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距焦距f数和景深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光圈景深焦距的关系

光圈景深焦距的关系

光圈景深焦距的关系光圈、景深和焦距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光圈是什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阑大小,决定了相机进光的数量。

光圈大小可以通过F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相机进光越多,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比较亮;F值越大,光圈越小,相机进光相对较少,拍摄出来的照片比较暗。

常见的F值有1.4、2、2.8、4、5.6等。

二、景深是什么?景深指镜头前后可以得到清晰的焦点范围。

景深分为浅景深和深景深两种。

浅景深是指只有主体清晰,背景模糊,非常有立体感。

深景深是指画面中前后都清晰,没有明显的层次感。

景深的大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光圈大小、照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距离、焦距等。

三、焦距是什么?焦距是指镜头的焦点距离,可以通过镜头的缩放来调节。

焦距分为长焦和短焦两种。

长焦镜头一般具有200mm以上的焦距,短焦镜头则一般低于50mm。

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的物体,而使用短焦镜头则可以拍摄近距离的物体。

四、光圈、景深和焦距的关系1.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光圈的大小对景深有明显的影响,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就越深。

2. 焦距与景深的关系焦距对景深也有影响,焦距越短,景深越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3. 光圈与曝光的关系光圈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多少,从而影响曝光。

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多;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少。

4. 焦距与画面的视角关系焦距的不同会影响画面的视角,短焦距的拍摄角度较宽,可以捕捉更多的场景,长焦距则会使画面较为局限,但可放大物体。

总之,光圈、景深和焦距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只有将它们合理地运用,才能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照片。

景深三要素

景深三要素

景深三要素
视频工厂分析景深的三个要素,一起来看看吧。

1、深与焦距,通常景深与焦距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会拉近放大拍摄主角,化背景。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会远离缩小拍摄主体,令背景清晰。

在拍摄时,通常可用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各拍摄一张进行对比,体会焦距对景深的控制。

2、景深与光圈,景深与光圈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画面背景更简洁。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画面元素清晰呈现。

因此,在拍摄时,改变光圈大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控制景深的方法。

3、景深与拍摄距离,通常景深与拍摄距离成程璧,拍摄距离越远,景深大,拍摄距离近,景深小。

拍摄距离又称物距,物距的改变对景深的影响极为明显。

因此,在拍摄实践中,上述三个因素综合发挥作用,想要获得大景深,可以用短焦距镜头+小光圈+远拍摄距离,想要获得小景深,可以用长焦距镜头+大光圈+近拍摄距离。

视频工厂,多年专注于视频制作,拥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和高清设备,为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务。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一、关于照相机镜头的常识1、焦距无限远处的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的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是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镜头的焦距。

焦距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的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镜头的视角大小,镜头的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的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的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的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的视角比人眼的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

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的透视关系,所拍摄的照片会形成明显的夸张,可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

对于35㎜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在21㎜以下的便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的镜头称广角镜头。

由于它的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的大场面。

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的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在46°左右。

由于这种镜头的透视关系真实,是照相机最基本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焦距与其所摄底片的对角线基本相等。

35㎜照相机的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

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的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的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

它的视角还不到人眼的一半,所以远处的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

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的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什么是[url=javascript:;]景深[/url]?这是一个[url=javascript:;]摄影[/url]术语,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url=javascript:;]距离[/url]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

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说得通俗一点,景深就是[url=javascript:;]照片[/url]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我们知道,在精确调焦的主体前后,还会有一段相对比较清晰的范围。

比如[url=javascript:;]拍摄[/url]时向某[url=javascript:;]人物[/url]对焦,那么该人物必然处于清晰点上,而此时在他前后的一丛矮树和一间房子也相对比较清晰,因此,我们可以说矮树与房子都处于清晰范围之内,也就是在景深范围之内。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

这里我们所说的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毕竟不如对焦点上的那个物体,但是可以为人们的[url=javascript:;]视觉[/url]所接受。

习惯上,这个清晰的范围大,就被人称为“大景深”或“深景深”,相反则称为“浅景深”或“小景深”。

那么,如何来控制一张照片的景深呢?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url=javascript:;]照相机[/url][url=javascript:;]镜头[/url][url=javascript:;]光圈[/url]的大小调节、所用镜头[url=javascript:;]焦距[/url]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

1.光圈大小与[url=javascript:;]景深[/url]的[url=javascript:;]关系[/url][url=javascript:;]光圈[/url]在控制景深的作用中,扮演一了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单反相机基础知识1:光圈、F值、景深三者是什么关系?

