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学基础 课件 (第四版,姚启钧)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_图文
§6.2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分光)现象
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率n是随波长分布的:n(λ) 色散率:单位波长差所产生折射率差,是介质色散程度的度量
(6-21)
或
(6-22)
一、正常色散 折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的色散 ---正常色散
电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若单位体积内有N个原子,则单位体积内的平均电偶极矩
(6-2)
2、第二牛顿定律F=ma:受迫振动的电子的运动方程为
受迫力
阻尼力 准弹性力
光波电场强度
将电子振动的运动方程改写为
(6-5)
解方程得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代入(6-2)式得
由 电极化率 是复数,可写为 并将(6-6)与(6-7)式对照可得
吸收带内为反常色散区 吸收带之间均为正常色散区
钠蒸气由底部向顶部扩散 管内蒸气密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增加 这相当于一蒸气棱镜其厚度由上向下增加
分两部分:1)S1,L1,L2,S2 准直聚焦, S1在S2上成像 2)S2,L3,P,L4 分光系统
当管子未加热时,气体均匀 S1的白光成像于S2后, 在分光仪焦面上得一窄的水平光谱带
1、按电磁理论:每个次波的振幅与它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光强与振幅成正比 所以散射光强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
∝∝
∴短波长的光比长波长的光散射更多
解释大气现象: ①为什么天空呈光亮
③中午太阳呈白色
②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④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2、散射光强分布
∝
3、散射光是偏振光
二、米散射 理论尚不成熟,仅适用于导电粒子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第七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光通过物质,其传播情况发生变化,有两个方面:一、光强随光深入物质而减弱:光能或被物质吸收,或向各个方向散射所造成。
二、物质中光的传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且随频率变化,光的色散。
这都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实质上是光和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
§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一、电偶极子模型(理想模型)用一组简谐振子来代替实际物质的分子,每一振子可认为是一个电偶极子,由两个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带电粒子组成,电偶极子之间有准弹性力作用,能作简谐振动。
两种振子:原子内部电荷的运动(电子振子):核假定不参加运动,准弹力的中心 分子或原子电荷的振动和整个分子的转动(分子振子): 质量较大的一个粒子可认为不参加运动 经典解释模型:P电偶极子,向外辐射电磁波t A Z eZ P ωcos ==:Z 离开原点的距离电动力学证明,电偶极子辐射电磁波矢 )(c o s s i n 4220c R t Re eA E -=ωθωπεcE H 0μ=R :观察点与偶极子的距离201E cEH H E S μ==⨯= θπωμμ22242202s i n 321CRA e E c I S o === 由上面式子,光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各点的位相相等(球面波)落后原点CR 。
但振幅则随θ角度,即波的强度I (能流密度)在同一波面上。
分布不均匀,见图I ,2πθ=最大(赤道面上)在两极即偶极子轴线方向上0 ,0==I Q 。
二、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原子、分子:cm 810- 光波长:cm 510-在固或液物中,可认为在一个光波长范围,分子的排列非常有规律,非常密集,或可以认为是连续的。
总说明:光通过物质,各分子将依次按入射光到达该分子时的位相作受迫振动,在一分了的不同部分,入射光的位相差忽略不计。
各分子受迫振动,依次发出电磁波,所有这些次波保持一定位相关系(同惠一原理中次波)说明1:各向同性均匀物质中的直线传播所有分子振子在各方向有相同的图有频率,分子受迫振动发出次级电磁波将与入射光波迭加,从而改变合成波位相,改变了它的传播速度(位相速度) 说明2:反射与折射电射与折射是由于两种介质界面上分子性质的不连续性所引起,用同样模型可解释。
《光学教程》(第四版,姚启钧原著)课件
