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分析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气象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关系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与人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等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重点方面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我国全面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仍没有得到满足,仍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考虑这个实际情况。

如果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就无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也将陷入生存危机,现有的发展成果也必然要落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将无法实现[1]。

因此,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必须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营养的食物、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同志曾指出,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是一条人民群众需要生活环境的底线。

基本的生活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政府部门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环境治理的政策,也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但环境危机的基本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2],对于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问题,中国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1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由于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1.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49.5:50.5。

饲草作物突破1.33万hm2,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

菏泽市有林地发展到19万hm2,农田林网72.1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3.2%,居全省第一位;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羊存栏800万只,猪存栏267.5万头,禽存栏3244万只;“上粮下渔”、植藕面积分别达到2万hm2和2.13万hm2。

1.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优质小麦达到32.67万hm2,占小麦面积的88%;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3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菏泽市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4个、生产基地发展到6万hm2以上。

1.4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菏泽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

菏泽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以上。

1.5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菏泽市复种指数达到186%,基地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作物反季节、保护地栽培面积超过30万hm2。

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6农业品牌数量明显增多有4个县区、10个单位的14种蔬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五大农贸市场。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考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考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农业模式,它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它强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增加,生态农业迅速崛起。

许多农民转向生态农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很多地方,生态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农业的推广和普及还存在一些困难。

许多农民对新的农业模式陌生,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培训。

同时,传统农业模式根深蒂固,一些农民难以改变自己的农业观念和习惯。

此外,生态农业的成本较高,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这些都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应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管理。

其次,农民要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和农业观摩会,帮助农民了解生态农业的好处和方法。

同时,要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生态农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媒体宣传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理解。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对农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和环境也有深远影响。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

其次,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农药和化肥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摘要:结合生态农业的定义,分析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强调结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把其充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中,克服传统农业的缺陷,寻求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构成有机物与无机物、生态环境内外部结合,实现农业体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生态农业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合理搭配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比例,通过合理的投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1.1生态农业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现阶段是各行各业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在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例如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等社会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化肥,引起了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产力降低、农副产品质量低下。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农药,致使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农田的生产能力失调,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再生和人类的生活。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要减少对自然的掠夺和滥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2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生态农业是吸收传统农业在种植过程中的优势,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即做到回归自然,又注重全面有效规划,就是在发展模式中合理分布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大农业的思路,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须条件。

生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的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继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因重复、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物质和能力的转换,而显著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农业产品时,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生活需求。

可以说,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1.3生态农业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生态农业发展中集合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吸收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精华,在将农业本土化的进程中,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要求,遵循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发展生态农业的再认识

发展生态农业的再认识

发展生态农业的再认识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事态严峻,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破坏使得我们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保护环境,面对自然资源枯竭,如何实现生态农业发展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农业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的农业,从宏观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相结合,使自然可以继续延续,发挥最大的效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要发挥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把生态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推行,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开发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村村通、地面通,建立信息共享的技术平台,利用信息的传播来提高农业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推动农业综合利用。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抗旱和抗灾能力,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土地流失,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生态监测的完善体系,加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优化农业环境。

最后,要健全农业发展的规划体系,确定生态农业发展思路,有
力地落实资金投入,强化责任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违法行为得严格处罚,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之,要发展生态农业,就要重视资源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构建一套完整的发展路线,并在规划、政策、技术、财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使生态农业得以健康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更多的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1生态农业的特点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篇一: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2011 年 12 月1.2 生态农业现基本内容。

一、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发展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有效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水、空气、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也离不开生产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科学。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反之,违背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发展生态农业思考论文

发展生态农业思考论文

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摘要: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前景不容乐观。

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入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二是优化投资结构;三是完善管理体制。

关键词:农村; 生态农业;对策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发展生态农业的呼声提到了国家层面上,并有望成为解决未来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1.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概括来说,生态农业是一个由多种多样彼此相互促进的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所构建的景观多样性镶嵌体。