单反相机基础知识1:光圈、F值、景深三者是什么关系?

单反相机基础知识1:光圈、F值、景深三者是什么关系?使用单反相机摄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圈对相片效果的影响。

在放宽或收窄光圈后,会如何改变图像的最终效果?在本文中,我们会透过几个例子研究不同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并了解f值的概念。

光圈可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注意事项-光圈越宽(即f值越低),景深越浅(背景或者前景越模糊)。

-光圈越窄(即f值越高),景深越深(背景或前景越模糊)。

-进入感应器的光线量可通过光圈的放宽或缩窄来控制。

光圈可以让我们能够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光圈放宽时,会有较多的光线能够进入;相反,当光圈被收窄,能够进入镜头的光线便较少。

代表光圈大小的数值称为f值,而标准f值包括f/1.4、f/2、f/2.8、f/4、f/5.6、f/8等。

放宽光圈f值会减小,收窄光圈则f值会增加。

当f值改变时,不但进入相机的光量会随之而改变,影像的对焦范围大小亦会改变。

f值越低,对焦范围越小。

相反,f值越高,对焦范围便越大,成像效果则越清晰。

使用最小f值时,便会达到「最大光圈」,这时能进入镜头的光线也会最多,这也能获得最明显(「最浓厚」)的浅景深效果。

通过调整光圈改变对焦范围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例子EOS 5D Mark III/EF50mm f/1.8 STM/焦距:50mm/光圈优先模式(f/1.8、1/800、EV+0.7)/ISO 100/白平衡:自动f/1.8的光圈值,成像效果如上;EOS 5D Mark III/EF50mm f/1.8 STM/焦距:50mm/光圈优先模式(f/5.6、1/80秒、EV+0.7)/ISO 100/白平衡:自动f/5.6的光圈值,成像效果如上;EOS 5D Mark III/EF50mm f/1.8 STM/焦距:50mm/光圈优先模式(f/16、1/40秒、EV+0.7)/ISO 400/白平衡:自动f/16的光圈值,成像效果如上;通过上面三个例子,我们会发现放宽光圈时,f值会减低,对焦范围会缩小,这也会令浅景深效果更明显(或者「更浓厚」)。

科普:镜头的参数指标概述

科普:镜头的参数指标概述

科普:镜头的参数指标概述蓝海光学招募:1名镜头装配主管,1名镜头销售光学人生,你的精彩人生!镜头的参数指标光学镜头一般称为摄像镜头或摄影镜头,简称镜头,其功能就是光学成像。

在机器视觉系统中,镜头的主要作用是将成像目标聚焦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面上。

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器视觉系统的整体性能;合理选择并安装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1.镜头的相关参数(1)焦距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通常用f来表示。

焦距的大小决定着视场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场角大,所观察的范围也大,但距离远的物体分辨不很清楚;焦距数值大,视场角小,观察范围小,只要焦距选择合适,即便距离很远的物体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由于焦距和视场角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确定的焦距就意味着一个确定的视场角,所以在选择镜头焦距时,应该充分考虑是观测细节重要,还是有一个大的观测范围重要,如果要看细节,就选择长焦距镜头;如果看近距离大场面,就选择小焦距的广角镜头。

(2)光阑系数即光通量,用F表示,以镜头焦距f和通光孔径D的比值来衡量。

每个镜头上都标有最大F值,例如6mm/F1.4代表最大孔径为4.29毫米。

光通量与F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F值越小,光通量越大。

镜头上光圈指数序列的标值为1.4,2,2.8,4,5.6,8,11,16,22等,其规律是前一个标值时的曝光量正好是后一个标值对应曝光量的2倍。

也就是说镜头的通光孔径分别是1/1.4,1/2,1/2.8,1/4,1/5.6,1/8,1/11,1/16,1/22,前一数值是后一数值的根号2倍,因此光圈指数越小,则通光孔径越大,成像靶面上的照度也就越大。

