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诊疗方案
![膝痹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10aee8762caaedd33d4a7.png)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膝痹是由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闭阻膝部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膝关节周围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
临床表现以膝关节周围酸痛重着、活动不利等为主要症状者,按膝痹辨证论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1)病史①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
②有长期的膝关节的肿痛史。
(2)全身症状①全身乏力、沉重酸胀。
②低热或恶风寒。
(3)关节症状①膝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
②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③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大于40岁)。
(5)近一个月反复发生的晨僵感持续30min。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或(1)(3)(5)(6)或(1)(4)(5)(6)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1)寒胜痛痹证:肢体关节痛剧,遇寒痛甚,得热痛缓,重者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迟。
(2)湿胜着痹证: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者关节肿胀散漫,重着不移,四肢活动不便。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2.风湿热证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等。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3.痰瘀痹阻证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刺痛,痛处不移,甚至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关节、肌肤色紫暗,肿胀,按之稍硬,有痰核硬结或瘀斑,肢体顽麻,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象弦涩。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8da2cb6137ee06eff9188a.png)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 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1+ 3+ 5+ 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完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27eee5acfa1c7ab00cc78.png)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具体诊断标准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27d9c192e45361166f581.png)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378b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6.pn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证候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
具体表现为:1)寒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沉重,活动受限,周围肌肉酸痛,舌苔白腻,脉沉紧。
2)风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红肿热痛,关节僵硬,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3)瘀血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紫暗,活动受限,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2.西医证候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西医可以将膝痹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气候变化加重等症状,而西医则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而西医则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在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牵引疗法、手术疗法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液替代剂、葡萄糖胺等药物,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磁疗、超声波等,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包括针刺法、灸法和针刀疗法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牵引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制定牵引的重量、角度和体位。
手术疗法是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选择,可以采用关节冲洗术、关节镜术、截骨矫形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护理调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如注意休息、保暖和进行必要的锻炼等。
评价方法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 3.1)。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3e8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f.png)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机痹证是指关节肌肉等处疼痛、僵硬或不适,病程较长,常常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因不慎,致使筋骨受损•寒湿内侵,导致气血瘀滞•肝肾阴虚,使气血失于调养•劳损过度,消耗气血精气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其主要是运动过度和老龄化导致的软骨损伤和磨损,使得关节间隙缩小,骨头碰撞,引起了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认为痹证和关节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见的痹症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其能够运行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秩序,而关节疾病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常常以调理气血为首要任务。
针灸调理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法,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和抗炎等作用。
温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贯通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果经络不通畅,则会导致病邪内停,引起各种疼痛等症状。
温通经络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抗病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外治法来温通经络,如艾灸、火罐等,通过刺激皮肤与经络,令人体组织得以舒展、淋巴得以活跃,从而帮助提高膝关节对病疾的抵御能力。
肝肾调养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肝为藏血之内脏,肾为先天之本脏。
中医治疗关节疾病时,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常还会从调养肝肾入手。
调节肝肾,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正能量,从而使气血得以充沛,代谢功能正常,形成强健的体质,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肝3、肾3、太冲等来调养肝肾,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案,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是长效性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看到效果后任由状态失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8b9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2.pn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cc042976eeaeaad0f33029.png)
(六)中药熏洗疗法
将本科协定处方“活血止痛”方蒸透后放置膝关节局部外敷治疗,一天一次。
(七)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银质针、痛点注射等治疗。
(八)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以轻微的肌肉活动为主。当患者关节发炎、肿胀时,为了避免关节挛缩,可以使用主动辅助性运动。由于患者运动时可以控制自己的关节,比较不会引起肌肉痉挛,对关节亦较无伤害。应鼓励患者在白天进行每小时2~3分钟的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肌萎缩。这种部分辅助运动练习方法可减少发生拉伤的可能,而促进了在被动活动时不能被激发的本体感受反射。治疗师及医生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耐受性,控制活动量。如在运动后疼痛和痉挛时间超过1小时,就意味着运动过度,在下次治疗时必须减少运动强度。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风湿热痹证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e7e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9.png)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中医学认为,膝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湿邪内停所致。
下面将介绍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膝痹病症状,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膝痹病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证型包括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血不足等。
1. 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冷痛、活动受限、喜温喜按等症状。
治疗应以温通寒湿为主,可选用温热的中药进行外敷,并辅以艾灸、拔罐等疗法。
茯苓、白芍、巴戟天等中药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湿的功效,可用于病程较长且症状较重的患者。
