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历史沿革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xie)”,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
“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纺染工艺。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防染技术。
在东汉时,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时已可以染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制品;唐代蜡染已非常盛行;到南宋时蜡染花布称为“瑶斑布”。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蜡染已经成为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人生艺术。
容斋 | 中国风艺术生活 / 订阅号:rz17668艺术魅力蜡染的艺术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主要在于每次染色后所产生的“冰纹”-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冰纹变化无穷、形态万千,即使同一幅画或同一副图案,所产生的“冰纹”也绝不相同,这就是蜡染的艺术魅力所在。
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
“冰纹”可以说是蜡染的灵魂。
工艺特色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贵州蜡染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贵州盛产蓝草,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工具绘制蜡花的工具是一种自制的钢刀。
一般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
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流程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
浅谈苗族传统蜡染纹样的造型观念
浅谈苗族传统蜡染纹样的造型观念作者:孙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1期摘要:苗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却在偏远的山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蜡染是苗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苗族的蜡染的纹样以其清新的面貌和神秘的意境令人陶醉,这样的纹样与苗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当下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这种传统的文化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怎样留住传统又成了一个值得慎思的问题。
关键词:苗族;传统;蜡染纹样;冲击;保护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30-02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片辉煌的大地几千年来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民,创造出了五彩纷呈的民族艺术。
苗族作为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悠久的民族,其别具特色的蜡染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这句话道出了蜡染的基本概念和大概的制作流程。
在苗族地区,蜡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无论是女孩出嫁的嫁妆还是家庭日用的其他纺织品,或是百姓平时所穿的衣裳,都可以看见蜡染的影子。
苗族的蜡染以神秘悠远的纹样令人陶醉不已。
所谓纹样是指装饰在器物表面上的图案,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适合纹样等之分。
苗族传统蜡染纹样中可以分成几大类,有动物类,植物类,几何图案等。
动物类又主要以龙,鸟,蝴蝶,金鸡,鱼等为主。
植物类又有枫树,石榴,以及其他的野花等。
几何图案类主要有窝妥纹(又叫旋涡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
所有这些纹样都不是随意捏造的,我们查阅苗族的历史文化可以发现,这些纹样图案都是与苗族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民族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苗族其纹样风格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在此,我们选几个典型的纹样进以分析,通过对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分析远古时期苗族先民绘制蜡染纹样时的造型观念。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心得体会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心得体会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在民间技艺中别具一格。
贵州安顺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本文将以该地苗族蜡染的纹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纹样题材的梳理,归纳、总结其纹样造型特征。
蜡染即“蜡防染色”,古代被称为“蜡缬”,它与“扎染”“夹染”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
蜡染艺术的历史从古延续至今,早在秦朝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染工艺,东汉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状态,唐代便开始十分盛行。
由此可以看出,蜡染是一种沉淀并累积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技艺。
贵州安顺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开始向前辈学习蜡染,其作品不仅包含了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表达和经验累积的成果。
一、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简介安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滇之喉”“黔之腹”,更有“蜡染之乡”的佳誉,是蜡染艺术的汇聚之地,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在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延续了千年而独占鳌头。