(3)景深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

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光圈: 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 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公式是摄影和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图像中焦点以外物体的清晰程度。

在光学中,景深公式通常用于计算相机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等参数,以便得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本文将探讨景深公式在光学中的应用,包括景深的概念、公式的推导以及在摄影和光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 景深概念在摄影中,景深指的是图像中清晰的范围,即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程度。

景深较深意味着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而景深较浅则只有特定部分清晰。

景深的计算和调整对于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2. 景深公式的推导景深公式的推导涉及到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透镜成像原理、光圈大小等。

景深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D = 2 * f^2 * N * c / (s^2 - f^2)D表示景深,f表示焦距,N表示光圈数,c表示传感器(或胶片)的对角线长度,s表示物距。

这个公式描述了景深与焦距、光圈大小、物距之间的关系,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理想的景深值。

3. 景深公式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以达到所需的拍摄效果。

拍摄人像时,通常会选择较大光圈来使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而在风景摄影中,可能会选择较小光圈来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4. 景深公式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在光学工程中,景深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调整各种光学系统,比如相机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

工程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光学系统的焦距和光圈大小来实现所需的景深效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景深公式在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对摄影师在摄影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光学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工具。

掌握景深公式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控制景深,从而获得理想的图像效果。

摄距、镜头焦距与景深之关系

摄距、镜头焦距与景深之关系

摄距、镜头焦距与景深之关系一朵荷花拍得养眼不养眼,它跟摄距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摄距近了景深小,肯定不养眼;摄距远了拍不清晰,更不养眼;而摄距不远不近,中规中矩的往往能拍得非常养眼,这就涉及到一个摄距与景深的关系问题。

啥叫景深?这实际上是一个摄影的缩略语,说通俗了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度范围。

一般摄影人基本都知道照片上得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即景深受制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镜头光圈的大小,二是镜头焦距的长短,三就是拍摄距离的远近了。

那拍摄距离与景深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即当照相机镜头在光圈大小不变、焦距长短不变的情况下,被摄体越远,画面中图像前后的清晰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根据这一原理就告诉我们,在拍摄一些特定的近景物体时,此时的调焦是十分重要的。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有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时,由于忽视了光圈、焦距和摄距的合理组合,尽管您忽视了背景的存在,但拍出来的照片背景依然清晰可见,使您大为失望。

实际上一张主体清晰的照片,一旦背景也清晰时,它往往干扰了主体,分散了对主体的视线,此时清晰的背景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那么我们在拍摄时怎样才能利用这个景深拍出有特色和创意的照片来呢?实际上非常简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讲摄距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您想拍摄出怎样的景深,其先决条件就是摄距,因为镜头焦距的长短和光圈的大小都首先是取决于摄距。

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拿微距摄影来说,当摄距非常近——接近于被摄体时,不管您光圈和焦距怎样组合变化,几乎景深都是一个样——浅得可怜!一句话:摄距越近景深越小,摄距越远景深越大。

下面一组照片分别展示了使用微距镜头和中长焦距拍摄动物和花卉的实际效果,除微距镜头拍摄的以外照片上都标注了主要的拍摄数据。

这说明了花卉拍摄是不宜采用微距镜头来拍摄的,而采用中远距离拍摄花卉能使花卉主体的清晰度范围更大,主体更为清新养眼,微距拍摄是永远也无法达到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种情况无论是微距摄影还是中长焦距摄影,镜头光圈的大小与景深几乎没有了直接的关系——景深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拍摄距离的远和近——即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

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

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

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

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

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

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

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

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单反镜头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单反镜头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单反镜头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单反镜头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单反镜头结构:单反镜头分类:1、变焦镜头 - 可以改变焦距的镜头2、定焦镜头 - 定焦距的镜头鱼眼镜头 - 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镜头。