生态农业不等同于传统的有机农业,它是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来达到保持土壤肥力,单位面积物质生产总量的提高等目的。

2.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占用耕地,致使中国的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不断的增加,粮食需求也在增加。

要实现中国粮食自给的目标就必须提高粮食单产,然而目前中国的化肥用量水平已经很高,靠化肥引起的产量增长已近极限,土壤退化严重。

同时由于大量的施用农药化肥使得农业的面源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总氮为270.46万吨,总磷为28.47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排放的57.19%和67.27%。

生态农业发展的畅想和感悟作文

生态农业发展的畅想和感悟作文

生态农业发展的畅想和感悟作文
《生态农业之我见》
哎呀呀,说到生态农业,我可想起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来。

有一次我去乡下亲戚家玩,他们家那可是正儿八经搞生态农业的。

我一到那儿,就被那大片大片的农田给吸引住了。

一开始我还没啥特别的感觉,就是觉着空气挺新鲜,环境挺不错。

然后啊,亲戚就带我去他们的果园溜达。

你猜怎么着,那果园里的果子长得那叫一个喜人,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看着就馋人。

亲戚很热情地摘了几个给我吃,我咬了一口,哇,那滋味,真的是绝了!特别清甜,和我平时在城里买的那种完全不一样。

我就好奇地问亲戚,为啥这果子这么好吃呀。

亲戚笑着说,他们这儿不用化肥,都是用的农家肥,而且也不打那些乱七八糟的农药,都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对付害虫呢。

我一听,恍然大悟,这才明白生态农业的好处呀。

他们还在果园里养鸡、养鸭,那些鸡鸭就在果园里跑来跑去,吃虫子啥的,真的是天然又环保。

然后我又跟着亲戚去看了他们的菜地,那菜长得绿油油的,一看就特别健康。

亲戚说他们浇水也是用的干净的河水,没有什么污染。

我就在想呀,怪不得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生机盎然呢。

自从那次体验之后,我对生态农业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想呀,要是以后我们都能吃到这样放心、健康又美味的农产品该多好啊。

这生态农业啊,真的是前景无限,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呢。

真希望生态农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嘿嘿,咱就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吧!。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及对策论文

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及对策论文

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及对策论文一、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百花湖乡的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乡现有国土面积10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9万亩,201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9公顷,总产量1.5万吨。

近几年,百花湖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主抓农业园区建设,2014年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樱桃、梨子、葡萄、李子等水果种植900余亩,蔬菜种植500亩。

我乡生态农业发展潜力明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特色性、生态性不高,商品率很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无优质品牌和特色产品,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污染呈蔓延趋势,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增多;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不强。

二、生态农业发展对策(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2014年9月30日,百花湖乡荣获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成为今年贵州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

我乡应积极利用好这张生态名片,打好这张生态牌,深化生态建设,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庭院经济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针对百花湖库区农村能源现状,加大农村改厕工程和清洁能源建设项目,构建以“畜禽—沼气—蔬果”等为主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成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依托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发展定位,积极培植旅游业反哺农业积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沿百花湖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九里箐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为基础,壮大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和农业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并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形成田园经济、农庄度假和生态农业相互发展的格局。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现代农业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双赢。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兴旺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而这些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考虑。

现代农业在推广精准农业、农业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也要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值和生产效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进行现代化发展的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现代农业作为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也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和健康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壤、水源、空气等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和质量,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投入。

企业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动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目标。

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将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随着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会迎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更加洁净美丽的生态环境,以及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

最新-生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2篇 精品

最新-生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2篇 精品

生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2篇第一篇一、生态农业的含义与特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它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生态农业要求人们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尊重生态和生态经济规律,保护生态,培植资源,防治污染,提供清洁食物和优美环境,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健全的生态基础之上。

生态农业的生态经济实质,就是在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条件下,依靠科技进步,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一切能够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以达到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生态农业的首要的、本质的特征。

