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中国,经典]探究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传统与创新现代文学是在古代文学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它既承袭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又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探索,现代文学在风格、题材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一、传统的继承1. 传承经典人物和故事现代文学在题材选择上,常常借鉴古代文学的经典人物和故事。
例如,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樊复恭就是以古代文学中的楚国著名作家樊哙为原型。
这种传统的继承使得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文学传承的链条。
2. 延续古代文学主题部分现代文学作品在主题上延续了古代文学的主题,例如对人性的探讨、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然而,现代文学对这些主题进行了重新演绎和深化。
现代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围城》就在延续古代文学批判社会现象的主题上,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困境与人性的复杂性。
二、创新的突破1.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现代文学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
与古代文学的传统叙事方式相比,现代文学注重通过流畅而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现代作家余华在他的小说《活着》中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叙述方式,使读者陷入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2. 多元化的题材选择现代文学在题材选择上不再局限于古代文学常见的历史传奇、宫廷风云等。
它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涉及到社会、人性、政治等多个层面。
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就以一个乡村家族为背景,以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中国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体现了现代文学对新题材的创新。
3. 探索新的思想与价值观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创新还体现在对思想与价值观的探索上。
它在传统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观念。
例如,现代女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探讨了婚姻观念和家庭关系,以及个体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的自由与束缚。
结论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传统与创新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古代中国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揭示其传承的重要性。
1. 古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传承。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籍的兴起,文学开始以书面形式进行传播和发展。
从《诗经》、《楚辞》到《离骚》、《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出现,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影响现代文学的思想体系古代中国文学注重人类情感、道德伦理和哲学思考,这些思想体系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古代文学的思想观点,以表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和社会的现实。
2.1. 人类情感的描绘古代文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人类情感,如爱、恨、喜、怒、哀、乐等。
这种情感的描绘方式对现代文学影响极大。
例如,古代诗歌的山水描写和爱情抒发,成为了诗人们灵感的源泉,延续至今。
2.2. 道德伦理的探究古代文学中道德伦理的探究,使现代作家能够关注人性的善恶、生死、荣辱等重要问题,以此对社会进行批判或反思。
这种道德伦理的探究贯穿于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
2.3. 哲学思考的提供古代文学中,哲学思考较为突出,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体系的影响。
这种哲学思考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得以超越表面的现实,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间的真理。
3. 文学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古代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发展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的形式多样,如散文、诗歌、小说等,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样式和表现手法。
3.1. 古代诗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古代中国诗词的精巧结构和语言的韵律给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模板。
现代一些重要的诗人,如北岛、余光中,受到了唐诗、宋词的启发和影响,他们的作品延续了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抒发。
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读者。
这些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现实和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解读几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探讨它们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部具有深刻人性思考的小说《围城》。
这部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闻名。
小说以一个小城市的知识分子为主角,通过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伦理观念对个体命运的束缚。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追求,却又因为社会的压力和传统的禁锢而无法实现。
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小说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读者对自我意识和社会改变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部以历史命运为主题的作品《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由莫言创作,通过对一个农村家族的多代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磨难和变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承受着苦难和挣扎。