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墓穴中,人们初次挖出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纹样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在的苗族褶裙并无太大区别。
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有一幅清代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
1992 年,安顺举办了第一届蜡染艺术节,成功吸引了许多来自海内外的宾客,从此蜡染艺术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题材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所用题材主要分为自然题材与几何题材两大类,其中自然题材又可细分为植物题材和动物题材。
(一)植物題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植物题材主要有马掌纹、鸡冠花、银钩花、葵花、蒲扇花、鱼形花等。
这些植物题材展现出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认识,她们在创造一个纹样的形态时并不会受到真实事物的约束,而是灵活地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所绘植物的造型特征。
(二)动物题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动物题材主要以蝴蝶纹、鸟纹、鱼纹为主,同时还有凤纹、龙纹、蝙蝠纹、泥鳅纹等。
贵州苗族蜡染审美内涵探源
贵州苗族蜡染审美内涵探源蜡染是西南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因地区与民族间的差异,构成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贵州苗族的蜡染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并世代相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贵州民间蜡染遭遇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带来的种种影响,其传承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蕴藏新的契机。
”但作为一种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作探根溯源的梳理,对其民俗文化的发扬及美学价值的体现也是有益的。
一农耕文明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蜡染艺术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认为,文化的意义系统是代代相传的,而所谓经验模式,都不过是一种占压倒优势的倾向,一种文化的强调。
被他们制服的对立面,在人类生存的普遍状态中也同样有根基,也同样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表达。
剖析蜡染艺术的图案纹样,不难看出其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必然关联。
从事农耕、耕种谷物的人们,将自己观察的物象描绘出来,如谷粒纹、菜花纹、桂花纹、梅花纹、棉桃纹等等,植物纹样大量运用于蜡染作品中。
再如龙纹、鱼骨纹、牛角纹、蚕虫纹、猫眼纹、青蛙纹等等,也是与农耕有关的动物纹样。
除此之外,蜡染艺术还有大量的抽象几何纹样,如三角纹、螺旋纹、齿形纹、涡漩纹、圆圈纹等等,这些纹样再一次证明了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物象的再现。
蜡染艺术图案纹样是人们将长期的耕种业各个阶段环节的过程,经过逐渐的演变,形成理想化的意识表达出来,使具象的物象变成抽象纹样的,这说明贵州少数民族的苗家儿女们善于概括,勤于思考,能够将现实的事物抽象化。
从蜡染艺术的服饰来看,它又与生产劳动的农耕环境息息相关。
背心是贵州苗族儿女的传统服饰,它无袖、宽大、穿着方便,衣袖通常是用8个圆形图案组成,一只袖子是半边,合起来是一整块,衣服上有4个圆形图案。
这些图案都是在传统特定格式内,巧妙地加进一些图案形的动物和植物,便于劳动时穿着。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中国古代称为蜡缬,与“夹缬”“绞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蜡染之所以具有魅力,并且享誉世界,主要是贵州蜡染表达了贵州各民族女性对生命审美意义的独特情感冲动,她们在蜡染中创造了一个梦幻神奇的艺术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非理性的美妙世界。
蜡染属“防染印花法”。
所谓“防染”,就是利用“遮盖”或“摺迭”的方法,使织物不能上染而产生空白并形成花纹,蜡染用的是“防染”中的“遮盖”法。
一、蜡染制作工具和材料蜡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并不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1.蜡画工具:铜制蜡画刀(蜡笔)、画版、剪纸花样(定蜡画轮廓)、稻草或竹片(定蜡画距离)、成蜡液的小锅或杯钵、小火炉或炭盆等。
2.蜡画材料:织品,蜡染织品一般是乡间妇女自纹自织白棉布和丝绸。
防腐剂,一般用蜂蜡和白蜡,这两种蜡都不溶于水,加温后可融化,蜡画就是利用蜡的这一特点来作防腐剂。
染料,用蓝靛作主要染料。
蓝靛是一种具有消炎清火功能的植物染料,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蓝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靛叶存在下也,亦作淀,俗做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泡,入石灰搅拦,澄出水,灰尽入靛,用染青碧”。
民间制作彩色蜡染一般采用杨梅叶(红色)或白蜡树叶法和黄栀(黄色)。
二、蜡染制作工艺1.布料处理,选好布料后用白芨或蘑芋煮成浆状,将布料上浆,干后磨平备用。
2.画蜡花,先在布上确定画的位置,作好纹样的整体构图。
如丹寨苗族蜡染民间艺人开始作画时,先用指甲大体画一个大轮廓,然后用稻草或竹片量好距离,即可随意画出各样花纹,纹样多数是古老的传统纹样。
画蜡时,要将蜡放在小锅里用木炭细火烤溶,以铜刀沾蜡,在画布上画出纹样。
3.染色,将画好纹样的布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
浸染周期一次为五至六天,要想在同一画布上浅蓝部位“封蜡”,再置入缸中浸染成深蓝,煮去蜡,最后便得深、浅两种蓝色。
4.脱蜡,一副蜡画画好后,要在高温水中煮沸脱蜡。