生态农业的其他特点,如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合理,生态经济效益最好,生态平衡最佳等,都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和补充这个本质特征的。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优化模式和最佳形态,标志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这就是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时期。

二、建设生态农业应处理的关系1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关系。

在三个效益中,生态效益是基础,经济效益是核心,社会效益是着眼点,三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

当然,在处理具体事物中,往往会遇到三者产生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区别轻重缓急来处理。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具备强烈的整体意识。

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各个子系统都要服从总系统。

必要时肯定牺牲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利益。

在生态建设中,往往又会出现,甲方建设,乙方受益,丙方破坏,丁方遭殃的情况。

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摘要: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丰富和传承稻鱼文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稻田养鱼;经典农业;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传承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鱼生态文化是我国首批入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时期下稻鱼共生生态文明的创新和传承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因此,应大力加强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的系统研究,总结我国传统经典农耕技术———稻鱼农业文化发展历史上的特色和规律,有计划地对稻鱼农业传统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做好稻鱼生态农业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特色的继承工作。

通过继承和发扬农学的科学内涵、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创新实践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着力加强对传统农业基础理论、特色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耦合,有利于稻鱼生态农业技术的提升,丰富和发展传统经典农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1稻鱼共生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传统稻鱼生态文化基本保持稻谷产量稳定,节省人工除草的劳力;由于草鱼等鱼类及鸭等禽类生理上的需要,堵截了杂草和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与水稻争肥料的缺口,并以其粪便转供给水稻作肥料,使稻田中的物质循环直接向有利稻鱼双方转化,同时将稻田中的孑孓、病菌也消灭干净,为改善农村卫生健康创造了条件;稻田养鱼(鸭)不需水池,投入饵料少,人工放养可以收到鱼325~450kg/hm2,商品鸭150~300kg/hm2。

但是,其仍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摘要: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其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现。

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找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实现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农业; 循环发展;1、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生态文明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类文明形态,它是以尊重和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目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存在与相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其突出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1]。

生态农业具有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特征,依据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建立,能带来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农业发展上有所体现。

我国在生态农业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内容,包括其发展模式、技术应用、效果体现等方面,实践中则基于不同区域特色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农业的发展会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态农业的发展依靠传统农业经验,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较多,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土地的损害较大,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模式改变较难,生态农业能克服传统农业的一些缺陷,如过量利用自然资源、对劳动力的消耗大、依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等,带来生产经营模式的精细化。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科学的模式,能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自然资源与现实需求的矛盾,通过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减轻劳动力的体力消耗,会更加满足市场需求,带来农业的产业化升级,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摘要: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丰富和传承稻鱼文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稻田养鱼;经典农业;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传承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鱼生态文化是我国首批入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时期下稻鱼共生生态文明的创新和传承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因此,应大力加强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的系统研究,总结我国传统经典农耕技术———稻鱼农业文化发展历史上的特色和规律,有计划地对稻鱼农业传统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做好稻鱼生态农业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特色的继承工作。

通过继承和发扬农学的科学内涵、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创新实践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着力加强对传统农业基础理论、特色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耦合,有利于稻鱼生态农业技术的提升,丰富和发展传统经典农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1稻鱼共生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传统稻鱼生态文化基本保持稻谷产量稳定,节省人工除草的劳力;由于草鱼等鱼类及鸭等禽类生理上的需要,堵截了杂草和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与水稻争肥料的缺口,并以其粪便转供给水稻作肥料,使稻田中的物质循环直接向有利稻鱼双方转化,同时将稻田中的孑孓、病菌也消灭干净,为改善农村卫生健康创造了条件;稻田养鱼(鸭)不需水池,投入饵料少,人工放养可以收到鱼325~450kg/hm2,商品鸭150~300kg/hm2。

但是,其仍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1)管理粗放,生产力低。

长期以来,传统的稻田养鱼(鸭)是一种放养(牧)行为,鸭子或鱼的时间和数量都未固定,生产管理不到位。

稻田养鱼大多工程简单、零星分散、饲养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规模化、产业化配套不完善,多为小生产的经营体制,导致稻田养鱼的发展缓慢。