16mm或焦距更短的镜头通常即可认为是鱼眼镜头。

超广角镜头 - 一般焦距为12mm-24mm广角镜头 - 焦距短于标准镜头(50mm),镜头成像比实际事物为小,透视感较夸张。

标准镜头 - 镜头焦距为 50mm,与人眼视觉接近。

远摄镜头 - 焦距200mm或以上,视角小于12度,压缩感强。

当中焦距达400mm或以上称为“超远摄镜头”。

反射镜头 - 反射镜头是指利用两次光线反射从而大幅缩减镜头长度的特殊镜头。

特点是色散控制非常好。

移轴镜头 (Tilt-shift photography) - 移轴镜头是一种能调整影像透视关系或全区域聚焦的镜头。

移轴镜头的作用主要是纠正被摄物的透视变形和实现被摄体的全区域聚焦,使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被摄体都能结成清晰的影像。

微距镜头 - 作微观拍摄之用, 因为放大比率及最近对焦比一般镜头为高,所以一般用来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 如花卉及昆虫。

增距镜 - 作为增加原有镜头的焦距,但多数只用于远摄镜。

带防抖功能的镜头防抖功能镜头是指可根据手抖动产生的运动量通过移动部分补偿用光学透镜,从而消除由此引发的画面抖动的镜头。

该机构可以防止出现手抖动,以获得锐度高的画面,同时由于是光学系统的实时移动,因此还具有可提高取景器成像稳定性以及自动对焦性能的优点。

内置防抖机构的镜头标有Image Stabilizer(图像稳定器)的英文缩写IS。

将镜头的“STABILAIZER”开关置于“ON”即可启动防抖功能。

何谓EF-S镜头EF-S镜头是专门为采用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的数码相机设计的特殊镜头。

成像圈(镜头成像大小)比通常的镜头要小,具有能够减小镜头体积的优点。

EF-S中的“S”来源于英文“Small Image Circle”(小成像圈)的首字母。

工作f数和近轴f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工作f数和近轴f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工作f数和近轴f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工作f数和近轴f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工作f数和近轴f数是光学系统中常用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与镜头的性能和成像质量密切相关。

首先,工作f数是指在光学系统中,物体到像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之比。

它是衡量光学系统成像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来说,工作f 数越小,光学系统的成像能力越强。

较小的工作f数意味着更短的物体到像面的距离,使得成像更加清晰和锐利。

因此,在选择镜头时,较小的工作f数往往是用户追求的目标。

其次,近轴f数是指在光学系统中,镜头在近摄条件下的f数。

在近距离拍摄时,镜头的光学性能通常会发生变化,近轴f数能够更好地描述这一变化。

较小的近轴f数可以提供更大的近摄能力,使得拍摄近距离物体时,画面更为清晰和详细。

因此,对于喜欢进行近距离拍摄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近轴f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总而言之,工作f数和近轴f数是光学系统中重要的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和拍摄效果。

在选择镜头或者进行近距离拍摄时,我们应该重视这两个参数,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通过对工作f数和近轴f 数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光学设备,拍摄出高质量和令人满意的照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将首先对工作f数和近轴f数的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然后分别讨论工作f数和近轴f数的重要要点。

接着,将总结工作f数和近轴f数的主要内容。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对象,以及解释为什么工作f数和近轴f数是重要的问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探讨工作f数和近轴f数的要点。

其中,工作f数要点1将介绍关于工作f数定义和计算方法的重要知识,并阐述工作f数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工作f 数要点2将进一步展开,探讨工作f数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工作f数。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近轴f数的讨论。

近轴f数要点1将详细解释近轴f数的概念和意义,并介绍近轴f数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和衡量方法。

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焦距越长,景深越长?

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焦距越长,景深越长?