8
二、光学的重要性
年轻而古老:光缆、光盘等——远古到现代 年轻而古老:光缆、光盘等——远古到现代 基础加应用:力、热、电、光——工业、农 基础加应用:力、热、电、光——工业、农 业、军事、天文学、医学、电 子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 通信等 理论与实验:张量、卷积、相关、δ 理论与实验:张量、卷积、相关、δ函数、 傅氏变换——普通光学实验、 傅氏变换——普通光学实验、 近代光学实验、现代光学实验等
5
⑤ 傅立叶光学:光学傅立叶分析、傅立 叶变换等。 ⑥ 激光光谱学:物质微观结构及分子运 动规律的分析等。 ⑦ 非线性光学:光学介质与强光的相互 作用。 瞬态光学、光纤通信、光信息存储、 受激拉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飞秒激 光……
6
绪论 Introduction
0.1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0.1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光学的研究内容
2
编排特点
波动光学:第1章 光的干涉、第2章 光 :第1 光的干涉、第2
的衍射、第5 的衍射、第5章 光的偏振 几何光学:第3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第3 第4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第6章 光的 :第6 吸收、散射和色散 量子光学:第7章 光的量子性 :第7 现代光学:第8章 现代光学基础 :第8
18
因此,到十九世纪中叶,光的波动理 论战胜了微粒学,而牢固的建立起来了。 惠更斯的旧波动理论的弱点和微粒理 论一样,它们都带有机械论的色彩,认为 光是一种弹性波,这样就必须臆想一种特 殊的弹性媒质----以太充满空间。为了不与 殊的弹性媒质----以太充满空间。为了不与 观测事实相抵触,以太必须具有极其矛盾 的属性:密度极小和弹性模量极大,这不 仅在实验中无法证实,在理论上也行不通。
《光学教程》(姚启钧)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2 朗伯定律
如图6-1所示,光强为I0的单色平行光束沿x轴 方向通过均匀物质,在经过一段距离x后光强 已减弱到I,再通过一无限薄层dx后光强变为 I +dI (dI<0)。实验表明,在相当宽的光 强度范围内,-dI相当精确地正比于I和dx, 即
光的吸收
I dx I+dI
x
x+d lx
dI a Idx
从广阔的电磁波谱来考虑,一般吸收的媒质是不 存在的,在可见光范围内一般吸收的物质,往往在 红外和紫外波段内进行选择吸收,故而选择吸收是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以空气为例,地球 大气对可见光和波长在3000埃以上的紫外是透明的, 波长短于3000埃紫外线将被空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 对于红外辐射,大气只在某些狭窄的波段内是透明 的。这些透明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这里的主要吸收气体是水蒸汽,所以大气的红外窗 口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制作分光仪器中棱镜、透镜的材料必须对所研 究的波长范围的透明的,由于选择吸收,任何光学 材料在此外和红外端都有一定的透光极限。紫外光 谱仪中的棱镜需用石英制作,红外光仪中的棱镜则 常岩盐或CaF2、LiF等晶体制成。
6.4 光的色散
1 色散的特点
在真空中,光以恒定的速度传播,与光的频率无 关。然而,在通过任何物质时,光的传播速度要发 生变化,而且不同频率的光在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也不同,这一事实在折射现象中最明显地反映了了 出来,即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频率有关,折射率n取 决于真空中光速c和物质中光速u之比,即 n=c/u 这种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介质的折射率) 随其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现象。1672年牛顿首先利用棱镜的色散现象,把日 光分解成了彩色光带。
n a b
光学教程(姚启钧) 第6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1
a
10 cm 1km 的空气,光强为
5
I0 I 0.36 I 0 , e
光通过102cm=1m 的玻璃,光强即降到入射光强的 36%。
此规律在光的强度变化非常大的范围内(约 1020 倍) 都是正确的。
14
适用范围:线性光学领域,光强不能太强。 如果光强太强,如用激光,则光与物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过程显示出来了,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内,吸收系数将和其它许 多系数(如折射率)一样,依赖于电、磁场或光的强度,朗伯 定律不再成立。
17