小说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展示了他们对抗命运的坚韧和勇气。
通过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小说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再来,我们来看一部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的作品《活着》。
这部小说由余华创作,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闻名。
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生活和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他们在社会的压迫和命运的摧残下艰难生存。
小说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人与命运的较量,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看一部以人性探索为主题的作品《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由老舍创作,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小说以一个贫穷的农民工为主角,通过对他的追求和境遇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深刻,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奋力前行,却又因为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欲望而陷入困境。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以鲁迅和沈从文为例
、
鲁 迅文 学作 品的经 典性
近段 时间关 于鲁迅 的《 风 筝》 退 出中学语 文教 材在社 会 上引发 了不 小 的争 议 , 褒 贬 不一 , 其 实鲁
迅在 文学史 上 的地 位 和他 的作 品早 已融 化 于社 会
g a t i o n s o f 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c l a s s i c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mo d e r n a n d c o n t e mp o r a y r l i t e r - a r y w it r e r s ,s i n c e t h e 1 9 9 0 s ,f a c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c a n o n i z a t 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l i t e r a r y
c a l pr e c i p i t a t i o n,s u c h wo r k s o r l i t e r a t u r e h a v e e n d u r i ng l i t e r a r y v a l u e a n d s un s h i n e wi t h t h e s t a n d a r d a nd 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 l i g h t ,a n d u l t i ma t e l y b e c o me t h e e l i t e a n d t he e s s e n c e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Af t e r t h e a l l e —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刘勇摘要:“五四”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得到广泛认同的。
“五四”新文学本身,以及“五四”新文学的研究和现代文学学科,在传统回归、国学高扬的今天,无可置疑地走向边缘,这也是一个既成的事实。
但这种“边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也十分明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天然的一个整体,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它们一起处于中国文学今天的舞台上。
而从中心向边缘转移的过程,恰恰是现代文学走向经典化的机遇,从历史融入当代,从当代走向经典,从经典走向永恒,现代文学前所未有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它所立足的五四“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是它所依赖的鲁迅等经典作家“绕不过去”的当代意义,以及它所承续的传统的“动态发展”。
关键词:“五四”;现代文学;历史性;当代性;经典性“五四”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得到广泛认同的,尽管对这个转型节点的多重内涵还有不断的讨论,尽管对现代文学“现代”的含义在理解上依然众说纷纭,尽管对于一些现代文学史的细节仍有争论,甚至对于现代文学史分期、命名等问题仍有较大分歧,但无论如何,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发生至今,已然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
一百年是可以作为一段历史载入史册了。
事实上,现代文学作为一段历史的特质和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
当下大力提倡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蔚然成风,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姿态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待“五四”新文学的思考:弘扬国学是不是意味着不重视“五四”新文学了?是不是说“五四”新文学已经过时了?“五四”新文学是不是传统的一部分?它究竟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不管怎样,“五四”新文学本身,以及“五017四”新文学的研究和现代文学学科,在传统回归、国学高扬的今天,无可置疑地走向边缘,这也是一个既成的事实。
但这种“边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也十分明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天然的一个整体,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它们一起处于中国文学今天的舞台上,所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中国文学经典的传播 ——马来西亚
The Light Of Literature 文学之光south wind 甫风 23【关键词】文学;经典;马来西亚;文学经典1 引言“经典”指的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
按照聂珍钊教授所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是源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产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
文学缺失了教诲功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就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
”由此而鉴,“经典”与“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价值都在于道德教诲功能。
早期的马来西亚华裔来自中国,是中国的移民。
中国文学经典自然而然是他们终身受益的睿智源泉。
那么中国文学经典怎样扎根马来西亚,又是怎样被马来西亚华人传播、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
2 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产生的条件2.1 移民与文化交流明、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以来从中国福建和广西、广东、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国人后裔。