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焦距越长,景深越长?看到很多初学者对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搞不懂,以本人的初步认识简单介绍一下:焦点的概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先说一下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景深: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也就是镜片的直径越小,景深越大,和镜头的通光量无关。

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定焦镜头上都有景深表,不同的光圈和拍摄距离,可以直观的读出大概的景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先来看看50mm/F1.8标准镜头的景深关系:从表中可看出,光圈越大(光圈值小),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如:光圈2.8,拍摄距离1米,0.974—1.03米都会清楚,也就是焦点前0.026米和焦点后0.03米,景深约5.6厘米。

光圈22,同样的距离, 0.828—1.28米都会清楚,也就是焦点前0.172米和焦点后0.28米,景深约45.2厘米。

拍摄距离远,景深会大大的增加,反之会大大的减小。

那不同焦距的镜头呢?比50mm镜头长的,如85mm、100mm、200mm景深会更短。

比50mm镜头短的,如35mm、24mm、14mm景深会更长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单反相机景深计算

单反相机景深计算

注3:物距是指物 体到焦平面(对 数码相机而言, 确切的说是ccd或 者cmos所在的平 面)的距离,不 是到镜头前端的 距离----废话, 这个谁不知道? 注3:可容许弥散 圆直径为一认为 约定的数值,一 般取值1/30,即 近似于0.03333
例1:镜头焦距 50mm,拍摄距 离2.5米,光圈系 数2,求景深近界 和景深远界。
更深层次的说 千万不要以为根 据上述的说明, 就可以认为,画 幅不同,镜头的 景深就不同。 从景深公式中可 知,景深与光 圈,焦距,拍摄 距离,以及人为 设定的可容许弥 散圆直径有关, 与所摄画幅的大 小无关,也与镜 头本身的解像力 无关。更与观看 着的视力好坏无 关,哈哈----严 人为约定一个可 容许弥散圆直径 的值,是为了在 镜头上标定景深 表时一个通行的 依据,也是为了 更方便的拍摄。 同时,可容许弥 散圆直径的人为 限定,也为相机 制造过程中镜头 后顶距的最低加 工精度给出了限 制----016
0.0247,C
幅:0.016
镜头焦距(f)
50
光圈值(F)
13
对焦距离(L) 2500
L1=F*D*L*
景深前界(L1) 2069.536 430.46358 L/(f*f+F*
D*L)
L2=F*D*L*
景深后界(L2) 3156.566 656.56566 L/(f*f-
切记:
景深,只是一个 人为的,相对的 概念,在景深之 内和景深之外, 并不存在绝对的 清晰或者模糊的 界限和差异,也 就是说,根本不 存在一个绝对的
不当之处,敬请 指教。
解:景深近界 =50*50*2500/ (50*50+0.033 33*2*2500)=2 340mm=2.34 景深远界 =50*50*2500/ (50*500.03333*2*25 00)=2679mm =2.68米 此时的景深为 0.34米 (以上计算取近 似值)

景深与光圈、焦距、对焦距离的关系

景深与光圈、焦距、对焦距离的关系

景深与光圈、焦距、对焦距离的关系景深,简单地说,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在摄影中,特别是在微距摄影或近距离拍摄特写时,对景深的掌握直接关系到被摄主体的清晰范围和背景的虚化,因此非常重要。

我对光圈、对焦距离、焦距对景深影响的大小,在实践中一直只有感性认识,没有数值的量化认识,也不敢肯定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中秋放假,下决心找了一下,终于找到了景深计算公式,公式证明了我的感觉:虽然在拍摄中光圈容易调整,但在影响景深的光圈、对焦距离、焦距这三个要素中,光圈的影响确实是最小的。

公式太复杂,不是专业的看着就晕,附在文后给喜欢的朋友看,这里说一下从公式中推导出的结论:1、景深与光圈F近似成正比关系。

即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

拍摄中,需要景深大时,就该用小光圈(光圈数值大),需要强调虚化背景时,就该用大光圈(光圈数值小)。

考虑到不同光圈的成象锐度,有时虽然必须虚化背景,也不一定非要用大光圈(可以用对焦距离、焦距的控制),我就习惯把我的百微光圈定在f10—11上。

另外,使用较小的光圈(光圈数值大),虽然画面的景深范围大了,但因为要用较慢的快门速度,由于不可避免的抖动,有时反而会对清晰度造成间接的影响。

2、景深与对焦距离L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关系。

即对焦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比光圈更大,拍摄主体离相机越近,景深越短,这在微距摄影和拍摄特写时感觉最为明显。

