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
我们**区地处**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20**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
笔者对本院20**年—20**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归纳,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1、从犯罪走向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20**年占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占7.1%,20**年占8.2%。
且低龄化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
20**年14—16周岁犯罪的人为0人,20**年就上升为4人。
因此,低龄化犯罪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深思。
2、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重点集中于抢劫等暴力性犯罪。
涉财、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团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41.9%,这与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关。
4、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专文化的6人,小学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1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综合起来有犯罪分子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多种因素造成。
(一)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的特殊性,使之与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区别。
未成年人的内分泌非常旺盛,容易导致冲动,但他们的自制力又非常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过后又非常后悔,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2、自身文化程度低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
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原因,我所在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盗窃、抢劫、敲诈勒索、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居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渐消失,对社会治安治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未成年人犯罪者中,男性居多,而女性则主要出现在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行为中。
另外,犯罪年龄分布集中在15岁以下和16-18岁两个阶段,其中以16-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居多。
二、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没有家庭管教、家庭成员离异等家庭问题明显高于成年人犯罪者。
这些家庭问题会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受到损害,从而易于走上犯罪道路。
2. 个人原因个人原因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过多追求物质享受、独自生活等都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不力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水平、周边朋友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等。
未成年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朋友圈、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
三、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措施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研究制定了几项针对性的措施:1. 家庭治理要注意给予未成年人必要的管教,关爱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提高家庭氛围的质量。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健康、充实、积极的生活方式。
3. 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和预防,对于常规教育难产、家庭难以管教、表现变异等问题的未成年人,要提供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帮扶服务,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自信心。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报告对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改善。
二、未成年犯罪的现状(1)数据统计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加。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占据了主要比例。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未成年犯罪分子出现了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日益严重化的趋势。
(2)犯罪原因分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善、家暴、离异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
- 社会环境:社会变革、城乡差距加大、价值观扭曲等社会问题,使得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适应和融入社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暴力等,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犯罪的影响与危害未成年犯罪不仅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和法律困扰,同时也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问题加剧未成年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社会安危、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
犯罪行为的增加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了压力。
(2)犯罪链条延伸未成年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往往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开始,甚至会形成犯罪链条,将更多的未成年人卷入犯罪中。
(3)犯罪者未来发展受阻未成年犯罪的记录将伴随犯罪者的一生,给他们的学业、就业和社会认同带来了阻碍,使其未来发展前景黯淡。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基础。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关注他们的心理、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2)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应当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原因以及现有的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对象为相关从业人员、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机构。
调研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未成年人犯罪形式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贩毒、抢劫、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故意伤害是最常见的两种犯罪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中,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案件也逐渐增多。
2.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经济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家庭失和。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学校暴力和校园欺凌现象较为突出。
(3)社会环境:社会传媒、网络暴力的普遍存在,未成年人对社会价值观的误解和迷失。
3.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倡亲子关系和谐、父母责任心的加强,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3)加强社会教育:建立更加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管和治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尽早发现和处置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2.家庭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3.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它关乎社会的稳定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样,原因复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预防和治理。
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罪的情况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报告。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未成年犯罪的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过去十年中,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增长了20%,为社会带
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次,我们发现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水平和社会影响。
调研显示,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犯罪、教育水平低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我们调查了未成年犯罪的犯罪类型,发现涉及偷窃、抢劫、打架、吸毒等多种犯罪行为。
这些类型的犯罪不仅危害了社会安全,也损害了未成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
最后,我们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我们建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道德和法律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调解,加大对未成年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提供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帮助,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行为。
