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
第四章气藏动态分析-1详解
CQUST 概述
气井动态分析是气藏动态分析基础,主要内容: 1.收集每一口井的全部地质和技术资料,编制气井井史并绘制采气曲线; 2.已经取得的地震、测井、岩心、试油及物性等资料是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依据, 这些资料需在气井上取得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3.分析气井油、气、水产量与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和规律,并推断气藏内部的变化; 4.通过气井生产动态状况和试井资料推断井周围储层地质情况,并综合静态资料分 析整个气藏地质情况,判断气藏边界和驱动类型; 5.分析气井产能和生产情况,建立气井生产方程式,评价气井和气藏生产能力;
6.提供气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流体性质变 化等。
二、气藏驱动方式的类型
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反应了促使油、气由地层流向井底的主要地层能量形式。
CQUST 概述
地层能量主要有:
1)在重力场中液体的势能; 2)液体形变的势能; 3)地层岩石变形的势能; 4)自由气的势能; 5)溶解气的势能。 1.气压驱动 特点: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运动,或水的运动速度 大大跟不上气体运动速度,此时,驱气的主要动力是气体本身的压能,气藏的储气 孔隙体积保持不变,地层压力系数P/Z与累积采气量Gp呈线性关系。图(6-7) 2.弹性水驱 特点:由于含水层的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能量较大,边水或底水的影响就大,气 藏的储气孔隙体积要缩小,地层压力下降要比气驱缓慢。这种驱动方式称弹性水驱, 供水区面积愈大,压力较高的气藏出现弹性水驱的可能性就愈大。 3.刚性水驱 特点:侵入气藏的边、底水能量完全补偿了从气藏中采出的气产量,此时气藏压 力能保持在原始水平上,这种驱动方式称刚性水驱。
CQUST
采
气藏生产动态分析GPA1.0-GEG2011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TM
三、软件主要功能
1、气藏类型划分
设定气藏类型的划分标准,根据气藏的具体指标值,系统就会 自动判断气藏的所属类型。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TM
三、软件主要功能
2、温压梯度分析
地层梯度分析
井筒梯度分析
气藏温压系统分析
确定气井内的温压 梯度 分析井筒的积液及 其变化情况 压力系统分析,判 断井间的连通性
TM
气藏生产动态分析系统
(Gas Production Analysis)
GPA TM V1.0
北京金鹰竣业科技有限公司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TM
引
言
面对日趋复杂的开发对象,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 气井测试与开发生产动态信息资料,通过系统、准确的 动态描述,才能更准确地深化气藏地质认识,把握气藏 开发规律,进而实现气田生产动态的可靠预测,以及气 田开发技术对策的制定与调整。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TM
三、软件主要功能
3、产能分析
气井产能分析 气藏产能分析 分类产能方程
根据产能试井数据, 计算气井和区块的产 能,建立相应的产能 方程,绘制IPR曲线 分类汇总、统计分析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TM
三、软件主要功能
4、物质平衡分析(MBA)
定容气藏
AG、NPI 流动物质平衡分析
Arps分析
自定义模型分析
估算动态储量 泄气面积 储层渗透率 S或Xf 井控程度 动态预测 加密潜力
Fetkovich分析 Blasingame分析 流动物质平衡分析 (FMB)
油气藏动态分析:-气井生产参数
4.1.1气井生产参数
二、气井分析的内容
(1)收集气井的全部地质和生产技术资料,编制气井井史,绘制采气曲线。 (2)分析气井气、油、水产量与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推断气藏内部的变化。 (3)通过气井生产状况和试井资料,结合静态资料分析气井周围储层及整个气藏的地质情 况,判断气藏边界和驱动类型。 (4)分析气井产能和生产情况,建立气井产能方程,评价气井和气藏的生产潜力。 (5)提供气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流体性质变化等。
2. 目前地层压力(静压)
定义: 气层投入开发以后,在某一时刻关井,待压力恢复平稳后,所获得的 井底压力称为该时期的目前地层压力,又称为井底静压力,简称为静压。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3. 井底流动压力(流压)
定义:气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称为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为 流压。它是流体从地层流入井底后剩余的能量,同时也是流体从井底流向 井口的动力。
确定方法:实测法、计算法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4. 井口压力
在气井井口测得的井口压力分为油压和套压。 油压:指井口油管头处测得的油管内的压力。 套压:指井口套管头处测得的套管内的压力。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不同情况下气井油套压的关系
4.1.1气井生产参数
谢谢欣赏
4.1.1气井生产参数
三、基本概念
1. 原始地层压力
定 义 : 气藏未开发前的气藏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即当第一口气井完钻后,关 井稳定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它表示气藏开采前地层所具有的能量。
油气藏动态分析3
项目一 井组平面动用状况动态分析
分析如下: 该井组油井B和油井C动用好;油井
A动用较差。 1. 主要原因是:油井B和油井C与
油井A
○
油井 B
○