为了到海外谋生,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各地。
“移民是文化传播的使者,移民到哪里,与其相关的民族文化也就会传播到哪里。
况且,人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生存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接受民族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可见,文学经典随中国移民而传播。
而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道德观念是传扬的典范。
2.2 华夏家园意识家园意识是随着马来西亚华人伦理身份的认同而转变的。
由最早的中国家园—到马来西亚华人新家园的转变,伴随着华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儒家思想道德观念的继承。
换言之,马来西亚华人的家园意识与中国古老文化传统同出一辙,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如二十四节令鼓、舞龙、舞狮、划龙舟等风俗习惯,这些说明马来西亚华人仍然保持着远在中国家园记忆的载体。
这些载体的复制和延续继承着古老中国的文化传统。
3 中国文学经典的传播媒介文学经典的传播既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也是伦理价值的复制和继承。
现代文学毕业论文
现代文学毕业论文关于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现代文学理想主义尊严体现着现代文学的精神价值,是现代文学发展和繁荣的根基,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种先进文化发展的趋向。
影视是一种直观性的媒介表现形式,它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中渗入了不同元素,重塑了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
关于现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电子媒介时代现代文学经典研究现代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呈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文学主题,它在作品形态、美学风貌和文本传播方式等众多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现代文学经典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以影视媒介形态走进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这种影视读图的方式在拉近了现代文学经典与大众的距离的同时,也使现在文学在新媒体语境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和挑战。
对电子媒介形态下的现代文学经典进行研究,可以构建一种开放的文学思想,修复和重建现代文学经典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拓展现代文学经典的审美经验,从而促进其精神价值的延传。
一电子媒介时代与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形式转换在传播学视域下,文学经典的传播、阐释和流变深受媒介形式变化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起初以报刊为主传播媒介,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影视、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介,媒介符号与话语模式的变革也构建了不同文学经典的呈现形态,自此现代文学经典逐渐以影视这种全新的电子媒介形态进入公众的视野。
下面,我们将从现代文学经典的人物、叙事以及主题意义等角度阐释现代文学经典在电子媒介中的转换。
(一)镜像语言的转换与现代文学经典人物的形象解读影视是一种直观性的媒介表现形式,它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中渗入了不同元素,重塑了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
1经典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的跨世纪传播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他的多部作品堪称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寓意深刻,通常采用复调的叙事模式,作品中对人物性格、形象、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复杂多变,因此,对鲁迅文学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难度较大,对导演和演员都极具挑战性。
经典阅读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为
⑤ 黄曼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 生于延传”, 中国社会 《
值得 注意 的是 , 我们 在阐释经典 的时候 , 应该 有合 理 的尺 科学》 2 0 年第3 ,0 4 期。 度, 应该抱 以严肃 的态度 。 年来 , 近 电视上兴起了一股经典解读 及经典改编热 潮, 于激 发大众 经典阅读 的兴趣功不 可没 , 对 却 也 出现 了肢 解经典 、 恶搞经典 的不 良倾 向。 对此 , 我们主张在 阅 读 经典时持 “ 厚重 阅读 ” 的态度 , 以区别于 当下轻浅化 、 乐化 娱
, 从 时代所产 生的全盘反 对传统 思想。 这种思想演化到极端 , 是视 称希腊 ” 也 避免因为只知 道西方文化皮毛而盲 目崇拜。 阅读
传 统为一片非 理性 的黑 暗, 阻挠着 中国的进步 , 须把这 片黑 方式 的层次 看, 必 小学生侧重于背 诵, 首要 的 目的是先不 求甚解
暗全 部 扫除, 中国前途 才能有光 明。 种以黑 暗的过去与光 明 装进脑子里 , 以后的岁月长河里再慢慢反刍, 这 在 理解消化并指导
次、 同培养 目 不 标需要不同的阅读层 次, 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 经典阅读应该从娃娃 抓起 , 在义务教 育阶段 , 好在 遵循年龄 最
经 典阅读的开展
特点和理 解程度 的基础 上, 有计划按步骤 地教授经典 。 如在 1 3
岁以前的小学阶段 , 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 解力弱的特点, 理 可
②[ ] 日 池田大作:《 我的人 学》 铭九等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性和历史穿透性 , 并且包含着 巨大 的阐释 空间。 ⑤ ” 阅读 经典不 19 年, 4 页。 9 0 第2 3
能拘 泥于古人 , 没必要 迷信权威 。“ 也 一千个 读者有一 千个哈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运动,它对中国的文学、思想、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中,一批作家、学者、思想家积极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提倡自由思想、科学精神和民主价值观,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其中,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悲惨,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意识。