此外,适当加入温阳之品如肉桂、附子等,可以加强驱寒作用。
2.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困难、痛风样性疼痛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具有消炎、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柏、栀子、茅莓等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蕴结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当归等,可以加速康复过程。
3. 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等症状,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具有补气补血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精、人参、西洋参等中药具有补益气血、滋养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可以增强疗效。
二、调理饮食膝痹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调理,选择一些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食物,同时避免一些对病情不利的食物。
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温暖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肉类等,以帮助身体驱寒。
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白萝卜等,以帮助身体清热利湿。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滋补益气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瘦肉等,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
2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2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901a91a37f111f1855bc0.png)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膝痹;西医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1995年1月1日实施1、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
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4、X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三、证候分类: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阳虚寒凝:肢体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
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四、入院指征:1、患者多为中老年。
2、初起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3、X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五、中医治疗方案:辨证循经选穴:按照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5腧穴学6定位, (一)、普通针刺治疗:主穴:内外膝眼,梁丘, 阳陵泉,阴陵泉,1、瘀血阻滞:加血海,膈俞以局部取穴为主,手法以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辨证循经选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 腰阳关,肾俞,命门,阿是穴(以痛为腧)操作:每天取2~3穴,穴位部施温和灸,以穴位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
2、阳虚寒凝:配合祛湿温阳之穴,腰阳关,风市,肾俞,命门,气海。
针刺方法:以局部取穴为主,手法以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也可在足三里,阿是穴等处使用火针治疗。
或加灸疗,能温经通络、祛寒逐痹,用点燃的纯艾条,以患者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2cm左右施行温和灸"分别在每个穴位上施行温和灸,直至透热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一般从30-60分钟不等,每日1次。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605ac3a1c7aa00b52acb2e.png)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晚期膝痹病由于关节面破坏明显,采用单纯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发作,因此了解膝痹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是目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2.对于关节破坏严重,确实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在围手术期针对性应用中医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感染、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假体松动、术后异位骨化等等。
缓解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延长假体寿命均是工作的难点。
3.患者软骨一旦开始损伤,其破坏速度比自身修复速度快,而且导致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阻止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有效提前预防膝痹病的发生、发展是工作的难点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解决措施1.针对骨性关节炎主要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肿胀,因此在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点应放在消肿止痛方面,我们将以前单纯中药外洗或熏洗的方法,优化后加入中药辨证论治,必要时配合封闭主要是缩短时间,提高短期疗效,而中医辨证论治能巩固疗效,提高远期疗效。
对于疼痛的治疗,针灸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后期的优化方案中我们结合针灸配合治疗,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
我们的思路是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治疗方案,逐渐提高疗效,对目前尚不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的病例,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不断提高疗效,尤其是对轻、中度患者,力争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减少消炎镇痛药物的使用。
2.对于经过正规中医药治疗半年以上或反复发作的晚期患者,积极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必要时可行膝关节置换术,不能延误治疗。
而在围手术期积极需求对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
尤其是对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等的治疗是明智的选择和有效的方法。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不断提高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以便在减少患者费用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疗效。
3.其次是对能够预防软骨退变和能够修复软骨退变与缺损的中医药,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较少和推后,将关节退变的进程延缓,从而减少重度患者的比例和延迟关节置换。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f6b82d1f34693daef3edc.pn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膝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分析、解决措施及优化方案
![膝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分析、解决措施及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a6f0459eef8c75fbfb357.png)
难点分析:1、膝痹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膝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3、部分膝痹病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通过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症状缓解不显。
解决措施及优化方案:1、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2、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并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
3、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有游离体及半月板破损时可通过膝关节关节镜治疗,游离体摘除或半月板修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难点分析:1、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现阶段临床中的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估方案多数带有主观性(尤其对疼痛症状的评估),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估临床疗效。
2、虽然中医综合治疗疗效良好,但部分患者仍不能避免复发;3、部分患者(尤其是骨关节炎进展期和晚期的患者)存在显效慢、疗程偏长、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问题。
对重度、晚期骨关节炎患者,中医缺少有效治疗手段。
4、膝痹病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明显,行走时关节弹响、干涩,活动不利明显,物理治疗症状缓解程度有限 .解决措施及优化方案:1、上述中医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观察,以确立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药优化治疗体系。
2、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复发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与保健措施。
注意保暖、加强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劳动姿势。
3、对病人应做好医患沟通,尤其对重度、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要交待预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可予以患者膝关节药物注射润滑关节,营养关节软骨,改善症状。
5、引进中药热敷、封包治疗。
通过制定科室中药处方,应用于患者,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热敷、封包治疗舒筋通络,实现症状的改善。