注水井 E 同处于河道砂体上,注水受 效好,产液量高,含水高,油层动用
河道
水井E
◎
水井F
◎
好;油井 A 处于非河道砂体,与注水
井 E 处于不同的砂体上,所以注水受 效差,产液低,含水低,油层动用差。
项目三 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分析
400m井距:
与注水井连通的油井有效厚度 水驱控制程度 100% 油井的有效厚度
2.9 4.9 2.8 3.0 100% 5.5 7.3 3.5 4.0 13.6 100% 20.3 67.0%
项目三 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分析
项目三 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分析
一、水驱控制程度的定义
水驱控制程度是指现井网条件下,注入水所能够波及到的含油面 积内的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 通过计算不同井距、不同方向油水井连通厚度,来进行分析。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 厚度的比值。
h Ew 100% Ho
项目三 井组水驱控制程度分析
油井 C
○
油井 D
○
图3-1-1 水井E井组S3层沉积相带图
项目一 井组平面动用状况动态分析
分析如下: 2. 下步措施:对高含水采油井C
油井A
○
和采油井 B ,采用堵水的办法把高
含水层堵掉,使注入水向主流带两 侧采油井 A 和采油井 D 推进,从而 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另外,也可对采油井 A 采取压裂 措施。
注采井组:一般是指以注水井为中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 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气井气藏生产异常分析
1、起下钻过程中为什么要灌泥浆?答:①保护井壁以避免井内垮塌造成的复杂情况。
②平衡地层压力,避免发生井喷,保护钻井安全。
2、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功用是什么?答:冷却润滑钻头,携带岩屑、向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平衡地层压力,依据钻井液性能变化判断和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钻井液录井。
3、气井在生产过程中,未动操作油、套压均上升,请分析主要原因。
答:①.井底附近赃物,积液带出,渗透性改善;②.井下带出污物在节流阀或输气管中形成堵塞,产量下降、井口压力上升;③.单井生产中因用户用气量减少,引起产量下降,使油套压上升;④.针形阀等水合物堵塞;⑤.连通好的邻井关井或减少气量。
4、某井生产时套压、油压、气量均同时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CA、导压管内有水B、油管在井下断落或穿孔C、井底坍塌堵塞D、输气管破裂5、某井生产时油套压差突然下降,几乎持平的原因可能是 BA、导压管内有水B、油管在井下断落或穿孔C、井底坍塌堵塞D、输气管破裂6、井底大裂缝不发肓;水显示阶段长;出水后氯根稳定,水量不大;出水后,气量和井口压力大幅度下降,产气方程中摩阻A,惯阻B剧增;关井后水不能全退回地层,具有此现象特征属于( b )。
a.断裂出水;b.水锥型出水;c.横向水窜型出水;d.阵发型出水7、造成气井(藏)产量递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a )a.地层压力下降;b.边水进入;c.地层水活动;d.双重介质的差异性8、气井过早出水,产层受地层水伤害,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答:a.加速产量递减。
气层的一部分渗流通道被水占据,单相流变为两相流,增大了气体渗流阻力,使产气量大幅度下降,递减加快。
b.地层水沿裂缝,高渗透带窜进,气体被水封割、遮挡,气体流动受阻,部分区块形成死气区,使采收率降低。
c.气井出水后水气比增加,造成油管中两相流动,使压力损失增加,井口流动压力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井筒积液,产气量下降,甚至造成气井过早停喷,大大缩短了气井寿命。
9、有边、底水气藏气井,出水早、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答:a.井底距原始气水界的高度。
储气库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及应用
储气库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及应用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和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地下储气库的建设越来越紧迫,在数据库设计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技术挑战,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注采井的安全是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托,国内外有大量对于储气库安全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着眼于井下的管串安全,储气库注采经验表明出砂对储层的长期有效运行造成威胁。
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储气库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和应用。
标签:储气库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应用近百年以来,地下储气库经过不断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天然气的主要存储方式和重要调峰手段,2000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座储气库,保证了京津地区的天然气的稳定供应,随着我国对于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储气库建设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量。