此外,还有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等作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处还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学创作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影响,出现了一批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宗旨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英雄人物为主题,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涌现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选取几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欣赏与解读,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为主线,通过对贾府衰败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悲剧。
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和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红楼梦》的欣赏与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二、《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它以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使得《围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围城》的欣赏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茶馆》《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它以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馆里各种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京剧唱词和对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茶馆》的欣赏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人民的命运。
四、《家》《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品,它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人民的抗争。
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使得《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珍品。
通过对《家》的欣赏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五、《活着》《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品,它以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使得《活着》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现代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现代文学的历史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学也在不断地演变。
现代文学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学经历了许多的起伏,也产生了许多的名家巨作。
本文将从现代文学的历史与发展入手,一步步的为您呈现现代文学的演变历程。
一、现代文学的创始——张爱玲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也应运而生,正如同斯蒂芬·茨威格所说:“文学是时代的反映。
”在当时的中国,文学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改革,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现代文学的创始人——张爱玲。
张爱玲的小说洋洋洒洒、瑰丽生动,扣人心弦,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匹独特的独角兽。
张爱玲的散文和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成为了中华文学现代化运动的象征。
这些作品的题材多样,既有对人性深度的反思,也有描写家庭伦理的丰富细节,此外还有潜在的社会批判。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有影响,在海外也同样拥有广泛的粉丝。
二、现代文学的成熟——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直接、豪放,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鲁迅的作品不仅涉及社会现实,还有对人类生存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
在中国现代文学成熟阶段,鲁迅的小说居于主导地位。
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狂人日记》等众多作品,都在揭示中国社会当时的黑暗面,展现了对人性最深刻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
这些作品不仅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是我们研究现代文学的重要论文。
三、现代文学的内敛——马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敛阶段,马原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原的作品多为散文集,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列表派”的代表人物。
马原的作品满怀着人生的感慨和内在感受,不仅流露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还有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对于现代文学来说,成为了一种新的突破。
四、现代文学的转型——韩寒现代文学随着时代变迁,经历了许多的起伏。
当中国转型至市场化的时候,一批新生代的作家开始在现代文学上探索新的路径。
近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与赏析
近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与赏析近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出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近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解读与赏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近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堕落。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真实,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通过对贾宝玉的塑造,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同时,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
二、《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由鲁迅创作。
这本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苦难。
作品以一系列的短篇小说组成,每个小说都以鲜明的形象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
《呐喊》的主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和贫困者,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作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作品中的语言直接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使读者深刻体验到了作者对社会的愤怒和对人性的关怀。
