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后习题生态部分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2.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中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A.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B.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5.(2022山东泰安模拟)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将呈“J”形7.(2022广东六校联考)下图为能量流经生产者的过程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a、b、c、d、e之和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d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e/b)×100%D.图中c的能量若为负值,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正在衰退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

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B2.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生产者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使之流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将无法分解,终将尸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答案:C3.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B.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A、B、C三项均不包含非生物环境。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分解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B解析: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A项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酸盐细菌是生产者,B项正确。

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蚯蚓也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B.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解析: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生物,B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C项错误。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项错误。

5.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由题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五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

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

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有人用墨水改变安乐蜥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说明安乐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对行为信息的应用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应用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答案:A解析: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

3.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引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引入初期,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后来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不能发生在两种生物之间。

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逐级递减的。

5.下列过程传递的信息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相互抗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高中生物课后习题生态部分

高中生物课后习题生态部分

⾼中⽣物课后习题⽣态部分课后习题⽣态部分P63⼀、基础题1.在某池塘中,第⼀-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2.假如要调查-块农⽥中某种⿏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什么⽅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3.下页图A、B为两个国家⼈⼝年龄组成图,纵轴⽰年龄,横轴⽰各年龄段⼈⼝占总⼈⼝的百分⽐,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个国家未来的⼈⼝增长率⾼?⼆、拓展题1.“整体⼤于部分之和”。

⽐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前我国60岁以上的⽼年⼈达1.32亿,占总⼈⼝的10%以上,已经步⼊⽼年型国家的⾏列。

你认为我国⼈⼝中⽼年⼈所占⽐例还会升⾼吗?现⾏的计划⽣育政策应当调整吗?P69⼀、基础题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加以说明吗?2.20 世纪初,⼈们将驼⿅引⼈加拿⼤密执根湖的⼀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曲线图表⽰该种群数量⾃1915年⾄1943年的消长情况。

(2)从1915年到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拓展题假设你承包了⼀个鱼塘,正在因放养多少鱼⽽困惑:放养密度过⼤,鱼竞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放养密度过⼩,⽔体的资源和空间不能充分利⽤。

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查阅有关书籍或⽹站,如www/doc/16bbd68e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f.html /fishery/tech/等。

P77⼀、基础题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物种类C.湿度D.温度2.在⼀个⽔族箱中⽣活着两种原⽣动物,假设种群A捕⾷种群B。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缘由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____________。

3.调整基础:________调整。

4.实例。

(1)河流:稍微污染⎩⎪⎨⎪⎧⎭⎪⎬⎪⎫沉降化学分解 的分解消退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鸟类数量增加害虫数量 鸟类数量削减害虫数量5.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会快速丢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答案:1.保持 恢复 力量 2.自我调整力量 3.负反馈4.(1)物理 微生物 (2)增加 削减 5.有限的 肯定限度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提高措施 1.类型。

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后____________的力量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自我调整力量就______,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洁,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例热带雨林中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削减,将由这个养分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稍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_,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和土壤的________稳定性就遭到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把握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1.抵制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原状 简单 越强 越高 净化作用 恢复力2.(1)干扰的程度 自我调整力量 (2)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看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物质循环不具有全球性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能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硝酸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在碳循环中,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在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来实现。

生物群落中的碳再回到非生物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就是呼吸作用,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方式。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的一部分,在水循环中有一定的作用。

3.在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4.下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A.a、b、cB.c、b、aC.b、a、cD.a、c、b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相对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最强,c地区正好相反。

5.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D.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一、单选题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准则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随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本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终于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均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沃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产,大猛进步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布局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劳动最可靠的是()A. B. C.D.5.下面是一个天井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剖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进步经济效益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C.饲养鸡鸭能进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思虑的因素是一样的6.从根本上抵达造林和护林目的措施是()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连合B.生态与执法制度相连合C.生态与经济相连合D.经济与法则相连合7.当前我国农业的成长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猛进步,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混浊,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联合的生态农业。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固性比现代农业的高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特殊突出8.西部洞开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洞开辟的同时,西部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受到影响.为了西部的可持续成长,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发起的合理建议是()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接纳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用量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太过开辟及工农业成长的环境混浊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观察生态系统的布局,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④在防治土地水藻化方面,退耕还林还草,阻止采伐林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1>2”表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均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0.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浑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浑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高中生物 生态及动物行为例题习题1