我国的储蓄库建设面临着很多的技术挑战,例如,建设管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研究和实践经验,在储气库注井井筒温度压力调整的过程当中,周期性变化不均,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监督体系。
因此,在储气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我国存在的问题,在生产运行过程当中重视技术的创新,来保证储气库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1 储气库井生产动态研究现状我国的储气库建设技术,包括地质方案,施工技术,废弃井封井技术,钻井、固井、完井技术,钻井液技术和储层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储气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储气库井注采出砂预测研究:储气库建设的过程中,储层未被打开之前,内部系统处于力平衡状态,储层一旦被打开,周围的应力系统会发生变化,岩石颗粒所承受的应力也会变得不平衡,这时如果应力超过岩石,自身的抗压和抗剪程度变小,延时就会发生变形,在进行油气井生产时,流体流入井底,将地层砂带入井底,导致出砂现象的出现,岩石破坏导致储层出砂的机理包括三种:滑移次生破坏、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
油井地层的出砂原因有很多,一是地层中充填砂在流动粘滞力和惯性作用的影响下被动的流入井底,引起油气井出砂现象,二是由于岩石超过其及耐受强度而被破坏,产生的松散砂,被地层流体带入到井底之中,也引发油气井出砂现象,滑移次生破坏是导致充填砂进入井底出沙的重要原因,而剪切和拉伸的影响,则导致延时超过极限强度,出现松散砂流入地层的现象。
油藏工程 (讨论如何利用油气藏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开发动态分析)
开发早期:
3)大庆油区低渗透油田的六种经验公式:
公式一:
ER
0.3634
0.089 lg
K
o
0.011146
0.0007
f
公式二:
ER
0.3726
0.0893
lg
K
o
0.011235
公式三:
ER
ZJ1Ⅳ 409.7 31.94 291.19 6.36 22.73 32.62 217.8 14.66 A1H、A2H
ZH1Ⅰ下 56.7 3.52 1760.66 0.08 527.43 1.22 12.8 27.47 A3H
ZH1Ⅱ下 78.9 4.51 2086.37 0.08 405.02 1.34 64.7 6.98 A4H
生
合计 545.3 39.97 4138.22 6.52 131.02 26.82 295.3 13.54
数据来自开发生产专业信息系统
产
资
料
处
理
某油田:
开 发 井:4口水平井
动用探明储量:**×104m3
目前累积采油:**×104m3
采出程度:13.54%
综合含水:26.82%
日产油(m3/d)
试井解释方法及其应 用 常规试井分析包括压力降落测试、压力恢复试井、双
驱特征曲线形式。
方法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粘度 mPas 3~30
>30
3~30
<30
选用水驱曲线汇总表
表达式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lgW a b N
油气藏动态分析: 气井产水分析
层水(气层下面水层的水)。 ✓ 地面水:由于井下措施等把地面上的水泵入井筒,部分被渗入气井周围,随着气
井生产被天然气带出地面。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2. 非气层水
气井产水分类及其典型特征
4.2.1气井产水分析
谢谢欣赏
4.2.1 气井产水分析
4.2.1气井产水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气井产水的类别及特征; 2.能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1. 气层水
气
边水
层
水
底水
层间水
4.2.1气井产水分析
一、气井产水的类别及主要特征
2. 非气层水
✓ 凝析水:由于温度降低,天然气中的水汽组分凝析成的液态水。 ✓ 钻井液: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渗入井附近岩石缝隙中,天然气开采时,被带出地面。 ✓ 残酸水:酸化措施后,未喷净的残酸水,滞留在井周围岩石缝隙中,气井生产时,
4.2.1气井产水Hale Waihona Puke 析二、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1. 根据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是否有边(底)水侵入
(1) 根据钻探资料证实气藏有边(底)水存在,气井 则易有边(底)水侵入。 (2) 井身结构完好,排除有外来水窜入的可能,气 井出水则可判断是边(底)水。 (3) 气井产水的水性与边水一致,如边水舌进。
边水舌进
4.2.1气井产水分析
二、根据生产数据进行产水分析
1. 根据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是否有边(底)水侵入
(4) 采气压差增加,可能引起底水锥进。水锥 高度升高,气井产水量增加。
气藏动态分析
采 状 况 、 层间窜流及地层 量
储 量 动 水活动情况
调整产能布局
6 用 程 度 2.单井、分区块 3.确定稳产年
及 剩 余 全气藏采气量、 限 、 阶 段采储
资 源 潜 采储分布与未动 程 度 和 最 终 采
力分析 用潜力预测
收率
2021/4/9
1.日常油气水生产动态 资料 2.关井压力恢复试井、 系统试井 3.地层测试成果 4.压降曲线
列不稳定试井方法。
2021/4/9
21
4)音响试井技术
该技术能弥补由于岩性、泥浆等因素给测井 带来的困难。深部音响水动力试井仪器不受岩性 影响,也不受下油、套管的限制。气或水单相流 动,以及气与水两相流动的声谱均不相同,通过 井与地层连通的部位时,能接收到较大音响程度, 以此来辨别气、水层位和能量大小。国内还未见 用此类试井技术。
2021/4/9
17
4)标度计算图快速监测法
已找出微量盐(溴、碘、钾、钠、铷、铵、 锂等)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地层水中百分含量制 成标度计算图,应用该图快速分析从井内带出液 相中的微量盐浓度,从而对产出水进行有效的监 测。
