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练习,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1 (考点精练)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
![实验1 (考点精练)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7533a6f242336c1fb95e37.png)
所以 vBC
sBC tBC
0.028m 0.2s
0.14m / s ,
比较可知,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AB 段的平均速度,故 B 正确;
C 、由图可知, AC 之间的距离为 s 5.50cm 0.055m , 则整个运动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 s 0.055m 0.11m / s 11cm / s ,故 C 错误;
要求:①把下面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②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如果将小车从 B 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
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 ,不可以将小车从 B 点静止释 放,故④错误。 故选: B 。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v1 ,后一半平均速度为 v2 ,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 t ,
②已知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 2.5s ,由图可知 sAC 80.0cm ,
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
sAC t AC
80.0cm 2.5s
32.0cm / s ;故②正确;
③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v
s t
知,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
偏小,故③正确;
实验 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 A 、 B 、 C 三处时电子表的 显示 [ 时:分:秒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2s D.如果小车到 C 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C 会偏小 【解析】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 A 错误; B 、由于时间不容易测量,所以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故 B 错误; C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 B 点到 C 点所用的时间 tBC 10 : 30 :18 10 : 30 :17 1s ,故 C 错误; D 、如果让小车过了 C 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 v s 知,速度偏小,故 D 正确。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ec31c3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b.png)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六、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精品练习(附答案)《测量平均速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9)
![精品练习(附答案)《测量平均速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9)](https://img.taocdn.com/s3/m/b9e9e72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2.png)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高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20m/s、25m/s B.25m/s、22.5m/sC.25m/s、20m/s D.22.5m/s、20m/s2.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A.1:l B.2:3 C.4:9 D.9:43.某同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12.46cm B.12.453cm C.12.5cm D.12.45cm4.某同学上学时,1m/s 的速度走完前二分之一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2m/s的速度走完后二分之一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 5m/'s C.2m/s D.1.33m/s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6..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米/秒B.6米/秒C.5米/秒D.4.8米/秒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8.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运动了1m,第2s内运动了2m,第3s内运动了3m,第4s内运动了4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9.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C.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必须指出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就是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10.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5m/s B.4.8m/sC.4.6m/s D.4.5m/s二、填空题11.“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2.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答:.理由是.13.放学了,某同学在离校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b2572084868762cbaed571.png)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斜面应保持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2)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s 1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 2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 ;从以上结果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图1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图2(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v 3=s 3t 3;方法2:v 3=s 1t 1+s 2t 2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3)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3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3(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3)v BC______(选填“>”“<”或“=”)v 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37a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6.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 (5)【题型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8)【题型4 平均速度的计算】 (12)【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1.(2023•高新区模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便于计时,只需将木块向斜面左端移动一点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2.(2022秋•济阳区期末)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3.(2022秋•如皋市期末)(多选)小明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秒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路程为90cmB.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C.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D.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B 4.(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840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5.png)
【解析】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AC=L,sAB=L/2
由题知,所用的时间tAC=2.6s,tAB=t2=1.8s,
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AB=sAB/tAB=L/2/1.8=L/3.6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L/2.6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6.记录数据表格和结论;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
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答案】(1)v=s/t(2)不是 (3)4.00 0.5 0.3 (4)大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s/t。
(2)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等,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vAC(填“>”、“<”或“=”)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89546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25.图9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中是小车抵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依照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_______ cm ,t BC= s,v AC= m/s ,v AB= m/s,小车做运动。
(4)若是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26.一小球在滑腻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刻?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刻司机当即刹车。
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二、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抵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别离表示“小时:分:秒”)2、(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1分)。
3、(2)实验前必需学会熟练利用电子表,若是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分)。
4、(3)小车通过全进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
假设s2的路程正好是全数路程的一半,那么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1分)。
一、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名乘客在车到如以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腕表,时刻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腕表,时刻是8时48分.那么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二、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抵达耳朵的时刻差至少要有0.1 s。
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人能在空谷入耳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量少米? (3分)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距离2.43秒。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e79873ec3a87c24128c4e4.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4.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二、填空题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_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e1e625f0e7cd185253661.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1.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 B.3∶1 C.3∶4 D.4∶3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6.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 min行驶1000 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______m/s。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8667200912a21615792905.png)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C.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3.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上行使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4.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A.莲叶B.田野C.鱼D.池塘5.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D.甲乙都向南运动二、看图解答题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
三、思考题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A5.D二、看图解答题0.75三、思考题1. 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2. 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3. 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发生变化,先快后慢。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1ddca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答案】变速,13.5。
【解析】该小汽车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240m 240s =13.5m/s 。
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 是3min ,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为2.7km ,则s t=_____km/h=_____m/s ,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
【答案】54,15,平均速度是15m/s 。
【解析】 s t = 2.7km 3h/60 =54km/h=5400m 3600s =15m/s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
3.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 ,其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126,是。