(2)缺乏保护意识。

尽管传统稻鱼(稻鸭)农业文明的生态效益十分突出,但由于其前期需一定投入,加之生产过程中基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水稻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率偏低,难以推广和维系。

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我国农村也未能幸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现状不容乐观。

农民是农村人口的主体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偏低,传统经典农业文明面临退化。

(3)缺乏对稻鱼特色产品的推广开发和科技引导。

我国稻鱼农业文化的代表地———贵州从江、浙江青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

两地经典的“稻—渔”生态农业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大量的是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某些模式的应用推广面积在不断减小;其次,稻鱼模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面积不大,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第三,农村劳动力减少,交通不便利,一些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又需要农民从生活习惯上作出改变;加之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没有及时跟进,先进的生产方式没有向农民宣传和引导,稻鱼产业处于相对自发状态[1]。

现代稻作生产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性物质的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稻米品质受到危害。

2015年我国水稻的化肥利用率为35保玻ィ农药利用率为36保叮ィ郏玻荨6在发达国家,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左右,欧洲主要国家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65%左右,比我国高15%~30%。

当今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浪费严重。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污染面积大,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危害严重;水稻生产尤为突出。

农田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

2015以来,农业部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希望通过加快转变施肥用药方式、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举措,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2]。

中国经典农艺稻田养鱼、养鸭能减少农药、化肥污染,保障粮食安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能显著降低稻田产甲烷细菌数量和甲烷排放量。

稻田养鱼、养鸭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亚洲稻区已在广泛应用。

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已濒危。

弘扬稻田养鱼、养鸭生态农业技术,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能保护整个稻田湿地农耕系统。

稻田湿地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有了保证。

因此,创新和弘扬稻鱼、稻鸭共养生态农业技术,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农业背景下的稻鱼(稻鸭)共作是一种立体种养技术,是充分利用鱼类(鸭子)的役用功能,来为水稻生产服务,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

“嫁接与组装”可以使我国经典“稻—渔”农业遗产升级换代(图1)。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对“稻田养鱼”农业遗产做精细“修补”,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技术相互“嫁接”和“组装”成为可能。

只要掌握好“嫁接”和“组装”的手段和方法,就不难提升“稻田养鱼”农业遗产的当代价值,还可以发现和建构符合现代要求的创新型农业体制。

2基于“稻—渔”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为进一步降低“稻—渔”生态文明对水资源的需求,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职业农民等对经济效益的需求,以资源高效利用、轻简化为主线,以绿色、提质、高产、高效为目标,进行“稻—渔”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

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总结出了4种基于“稻—渔”生态文明的创新技术,即水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套作晚稻多熟制轻简栽培技术、多熟制稻田稻油鱼生态种养技术、稻+鱼+再生稻生产技术(表1。

3基于“稻—渔”生态文明的时空延展为了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潜在的时空、营养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在“稻鱼(鸭)共作”基础上再加环(生产环、增益环和产品加工环)。

运用生态学原理,整合相关的生态因子,可以发展“虫—鱼—鸭—稻”、“苕—稻—鱼(鸭)”、“稻—鳅—鸭”、“一稻两鸭”等当季复合生态模式和“稻+鸭—草+鹅”周年复合生态新模式(表2)。

4其他相关技术的优化4.1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鱼类(禽鸭)品种(1)选用株型紧凑、耐肥力强、茎秆坚硬、不易倒伏、耐深水、抗病虫、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

如“稻稻鱼”耦合生态种养模式,在长江流域双季稻田养鱼,水稻品种应选用生育期适宜(或较长)、茎秆粗硬、较耐肥、抗病虫的品种。

双季稻栽培种养耦合模式,具体选择何种早稻与何种晚稻配套,应考虑各品种的具体生育期和栽培方式。

(2)稻田养鱼的鱼种,应选择耐浅水、耐高温、耐低氧、食性广的鱼类,主养品种应选草鱼、鲤鱼等植食性鱼类。

搭养鱼类可选鲢鳙鱼、革胡子鲶等滤食性或肉食性鱼类[14]。

另外,还应考虑选取本地区消费量较大或者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鱼种投放比例(以重量计):主养品种占60%~70%,搭配品种占30%~40%。