2021/4/9
18
4、水动力学方法
1)应用P/Z—Gp关系监测气藏动态 定容封闭气藏开发过程中含气孔隙体积保持不
29
(三)储量核实
1、分析内容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 2、分析目的 ◆提高储量级别 ◆确定开发规模 ◆为数模、动态分析与预测、开发
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2021/4/9
30
3、分析手段 ◆综合确定构造形态、圈闭大小、油气水分布、
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 ◆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可采储量。 ◆压降法确定动态储量与单井控制储量。 ◆压力恢复曲线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 ◆凝析气藏根据高压物性分析确定组分储量。 ◆含H2S气藏确定H2S储量和开发过程中含量
气藏动态分析
表3-1 气藏动态分析内容、目的和手段(续上表)
编 号
分析 项目
分析 内容
分析 目的
主要 分析 手段
1.工程测井 2.试井分析 3.井口带出 物分析
7
钻井, 完井与 采气工 艺措施 效果分 析
1.钻井井斜、井眼变化, 井底污染状况 2.完井方式、射孔完善程 度 3.产液、带液能力与管柱 摩阻损失 4.井下油套管破裂、井壁 垮塌与产层掩埋情况 5.修井、增压、气举、机 抽、泡排、水力、喷射泵 、气流喷射泵等工艺措施 效果
整及挖潜方案。
一、气藏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气藏动态分析技术是提供气藏开发全过程动态信 息技术,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地震、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化学、气水动力学和气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来分 析气藏生产动态,并由点(气井)的监测、分析发 展到整个气田乃至成组气田开发过程实施全面监测 和分析。参照集团公司气藏动态分析工作规范(草 稿),归纳于下表。
1.为修井作 业提供依据 2.为增产、 提高采收率 ,采取适当 的工艺措施 提供依据
二、气藏动态分析的主要技术
1、地震技术
1)三维地震 该技术可有效地确定含气范围、气水边界、岩 性变化、断层位置和裂缝带等。 2)垂直地震剖面 该技术能确定断层、气水边界、裂缝发育方向 和各向异性渗透方向。还能预测未钻开的异常高压 层,为平衡钻井提供依据。
3)利用非烃组分浓度分布规律监测气水界面
含气层中H2S浓度的分布可定量地确定气藏面
积上产能大小及分布范围。H2S浓度越高,单位地
层储气能力越低,反之,孔隙中烃含量越高。CO2
和H2S的浓度分布规律相同。含N2量最高的地区,
含H2S量最低。大部含气层系中H2S含量随深度增
加而增加,气液接触带附近H2S浓度急剧增加。
气井产能试井方法及动态产能的确定(庄惠农)
三种经典的产能测试方法和广义的气井产能评测
天然气试井技术规范中对于气井产能试井方法有明确的规定,提出了 三种经典的方法,即:回压产能试井方法,等时试井方法和修正等时试 井方法,这些都是现场用来直接测定气井初始产能的方法。
在探井试气时或生产气井投产时,现场有时使用简化的一点法确定气 井的无阻流量,虽然其精度稍差,但仍然可以了解初始产能的大致值。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时约定俗成地选取气井稳定产量为 qgw=(1/4~1/5)qAOF,只 能应用于简单的地层条件。某些习惯应用的、而且在行业标准中有所体现的做法, 其合理性在理论上缺乏依据。
近来与国内外一些专家的交流中意识到,对于气井无阻流量,倾向于淡化为一 个参考性的指标,代之以储层动态模型基础上的气井压力/产量预测。
气藏地质研究 动态模型研究
气井产能研究
压力分布研究
气藏物探、 测井、地 质资料的 归纳分析
提供气井 渗流过程 地质模型
气井关井压 力恢复试井
资料录取
压力恢复试 井曲线解释 初步建立气 井动态模型
通过试采压 力历史拟合 检验完善气 井动态模型
气井动态模 型追踪分析 验证、完善 气井动态模 型,进行气 井动态预测
克拉203井产能试井压力、温度历史图
虽然是高产气井却应用了用于低渗透地层的修正等时试井测试方法
给产能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评价无阻流量仅350×104m3/d
压力
温度
时间,h
克拉203井产能试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井口采油树 3 1/2˝油管
内径30mm 长110m
钻铤
2 7/8˝油管
上测点电 子压力计
针对特殊岩性气田,原有的测试分析方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和需要改进的地 方。有的气井初始打开时曾在井口实测到过30×104m3/d的产量,但是应用规范的 产能试井方法-修正等时试井方法进行产能测试后,推算的无阻流量只有 25×104m3/d;有一个气田希望在投产以后继续监测气井的无阻流量,用以调整各 井间产量安排,却发现测到的是一批难以分析的数据,甚至建立产能方程时地层压 力的确认也成为问题。
气田开发管理与生产动态分析
二、《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对气田开发管理的要求
阶段动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和气田开发调 整方案提供依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特征再认识与气藏地质 模型修正、储量动用状况、剩余储量分布及开发潜力分析、边底水活动 情况、开发技术政策的适应性、开发趋势及预测、方案设计指标符合程 度及开发效果评价、开发经济效益评价、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对 策与措施等。
二、《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对气田开发管理的要求
第五十五条:油田公司应按月、季、半年、年度和阶段进行气田动态分 析,并编写分析报告。
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井与气藏的动态特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各种工艺措施效果、产量变化及原因、地层压力变化趋势、气藏边底水活动 情况及气田生产设施的适应性等。动态分析应指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
