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考真题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
《苏武传》苏武,字子卿,西汉人。
武帝时,为郎中。
天汉元年,匈奴单于遣使请和,武帝使武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者还,匈奴留武不遣。
匈奴欲使武为相,武不从。
匈奴单于怒,幽武于大窖中,不与饮食。
武穷饿,卧起自叹,终不降志。
武母闻之,病困,使人问武:“女闻否?必大当死,而莫之使。
女苟在,尚求良死。
”武闻之,哭,曰:“母,大幸!余遇此辈,幸而得全,岂有他哉!”武母卒,武不复出。
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匈奴乃放武归。
武既至长安,拜为典属国。
武帝赐武牛酒,武以酒赐汉使,使知其意。
汉使还,具以闻。
武帝大惊,乃召武拜为光禄大夫。
武为人刚强,不苟合,与上官桀、霍光等有隙。
光欲杀武,武乃亡命至匈奴。
匈奴单于闻武名,欲以为相,武不从。
单于怒,使武牧羊,武乃牧羊于北海。
武牧羊数年,单于欲杀武,武终不屈。
单于乃使武牧羊于北海,武乃牧羊于北海。
单于闻武终不屈,乃放武归。
武还至长安,拜为光禄大夫。
武帝问武:“尔何时归国?”武曰:“臣自匈奴归,闻圣上威德,思归之心益切。
臣在匈奴,虽困苦,然思归之情,未尝一日懈怠。
”武帝感武之忠诚,赐武金帛,拜为右将军。
武在匈奴十九年,胡人皆敬重之。
武归国,汉使至匈奴,胡人皆问:“汉使来,何言?”匈奴单于曰:“汉使来,必言苏武。
”匈奴单于闻武归国,大惊,曰:“苏武乃忠臣也,吾之敬之,如敬神明。
今武归国,吾当以礼送之。
”单于乃遣使者送武归国。
武归国,武帝大喜,拜武为光禄勋。
武既归,拜为光禄勋,赐田宅,封为平陵侯。
武帝问武:“尔在匈奴,胡人皆敬重尔,尔有何德?”武曰:“臣无德,然臣有忠心耳。
臣在匈奴,虽困苦,然思归之心,未尝一日懈怠。
”武帝叹曰:“尔乃忠臣也!”后武帝崩,昭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昭帝崩,宣帝立,武迁为左光禄大夫。
宣帝崩,元帝立,武迁为右光禄大夫。
元帝崩,成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成帝崩,哀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哀帝崩,平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武在朝中,位至三公,历事五帝,历事五帝,忠诚不渝。
高考真题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文言文及答案解析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言文题目,这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和答案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几道典型的高考文言文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一、《汉宫秋朝》中“宫中多鸟,苍鸣高唳,出虞侯者;又与舟人语曰:‘子以深请后者’”。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深请后者”的“深请”指的是()。
A.谦恭的请求B.迟到的拜访C.远道而来的人D.尊敬的问候答案:B.迟到的拜访解析: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舟人说的“子以深请后者”是在对方到达宫中后引起了鸟群的鸣叫,由此可以推断“深请”是指迟到的拜访。
因此,答案为B。
二、《楚辞·招魂》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以下哪种情感?A.豪情万丈B.自傲和狂妄C.自由奔放D.心旷神怡答案:D.心旷神怡解析:文中描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意图凌驾于众山之上,俯瞰群峰。
而“一览众山小”一句则表达了登上顶峰后所感受到的宽广视野和心旷神怡的情感。
因此,答案为D。
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请到受皇帝严重打击的屈原出山帮助,他回答:“文王既没,迁殷社稷;武王既没,放周百姓;亦几丧嫡。
”请问,下列与文中“亦几丧嫡”表达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茅塞顿开B.业已改变C.鞭长莫及D.势单力孤答案:D.势单力孤解析:文中的“亦几丧嫡”意为失去祖先的家业,引申为失去亲人、失去支持者,形容人孤立无助。
而“势单力孤”则是与“亦几丧嫡”意思相近的成语,表示一个人在行动或斗争中处境孤立,力量薄弱。
因此,答案为D。
四、《文心雕龙·例见论》中提到“孙、吴并争天下,诗富战辞”。
这句话说明了以下哪种现象()。
A.孙、吴两国文化盛行B.孙、吴两国在诗歌创作上的争端C.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富有文化内涵D.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增加了烦恼答案:C.孙、吴两国在战争中富有文化内涵解析:文中提到的“孙、吴并争天下,诗富战辞”意为孙、吴两国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诗歌歌颂了战争的辉煌和悲壮,显示了吴地文化的繁盛和战争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一些经典的高考文言文试题
一些高考文言文试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
及长,博学,早知名。
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
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觗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
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
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
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览〃唐纪八》)注:①款:至,到。
②鱼龙曼延、角觗:均为古代杂戏名。
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A.①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
2023年高考文言文真题
2023年文言文真题一、(2023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篇。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
尧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
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和饶州通判。
去世时年五十三岁。
他的文集有二十卷,《诗》和《春秋》的注解各有三十卷。
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其于昆弟,尤笃友爱。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
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
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
有告之日:“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
”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
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
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
有人劝他按照礼仪规矩适度保重,他说:“《礼记》上说‘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
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时,他亲自背土填埋。
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
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所至称治,民有去思。
尧卿为人正直严谨,不喜计较,对于那些轻慢他的人,他必定会以丰厚的礼仪来使其惭愧。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完整版)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精做江苏真题,掌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简略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级(1)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相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剖析综合 C 级(1)辨析词句意义; (2) 概括内容要点。
一、 (2014 ·江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能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能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很多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奔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多半,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成天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他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高考文言文真题
1、《明史·花云传》(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2、《宋史·何灌传》(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3、《宋史·萧燧传》(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4、《明史·马文升传》(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5、《北史·来护儿传》(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6、《宋史·孙傅传》(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7、《旧唐书·于休烈传》(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8、《旧唐书·李揆传》(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9、《苏辙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10、《海峰文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11、《陶学士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12、《清史稿·陶澍传》(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 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训练2011年-2020年十年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含解析答案
十年高考语文2011年-2020年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①故:所以。
②终:最终。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易:容易B. 终:最终C. 犹:还D. 故:所以【答案】A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B.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C.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D.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答案】A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B.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C.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圣人能够“终不为大”,那么就可以“成其大”。