光的吸收和散射都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光减弱,也遵从 下列负指数规律:
I I0e
散射的分类: 按入射光 的频率是 否发生改 变分类
l
I0e
(a s )
a 为散射系数, s 为吸收系数, a + s 称为衰减系数。
瑞利散射:线度l / 10 线性 米氏散射:线度l
dI a dx I
ln I ln I 0 a d
I ln a d I0
I I 0e
a d
朗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3
I I 0e
a d
例如在一个大气压强下,空气对可见光的 玻璃对可见光的 即光通过
a 105 cm1 a 102 cm1
d
8
例如, lcm 厚的玻璃板对可见光范围内的各种波长的光波都 等量吸收 1% (即透射光的功率密度为入射光的 99% ),然 而玻璃对于波长大于 2500nm的光波,或波长在 3.5 — 5.0nm 的光波几乎都能完全吸收,因而对于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说, 玻璃就成为非透明体了。
9
选择吸收性 媒质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能比较显著
Mie散射或丁达尔散射和瑞利散射的规律不同,是否看到 蓝天白云的根本原因。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O
R代表观察者离偶极子距离
光通过物质时,各分子将依次按入 射光到到达该分子时的相位做受迫 振动。
E1
n1 n2
i10
2
做受迫振动的各分子将依次 发出次级电磁波。 能初步解释直线传播、折射 和反射等现象。
i2
z
E2
因为分子线度 l 为10-8cm,光的波长 为10-5cm,即
=103l 在均匀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有规律,
选择吸收性是物体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例如,绿色玻 璃是把入射的白色光中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只剩下绿
色光能够透过去。带色物体一般有体色和表面色区分。
大多数天然物质如颜料、花等的颜色都是由于光入射 物体内部成分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叫作体色,呈现体 色物体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颜色是一样的。
有一些物质,特别是金属,对于某种颜色光的反射率
。
588.9 598.59
9
/nm
对于单原子气体, 这种狭窄吸收线的特点更为明显. 例 如氦、氖等惰性气体及钠等碱金属蒸气的吸收光谱。
330.23 330.29
285.28 285.30
由于这种吸收带特征决定于组成气体的分子,它反 映了分子的特性,所以可由吸收光谱研究气体分子 的结构。
气体吸收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吸收和气体的压力、 温度、密度有关,一般是气体密度愈大,它对光的 吸收愈严重。
常是混合色。
各色光的混合与不同颜色的漆和颜料混合后
显示的颜色是不同的。
黄色光和它的互补色——蓝色光混合后得到的是白 色光。 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混合时,却要显示绿色。
蓝色颜料能够全部吸收红、黄各色光,反射蓝、绿各色光。
而黄色颜料能够全部吸收蓝、紫各色光,反射红、黄、绿各 色光。因而这两种颜料混合起来只能反射绿色光,故显示绿 色。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优秀课件
一、朗 伯 定 律
• 光矢量 → 带电粒子受迫振动 → 为光矢提供的 → 粒 子与其它原子或分子碰撞 → 振能 → 平动能 → 物体 发热 → 光能变热能
dI I
a dx
I I0
dI I
a
l
ax
0
I I 0eal
稀溶液中,有
比尔定律 I I0e Acl
二、散射和反射,漫射和衍射的区别
1.散射与直射、反射及折射的区别:“次波”发射中心排列 的不同,散射时无规则,而后者有规则。 2.散射与漫反射的区别:次波中心的排列仍有某些不同的方 向性 3.散射与衍射的区别:
衍射:因个别的不均匀区域(孔、缝、小障碍等)所形成 的,不均匀区域范围大小≈。
散射:大量排列不规则的非均匀小“区域”的集合所形成 的,非均匀小区域的线度<。
电偶极子模型
S
I
1
oc
E2
0e2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
解释1:各向同性均匀物质中的直线传播 解释2:反射与折射 解释3:布儒斯特定律
6.2 光的吸收
一般吸收:吸收很少,并且在某一给定波段内几乎是不变的; ——可见光(石英)
选择吸收:吸收很多,并且随波长而剧烈地变化。——红外光 (3.5~5.0µm)
(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波长区的角色散率有不同的值:
如棱镜的角色散率为
A
2 sin
D
2
dn
1 n2 sin2 A d
2
要研究色散,重要的是找 的函数形式
在dn各波长区的值,或者找出n=f(λ) d
2、正交棱镜观察法
——显示色散最清楚的方法
3、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