微距摄影中,景深往往只有几毫米,有时为了把拍摄主体(例如微距虫虫)整个拍清楚,只能把相机往后略退,虽然拍摄主体会小点,但整个都清晰一点了。

3、景深与焦距f的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即焦距对景深的影响也比光圈更大。

使用广角焦段的景深大,使用长焦焦段则更容易获得背景虚化。

根据这个道理,对不同镜头和变焦镜头不同焦段的选择。

还应该按照拍摄对景深的需要来确定,例如,拍摄花的特写,可以用小小白的200mm焦段,加上尽量靠近点拍摄,两因素相叠加,就可以更好的虚化背景。

小DC相机实际物理焦距很短,所以用小DC拍摄,在某种程度上很不容易获得虚化效果,但正因为景深大,所以对对焦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了。

摄影景深四要素

摄影景深四要素

摄影景深四要素(技术修正篇)控制景深对于摄影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都知道,景深与这三个因素有关: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控制景深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想要的景深。

粗略地可以说,对于中远距离的摄影(非微距近摄),景深与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大致为:一、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也就越大,比如光圈16就比光圈4的景深大4倍;二、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16米处的景深就比4米处大16倍;三、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50mm 镜头的景深就比100mm镜头大4倍;当然,在进行以上对比时,不要忘记是在其中一个条件变化、其他的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之下,如果各个条件都在变化,要进行综合考察。

在这三个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景深还与一个参数C成正比,这个C叫“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它是一个常数,又不是一个常数。

说它是常数,因为在F时代,约定对于一定的画幅,C取一个固定值。

当大家统一用135胶片时,景深只需要考虑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没人关心这个C。

说它不是常数,因为当画幅变化时,C的取值也要变化,画幅越大,C也越大。

知道了影响景深的全部因素不外乎这四个: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我们来讨论一些实际的例子。

追本溯源,先从F时代开始,F时代有个特征,要在照片上考察景深,是将照片都印为10英寸大小,拿在手里看。

(这个标准也并不绝对,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I.66画幅的标头是80mm,135的标头是50mm,这两个镜头同一位置同样光圈拍摄,得到的画面范围(视角)差不多,但景深却是120的略浅一点。

分析:四要素中,拍摄距离、光圈一样,80mm的焦距长1.6倍,并成平方反比影响景深变得更浅(1/2.56);至于弥散斑直径C,66画幅约比135大一倍,正比影响景深,最后总乘积2/2.56,略小于1,所以结果是66画幅的80mm镜头景深略浅一点。

光圈 焦距 被摄体与相机相距 与景深之间的关系

光圈 焦距 被摄体与相机相距 与景深之间的关系

光圈焦距被摄体与相机相距与景深之间的关系在焦距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光圈值拍摄了下面的照片。

由下列实例照片就可得知,光圈值越小(开放光圈后)景深就越浅(焦点虚糊),而光圈值越大(紧缩光圈)景深就越深(全景对焦)。

保持光圈值不变,通过改变焦距来拍摄照片。

焦距越长景深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就越深。

当被摄体与相机相距1~1.5m左右的近距离时,景深变浅,焦点只对准了被摄体,前后的画面均变得模糊;相反,被摄体与相机的距离较远,那么就会得到全景对焦效果。

即,若想拍摄出景深较大的照片,就要使用广角镜头,在最大限度紧缩光圈的条件下,尽可能拍摄远距离的被摄体就行。

相反,拍摄景深较浅的照片时,就要使用望远镜头,在最大限度开放光圈的条件下,拍摄近距离被摄体。

袖珍型数码相机的镜头没有控制景深的功能,该类相机的景深就要通过液晶屏大体估算出来,当然若支持光学缩放功能,还可以利用该功能更加简单地判断出景深的深浅快门速度与光圈的关系什么是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表示为1/2000s、1/2s、3s等,那么1/2000s和1/2s中哪个更快呢?当然是分母大的1/2000s更快。

所谓快门速度快,表示快门开启到关闭的速度快,那么接收光线的量自然就会少。

相反,开启快门的时间越长,接收的光线就会越多。

开启快门的时间越长接收的光线越多,但是对抖动更加敏感。

通常,不受手的抖动影响的快门速度约为1/30s。

当然,这并不说明所有人都一样,只能代表平均水准的人们。

也就说,快门速度越快,抖动的影响越少,焦点越准,照片更加清晰。

什么是光圈?光圈是在相机的镜头内部,用于调整进光圆孔直径的装置。

光圈通常由5~8个叶片组成,可以通过改变其围成的圆孔的直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的多少。