脱蜡后画布中的纹样便可显现出来。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The Analysis on Guizhou Batik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Abstract:Batik dye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Guizhou Province.It is an art treasure tha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folk art and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ts beautiful pattern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folk art.Analyzing its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atik technique and content.Key words:Guizhou batik;style;cultural connotation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印染技术的重大进步。
从考古发现可知,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蜡染的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流行甚广,是当地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
如今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
本文试以贵州蜡染为例,分析贵州不同地区主要的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以期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蓝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2006年,罗渡苗族乡以苗族蜡染为特色,创建了“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
非
遗
系 列
蜡苗 族 技 艺
染
非 遗
系
列
传承保护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 护单位名单》公布,珙县文 物管理所(珙县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蜡染 技艺(苗族蜡染技艺)”项
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 护单位名单》公布,蜡染技艺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保护单 位珙县文物管理所(珙县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 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 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 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珙县博 物馆(珙县文物管理所,珙县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 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苗族蜡染有 点蜡和画蜡两科技艺。苗族蜡染从图案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
工艺流程
彩色蜡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素布上先画彩色花纹,将其蜡封后再浸染颜色;另一种是在一般 蓝色蜡染完成之后,再在白色的区域上填画其他色彩。
苗族支系众多,不同苗族部落的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例如安顺苗族蜡染就以几何纹 为主要装饰纹样,结构灵动;而丹寨的苗族蜡染多以自然纹样为主,生动流畅、简练 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织金的苗族蜡染则多为细密的螺旋纹,图案浑然一体。虽然装 饰风格迥异,但是蜡染在所有苗族人的生活中都是重要的生活用品,女性服装、床单、 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都用蜡染来装饰。除了 直接使用在衣裙、头巾、背带等服饰之外,蜡染还可作为刺绣的底纹而出现。观察苗 族绣片,人们可以发现,很多绣片都以蜡染为底纹进行刺绣。
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
O n t t m sa d g nd fW a i tng I u z u o i e he To e n Le e so x Prn i n G iho Pr v nc
HAN n Ho g—xn ig
( e tC ieeo uzo om n e i' u a g G i o ,5 0 1 hr : D p hn s f l uN r a U i r t , i n , uz u 5 0 0 C la G h l v sy G y h t
f t e s i u lf ft e mi o ist e o h p o a r cae t e h s i ut e ft s ln lt o h p rt a ie o h n rte h y as el st pp e it h itrc c lm'so e e ni oii s i l i l o h e Ke r y wo ds:W a in ig; Toe ; L g nd x Pr tn t ms e e s
多 姿多彩 、 不拘 一 格 的 图案创 作 多 以神 话 传 说 和 幻 想 故 事为基 础 , 按 “ 想 的 逻 辑 ” 商 尔 基 ) 写 现 实 在 幻 ( 摹 生 活的 同时 , 电以 变形 、 张 、 夸 支解 、 组 等 方式 建 重 构
着族 群生 活 的各 种 图 腾 意 象 , 含 了深 到 、 富 的 文 包 丰 化意 蕴 归纳 起 来 . 主o io to lte e iinsbeif fm n rnainai s i h l n so e t e e mi o te ho s t n ntl l ai so herlt Ast e S I C S od i tr h s n r is pe o a d i e p ̄t t ft i i i on e h Ol e r
用现代装饰语言解读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审美内涵
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这种传统技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它的认识和了 解。同时,应该加大对蜡染技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 帮助他们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技艺。
2、创新性设计研究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贵州苗族蜡染,需要不断加强创新性设计研究。通过 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对传统的蜡 染图案和色彩进行重新设计,使这种传统技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应 该注重将贵州苗族蜡染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与刺绣、剪纸等艺术形式 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2、家居用品
苗族蜡染图案不仅可以在室内装饰中使用,还可以应用在家居用品中。例如 在抱枕、床单、窗帘等纺织品上使用苗族蜡染图案,可以营造出舒适自然的家居 氛围。此外,在餐具、茶具等陶瓷制品上使用苗族蜡染图案,也可以使家居用品 更加精致美观。
3、商业空间