三、《茶馆》《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由老舍创作。
该剧以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老板王铁嘴及其周围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晚清末年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作品以幽默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相结合,呈现了一幅真实而鲜活的社会画卷。
《茶馆》的魅力在于它对社会历史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讨。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他们的言谈举止和命运变迁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起源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起源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这些流派的起源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现了中国作家们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时的创作态度和表达方式。
一、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们主张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摆脱古文的束缚。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等。
他们的作品以真实、直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们主张摒弃旧的封建文化,推崇科学、民主和自由。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大批文学家开始以小说、散文等形式探索现代社会和人类心灵的困境。
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以及胡适的《无题》等作品,都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现代主义文学与“五四”文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现代主义文学主张以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为中心,追求艺术的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徐志摩、郭沫若等。
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创新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的“五四”运动也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这一运动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一大批年轻的作家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他们以激昂的语言和激进的思想表达了对旧文化和旧社会的不满。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胡风、闻一多等。
他们的作品以激情澎湃、锐意创新的特点,为中国现代文学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抗战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即抗战文学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压迫,文学家们以抗战为主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
浅析中国文学经典传承的原因
浅析中国文学经典传承的原因作者:刘畅王艳来源:《神州》2012年第08期摘要:经典既是实在本体又是关系本体,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文学经典更强调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取得合理性存在价值,并形成独特的思想艺术传统的根本依据和保证。
本文将从爱国情怀及对民族道德传统的认同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文学经典传承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爱国情怀民族道德传统认同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长达五千年,她拥有艰辛的历程,她的发展与巨变伴随着文化的进步,有文字的历史至少要从商代算起,距今也有3500年,中国文学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异轨同奔。
从古到今,数不清中国有多少诗人,有多少作家,数不清他们做过多少诗,写过多少文章,也无法统计他们为中国的文学做出了多少贡献,奉献了多少经典之作。
迄今为止, 许多人对于经典的理解还处于模糊状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曼君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诞生与延传》上对经典有这样的定义:经典既是实在本体又是关系本体,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 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 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
经典的概念,来自拉丁文classicus ,意为“第一流的”、指公认的、堪称楷模的优秀文学和艺术作品,对本国和世界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珍贵宝藏,时至今日,这些著作当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千古智慧对现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因为这些作品既有文学性,同时也富有心灵的感动,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阶段文学取得合理性的存在价值,并且形成独特的思想艺术传统的根本依据和保障。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着,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变迁也是中国文学历史中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进步与发展。
一、爱国情怀是中国文学经典能够传承的重要因素爱国情怀在在中国的经典文学当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陷入灾难,文人骚客都会奋笔疾书,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总是会从那些撼人心扉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以鲁迅和沈从文为例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以鲁迅和沈从文为例卢月风【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兴盛,发展与曲折,成熟与繁荣,铸就了一批具有权威性和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中国现代文学也成为一种经典性的存在.所谓的经典,意味着这类作品或著作在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拥有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闪烁出典范与权威的光芒,也最终成为了文学领域中的精英和精华.在对古代文学经典形成定论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也面临着经典化的问题.文章基于对文学经典的理解,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以现代文学中的典型作家作品为例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期刊名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4【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文学作品【作者】卢月风【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中国现代文学从发展到成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但是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经典,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黄曼君认为:“经典是那些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并且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
