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1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1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图示,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图示,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1)概念比较序号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用 Ⅰ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射向地面 地面的直接热源 Ⅱ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主要射向大气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Ⅲ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Ⅳ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云层:增厚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3.大气的保温作用(1)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

(2)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思考1.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答案一方面,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另一方面,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

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答案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探究点一各层大气的特点及意义探究活动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一. [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章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四. [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五、 [ 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绘制地理示意图。

[ 教学过程 ]教学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程看书思考总结:1、请学生看书 P31思考: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导入新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2、大气运动的根本力,激发学习的兴课根本原因。

原因:高低纬度间趣。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总结。

温度的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地表冷热的不均匀是如何造成大思考气运动的呢?承启复习提问: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纬思考、回答温故而知新,进一度变化规律?观看资料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 欲望。

度、不同地区的不均匀分布规律。

假设地面上有 A 、B 、C 三地,用三 条线表示等压面,( 1)冷热均匀 状态受热一致情况下 A 、B 、C 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 1、结合教材,合作化均一致,等压面平直。

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了解大气的热量平衡.2.运用大气的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日出前、日落前一段时间天空也是明亮的。

【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学习难点】大气的温室效应【学习方法】图文结合,学以致用, 加强理解.【学习过程】补充: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自读课文相关部分,完成下面表格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示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小结如下图: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其他因素:【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A .二氧化碳和水汽 B.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C. 臭氧和氧原子 D.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3.晴朗的天空所以呈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 .直接到达地面的蓝色光比重大 B. 空气分子使蓝色光发生散射作用C. 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光D. 到达地面的蓝紫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4.大气的保温作用体现在A .CO2温室效应 B. 反射作用 C. 散射作用 D. 大气逆辐射作用 5.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A .空气中的水汽多 B. 太阳辐射弱 C. 地面辐射弱 D. 大气逆辐射弱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读右图,完成7~8题。

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 .①B .②C .③D .④二、综合题:9.根据右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ABCD(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作用。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对流层大气的概念。

2. 强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大气?对流层大气有何特殊之处?2. 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并展示相关图片。

3. 强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章节二:太阳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1. 太阳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太阳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3.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示图法:展示太阳辐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太阳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展示太阳辐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3. 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章节三:地面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面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地面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内容:1. 地面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地面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3. 地面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面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示图法:展示地面辐射强度与温度关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地面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展示地面辐射强度与温度关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3. 举例说明地面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章节四:大气逆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逆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内容:1. 大气逆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太阳辐射及其能量转换是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根本原因;★能通过读图来分析掌握大气的热力过程并能解释相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学习内容】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⑴表现①平流层中吸收波长较短的;②对流层中吸收波长较长的;③吸收很少,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⑵特点:具有性2、反射作用:⑴参与大气成分:⑵特点:3、散射作用:⑴参与的大气成分:⑵方向:⑶特点: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因纬度又有差异①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②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 --被大气削弱得;二、大气的保温效应1、地面辐射①形成:②性质:辐射③意义: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2、大气辐射①形成:②性质:辐射③意义:大气辐射会使地面增温3、大气的保温效应:①地球大气对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对流层大气能吸收大部分,把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

4、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三、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1、纬度因素2、下垫面3、其他因素:因素的影响最大【课堂练习】读下图,完成1~3题。

1、在图中箭头所示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前头d2、表示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的是()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D.前头d表示的辐射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明朗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CB陆地D海洋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一、导学习目标:1. 大气的垂直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2.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重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二、思预习案1、大气的垂直分层:层、层、层-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选择性,平流层的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吸收红外线;反射散射(1)地面辐射:从波长来看,地面辐射属于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逆辐射:射向的大气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