第五十四条:生产监测包括气藏动态监测、井下技术状况监测、地面生产系 统监测等。建立适合气藏特点和开发方式的监测系统,根据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 制定生产动态监测计划,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其中:
二、《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对气田开发管理的要求
(1)气藏动态和井下技术状况监测项目包括气藏地层压力、井底流压、 井口温度、井口压力、油气水产量、产出剖面、流体性质与组分、油气 水界面、井筒内液面与砂面、井下设施的腐蚀及运行情况等。
一、气田开发管理的主要任务
什么是气田开发过程?
简单讲:就是气田自投入开发一直
产 量
到报废这一漫长过程。这一个过程
基本函盖了气田开发的所有内容,
也是现代气藏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气田开发的投入收获期和
效益体现期。 气田开发管理主要任务有:
第4章 凝析气藏开发
凝析气藏
pf p C pf p m axs C
p m axs
Tmaxs Tmaxs psep psep Tf T Tf T psep Tf T Tmaxs
近临界态凝析气藏
挥发性油藏
黑油油藏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1、相图判别法
1)干气藏 不含常温常压条件下液态烃 (C5以 上)组分,或者很少(0.0001—0.3% ),甲烷以上气体同属物(C2—C4) <5%(摩尔)。 相图很窄 开采过程中地下储层内和地面分离器 中均无凝析油产出,通常甲烷含量大于 95%,气体相对密度小于0.65。
表中的平均分子量由加和原则求得,即
M = ∑ M i Zi
i =1 n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3、地层流体密度和平均分子量判别法
地层条件下的流体密度ρ由取样测得,若无实测资料,可用经验公式计 算: 当 M<20时:
ρ =( M − 16) /13.3
当20< M <250时:
ρ=(lg M -0.74)/1.842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1、相图判别法 3) 凝析气藏
与油藏的差别是: 1)在原始地层条件下,烃类体系所处的相平衡状态不一样。烃类体系处 于液相状态,若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气体全部溶解于油中。而在凝析 气藏中,当地层压力高于初始凝析压力时,油、气处于单相气相态,C5以 上组分(凝析油)也处于气相。 2)油藏原始气油比一般不超过600—700m3/t,凝析气藏的气油比大,且 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变得更大。 与纯气田的差别是: 1)从凝析气井中同时产出凝析油和天然气。 2)当地层压力降到初始凝析压力以下时,出现反凝析,当地层压力处于初 始凝析压力和最大凝析压力之间时,凝析油会从气相中析出,部分残留在储层 中,造成凝析油的损失。
气藏动态分析
开发动态分析的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数值计算软件建立气藏模型,通过模拟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产量等参数的变化, 预测气藏未来的动态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
对气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气井的生产曲线、气藏的压力分 布等,为气藏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性
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通过气藏动态分析,可以了解气 藏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优化 开发方案,提高气藏的开发效果 和采收率。
降低开发风险
气藏动态分析可以预测气藏的未 来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 题,降低开发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气藏动态分析,可以优化气 藏的开发策略,降低开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目的
气藏动态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和预测气 藏的动态行为,包括气藏的产量、压 力、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 化对气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 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 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气藏动态 分析是实现天然气高效、经济、安全 开发的关键手段之一。
气藏生产动态分析是通过监测气藏生 产过程中的压力、温度、产量等参数, 分析气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气藏的 优化开发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气藏生产动态分析的原理基于流体力 学、热力学和传热传质学等基础理论,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气藏生产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气藏的动态变 化规律。
生产动态分析的方法
数值模拟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气藏动态分析的新理论、新 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可靠 性。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_图文
施意见。