高中生物 生态及动物行为例题习题1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生态及动物行为典型例题例1 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锚的反应,这说明A 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B 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C 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D 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这道题的知识主要涉及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是反射。

引起动物反射活动的刺激可以来自机体的外部或内部,或二者共同作用。

饥饿状态下,猫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说明内部刺激强化了外部刺激,猫的行为是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A,也不是B。

胃的充盈(饱食)是对猫的一种刺激,猫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是不再进食。

因此,C也不对。

【参考答案】D。

例2 在育雏期间内,雏鸟总是张大口等待亲鸟的喂食,雏鸟的这种行为属于A 繁殖行为B 索食行为C 社群行为D 贮食行为分析这道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问题,常常考虑成亲鸟在繁殖期间育雏的繁殖行为。

这就涉及到对这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亲鸟育雏,说明亲鸟具有繁殖行为;亲乌与雏鸟的各种联系属于社群行为;而雏鸟的行为是获取食物的行为,因此属于索食行为;由于没有贮备食物的功能,因此,不能看做贮食行为。

【参考答案】B。

例3 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A 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B 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C 诱骗这雄虫以取食D 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分析此题考查对索食现象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

雌萤火虫模仿另一个种的信号不可能吸引同一个种的雄性,因为同种个体的识别是靠同种的特定信号;能吸引模仿种的异性,但不可能是交尾,因为不同种之间存在着生殖上的隔离。

因此该行为的意义最可能是诱骗雄虫并以此为食。

【参考答案】C。

例4 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A 两只狗为一块骨头而撕咬B 两只公猫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格斗C 一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D 一只公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分析一定要理解好攻击行为的概念。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1.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P2)2.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P2)旁栏思考题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P3)思考· 讨论1.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P4)2.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P4)3.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

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P4)探究· 实践1.强调随机取样是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P5)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

样方过少会导致误差较大。

(P5)3.提示:鼓励学生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P5)练习与应用Ж概念检测1.(1)× (2)√ (3)×(P6)2.D。

(P6)Ж拓展应用1.约386条。

(P6)2.B。

(P6)3.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P6)种群数量的变化问题探讨1.设细菌初始数量为N0,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菌为第一代,数量为N0x2,第n代的数量为N n= N0×2n。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C、污染环境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B、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污泥中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B、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C、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D、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森林对大气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和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③能分泌强大抗生素④能吸收各种气体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 )A、人畜粪尿,农药B、脂肪,纤维素C、人畜粪尿,蛋白质D、塑料,农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缺乏天敌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室内空气指标测定结果中,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菌、霉菌、相对湿度过低和甲醛。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高中生物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生态系统的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肯定是( )A.自养生物B.植物C.第二营养级D.草食动物A[生产者可以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活方式上肯定为自养生物。

]2.(不定项)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可能是病毒C.c中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AB[由题图可知a为消费者,b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

a消费者全是异养型,包括绝大多数动物,一部分细菌和全部病毒,B正确;c也可包含营腐生的动物,C错误;b为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3.(不定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ABC[诗中的“竹子、桃、蒌蒿”为生产者,“河豚”为消费者,“春江水暖”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如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

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

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处理掉。

]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5.(不定项)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ACD[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青蛙和蜘蛛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6.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D[食物网中蛇减少,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是有利的。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蜜蜂跳舞D.老马识途信息,光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舞是通过特殊行为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老马识途是通过气味等传递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B.孔雀开屏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草原返青,羊群采食青草,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孔雀开屏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植物开花受温度的影响,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草原返青,羊群采食青草,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刺猬遇到敌害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光属于物理信息;A、D两项属于化学信息,B项属于行为信息。

4.某海岛森林中,灰蛾常在桦树的嫩枝上产卵,桦树周围的杜鹃树会释放一种挥发性的杀虫物质,桦树会吸收并重新释放出更多的这种杀虫物质,以驱逐灰蛾的幼虫。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互利共生的关系B.题干中的杀虫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该现象为桦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以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草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草原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A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或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只是在同一个体的内部发挥作用,所以生长素的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害虫与杂草、鸭与害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杂草、水稻生活在同一区域中,为争夺生存空间、资源而发生斗争,构成竞争关系。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无机环境和该稻田中的其他所有生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对;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

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草→羊→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狼捕食羊时,最易被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B.羊群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的能量比狼群多C.狼虽然吃掉了很多羊,羊却因淘汰了弱劣个体而提高了种群基因库的质量D.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只是草和狼解析:狼捕食羊时,最易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这样的羊奔跑等能力差。