在明亮的户外环境中,保持原快门速度的同时降低曝光度或保持原曝光度的同时减慢快门速度时就要使用光圈功能。

光圈口径越大,进入的光量越多。

光圈值可以表示为F2.0、F2.8、F4.0、F8.0等,还可以采用如f/2、f/2.8、f/4在数值前增加“F(f)”的方法。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

光圈焦段与景深的关系5分钟让你学懂景深怎样利用手头有的器材(即使是新手级相机或套装镜头)去拍出漂亮的相片,希望各位能于5分钟内对「景深」的运用有所了解,更能善用现有的器材,拍出漂亮相片!(第一点) 光圈大小对景深有影响记得以下的理论:光圈大=数字小=背景模糊/景深浅=拍人像光圈小=数字大=背景清楚/景深深=拍风景大光圈的例子有 f/1.4、f/1.8、f/2.8等;小光圈的例子有 f/8、f/11、f/32等。

大光圈可以令景深变浅。

(第二点) 焦距长短对景深有影响相同光圈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因此拍人像可以用85-200mm(用来记忆的例子)(第三点) 背景远近对景深有影响背景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

(第四点) 我可以用全自动模式拍出浅景深吗?虽然全自动模式不能调较光圈,但你可以试试:1.开启「微距模式」;2.把相机尽量靠近主体拍摄;3.找一个角度,让背景离主体远一点。

这样的相片应该也会有浅景深效果啊!利用相机的微距模式,加上靠近主体可以拍出浅景深效果。

(第五点) 对焦点前后的景深范围相同吗?不同的。

通常景深范围会在对焦点前 1/3 及对焦点后 2/3,但当焦距越长,前后的范围便会越来越接近了。

(第六点) 甚么时候需要用上浅景深?虽然浅景深拍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不是随便用的,以下的情况可以用上:•想把焦点集中于主体身上(如拍人像);•背景过于杂乱时(如于街上拍照);•要拍出梦幻效果时;•创意摄影(如自制散景图案时)利用浅景深可以拍出梦幻的效果。

(第七点) 甚么时候需要用上深景深?当你的光圈小,景深便会变深,当我们想相片全部内容也清楚的时候,我们便会利用深景深,常用于风景摄影或街摄。

拍风景时便会用上深景深,令相片内容全部清晰。

后记景深的控制是学摄影其中一样很重要的技巧,建议各位一定要熟练啊!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距焦距f数和景深的关系
一、什么是焦距
大家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像,物点(要拍摄的景物)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

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以上关系所以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和感光元件(胶卷、CCD等)之间的相对距离,这一过程叫对焦或聚焦,值得指出的是对焦是正确寻找像点的位置而不是寻找焦点,焦点只是一个特殊的像点,一般处于无限远处的物体总是成像在焦点上。

通过以上分析可指,焦距是一只镜头的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为相机有效拍摄的广阔度。

”另外认为“数码相机的焦距和传统相机是不一样的”就更不对了,事实上同样的镜头它的焦距不会因为使用在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产参生改变,同理数码相机的镜头包括焦距在内的各项光学指标和传统相机的镜头完全相同。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感光材料(胶片或ccd)的幅面不同,因而造成具体的成像效果不同,如焦距为50mm
的镜头使用在135幅面的相机上,它的成像效果和人眼观看的效果相同所以业界称之为标准镜头,大于50mm的镜头称之为长焦镜头,拍摄效果相当于用望远镜观看小;小于50mm的镜头称为短焦镜头或广角镜,拍摄效果广大但是物体小。

但是同样焦距的镜头用在120幅面的相机上效果就不同了,由于120胶卷的幅面大于135胶卷的幅面,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75mm,而135的50mm标准头装在120相机上只能当广角镜头使用了。