综上所述,未成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期待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一起共同努力,共同为减少未成年犯罪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从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引言
二、犯罪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体犯罪案件的比例为15%,而到2024年上
升到20%。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更为突出。
三、犯罪类型
四、犯罪原因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调查显示有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家庭教
育问题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不和谐、家长的过度
溺爱或冷漠,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例如,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社会文化风气不
健康等。
最后,个体因素也会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影响,如自我认同、人
际关系、心理健康等。
五、对策建议
六、结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
力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希望该报告能够对相关部门
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2.赵林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鲁学刊,2024,30(4):204-206.。
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不断增加,且日益呈现出罪犯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从犯罪的类型来看,以侵占财产案件为主。
据调查,我镇青少年违法罪类型主要以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类为主,犯罪呈多元化特征,暴力程度有所加剧。
有的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
2、从犯罪身份来看,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
不知道法焉不犯法。
二、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1、突发性暴力犯罪。
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2、文化程度较底,而且多有恶习。
犯罪的青少年多是没有读书的无业青年,多在社会上“混”,由于文化底,而且他们多比较懒惰,还有许多的坏习惯,所以找工作就是问题,为了生活较好的社会,他们就很容易以犯罪为业了。
在校的也多为成绩差且不愿意学习者,他们是准备去混的,他们也常也社会中的“大哥”为榜样-----犯罪的榜样。
3、财产犯罪突出。
青少年犯罪主要特征表现在流氓犯罪,而当前,财产犯罪已经上升到了首位,由于青少年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又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从而使物质欲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犯罪形式。
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类型上。
据调查:在镇中小学2004年到2007年的青少年犯罪统计中,主要案由都是以财产为主的抢劫、盗窃和寻衅滋事。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报告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宁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犯罪的数量和犯罪形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原因,为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面向广大未成年群体,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和青少年犯罪人员。
访谈则主要针对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据我们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罪行日趋严重化。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对象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物质性犯罪,网络犯罪、校园欺凌等新兴犯罪也逐渐增多。
再者,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呈现出年龄降低和犯罪团伙化的趋势。
最后,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也多元化,既包括经济利益驱使,也有心理问题或家庭因素的影响。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总结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问题。
关于家庭问题,不良家庭教育、家庭纠纷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问题主要指的是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注重成绩和竞争,缺少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社会环境方面,包括经济压力和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等因素也会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个人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情感问题等也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五、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家庭教育、推进学校教育、加强社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议政府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1.刘建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社会发展与治理,2024年,第36卷,第1期。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一份《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范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本报告以一位未成年嫌疑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对其背景信息、犯罪行为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对象概况调查对象为男性,年龄为17岁,就读于当地某中学,名为张明(化名)。
张明所犯的犯罪为盗窃行为,先前无任何犯罪记录。
三、调查结果1. 家庭背景张明的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妹妹。
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父母双方都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高且不稳定。
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张明长时间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
2. 学校环境就读的学校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众多。
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张明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他常常感到自卑,无法与周围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 社会影响社会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明所处的社区是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区,贫困、犯罪、毒品等问题普遍存在。
社区缺乏正面的引导和监管,很多未成年人易受负面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犯罪行为及原因张明的犯罪行为是盗窃,他于某超市内盗窃了一部手机。
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以下原因可能导致了他的犯罪行为:首先,家庭的经济困难使他对物质的渴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他选择了犯罪的方式。
其次,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张明逐渐感到无所作为,他通过犯罪行为来获取自尊和满足感。
最后,社区环境的影响也对张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使他对社会产生了不满和愤怒情绪,进而选择了犯罪的途径。
四、建议与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教育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犯罪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工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工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 CATALOGUE引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上升,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
关工委作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机构,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背景介绍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供对策和建议。
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01020304研究目的和意义以某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研究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方法02CATALOGUE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及侵财型犯罪的案件最多,如盗窃、抢劫、抢夺等,其次是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如故意伤害、杀人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4-1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体情况在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中,涉及侵财型犯罪的案件数量最多,其中盗窃案件数量最多,其次是抢劫、抢夺等案件。
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案件数量排在侵财型犯罪之后,其中故意伤害案件数量最多,其次是杀人等案件。