第一节 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5、油田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分析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分析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
响; 分析(自然或综合)递减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
响; 分析油田增产措施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
三、油田产量递减分类
五、递减规律的应用
表2 生产数据和计算数据
等时试井要求每一个气嘴开井生产的时间相等。在开井之前,把压 力计下入井底,首先测量气井的静压数据,一般为原始地层压力( pi=pe)。
等时试井的测试程序为:第一步,让气井以较小的气嘴生产一定时 间(未稳定),然后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原始状态;第二步,把 气井换成较大的气嘴继续生产,生产时间与第一个气嘴相同,然后 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原始状态;如此进行3~4步;由于流量是逐步 增大的,因此每个流量的关井恢复时间也是逐步加长的;最后把气 井换成一个适中的气嘴继续生产,直至井底压力稳定为止;最后一 个流量被称做延时流量,延时流量的测试时间最长。
根据测点数据,很容易确定出方程(7)的产能曲线常数c1和产能曲线 指数n。由于前4组测点并没有稳定,因此,方程(7)并不是气井的真 正的产能方程。
然后,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图4-14 ),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由于两直线的斜率不发生变化,只 是截距发生了变化,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 距c。将c和n代回到式(5),即得到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由产能 方程,可以计算出计算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然后,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 (图4-17),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由于两直线的斜 率不发生变化,只是截距发生了变化,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 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距c。将c和n代回到式(5), 即得到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由产能方程可以计算出计算 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天然气特性与开发原则 天然气特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性
粘度小,渗流能力强
对开发的影响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低(0.01md) 可以从高渗区采低渗区的气(稀井高产)
压缩比大,弹性产率高
衰竭式开发,采收率高 储运不便(靠长输管道)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均质复合地层模图式
100
10
续流段 外区变差
ý ¼ Ê ¼ µ ¦ ° ¹ Á Ñ
1
过渡段
0.1外区径 向流段内区径 向流段 外区变好
0.01 1.E+01
1.E+02
1.E+03
1.E+04
1.E+05
1.E+06
1.E+07
1.E+08
±¼ Ê ä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双重介质地层气井试井模式图
• 关于气田
☆ ☆ ☆ 不稳定试井法了解地层边界及区块大小 压降曲线拟稳定段核实封闭区块动储量 用压力恢复曲线研究储层双重结构及对天然气开 发的影响
☆
☆ ☆
干扰及脉冲试井了解地层连通性及裂缝发育情况
了解气层边底水方面的信息 垂向干扰试井了解层间连通信息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不断充实发展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天然气试井技术
在气层﹑气井和气藏评价中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气井试井研究 贯穿于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
• 勘探井的试井评价 • 气田开发准备阶段的试井评价 —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干扰试井、动 储量评估试井
• 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动态分析试井
• 针对特殊问题的试井
气藏动态分析1-产水气井动态分析及排水采气工艺ppt课件
;....
10
一、水驱(产水)气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
产水气井近井地层渗流特征及水的危害性
由于气藏水体是弹性能量有限的封闭性水体 ,气藏的驱动动力主要靠天然气弹性膨胀能量, 气藏水侵的主要作用不是驱替气体补充气藏能量 ,而是封堵近井气层,危害天然气的产出。危害 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于气藏储集层基本结构模式在 流动条件下的能量分配关系。
;....
6
一、水驱(产水)气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
影响气井出水的主要因素
1)气井控制范围内地层平衡共存水或边底 水活活跃程度; 2)地层岩性结构及储层非均质性; 3)原始气水界面距井底高度及水体体积; 4)气藏温度、压力; 5)气井采气速度及生产压差。
;....
7
一、水驱(产水)气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
;....
