysis, Design and Programming)第五章UML面向对象设计基础(Object-Oriented Design with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5.1用户模型视图: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5.2结构模型视图:类图(Class Diagram)对象图(Object Diagram)5.3行为模型视图: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状态图(State Diagram)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5.4实现模型视图:组件图(Component Diagram)5.5环境模型视图:展开图(Deployment Diagram)第六章UML面向对象开发(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Method)6.1 UML系统分析和建模(UML System Analysis and Modeling)6.2 UML系统设计和建模(UML System Design and Modeling)第七章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7.1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What is a Project and Project Management)7.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7.3两个工具:PERT图(PERT Chart)甘特图(Gantt Chart)(二)实验1.学习并使用系统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等)2.学习并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程序设计语言可选择VC++、JAVA或VB,数据库可选择ORACLE、SQL SERVER或ACCESS。
管理信息系统(MIS)介绍
以系统的观点,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要素有 硬件、软件、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相关人员以及 制度规范、管理思想与理论。
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系统的实施提 供了物理设施,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传输范围 等特性;数据资源和数据库是实用软件的基础, 其结构好坏决定应用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规范影响系统的结构,制约着系统功能是否充分 发挥。正是这6 个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才 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
开放性是指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 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中,必须与环境交换物质、 能量与信息才能生成、存在与发展,这就要求系统的结构 是开放性结构。系统既要内部开放,又要对外开放。系统 内部开放,即各子系统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系统的结构。 系统对外开放,即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系统, 使自己成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这样才不会孤立。建设和 完善信息系统是有环境要求的, 这就需要管理信息系统 具有开放性。
由人和计算机网络集成,能提供企业
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 策的人机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经营管理、 资产管理、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系统维 护等。
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 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 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 志,它象征着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通过MIS 实现信息增值,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 辅助决策。 MIS是发展变化的,MIS有生命周期。
涌现性是指整体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以及部分 之总和不具有的特性,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 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 。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信息:指加工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3.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物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物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7.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
9.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10.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指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
11.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信息。
12.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力的过程。
1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5.分解方法: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许多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分解方法。
16.系统方法: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样的方法叫系统方法。
17.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信息。
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建设
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建设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建设3.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词最早出现在1970年,由⽡尔特·肯尼万(Walter T.Kennevan)定义:“以书⾯或⼝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管理⼈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决策。
”。
这个定义是初始性的,是出⾃管理的,⽽不是出⾃计算机。
这个定义强调⽤信息⽀持决策,没有强调⼀定要运⽤计算机,没有强调应⽤模型。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明尼苏达⼤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登·戴维斯(Gordon B.Davis)给出了⼀个较完整的定义:“它是⼀个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户—机器系统。
它能提供信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管理和决策功能。
”劳登【44】认为“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挑战的组织和管理的解答。
”它说明⼀切利⽤信息技术去解决企业问题的组织和管理⽅法的集合都是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词在中国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由⼈、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维护和使⽤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情况;利⽤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决策;利⽤信息控制企业的⾏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标。
”90年代后,管理信息系统的⽀持环境和技术有了很⼤的发展,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描述也有了⼀些变化。
薛华成【2】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个以⼈为主导,利⽤计算机硬件、软件、⽹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效益和效率为⽬的,⽀持企业⾼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机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观点:
1) 客观世界由对象组成,任何客观实体都是对象,复杂对象可以由简单对象组成。
2) 类是对象的抽象。
具有相同数据和操作的对象可归纳成类,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3) 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除了继承父类的全部特性外还可以有自己的特性。
4) 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来维系。
5) 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都是对象,而不是类。
⏹对象表示现实世界中某个具体的事物。
⏹抽象是从特定的实例中抽取共同的性质以形成一般化概念的过程。
⏹对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a) 在现实世界中:
⏹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实体
b) 在计算机世界中:
⏹是一个可标识的存储区域加操作
对象作为一个可以显现给周围世界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物理世界的个体元素。
一个对象的实例图解
对象和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类是创建实例对象的代码模板,而对象则是按照类创建出来的一个个实例,有点像汽车的设计图纸和汽车的关系。
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乃至于改造世界都是以“对象”为基本单位而进行的,我们将这一人类活动衍生到计算机编程中来顺理成章;
其二是为了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尤其是在越来越复杂问题环境中,解决模块的颗粒度问题,既内聚性和耦合性的分界线问题。
抽象原则:
抽象就是从大量的普遍的个体中抽象出共有的属性和行为,从而形成一般化概念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正是通过抽象来理解复杂的事物。
例如,人们并没有把汽车当作成百上千的零件组成来认识,而是把它当作具有自己特定行为的对象。
我们可以忽略发动机、液压传输、刹
车系统等如何工作的细节,而习惯于把汽车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
如果从一个抽象模型中剔除足够多的细节,则它将变得足够通用,足以适应于多种情况或场合,这样的抽象常常在程序设计中非常有用。
经过对大量事物的抽象和归类,可以形成相应的类属层次,如下图就是一个自然界各事物的一个分类抽象:
封装原则:
封装原则是一个普适原则,正如我们看到的、我们学习到的、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各种人造物品都是封装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这些物体的“外壳”,看不到其内部结构。
这种将内部结构和功能对外隐藏,只留下必需的接口和外界进行能量或信息交流就是封装,比如说我们人类,我们的内脏、血管、神经都被封装在我们皮肤里面,对外表现出来的仅仅是皮肤和五官接口,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内聚性很强的对象个体,但我们又留有眼耳鼻口等接口,我们通过这些接口在这个世间生存和忙碌
继承原则:
多态原则:
•多态性原则是生物多样性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应用,面对同样的刺激、消息等,不同的动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如果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对象,每个对象都具有相应的行为模式(即执行代码),通过对每个对象发送同样的消息,但每个对象的执行的代码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多态。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过程:
1) 识别系统的用例和角色
2) 进行系统分析,并抽象出类
3) 设计系统和系统中的类及其行为
1. 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
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视图:
系统通常是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描述的:
1) 系统的使用实例
2) 系统的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