涉及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案件数量相对较少,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分布在一些大中城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与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复杂等因素有关。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伙作案、团伙作案、暴力倾向明显、手段狡猾多变等。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和舆论讨论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本文将通过对未成年犯罪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未成年犯罪的范围涉及各种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据统计,未成年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其中以盗窃和故意伤害为主要类型。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伤害,也对未成年犯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创伤和行为上的问题。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
2.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贫困、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不公正等问题都可能使得未成年人感到无望和无助,从而选择犯罪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3. 自身问题未成年人的个体问题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自律能力、对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无知等都可能使得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方案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育改革是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长远之策。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教育质量。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关爱的重要作用社会关爱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底线和后果。
四、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挑战与机遇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实践报告-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实践报告-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实践报告-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学社会实践表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导致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总结。
(一)主观原因:1、少数青少年因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看问题简单、片面,不计后果。
部分青少年感情用事,讲求哥们义气,最终被人利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今年的调查中就有一例因兄弟义气而故意伤人案。
2、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导致犯罪,这是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的体现。
3、少数青年人因家庭生活困难,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萌发仇富心理。
4、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在我市就有一例因性格内向用刀捅伤他人的事件。
(二)客观原因:1、家庭教育不当。
(1)、家长教育方法不适。
一种是过分溺爱自家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所以塑造了一个个“小少爷”;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棍棒下的教育只会给孩子们留下心理上的阴影。
(2)、家长监护不力。
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形成懒散的生活,当代留守儿童就是他们前期的缩影。
(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乃至乡里纷争,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如嗜好麻将、赌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5)、有的家长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生活从不过问,一旦出事就推给学校,进而孩子的叛逆心就更为强烈了。
2、学校教育有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
应试教育下忽视了素质的教育,老师长时间占用学生社会活动的时间,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群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调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
一、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指的是未成年人以及年轻人在不法行为上涉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伤害,更对青少年本身的成长造成阻碍。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 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从20xx年到20xx年间增长了X%,其中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最为突出。
2. 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犯罪类型从传统盗窃、抢劫,扩展到网络犯罪、欺诈等新型犯罪手法。
3. 青少年犯罪普遍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些犯罪行为的起点年纪逐渐下降,一些中小学生因少年犯罪而受到处理的案件也有所增加。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问题。
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指导、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倾向增加。
2.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关注度不够,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个体的需求,缺乏法治教育的普及。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媒内容过于暴力、社交网络的不良引导等社会因素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四、青少年犯罪的解决办法1. 家庭教育的加强。
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2. 学校教育的改进。
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 社会治安的改善。
增加社区治理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共安全设施水平,提供更多的娱乐和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
4. 培养良好的上网文明。
加强网络安全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
五、结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未成年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1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未央区作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规模转变,建设项目聚集,区域人口急骤增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升速度较快,社会影响较大。
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笔者对该院近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预防思路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__年—20__年,未央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74起231人,其中20__年批准逮捕46起57人,20__年批准逮捕54起76人,20__年批准逮捕74起98人。
(二)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非西安市城区籍贯的未成年涉罪人员为131人,占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57%以上。
(三)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6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9人,文盲1人,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92%。
(四)侵财型案件所占比例较大从近4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情况看,侵犯财产型犯罪多发、频发,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战占案件总数的70%。
其中,抢劫案件高居首位,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2%。
(五)共同犯罪现象比较突出调查数据反映,共同犯罪案件占所案件总数的83%。
有的为了壮胆结伙作案,有的仅为讲哥们儿义气或逞一时之勇而走上犯罪道路。
(六)暴力型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涉案罪名大多数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上,占案件总数的59%。
(七)作案地点多在城乡结合部未央区是正在发展中的城乡结合地区,有的地段人流量少,比较偏僻,使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如在涉嫌抢劫犯罪案件中,以城乡结合部作案的约占30%。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旨在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帮助探讨相关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2.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和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贩卖毒品、校园暴力以及网络犯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源自于多种原因,如家庭环境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完善、社会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交环境等。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缺乏温暖和监护也容易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危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犯罪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伤害和损失,使社会秩序受到威胁。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成长发展,使其失去未来的机会。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社会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趋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是不时见诸报端。