温度(℃)探究案探究一:根据下图描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

探究二:晴天与阴天比较,哪个昼夜温差大,为什么?探究三: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探究四、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详细说明纬度位置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三、议1、对议2、合议四、展五、拨:请将遗漏的知识点记下六、检1.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2. 天气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对流层和平流层3. 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A. 云层的反射强烈B. 大气的吸收强烈C. 大气的散射强烈D. 地面反射强烈 4 “晴空蔚蓝”的主要原因是() A. 蓝色光被空气分子散射B. 云层对蓝色光的反射作用C. 大气吸收了除蓝色光以外的其它光线D. 大气对蓝色光的折射作用七、总八、练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 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6. 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7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 昼晴夜阴B. 昼阴夜阴 C. 昼晴阴夜晴D. 昼阴夜晴。

2.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

2.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

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编写:王座军审批:高一地理组寄语: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学习难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____,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__,对吸收很少,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因此,太阳辐射并非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 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将投射在其上的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使其不能到达地表。

反射没有选择性。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云层越厚,大气的反射作用越强。

(3).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和较小的尘埃时,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周散射,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现象称为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遇到空气分子或较小尘埃时,散射具有选择性。

其中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到。

故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就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的缘故;而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难以散射,所以这些没有散射的光照射到云层上,我们看见旭日和晚霞呈现橙红色。

而颗粒较大的尘埃散射时无选择性,所以阴天天空呈现灰白色。

综合上述,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要比到达大气上届的太阳辐射要少。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位置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4. 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作用5. 对流层大气温度分布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加热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流层大气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位置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解释对流层大气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密度、温度等。

3. 阐述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介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加热中的作用。

4. 分析影响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因素:讨论纬度、地形、季节等因素如何影响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5. 总结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对流层大气温度分布的特点。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气象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晴朗天气下的气温变化等,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

9.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差异。

3.1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3.1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2、知道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基础梳理】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特别提醒】由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气的热力作用如下:2.大气的热力作用作用对象热力作用原理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地面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⑴削弱作用:吸收作用: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

反射作用: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作用:蓝、紫光易被散射。

⑵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大气返大地3.利用大气的热力作用解释现象(1)太阳还没出来,天已经亮了:散射作用(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蓝紫光最易被散射(3)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

(4)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多雨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5)阴天昼夜温差小于晴天:阴天时,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温度低;夜晚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温度高,所以昼夜温差小。

(6)月球昼夜温差大于地球:月球上空无大气层,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温度高;夜晚保温作用弱,使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7)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

(8)人造烟幕可以防霜冻:人造烟雾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9)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温室大棚使室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放出的地面辐射则被大棚阻挡,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湘教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湘教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湘教版)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的第一个问题。

该问题回答了大气圈层中的能量的来源和传递过程,是我们认识气温高低变化和分布的理论依据,而气温的差异是学习后一节大气运动的知识基础,同时还是气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子。

关系图如下由此可见,该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大气现象的理论基础,直接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接受,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火花的迸现,是大气部分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材知识内容安排从学科知识联系来看本部分知识应该是这样的关系(见下图)太阳辐射是起点,大气增温是下一节学习的前提,所以本节课知识讲授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大气增温的影响因素。

这些知识在本教材中分为三个问题,重点讲解了大气削弱和大气保温两个环节,并分析了影响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前两个问题是知识性呈现与讲授,而最后一个问题实际上则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是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抓住了传递环节的两个方面即太阳辐射强度和下垫面性质来讲解影响因素。

而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大气增温因素的认识中,可以说这是教材中隐性的知识,需要把它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形成适合下节学习需要的能力。

教材在知识处理上采用了图文结合,讲解与活动习题相结合的方法,以此协调知识与能力、内容讲授与时间利用的关系。

不需要进一步理解的直接呈现结果,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用活动的方式体现,需要理解的则在正文中结合图示准确的表述。

这样为我们就灵活机动的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教学目标湘教版教材中该章题目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意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根本上认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作用。