苗族蜡染图案也可以应用在商业空间中。例如在餐厅、咖啡厅、酒店等场所 中使用苗族蜡染图案作为墙面装饰、地面拼花或灯具装饰等,可以营造出独特的 商业氛围,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此外,在商业展览、会议等活动场所中使用苗族 蜡染图案作为背景墙、宣传海报等的设计元素,也可以提高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特 色。
四、结论
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装饰织物中运用这种传统技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 可以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拓展应用领 域等措施,可以推动贵州苗族蜡染的创新性运用和研究工作的发展。我们应该重 视这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对创新性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使贵州苗 族蜡染在装饰织物等领域焕发出新的光彩。
试析贵州蜡染图画中苗族图腾文化的内涵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4, 2, 7-1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cnc/10.12677/cnc.2014.22002Analysis of the Hmong Totem CulturalConnotation in Guizhou Batik PaintingsJintao Chen, Liling Zhao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Email: 21565710@Received: Jul. 22nd, 2014; revised: Jul. 29th, 2014; accepted: Aug. 4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s a product of ancient Hmong Totem culture, Guizhou Batik Art has kept its amazing vitality.They are all taken from nature, regardless of the pattern of butterfly, bird, fish, flowers and stripes, or dragons. They are worshiped by Hmong people as their clan totem entrusted with a primitive and positive view of life that can convey an idea of animism, homology, equality and harmony among all creatures. There are inextricable links between ancient Hmong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KeywordsGuizhou Hmong, Batik Painting, Totem Cultural Connotations试析贵州蜡染图画中苗族图腾文化的内涵陈金桃,赵丽玲湖北工业大学,武汉Email: 21565710@收稿日期:2014年7月22日;修回日期:2014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4日摘要贵州古朴的蜡染文化是苗族图腾文化的产物,至今仍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
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审美与解析
天工|2021年第11期[摘 要]蜡染是一种民间手工印染艺术,主要基于少数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经验技术,蜡染图案极具美学价值。
布依族蜡染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元素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从材料、色彩与纹样等蜡染图案美感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了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色彩特点、构图特点及文化内涵,为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图案审美;美感[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74-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洋溢.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审美与解析[J].天工,2021(11):74-75.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审美与解析刘洋溢 湖南女子学院作者简介:刘洋溢(1986.06—),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饰图案设计。
一、贵州布依族蜡染图案的美感(一)材料材料的选用对布依族蜡染工艺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展现蜡染图案美感的基础。
材料主要包括布料、蜡质和染料三大类,不同的材料所呈现出来的图案也有所不同。
布料主要是土棉布和机织布两种,棉布在蜡染花布中使用较多,其比机织布更容易点蜡和染色,制成品的舒适度也比机织布的更好。
不过机织布也具有耐磨、适用的特点,若不是用在衣物上的制品或是工艺品,也会使用机织布。
两种布料的制作和处理方式基本相同,都含有浆料等杂质,也都需经过洗练[1]。
蜡质也分为两种,即蜂蜡和石蜡。
蜂蜡能画出细长平均的线条纹理,但价格比较高,布依族妇女便开始对价格低廉的石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石蜡的黏性较小,涂在布料上容易出现裂纹,大量的裂纹会破坏蜡染布料的美感,少量的裂纹却具有唯美的效果,也就是“冰纹”。
经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将蜂蜡和石蜡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便能调配出绘画效果更佳的蜡。
布依族妇女通过调整比例得到不同样式的图案。
蜡染染料以蓝靛为主,根据蓝靛用量的多少来使染出的布料呈现出不同的图案。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贵电商2019-07-19关注“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岭外问答》南宋·周去非———————————————起源————————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称之为“蜡缬”。
关于蜡染起源的说法繁多。
有一说:苗族姑娘心念染织出美丽的花纹于衣物却一时无获,闷闷不乐,昏沉中,一花仙引她入了百花园,园中百花似锦,鱼鸟相谐。
姑娘观得入神不知蜜蜂爬满衣裙,惊醒后发现衣裙确有蜂蜡的斑迹,遂将衣裙重新染色,意去除蜂蜡,却发现蜂蜡脱落处留下美丽白花姑娘欣喜异常,将百花园中所遇唱予歌声中,招来众伙观摩学习,并将蜡染技法沿袭至今。