这一趋势引起了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更多关注,并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
5.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干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我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首先,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当加强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道德教育的培养,提高其法律素养。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积极承担起责任,提供更多的预防和支持措施。
6.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手段和途径。
首先,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关注并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其次,加强监护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发展。
此外,加强警察和法律机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追究犯罪责任。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
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应当评估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或扩展方向,调查报告可能包括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未成年犯罪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
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况。
由于这类案件日益增加,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特殊现象,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
本文从案件特点入手,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试图提出有效对策加以改善。
两年间,我院共立案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案件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15.44%。
一、案件特点分析(一)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
第二次受司法机关行政处罚的未成年人占到总数的92.5%;第三次受行政处罚的存有2人,第五次受行政处罚的存有1人。
(二)从重新犯罪的时间间隔上看,时间间隔较短、在缓刑期内犯罪现象明显。
缓刑期内重新犯罪的占总数的47.5%。
从时间间隔上看,初次与重新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占总数的45%;间隔3年至6年的占总数的22.5%;6年至10年的占总数的15%;间隔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17.5%。
(三)初次犯罪与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与其犯罪间隔成反比。
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后违反罪名相同、即为重合德博瓦桑县61.1%;犯罪间隔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后违反罪名相同、即为重合度仅为22.7%。
由此可以窥见,犯罪间隔时间愈长,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分散在盗窃、偷盗、故意伤害等暴力型或财产型犯罪,判处刑罚相对较重;而犯罪间隔时间较长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牵涉的罪名种类较多,情节也趋向轻微,被判刑的刑罚多重于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团伙犯罪现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显。
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时互相撑腰、壮胆,所以团伙犯罪现象比较明显;但在重新犯罪时,由于其年龄、身体的增长,多数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单独实施犯罪行为。
(五)从犯罪动机来看,再次犯罪的动机比较单一。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在我国不断增加,给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罪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原因,本次调查以群体访谈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对未成年犯罪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和贩卖毒品成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另外,网络犯罪也在未成年人中逐渐增多,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问题:许多未成年犯罪分子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缺乏父母关爱和正确引导。
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教育,导致孩子心理空虚,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2. 教育问题:一些未成年人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面临辍学、流离失所等问题。
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沉迷网络或走向犯罪。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缺乏正确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被卷入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未成年犯罪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治安:未成年犯罪的增加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不断上升的犯罪数量给警方和司法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给社会秩序带来了困扰。
2. 人民安全:未成年犯罪对人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人们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安全都受到威胁。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关键是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会参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和帮助。
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力度打击未成年犯罪,同时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康复机会。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报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
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因此,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对 50 名青少年犯罪人员进行了个案访谈,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三、调查结果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城市。
犯罪类型多样化。
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所占比例较高。
犯罪年龄低龄化。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参与到犯罪活动中,甚至有一些未满 14 周岁的儿童也有违法犯罪行为。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产生叛逆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同时校园欺凌现象也时有发生,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心理创伤。
社会因素。
网络、影视等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容易让青少年迷失方向。
个人因素。
青少年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团伙作案较多。
青少年往往喜欢拉帮结派,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以增强安全感和自信心。
犯罪手段简单粗暴。
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青少年犯罪手段通常比较直接和暴力。
重复犯罪率较高。
一旦青少年犯罪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很容易再次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报告2010-07-06 09:58:36| 分类:新闻数据|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效地减少、控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认真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我院近3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我县2003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件17人,2004年为19件22人,2005年截止到8月1日19件40人,分别占历年判处各类刑事案件的4.5%、9.4%、12%。
(二)犯罪“低龄化”日趋明显。
通过对2003年至2005年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调查发现,2003年14—16周岁犯罪人数占未成年人犯罪的20%,2004年占30%,2005年占未成年人犯罪的50%。
(三)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作案手段残忍,造成的后果严重。
如2003年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有2起故意伤害致死,一起重伤。
(四)作案“团伙化”。
在以往审理的未成年犯罪中,共同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的低龄化,使一个人显得身单力薄,要想完成“犯意”,他们必须集结更多的同伙,才能达到犯罪的目的。
团伙表现的比较松散、随意,没有明显的分工,大多为临时起意。
(五)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较为固定。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于财产暴力犯罪。
涉及的具体罪名有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拐骗儿童罪、诈骗罪、交通肇事罪。
财产型犯罪每年都在50%以上,而财产型犯罪90%为抢劫犯罪,抢劫对象一般也较为特定,即抢劫的对象多为未成年人,且绝大部分为学生,地点选择在学校周边地带或者直接进入学校院内、宿舍内抢劫。
(六)未成年犯家庭背景普遍较为复杂。