第6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2
2
共振频率附近的色散曲线和吸收曲线
6.2 光的吸收
6.2.1 光的吸收定律 6.2.2 吸收光谱
光的吸收是指光波通过介质后,光强度减弱的现象。由
上节的讨论,光的吸收可以通过介质的消光系数 描述。
光吸收是介质的普遍性质,除了真空,没有一种介质能 对任何波长的光波都是完全透明的,只能是对某些波长范围 内的光透明,对另一些范围的光不透明。所谓透明,并非没 有吸收,只是吸收较少。
O
B 636.8~688.4 O
C 656.282
H
D1
589.592
Na
D2
588.995
Na
D3
587.552
He
E3
526.954
Fe
E1 518.362
Mg
F 486.133
H
G 430.791
Fe
G 430.774 Ca
466.273 Ca
H 396.849 Ca
K 393.368 Ca
6.3 光的色散
则有: n~2 (n i)2 (n2 2 ) i2n (6.1-13)
比较 (6.1-12)和 (6.1-13)式,可得:
n2
2n
2 1 Ne2 0m
Ne2
0m
(02
02 2 (02 2 )2
2 )2 2 2
弹性力和阻尼力;E 是入射光场,且
E E~(z)eit
引入衰减系数 = g/m、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 0 f / m
光学教程第四版 姚启钧著 讲义第六章.6
20
二、正交棱镜观察法 ——显示色散最清楚的方法
21
三、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
• 1. 正常色散: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的色散。 • 柯西方程: a b c n • 经验公式,a、b、c为常数。
一般:
na b
2
4
• 色散曲线的特点:
2
,
dn d
2b
3
.
①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 dn ②波长越短,d 越大,角色散率也越大; dn • ③在波长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折射率越大, d 也越大; ④不同物质的色散曲线没有简单的相似关系.
11
⒊ 规律:
IIe
0 0 ( 0 s )
Ie
0
l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s
= + -衰变系数
a
s
0
12
二、散射与反射、漫反射及衍射现象的区别
• • •
1.散射与直射、反射及折射的区别——“次波” 发射中心排列的不同 散射时无规则,而后者有规则。 2.散射与漫反射的区别:——次波中心的排 列仍有某些不同的方向性 3.散射与衍射的区别: 衍射:因个别的不均匀区域(孔、缝、小障 碍等)所形成的,不均匀区域范围大小≈。 散射:大量排列不规则的非均匀小“区域” 的集合所形成的,非均匀小区域的线度<。
Chap.6 Absorption、Scattering and Dispersion of Light
1
• • •
光通过物质时其传播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⒈ 光束越深入物质,强度将越减弱;
①光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光的吸收; ②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光的散射。
⒉ 光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将小于真空中 的速度且随频率而变化——光的色散。 •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物质 光学性质的主要表现——光和原子中电子 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太阳早晚红、 太阳早晚红、中午白
为什么用红色信号灯 云由小水滴组成,颗粒较大,散射与波长关系不大, 云由小水滴组成,颗粒较大,散射与波长关系不大,则呈白色
8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主目录 总目录
返回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辅助课件 返回结束 辅助课件 结束 主目录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a s
微粒散射 微粒散射 折射率不同,无规则排列, 折射率不同,无规则排列, 尺度小于波长, 尺度小于波长,彼此间距离 大于波长。 大于波长。上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页 主目录 总目录
分子散射 分子散射 物质分子不规则聚集
6
返回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辅助课件 返回结束 辅助课件 结束 主目录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插图6---14: : 插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随着波长值的变大,折射率值减小。 、随着波长值的变大,折射率值减小。 2、短波段色散曲线斜率较大,角色散率较大。 、短波段色散曲线斜率较大,角色散率较大。 12 3、波长一定,介质的折射率越大,色散曲线斜率越大。 、波长一定,介质的折射率越大,色散曲线斜率越大。