膝痹病治疗方案
![膝痹病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4730e284ac850ac0242a7.png)
康复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概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就是一种常见得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1、临床表现膝关节得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得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 min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得分级根据Kellgren与Lawrecne得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得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方案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可加茯苓30g、泽泻20g;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可酌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加减: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除痹,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独活各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 、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 、葛根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4.肝肾亏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兼以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g、寄生20g 、杜仲15g、怀牛膝15g 、川断15g 、秦艽15g 、防风10g 、细辛3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党参15g、云苓15g 、炙甘草6g、川芎10g 、肉桂6g。
加减:腰膝疼痛较重者,加骨碎补20g、补骨脂10g、狗脊20g;兼头晕耳鸣者,加天麻15g、枸杞子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中成药,壮骨关节丸、筋骨痛消丸、尪痹冲剂等。
对各证型膝骨关节炎可选择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注射剂静滴。
(二)中药外治疗法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通过药物适当的配伍,具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软骨细胞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解除病变部位的肌肉痉挛,减轻炎性物质对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刺激,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收到满意疗效。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膏药贴敷:中药膏药贴敷是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最为常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且种类繁多,可供广大患者选择。
常用膏药包括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狗皮膏、活血止痛膏、麝香壮骨膏、奇正消痛贴等等。
通过局部贴敷疏通经络,祛除风寒湿,消肿止痛, 能够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慎用。
2. 中药热敷治疗:是用加热的中药液敷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将已配制好的中药热敷液加热至60~70℃,把纱布充分浸润后,敷于患病关节,可用有加热效果的治疗仪置放于纱布垫之外(如场效应治疗仪),以保持其热度,还能起到双重治疗的效果。
一般30~60min/次,1次/d。
3. 中药熏洗疗法: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
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也可借助腿浴治疗器、熏蒸床(坐式〉等设备进行治疗。
外洗方:麻黄20g,桂枝20g,细辛10g,制南星20g,威灵仙20g,白芷20g,鹿含草20g,花椒10g。
4.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药物离子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离子导入的优点是药物在局部组织浓度较高,作用持续时间长,且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兼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疗法,辅助治疗骨关节炎,收到很好的疗效。
(三)针灸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炎时,多采取“以痛为输”的取穴方法,也就是局部选取痛点针刺,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经络,同时结合远道取穴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两者相辅相成,提高疗效。
也可以结合神经节段和神经干的走行路线取穴。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2.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
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
3.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
每次 20分钟,每周治疗2次。
4注意事项: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治疗。
电针、针刀治疗、穴位注射等特色针灸疗法亦可选择使用。
对于关节已经变形者,局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已受到影响,可以不考虑针灸治疗。
(四)推拿疗法1.循经推运法:患者仰卧位,以手掌或掌根分别用推、揉、法,辨病循经,推运所属之经筋及膝关节周围。
连贯推运3~6次,病位处可推运8~10次。
2.活动髌骨分筋法:以拇指按压于髌骨两侧,有节律地从外向内拨动髌骨;五指拿住髌骨作一紧一松的上提手法;再将髌骨缓慢地环转、滑动。
每项可作3~5次。
3.点穴通经法:分别用拇指点按内外侧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委中等穴及压痛点,手法宜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4.按揉理筋法:患者俯卧位,沿足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委中一直到承山、昆仑穴处,手法宜深沉紧贴体表不可离开或摩擦,反复进行4~6次。
5.屈伸展筋法:以左手托其腘窝,右手握住踝部,有力缓慢、沉稳地做屈伸关节被动运动,尽量达到屈伸的极限性,反复进行6~8次。
然后,将膝关节尽量伸直,一手压住膝部,一手握住前足部用力背伸踝关节,重复3~5次。
6.搓擦膝关节:以两手分别置于膝关节两侧,用搓、擦法治疗数十下。
两掌不可按之过紧,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或证循经加减选用,其临床效果更佳。
手法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推拿治疗不适合于风湿热痹证。
(五)关节腔内治疗1.关节腔冲洗在膝关节髌骨内上、外下或外上、内下穿刺,总量1500-2500ml,冲洗配方选用中药制剂(如复方苦参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30-100ml,在严格无菌下配置操作。
2.关节腔内药物注射适应症:选用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症状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积液,浮髌试验阳性,用中药制剂,用法:每次4-5 ml,每周一次。
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六)体疗恢复功能法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练习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以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稳定关节的平衡力。
1.伸膝活动: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将双足平放于地板上,尽量伸直一侧膝关节,并保持伸直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屈曲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2.屈膝活动: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力靠向臀部,并保持屈曲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3.腘绳肌锻炼:患者仰卧,双下肢平放,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并用手固定大腿,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当有酸胀感时屈曲膝关节,再慢慢放平。
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4.股四头肌锻炼:患者俯卧,双下肢平放,屈曲一侧膝关节并用毛巾环绕同侧踝部,逐渐向臀部尽力牵拉小腿,持续1~2分钟,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七)围手术期中医药的应用对于病情较重、具有相应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关节镜清理、截骨、软骨移植和关节置换等治疗。
术前术后运用活血化瘀类注射液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八)护理1.一般护理(1)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
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
(3)膝关节注意保暖,勿受寒冷刺激,戴护膝保暖,保护膝关节。
(4)进行必要的锻炼,如练气功、游泳、散步等,以维持肌力和保持关节活动,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引起损伤。
(5)病人因体位改变,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应立即扶病人平躺,协助医生帮助病人松解关节,减轻疼痛。
(6)病人行走不方便,卧床期间要做好生活护理,定时洗头抹身、修剪指甲胡须,整理床单位,使病人舒适。
(7)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8)膝关节肿胀较甚,疼痛加重,应警惕关节内积液。
及时报告医生在局麻下抽出积液,并常规送检,加压包扎。
2、辨证施护(1)风寒湿痹证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热疗,热敷。
饮食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膝、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中药汤剂宜温服。
(2)风湿热痹证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予祛风除湿清热的中药外洗或外敷患处。
饮食宜祛风胜湿清热之品,忌食牛冷、辛辣、滋腻之品。
服用中药汤剂宜以不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