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标识
课题名称:《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BAH1251045
课题类别:青年专项
课题资助经费:30000元
学科分类: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思品、历史
课题鉴定时间:2012年4月
课题负责人:姓名:侯德森;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二级;工作单位: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
主要成员:
二、简介部分
1.标题:《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序言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而课堂高效则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什么是高效课堂?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是什么?这是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教师,所以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旨在使课题的研究具有组织性。两年以来,课题组以“青研会”活动为平台,以课题为交流内容,不断形成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每位成员不断分享着共同的智慧,不断完善着课题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三条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引领着学校课堂的改革,不断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摘要(不超过500字)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以“青研会”活动为平台,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组形成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积极展示、交流、反思,在课堂检测中,目标达成度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促进课堂高效、通过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课堂高效、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促进课堂高效三条策略。在三条策略的引领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不会因为结题而终止,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高效课堂的研究,产生更多的成果。
三、正文
《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地处北京市南四环,是朝阳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校,外地打工子弟学生占全校的95%左右。相对城市校而言,我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较差。本地生家庭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家庭收入比较低。而外地借读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打工人员,均以清洁工人、钟点工、建筑工人和小生意人为主。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家庭的居住条件简陋,根本不具备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通过对最优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它实际上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的一项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其四条最优化标准是:(l)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以及某种个性特征方面,在提高品德修养方面,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2)师生为取得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3)师生在规定时间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4)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效果只花费最构建少的经费(与标准开支相比)。而要达到这四点优化保准,
我们课堂也必须高效。
(二)选题目的
综观我们目前的教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我校学生构成来看,有80%以上的是打工子弟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家庭学习环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效课堂对老师课堂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进课题研究,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并以此组织来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我校青年教师为本课题的主要成员,旨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终身教育”自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来,日益成为社会认可的一个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课堂,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课堂提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学定教”,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高效课堂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反对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高效课堂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高效课堂要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其中,谋求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1]。
2.实践意义
从我校学生构成来看,有95%以上的是打工子弟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家庭学习环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此课题研究,探索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高效课堂,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学生的成长反作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概念界定
1. 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2.高效课堂
经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我们认为不是效率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两者和谐统一起来,真正的高效课堂才可形成。
(二)课题研究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解释现实的"人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人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人们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所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建构主义提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主动地建构对客体的认识,这一过程具有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
2.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文献研究
对于课题组成员,要求查阅关于高效课堂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掌握高效课堂的最新动态。对高效课堂的相关概念、特征、策略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整理,形成文献综述集。
(二)对学生前期分析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进一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能力培养的调查,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三)归纳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我校的学情,总结归纳出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目标达成度高。
(四)探索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在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课题组成员分别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进行收集数据,从而促进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