单亲家庭、再组合家庭占有一定比例,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近几年审理的我县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有7层以上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生活的较多。
(七)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普通偏低,法制观念淡薄。
近几年审理未成年犯90%以上是小学文化或初中辍学,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楚的认识,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八)未成年犯有上网经历的人越来越多。
据调查,2003年以来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0%以上的未成年被告人有上网经历,而且还有不少人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九)未成年犯大多缺乏管教,有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的经历。
(十)未成年犯绝大部分为男性。
2003年以来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只有一名是女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成因(一)未成年人的自身原因。
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生理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思想认识模糊,敏感好奇,富于幻想,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他们的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他们浅显而单纯的阅历基础上,他们辩别是非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较差,同时他们渴望独立,遇事不愿过多让家人知道,又稚气未脱,没有独立的经验和能力,最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引诱和侵蚀,极易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而导致违法犯罪。
如2004年我县审理一起赵某某、李某某拐骗儿童案。
李某某原为我县聋哑学校的学生,曾被赵某某诱骗出去盗窃,后又伙同赵某某潜回我县,诱骗与李某某同校的三名学生外出乞讨、抢夺、盗窃,其一伙五人因涉嫌盗窃罪被苏州警方抓获,后被送回我县。
另外,未成年人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受到刺激后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况下极易于引发恶性事件,致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2003年10月份发生在我县徐集乡的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21岁的被害人谢某被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所杀。
事情很简单,谢某的堂弟在学校受到别的同学欺负,回家告诉其堂哥,谢某就在学生回家的路上拦住李某某,并将李从自行车上拽下,李便跑到一块放在地上的楼板上站着,谢去拽他,李拿出书包装的小刀便往谢某的胸部捅去,致其死亡。
被告人李某被我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
(二)家庭因素。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初始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大致如下:1、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睦,再组合家庭。
如2004年3月份,我院审理的一起李某、王某抢劫案。
王某,16岁,家境贫寒,母亲因不堪忍受,5年前离家出走,王某的父亲靠在街头拉架车来维持生计,日子过的相当艰难。
据王某父亲介绍,不幸的生活,导致王某性格异常偏执,平时沉寞寡言,性格内向,不愿过多的与人接触,在外抢劫,父亲一点都不知情。
2、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在一些家庭,家长长期热衷于赌博、打麻将、酗酒,对孩子放任自流,致使其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溺爱纵容型。
有些父母及监护人因受文化程度、生活观念、法制意识的限制,对孩子一味地迁就溺爱,即便是在外干了错事,从不批评、指责,殊不知所犯的错误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渐进过程,如不加正确引导,也会升级为犯罪行为。
二是重智轻德型。
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颜玉如,书中自有黄金屋”,有的家长看到的只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表面现象,而忽视道德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三是简单粗暴型。
2005年,我院审理一起张某抢劫案,被告人张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四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张某在中招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县重点高中,但在高中学习阶段,成绩有明显下降,作为父亲没有与老师交流,而是对其体罚。
有一次,老师让张某回家找父亲到学校,张的父亲一气之下施以拳脚并且中午不给吃饭,张某逃学后,伙同他人在豫南商品市场持刀抢劫,并致被害人轻伤。
4、父母外出务工,长年不在家,孩子缺少管教,有的甚至根本无人管教。
我县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占比例相当大的贫困县,特别是在农村,留在家的基本上是一些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知识结构、活动能力受限,根本没有足够的监控能力,造成教育、管教不力。
(三)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未成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
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是单纯重视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方面的教育,片面地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有的学校个别老师法制观念淡薄、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教师猥亵、强奸学生的恶性案件。
近三年,我院办理过二起发生在学校内的猥亵儿童案和一起强奸案。
学校本应是一方净土,学生在学校期间正是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这些在学校里发生的丑恶现象,无疑会混淆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会使受伤害的学生埋下仇恨的种子,进而报复社会。
(四)社会因素。
1、信仰缺失。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体系正遭受巨大的冲击,而新的社会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尚未形成。
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堕落和低下的观念。
这些消极因素不断侵蚀青少年的心灵,导致一些青少年思想、行为的错位和偏差。
2、缺少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学校为片面地追求“分数”,法制课是可有可无的,而那些辍学在家、无人管教的孩子,更无从谈到法制教育。
3、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传媒纷纷登场,尽量给人们的感官以最大的刺激。
在此情况下,一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大肆出版、销售不良书刊,拍摄、播放渲染暴力、色情、淫秽、赌博等内容的电影、电视、录像,使得大量的色情、暴力影视、音像、文化制品充斥社会,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4、电子游艺厅、网吧的不正当经营。
经营者为了赚钱,以各种名目吸引未成年人进入。
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未成年人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色情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意识,淡化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念,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甚至模仿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为了上网,没有收入的未成年人,就要想方设法弄钱,这也为他们犯罪制造了内在动力。
如2005年8月份审理的王某抢劫案,就是因为无钱上网,而伙同他人深夜翻墙进入学校内,在寝室抢劫学生钱财,被依法判处刑罚。
三、防治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父母如果能及时以正确的方式指导未成年子女遵纪守法,规范子女的行为,教育子女明辩是非善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同时又要以身作则。
二是教育方式要得当。
三是在问题家庭中生活的未成年人应得到妥善的保护,除了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外,亲朋和有关单位应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出发,尽可能多地给予关心和爱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帮助解决好家庭教育等问题。
四是外出务工的家庭,必须妥善解决好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教育问题。
必要时,可以由政府牵头,对外出务工而没有解决好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问题的实行集中管理。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1、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对后进生、差生不得使其退学、中途辍学。
2、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3、要将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纳入正规教学任务,力戒形式主义。
广泛开展“先成人后成才”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正面行为及时发现,及时鼓励,积极引导。
对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及时纠正。
加强思想和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广泛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以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三)加强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不良行为、思想对未成年人的引诱和侵蚀,并为优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优良服务。
其一,各行政机关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文化行政方面的管理法规。
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坚决扫除“黄、毒、赌”,严厉打击淫秽、暴力制品的制造和传播。
加大对游戏厅、网吧的管理,对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涉足的地方,坚决禁止,并定期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阻断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书刊、音像制品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