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通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背地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通过郑国,不受礼待)同时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范译及知识点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范译及知识点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知识点整理译文:(鲁僖公三十年)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理由是)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

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

”(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

(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

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

(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既然已经东边占领了郑国,(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

如果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取谁的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还请您想想它。

”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

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氾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队)回国。

(晋国的)子犯请求攻击秦国(军队)。

晋国国王说:“不可。

没有这人(秦王)的力量(帮助)不会又现在的局势。

借用它的力量却又伤害他,不仁义;失去相好(的盟友),不智;用(和秦的)战乱换(和秦的)一致,(就)不强了。

我们回国吧。

”(晋)也(撤兵)离去了。

知识点:1.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夫”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名词,指男人、老师)②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④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③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④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xx》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疏通文本+知识点整理一、文言梳理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重点字词:以:(因为,表原因)于:(对,表对象)贰:(从属二主)军:(名→动,驻军、驻扎)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重点字词:言:(名→动,说)若:(如果)使:(派遣)从:(听从)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独)犹:(副词,尚且)为:(做)也已:(语气助词,表肯定)是:(指示代词,这)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许:(答应)译文: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第3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重点字词:夜:(名→状,在晚上)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而:(连词,表修饰)既:(已经)亡:(使动,使……灭亡)以:(介词,用,拿)执事:(办事的官员)以:(连词,表目的,“来”)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
夜缒(zhu)(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
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ng)孙、杨孙戍之,乃还(hu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
不知(zh)(35);以乱易整,不武(36)。

吾其还也(37)。

亦去之(38)。

烛之武退秦师作品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8《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实词、句型+翻译

8《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实词、句型+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一、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 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36)。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
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④离心,
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越国以鄙远”【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瑕……”)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
5、微
①没有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着(成语) 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指郑国)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
⑺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肆其西封(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延伸)
⒂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分析:
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