D. 文章通过论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进一步阐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答案】C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答案】(1)轻易地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2)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参考译文】所以天下所有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从容易的事情开始的;天下所有巨大的工程,一定是从细微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功,所以能够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人,一定很少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高考文言文逐字翻译真题
真题示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魏,亦终将为秦所易。
安陵君弗听,吾恐安陵君国之危,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否,臣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大王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以地应大王,此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也。
且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大王若能以心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然则安陵君之心,寡人已得之矣。
寡人愿与安陵君共守此地,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大王之许寡人,乃所以成大王之志也。
然臣闻之:‘智者见利思义,勇者见义思利。
’今大王欲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欲以地应大王,此乃智者见利思义之事也。
大王若能以义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善。
”于是秦王乃与安陵君共守此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师”指老师,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B. “义”指道德、道义,与“利”相对。
C. “共”指共同,表示一起、一同。
D. “善”指好、善,表示同意、赞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
选项A、B、C、D分别对应“师”、“义”、“共”、“善”四个加点词。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可以知道,A项“师”确实指老师;B项“义”与“利”相对,表示道德、道义;C项“共”表示共同;而D项“善”在原文中表示同意、赞赏。
因此,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字词的正确理解,以及句子的通顺。
语文高考文言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B.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邂逅相值,适遭流离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尝益其所识,观干国者,其贤不及孔子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君子不齿B. 沉鱼落雁C. 独坐幽篁里D. 红颜薄命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 谨食之,时而献于献公C. 故有唐三藏西天取经D. 南陵尉果引孙策至,策请以久不相见为解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士为知己者死B. 然后能出于其类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二、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翻译下列句子:(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求者颇多。
7. 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有神仙,犹草木之有蝡蛆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无厌乎?’曰:‘此为与吾得也。
’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有仁义而已矣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王何必曰利?②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也。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也。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中郎将。
奉使匈奴,后留匈奴中,十有九年,持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
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第二时段(约10分钟):真题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答案及理由:答案选B。
A项“益”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实。
B项“以韩责我”中的“韩”指韩愈,只能翻译成“用韩愈来要求我”,不能翻译为“用韩愈来指责我”。
C项“攻其车”中的“攻”,根据上下文,不能翻译成“进攻、攻打”;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句,再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加工、加固”。
D项可以联想到《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为“吝啬”。
题型归类:实词解释题对应考点:B—(1)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答案选B。
A、C、D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
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联系《伶官传序》中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来理解。
“其”的用法可以根据位置判定。
A、C、D三项中的“其”后均是名词;B项中的“其”放在主谓之间,是作语气副词用。
题型归类:虚词辨析题对应考点:B—(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审出得分点:若,薄世,当答案至于老师的名称,正为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解析“若”,至于;“薄世”,浮薄的世人;“当”,承担。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审出得分点:知道,“谋于知道者”句式,诸答案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谋于知道者”,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其中的“知道”是古今异义词,精通学问之道;“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题型归类:语句翻译题对应考点:B—(3)__B—(4)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答案先在文中找出点明原因的句子,第一段中有“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第二段中有“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段中有“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再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题型归类:文意概括主观题对应考点:C—(1)__C—(2)第三时段(约5分钟):补充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不可一日忘实:实际上B.而不敢当.其礼者也当:承受,接受C.长其策,调.其六辔调:协调D.幸.而亟来幸:希望答案 A解析实:内在,本质。
2.翻译下列句子。
(1)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2)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答案(1)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做老师),我该拿你怎么办呢?(2)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分,保全师生的本质,用自己有余的交换自己不足的,也就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解析(1)得分点:“虽”,即使;“见”,偏指“我”;“若……何”,固定结构。
(2)得分点:“全”,保全;“易”,交换;大意对。
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阐述为师的主张,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它们的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为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嘲笑谩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做老师),我该拿你怎么办呢?说内在实力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是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本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事。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与不同之别的,你不要用韩愈来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些,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
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分,保全师生的本质,用自己有余的交换自己不足的,也就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而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
柳宗元回复。
二、(2015·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案第一段:介绍欧阳发为学刻苦,尊师重道。
第二段:介绍欧阳发治学方面的特点。
第三、四段:介绍欧阳发治官方面的特点。
第五段:补充介绍欧阳发的家庭情况及作铭原因。
2.明事知人:概括欧阳发的主要事迹及性格作风。
答案欧阳发学习刻苦,对胡瑗极尽师礼。
长大后,更专注于学问,学养深厚。
为官时曾解决了皇曾孙服制问题,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
性格耿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道德学问俱佳。
第二时段(约10分钟):真题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答案选C。
可用代入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到原文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
C项“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