编者尊重各种历史考究的结果,但若说起源,何不留存一个浪漫的故事,蜡染文化亦是人类文化的珍宝。
————————纹样————————姑娘于花仙引入的梦境花园中见到了无数珍奇鱼鸟虫兽。
这与蜡染中的纹样相映,也可以说是苗族姑娘,丰富想象力的延伸,乐观的苗族人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祖故乡的缅怀融入到蜡染工艺中,从而演变出变化无穷,生动形象的蜡画纹样与图腾。
细看图样,你或被其中精湛细致的描绘折服,亦或是被某个笨拙可爱的形象所逗乐,在这蓝白相间的花纹中,就印染着苗族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千百年积累下的智慧。
————————细说纹样与图腾————————鱼纹鱼纹在贵州苗族蜡染中时常出现,在苗家文化中,鱼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对多子多孙的祈福。
●龙纹男人龙与女人龙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并不拘泥于传统龙威武的形象,显得稚拙却与自然和人更为亲切,同样也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
●鸟纹鸟类是苗族姑娘山居生活的伴侣,苗族蜡染中的鸟纹多为欢快生动的形象,苗族姑娘借此纹样,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希冀。
关于苗族蜡染的小故事
小莉不仅是一位有才华的设计师,她也是一位热爱文化的人。她深知苗族蜡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美学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此,她决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她开设了一个工作室,邀请当地的苗族妇女来教授蜡染技术给年轻一代。通过她的努力,许多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门古老的技术,并以此为契机了解和传承苗族的文化和历史。
小莉的工作室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到苗族蜡染的技术,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苗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形传授给了村子里的妇女们,她们又将技术传给了下一代。如今,苗族蜡染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种古老的技术仍然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位叫做小莉的年轻设计师,她对苗族蜡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深入山区,向当地的苗族妇女学习这种传统技术,并将它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小莉的设计风格独特,她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服装和家居用品。
苗族蜡染小故事
苗族蜡染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传说在古代,苗族有一位叫做阿娇的美丽姑娘,她心灵手巧,喜欢用丝线绣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她的丈夫却因为战争而离开了她。为了纪念丈夫,阿娇开始研究如何将丝线变成永恒的印记。
一天,阿娇在山间采摘野花时,发现野花上沾满了蜂蜡。她忽然想到,如果将蜡涂在丝线上,再用木槌敲打,不就可以让图案永久地印在布上吗?于是,她开始研究这个新的技术,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终于成功地发明了蜡染技术。
浅论安顺平坝桃花村苗族蜡染纹样的传承及审美意义
浅论安顺平坝桃花村苗族蜡染纹样的传承及审美意义安顺平坝桃花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苗族聚居的地方。
这里的苗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服饰、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
蜡染是其重要的手工艺之一,而蜡染纹样则是其中的精髓。
这些纹样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义。
本文将从传承和审美意义两个方面来浅论安顺平坝桃花村苗族蜡染纹样的价值。
一、传承安顺平坝桃花村的蜡染纹样传承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苗族古老的文化传统。
苗族人民将蜡染技艺代代相传,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纹样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纹样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蜡染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和传统的延续。
在平坝桃花村,这些古老的纹样每天都在苗族人民的手中得以传承,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蜡染纹样的传承还体现在技艺的传授上。
在安顺平坝桃花村,年长的苗族手艺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他们将自己蕴含多年积淀的经验和技巧传承下来,使蜡染纹样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传授,更是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学习蜡染纹样的传统技艺,年轻一代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审美意义蜡染纹样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意义不容忽视。
蜡染纹样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苗族人民根植于山川大地,他们将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蜡染纹样之中。
这些纹样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展现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蜡染纹样所具有的独特美学价值也是其审美意义的重要体现。
苗族蜡染纹样以其线条流畅、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构图对称等特点,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底和审美品味。
这些纹样在细节上体现出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安顺平坝桃花村苗族蜡染纹样的传承及审美意义深刻而丰富。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原生态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保持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标签:蜡染工艺;贵州丹寨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工艺。