所以本节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大气增温中的能量来源和传递的过程以及传递中所产生的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和气温的影响因素因为是下节学习的关键因此成为学习重点。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同学们知道老师来了乌海这一个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那就是昼夜温差非常大。那大家知不知道其实在我们的宇宙中还有一个地方的昼夜温差比乌海要大的多?这个地方就是月球,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昼夜温差是不是非常大?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内容相对比较基础,但是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可能会记忆混乱。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既是老师授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
3.刚才我们提到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吸收红外光,臭氧能吸收紫外光,说明大气是不是对太阳辐射有一种削弱作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太阳辐射的基本内容。看这个图,先来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波长由短到长可以分为哪几个光区?每个光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光区的辐射能量最多?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三种光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表格中的文字,找出体现削弱作用的词语。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吸收、反射和散射。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这三种作用。首先,太阳辐射在经过高层大气时,氧原子要吸收紫外光,再经过平流层时,臭氧要吸收一部分紫外光,最后经过对流层时,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要吸收一部分红外光,那大家看一下,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什么作用?同学们现在思考两个问题:①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②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夏季多云的晴天气温为什么不太高呢?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主要有云层、尘埃,不具有选择性。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形成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参与的大气成分主要是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那阴天时的天空为什么灰蒙蒙的呢?此时主要参与的大气成分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小水滴,不具有选择性。因此散射作用有两种情况。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根据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解释一些现象的成因。

【预备知识】(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左图,其读图方法与“地震波传播速度图”相类似,大气自下而上可分为层、层、层、层等。

其中的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层,也就是我们生活所在的层是。

【知识梳理】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大部分到达,吸收热量并产生辐射,该辐射的绝大部分又被吸收并增温。

最主干的过程为:太阳热量→热量→热量3.太阳辐射是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波辐射。

大气对于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所以说,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中,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向下的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称为,它的存在,对地面具有作用。

【课堂探究】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说明下列现象的成因。

(1)同一地点,多云白天比晴朗白天气温如何?为什么?(2)同一地点,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气温如何?为什么?(3)月球上没有大气,据此分析:与地球相比,它的表面白天温度高的原因是?晚上温度低的原因又是?2.填图分析大气受热过程(1)读右图,把A、B、C、D分别代表的过程填在图中。

(备选答案:大气的反射作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读右下图:a.图中左、中、右三个部分,所代表的辐射类型依次是太阳辐射、辐射、辐射。

b.将如下现象和其在图中的序号对应起来: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反馈练习】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C.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D.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日较差:指的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前部,主要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的能量的传递流动及其带来的影响和效应。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前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呼应,又对后面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和气候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铺垫的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能量传递过程,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所呈现的资源非常少,只有两段文字和一幅图。

仅用教材的资源学生很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要合理补充。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同学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专业名词较多(如地面反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等)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不宜以平白直叙讲解的方式来教授。

可以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分别图示讲解,这样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

又由于本节内容主要是比较抽象的空间能量传递的过程,所以用图示法和演示法来教授是很好的方式。

另外高一同学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可以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方式来解释引导。

如可以讲太阳、地球、大气比作小人,将能量的传递和吸收比作吃饭获得能量。

另外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对于新知识“看的着”、“摸得到”。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能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学生能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3)学生能够利用本节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受热示意图等图表进行识图和绘图,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拟人、比喻等形象生动的讲解法,学生能从新的角度对地理事物进行从新认识和体会。

(3)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4. 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5. 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动画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置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对流层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对流层大气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特点,以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原理。

5. 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3. 评价内容: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

2. 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气象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八、教学建议1. 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无答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无答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无答案)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了解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

课前预习单一、大气垂直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添加而①,空气②运动清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添加而③,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添加先④后⑤。

二、大气的受热进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⑥吸收⑦吸收波长较短的⑧;⑨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散射和⑩。

2.空中辐射(1)空中辐射为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2)影响要素:要素和下垫面要素。

3.大气逆辐射:射向空中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空中起到作用。

1.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的是( )。

A.平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B.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C.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D.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抵达的空中辐射越少2.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而发生的自然现象有( )。