【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平均速度为v = s t = 9.45k m 270h/3600 =126km/h因为该路段限速100km/h ,小汽车的速度大于限速,所以该车驾驶员是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4.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答案】C【解析】选项A 、C 、D :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 、D 错误,C 正确;选项B :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 也错误。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操作题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操作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039a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3.png)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操作题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目的: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实验原理:1.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 v = s/t2.通过测量小车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与准备所需器材:小车、轨道(直线或曲线)、计时器(秒表、电子计时器等)、刻度尺或测量带标记物(如小旗子、纸片等)实验准备:1.确保轨道平整,没有障碍物2.在轨道上设置起点和终点,并使用标记物标记3.将小车置于起点处4.将计时器归零实验步骤与操作实验步骤:1.将小车置于轨道的起点处。
2.启动计时器,同时释放小车。
3.当小车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器。
4.使用刻度尺或测量带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5.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获取足够的数据。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确保小车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受到外部干扰。
2.计时器应精确可靠,以减少误差。
3.测量距离时要准确,避免出现较大误差。
数据记录与处理数据记录:每次实验时,记录以下数据: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和所用时间(t)。
数据处理:1.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即 v = s/t。
2.对多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结果分析与讨论结果分析:1.比较不同实验次数所得的平均速度值,分析可能的原因。
2.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以及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误差与改进实验误差:1.计时器的误差:计时器可能不够精确,导致时间测量出现偏差。
2.测量误差:在测量距离时可能存在误差,影响平均速度的计算。
3.外部干扰:如轨道不平整、风力等因素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改进措施:1.使用更精确的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优化实验环境,如确保轨道平整、减少外部干扰等。
实验结论与总结实验结论:1.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小车的平均速度,并验证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计时器误差、测量误差和外部干扰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d40311700abb68a882fbc1.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9、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摩擦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11、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1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应保持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2)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14、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滑下,计时的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15、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测得斜面长0.9m ,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5s。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45ce2d0d233d4b14e69af.png)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如图,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所用总时间没有超过12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二、选择题3.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说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是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4.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乌龟成为冠军,而兔子名落孙山,其原因是( ) A.乌龟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兔子快B.兔子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乌龟快C.乌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D.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5.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必用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 )A.斜面和小车 B.斜面和刻度尺 C.小车和表 D.刻度尺和表6.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lOO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lOO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1m/sB.1m/sC.lOm/sD.lOOm/s7.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 ,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 →C 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 →D 运动是匀速运动;③A →C 平均速度为t a ∆23; ④通过D 点时速度为ta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三、实验题8.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 Ocm)、秒表、木块.(l)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第8题图四、计算题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第一段时间1t 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在紧接着的第二段时间2t 内的平均速度为2v ,求:(1)第一段的路程是多少? (2)第二段的路程是多少?(3)整段路程是多少? (4)在整段路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参考答案1. t s v =;斜面长度;运动时间;0.12;小于2. 变速直线;12.00;0.153. A4.C5.D C 7.C8. (1)时间 (2)大;大 (3)0.25 (4)79.(1)111t v s = (2)222t v s = (3)2211t v t v s += (4)212211t t t v t v v ++=。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858c5b1336c1eb91b375d1b.png)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8题)1、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 s 1 ,用停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 t 1 ,然后把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 s 2 ,测得小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 t 2 。
(1) 为了便于测量,斜面应保持 ______ (选填 “较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样做可以减少测量 ______ (选填 “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实验误差。
(2) 测量小车路程时,应测量的小车 ______ (选填 “前部”或“后部”)到金属片的距离,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 ______ 。
(3) 在测完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小红又从斜面中部自由释放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测出了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红的操作是 ______ (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
请说明原因 ______ 。
2、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1)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还需要测量仪器是 ______ 、 ______ ; (2) 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3) 如图所示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 s 1 =80cm , s 2=40cm 图中秒表每格为 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v 1 = ______ m/s ,小车全程在做 ______ 运动。
3、 测量平均速度:小明在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显示了小车到达 A 、 B 、 C 三处的时刻。
请完成以下问题。
(1) 根据公式 ______ 可以计算速度。
(2) 实验中用秒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 (填 “大”或“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测量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测量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3f20c7375a417866f8fd3.png)
测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 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必用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A. 斜面和小车B. 斜面和刻度尺C. 小车和停表D. 刻度尺和停表2.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 10cm/sB. 9cm/sC. 8cm/sD. 7cm/s3. 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2015年5月31 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
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 0.1 m/sB. 1 m/sC. 10 m/sD. 100 m/s5、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
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
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 5 m/sB. 10 m/sC. 5 km/hD. 10 km/h6、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s 甲:s 乙=3∶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 甲∶t 乙=6∶5,则( )A. 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3∶2B. 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8∶25C. 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D. 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是25∶17、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 二、填空题8. .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331ddfd0a79563d1e7232.png)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分)1.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 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
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 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
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是。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实验专题:《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实验专题:《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52fc9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b.png)
《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1.小伟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B.5m/sC.4.8m/D.6m/s4.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A.3m/sB.3.2m/sC.3.5m/sD.2.5m/s5.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A.等于12mB.大于12mC.小于12m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①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①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①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①正确7.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B.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C.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D.以上结果均能求出8.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
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
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
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 ___。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
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
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
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
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
止,通过的距离是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
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
间是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
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
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
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
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
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
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
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
了.
图3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