蜡染起源于秦汉甚至更早并在隋唐盛行。
在唐开元年间,蜡染使用于制作军服、宫廷贵族服饰以及室内装饰屏风等。
由于后期政治等因素,少数民族大迁徙转入我国西南地区。
为了能够区分不同民族的族群,他们用不同的标志以蜡染的方式标记在服装上,并将对于自然生活的理念与对精神文化崇拜用蜡染的工艺所体现。
一、贵州蜡染概况贵州是中国蜡染工艺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也是由于贵州的历史、环境、地理、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由于贵州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在山区河谷,交通相对于平原地区较为闭塞。
各少数民族均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很少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很好的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文化。
二是由于当地人民在迁徙后依旧牢记原有的民族文化,能够传承本民族文化形态和保留原有习俗。
三是贵州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蜡染原材料自给自足。
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当地蜡染工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保证蜡染工艺源远流长。
二、贵州丹寨蜡染贵州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由丹江、八寨合为一县,各取一字,称为丹寨。
丹寨县是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贵州蜡染工艺分布区域广泛,且各地风格迥异,具有代表性的侗族、苗族、布依族等的蜡染手工艺也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从画蜡工具、染料、画蜡方式、染色到纹样、用途等都有所不同。
丹寨蜡染是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
丹寨蜡染如今依旧继承和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且依旧保持着其独有的一些艺术特征。
蜡染及蜡染制品在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广泛应用,除了一般用于服装装饰之外,丹寨苗族蜡染还用于床单、被面、门帘、屏风、背包、包袱布、丧事用的葬单等日常生活用品。
蜡染造型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 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 (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 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 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 称与均衡的构图。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 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 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 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 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 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 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 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 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 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 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 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 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 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 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 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伊斯兰教纹样
阿拉伯的图案装饰艺术在世界艺 术史上享有盛誉。“图案装饰艺术从 相当多的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 且与民间艺术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艺术的广泛流传,毕竟是中世纪 的一般文化艺术,尤其是穆斯林各民 族的文化艺术特有的装饰性的一个特 殊表现。”
星辰山川纹
这是概括的说法,其实天空中 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 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 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 为整齐的形状组合。这些纹样不 仅具有特殊的形式美,还有深沉 的内涵。
龙纹
这种纹样在刺绣、挑花当中常见,在蜡染中也有表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 龙纹极有特色,其外形和内涵.与汉族地区的龙纹截然不同。龙是中国的原始 图腾。世界上古老的氏族和部落,一般都以同他们有亲缘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形 象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或氏族、部落的徽记。而中国灼龙图腾却是人创作 出来的,并无实物。
贵州安顺蜡染文化
珍藏的两幅蜡染画
我国古代就开始 研究蜡染,图案 栩栩如生。
蜡染的历史之悠 久,它充分展现 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
安顺蜡染发展史
• (四)贵州省安顺市是蜡染之乡,安顺有 “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 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 于全省”。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 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 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使蜡染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并且安 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 新。