①阴沉的天空呈湛蓝色;日落后和日出前仍有一段时间天空是明亮的②夏天天空多云,白昼气温不太高③阴天的室外和晴天的室内,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是明亮的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阴沉的夜晚暖和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大气受热进程图,回答3~4题。

3.以下使近空中大气温度降低的热量传递进程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4.影响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B.②C.③D.④课中探求单探求一大气的垂直分层[互动探求] 结合教材图2-23〝大气的垂直分层表示〞及以下图,回答以下效果。

1.说出大气垂直分层中A、B、C三层的称号。

2.A层气温如何变化?B层气温如何变化?缘由区分是什么?3.二氧化碳和臭氧区分有什么作用?人类活动对其含量有何影响?4.简述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缘由。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学案).doc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学案).doc

第三节《大气环境》学案I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内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观察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归纳出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特点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2.观察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原理;3.说出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课时建议1课时一.自主学习1.你能否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P43-4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内容,读后完成:2.你能找出疑惑不解的问题并写出来?二.师生互学大气层热量来源气温变化大气运动形式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活动2.课外查阅有关月球、地球白昼、夜晚气温资料,并阅读课文P43-47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课外查阅所得气温资料,分析比较月球、地球白昼气温差异,并说明理由。

头表示的含义,并描述大气受热(2) 根据课外查阅所得气温资料,分析比较月球、地球夜晚气温差异,并说明理由。

(3) 结合教材45页图2-25,完成“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各箭活动3.读表一表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一 温州市某年8月某两I I 有关天气及H 出I I 落信息 天气 气温(°C) 霜冻 天亮时 间日出时 间 日落时 间 天黑时 间 白昼夜晚 10日 晴 34 26 — 5:00 5:25 18:41 19:05 13日多云 3227— 5:015:26 18:3819:01表二 杭州市某年1月某两日有关天气预报信息日期天气白昼气温(°C)夜晚气温(°C) 霜冻1月7日 阴到雨夹雪 6 -1 无1月10日 晴 7-4有(1)为什么8月13 H 的白天气温比8月10 H 低?而夜晚气温比8月10 I I 的夜晚高?(2)为什么天亮时间普遍早于I I 出时间?(3)为什么1月10日出现霜冻而1月7日并没出现霜冻?活动4.观察太阳高度角与受热面大小关系图以及分析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完成: (1)归纳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力与太阳高度角大小之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了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3.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运用其原理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4.知道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摄影小技巧—巧用散射光】散射光是指太阳被云遮住,光通过云层由四周反射到景物上的光线。

这种光线往往没有一个主射方向,或主射方向不明显,会使反差减弱,影调柔和。

其缺点是明暗界面不明显,层次少,出现过多的灰色调子,画面平淡。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

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

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因为没有阳光的直射,光是透过云层等散射出来的,所以散射光很柔和,不会出现直射光经常遇到的光线太强睁不开眼,脸部有阴影、阴阳脸,以及逆光拍摄经常遇到的大黑脸等等问题。

所以对新手来说散射光有两大优势:一、拍摄时难度很低,不用太多考虑侧光、逆光等问题,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二、因为散射光一天之中的强度变化不明显且柔和,所以不用注意拍时间的问题,什么时候拍都行。

散射光最大的缺点在于光线没有直射,所以人物面部缺少立体感和明暗层次对比也无法营造出逆光等各种光影效果画面总体色彩较平淡,缺少扎眼的亮点。

所以,直射光和散射光各有优劣,对于新手来说,如果你还不能灵活的运用好直射光,那利用散射光拍摄也是不错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直射光造成的光线问题。

所以并不是拍照就一定要在晴天,阴天拍人像也是很合适的。

【自主学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组成部分(一)、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由__________(78%)、__________组成。

合作探究一1. 干洁空气在自然状态下其组成成分变化很小,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使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各层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高度 特点高层大气平流层顶 以上①气压低,密度小;②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_______,能反射_________________,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③气温先降后升能传播无线电短波平流层对流层以上到50千米—55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因为该层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_______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22-27千米有臭氧层 ②气流以____运动为主。