第二级 A,B,C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 第三级 第四级 通常可以取前两项 第五级
n = A +
B
λ
2
13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主目录 总目录
返回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辅助课件 返回结束 辅助课件 结束 主目录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反常色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主目录 总目录 返回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辅助课件 返回结束 辅助课件 结束 主目录
2019物理光学梁铨廷第四版课件.ppt
在精密测量方面,各种光学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平面度,以及长度、角度的测量,至今最精确的仍然 是波动光学方法。
6.M.玻恩,E.沃耳夫《光学原理》(第七版), 杨葭荪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7.A.加塔克,光学,梁铨廷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A.加塔克
Optics
(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8.J.P.马蒂厄,光学(上、下) ,1987
六、参考网站
国内
历史表明,建立在电磁波理论基础上的物理光学 学说是物理光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飞跃。 波动光学在20世纪,尤其在激光问世后,更得到 长足的发展。
粒子性 (牛顿微粒说)
波动性 (惠更斯波动说)
反射、折射
反射、折射、干涉、衍射
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波动性 (爱因斯坦、康普顿 光子说) (麦克斯韦、赫兹 光的电磁理论)
二、波动光学的应用
另外,还用波动光学方法测量光学系统的各种像 差,评价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等。 以光的干涉原理为基础的各种干涉仪器,是光学 仪器中数量颇多且最为精密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衍 射原理制成的光栅光谱仪,在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 (原子、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起着最为主要 的作用。
二、波动光学的应用
二、参考教材 1.赵凯华,钟锡华, 《光学》(上、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8
2.母国光, 战元龄,《光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曲林杰等《物理光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4.叶玉堂 《光学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章志鸣等,《光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6.3 光的散射
一、散射的基本概念 二、散射与反射、漫反射及衍射现象的区别 三、瑞利散射 四、散射光的偏振性 五、散射光的强度 六、分子散射
13
6.3 光的散射
6.3.1、非均匀介质中散射的经典图像 1.散射的定义:当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物
分 延 分 延 分 延 分 延 廷子 德 子 德 子 德 子 德 散 尔散 尔 散 尔 散 尔 射 系射 系 射 系 : 散 射 系 : 散 : 散 射 由 运 乳 : 散 射 由 射 由 运 乳 运 乳 : 于 动 胶 : 于 : 于 动 胶 动 胶 射 由 运 乳 分 胶 造 液 分 胶 分 胶 造 液 造 液 子 体 : 于 成 , 动 胶 子 体 成 , 子 体 成 , , 热 局 含 分 胶 造 液 , 热 局 含 , 热 局 含 部 有 的 的 子 体 部 有 成 , 的 的 部 有 的 的 涨 烟 大 涨 烟 大 涨 烟 , 热 大 局 含 落 雾 气 15落 雾 气 落 雾 气 引 灰 等 部 有 的 的
波的相位与物质的固有频率有关,故光的 传播速度与物质有关。
反射和折射时涉及两种物质, 在两种物质 内波有不同传播速度。从一种物质进入另 一种物质时,分子是不连续的,在此处波 的相位有突变,相干叠加后光的传播也有 变化:反射和折射。
7
布儒斯特定律得解释:在布儒斯特角入射时, 在n2介质中所有次波的电矢量的平行分量与电 偶极子的方向相同,则在该方向上无电=I e ⒉比尔定律
ACl 0
a
Aa - 与AC浓度无关的常数 .
吸收系数. a
A - 与浓度无关的常数 .
C 溶液的浓度.