蜡染工具
铜 刀
蜡染制作具体步骤
(4)染色。染色前在染缸内放入一定比例的蓝靛和酒, 加以调合,使其发酵出色。点过蜡的布放入染缸前 要用清水泡透后浸染15分钟,取出后晾15分钟,称 为一“封”’这道工序一般要经过8封至10“封”才 算完成。
(5)脱蜡。脱蜡前用冷水漂除布上浮色,然后将布置 入沸水中去煮,使蜡溶化,并在沸水中涮尽布上蜡的 残液。
蜡染制作具体步骤
(1)选择布料并加以洗涤。一般是选择自织的棉布、 麻布。由于布料含有杂质,所以要经过搓洗去掉 杂质,晾干后才能使用。
(2)剪裁布料后,有的布要刷浆,即将布料按用途 剪裁好,并在背面刷一层浆,使之平坦挺括,便 于点蜡。
(3)点蜡。蜡有蜂蜡和石蜡,前者质地较坚实, 后者质地较松脆,有的单独使用,有的两者混合 使用,点蜡前将蜡盛于容器内,在火上加温至60 度以上才能使用 。
三.安顺蜡染的地域分布
安顺蜡染广泛流传, 而且还呈逐渐扩大的趋 势。苗族、布依族、水 族居住的地区更是蜡染 盛行的大本营,其他少 数民族地区也有少量蜡 染出现。蜡染流传的地 域广,不同地域和民族 间蜡染的风格有着或多 或少的区别。
分布区
蜡染神话故事
在苗族民间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老人造成了天和地以后,用薅枝杆来撑天,由于薅枝杆不结实,撑上去的天,一天垮三次,一晚塌三回,弄得人们天天躲天,惊惶万状。
十个老人天天发愁,想来想去,想出了造一把伞把天撑起来的办法。
后来打听到,远在九十九个山头的“撑天岭”,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瓦爽。
于是,十个老人翻山越岭,找到了瓦爽姑娘,请她制作一把撑天伞,把天牢固地支撑在头顶上。
瓦爽承当这一重任以后,便用清风做纺车,用白云来纺线,费了十九年的时间,纺出了九十九绽白线,织出了九十九匹白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2年第3期(总第116期)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Ξ韩红星(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贵州贵阳 550001)摘 要:探究蜡染这部“无字史诗”的奥秘,图腾和神话传说是其最好的注解,它们蕴藏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民族的宗教信仰,蕴藏着民族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是我们探究少数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信息源。
关键词:蜡染;图腾;传说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2)03-0073-03On the Totems and Legends of W ax Printing In G uizhou ProvinceHAN Hong-xing(Dept.Chines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mystery of Guizhou Wax Printing,which is”an epic without words”,one has to get the best understanding of its totems,myths and legends.These totems,myths and legends contain the memories,conventions and customs,religions beliefs of minor nationalities.They hold in store these minorities’hopes to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life.As the sources of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minorities they also help us to appreciate the historic cultures of these minorities.K ey w ords:Wax Printing;Totems;Legends 苗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开天辟地的古时代,天常常垮塌下来,祖先便让一个叫娃爽的女人缝造“撑天伞”。
娃爽看见蜜蜂在人们晒的白布上拉屎尿,能现出花纹,于是她便学着用蜂蜡点在白布上,把白布染制成蓝底白花,缝成“撑天伞”,把天稳稳当当地撑起来。
后来这手艺被苗家两个姑娘阿爷和阿卜学到了,她们把自然界的花鸟兽虫山川河流描绘在白布上,染成五彩缤纷的布料,并世代相传。
[1](P149)正如该传说对蜡染的诠释一般,要探究蜡染这部“无字史诗”的奥秘,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是其异彩纷呈图案的最好注解。
在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文化符号、审美符号中,蕴藏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民族的宗教信仰,蕴藏着民族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少数民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观照,是我们探究贵州少数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信息源。
神话传说的创造,是古代先民企图去认识和理解自然界,表达他们渴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加以形象化的产物。
正如法拉格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想象的产物”,而“是保存关于过去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些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
[2](P2)贵州蜡染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图案创作多以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基础,在按“幻想的逻辑”(高尔基)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也以变形、夸张、支解、重组等方式,构建着族群生活的各种图腾意象,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其一,族源图腾意象。
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是苗族世代崇拜的始祖,其所属部落在与炎蒂、黄帝争夺中原的战争中被打败,随后苗族开始了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大迁徙。
《苗族古歌》唱道:“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
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
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是落脚的地方!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灌的地方。