该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大气稳定 ③大气稳定,上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能见度好, ,有利于高空飞行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对低纬度17—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与人类洁 空 气 氧 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O 2 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原料,是温室气体。

O 3含量极少,能够吸收 ,被誉为 。

水汽水的三相变化,产生了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作为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对流层的高度: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低;同一地区,夏季》冬季;白天》黑夜;夏季同纬度陆地》海洋。

4、两极附近气温低,对流层高度小,平流层的位置低,因此南极的臭氧层最容易破坏;在海拔相同的地方,在两极附近可能最有利于飞行(平流层位置低,飞机可能已进入平流层)合作探究二1.为什么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而平流层多晴朗天气?2.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3.一架飞机沿一万米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大气?(提示: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的温度有关。

地面温度越高,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对流层厚度越大;反之,厚度越小。

)4、月球表面有很多的陨石坑,但是在地球表面却几乎看不到,这是为什么?(三)、逆温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对流层中,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特征:(1)天气稳定(上热下冷,没有空气的对流运动)(2)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最易发生逆温的时间:冬季日出前后最易发生逆温的地形:盆地、河谷4、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和。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①平流层中的________吸收紫外线;②对流层中的____________吸收红外线;吸收具有__________性;能量最强的____________吸收很少。

③所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

太阳辐射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反射能反射太阳辐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___________作用。

我国四川盆地太阳能最缺乏(反射没有选择性)散射大气中的或能使太阳辐射发生——蓝紫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是散射的结果。

选择性大气的保温基本原理①太阳辐射是______波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使增温。

地面、大气辐射是_____波辐射。

波长由长到短: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②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弱,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_______,并通过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③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但_________是大气增热的根本能量来源。

作用保温过程A太阳辐射使______________增温,B______________辐射使大气增温,C________________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

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可以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形成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和绝大部分地面辐射形成,很少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晚上云层越多,,所以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很低;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大气逆辐射辐射越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④昼晴夜晴,昼夜温差;昼阴夜阴昼,夜温差。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______了白天温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 __了夜间最低气温,从而____了气温日较差,提高了地球的平均温度(液态水)★分析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多云则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分析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的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_________,能量越分散;经过大气的路程越_________,被削弱的越______。

①太阳高度角愈______,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低纬向高纬_________,②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越 ______,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能量少,从而导致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2、下垫面因素: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吸收就越强。

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南极大陆内部是全球最寒冷的地方,除与其高纬度、高海拔等因素外,极冰强反射也是形成其低温的重要原因。

3、气象因素:降水少、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4、海拔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________,穿过大气的路程越_______,被削弱的越_________。

合作探究三1、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2、同学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然而,为什么要用红绿灯作交通指示灯?又为什么偏偏规定为红灯停绿灯行呢?3、想一想,新疆为什么有“早穿棉袄午穿纱”的说法?4、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什么其昼夜温差大?赤道地区为什么昼夜温差小?【随堂练】1.读大气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

(2)B层_______部冷,________部热,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3)A、B、C三层中。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层;现代飞机多在____层飞行,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______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某地近地面气温是28℃,这里的对流层高度为17千米,那么,这里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A.—102℃ B.—74℃ C.—130℃ D.—158℃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后回答2—3题:2.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隐形的翅膀》版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气温在海拔上升中递减,原因啊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在这里集中着大部分风云与雨雪,与人类关系密切平流层气温在海拔上升中上升,原因啊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在这里能见度很高气流也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再往上就是高层大气现极光,气温先降后增不一样电离层倘若被磁暴干扰有异常,短波通讯就会受影响大气层就像高大独特的楼房,垂直向气温和密度有很大相差对流层平流层还有高层大气层,每一层各有各相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是对流层,风云和雨雪天气多变化平流层飞行能见度好很平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大气的分层需要读图分析的,掌握好方法让自己更强[答案]1、(1)地面降低(2)上下水平(3)A B (4)B 2、A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