由于数码相机的CCD 幅面较135胶卷幅面小的多所以50mm的镜头对于数码相机可以称之为长焦镜头了。

二、什么是变焦
变焦自然就是指“焦距可以调整”,但无论怎么理解变焦也不等于“望远镜”。

望远镜指的是利用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和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或凹透镜组合来实现“望远”功能,和变焦好像没有直接的联系。

利用数码相机的变焦功能固然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但也可以把近处的景物“推远”,这才是变焦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望远”。

为什么镜头可以变焦呢?原来不论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的镜头并不是一块简单的凸透镜,而是有若干块凸凹透镜组合成的一个透镜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合适的焦距但主要是为了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因为单片凸透镜成像的像场崎变和色晕较大。

所以镜头的制造是很有科技含量的,幸喜我国在光学镜头制造方面还是居世界前列的。

在一组由不同凸凹透镜组中,移动其中一片透镜的位置那么整个透镜组的焦距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变焦的原理。

变焦技术可以使一个镜头实现不同的焦距,免除了为了改变焦距更换镜头的麻烦,可是变焦镜头的设计相当麻烦,需要繁重的科学计算。

早期的变焦镜头成像质量比分立的若干个定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差的多,当时的专业摄影师常常背着好几个长短不一的镜头而较少使用变焦镜头。

正是计算机的出现是变焦镜头设计繁重的科学计算变得轻松了,变焦镜头的设计制造也有了飞速发展,可以和同类型定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媲美。

所以变焦镜头和数码真是很有缘,用在数码相机上就更有投桃报李的意味了。

三、景深与光圈
景深也是个光学概念,前面谈焦距时讲到,对焦时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尽观物点和像点是一一对应的可是只是一个近似的比,实际上在物点前后的一段距离也可以清晰成像,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

为了说明景深和镜头的关系还要引入一个概念:“相对通光孔径”。

相机的镜头通常用一个叫“光圈”的机构用于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强度。

通过推理和计算,得出一个规律:影像(在感光物上的成像)的照度除了与景物本身的亮度和像的放大(或缩小)倍率有关系,还近似的与镜头光圈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与镜头的焦距F成反比,D/F的值称之为镜头“相对通光孔径”,为方便起见把相对通光孔径的倒数F/D称为光圈数,也叫F数。

以上是影响景深的几个光学指数,限于篇幅不做进一步的原理分析,大家只要知道这几个指数的名称和作用就不难理解下文对景深的分析。

景深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和镜头有如下关系:
1、镜头(凸透镜)的焦距大景深小,反之景深大。

有一种为针孔相机它的焦距可以看成无限小所以景深从相机到无限远都清晰无需对焦,缺点时相对通光孔径太小(针孔吗)同时成像质量也不好;
2、镜头设置的光圈指数大景深就大(即相对通光孔径小),反之景深小;
3、另外物距的大小也影响景深,一般物距越大景深也越大,通常在一个特定的物距之后到无限远的物体都可以清晰成像(具体物距由镜头的焦距和通光孔径决定当然控制光圈的大小也可以决定这个物距的具体大小),这段景深称之为“超焦距”,低端的数码相机就是利用“超焦距”原理省去了结构复杂的对焦系统来节省成本。

现举例说明景深和焦距、相对通光孔径(光圈)、物距之间的关系:图四是一只焦距f=50mm、光圈值为1.8至22之间的镜头(这个指数不同的镜头范围不同,但每个指数相对应通光孔径是一致的,光圈值越小相通光孔径越大,即光圈1.8时相对通光孔径大于光圈值22时的相对通光孔径),由于镜头焦距一定我们只有调节光圈来改变景深,当光圈为1.8时景深最小,超焦距范围是10m到无限远;当光圈为22时景深最大,超焦距范围从2m到无限远,即2m到无限远的距离都可以清晰成像。

以上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针对焦距50mm的镜头有效,如果镜头焦距不同景深也会发变化,规律是焦距小(短)景深加大,反之减小。

如焦距30mm的镜头相对应景深大于焦距50mm的镜头,焦距100mm的镜头相对应景深小于焦距50mm 的镜头,所以变焦镜头在不同焦距时景深也随之变大或变小。

以上是对镜头的各项指标的原理分析,数码相机虽然是数码产品但毕竟是相机,要想拍好数码照片了解一些摄影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