”[3](P50)已掌握用树脂作画的苗族妇女,把浩瀚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远古时代生息过的江河湖泊,繁衍过的平原沃壤,迁徙过的崇山峻岭……用线条、色彩、造型等图案语言在布料上记录下来。
于是,贵州黔西北地区蜡染的“北斗花”纹,由寓意东西南北方向的四块方形围一块小方形组成,是后人为了感激当初“北斗星引路”以作纪念;苗族蜡染服饰中不可缺少的几何形象征图案“九曲江河花”、“三条母江花”是族群迁徙经过的大小河流;“城界花”、“田园花”蜡纹则是对曾生活过的城市和曾拥有的肥田沃土的怀念;[4](P80)贵州织金苗族用“杜鹃花”蜡纹装饰,据说其祖先迁徙到贵州织金时,正是满山杜鹃盛开的季节;贵州丹寨、三都苗族常—37—Ξ收稿日期:2002-02-08用的传统古老的“旋涡纹”(苗称涡妥)表达了缅怀祖先跋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的心情,也象征着族群的团结和吉祥,鲜明喻示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
其二,始祖图腾意象。
较有代表性的是苗族蜡染的“枫木蝴蝶纹”图案。
传说枫木是由苗族祖先蚩尤带血的枷锁化成,附有蚩尤灵气。
《苗族古歌》描述道“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树即枫木,苗语“妹”即母亲之意,“榜留”即蝴蝶妈妈),妹榜留长大后与泡沫成亲并生下几个蛋,并由此孵化出苗族祖先姜央与各种动物、非生物等。
因此,枫木蝴蝶图案就具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死崇拜的综合特征。
这种图腾装饰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部族的祖先、图腾三者的神秘血缘的复活和显灵,具有深刻的寓意性。
[4](P82)其三,人类图腾意象。
贵州少数民族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生活条件恶劣。
远古先民在长期艰苦的生活实践中意识到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类可以依靠智慧和人力来改造利用自然,很早就萌发了“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但社会发展的落后缓慢、生产力的不发达,使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显得微薄和渺小,征服自然、追求理想的愿望使他们在心理上赋与人类在智慧之上同时具有强大“神性”的生命力。
因此,在神话传说中的人往往表现出控制、驾驭自然的神力。
在贵州苗族的传说中,蝴蝶妈妈———姜央———苗族始祖———人类,始终是区别于雷公、水龙、老虎等的高级智能动物,姜央———人类,始终处于主导、统治地位,是最伟大的生灵,而雷公、水龙、老虎等,不过是姜央手下的败将,是姜央安排下统管一方的首领而已。
布依族神话《十二个太阳》中描述了聪明能干的布依族祖先布杰经过艰苦的劳动,造成12个太阳挂在天上,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12个太阳不听布杰安排,“同起又同跑,烤在大地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靠人类自己。
于是布杰磨斧、砍树、做弓、制箭、射日,使天下复归于自然。
反映了先民以人力克服自然灾难的现实,又映照了先民心理上对人力“神化”的精神要求。
其四,亲族图腾意象。
古代各少数民族从自己的原始初民意识出发,认为本民族群体、本民族集团甚至自己本身与周围的某种动物、某种植物、某种无生物或某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血缘、亲戚关系。
《苗族古歌・枫木歌》中水龙与水牛等一道是苗族祖先姜央的12个兄弟;《苗族史诗》叙述了枫木被砍倒后,枫木心孕育了蝴蝶;蛀虫蛀开枫木,蝴蝶出来了,是树根和树梢把她养大;蝴蝶(即妹榜妹留)和泡沫游方,嫁出去12年,生下12个蛋; 宇来孵蛋,孵了12年,终于孵出了各物:“大家都生下来了,齐齐睡在窝里头,白的是尕哈,黑的是姜央,亮的是雷公,黄的是水龙,花的是老虎,长的是长虫;”“子时生尕哈,丑时生姜央,寅时生老虎,卵时生雷公,辰时生水龙,巳时生长虫”。
[5](PP162-165)《苗族古歌》唱出了几兄弟的出生情景:“雷公蹬央醒,雷公拉央起;姜央蹬龙醒,姜央拉龙起;水龙蹬象醒,水龙拉象起;象蹬水牛醒,象拉水牛起;虎蹬老蛇醒,虎拉老蛇起;蛇蹬蜈蚣醒,蛇拉蜈蚣起。
”诸兄弟长大后,都争着当老大,姜央智慧聪明,计高一着,使“雷公驾烟雾,快飞上天空;龙王顺水沟,冲进大海中,老虎跑高山,蛇儿钻岩洞。
”形成了“雷公在天上,雷公管雨水;水龙在大海,水龙管鱼虾;虎坐高山上,坐山称霸主;姜央得地方,姜央喜洋洋,开田又开土,做活忙又忙”的局面。
[6](PP110-111)因此,不少少数民族不同程度视这些生物或非生物为自己祖先的亲戚对其顶礼膜拜,并在蜡染中表现出来。
其五,神灵图腾意象。
在少数民族的观念里,万物都有神灵。
山川日月、湖泊森林、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一切事物与人一样皆有灵魂。
少数民族传说以其虚幻、浪漫的手笔对这种“神灵”的力量有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并赋予它们寄居的场所———人们的衣食住行,以此发挥着超人的、难以想象的神秘力量。
它们遍布于人的服饰、日用品上,监察、控制着人的言行。
取媚于这些鬼神,即可获得庇护,或宽宥自己的罪过。
人们心目中的鬼神分为善恶两类:善神能赐福于人,应该崇敬祭祀,恶鬼则与人作崇,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
他们对善神寄托着生的希望、幸福的渴求、富足的向往,对恶神寄托着避凶趋吉、祈福远灾的愿望。
希冀降福的常有龙凤纹、水牛纹;趋吉避凶的常用雄鹰纹、蜈蚣纹、蝙蝠纹、虎眼纹、猫头鹰纹等。
为了趋吉避凶、镇住恶神,蜡染图案上还常有或手持利剑或身挎收妖葫芦作法的巫师形象,有的则干脆绣上“行罡花”,意为做法事的师公即巫师形象。
[4](P83)蜡染服饰中庄重威严的“铜鼓”纹则凸现了铜鼓在神器中的重要的地位。
“文献记载铜鼓的用途,不同于一般乐器,而是赋有礼器和重器的作用。
”“古往今来,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中,铜鼓都被视为具有超凡灵性的神器。
铜鼓在苗族人民的意念中是很受尊重的,与社鼓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平时放在鼓主家,不随便触动。
”贵州镇宁县的布依族每个家族都藏有一面铜鼓,平时存放于寨老家,而且用黑布包裹悬于房梁上,重大节日、祭祀丧葬才能使用。
《溪蛮丛笑》“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
[7](P96)这些论述阐明,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中,尤其是古代,铜鼓被视为神圣之物。
其六,生殖图腾意象。
民族图腾的生殖意识源于原始社会,因为人多才能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所以人口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格外强调种族繁衍的观念。
西南各民族在蜡染服饰上常绣有葫芦球、葫芦藤及葫芦花,这些都非偶然现象,是葫芦崇拜在蜡染服饰中的表现。
与少数民族中大量流传的葫芦生人的图腾衍生神话有关。
其中流行于彝族中的葫芦生人神话是这样的: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人类濒临灭绝,只剩下天神指点躲入葫芦的两兄—47—妹得于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