” [1]童庆炳指出:“文学经典的建构离不开几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作品的可阐释空间,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价值取向以及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
” [2]但无论从哪些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中总有一些作品可以称为经典,比如鲁迅《阿Q正传》,沈从文《边城》和矛盾《子夜》等等,也有一些作家因为其作品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成为文学史上“经典性”比较稳定的作家,比如,被称为中国文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经典性”稳定的作家之一,虽然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短篇小说,但几乎每一篇的体裁都不相同,具有原创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经过历史的沉淀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像“阿Q”这样的文学原型,影响到鲁迅之后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并不断的从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
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与评析
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与评析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与评析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表达,承载着时代的思想与情感。
它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充满魅力和张力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入手,对其进行导读和评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的价值。
一、《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风起云涌的标志之一。
这部作品由十三篇独立但联系紧密的短篇小说组成,展示了当年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呐喊》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言行,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无望。
鲁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犀利的笔锋,将社会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对人性扭曲的抨击,使得《呐喊》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作品,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与其朋友哈桑之间的友谊与背叛。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展开,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疑问和纷争的世界。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勾勒出了阿富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情。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友谊的珍贵。
《追风筝的人》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故事,成为了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通过繁复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勾勒出了一个古老家族的兴衰沉浮。
《百年孤独》通过夸张、诗意和写实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世界。
作者以饱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将故事展现得如诗如画。
小说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复杂多变的情节,体现了现代文学中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百年孤独》堪称现代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四、《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政治小说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与流行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与流行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充满了经典与流行作品的领域。
经典作品代表了文学的高度,流行作品则代表了时代的潮流。
这两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无疑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红楼梦》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红楼梦》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另一部经典作品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以疯狂的语言和思维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狂人日记》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它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并不仅限于这些。
在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流行文学。
流行文学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武侠的风采,也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武侠小说,网络文学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网络文学以其快速更新和广泛传播的特点吸引了大批读者。