12
一、水驱(产水)气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
气藏侵水渗流特性
① 气藏顶部和轴部为裂缝发育带,是气藏边、 底水的活跃区。
② 储层渗流介质模型决定边、底水的活动方 式主要是沿裂缝或高渗带不规则窜入。水体内 (溶解气)膨胀能量又驱使地层水沿高渗透裂 缝,以“短路”形式窜入气藏,是水侵重要特点。
③ 对碳酸盐岩而言,由于岩石的亲水性和渗 析作用,主干裂缝的水向小裂缝和溶蚀孔洞侵 染洞壁和喉道形成吸附膜,使本来已很低的渗 透率更加降低,从而封闭孔洞和小裂缝未排出 的气形成死气区。
2
一、水驱(产水)气藏地质及开发特征
四川:三迭系、二迭系,以及上震旦统碳酸盐岩 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非均质气藏。
中原:第三系沙河街组低渗断块复杂类型气藏、 凝析气藏,如文23、濮67、白庙、桥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3058.4米,油层套管7〞×2890.3米,油管21/2〞×3023.3米,井段2880.6~2910.2米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2943.5米为页岩,2943.5~3058.4米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107.2米,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2.1m3/d(凝析水)为纯气藏。
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
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
4月2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
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测压时间井深(m)压力(MPa)压力梯度(MPa/100m)备注86.4.28 9:00014.259:20100014.930.0689:40150015.270.06810:00200015.610.06810:20227115.800.07010:40270016.100.07011:00295016.280.0722950遇阻测井筒压力梯度为0.070Mpa/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
(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
二、**井位于**气藏顶部,该气藏为砂岩孔隙性纯气藏,该井于1977年4月23日完井,井深1375.7m,油层套管7〞×1203.4米油管21/〞×1298.8米,衬管5〞×1195.2~1324.9米,完井测试套压9.23MPa,油压8.83MPa,2产气量19.4×104m3/d,产水微。
1978年2月3日10:00开井投产,投产初期套压8.82MPa,油压8.54MPa,产气21.2×104m3/d,产水0.4m3/d。
1990年12月,套压3.82MPa,产气4.3×104m3/d。
请依据该井1978~1990年的采气曲线特征划分生产阶段,并描述出该井各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根据该井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生产阶段:(1)上升阶段(产层净化阶段):在此阶段,气井产量、井口压力、无阻流量随着井下渗滤条件的逐渐改善而逐步上升。
(2)稳产阶段: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仅压力下降,在曲线上表现出产量平稳而压力下降的生产过程。
(3)递减阶段:随差开采,当气井能量不足以克服地层的流动阻力、井筒的阻力和地面设备的阻力时,产气量明显下降,递减速度快。
(4)低压低产相对稳定阶段:产量、压力都很低,递减速度大大减慢,生产相对稳定,开采时间延续很长。
三、×井位于*气藏的北翼2号断层附近,该气藏为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性边水气藏。
该井于1974年7月23日完井,钻井过程中,钻井至井深2985.3—2985.42m,放空0.12m,完井测试时,地层压力29.15Mpa,井底流动压力28.13Mpa,套压22.5Mpa,油压21.8Mpa,产气30.5×104m3/d,产水1.8m3/d。
该井于1975年8月20日投产,定产25×104m3/d,气井井口压力、气量、水量、氯根含量均较稳定,75年12月14日将产气量从23×104m3/d加至28×104m3/d,12月19日,气井生产参数发生突然变化(说见该井采气曲线图)。
请利用该井采气曲线图结合完井资料,(1)分析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
(2)划分气井生产阶段,并描述出各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该井位于构造北翼2号断层附近,钻井过程中放空0.12m,孔隙、裂缝发育,完井测试时,生产压差小,产气量大,是一口高渗高产气井。
12月14日加气后,气井油压、产气量下降,产水量、氯根含量上升快,套、油管压差大,反映气井为断裂性水特征。
因此,气井生产参数变化为气井产地层水所致,气井产地层水的原因是加大气量不合理生产。
根据该井的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将该井划分为两个生产阶段:一是1975年8月20日—12月19日为无水采气阶段,主要特征为:气井生产套压、油压、气量、水量、氯根含量稳定,套、油压差小,产水量、氯根含量低。
二是1975年12月19日—1976年1月15日。
为带水生产阶段,其生产特征为:油压、气量下降快、稳定快,产水量、氯根含量上升快、稳定快,套油管压差大,垂管中流体阻力大。