稀溶液 : C
a
a
11
6.2.3、吸收光谱
产生连续光谱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通过 有选择吸收的介质后,用分光计可以看出某 些线段或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这就形成了 吸收光谱。
可见光光波波长: 10-5cm >> 物质的基本组成 分子或原子的线度:10-8cm。
入射光波到达分子的不同部位时的相位相同, 同种分子排列规则、连续,次波间相位关系恒 定,满足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6
在均匀介质中,所有次波与入射光波的相 干叠加使波原来方向加强,其他方向相消, 波按原来的方向沿直线传播。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物质光 学性质的主要表现——光和原子中电子的 相互作用.
2
主要内容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 光的吸收 光的散射 光的色散 色散的经典理论
3
6.1.2、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
电偶极子模型——可以解释:光在均匀各向同 性物质中直线传播,光在两种物质界面上的反 射定律、折射定律、布儒斯特定律、光的传播 速度……
质时从侧向却可以看到光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1)均匀介质中散 布者很多其他微粒, 且微粒的线度很小; 2)物质组成纯净, 但各部分密度不同, 整体也是不规整的 聚集。
14
2.分类: ①按杂质的线度
线性米瑞氏利散散射射::线线度度
/10
非线性拉曼散射自受发激拉拉曼曼散散射射
布里渊散射
②按不均匀团块性质
任一物质对光的吸收都由这两种吸收组成。 它们是物质吸收的一般属性。
10
6.2.2、朗伯定律
⒈朗伯定律:光在同一吸收物质内通过同一距
离时,到达该处的光能力中将有同样百分比 的能量被该层吸收。
光能→振动能→平动能→热能
dI I
a
dx,II0
dI I
a
0ldx
ln I ,I=I ea
I
a
0
0
⒊ 规律:
I I e I e (0s)
l
0
0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0
s
=+-衰变系数
s
0
16
6.3.2 散射与反射、漫反射及衍射现象的区别
1.散射与直射、反射及折射的区别——“次波” 发射中心排列的不同
散射时无规则,而后者有规则。
2.散射与漫反射的区别:——散射的次波中
心的排列无规则,漫反射在每个小平面区域
8
6.2 光的吸收
一、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 二、朗伯定律 三、吸收光谱
9
6.2 光的吸收 6.2.1 、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
所有物质对某些范围内的光都是透明的, 而对另一些范围的光却是不透明的。
①一般吸收:吸收很少,并且在某一给定 波段内几乎是不变的;——透明
②选择吸收:吸收很多,并且随波长而剧 烈地变化。——不透光
入射光为平行于z轴的 线偏振光入射时,其 散射微粒所发出的电 磁波的偏振方向如图 (a)所示
入射光为平行于z轴和y 轴的线偏振光----自然 光入射时,不同方向 的散射光的振动方向 如图(b)所示
20
各向异性介质: 入射光是线偏振光,侧向及透射方向—
—部分偏振----退偏振。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偶极子与入射的电
矢量不平行,其发射的次波振动方向不平 行。 偏振度: p I y I x
第6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Chap.6 Absorption、Scattering and Dispersion of Light
1
光通过物质时其传播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⒈ 光束越深入物质,强度将越减弱;
①光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光的吸收; ②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光的散射。
⒉ 光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将小于真空中 的速度且随频率而变化——光的色散。
即:
I=f () -4
f ()——光源中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函数
3.应用:红光散射弱、
穿透力强(信号旗、
信号灯)→红外线
(遥感等),蓝光穿
透力弱,散射强。
18
6.3.4、散射光的偏振性
各向同性介质:
入射光是自然
光,正侧方向—
—线偏振,斜方
向 ——部分偏振,
原传播方向 ——
自然光.
19
用电偶极子模型解释:
内次波中心的排列仍有规则。
3.散射与衍射的区别: 衍射:因个别的不均匀区域(孔、缝、小障 碍等)所形成的,不均匀区域范围大小≈。 散射:大量排列不规则的非均匀小“区域” 的集合所形成的,非均匀小区域的线度<。
17
6.3.3、瑞利散射
1. 瑞利散射:l< 的微粒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
2. 瑞利定律: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