其中,《盗墓笔记》系列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它以其紧凑的情节和惊险刺激的场面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盗墓笔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冒险小说,也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经典之作。
经典与流行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经典作品代表了文学的高度和深度,流行作品则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
这两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流行作品,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思考和审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建构
பைடு நூலகம்
论 中国现代 文学 的经典建构
张惠玲
以学术视 野的角度 去考察 中国现当代文 学的经典构 建, 能更 加全面地 看到文学 经典的诞生 因素 。通过 审视经典文 学 所定 格的文化 话语场 ,可 以看到经 典文学随着 时代发展 的潮 流 , 在 不 断被 颠 覆 和 诠 释 。 文 学 的 经 典 化 往 往 都 伴 随 着 国 家 意 志 力 的 运 作 ,几 乎 都 以 教 育 的 形 式 逐 渐 完 成 经 典 化 。本 文 通 过 对 文 化 经 典 化 的各 个 角 度 进 行解 剖 ,对 经 典 文 化 所 散 发 出来 的主流价 值 以及人 性魅力作 了简单 的探讨 , 同时在 一定 程度上对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构建提 出了警示 。 巴金 于 2 0 0 5 年1 0 月1 7 日 去 世 , 他 的 去 世 意 味 着 一 个 文 学 时 代 的结 束 ,这 个 文 学 时 代 就 是 “ 中 国新 文 学 ” ,它 的 诞 生 以 及 走 过 的 路 程 都 是 一 段 段 让 人 难 以割 舍 的 悲 痛 历 史 , 它 诞 生 的 时 代 背 景 至 今 都 让 国人 心 中 隐 隐 作 痛 。 在 中 国 , 自古 以来 就有 “ 盖 棺定论 ”这样 的说法 ,在古代 更是有 “ 百年 以 后 ”再供后 人评说 的事 迹 ,现在 这个文学 时代 已经终 结,或 许 是 我们 整 理它 所 留下 来 的遗产 以及 评 说其 中经典 的 时候 了。无论 是2 0 世纪七 八十年代 以人 民大会 堂的形式来 评说文 学 家 也 好 , 还 是 现 在 以 众 人 投 票 以 及 专 家 点 评 的 方 式 来 对 当 代 作家评 分也罢 ,亦或是有人 以 一家之 言出版某些文 学经典 引起轩然 大波 ,还或 者是有人为 博眼球组织 网上投票评 选, 这 些 都 象 征 着 评 选 现 当 代 文 学 的 经 典 的热 情 己然 扩 散 到 广 大 群 众 ,并 在 持 续 升 温 。 然 而 ,评 选 越 是 激 烈 , 越 是 热 情 , 就 越 呈 现 百 家 之 言 的状 态 , 可 谓 是 众 说 纷 纭 , 谁 也 不 服 谁 , 好 不 热 闹 。那 么 ,现 当代 文 学 经 典 的 建 构 , 究 竟 是 遵 从 权 威 人 士的一家 之言 ?还 是激 情者 的热情想象 ?或 是一些专 家联合 起来 的权威 性评说 ?亦或是 听从广大人 民的集体 呼吁声 ( 指 投票 )?究竟这种话语权在谁 的手上 ?下面本文就从文学研究 的视野下解剖中国现当代文学 ,对 其经典建构做 出一些探索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是文学领域备受瞩目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深入挖掘中国现代文学魅力、推动中国文学国际化进程的必要途径。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的基础是对文学经典的深度理解。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利用文学批评方法,深入挖掘经典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意义,从而更好地诠释经典的魅力所在。
同时,为了防止陷入传统解读的怪圈中,研究者还需要在具体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对经典的创造历程和文学社会语境的把握,进一步提高经典阐释的精准度和深入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是一个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统一问题。
一方面,现代性要求研究者在阐释文学经典时要具备开拓创新、超越陈旧和多元化的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传统性又要求研究者在探索文学经典的深层内涵时,要有对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尊重,不断提高对经典内在价值的感知力和解读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化。
中国文学作为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学,积淀着丰富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深度挖掘和阐释,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促进文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秉承开拓创新、尊重传统的理念,注重对文本分析、创造历程和文学社会语境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诠释经典的魅力所在,促进中国文学国际化进程。
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吸引了广泛的研究者,也必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任何一种文学传统都是经典不断出现和对经典进行阐释的过程。
正是对经典的阐释效法、领悟欣赏、转换创造,构成了文学史和文学传统的主要线索和独特品格。
中国现代文学经过萌生与勃兴,发展与曲折,成熟与繁荣,铸就了一批权威性的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中国现代文学整体也成为一种经典性的存在。
本文基于对文学经典的理解,着重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诞生、延传与变异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考察和探讨。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经典的理解还处于模糊状态,难以给予具体而准确的界说和概括,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危机感。
这主要表现在对其理解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悖论:既是永恒和绝对的,又是暂时和相对的;既是自足和本体的,又是开放和超越的;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人化的。
两种相反的倾向,一是消解大师、告别和否定经典;另一种是试图寻找大师、重释经典。
不过,这两种倾向都存在着盲目性,都涉及对经典和文学经典的认识问题,而这些悖论,归根到底又源于关于经典究竟是实在本体还是关系本体的矛盾态度。
经典的概念,来自拉丁文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指公认的、堪称楷模的优秀文学和艺术作品,对本国和世界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
①显然,这一定义反映了一般人对经典的理解,它主要从实在本体论角度来看待经典,将其视为因内部固有的崇高特性而存在的实体。
近代以来,许多理论家更倾向于从关系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经典,将它视为一个被确认的过程,一种在阐释中获得生命的存在。
如伽达默尔说:古典型这词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点,即一部作品继续存在的直接表达力基本上是无界限的。
,①这里所说的古典型,具有经典的意思,而无界限则强调其无确定性,实际上就是处于不断的阐释之中。
就个人而言,我倾向于认为经典既是一种实在本体又是一种关系本体的特殊本体,亦即是那些能够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并且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