羊属于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

狼和羊相互选择,提高了种群基因库质量,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不只是草和狼,还有和羊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等。

4.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 .该图中的C 所具有的能量为B 的10%~20%C .该图中的A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 +D[答案] D[解析] ⎦⎥⎥⎥⎥⎤光能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确定A 为生产者,则B 、C 、D 为消费者A 所固定的能量除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A 所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B +C +D →C 项正确,D 项错误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 D[解析]①是流入消费者的能量而非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只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其余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通过分解者的呼吸散失的较多。

草→兔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兔同化量比草同化量表示。

4.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答案] D[解析]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能量为x,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10×10+(a-x)×10=y,即y=10a+90x。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作业含答案

第3节生态工程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循环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尽量减少产生废弃物B.自生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C.整体原理,只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D.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解析:整体原理不仅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因为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2.在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解析: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 A )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协调原理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关系,①②③均涉及协调原理。

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原理涉及的范畴。

4.“菇—菜”立体栽培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等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解析:菌渣作为有机肥,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菌渣中直接获取能量。

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生态部分P63一、基础题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2.假如要调查-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3.下页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二、拓展题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你认为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还会升高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调整吗?P69一、基础题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吗?2.20 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人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数量自1915年至1943年的消长情况。

(2)从1915年到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二、拓展题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放养多少鱼而困惑:放养密度过大,鱼竞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放养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查阅有关书籍或网站,如www /fishery/tech/等。

P77一、基础题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假设种群A捕食种群B。

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种群数量都达到最大值。

这时将屏障撤掉。

预期两个种群的数量可能会怎样变化?请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二、拓展题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

2.“螟蛉有子,蜾贏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P82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4.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片森林。

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

请参照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描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大致过程。

二、拓展题1.收集你所在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图,比较湖泊、沼泽或林地的今昔面积,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外来物种人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水葫芦(凤眼莲)疯长是大家所熟知的实例。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P85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判断(1)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2)“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3)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4)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5)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2.选择(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3)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3.连线用连线将左列中各概念分别与右列中最相关的现象或事件相连接。

物种丰富度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迁入率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种群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不得不让出已占据的领域竞争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演替一周内飞人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种群密度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4.画概念图在下面的空白框和问号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二、知识迁移1.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见下图所示)。

(1)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的种群密度有何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2.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柳等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三、技能应用.下图所示为某校园的草坪。

如果要让你估算该草坪上蒲公英(绿色小点)的种群密度,你应该选择下图中哪一个方形区作为整个蒲公英种群的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呢?请解释你选择的依据。

倘使多取几个样方,怎样做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四、思维拓展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1.试分析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对农民的收入会有影响吗?3.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再过30年,稻田群落还会发生什么变化?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设“稻-萍-鱼”立体农业。

你认为这是人类的创造还是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回归?P92一、基础题1.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 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什么?(2)近海水域水深为多少时,生产者的数量最多?(3)生活在水深100 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主要是什么成分?2.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3.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二、拓展题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吗?P98一、基础题1.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 c、d表示)。

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aB. bC. cD. d2.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 c之间的关系是: ()A. a=b+cB. a>b+cC. a<b+cD. c=a+b二、拓展题1.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2)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2.将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方糖就会立即溶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溶解在水中的方糖还能再自行变回原来的形状吗?为什么?一类名叫硅藻的小生物,生活在水中。

它们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硅化物制造自已绚丽精致的外壳,而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硅化物的含量极为微少,仅有百万分之几,这远比方糖溶解后水中的含糖量低得多。

硅藻依靠什么力量筑造自己的精美小屋呢?通过这一实例,你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104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1)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3.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异化作用4.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为什么?二、拓展题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P108一、基础题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1)哺乳动物的体温;(2)鸟类鸣叫;(3)红外线;(4)萤火虫发光;(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电磁波;(7)昆虫发出的声音;(8)昆虫的性信息素;(9)植物开花(10)蓟的刺(11)紫外线(12)蜜蜂跳舞二、拓展题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

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需要至少答出三项。

)P112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2.地球上有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1) 森林生态系统; (2) 草原生态系统;(3)荒漠生态系统; (4) 湖泊生态系统;(5)苔原生态系统; (6) 农田生态系统;(7)果园生态系统; (8)海洋生态系统;(9)池塘生态系统; (10) 湿地生态系统;(11)人工林地生态系统; (12)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较弱的是();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恢复较慢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