四、**井位于**气藏西南翼,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性气藏。
该井于1985年3月24日〞×2940.1米,衬管5〞×2830.2~2980.1米,井底距完井,井深2980.5米,油层套管7〞×2850.3米,油管21/2离原始气水界面-6.32m,完井测试套压18.0MPa,油压17.0MPa,产气量6.5×104m3/d,产水量17.0m3/d(地层水)。
该井于1986年3月28日10:00开井投产,投产初期套压18.51MPa,油压17.20MPa,产气量5.6×104m3/d,产水量16.3m3/d,气井井口压力、气量基本稳定。
1989年4月17日开始,气井生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采气曲线)4月30日10:00~12:00下井下压力计实测井筒井压力梯度了解井筒压力,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测压原始记录。
(1)根据该井井下压力计测压数据计算油管中流体压力梯度;(2)根据该井采气曲线和压力梯度分析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测压时间井深(m)压力(MPa)压力梯度(MPa/100m)备注86.4.30 10:000 5.210:201000 6.20.10010:401500 6.850.13011:0020007.550.14011:2024008.090.13511:4027009.590.50012:00292010.980.6318中流体压力梯度、井深2400m以下,压力梯度从0.141MPa/100升至0.5 MPa/100以上,反映该井井深2400以下的油管中有积液存在,说明该井在4月17日发生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井筒(油管)积液所致。
五、**井位于**气藏南翼,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裂缝—孔隙气藏。
该井于1983年6月17日完钻,井深2935.6m,井底距原始气水界面为27.6m,井身结构良好未进行酸化增产措施,完井测试套压19.51MPa,油压19.20MPa,产气24.0×104m3/d,产水0.8m3/d(凝析水、纯气井)。
1985年9月18日8:30开井生产,定产量24×104m3/d,产水1.0m3/d,氯根含量、产水产气及井口压力发生缓慢变化,7月中旬气井生产参数基本稳定,具有明显的水锥型出水的基本特征(详见该井采气曲线图)。
请利用采气曲线将该井3月2日~7月31日,划出三个出水阶段,并描述出各出水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该井采气曲线反映该井为水锥形出水气井,依据其特征大致分为1986年3月2日—4月10日为出水征兆阶段,此阶段特征为:氯根上升,气井产量、产水量、压力稳定。
1986年4月10日—5月20日为出水显示阶段,其特征为:氯根含量、产水量均有上升,井口压力、产气量、产水量、氯根含量均有较大波动。
1986年5月20—7月3日为气井出水阶段(或气井出水产能递减阶段),此阶段气井井口压力,产量下降,水量上升,套油压差增大,各生产参数于7月20日以后基本趋于稳定。
六、**井位于构造长轴北段偏东翼,临近①号断层,产气层位:P 132,岩性;石灰岩、钻井中在P 132层曾放空0.5m ,漏失泥浆70m 3,岩芯分析,储层基质孔隙度φ<2%,渗透率K <0.01×10-3um 2。
完井测试6小时,稳定0.5小时,P cf 16.0MPa ,q g :70×104m 3/d ,不产地层水。
一点法计算绝对无阻流量200×104m 3/d ,井口最大关井压力31.0MPa ,原始地层压力:43.0MPa 。
该井为一单裂缝系统,含气面积及气水关系不清楚。
投产后先定产30×104m 3/d 生产两个月,之后定井口压力生产1个月,然后关井复压3个月,井口最高关井压力23.0MPa ,尚未稳定,其生产及关井动态特征如图所示。
请根据气井静、动态资料分析判断: (1)气井生产及关井动态特性; (2)储集层类型;(3)单井控制储量大小。
P w sLgt**井第一次关井压力恢复曲线答:(1)气井生产特征为初始产量、压力高、生产压差小,但稳定性差,压力、产量递减速度快,压力恢复速度也较慢。
定产30×104m3/d生产阶段,井口套压由30 MPa下降到20MPa,下降10MPa,平均降6MPa,压力月递减为16.7%。
定井口油压18MPa生产阶段,井口产量由30下降至10×104m3/d,月降20×104m3/d,产量月递减率平均高达66.7%。
关井压力恢复速度很慢,关井3个月尚未稳定,最高关井压力为23.0MPa,较投产前井口最大关井压力31.0MPa 低8.0MPa。
(2)储层岩芯分析基质中和K均很低,不具备储渗条件,但该井孔洞,裂缝十分发育,表现在:气井位于断层附近,钻井中有放空和大量井漏现象,测试产量高、无阻流量大(一点法)压力恢复曲线初始段平缓,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储层属裂缝~洞穴型。
(3)气井压力恢复曲线呈凹型,生产中压力、产量递减有规律,不产地层水,储集层为裂缝隙——洞穴型,分析气井压力,产量不稳定,不是地层水推进或泥浆污堵影响,而是该井裂缝系统控制储量较小的反映。
七、根据下述资料和图件分析*井压裂酸化工作是否有效果(1)生产参数及试井分析A、B值参数时间套压(MPa)油压(MPa)产气量(104m3/d)产水量(m3/d)试井分析摩擦阻力系数A惯性阻力系数B酸化前2620 5.60.20.74260.09526酸化后262513.80.50.300750.00887(3)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图答:1、酸化施工综合曲线上明显可见,t1时刻泵压开始突降,排量和吸指同时上升,反映地层有压开的显示。
到t2时刻后泵压、排量和吸指趋于相对稳定,地层吸收指数较高,反映井底附近堵塞已基本解除,地层渗透性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