其内涵和特征至少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把握:
首先,从本体特征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
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现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
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经典只有持续不断地被解释、接受、传播,它内在的潜力才能得以开发。
如《红楼梦》被称为红学即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重新解释,又如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也是此意。
可以说,富有原创性的文本也需要富有原创性的阐释对之进行塑造和定位。
因此,经典的本体特征呈现于经典文本与独特阐释的结合中。
对经典的独特的读解系统与阐释空间,是它得以持续延传、反复出现、变异衍生,真正成为经典的必由之路。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物,它诉诸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说对经典的阐释大多借助上面三对关系的前项,那么,这些关系的后项,即个人的阅读、感性经验和无意识(包括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则是经典具有超越性,开放多元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文学经典的审美把握,通过主题内蕴、心理情感、意境营构、人物塑造、修辞方式等努力,容纳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与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这样创造出来的经典既具有自身的特质,又包含了文化、人性的内容,从而使不同时
期的文化和文学得到深层沟通,在文化和文学生命信息的传递中实现对话、互通和互动。
惟其如此,经典才能出现共鸣现象,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
如莎士比亚之于英语与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语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与中国新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富于民族的精神气质。
也是在此意义上说,鲁迅被称为民族魂。
无论是所谓古代轴心期文明,或是在古代向现代转型期的文明,伴随着经典的出现和阐释,往往会出现能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人生体验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风尚的意义场和意义空间。
这里具有双面性:一是在社会文化长时段的深层结构中形成了经典阐释的土壤和背景;二是经典阐释又反过来推动社会和文化变革。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经典除具有一般的经典特质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因为与历史和哲学经典相比,它更具有文学性,更富有心灵的感动,更具有审美的内容,所以,文学经典更强调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经典一方面作为实在本体,是文学艺术的高峰;另一方面又是关系本体,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学传承阐释关系,从而也就意味着一段新的历史。
因此它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取得合理性存在价值,并形成独特的思想艺术传统的根本依据和保证。
白话文的倡导,小说界与诗界革命的呼吁,启蒙救亡意识的发端,西方哲学、文艺思潮与文学作品的引进,实际上从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时期就开始了,但为什么经历了20年,而文坛并无根本性改观,这一时段的文学仍然被视为过渡性的近代文学呢?这是因为没有出现新的文学经典。
而从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到1921年《女神》的诞生只不过两三年时间,但整个文学格局却为之一变,新文学诸流派纷出,争奇斗艳:乡土题材、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些流派的主要外在内容;思索、苦闷、欲望成为这些流派的主要内在情绪;现代语言形式和多种现代艺术手法为这些流派的总体特征;而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感受成为这些流派的整个范畴。
现代文学已不再是《文学改良当议》、《文学革命论》中的理论倡导,而成为谁也无法否认的现实(不论赞同者还是反对者);有关讨论也不再是外视点式的从外部对新文学诞生的呼吁,而转为内视点式的关乎其内部规律与如何发展的探讨。
这一切都说明,只有新文学经典的出现,才是新旧文学最终完成质变的标志。
对文学经典进行厘定和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的恒久性,因为经典本身就意味着它是经过历史检验和证明的优秀之作,对它的探讨必然大有裨益于文学的发展。
二是时下对经典的认识还模糊混乱,未能达成共识,这在概念的运用和指导原则上有明显的表现。
比如,文学经典重读和编选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许多人所使用的概念和遵从的原则并不明确,这就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与危害。
三是有助于拓展文学经典的研究,因为长期以来这是一个处女地,一向为学者忽略,而没有文学经典意识的文学史则是不成熟的。
正因为文学经典有如上的意义,因此它也成为建构内在的趋于文学本体特征的文学史书写的基本线索。
不论是过去以意识形态为主线的文学史观,还是新时期以来的以现代化、现代性为主线的文学史观,①它们所依据的都是外在于文学审美的社会学和文化学命题。
持另一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文学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规律与传统的承续,文学史应该是一种基于个体化艺术世界的创造的经典关系结构,也就是建立一种以经典文学为龙头的文学经典之间不同、并立、相互尊重的空间结构,。
②这一文学史观体现出对外在政治、文化的超越性,也更贴近了文学史本身的轨迹,给我们的文学史书写打开了新的思路。
但正如前文所说,对于文学经典,不能孤立地将其视为实在本体,而要同时将其视为关系本体。
它不能脱离自身作为经典得以确立的语境。
所以,经典关系结构固然要反映不同的经典文本之间的历史流变,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经典文本的出现与历史接受之间的关系,并经由
接受这个中间环节,与后来的创作取得联系。
因此,如果要全面把握文学经典在文学史书写上的价值意义,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文学经典阐释史、影响史。
因为任何文学史,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较之于文学经典本身来说都是不充分的,有的甚至还显得苍白无力。
文学经典涉及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借由鲜活的当下性而达致深远的永久性,从而包含了多重话语多重意蕴,启发同代人和后人不断给予阐释,也不断影响着后人的创作,如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主题就影响了路翎笔下的精神奴役创伤主题。
而影响也有如何接受的问题,比如王鲁彦和路翎都接受鲁迅的影响,但接受的方式不一样。
因此,如何接受影响实际上也可归结为如何阐释,只是这样的阐释有别于理论批评,而是通过创作间接表现的。
总之,这些对经典的接受阐释因其中包含的原创性也可能成为新的经典。
将这样的流变过程展现出来,可以实现文学史的内在化、本体化,从而让文学史和它所负载的文学经典一样具有立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也是哲学上之有儒学史、老学史、庄学史,文学上之有红学史、鲁迅学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