(3)稻田养鸭,鸭子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食性杂、嗜食野生生物和肉质优的蛋肉兼用型、蛋用型或杂交鸭作为首选品种。

4.2管理技术优化围绕高产值、高效益、低成本的目标,优化水稻栽培管理方式、鱼类及禽鸭的饲养方式,形成稻—渔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

(1)科学运筹肥水,合理密植。

肥料运筹技术是水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肥料管理原则:根据各品种需肥特性,合理施肥。

前期基肥施肥量约占70%;中后期追肥约占30%,以追施穗肥为主。

做到施足有机肥作基肥,配施磷、钾肥,后期严控氮肥的施肥方法。

由于实行稻田养鱼、养鸭种养耦合技术,实现禽、鱼类粪便等有机肥直接还田,有机肥当季被利用,可减少无机肥料的施用量。

看天看水施肥,晴天施肥,阴雨天、闷热天不施肥。

稻田中水体的透明度低于30cm时,不用施肥,透明度为35~40cm时,说明稻田水中的肥力不足可适当追肥。

稻田养鱼应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养殖期间水位变化主要根据水稻的需水量来定,原则上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水位。

除烤田阶段外,田间水位是由浅到深,与鱼对水的要求基本一致。

(2)优化放养条件、时间、数量及饲料配比。

适当早放鱼、鸭;根据鱼种、禽鸭的大小、稻田面积来确定放养数量。

稻田养鱼,提倡放养大规格鱼种。

一般稻田可放养8~15cm的大规格鱼种4500尾/hm2左右,高产养鱼稻田可适当增加放养数量,具体因地而异。

混合养殖鱼种,草鱼的数量占50%,鲤鱼+鲫鱼占50%。

过早易造成秧苗损伤,过晚易造成草荒,不利于发挥稻鸭的互促互利的生态效益。

放鸭密度应视田间饵料而定,一般为225~300只/hm2。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可供禽鸭、鱼类摄食,可提供150~300kg/hm2天然鱼产量,但要达到750kg/hm2,则必须采取投饵措施,添加一定比例的有机废料,常用的种类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蚯蚓、蚕蛹、糠麸、酒糟等。

有条件的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稻—渔共作,应尽量发挥鱼、鸭的役用功能;训练鱼群、鸭群定向运动、游动觅食,以轮牧方式,根除种植区域的草害。

对鸭进行采食训练,刚放入田间鸭棚时,用哨声或响铃等训练采食反应,然后引诱其去浅水中取食食物。

(3)科学防治病虫害。

稻田放养动物后,由于鱼、鸭能食草、食虫、食水稻老叶,水稻病虫害大为减轻,一般情况下尽量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但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禁止使用对鱼类高毒的农药品种。

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和NY5071-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有关禁用渔药(农药)的规定,注意选用生物农药、对家禽、鱼类和环境友好型农药及常用剂型。

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使用农药,同时注意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等。

为保证食品安全,一般每季用药不超过2次。

农药施用前,做好禽鸭、鱼类的回避工作;疏通鱼沟、鱼溜,加深田水水位至10cm或使田水呈微流水状态;施药时降低和稀释药液浓度。

除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外,稻田养鱼应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如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来防治害虫,既杀灭害虫,又为鱼类禽鸭提供天然蛋白质饵料,有利于保护稻田生态环境。

此外,稻渔共作期间,同时做好鱼类、禽鸭疾病的防治和天敌的防控工作。

定时巡田,查漏补缺,观察水质,清除污物,更换新水,消毒防病等。

4.3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保护意识和正确开发引导建立“稻渔”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